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9082B -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 Google Patents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9082B
CN103879082B CN201410037436.8A CN201410037436A CN103879082B CN 103879082 B CN103879082 B CN 103879082B CN 201410037436 A CN201410037436 A CN 201410037436A CN 103879082 B CN103879082 B CN 103879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lver
nano
glass
amorph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74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9082A (zh
Inventor
王勇
曾小绵
崔平生
王烁
宋宇
武瑞军
黄颖
徐伯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SG Energy Conservation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SG Energy Conservation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SG Energy Conservation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SG Energy Conservation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374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9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9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9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9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9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底层和位于玻璃基底层之上的纳米三银膜层,所述纳米三银膜层中具有至少一层铜层,所述纳米三银膜层由玻璃基底层向上依次包括第一纳米银层、第二纳米银层和第三纳米银层,每一层所述铜层均位于第一纳米银层、第二纳米银层或第三纳米银层中的任一层之上。本发明不仅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低辐射值等优点,而且在不同观察角度下其颜色值变化小。

Description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玻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低辐射镀膜玻璃为了获得更低的U值(传热系数)、辐射率和理想的选择系数,就必须增加银层的厚度来降低膜层的辐射率,但是随着银层的增加,就意味着可见光透过率的降低、外观颜色呈现干涉色、颜色选择受限,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银层增加的同时相应的会增加多层其它功能的膜层,这些多膜层的配合往往会导致所形成的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颜色值变化范围较大,即其干涉色会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将具有上述多膜层的镀膜玻璃应用到建筑物上时,宏观上表现为:观察者立于某一固定点上时,在其视野内观察到的镀膜玻璃与观察者之间会呈现出不相同的观察角度,使得观察者对整个建筑物上玻璃的色彩认知为多种色彩的事实,甚至使建筑物外观在观察者的眼中呈现出反差巨大的红绿色彩,这样不仅不利于人们对建筑物的观察而且破坏了建筑物应当具有的颜色一致的美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尤其是能够有效降低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颜色差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底层和位于玻璃基底层之上的纳米三银膜层,所述纳米三银膜层中具有至少一层铜层,所述纳米三银膜层由玻璃基底层向上依次包括第一纳米银层、第二纳米银层和第三纳米银层,每一层所述铜层均位于第一纳米银层、第二纳米银层或第三纳米银层中的任一层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基底层和所述第一纳米银层之间还依次具有底层电介质层和底层非晶过渡层。
所述第一纳米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银层之间依次具有第一阻挡层、第一增透导电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和第一非晶过渡层。
所述第二纳米银层和所述第三纳米银层之间依次具有第二阻挡层、第二增透导电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和第二非晶过渡层。
所述第三纳米银层之上还依次具有第三阻挡层、上层增透导电层和顶层增强电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层铜层厚度均为2~10.5n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三银膜层中具有一层铜层且所述铜层位于第二纳米银层与第二阻挡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电介质层所述第一增透导电层、第二增透导电层和上层增透导电层均为晶态ZnAlOx层、晶态SnAlOx层或晶态ZnSnOx层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非晶过渡层、第一非晶过渡层和第二非晶过渡层均为非晶态ZnAlOx层、非晶态SnAlOx层或非晶态ZnSnOx层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电介质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和顶层增强电介质层为SiO2层或Si3N4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纳米银层厚度为12~17.5nm,第二纳米银层厚度为10~18nm,第三纳米银层厚度为13~20nm。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电介质层厚度为14~22nm,所述第一增强电介质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和顶层增强电介质的厚度均为30~55n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透导电层、第二增透导电层和上层增透导电层的厚度均为0.5~5nm。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非晶过渡层厚度为7~10nm,所述第一非晶过渡层和第二非晶过渡层的厚度均为17~26nm。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底层非晶过渡层、第一非晶过渡层、第二非晶过渡层分别有利于其上层的纳米银层的良好附着;
2、每层增透导电层和其上的增强电介质层之间的配合能够增加可见光的透过率;
3、铜层的加入能够很好的调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的颜色,使得本发明的干涉色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范围较小,在宏观上表现为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颜色值波动范围小,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不仅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热学性能而且在颜色均一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7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4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9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5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11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6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13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7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15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8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17是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9的颜色值a*随观察角度变化的图谱
图中:
11、玻璃基底层21、底层电介质层31、底层非晶过渡层
41、第一纳米银层51、第一阻挡层61、第一增透导电层
22、第一增强电介质层32、第一非晶过渡层42、第二纳米银层
71、铜层52、第二阻挡层62、第二增透导电层
23、第二增强电介质层33、第二非晶过渡层43、第三纳米银层
53、第三阻挡层63、上层增透导电层24、顶层增强电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为不具有铜层的纳米三银镀膜玻璃,按照下述表1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Al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Al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Al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Al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Al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Al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1纳米三银镀膜玻璃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图2为本实施例1的颜色值a*的测试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未加入铜层的纳米三银镀膜玻璃的颜色值a*在8~75°观察角度下的变化范围较大在3~﹣4之间。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2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Al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铜层7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Al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Al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Al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Al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Al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2实施例2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2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2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2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如图4所示,在第二纳米银层和第二阻挡层之间添加8.5nm厚的铜层,本实施例2在8~75°观察角度下的的颜色值a*,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2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为0.4~﹣1.3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说明铜层的加入能有效调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使得本实施例2用于建筑物上时能够产生更加均匀的外视色彩效果。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3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3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Sn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铜层7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Sn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Sn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Sn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Sn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Sn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3实施例3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3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3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3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3相对于实施例2改变了纳米三银膜层中部分膜层的物质成分,本实施例3在8~75°观察角度下的的颜色值a*,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3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为0.4~﹣1.3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说明铜层的加入能有效调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使得本实施例3用于建筑物上时能够产生更加均匀的外视色彩效果。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4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4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O2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SnAl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第一阻挡层51为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SnAl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O2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SnAl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铜层71、第二阻挡层52为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SnAl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O2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SnAl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第三阻挡层53为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SnAl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O2层。
表4实施例4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4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4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4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本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2改变了纳米三银膜层中部分膜层的物质成分,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4在8~75°观察角度下的颜色值a*,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4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在0.4~﹣1.3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与实施例2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相差不大,铜层位于不同的纳米三银镀膜玻璃中均能够有效地缩小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变化范围;综合实施例2-4可以得出,铜层加入到不同成分的纳米三银膜层中均能够有效调节其干涉色。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5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5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Al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Al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Al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铜层71、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Al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Al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Al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5实施例5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5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5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5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5相对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铜层位于纳米三银膜层中的第二纳米银层和第二阻挡层之间,本实施例5在8~75°观察角度下的的颜色值a*,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5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为0.4~﹣1.3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说明铜层加入到纳米三银膜层中不同的银层之上均具有调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的能力,而且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2对干涉色的调节能力相差不大,说明铜层加入到纳米三银膜层之中能够很好的调节其干涉色,用于建筑物上时能够产生更加均匀的外视色彩效果。
实施例6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6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6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Sn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铜层7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Sn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Sn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铜层71、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Sn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Sn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Sn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6实施例6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6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6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6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本实施例6相对于实施例2在第二纳米银层42之上增加了一层铜层71;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6在8~75°观察角度下的颜色值a*,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为0.4~﹣1.1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与实施例2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相差不大,说明在纳米三银膜层中多增加一层铜层71也能够有效缩小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变化范围,且使得本实施例6相对于实施例2具有更小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
实施例7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7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7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Al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Al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Al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铜层71、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Al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Al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铜层71、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Al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7实施例7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7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7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7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本实施例7相对于实施例6的改变了纳米三银膜层中一层铜层71的位置,将位于第一纳米银层41和第一阻挡层51之间的铜层71调整到了第三银层43和第三阻挡层53之间,其他膜层不变;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7在8~75°观察角度下的颜色值a*,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7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为0.4~﹣1.1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与实施例6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相差不大,相对于实施例2其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相对缩小,说明多添加一层铜层71有利于进一步缩小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变化范围,使得本实施例7用于建筑物上能够实现更加均匀的色彩效果。
实施例8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8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8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Sn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铜层7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Sn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Sn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Sn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Sn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铜层71、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Sn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8实施例8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8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8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8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8相对于实施例3在第三银层43和第三阻挡层53之间增加了一层铜层71,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8在8~75°观察角度下的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为0.4~﹣1.1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相对了实施例3其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有了一定的缩小;结合实施例6、7的结果,说明在不同的纳米三银膜层中加入两层铜层均能够进一步缩小其颜色值a*变化范围,且所述两层铜层所处的位置对其干涉色的影响不大。
实施例9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9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为按照下述表9中工艺参数在玻璃基底层1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加设置有底层电介质层21为Si3N4层、底层非晶过渡层31为ZnSnOx非晶层、第一纳米银层41、铜层71、第一阻挡层51为NiCr层、第一增透导电层61为ZnSnOx陶瓷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22为Si3N4层、第一非晶过渡层32为ZnSnOx非晶层、第二纳米银层42、铜层71、第二阻挡层52为NiCr层、第二增透导电层62为ZnSnOx陶瓷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23为Si3N4层、第二非晶过渡层33为ZnSnOx非晶层、第三纳米银层43、铜层71、第三阻挡层53为NiCr层、上层增透导电层63为ZnSnOx陶瓷层、顶层增强电介质层24为Si3N4层。
表9实施例9的膜层结构及工艺参数
本实施例9的具有铜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63%,辐射率小于0.12,遮阳系数能达到0.3~0.5,本实施例9颜色中性柔和,反射率更低,使本实施例9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晒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外视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本实施例9相对于实施例6在第三纳米银层43之上也增加了一层铜层71;图18所示为本实施例9在8~75°观察角度下的颜色值a*,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9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为0.3~﹣0.9之间,该数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实施例1的颜色值a*变化范围,与实施例6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再一次缩小,说明在纳米三银膜层中具有三层铜层71能够有效缩小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变化范围;结合实施例1-9可以得出在不同的纳米三银膜层中加入铜层均能够有效的调节纳米三银镀膜玻璃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干涉色变化;而且,随着铜层数量的增加纳米三银镀膜玻璃的颜色值a*的变化范围也随之缩小。
本发明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相对于传统的三银玻璃具有更加优良的光学与热学性能,更好的可见光的透过率,Sc(遮阳系数)和辐射率以及更加稳定的性能。其中,位于纳米银层和相应阻挡层之间的铜层能够有效调节本发明的颜色,对降低不同观察角度下的本发明的颜色变化值有着重要作用;具有铜层的三层纳米镀膜玻璃具有低辐射特性;三层阻挡层有效降低了上述膜层厚度,同时也保护了三层银层不被氧化;三层具有高折射率的增透导电层分别与位于其上三层具有相对低折射率的增强电介质层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更好的可见光透过性;三层非晶过渡层能够有效平滑位于其下方的相应的电介质层的表面,为其上层的纳米银层附着提供了平整的接触面,提高了纳米银层的附着效率和膜层的牢固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底层和位于玻璃基底层之上的纳米三银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三银膜层中具有至少一层铜层,所述纳米三银膜层由玻璃基底层向上依次包括第一纳米银层、第二纳米银层和第三纳米银层,每一层所述铜层均位于第一纳米银层、第二纳米银层或第三纳米银层中的任一层之上;
所述玻璃基底层和所述第一纳米银层之间还依次具有底层电介质层和底层非晶过渡层;
所述第一纳米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银层之间依次具有第一阻挡层、第一增透导电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和第一非晶过渡层;
所述第二纳米银层和所述第三纳米银层之间依次具有第二阻挡层、第二增透导电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和第二非晶过渡层;
所述第三纳米银层之上还依次具有第三阻挡层、上层增透导电层和顶层增强电介质;
所述每一层铜层厚度均为2~10.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三银膜层中具有一层铜层且所述铜层位于第二纳米银层与第二阻挡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电介质层、所述第一增透导电层、第二增透导电层和上层增透导电层均为晶态ZnAlOx层、晶态SnAlOx层或晶态ZnSnOx层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非晶过渡层、第一非晶过渡层和第二非晶过渡层均为非晶态ZnAlOx层、非晶态SnAlOx层或非晶态ZnSnOx层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电介质层、第一增强电介质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和顶层增强电介质层为SiO2层或Si3N4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银层厚度为12~17.5nm,第二纳米银层厚度为10~18nm,第三纳米银层厚度为13~2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电介质层厚度为14~22nm,所述第一增强电介质层、第二增强电介质层和顶层增强电介质层的厚度均为30~55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透导电层、第二增透导电层和上层增透导电层的厚度均为0.5~5nm。
CN201410037436.8A 2014-01-26 2014-01-26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Active CN103879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436.8A CN103879082B (zh) 2014-01-26 2014-01-26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436.8A CN103879082B (zh) 2014-01-26 2014-01-26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9082A CN103879082A (zh) 2014-06-25
CN103879082B true CN103879082B (zh) 2016-05-04

Family

ID=50948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7436.8A Active CN103879082B (zh) 2014-01-26 2014-01-26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908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0776B1 (en) * 1999-07-07 2001-02-20 Turkiye Sise Cam Heat treatable coated glass
CN102555330A (zh) * 2012-01-13 2012-07-11 林嘉宏 具有多层功能层的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3792816U (zh) * 2014-01-26 2014-08-27 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铜的三银镀膜玻璃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0776B1 (en) * 1999-07-07 2001-02-20 Turkiye Sise Cam Heat treatable coated glass
CN102555330A (zh) * 2012-01-13 2012-07-11 林嘉宏 具有多层功能层的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3792816U (zh) * 2014-01-26 2014-08-27 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铜的三银镀膜玻璃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反射率Ag-Cu纳米膜玻璃的制备与表征;徐勇军等;《硅酸盐学报》;20080229;第36卷(第2期);第2.3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9082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8329B (zh) 双银复合结构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工艺
CN105084778A (zh) 一种绿色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5496B (zh) 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6639A (zh) 一种紫色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CN105084781A (zh) 一种金色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9629A (zh) 镀有复合电介质层和复合减反层的高透射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CN203792816U (zh) 一种含有铜的三银镀膜玻璃
CN105084779A (zh) 一种高透型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5497A (zh) 一种金色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2711A (zh) 一种高透过中性色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CN103879082B (zh) 干涉色随角度变化较小的三银镀膜玻璃
CN203284327U (zh) 一种低反射率金色异地可钢离线low-e镀膜玻璃
CN106381465A (zh) 一种四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6890665U (zh) 一种中透可钢化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02126833B (zh)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16427137U (zh) 一种中透灰色玻璃
CN206623483U (zh) 多功能玻璃膜
CN203093215U (zh) 一种两面金色的可钢化低辐射率镀膜玻璃
CN102092959A (zh) 含有三层复合减反层的高遮阳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工艺
CN104325734A (zh) 一种蓝色三银low-e玻璃及制备方法
CN204659096U (zh) 一种新型镀膜玻璃
CN203600723U (zh) 一种可钢化蓝色低辐射节能玻璃
CN209940851U (zh) 磷掺杂自洁净三银low-e玻璃
CN105082670B (zh) 一种绿色遮阳型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81596B (zh) 一种可钢化蓝色低辐射节能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