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9483B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9483B
CN103879483B CN201310616564.3A CN201310616564A CN103879483B CN 103879483 B CN103879483 B CN 103879483B CN 201310616564 A CN201310616564 A CN 201310616564A CN 103879483 B CN103879483 B CN 1038794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electric driver
handlebar
copper sheet
attach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65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9483A (zh
Inventor
叶如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Gelaishi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6165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9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9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9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9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9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为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用以承载车体的两个车轮,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把手,还包括左手套,右手套,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电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识别装置;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控制系统进行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方面,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接件以使左手套和车把手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方面,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连接件以使右手套和车把手右侧解除连接关系。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电动自行车在即将倾倒时,手套能自动与车把手解除连接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案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在街上随处可见,它主要由车体,用以承载车体的两个车轮,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把手组成,在天气变冷时,人们通常会在车把手的两侧各固定一个手套,这样做带来三个好处,一、能给驾驶者的手部保温,二、使用便利,三,手套不会在车把手上打滑,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当电动自行车在行驶中发生倾倒时,驾驶者的手被约束在车把手上而不能进行自救,驾驶者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车把手上连接有手套的电动自行车,且这种电动自行车在即将倾倒时,手套能自动与车把手解除连接关系。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用以承载车体的两个车轮,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把手,还包括左手套,右手套,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电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识别装置;左手套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车把手左侧,右手套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车把手右侧;第一电驱动装置用以驱动第一连接件使左手套和车把手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电驱动装置用以驱动第二连接件使右手套和车把手右侧解除连接关系;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或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的状态称之为过倾状态,识别装置用以识别电动自行车是否处于过倾状态;识别装置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控制系统与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电驱动装置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根据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入来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和第二电驱动装置,具体为: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控制系统进行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方面,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接件以使左手套和车把手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方面,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连接件以使右手套和车把手右侧解除连接关系。本发明方案的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即将倾倒时,识别装置识别到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控制系统根据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入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和第二电驱动装置,使左手套和车把手左侧解除连接关系,右手套和车把手右侧解除连接关系,驾驶者的手从车把手上解放出来,能进行相应的自救动作。
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电驱动装置对本发明方案来说尤为重要,应尽量使它们结构简单,配合默契。
优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嵌块,用以容纳第一嵌块的第一孔,第一嵌块与左手套固定连接,第一孔与车把手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孔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洞,第一嵌块上滑动连接一第一滑块,第一嵌块与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如此当第一嵌块插入第一孔中时,第一滑块弹扣在第一洞中;第一电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铁块,第一电磁铁,第一铁块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第一电磁铁设置在第一嵌块中,第一电磁铁工作时吸引第一铁块运动以使第一滑块脱离第一洞;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嵌块,用以容纳第二嵌块的第二孔,第二嵌块与右手套固定连接,第二孔与车把手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孔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洞,第二嵌块上滑动连接一第二滑块,第二嵌块与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如此当第二嵌块插入第二孔中时,第二滑块弹扣在第二洞中;第二电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铁块,第二电磁铁,第二铁块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第二电磁铁设置在第二嵌块中,第二电磁铁工作时吸引第二铁块运动以使第二滑块脱离第二洞。本技术方案的第一连接件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滑块弹扣在第一洞中,第一嵌块不能从第一孔中拔出,由于第一嵌块与左手套固定连接,第一孔与车把手左侧固定连接,如此左手套被稳定地连接在车把手左侧,当第一电驱动装置运作时,第一电磁铁吸引第一铁块运动,在第一铁块带动下第一滑块脱离第一洞,这样一来,第一嵌块能快速地从第一孔中拔出,左手套与车把手左侧解除了连接关系。第二连接件的工作原理与第一连接件类同,第二电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电驱动装置类同,这里不一一赘述。
优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横杆,第一直杆,第一横杆与车把手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直杆上端与左手套固定连接,第一横杆上设置有一直条状的第一空隙,第一直杆下端穿过第一空隙,第一直杆下端转动连接一直条状的第一压杆,第一直杆与第一压杆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扭力弹簧以使第一压杆旋转到与第一空隙相互垂直的状态;第一电驱动装置为一设置在第一直杆上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用以转动第一压杆使第一压杆与第一空隙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如此第一直杆下端能从第一横杆的第一空隙中脱离出来;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横杆,第二直杆,第二横杆与车把手右侧固定连接,第二直杆上端与右手套固定连接,第二横杆上设置有一直条状的第二空隙,第二直杆下端穿过第二空隙,第二直杆下端转动连接一直条状的第二压杆,第二直杆与第二压杆之间设置有一第二扭力弹簧以使第二压杆旋转到与第二空隙相互垂直的状态;第二电驱动装置为一设置在第二直杆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用以转动第二压杆使第二压杆与第二空隙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如此第二直杆下端能从第二横杆的第二空隙中脱离出来。本技术方案的第一连接件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压杆与第一空隙相互垂直,第一直杆不能从第一横杆上拔出,由于第一横杆与车把手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直杆上端与左手套固定连接,如此左手套被稳定地连接在车把手左侧,当第一电机工作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压杆使第一压杆与第一空隙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第一压杆能从第一空隙中穿过,这样一来,第一直杆能快速地从第一横杆上拔出,左手套与车把手左侧解除了连接关系。第二连接件的工作原理与第一连接件类同,第二电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电驱动装置类同,这里不一一赘述。
显而易见,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电驱动装置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鉴于这类技术方案的多样性,下面不一一展开赘述。
识别装置对本发明方案来说不可或缺,应尽量使识别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
优选的,识别装置包括一设置在车体上的U型管、设置在U型管中的导电液、设置在U型管底部的第一导电片、设置在U型管左端的第二导电片、设置在U型管右端的第三导电片、电源、标准电阻;第一导电片、标准电阻,电源正极依次连接,电源负极与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分别连接,标准电阻两端各引出一线路连接控制系统以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时导电液触及第二导电片,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导电液触及第三导电片。在本技术方案,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时导电液触及第二导电片,由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都浸在导电液中,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形成导电,也就是说,电源正极、标准电阻、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电源负极形成回路,标准电阻两端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同理,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导电液触及第三导电片,电源正极、标准电阻、第一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电源负极形成回路,标准电阻两端也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由此可见,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标准电阻两端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反之,当电动自行车未处于过倾状态时,由于第一导电片无法和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连通,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标准电阻两端未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
优选的,识别装置包括一设置在车体上的V型轨道、能在轨道上滚动的铜球、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电源、标准电阻;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设置在轨道的左端,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设置在轨道的右端,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时,铜球滚动到轨道左端并接通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铜球滚动到轨道右端并接通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电源正极与标准电阻的首端相连接,标准电阻的尾端与第二铜片、第四铜片分别连接,电源负极与第一铜片、第三铜片分别连接。在本技术方案,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时,铜球滚动到轨道左端并接通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这样一来,电源正极、标准电阻、第二铜片第一铜片电源负极形成回路,标准电阻两端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同理,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铜球滚动到轨道右端并接通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电源正极、标准电阻、第四铜片第三铜片电源负极形成回路,标准电阻两端也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由此可见,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标准电阻两端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反之,当电动自行车未处于过倾状态时,第一铜片无法和第二铜片连通,第三铜片无法和第四铜片连通,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标准电阻两端未向控制系统输入电压信号。
识别装置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很多现有技术都涉及倾斜度的识别,如在房屋建筑中,就必须用到倾斜度的识别技术。
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或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的状态称之为过倾状态,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应根据电动自行车的具体车型,适用人群等因素设定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
优选的,第一角度为二十度,第二角度为二十度。当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二十度或右倾超过二十度时,电动自行车就处于过倾状态。
优选的,第一角度为十九度,第二角度为二十五度。当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十九度或右倾超过二十五度时,电动自行车就处于过倾状态;在本优选方案中,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这是因为人的主动手和主动脚一般为右手和右脚,电动自行车右倾时能得到主动手和主动脚的救济,显然电动自行车右倾造成的危险性小于电动自行车左倾造成的危险性,所以在电动自行车的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当然,第二角度和第一角度还可有更多的选择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为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用以承载车体的两个车轮,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把手,还包括左手套,右手套,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电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识别装置;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控制系统进行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方面,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接件以使左手套和车把手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方面,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连接件以使右手套和车把手右侧解除连接关系。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电动自行车在即将倾倒时,手套能自动与车把手解除连接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件、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连接件、第二电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一连接件、第一电驱动装置、第二连接件、第二电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10,用以承载车体10的两个车轮11,设置于车体10前部的车把手1,还包括左手套2,右手套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一电驱动装置6,第二电驱动装置7,控制系统8,识别装置9;左手套2通过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车把手1左侧,右手套3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在车把手1右侧;第一电驱动装置6用以驱动第一连接件4使左手套2和车把手1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电驱动装置7用以驱动第二连接件5使右手套3和车把手1右侧解除连接关系;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或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的状态称之为过倾状态,识别装置9用以识别电动自行车是否处于过倾状态;识别装置9与控制系统8相连接,控制系统8与第一电驱动装置6、第二电驱动装置7分别连接,控制系统8根据识别装置9的信号输入来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6和第二电驱动装置7,具体为: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控制系统8进行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方面,控制系统8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6驱动第一连接件4以使左手套2和车把手1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方面,控制系统8控制第二电驱动装置7驱动第二连接件5以使右手套3和车把手1右侧解除连接关系。
其中,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嵌块A1,用以容纳第一嵌块A1的第一孔A2,第一嵌块A1与左手套2固定连接,第一孔A2与车把手1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孔A2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洞A3,第一嵌块A1上滑动连接一第一滑块A4,第一嵌块A1与第一滑块A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A5,如此当第一嵌块A1插入第一孔A2中时,第一滑块A4弹扣在第一洞A3中;第一电驱动装置6包括第一铁块A6,第一电磁铁A7,第一铁块A6与第一滑块A4固定连接,第一电磁铁A7设置在第一嵌块A1中,第一电磁铁A7工作时吸引第一铁块A6运动以使第一滑块A4脱离第一洞A3;第二连接件5包括第二嵌块B1,用以容纳第二嵌块B1的第二孔B2,第二嵌块B1与右手套3固定连接,第二孔B2与车把手1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孔B2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洞B3,第二嵌块B1上滑动连接一第二滑块B4,第二嵌块B1与第二滑块B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B5,如此当第二嵌块B1插入第二孔B2中时,第二滑块B4弹扣在第二洞B3中;第二电驱动装置7包括第二铁块B6,第二电磁铁B7,第二铁块B6与第二滑块B4固定连接,第二电磁铁B7设置在第二嵌块B1中,第二电磁铁B7工作时吸引第二铁块B6运动以使第二滑块B4脱离第二洞B3。
其中,识别装置9包括一设置在车体10上的U型管H1、设置在U型管H1中的导电液H2、设置在U型管H1底部的第一导电片H3、设置在U型管H1左端的第二导电片H4、设置在U型管H1右端的第三导电片H5、电源E、标准电阻Z;第一导电片H3、标准电阻Z,电源E正极依次连接,电源E负极与第二导电片H4、第三导电片H5分别连接,标准电阻Z两端各引出一线路连接控制系统8以向控制系统8输入电压信号,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时导电液H2触及第二导电片H4,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导电液H2触及第三导电片H5。
其中,第一角度为二十度,第二角度为二十度。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当处于过倾状态时,识别装置9向控制系统8输出电压信号,控制系统8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6和第二电驱动装置7,具体为:控制系统8控制第一电磁铁A7,第二电磁铁B7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电磁铁A7吸引第一铁块A6运动,在第一铁块A6带动下第一滑块A4脱离第一洞A3,这样一来,第一嵌块A1能快速地从第一孔A2中拔出,左手套2与车把手1左侧解除了连接关系。第二电磁铁B7吸引第二铁块B6运动,在第二铁块B6带动下第二滑块B4脱离第二洞B3,这样一来,第二嵌块B1能快速地从第二孔B2中拔出,右手套3与车把手1右侧解除了连接关系。
实施例2
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10,用以承载车体10的两个车轮11,设置于车体10前部的车把手1,还包括左手套2,右手套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一电驱动装置6,第二电驱动装置7,控制系统8,识别装置9;左手套2通过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车把手1左侧,右手套3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在车把手1右侧;第一电驱动装置6用以驱动第一连接件4使左手套2和车把手1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电驱动装置7用以驱动第二连接件5使右手套3和车把手1右侧解除连接关系;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或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的状态称之为过倾状态,识别装置9用以识别电动自行车是否处于过倾状态;识别装置9与控制系统8相连接,控制系统8与第一电驱动装置6、第二电驱动装置7分别连接,控制系统8根据识别装置9的信号输入来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6和第二电驱动装置7,具体为: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控制系统8进行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方面,控制系统8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6驱动第一连接件4以使左手套2和车把手1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方面,控制系统8控制第二电驱动装置7驱动第二连接件5以使右手套3和车把手1右侧解除连接关系。
其中,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横杆C1,第一直杆C2,第一横杆C1与车把手1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直杆C2上端与左手套2固定连接,第一横杆C1上设置有一直条状的第一空隙C3,第一直杆C2下端穿过第一空隙C3,第一直杆C2下端转动连接一直条状的第一压杆C4,第一直杆C2与第一压杆C4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扭力弹簧C5以使第一压杆C4旋转到与第一空隙C3相互垂直的状态;第一电驱动装置6为一设置在第一直杆C2上的第一电机C6,第一电机C6用以转动第一压杆C使第一压杆C4与第一空隙C3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如此第一直杆C2下端能从第一横杆C1的第一空隙C3中脱离出来;第二连接件5包括第二横杆D1,第二直杆D2,第二横杆D1与车把手1右侧固定连接,第二直杆D2上端与右手套3固定连接,第二横杆D1上设置有一直条状的第二空隙D3,第二直杆D2下端穿过第二空隙D3,第二直杆D2下端转动连接一直条状的第二压杆D4,第二直杆D2与第二压杆D4之间设置有一第二扭力弹簧D5以使第二压杆D4旋转到与第二空隙D3相互垂直的状态;第二电驱动装置7为一设置在第二直杆D2上的第二电机D6,第二电机D6用以转动第二压杆D4使第二压杆D4与第二空隙D3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如此第二直杆D2下端能从第二横杆D1的第二空隙D3中脱离出来。
其中,识别装置9包括一设置在车体10上的V型轨道R1、能在轨道R1上滚动的铜球R2、第一铜片R3、第二铜片R4、第三铜片R5、第四铜片R6、电源E、标准电阻Z;第一铜片R3和第二铜片R4设置在轨道R1的左端,第三铜片R5和第四铜片R6设置在轨道R1的右端,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所述第一角度时,铜球R2滚动到轨道R1左端并接通第一铜片R3和所述第二铜片R4,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铜球R2滚动到轨道R1右端并接通第三铜片R5和第四铜片R6,电源E正极与标准电阻Z的首端相连接,标准电阻Z的尾端与第二铜片R4、第四铜片R6分别连接,电源E负极与第一铜片R3、第三铜片R5分别连接。
其中,第一角度为十九度,第二角度为二十五度。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当处于过倾状态时,识别装置9向控制系统8输出电压信号,控制系统8控制第一电驱动装置6和第二电驱动装置7,具体为:控制系统8控制第一电机C6,第二电机D6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电机C6转动第一压杆C4使第一压杆C4与第一空隙C3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这样一来,第一直杆C2能快速地从第一横杆C1上拔出,左手套2与车把手1左侧解除了连接关系。第二电机D6转动第二压杆D4使第二压杆D4与第二空隙D3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这样一来,第二直杆D2能快速地从第二横杆D1上拔出,右手套3与车把手1右侧解除了连接关系
虽然本发明方案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10),用以承载所述车体(10)的两个车轮(11),设置于所述车体(10)前部的车把手(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手套(2),右手套(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一电驱动装置(6),第二电驱动装置(7),控制系统(8),识别装置(9);所述左手套(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所述车把手(1)左侧,所述右手套(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5)连接在所述车把手(1)右侧;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6)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4)使所述左手套(2)和所述车把手(1)左侧解除连接关系,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7)用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5)使所述右手套(3)和所述车把手(1)右侧解除连接关系;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第一角度或右倾超过第二角度时的状态称之为过倾状态,所述识别装置(9)用以识别电动自行车是否处于过倾状态;所述识别装置(9)与所述控制系统(8)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8)与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6)、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7)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8)根据所述识别装置(9)的信号输入来控制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6)和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7),具体为:当电动自行车处于过倾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8)进行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方面,所述控制系统(8)控制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6)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4)以使所述左手套(2)和所述车把手(1)左侧解除连接关系,第二方面,所述控制系统(8)控制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7)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5)以使所述右手套(3)和所述车把手(1)右侧解除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嵌块(A1),用以容纳所述第一嵌块(A1)的第一孔(A2),所述第一嵌块(A1)与所述左手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A2)与所述车把手(1)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A2)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洞(A3),所述第一嵌块(A1)上滑动连接一第一滑块(A4),所述第一嵌块(A1)与所述第一滑块(A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A5),如此当所述第一嵌块(A1)插入所述第一孔(A2)中时,所述第一滑块(A4)弹扣在所述第一洞(A3)中;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6)包括第一铁块(A6),第一电磁铁(A7),所述第一铁块(A6)与所述第一滑块(A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A7)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块(A1)中,所述第一电磁铁(A7)工作时吸引所述第一铁块(A6)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滑块(A4)脱离所述第一洞(A3);所述第二连接件(5)包括第二嵌块(B1),用以容纳所述第二嵌块(B1)的第二孔(B2),所述第二嵌块(B1)与所述右手套(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孔(B2)与所述车把手(1)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孔(B2)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洞(B3),所述第二嵌块(B1)上滑动连接一第二滑块(B4),所述第二嵌块(B1)与所述第二滑块(B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B5),如此当所述第二嵌块(B1)插入所述第二孔(B2)中时,所述第二滑块(B4)弹扣在所述第二洞(B3)中;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7)包括第二铁块(B6),第二电磁铁(B7),所述第二铁块(B6)与所述第二滑块(B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B7)设置在所述第二嵌块(B1)中,所述第二电磁铁(B7)工作时吸引所述第二铁块(B6)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滑块(B4)脱离所述第二洞(B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横杆(C1),第一直杆(C2),所述第一横杆(C1)与所述车把手(1)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杆(C2)上端与所述左手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C1)上设置有一直条状的第一空隙(C3),所述第一直杆(C2)下端穿过所述第一空隙(C3),所述第一直杆(C2)下端转动连接一直条状的第一压杆(C4),所述第一直杆(C2)与所述第一压杆(C4)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扭力弹簧(C5)以使所述第一压杆(C4)旋转到与所述第一空隙(C3)相互垂直的状态;所述第一电驱动装置(6)为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杆(C2)上的第一电机(C6),所述第一电机(C6)用以转动所述第一压杆(C4)使所述第一压杆(C4)与所述第一空隙(C3)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如此所述第一直杆(C2)下端能从所述第一横杆(C1)的所述第一空隙(C3)中脱离出来;所述第二连接件(5)包括第二横杆(D1),第二直杆(D2),所述第二横杆(D1)与所述车把手(1)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杆(D2)上端与所述右手套(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D1)上设置有一直条状的第二空隙(D3),所述第二直杆(D2)下端穿过所述第二空隙(D3),所述第二直杆(D2)下端转动连接一直条状的第二压杆(D4),所述第二直杆(D2)与所述第二压杆(D4)之间设置有一第二扭力弹簧(D5)以使所述第二压杆(D4)旋转到与所述第二空隙(D3)相互垂直的状态;所述第二电驱动装置(7)为一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杆(D2)上的第二电机(D6),所述第二电机(D6)用以转动所述第二压杆(D4)使所述第二压杆(D4)与所述第二空隙(D3)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如此所述第二直杆(D2)下端能从所述第二横杆(D1)的所述第二空隙(D3)中脱离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9)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车体(10)上的U型管(H1)、设置在所述U型管(H1)中的导电液(H2)、设置在所述U型管(H1)底部的第一导电片(H3)、设置在所述U型管(H1)左端的第二导电片(H4)、设置在所述U型管(H1)右端的第三导电片(H5)、电源(E)、标准电阻(Z);所述第一导电片(H3)、所述标准电阻(Z)、所述电源(E)正极依次连接,所述电源(E)负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片(H4)、第三导电片(H5)分别连接,所述标准电阻(Z)两端各引出一线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8)以向所述控制系统(8)输入电压信号,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导电液(H2)触及所述第二导电片(H4),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导电液(H2)触及所述第三导电片(H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9)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车体(10)上的V型轨道(R1)、能在所述轨道(R1)上滚动的铜球(R2)、第一铜片(R3)、第二铜片(R4)、第三铜片(R5)、第四铜片(R6)、电源(E)、标准电阻(Z);所述第一铜片(R3)和所述第二铜片(R4)设置在所述轨道(R1)的左端,所述第三铜片(R5)和所述第四铜片(R6)设置在所述轨道(R1)的右端,电动自行车左倾超过所述第一角度时,铜球(R2)滚动到所述轨道(R1)左端并接通所述第一铜片(R3)和所述第二铜片(R4),电动自行车右倾超过所述第二角度时,铜球(R2)滚动到所述轨道(R1)右端并接通所述第三铜片(R5)和所述第四铜片(R6),所述电源(E)正极与所述标准电阻(Z)的首端相连接,所述标准电阻(Z)的尾端与所述第二铜片(R4)、所述第四铜片(R6)分别连接,所述电源(E)负极与所述第一铜片(R3)、所述第三铜片(R5)分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二十度,所述第二角度为二十度。
CN201310616564.3A 2013-11-19 2013-11-19 一种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103879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6564.3A CN103879483B (zh) 2013-11-19 2013-11-19 一种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6564.3A CN103879483B (zh) 2013-11-19 2013-11-19 一种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9483A CN103879483A (zh) 2014-06-25
CN103879483B true CN103879483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94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6564.3A Active CN103879483B (zh) 2013-11-19 2013-11-19 一种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948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5114Y (zh) * 2006-03-07 2007-03-07 王武臣 一种改进的车用电热手套
EP2006197A2 (en) * 2007-05-07 2008-12-24 Tucano Urbano S.r.l. Element for the thermal protection of users of vehicles having handlebar
CN201769959U (zh) * 2010-07-12 2011-03-23 叶人龙 一种用在电动自行车上的电热手套
CN201989891U (zh) * 2010-12-03 2011-09-28 叶人龙 一种电动自行车把手的电热装置
CN202958920U (zh) * 2012-11-30 2013-06-05 许东 电动车用保暖手套
CN203698511U (zh) * 2013-11-19 2014-07-09 叶如康 一种电动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5114Y (zh) * 2006-03-07 2007-03-07 王武臣 一种改进的车用电热手套
EP2006197A2 (en) * 2007-05-07 2008-12-24 Tucano Urbano S.r.l. Element for the thermal protection of users of vehicles having handlebar
CN201769959U (zh) * 2010-07-12 2011-03-23 叶人龙 一种用在电动自行车上的电热手套
CN201989891U (zh) * 2010-12-03 2011-09-28 叶人龙 一种电动自行车把手的电热装置
CN202958920U (zh) * 2012-11-30 2013-06-05 许东 电动车用保暖手套
CN203698511U (zh) * 2013-11-19 2014-07-09 叶如康 一种电动自行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9483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63448U (zh) 一种高效的铜排冲孔装置
CN103879483B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CN105151197A (zh) X形折叠摆把拐弯式三轮电动车
CN20369851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CN202683852U (zh) 扁铜线侧向折弯器
CN203740043U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脚踏板翻转定位结构
CN204641822U (zh) 移动电机转子用小车
CN209002186U (zh) 一种耳机的颈挂组件
CN204991591U (zh) 一种带手动合闸功能的单永磁断路器
CN203102446U (zh) 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计费装置
CN107414889A (zh) 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装备
CN203626438U (zh) 一种公共租赁自行车缺电状态支持还车锁止机构
CN207955849U (zh) 自动展开双足型电动车侧撑杆
CN205412190U (zh) 一种双摇臂推牌结构
CN103625537A (zh) 转向电磁助力装置
CN205303350U (zh) 一种铁芯
CN106401237B (zh) 一种夹轮式汽车搬运装置
CN103434606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磁动力动态驱动装置
CN204027471U (zh) 绝缘子方孔检测装置
CN203566989U (zh) 一种滚塑模具支撑架转轴块
CN108454734A (zh) 自动展开双足型电动车侧撑杆
CN203708149U (zh) 一种无触点换向接触器及电动汽车
CN204280355U (zh) 花梳机运输装置
CN20352874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磁动力高效动态驱动装置
CN207818446U (zh) 一种旋转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ng Jinwen

Inventor before: Ye Ruk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1

Address after: 529728 new material base of Heshan City,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ESHAN GELAISHI VEHICLE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42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Tong Tong Town Dongshan Village

Patentee before: Ye Rukang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lectric bicy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Pledgee: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Co.,Ltd. Heshan Sub branch

Pledgor: HESHAN GELAISHI VEHICLE INDUST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705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Pledgee: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Co.,Ltd. Heshan Sub branch

Pledgor: HESHAN GELAISHI VEHICLE INDUST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