CN103141035A - 用于通信系统中极化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信系统中极化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1035A
CN103141035A CN2011800482225A CN201180048222A CN103141035A CN 103141035 A CN103141035 A CN 103141035A CN 2011800482225 A CN2011800482225 A CN 2011800482225A CN 201180048222 A CN201180048222 A CN 201180048222A CN 103141035 A CN103141035 A CN 103141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base station
radio base
polarized state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8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1035B (zh
Inventor
H.阿斯普伦
B.哈格曼
F.奥维斯约
A.赖亚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141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1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1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1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通过控制(S10)自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传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以便为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上传送的信号提供正交极化状态的预定对,以及互换(S20)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以便为传送的极化信号提供交替极化状态的步骤,控制要从具MIMO能力的无线电基站节点传送到多个用户设备的信号的极化状态,该无线电基站节点包括将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单元。

Description

用于通信系统中极化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此类系统中传送信号的极化状态控制。
背景技术
现有WCDMA HSPA网络中MIMO能力的引入是技术朝向更高谱效率和比特率的演进中的重要步骤。通过MIMO,在相同小区内要使用至少两个传送天线。然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引入对于遗留用户设备(UE)具有负面影响,如图1所示,对于遗留用户设备,在第二天线端口上传送的信号将显示为干扰。理想的情况是,由于通过信道化码(其与用于遗留用户的码正交)传送诸如S-CPICH和MIMO流等第二天线端口信号,因此,此干扰将完全正交并且因此被完全抑制。然而,只在通过非弥散信道来传送码时才保证码的正交性,而情况通常不是如此。即使技术现状MMSE接收器也将不能完全抑制此干扰。因此,对于以下称为遗留用户的解调仅来自天线端口1的信息的UE,小区中S-CPICH导频或MIMO业务的存在能够对感知的通信质量有负面后果。
因此,存在对具MIMO能力的通信系统中用于降低对遗留用户设备的干扰的方法和设备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一个目的是减轻至少一些上述缺点并提供改进的无线电基站。
本公开的一方面包括一种控制要从具MIMO能力的无线电基站节点传送到多个用户设备的信号的极化状态的方法,该无线电基站节点包括将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自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传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以便为第一和所述第二虚拟天线端口上传送的信号提供正交极化状态的预定对,以及互换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以便为传送的极化信号提供交替极化状态。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包括具MIMO能力的无线电基站节点,该节点包括将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以便传送信号到多个用户设备的预编码器单元。所述无线电基站节点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控制自第一传送天线端口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传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以便为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上传送的信号提供正交极化状态的预定对。另外,所述无线电基站节点包括极化开关,该开关配置成互换第一和第二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以便为传送的极化信号提供交替极化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用于(虚拟)天线端口1的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的使用将导致对遗留UE从天线端口2上的传送所经历的干扰的某些抑制。由此抑制的可行增益预期大约在1-2 dB。本发明可因此用于放松MIMO能力在HSPA网络中的引入,因为此类引入对遗留UE的负面后果能够被降低。
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它还允许小区之间的传送极化的协调,这可在抑制小区间干扰中给出进一步增益。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与附图一起做出的以下描述,可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其中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节点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已知无线电基站节点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节点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其中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般通信网络。
缩略词
CQI                    信道质量指示符
HP                     水平极化
HSPA                 高速分组接入
HS-PDSCH        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LHCP                 左手圆极化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P-CPICH            主公共导频信道
RBS                   无线电基站
RHCP                右手圆极化
RNC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S-CPICH            次公共导频信道
UE                     用户设备
VP                     垂直极化
WCDMA            宽带码分多址。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各处,相同的标号用于类似或一致的元素。虽然本公开主要处理和描述水平和垂直极化状态的情况,但相同的方法也能够应用到其它正交极化状态而不背离本公开的主要目的。
用于平衡与WCDMA/HSPA系统中具MIMO能力的设备中两个传送天线的每个天线相关联的功率放大器之间功率、以及使遗留UE能够从总可用功率受益的最近发展涉及公共预编码器的引入(参见图5)。预编码器在两个功率放大器上以相等振幅分发要传送的每个信号。在与交叉极化传送天线组合使用时,这将导致两个天线极化的线性组合的传送的极化。两个天线分支之间的相移无论是在传送器、馈线中还是在天线中,均将影响传送的最后极化。例如,对于在分支之间带有0°相移的+45/-45极化天线,在等式0中下面形式的公共预编码器:
,(等式0)
将导致自天线端口1的传送(例如P-CPICH或HS数据)是左手圆极化(LHCP)的。180°相移导致右手圆极化(RHCP),而90°和270°分别导致垂直极化(VP)和水平极化(HP)。在每种情况下,诸如S-CPICH等自天线端口2的传送将始终从正交极化被传送到天线端口1。
根据另一最近发展,已通过利用极化作为降低用户之间干扰的方式来处理在不同用户之间的干扰。此目的通过其正交性基本上在通过无线无线电信道的传播后也保持的特定极化上到多个用户的传送的调度而得以实现。在非直视线条件中,垂直和水平极化满足维护正交性的元素的此准则,并且因此优选来使用。通过识别带有对垂直或水平极化的偏好的用户装置,可能将此类用户配对以用于同时调度,从而在这些用户之间导致更少的干扰。
基于上面讨论的属性和现有技术,发明者识别了用于在利用公共预编码器的MIMO系统中为遗留用户改善干扰情况的有益方法和设备。基本上,这通过控制要从公共预编码器的虚拟天线端口传送的信号的极化以使得信号具有两个有益极化状态之一而得以实现,例如,它们主要是垂直或水平极化。与用于系统中用户设备的偏好的极化状态的知识一起,可能在信号的对应极化的时期期间调度用户。
本公开的基本实施例旨在调整S10在传送器分支之间的相对相位,使得传送P-CPICH和遗留HS数据的天线端口1和传送S-CPICH的天线端口2每个通过垂直或水平极化进行传送。为有益于带有对VP或HP的偏好的两种UE,在时间或频率上互换S20天线端口或至少相应天线端口的极化。简而言之,在时间上或在或频率上互换天线端口(或等效地说,180°另外相移),从而能够使经历对两个极化之一的偏好的所有遗留UE受益于S-CPICH和来自天线端口2的相关联干扰的增大抑制。详细地说,在天线端口1映射到VP的时间期间或频率上能够调度具有对VP的偏好的UE,其中,由此获得另外的分集增益以及自天线端口2的HP传送的改进抑制。在天线端口1映射到HP的时间期间或频率上,能够转而调度带有对HP的偏好的UE。
由于在通过环境传播期间垂直和水平极化比其它极化在更大程度上被维护,因此,在接收器的信号干扰比方面能够实现一定的改进。虽然实施例已相对于垂直和水平极化进行描述,但相同的方法能够应用到任何类型的正交极化。
参照图2,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要从具MIMO能力的无线电基站节点传送的信号的极化状态的方法的一实施例。无线电基站包括公共预编码器单元,该单元经相应功率放大器连接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到相应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在操作期间,控制S10自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传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或相差,以便为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上传送的信号提供正交极化状态的预定对。另外,定期互换S20虚拟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以便为传送的极化信号提供交替极化状态。通过这样做,带有对预定的极化状态的一个或另一个状态的偏好的遗留用户设备受益于干扰降低。
例如,图3示出如何互换S20极化状态。箭头分别示出在两个天线上在特定时间或时间间隔期间的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相同的图示能够用于示出在RHCP与LHCP或其它正交极化状态之间的对应互换。
为能够更详细地理解本公开的益处,下面将描述有关HSPA和极化的一些细节。
HSPA无线电基站节点一般传送导频信号P-CPICH,UE使用它估计信道,并由此解调数据业务(例如,HS-PDSCH信道)。无线电基站配置用于MIMO传送时,第二导频信号S-CPICH需要从第二天线被传送以便允许具MIMO能力的ME执行信道估计和解调MIMO传送。前面已描述了使用公共预编码器以便在具MIMO能力的基站的两个功率放大器(PA)上平衡遗留(不具MIMO能力的)UE的功率利用。简而言之,在功率放大器之前应用公共预编码器以便为MIMO及SISO信号提供功率平衡。通过排除两个MIMO预编码权重,也为单流MIMO信号实现了功率平衡。图5示出公共预编码器的操作及导频和数据信道如何映射到天线。
如前面所提及的,引入第二传送天线的一个缺陷是遗留UE将受到来自从第二天线传送的导频和数据业务的干扰影响。WCDMA和HSPA为诸如P-CPICH、S-CPICH、HS-PDSCH等及为不同并发用户利用正交扩展码。因此,理想的情况是,S-CPICH和MIMO数据业务与例如用于遗留用户的HS-PDSCH的期望信号完全正交。在时间弥散信道中,码之间的正交性降级,导致信号之间的干扰。技术现状UE接收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此降级。然而,通过不同信道传送一些信号时,如对于从天线2传送的信号的情况一样,MMSE接收器将在抑制干扰上效率更低。这种情况导致的遗留UE性能的降级在实践中被观察到,并且在用于能够实现MIMO的增益与遗留UE经历的损耗之间增加了不合需要的折衷。因此,希望最小化来自S-CPICH和MIMO业务的干扰的影响。
降低来自S-CPICH的干扰的一种可能方式是利用与双极化天线组合的公共预编码器实质上更改了天线端口映射到的极化的事实。从数学上,能够使用复单位向量p描述在z方向上传播的平面波的极化,如下在等式1中所示:
Figure 2011800482225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等式1)
此处,
Figure 2011800482225100002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2011800482225100002DEST_PATH_IMAGE008
是笛卡尔单位向量。对于垂直极化波(电场向量沿y轴振荡),
Figure 2011800482225100002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2011800482225100002DEST_PATH_IMAGE012
;对于水平极化波,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斜线性+45度极化波具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而-45度极化波具有。最后,圆极化(电场向量在x-y平面中旋转)在两个分量失相90度时发生,例如,对于左手圆极化(LHCP),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并且对于右手圆极化,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等式2中示出通过来自+45极化天线的复振幅a和来自-45极化天线的复振幅b传送的信号的叠加的极化: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等式2)
前面提及的公共预编码器通过复振幅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将P-CPICH和HS数据映射到两个天线端口。在不存在任何其它相移的情况下,这能够示为导致等式3中的圆极化: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等式3)
如前面所提及的,在公共预编码器后的分支之一上引入相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该相移能够通过在基带中的复乘而有意引入,或者由于缺少校准、相位漂移、天线差而非有意引入,或者甚至是两者的组合)形成了新的有效极化,参见下面的等式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等式4)
从上面所述中,明白将相移设置成例如+90°或-90°分别给出VP或HP,而0°或180°给出LHCP或RHCP。其它相移将导致椭圆极化。(公共预编码器之前的相移将不更改虚拟天线端口1或2的极化,但它将更改预编码的MIMO流的有效极化。) 
发明人因此观察到,通过控制相移,可能控制第一虚拟天线端口(P-CPICH和HS数据在该端口上传送)的有效极化。需要记住的是,第二虚拟天线端口将始终导致与第一虚拟天线端口的极化正交的极化。这是因为公共预编码器表示维护两个输入端口的正交性的幺正映射(unitary mapping)。因此,通过控制相移,能够控制两个虚拟天线端口的有效极化。
实验研究显示,最佳极化对于一些UE是VP,对于其它UE是HP。这能够从以下论证得到理解:
某个UE的极化是天线设计、定向、用户交互等的函数,并且对于所有目的能够被视为是相当随机的。然而,已经观察到,在通过一般环境传播时垂直和水平极化无线电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其极化。如果某个UE具有的垂直极化多于水平极化,则它将因此接收从垂直极化天线传送的带有比从水平极化天线传送的信号更大功率的信号。如果从在垂直和水平极化上极化具有相等振幅投影的一对天线传送信号,则情况不是如此。此类天线的示例是+45/-45斜线性极化或左手/右手圆极化。
本公开的一方面因而是调整S20在公共预编码器的两个输出之间的相位偏移,使得虚拟天线端口映射到的结果有效极化在UE提供最佳天线端口分离。如前面所述,这经常通过VP和HP实现。因此,我们将在本公开的剩余部分中使用VP/HP最佳性假设,但是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果遗留UE对VP比HP更敏感,则它将因此受益于有关VP的传送天线端口1,因为这降低了来自水平极化端口2的干扰。可能对HP比VP更敏感的另一遗留UE转而将从映射到HP的天线端口1受益。来自此类按UE的优化的增益已使用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并且发现在选择VP和HP中的最佳时信号干扰比(SINR)能够改进1-2 dB,并且通过同时优化能够改进多达5 dB。然而,应注意的是,对于例如VP等给定极化,带有对HP的偏好的用户将转而经历类似振幅的SIR损耗。
问题是公共预编码器权重和相关联相移需要对小区中的所有用户是相同,因为小区公共导频信号(P-CPICH)和数据(HS-PDSCH)必须通过相同信道来传送(否则UE在解调中使用的信道估计将是错误的)。在一次调度单个用户时,这不是问题,但不可能为具有相对VP/HP偏好的两个用户同时优化传送极化。因此,根据又一实施例,通过实际互换天线端口或者通过引入180相移而定期互换S20天线端口。由此,带有对一个或另一个极化状态的偏好的用户设备将定期受益于干扰降低。
在例如VP和HP等极化状态之间的循环能够通过借助于在传送的信号之间适应性改变相对相位来互换S20虚拟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而得以实现。传送极化的此循环能够在时间上通过有规律的相等长度时间间隔进行,或者在大部分UE偏好一个特定极化的情况下,通过不相等的时间间隔进行。又一变型是使循环基于预定的事件触发,如由于新UE的到达,小区中UE的总体趋势从一个极化更改到另一极化时。将映射从虚拟天线更改到物理极化的方式有两种:增加相移+180°或-180°,或相互互换公共预编码器的输出。第一选择源于90°相移给出垂直极化而-90°给出水平极化的事实。如果UE被偏好性地调度到极化对该特定UE是最佳时的时隙,则传送极化的循环将给出增益。实验研究显示,与在VP与HP之间极化“跳动”组合的此类调度具有1-2 dB的平均SIR增益的可能性。然而,要在避免另外的调度延迟的同时实现这些增益,跳动需要足够快。例如,如果超过20 ms的调度延迟是不可接受的,则极化需要在此时间量程上被更改。
在时间上循环传送极化有关的一个问题是感知的信道将在每个转换点具有不连续性。这可对UE造成问题,特别是对依赖过滤的估计的此类功能性,例如对于干扰或信道估计,情况能够是这样。因此,希望最小化极化转换的频率,但同时考虑折衷与调度延迟和SIR增益。
另一种备选是通过例如使相移在时间上连续和平滑而平滑地改变传送极化。这具有的缺陷是仅在相移接近+90°或-90°时才将利用最佳VP或HP极化,但这可通过较快实现从一个稳定极化状态到另一极化状态的平滑过渡而被最小化。预期例如大约在5个时隙的恒定转换时间将对UE中的过滤过程造成小的(如果有)降级。
根据又一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与第二传送天线端口之间转换来自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的信号,能够执行互换S20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的步骤。通过有规律的相等或不相等时间间隔,能够适应性及确切地执行互换。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转而在频率域中循环极化状态。如果基站配置有覆盖相同区域或小区的两个或更多载波,如在多载波实现中一样,则这能够得以实现。例如,考虑带有两个载波的情况。这两个载波能够视为两个单独的小区,其中,可调谐用于每个载波的传送极化,使得它对载波之一变成VP,对另一载波变成HP。此操作的可行结果将是在载波频率之间的极化分集的形式。因此,某个UE随后能够被调度到它报告最佳CQI(信道质量指示符)的载波,并且由于CQI与经历的SIR有关,因此自动受益于最佳极化。如果有覆盖相同区域的多于两个载波,则通过将载波分成两个子集,一个调谐用于VP的子集和一个用于HP的子集,能够扩展该概念。也能够引入第三子集,其中,转而通过相移的引入来为MIMO用户调谐极化,使得MIM01和MIM02流被编码到VP或HP上。此第三状态在时间上循环所述传送极化时也能够被引入。
对于不能进行多载波接收的UE,UE将在那时在一个载波上操作。如果不同载波被调谐到不同极化,则可有益的是将这些UE引导向带有有益极化属性的载波。因此,如果基站节点配置有覆盖相同扇区的多个载波,则通过适应性地在频率域中不同载波之间互换极化状态,可能执行极化状态更改。这能够在从CELL_DCH转换到CELL_FACH/CELL_PCH/URA_PCH时的信道转换,通过在连接和/或重定向期间到不同载波的频率间切换来完成。通过比较在不同载波上用于UE的连接质量统计(例如,CQI),网络随后能够确定分配UE到哪个载波。通过将UE重定向到新载波,能够完成在与UE当前操作使用的载波不同的载波上信道质量的探测。如果性能改进,则UE被允许停留在新载波上,但如果性能降级,则UE能够重定向回到原来的载波。
根据一特定实施例,RBS和RNC可在这些判定中协作,因为具有UE的无线电条件的最佳知识(报告的CQI等)的是RBS,而处理重定向UE的命令以转到不同载波的是RNC。通过引入从RBS到RNC的新信令,能够帮助此协作,其中,RBS能够将在特定载波上用于UE的观察到的性能(如平均CQI)通知RNC。随后,RNC将负责评估哪个载波给出最佳UE性能。另一解决方案将是让RBS命令RNC将UE重定向到其它载波。随后,RBS将负责评估哪个载波给出最佳UE性能。
根据一特定实施例,多个载波被分成两个子集,每个子集具有预定的正交极化状态对的相应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导致VP或HP的相位优化。这能够基于使用例如CQI统计或吞吐量测量的试验和观察方案的形式来完成。在本发明中一个特定的情况是以下事实:虽然VP或HP的一个极化将对一些用户是最佳的,但同时对于其它用户,它将是最差的极化。因此,上述内容能够扩展成搜索相移,该相移最大化在相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之间例如在每用户CQI统计、吞吐量或类似量度的差别。此相移随后将有很大的概率是导致VP或HP的一个相移。如果对于延伸时间调度单个UE,则可通过最大化UE报告的平均CQI来优化相移,而不明确以VP或HP模式为目标。
另一特定情况是对遗留(非MIMO)用户给出VP或HP的相移将同时对是LHCP或RHCP的MIMO编码流导致有效极化。这是由于与公共预编码器组合的MIMO预编码码本的性质而引起的。由于LHCP和RHCP在传播期间未被保持,因此,这两个极化将变成相互不可区分,并且两个预编码器将因此将同样被经常选择。相反,在将MIMO流预编码到VP和HP中上时,可能两个预编码器之一将更适合用于给定UE,例如,在该特定用户具有带例如HP等类似极化的两个天线时。因此,用于确定为遗留用户给出VP/HP的相移的一个准则是此相移将倾向于均衡用于MIMO用户的不同单流预编码器的可能性。相对的方案包括使用最大化在预编码器的利用中的差别以找眼用于MIMO传送的VP/HP的相移。此方案也能够被应用,但识别的相移随后还要移位90°以便使P-SPICH和S-CPICH 被VP/HP极化而不是进行MIMO流传送。
根据又一实施例,经对一些用户的优先化处理(prioritization)来处理多个用户带有冲突VP/HP偏好的情况,即,极化选择是基于某些用户,同时不考虑其它用户。优选的是,在调度之前执行所述多个用户设备的优先化处理。此类优先化处理能够基于公平性考虑事项,如优先化处理在小区边缘且因此更差C/I条件中的用户,旨在改进小区中的最差SIR。备选的是,它能够基于不同QoS类,这取决于预订类型(例如,高级订户获得优先对待)、业务内容、移动性等。在本发明的此方面,选择传送极化以最大化某一成本函数而不是平均小区SIR。
根据仍有的另一实施例,调度器适用于根据当前在小区中利用的传送极化来确定要调度的UE。因此,基于小区中当前传送极化状态来执行到所述多个用户设备的传送的调度(S30)。调度器当然能够独立于极化跳动来操作,在此情况下,调度判定只基于不同UE报告的当前CQI。然而,如果调度器注意到跳动模式,则它能够预测在更改念头极化时CQI将如何更改,并且由此更有效地指派资源到将经历很匹配于其天线和信道特性的传送极化的那些UE。利用对跳动模式的此类注意的一种方法是更重视来自在传送极化等于当前传送极化的时刻的CQI报告。另一种方法是为每个UE维护其偏好什么极化的记录,其中,此类信息可通过使用如前面所述方法来建立,或者它可从例如上行链路特性的测量来获得或者甚至在系统的其它部分中被测量并在基站之间被共享。
使用传送极化的频率域循环时,调度判定变得更容易得多,因为当前测量将可用于两个极化。唯一的要求因而是调度器能够在两个(或更多)载波上联合调度用户。如果不能联合调度,则通过使用将极化偏好考虑在内的接纳控制,可能仍能够实现极化的益处。
根据一特定实施例,响应预定的事件触发而执行极化的互换。那些事件触发可由下述的一项或多项来表示:
1)特定的单独性能或识别性能的降级,例如,测量的吞吐量、SNIR等 
2)系统或小区累加的性能(识别降级),例如,小区累加吞吐量等。 
3)业务需求更改 
3a)各个用户,例如,准备好下载(空缓冲器、页面下载就绪、请求下载、缓冲器建立等)。
3b)小区中活动用户的数量的更改,例如,新用户到达,用户离开等。
参照图4和图6,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具MIMO能力的无线电基站节点1的实施例。无线电基站节点包括连接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VA1、VA2到相应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A1、A2以便传送信号到多个用户设备的预编码器单元2。另外,无线电基站节点1还包括控制器10,控制器10配置成控制自第一传送天线端口A1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A2的传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以便为在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VA1、VA2上传送的信号提供正交极化状态的预定对。最后,无线电基站节点1包括极化开关20,开关20配置成互换第一和第二天线端口A1、A2的极化状态以便为传送的极化信号提供交替极化状态。
极化开关20能够配置成在时间或频率上适应性或确切地互换极化状态。
根据又一实施例,无线电基站节点1包括调度器30,调度器30配置成基于小区中当前传送极化状态来调度传送到所述多个用户设备。
无线电基站节点1配置成能够实现前面所述所有方法步骤的运行。
本公开的主要优点是用于(虚拟)天线端口1的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的使用将导致对遗留UE从天线端口2上的传送所经历的干扰的某些抑制。由此抑制的可行增益预期大约在1-2 dB。本发明可因此用于放松MIMO能力在HSPA网络中的引入,因为此类引入对遗留UE的负面后果能够被降低。
频率域极化循环的又一优点是此循环能够被引入而对UE在增大的信道可行性或非连续性方面无负面后果。另外,在调度器已经联合寻址两个或更多载波时的情况下,它能够被引入而对调度器设计的影响极小。
实现本发明仍有的另一优点是它还允许小区之间的传送极化的协调,这可在抑制小区间干扰中给出进一步增益。
上述实施例要被理解为本发明的少数几个说明性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实施例进行不同的修改、组合和更改。具体地说,不同实施例中的不同部分解决方案能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在其它配置中被组合。然而,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权利要求来定义。

Claims (20)

1. 一种控制要从具MIMO能力的无线电基站节点传送到多个用户设备的信号的极化状态的方法,所述无线电基站节点包括将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单元,所述方法特征在于
控制(S10)自所述第一传送天线端口和所述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传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以便为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虚拟天线端口上传送的信号提供正交极化状态的预定对;
互换(S20)所述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以便为传送的极化信号提供交替极化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小区中当前传送极化状态来调度(S30)到所述多个用户设备的传送的又一步骤。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适应性改变所述传送的信号之间的所述相对相位来互换所述极化状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时间上连续且平滑地适应性改变所述相对相位。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传送天线端口之间转换来自所述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的信号而互换所述极化状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适应性地互换(S20)所述极化状态。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在调度之前对所述多个用户设备进行优先化处理。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时间上互换(S20)所述极化状态。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以有规律的相等或不等时间间隔交替所述极化状态。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互换所述极化状态以响应预定的事件触发。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节点配置有覆盖相同扇区的多个载波,并且适应地在频率域中所述载波的至少两个载波之间互换所述极化状态。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基于对于所述载波的至少报告的连接质量性能来调度用户设备到所述多个载波之一上的步骤。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载波的当前极化状态和用户设备的极化偏好而将所述用户设备从一个载波重定向到另一载波。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载波划分成两个子集的又一步骤,每个子集具有预定正交极化状态的所述对的相应状态。
15. 如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预定的极化状态的所述对包括垂直和水平极化。
16. 一种具MIMO能力的无线电基站节点(1),所述无线电基站节点包括将第一和第二虚拟天线端口(VA1、VA2)连接到相应第一和第二传送天线端口(A1、A2)以便将信号传送到多个用户设备的预编码器单元(2),所述无线电基站节点特征在于
控制器(10),配置成控制自所述第一传送天线端口和所述第二传送天线端口的传送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以便为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虚拟天线端口上传送的信号提供正交极化状态的预定对;
极化开关(20),配置成互换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端口的极化状态,以便为传送的极化信号提供交替极化状态。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节点,特征在于所述极化开关(20)配置成适应性地互换所述极化状态。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节点,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还包括配置成基于所述小区中当前传送极化状态来调度到所述多个用户设备的传送的调度器(30)。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节点,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节点配置有覆盖相同扇区的多个载波,并且所述极化开关(20)配置成适应性地在频率域中所述载波之间互换所述极化状态。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基站节点,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节点配置成为每个此类载波监视连接质量统计,并且通知无线电网络控制节点关于所述质量,以及基于从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节点所接收的指示,将用户设备从一个载波重定向到另一载波。
CN201180048222.5A 2010-10-05 2011-02-03 用于通信系统中极化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141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979610P 2010-10-05 2010-10-05
US61/389796 2010-10-05
US61/389,796 2010-10-05
PCT/EP2011/051583 WO2012045482A1 (en) 2010-10-05 2011-02-03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olarization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1035A true CN103141035A (zh) 2013-06-05
CN103141035B CN103141035B (zh) 2017-02-15

Family

ID=4407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8222.5A Active CN103141035B (zh) 2010-10-05 2011-02-03 用于通信系统中极化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2625795B1 (zh)
CN (1) CN103141035B (zh)
BR (1) BR112013004715B1 (zh)
DK (1) DK2625795T3 (zh)
ES (1) ES2606582T3 (zh)
HU (1) HUE032147T2 (zh)
MX (1) MX2013002516A (zh)
MY (1) MY166622A (zh)
PL (1) PL2625795T3 (zh)
PT (1) PT2625795T (zh)
WO (1) WO20120454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453A (zh) * 2015-08-18 2018-04-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开环多输入/输出技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6223A1 (en) * 2017-06-07 2018-12-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ncurrent reference signals in multi-user muliple-in-multiple-out (mu-mimo) systems
CN114128367A (zh) * 2019-08-01 2022-03-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虚假寻呼减少的用户设备(ue)分组准则和机制
EP4052331A1 (en) 2019-10-29 2022-09-07 IPCom GmbH & Co. KG Adjusting polarization state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14730981A (zh) * 2019-10-29 2022-07-08 IPCom两合公司 调整无线传输的极化状态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6102A (en) * 1995-12-14 1999-10-12 Ems Technologies, Inc. Dual polarized array antenna with central polarization control
CN1282468A (zh) * 1997-10-20 2001-01-31 艾利森公司 选择性地极化无线电波的发射机
US6380896B1 (en) * 2000-10-30 2002-04-30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obile, Llc Circular polarization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11824B1 (en) * 1998-06-24 2002-06-25 Conexant Systems, Inc. Polarization-adaptive antenna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WO2008033089A2 (en) * 2006-09-14 2008-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load balancing of power amplifiers
US20080240279A1 (en) * 2004-02-10 2008-10-02 T-Mobile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Mimo Air Interfa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9008805A2 (en) * 2007-07-06 2009-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tting maximum power at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US20100003034A1 (en) * 2007-01-30 2010-01-07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WO201007974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849369A (zh) * 2007-09-05 2010-09-29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使用极化和/或波束形成分离的天线布置的自适应调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4701B2 (ja) * 2004-12-30 2011-11-3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基地局用アンテナ装置
US20070099578A1 (en) * 2005-10-28 2007-05-03 Kathryn Adeney Pre-coded diversity forward channe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supporting multiple MIMO transmission mod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6102A (en) * 1995-12-14 1999-10-12 Ems Technologies, Inc. Dual polarized array antenna with central polarization control
CN1282468A (zh) * 1997-10-20 2001-01-31 艾利森公司 选择性地极化无线电波的发射机
US6411824B1 (en) * 1998-06-24 2002-06-25 Conexant Systems, Inc. Polarization-adaptive antenna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US6380896B1 (en) * 2000-10-30 2002-04-30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obile, Llc Circular polarization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40279A1 (en) * 2004-02-10 2008-10-02 T-Mobile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Mimo Air Interfa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8033089A2 (en) * 2006-09-14 2008-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load balancing of power amplifiers
US20100003034A1 (en) * 2007-01-30 2010-01-07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WO2009008805A2 (en) * 2007-07-06 2009-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tting maximum power at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1849369A (zh) * 2007-09-05 2010-09-29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使用极化和/或波束形成分离的天线布置的自适应调整
WO201007974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453A (zh) * 2015-08-18 2018-04-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开环多输入/输出技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25453B (zh) * 2015-08-18 2021-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开环多输入/输出技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3004715B1 (pt) 2021-12-07
ES2606582T3 (es) 2017-03-24
HUE032147T2 (en) 2017-09-28
EP2625795B1 (en) 2016-09-07
PT2625795T (pt) 2016-10-18
DK2625795T3 (en) 2016-12-19
MX2013002516A (es) 2013-04-24
CN103141035B (zh) 2017-02-15
PL2625795T3 (pl) 2017-04-28
BR112013004715A2 (pt) 2016-05-17
MY166622A (en) 2018-07-17
EP2625795A1 (en) 2013-08-14
WO2012045482A1 (en) 201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59763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olarization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94841B2 (en) Determin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dvanced antenna systems
CN105359427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发送用于使波束成形分离的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500962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用于3维波束形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CN105264797B (zh) 利用减少的信令的进行网络协助的干扰消除的增强型节点b和方法
CN10561048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决定资源特定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62062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17027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081371B (zh) Mimo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无线通信系统
KR10206848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방법 및 장치
EP3221979A1 (en) Signaling adapted csi-rs periodicities in active antenna systems
US20220264318A1 (en) Reporting for mu-mimo using beam management
CN110226304A (zh)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子带单元下行链路调度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2266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用于分数波束成形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5950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7547185A (zh) Lte‑a系统中传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增强型节点b和方法
US201303032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ed cqi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10567054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733692A (zh) 缩放多天线无线系统中的传输功率
CN10888642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03141035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极化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9547278B (zh) 一种提升超级小区网络吞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05658B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多流和多输入多输出的使用
Panajotovic et al. A novel adaptive UCD-based MU-MIMO scheme for IEEE 802.11 ac
US9544038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ignalling transmission of virtual multi-antenna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