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3483U - 多功能玻璃膜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玻璃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3483U
CN206623483U CN201720268311.5U CN201720268311U CN206623483U CN 206623483 U CN206623483 U CN 206623483U CN 201720268311 U CN201720268311 U CN 201720268311U CN 206623483 U CN206623483 U CN 206623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ultifunctional
film
glass film
multifunctional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83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ade Technology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AIRUIDE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AIRUIDE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AIRUIDE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683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3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3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3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玻璃膜,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依次包括:离型膜,第一胶层,第一基材层,第二胶层,多功能层及第二基材层;其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通过所述离型膜贴合于玻璃表面;所述多功能层包括防眩调节膜层、核心层及保护层;防眩调节膜层及保护层分布于所述核心层的两侧,并且所述防眩调节膜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胶层;所述核心层由至少一组三层金属层构成;所述防眩调节膜层由至少一种第一介质层D1构成,所述保护层由至少一种第二介质层D′1构成。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增强了膜层系统的耐环境特性,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颜色系。

Description

多功能玻璃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膜的单向透视技术及隔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玻璃膜。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建筑物或汽车的玻璃,对节能隔热防晒均有着必然的需求。同时为了保护大型建筑幕墙、家居门窗玻璃、汽车车窗内部的人和特定有价物品的隐私,需要达到单向透视即单一方向(从里到外)的透光效果。
为了同时达到单向透视和隔热的效果,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在玻璃上镀膜,通过一层或多层膜层结构改变玻璃本身的光谱属性,但是由于这种膜层较软,后期通常需要制作成中空玻璃使用,成本较高。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在玻璃表面贴具有该功能的窗膜,该方法成本较低,还具有抗紫外、防飞溅等功能,但是现有的方法一般仅能够实现单向透视功能,单向透视效果较差,并且不具有隔热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玻璃膜,以保护室内或车内的隐私,提高隔热性能,并且大幅减少室内眩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玻璃膜,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依次包括:离型膜,第一胶层,第一基材层,第二胶层,多功能层及第二基材层;其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通过所述离型膜贴合于玻璃表面;
所述多功能层包括防眩调节膜层、核心层及保护层;防眩调节膜层及保护层分布于所述核心层的两侧,并且所述防眩调节膜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胶层;所述核心层由至少一组三层金属层构成;所述防眩调节膜层由至少一种第一介质层D1构成,所述保护层由至少一种第二介质层D′1构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还包括:耐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外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三层金属层包括:第一吸收层M1、第二吸收层M′1及隔热层M2,三层金属层的分布顺序为M1M2M′1,所述防眩调节膜层分布在所述第一吸收层M1的一侧,所述保护层分布在所述第二吸收层M′1的一侧;
所述第一吸收层M1为SS、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所述第二吸收层M′1为SS、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所述隔热层M2为Ag、Pd、In、Cu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M2的厚度范围为8~30nm;所述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值范围为0.8~6nm;第一吸收层M1的厚度与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比值为n,且n满足:1.5≤n≤15。
一实施例中,n满足:2≤n≤10。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层D1为Al、Zn、Nb、Sn、Ga、Zr、Hf、In、Ti、Ta、Si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合金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所述第二介质层D′1为Al、Zn、Nb、Sn、Ga、Zr、Hf、In、Ti、Ta、Si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合金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眩调节膜层的厚度为30~80n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20nm。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多功能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层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的厚度范围均为15~100μm。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均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或聚氨酯类胶粘剂与紫外吸收剂的混合物,厚度均为1~20μm。
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15~50μm,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5μm。
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贴于玻璃外侧时所述多功能层中的各层与所述多功能玻璃膜贴于玻璃内侧时所述多功能层中的各层呈镜像对称,并且生产制造顺序相反。
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层通过磁控溅射沉积镀膜。
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5~65%,可见光内反射率<15%,可见光外反射率>25%;太阳能总阻隔率≥50%。
一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总阻隔率≥75%;所述多功能玻璃膜的外观颜色为中性色,或者灰色,或者淡蓝色,或者浅绿色。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玻璃膜,不仅能保护室内或车内的隐私,大幅减少室内眩光,增加人眼的舒适度,还能减少热量透过玻璃向室内或窗内传播。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沉积(PVD)方法,增强了膜层系统的耐环境特性,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颜色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玻璃膜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玻璃膜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玻璃膜的结构示意图一,该多功能玻璃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该多功能玻璃膜可以贴合于玻璃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适用于家居门窗玻璃、汽车车窗等。
图1中的多功能玻璃膜贴合于玻璃的内表面。如图1所示,从玻璃内表面向外,多功能玻璃膜依次包括:离型膜1,第一胶层2,第一基材层3,第二胶层4,多功能层5及第二基材层6,多功能玻璃膜通过离型膜1贴合于玻璃内表面。其中,多功能层5为多层膜复合结构,包括防眩调节膜层、核心层及保护层。防眩调节膜层及保护层分布于核心层的两侧,并且所述防眩调节膜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基材层6,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胶层4;核心层由至少一组三层金属层构成;防眩调节膜层(又称为底层)由至少一种第一介质层D1构成,所述保护层(又称为顶层)由至少一种第二介质层D′1构成。
具体实施时,为了增加多功能玻璃膜的耐磨性,在第二基材层6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层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玻璃膜的结构示意图二,与图1不同的是,图2中的多功能玻璃膜贴合于玻璃的外表面。由图1及图2可以看出,多功能玻璃膜包含的离型膜1,第一胶层2,第一基材层3,第二胶层4,多功能层5、第二基材层6及耐磨层7的顺序不变,但是相对于玻璃,图1中的多功能玻璃膜中的各层(多功能层5作为一个整体)与图2中的单向透视玻璃窗中的各层呈镜像对称。
需要说明的是,与多功能玻璃膜中其它各层不同,由于多功能层5包括多层,当如图2所示多功能玻璃膜贴在玻璃外侧时,多功能层5的与图1中相对于玻璃呈镜像对称,并且,并且图1与图2中的多功能层5的生产制造顺序相反。
如图3所示,一组三层金属层包括:第一吸收层M1、第二吸收层M′1及隔热层M2,三层金属层的分布顺序为M1M2M′1,防眩调节膜层D1分布在第一吸收层M1的一侧,保护层D′1分布在所述第二吸收层M′1的一侧。
具体实施时,第一吸收层M1为SS(不锈钢)、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第二吸收层M′1也可以为SS(不锈钢)、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隔热层M2为Ag、Pd、In、Cu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第一介质层D1为Al、Zn、Nb、Sn、Ga、Zr、Hf、In、Ti、Ta、Si中的一种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或至少两种合金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第二介质层D′1也可以为Al、Zn、Nb、Sn、Ga、Zr、Hf、In、Ti、Ta、Si中的一种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或至少两种合金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当核心层由一组三层金属层构成,且防眩调节膜层由一种第一介质层D1构成,保护层由一种第二介质层D′1构成时,按照生产先后顺序,结构为D1M1M2M′1D′1
具体实施时,第一吸收层M1与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和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一组M1M2M′1结构,核心层M1M2M′1可以叠加扩展为具有多组D1M1M2M′1D′1结构,例如,M1M2M′1M1M2M′1,M1M2M′1M1M2M′1M1M2M′1等。可以将核心层表示为MN,N为M1M2M1′结构组数,例如M3表示M1M2M′1M1M2M′1M1M2M′1
介质层D1与D′1的厚度和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此基础结构上,介质层D1、D′1的层数可以扩展为D1D2……Dn1-1Dn1、D′n2D′n2-1……D′2D′1(n1≥2,n2≥2)。
一实施例中,隔热层M2的厚度范围为8~30nm;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值范围为0.8~6nm;第一吸收层M1的厚度与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比值为n,且n满足:1.5≤n≤15,优选地,2≤n≤10。
一实施例中防眩调节膜层D1D2……Dn1-1Dn1(n1≥1)的厚度为30~80nm,保护层D′n2D′n2-1……D′2D′1(n2≥1)的厚度为5~20nm。
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卷绕高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镀制多功能层D1M1M2M′1D′1,真空度达到1×10E-5Pa或更高。镀制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分别为防眩调节膜层和保护层。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当多功能玻璃膜如图1所示安装于玻璃内表面时,按照生产制造的先后顺序,多功能层5的结构为D1D2……Dn1-1Dn1MND′n2D′n2-1……D′2D′1(顺序从左至右)。基于图1,图2中的多功能层5的按照生产制造的先后顺序,结构为D′1D′2……D′n2-1D′n2MNDn1Dn1-1……D2D1
第一胶层2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或聚氨酯类胶粘剂与紫外吸收剂的混合物,厚度为1~20μm。第二胶层4也可以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或聚氨酯类胶粘剂与紫外吸收剂的混合物,厚度为1~20μm。
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3、第二基材层6可以为无色透明的基材,也可以为不透明的基材,优选为光学级聚酯膜(PET),其可见光透过率>88%。或者为具有本体着色如黑色、绿色、蓝色等颜色的光学级聚酯膜(PET),其可见光透过率>30%。
具体地,第一基材层3为无色透明或本体着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中的一种。第二基材层6为无色透明或本体着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中的一种,多功能层5形成在第二基材层6的一个表面。第一基材层3与第二基材层6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基材层3及第二基材层6的厚度范围均为15~100μm。
一实施例中,离型膜1的厚度为15~50μm,耐磨层7的厚度为1~5μm。
包含多功能层5的多功能玻璃膜贴于普通浮法玻璃(3mm厚度)表面(内或外)后,多功能玻璃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5~65%,可见光内反射率<15%,可见光外反射率>25%。太阳能总阻隔率≥50%,优选地,太阳能总阻隔率≥75%。对紫外光隔绝可达到99%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玻璃膜的外观颜色为中性色,或者灰色,或者淡蓝色,或者浅绿色。
对于隔绝太阳辐射热量(太阳能总阻隔率)而言,数值越大,表明更少的热量透过玻璃向内传播,节能效果越显著。
对于可见光外反射率指标而言,数值越高,表示玻璃外表面的镜面效应越强,室外观察者越无法看清室内景象,防窥效果越好。
对于可见光外内射率指标而言,数值越低,表示玻璃内表面的镜面效应越弱,防眩光效果越好,人眼舒适度越好。
对于可见光透过率指标而言,数值越高,表示从室内向窗外看,能看到更明亮的景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多功能玻璃膜,相比现有的单向透视膜,不仅在结构设计上通过底层介质层调节内反射率降低了眩光的可能性,通过控制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的厚度差调节了防窥效果,而且采用了更环保的制造流程,采用更先进的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增强了膜层系统的耐环境特性,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颜色系。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区分“室内”和“室外”,例如可以设置在具有单向透视功能的国家机关等设置的审讯室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普通夜晚环境下,室外无光或弱光而室内的灯光强烈时,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玻璃膜的单向透视效果是逆转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合理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玻璃膜中,除了多功能层5之外,其余原材料及其理化特性、工艺步骤的几种实施例如下所述:
实施例一:第二基材层为无色透明PET,厚度为38μm。在第二基材层上采用卷绕式磁控溅射镀膜机,初始真空度为6×10E-6Pa,工作气体为Ar,按照基材运动的先后顺序,依次镀制ZnAlOx、NiCr、Ag、NiCr、ZnAlOx,膜层厚度依次为40nm、5nm、10nm、1nm、15nm。
实施例二:第二基材层为无色透明PET,厚度为50μm。在第二基材层上采用卷绕式磁控溅射镀膜机,初始真空度为6×10E-6Pa,工作气体为Ar,按照基材运动的先后顺序,依次镀制NbOx、NiCr、Ag、NiCr、NbOx,膜层厚度依次为30nm、4nm、10nm、2nm、10nm。
实施例三:第二基材层为可见光透过率70%的本体着色(蓝色)PET,厚度为50μm。在第二基材层上采用卷绕式磁控溅射镀膜机,初始真空度为5×10E-6Pa,工作气体为Ar,按照基材运动的先后顺序,依次镀制TiOx、NbOx、NiCr、Ag、NiCr、Ag、NiCr、SiNx,膜层厚度依次为10nm、25nm、9nm、9nm、6nm、9nm、2nm、10nm。
实施例四:第二基材层为可见光透过率35%的本体着色(黑色)PET,厚度为23μm。在第二基材层上采用卷绕式磁控溅射镀膜机,初始真空度为5×10E-6Pa,工作气体为Ar,按照基材运动的先后顺序,依次镀制NbOx、Ti、Ag、Ti、NbOx,膜层厚度依次为25nm、15nm、12nm、3nm、10nm。
按照GB/T 2680标准,经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检测得知,实施例多功能玻璃膜样品经3mm浮法玻璃贴膜后,达到的单向透视及隔热效果如下表:
样品 可见光透过率 可见光内反射率 可见光外反射率 太阳能总阻隔率
实施例一 41% 11% 27% 57%
实施例二 53% 8% 25% 51%
实施例三 14% 13% 46% 77%
实施例四 5% 7% 37% 74%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所述多功能玻璃膜依次包括:离型膜,第一胶层,第一基材层,第二胶层,多功能层及第二基材层;其中,所述多功能玻璃膜通过所述离型膜贴合于玻璃表面;
所述多功能层包括防眩调节膜层、核心层及保护层;防眩调节膜层及保护层分布于所述核心层的两侧,并且所述防眩调节膜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胶层;所述核心层由至少一组三层金属层构成;所述防眩调节膜层由至少一种第一介质层D1构成,所述保护层由至少一种第二介质层D′1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材层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金属层包括:第一吸收层M1、第二吸收层M′1及隔热层M2,三层金属层的分布顺序为M1M2M′1,所述防眩调节膜层分布在所述第一吸收层M1的一侧,所述保护层分布在所述第二吸收层M′1的一侧;
所述第一吸收层M1为SS、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所述第二吸收层M′1为SS、Ni、Cr、Ti、Mo、Al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所述隔热层M2为Ag、Pd、In、Cu中的一种金属或者至少两种的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M2的厚度范围为8~30nm;所述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值范围为0.8~6nm;第一吸收层M1的厚度与第二吸收层M′1的厚度比值为n,且n满足:1.5≤n≤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n满足:2≤n≤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质层D1为Al、Zn、Nb、Sn、Ga、Zr、Hf、In、Ti、Ta、Si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合金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所述第二介质层D′1为Al、Zn、Nb、Sn、Ga、Zr、Hf、In、Ti、Ta、Si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合金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调节膜层的厚度为30~80n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2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为无色透明或本体着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基材层为无色透明或本体着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中的一种,所述多功能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层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的厚度范围均为15~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均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或聚氨酯类胶粘剂与紫外吸收剂的混合物,厚度均为1~2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15~50μm,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5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玻璃膜贴于玻璃外侧时所述多功能层中的各层与所述多功能玻璃膜贴于玻璃内侧时所述多功能层中的各层呈镜像对称,并且生产制造顺序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层通过磁控溅射沉积镀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玻璃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5~65%,可见光内反射率<15%,可见光外反射率>25%;太阳能总阻隔率≥5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功能玻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总阻隔率≥75%;所述多功能玻璃膜的外观颜色为中性色,或者灰色,或者淡蓝色,或者浅绿色。
CN201720268311.5U 2017-03-20 2017-03-20 多功能玻璃膜 Active CN206623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8311.5U CN206623483U (zh) 2017-03-20 2017-03-20 多功能玻璃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8311.5U CN206623483U (zh) 2017-03-20 2017-03-20 多功能玻璃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3483U true CN206623483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0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8311.5U Active CN206623483U (zh) 2017-03-20 2017-03-20 多功能玻璃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34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772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玻璃膜
CN112852329A (zh) * 2019-11-27 2021-05-28 湖南尚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紫外线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772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玻璃膜
CN106827722B (zh) * 2017-03-20 2019-06-07 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玻璃膜
CN112852329A (zh) * 2019-11-27 2021-05-28 湖南尚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紫外线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9470B2 (ja) 薄層積重体を備えた基材を含むグレージング集成体
JP2019197877A (ja) コーティング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
EP2514724A2 (en) Thermochromic substrate and pair-glass with thermochromic thin film
CZ288088B6 (cs) Transparentní substrát, zejména ze skla, s více tenkými vrstami, a jeho použití
EP2651639B1 (en) Energy-shielding plastics film
WO2012115111A1 (ja) 積層体
CN106536848B (zh) 低辐射涂层及包括低辐射涂层的窗户用功能性建筑材料
CN106827742A (zh) 单向透视玻璃膜
CN206623483U (zh) 多功能玻璃膜
CN107667011A (zh) 太阳能控制膜
KR20180078530A (ko) 박막 다층이 구비된 투명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단열 유리 유닛
CN106827722B (zh) 多功能玻璃膜
CN203284327U (zh) 一种低反射率金色异地可钢离线low-e镀膜玻璃
CN208869509U (zh) 超低反可钢化low-e玻璃
CN101474902B (zh) 一种隔热薄膜
CN102126833B (zh)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6623490U (zh) 单向透视玻璃膜
TWM498197U (zh) 節能玻璃
CN208667497U (zh) 一种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4382744U (zh) 一种高透过低辐射的双银镀膜玻璃
CN203792816U (zh) 一种含有铜的三银镀膜玻璃
CN203600723U (zh) 一种可钢化蓝色低辐射节能玻璃
CN207659331U (zh) 正面和侧面反射色调一致的双银Low-E玻璃
CN103926642B (zh) 红外截止滤光膜
CN203093215U (zh) 一种两面金色的可钢化低辐射率镀膜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6-1, Section 2, Yinxing Road, Huayuankou Economic Zone,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116400

Patentee after: Airade Technology (Dalian)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400 A1-142 Office Building of Huayuankou Economic Zone Management Committee, Dalian, Liaoning

Patentee before: DALIAN AIRUIDE NANO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