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5124A - 通过使用极化分集抵消无线通信中的交叉极化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使用极化分集抵消无线通信中的交叉极化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5124A
CN103875124A CN201280050623.9A CN201280050623A CN103875124A CN 103875124 A CN103875124 A CN 103875124A CN 201280050623 A CN201280050623 A CN 201280050623A CN 103875124 A CN103875124 A CN 103875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noise
equipment
polariz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06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威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at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viat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234,07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3177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at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Aviat Net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75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51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示例性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设备以及耦合到单根电缆的第一和第二功率分配器。第一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极化的第一噪声信号,并且基于第一噪声信号从与正交极化关联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地抵消第一噪声。第二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第二极化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基于第二噪声信号从与正交极化关联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二噪声。第一功率分配器可以被配置为从单根电缆接收第一噪声信号,并且向第一设备提供第一噪声信号。第二功率分配器可以被配置为从单根电缆接收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第二设备提供第二噪声信号。

Description

通过使用极化分集抵消无线通信中的交叉极化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某些实施例涉及使用具有极化分集的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衰落是点到点无线通信中通信站点之间无线链路的质量和可靠性的常见减损。衰落通常由环境异常(例如,大气异常)导致,环境异常在信号从无线链路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时影响信号。衰落通常被划分为两类: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非频率选择性衰落(也被称为功率衰落、衰减衰落和平坦衰落)平等地并同时影响射频(RF)路径中所有频率的振幅。这种类型的衰落通常导致弱的还未失真的信号。非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常见原因包括,例如RF路径中的障碍物(例如,树木和/或建筑物)、雨衰(对于10GHz和更高的信号频率)、地球运动(地球表面引起的衍射损耗)和管道效应(地球的大气层充当能够在其内部捕获信号的管道)。
频率选择性衰落(也被称为多径衰落和散射衰落)不同地并在不同时间影响RF路径中的频率的振幅。频率选择性衰落常常产生失真信号。
由于无线链路上衰落问题的有害影响,常规的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在无线链路被用作数据发送和接收之前确保无线链路的信号电平至少满足信号电平的足够裕量。这种常被称为衰落裕量的信号电平裕量通常被定义为典型接收信号电平与最小接收信号电平阀值之间的裕量。衰落裕量有助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点到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链路的可用性。
某些常规无线系统采用各种方法确保信号电平在衰落裕量内。这些方法常常通过保护通信站点之间的射频(RF)路径或者保护设备或二者均被保护来实现这点。这类保护方法的示例包括:(1)空间相异性;(2)频率相异性;(3)使用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多天线;(4)增加发送功率,以及(5)使用受保护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很不幸,如下所述,这些改善站点之间无线通信的每个方法饱受一种或多种缺陷。
至于空间相异性,为了实现发送(Tx)和接收(Rx)空间相异性,每个站点需要两个或多个天线。结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施空间相异性不仅增加系统所使用的天线数量(例如,天线数量加倍),而且增加系统成本。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在使用和使用现有的天线塔的情况下,天线塔需要附加的物理面积来安装附加的天线。
频率相异性的缺陷是无线系统需要频谱的附加分配。所述附加分配不仅增加频谱使用率而且需要附加的频率许可(即附加的频谱租赁)。因此,频率相异性降低频谱使用的效率并且增加无线系统的频谱成本。
至于MIMO系统,像空间相异性一样,MIMO系统需要两个或多个天线实现发送(Tx)和接收(Rx)空间相异性。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施MIMO增加通信站点的天线数量,增加系统成本,以及需要天线塔上的附加物理面积。
为了增加发送功率,通常在发送通信站点实施更高功率的发送器。很不幸,更高的功率发送器不仅在成本上比它们的正规同类更高,而且由于它们更高功率消耗和更高的温度应力,不像它们的正规同类一样可靠。而且,仅增加发送功率未必提供系统增加的数量吞吐量的机会。
最终,受保护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遭受类似于影响高发送功率发送器的缺陷。受保护的发送器和接收器比它们正规同类具有更高的成本,未能增加无线系统中的数据容量,并且比它们未受保护的同类消耗更多的DC功率。
发明内容
根据各个实施例,提供通过极化分集改善近程和远程无线通信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可靠性的系统和方法。具体地,某些实施例使用无线信道上的极化分集解决和补偿无线信道上的衰落状况,例如非频率选择性衰落(也被称为功率衰落、衰减衰落和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也被称为多径衰落和分散衰落)。例如,当在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传递通信数据时,某些实施例采用相同无线信道上的水平信号和垂直信号来解决无线信道上的衰落状况。
通过采用极化分集,各个实施例能够提供改善的无线通信可用性和可靠性而不需要:(1)添加额外的天线;(2)获得和使用附加的频谱;以及(3)使用增强功率放大器。因此,除了改善无线通信之外,某些实施例如此进行:(a)以较低成本(例如,没有附加天线,使其易于实施);(b)同时改善较远程上的通信可用性;以及(c)同时改善频谱重用和效率。此外,如本文所述,在无线信道经历无衰落状况的状况情况下,某些实施例可以增加无线信道上的数据速率(即,数据吞吐量)。
需要注意到,在本文中,相对于彼此体现极化分集的信号在本文常被称为“极化分集信号”。例如,垂直极化的信号和水平极化的信号可以被认为是极化分集信号,并且可以被这样称呼。顺时针方向的圆极化信号和逆时针方向的圆极化信号同样如此。
根据实施例,信号的极化分集可以是使得极化分集信号相对于彼此不相关,或相对于彼此较少相关。通常,当极化分集信号不相关或较少相关时,当极化分集信号中的一个受无线信道上的衰落状况影响时,另一个受相同的衰落状况影响较小(或保持完全未受影响)。例如,在实施例使用无线信道上的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的情况下,两个极化分集信号具有不同的质量,导致它们受给定无线信道上的给定衰落状况的影响不同。
因此,某些实施例能够在衰落状况下采用极化分集信号的独特行为以在无线信道上实现数据发送冗余。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极化分集信号中的每个信号都携带相同数据,以便即使当无线信道正在经历衰落状况时,极化分集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受衰落状况影响较少或未受衰落状况影响的一个信号)可以携带完整的数据到达其目的地(即,接收器)。
那么,如本文所述,当无线信道未经历衰落状况时,某些实施例能够利用极化分集以提供增加的(例如,双倍)数据发送。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极化分集信号中的每个信号都可以被配置为在无线信道没有衰落状况时携带数据流的不同部分到其目的地。因为所有发送的极化分集信号通常在没有衰落状况时到达它们的目的地,所以当信号到达它们的目的地时,其已经通过仅使用一个信号来发送数据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根据无线信道的衰落状况适应性地分离和合并数据。例如,在实施例检测到无线信道上的衰落状况的情况下,极化分集信号携带相同的数据,从而确保数据通过至少一个信号到达其目的地,而不管衰落状况是否存在。然后,当相同的实施例检测到无线信道上的衰落状况不存在时,数据被分离在极化分集信号之间,使得它们携带不同数据,从而增加被传送在无线信道上的数据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极化分集信号用于携带不同的数据(以增加数据吞吐量)时,不同的数据来自根据一个或多个标准被分离为两个或多个数据流的单个数据流。例如,可以根据数据块尺寸(可变尺寸或预定义尺寸)、数据类型或数据的优先级分离单个数据流。
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极化分集利用增加无线信道上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其他方法。例如,某些实施例可以结合极化分集利用自适应调制以改善无线通信。在自适应调制下,极化分集信号的数字或模拟调制方案(即,在发送器侧和接收器侧)基于无线信道上存在或不存在衰落状况而被自适应地调整。根据实施例,可以针对所有极化-分集信号(例如,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两者)一致地应用数字/模拟调制调节,或者针对每个极化-分集信号不同地应用数字/模拟调制调节。例如,在实施例为针对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调制使用256QAM(正交幅度调制)的情况下,当信道状况保证这样的改变(例如,衰落状况已经增加,使得两个极化分集信号均不利地受影响)时,自适应调制会导致实施例将一个或两个极化分集信号改变为64PSK(相移键)。
在某些实施例中,增加无线信道上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另一种方法包括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以进一步降低极化分集信号之间的相关性。
如本文所述,可以使用各种组件实施各个实施例,各种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变换器、天线,调制器、解调器、分离器、合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器、调制解调器或上述的某些组合或变型。对于某些实施例,在无线点到点通信系统中实现本文描述的功能,其中无线信道是两个通信站点之间的点到点链路的一部分。例如,某些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分体安装的系统,该分体安装的系统包括能够发送或接收室外单元(ODU)和室内单元(IDU)两个极化信号的天线。而ODU可以包括发送器、接收器、或收发器和变换器,IDU可以包括DSP、合并器或分离器、调制解调器和控制器。
在各个实施例中,一对发送器/接收器便于单个无线信道上的两个站点之间的通信,其中发送站点包括发送器,其被配置为使用极化分集信号在单个无线信道上发送数据,并且其中接收站点包括接收器,其被配置为经由极化分集信号在单个无线信道上接收数据。在发送站点处的发送器、在接收站点处的接收器或其两者可以是相应站点处的收发器的一部分。此外,对于某些实施例,多对发送器/接收器可以被使用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通过每对发送器/接收器便于建立单个无线信道,并且每个无线信道携带极化分集信号的单个组合,从而在两个站点之间提供和建立多个无线信道。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描述的特征可以通过对某些组件的替换或升级而在现有点到点无线系统中实现。例如,为了实现本文所述的特征和功能,可以通过仅更新或升级系统的ODU、IDU或天线而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某些实施例。
根据各个实施例,使用计算机实现上述的各个步骤。例如,某些实施例可以提供包括计算机可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用介质具有嵌入在其中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用于根据本文所述各个实施例的方面控制无线通信系统。
根据各个实施例,提供用于使用极化分集来改善无线通信上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可靠性的系统和方法。
示例性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单根电缆、第一功率分配器和第二功率分配器。第一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天线的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带噪垂直极化信号的信号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该自适应抵消基于第一噪声信号,从而生成第一干净(clean)信号。第二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天线的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带噪水平极化信号的信号自适应抵消第二噪声,该自适应抵消基于第二噪声信号,从而生成第二干净信号。第一功率分配器可以耦合到第一设备和单根电缆。第一功率分配器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单根电缆的第一噪声信号,向第一设备提供第一噪声信号,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单根电缆提供第二噪声信号。第二功率分配器可以耦合到第二设备和单根电缆。第二功率分配器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单根电缆的第二噪声信号,向第二设备提供第二噪声信号,并且从第二设备向单根电缆提供第一噪声信号。
第一功率分配器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向第一设备提供第一噪声信号。进一步地,第一功率分配器可以通过第二端口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噪声信号。第一功率分配器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至少部分隔离。第一功率分配器和第二功率分配器可以是无功功率分配器。第一和第二设备可以是接收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从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包括基于垂直极化信号均衡该带噪信号,该均衡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信号以衰减第一噪声中的至少某些噪声。在各个实施例中,从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包括至少部分基于第一噪声信号衰减第一噪声中的至少某些噪声。
第一和第二噪声可以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基于垂直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包括基于第一干净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和基于第二干净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
该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合并器,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干净信号和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二干净信号,并且基于第一和第二干净信号生成合并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正交变换器,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天线的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向第一设备提供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并且向第二设备提供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进一步地,波导滤波器可以被配置为过滤来自天线的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并向正交变换器提供已过滤的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
一种方法可以包括:由第一设备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由第一设备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由第一设备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该自适应抵消基于第一噪声信号以生成第一干净信号,由第二设备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由第二设备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第二噪声信号,从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二噪声,该自适应抵消基于第二噪声信号以生成第二干净信号,由第一功率分配器从单根电缆接收第一噪声信号,由第一功率分配器向第一设备提供第一噪声信号,由第一功率分配器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噪声信号,由第一功率分配器向单根电缆提供第二噪声信号,由第二功率分配器从单根电缆接收第二噪声信号,由第二功率分配器向第二设备提供第二噪声信号,由第二功率分配器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噪声信号,并且由第二功率分配器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第一噪声信号。
示例性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设备、第一和第二装置以及单根电缆。第一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天线的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带噪垂直极化信号的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信号,该自适应抵消基于第一噪声信号,以生成第一干净信号。第二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天线的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噪声水平极化信号的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二噪声信号,该自适应抵消基于第二噪声信号,以生成第二干净信号。第一装置可以用于从单根电缆接收第一噪声信号,向第一设备提供第一噪声信号,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第二噪声信号。第二装置可以用于从单根电缆接收第二噪声信号,向第二设备提供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单根电缆提供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噪声信号。
各个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从下列结合随附绘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变得显而易见,其中所述绘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符合某些实施例的特征。所述发明内容并非旨在限制所述实施例的范围,所述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单独限定。
附图说明
所述绘图被设置仅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只示出典型或示例实施例。这些绘图被设置以促进读者的理解,不应被视为对各个实施例的广度、范围或适用性的限制。
图1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信息流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微波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室外单元(ODU)/射频单元(RFU)的示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室内单元(IDU)/信号处理单元(SPU)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数字设备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室外单元(ODU)/射频单元(RFU)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垂直极化接收器和水平极化接收器的框图,该垂直极化接收器和水平极化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在某些实施例中利用单根电缆抵消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噪声。
图11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用于抵消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内的噪声和抵消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内的噪声的方法。
图12是示出垂直极化接收器和水平极化接收器的框图,该垂直极化接收器和水平极化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在某些实施例中利用单根电缆抵消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噪声。
所述绘图并非旨在将所述实施例列举或限制在所公开的正确形式。应当理解,各个实施例可以用其更改或变型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针对使用极化分集进行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如本文所述,各个实施例提供在无线信道上使用极化分集以解决和补偿衰落状况的系统和方法。例如,某些实施例在无线信道正在经历衰落状况时,利用相同的无线信道上的水平信号和垂直信号从而在通信站点之间冗余地通信数据。通过在通信站点之间冗余地通信数据,这类实施例使得由于衰落状况以其他方式不可用的通信链路(即,包括无线信道的无线链路)变得可用。
图1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例的框图。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无线通信站点102和无线通信站点120。无线通信站点102和120两者均包括:数据接口模块104和122、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和124、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和126、控制模块110和128、处理水平极化信号112和130的收发器模块、处理垂直极化信号114和132的收发器模块、正交变换器模块116和134以及天线118和136。两个站点之间的通信链路138表示站点102与站点120之间的射频(RF)路径,两个站点之间的数据在该射频路径上被发送和接收。
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数据接口模块104和122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和124,并且表示它们相应的通信站点的数据源或数据汇(data sink)。数据接口模块104和122被配置为:提供用于在通信链路138上无线发送的数据;接收已经在通信链路138上无线发送的数据;或上述两者。一般来说,由一个通信站点待发送到另一个通信站点的数据被首先提供到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从而由它们相应的数据接口模块104或122进行处理。反之,已经由一个通信站点接收的来自另一个通信站点的数据可以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处理,然后被提供给数据接口模块104或122。根据实施例,数据接口模块104或122可以被耦合到数据网络或耦合到数字设备,例如在图8中示出的数字设备800。
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和124被分别耦合到数字接口模块104和122,并且被分别耦合到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和126。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4和122负责处理从其各自的数据接口模块104或122接收的数据,以及负责处理来自其各自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和126的数据流。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无线通信站点正在无线地发送数据时,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从其各自的数据接口模块104或122接收数据;处理该数据;以及向其各自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或126提供相应的数据流。反之,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无线通信站点102或120正在接收无线发送的数据时,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从其各自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或126接收数据流;处理该数据流;以及向其各自的数据接口模块104或122提供相应的数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并理解,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接收的数据流可以是二进制数据或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流可以包括二进制形式的I-Q数据或作为模拟信号的I-Q数据(即,同相数据和正交相数据)。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或126操作于模拟域中(例如,模块基于模拟电平而分离或合并)的情况下,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提供的数据流可以适当地是模拟信号。可替换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或126操作于数字域中(例如,模块基于位电平而分离或合并)的情况下,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生成的数据流可以适当地是二进制数据流。
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或上述的某些组合或变型。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可以被配置为针对若干目的处理数据,这些目的包括,例如,数据的转换(例如,在数据与I-Q数据之间转换)、数据压缩、误差校准、进一步降低极化分集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处理、过滤和测量数据信号。例如,通过处理从合并器/分离器108或126接收的数据流,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可以测量或辅助测量由天线118或136接收的信号流的整体强度。此外,基于无线信道状况,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可以被用于:对于正被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极化分集信号,确定功率调节是否是必要的(例如,增加垂直或水平极化信号的功率);确定是否应当向一个极化分集信号比向另一个极化分集信号转移更多数据;确定极化分集信号中的一个是否应当被禁用;或在自适应调制过程中进行协助(例如,帮助确定收发器模块的最佳调制)。
如本文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信号强度的测量可以被用于确定所接收的信号是否满足最小接收信号电平阀值。通过这个确定,接收通信站点可以确定在其上接收信号的无线信道是否正在经历衰落状况,并且可以相应地通知发送通信站点。为了解决衰落状况,发送通信站点可以发送数据,使得极化分集信号携带冗余数据,从而增加接收通信站点成功接收发送数据的可能性。根据实施例,发送通信站点可以在接收通信站点命令冗余发送数据时或基于发送通信站点自身的确定来冗余地发送数据。
对于某些实施例,关于无线信道状况的信息以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形式在通信站点102与120之间共享,该信道状态信息可以由通信站点102周期性地发送到其相对的通信站点120。除了共享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强度(例如,作为所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之外,通信站点102和120还可以收集并共享所观察的状况有关的其他信息,例如无线信道上的信噪比(SNR)和遥测数据。
继续图1,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和126中的每个被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处理水平极化信号112或130的收发器模块以及处理垂直极化信号114或132的收发器模块。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和126中的每个还被耦合到控制模块110或128,该控制模块根据实施例的特征负责控制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或126。如本文所述,合并器/分离器108和126被配置为基于站点102与120之间的无线信道的当前状况而分离或合并原始数据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在某些实施例中,合并器/分离器108和126可以由路由器模块替代,该路由器模块将信号路由到无源分离器模块和无源合并器模块。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无源合并器模块可以包括无源连接器和无源冗余比较器。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控制模块110或128控制路由器模块。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在两个通信站点102与120之间使用的无线信道正在经历衰落状况时,为了解决衰落状况,发送通信站点可以配置其自身以在极化分集信号上发送冗余数据。例如,发送通信站点102的合并器/分离器108可以被(例如,由其各自的控制模块110)命令从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接收的原始数据流中生成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可以冗余地彼此相同。随后,可以由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向收发器模块112和114提供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例如,一个数据流到收发器模块(水平)112,并且另一数据流到收发器(垂直)114)。
接收通信站点120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极化分集信号上的冗余数据,以便解决衰落状况。例如,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26可以被(例如,由控制模块128)命令合并从发送站点102接收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以创建单个数据流,其中第一和第二数据流被假设与所述单个数据流是冗余地相同的。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由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26从其一对收发器模块接收(一个数据流接收自收发器(水平)模块130,另一数据流接收自收发器(垂直)模块132)。
对于某些实施例,当正在使用的无线信道不再经历衰落状况时,发送通信站点可以配置其自身,以将原始数据流分离为两个或多个数据流,使得数据流中的每个包含原始数据流的不同部分,并且通过使用极化分集信号发送这两个或多个这些流,使得每个极化分集信号均携带不同的数据。为了接收数据,接收通信站点可以相应地配置其自身,从而合并提取自所接收的极化分集信号的数据流,并且创建单个数据流。
例如,发送通信站点102的合并器/分离器108可以被(例如,由其各自的控制模块128)命令从原始数据流分离出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包含所述原始数据流中的互斥的部分。随后,可以由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向一对收发器模块112和116提供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一个数据流到收发器(水平)模块112,并且另一数据流到收发器(垂直)模块114)。根据实施例,该分离过程可以基于若干标准分离所述原始数据流,该若干标准包括例如数据类型、数据块大小以及数据的优先级。
反之,接收通信站点120可以配置其自身以接收极化分集信号中的每个上的不同的数据。例如,可以命令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26将接收的第一数据流部分和接收的第二数据流部分连接,以便创建包括来自发送通信站点102的数据的单个数据流。
对于某些实施例,当无线信道不存在衰落状况时,发送和接收通信站点配置它们自身,以操作为交叉极化干扰抵消(XPIC)无线系统,该系统可以使用极化分集信号来适当地加倍无线信道上的数据带宽。
收发器模块112、114、130和132被耦合到它们各自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或126和正交变换器模块116或134。根据实施例,这些收发器模块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该数字信号处理器不同于并且分离于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106或124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如本文所述,发送通信站点102可以具有一对收发器模块,使得一个收发器模块112处理水平极化信号的射频(RF)路径,并且另一个收发器模块114处理垂直极化信号的射频(RF)路径。同样地,接收通信站点120可以具有一对收发器模块,使得一个收发器模块130处理水平极化信号的射频(RF)路径,并且另一个收发器模块132处理垂直极化信号的射频(RF)路径。
当通信站点102向站点120发送数据时,其收发器模块112和114中的每个:从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接收不同的数据流;将数据流调制到具有所使用的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的载波信号上;并且经由正交变换器模块116提供已调制的数据流。然后,当通信站点120接收来自站点102的数据时,收发器模块130和132中的每个:接收来自正交变换器模块134的不同的载波信号;解调该载波信号以从该载波信号中提取数据流;以及向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26提供该数据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通信站点102和120可以转换角色,并继续以类似方式操作。
收发器模块112和114也可以使用各种数据调制方案将数据流调制到载波信号上,各种数据调制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正交幅度调制(QAM)、相移键控(PSK)、频移键控(FSK)、网格编码调制(TCM)以及上述这些的变型。
此外,对于某些实施例,收发器模块112和114可以进一步实施自适应调制方案,该自适应调制方案被配置为基于无线信道的状况将数据流的数据调制调节到载波信号上。例如,当两个通信站点之间的无线信道状况改变而使得它们不利地影响到无线信道上行进的垂直极化信号而不是影响到水平极化信号时,发送通信站点可以将垂直极化信号的载波信号的数据调制从256QAM调整到16QAM。这种改变也可以被一致地施加到水平极化信号,或可以隔离这种改变仅将其施加到垂直极化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通过自适应调制实施的调制改变跨越由合并器/分离器模块108提供的全部载波信号可能是一致的,而不是被隔离以仅施加到受无线信道状况不利影响的极化分集信号。此外,在各个实施例中,发送通信站点102处的替代性调制的确定或激活可以由接收通信站点120远程确定,然后,该接收通信站点将其确定通知到发送通信站点102。
如本文所述,正交变换器模块116和134中的每个被分别耦合到天线118或136和一对收发器模块112和114或130和132。一对收发器中的一个收发器112可以被耦合到正交变换器模块116的水平极化端口,并且另一个收发器114可以被耦合到其正交变换器模块116的垂直极化端口。
当通信站点102正在发送数据时,正交变换器模块116从其各自的收发器模块112和114接收已调制的载波信号;根据端口指定将已调制的载波信号极化(即,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以及通过相应的天线118提供所得的极化信号。反之,当通信站点120正在接收数据时,正交变换器模块134从天线136接收极化分集信号(即,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以及将该极化分集信号去极化,这得到每个极化分集信号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随后,经由对应于不同的极化分集信号的端口将这些已调制的载波信号可以被提供给收发器模块132和134(例如,来自垂直极化信号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被提供给耦合到垂直极化端口的收发器132)。
天线118和136被耦合到它们相应的正交变换器模块116或134,并被配置为在通信链路138上发送正交极化信号,或接收正交极化信号或发送并接收正交极化信号。对于某些实施例,天线118和136是被定向于彼此并且可能相对彼此具有瞄准线(line-of-sight)的双极化天线。
需要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分离原始数据流使得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包含某些相同数据和某些不同数据。某些实施例这样做能够混合提供所发送的极化分集信号的冗余和吞吐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某些实施例实施点到点无线通信(例如,微波/毫米频率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个站点之间的两个或多个独立无线信道便于在两个通信站点(例如,站点102和站点120)之间进行双向数据发送。每个无线信道均可以具有不同的中心频率并且携带其自己的极化分集信号集合。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100的背景下,点到点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要求一个无线信道从站点102向站点120发送数据,以及要求另一个无线信道(即,具有不同的中心频率)从站点120向站点102发送数据。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不止一个无线信道被用于向无线通信站点发送数据(或不止一个无线信道被用于接收来自无线通信站点的数据)的情况下,每个发送或接收无线信道均可以由在发送站点处的一组收发器(其中的一个用于每个被发送的极化分集信号),以及一组收发器(在接收站点处,其中的一个用于每个被接收的极化分集信号)来促进。
虽然如此示出无线通信系统10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认识到,在实施各个实施例时,可以采用替代性组件、配置和功能。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仅在一个方向传送数据(例如,从站点102到站点120)的情况下,发送站点(例如,站点102)的收发器可以被替换为发送器,接收站点(例如,站点120)的收发器可以被替换为接收器(从而允许该站点仅接收数据),发送站点(例如,站点102)的合并器/分离器可以被替换为分离器,并且接收站点(例如,站点120)的合并器/分离器可以被替换为合并器。在另一个示例中,在单个通信站点处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合并器/分离器模块以及一对收发器模块的功能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或多个模块。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根据所实施的具体的无线系统,结合各种其他配置可以容易实施各个实施例。例如,虽然在通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背景下描述本文的某些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大多数微波/毫米波频率无线系统中的任意一个中实施其他实施例,上述大多数微波/毫米波频率无线系统包括分体安装(split-mount)系统、室内专用系统以及信号处理和无线处理都在一个单元中的系统。
图2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200的示例中信息流的框图。图2示出无线系统200中的数据流在从无线通信站点202向无线通信站点220发送数据时数据是如何流向的。如所示,当数据接口模块204向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206提供待发送的数据240时,信息流在无线通信站点202处开始。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206进而处理所接收的数据240并向合并器/分离器208提供数据流242。
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将数据242分离为两个数据流;一个数据流248用于垂直极化RF路径,以及另一个数据流246用于水平极化RF路径。如本文所述,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可以按照多种状况分离两个数据流,其包括在站点202与站点220之间正在使用的无线信道的当前状况。可以从若干源获得有关无线信道的状况的信息,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接收自接收通信站点(例如,站点220)的信道状况信息,以及当发送通信站点最后被用作接收通信站点时由该发送通信站点(例如,站点202)采集的通道状况信息。
收发器模块212接收来自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的第一数据流246,以及收发器模块214接收来自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的第二数据流248。收发器模块212和214中的每个均可以将其各自的数据流调制到具有待采用的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的载波信号上。所得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50和252可以被分别提供给正交变换器模块216。收发器模块212可以向正交变换器模块216的水平端口提供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50。同样,收发器模块214可以向正交变换器模块216的垂直端口提供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52。
正交变换器模块216可以将来自收发器模块212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50水平地极化,将来自收发器模块214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52垂直地极化,以及向天线218提供两个极化信号254用于进行发送。(垂直和水平)极化信号256在从天线218到天线236的通信链路238上发送。通信链路238可以包括具有极化载波信号的中心频率的无线信道。
一旦接收到极化信号,在无线通信站点220处的天线236可以向正交变换器模块234提供极化信号258。正交变换器模块234可以去极化信号258,以产生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60和262。通过去极化所接收的水平极化信号而产生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60可以被提供给处理水平极化RF路径的收发器模块230。同样,通过去极化所接收的垂直极化信号而产生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62可以被提供给处理垂直极化RF路径的收发器模块232。
收发器模块230可以解调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60,以及向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提供所得的数据流264。同样,收发器模块232可以解调接收自正交变换器模块234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262,以及向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提供所得的数据流266。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可以进而合并或连接两个数据流264和266,以创建单个数据流268。对于某些实施例,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基于在站点202处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如何从原始数据流中生成数据流,从而合并或连接两个数据流。此外,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可以根据控制模块210提供的指令来执行操作。
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向数字信号处理器224提供所得的单个数据流268。在处理所述单个数据流之后,数字信号处理器224向数据接口模块222提供所得的数据270。
图3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300的示例的流程图。方法300通过接收用于发送的数据而开始于步骤302。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数据接口模块204从数据网络(例如,调制解调器)或数字设备接收源数据。
在步骤304中,从在步骤302处接收的数据生成已处理的数据流,其中所述已生成的处理过的数据流对应于所接收的数据。根据实施例,已处理的数据流可以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206来生成,以及已处理的数据流可以是二进制数据或模拟信号的形式。
在步骤306中,对于数据发送中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否经历衰落状况(即,无线信道是衰落的无线信道)进行确定。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发送通信站点处的控制模块可以基于若干因素进行这种确定,上述若干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在通信站点之间共享的关于被用于数据发送的无线信道的状况的信息(例如,RSSI、CSI),以及在通信站点之间共享的关于在通信站点之间使用的其他无线信道的状况的信息。
如果在步骤306中,确定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信道正在经历衰落状况,在步骤308处,发送通信站点可以从更高优先级的数据流生成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可以和更高优先级的数据流冗余地相同和/或彼此冗余地相同。对于某些实施例,步骤306包括:通过使用在所述发送通信站点处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以从更高优先级数据流生成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其中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彼此冗余地相同以及和更高优先级的数据流冗余地相同,以及向单独的收发器212和214提供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衰落状况下数据流与在非衰落环境中数据流的区别。在衰落状况下,由于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可以是冗余相同的,所以更高优先级数据流的容量可以大约是原始数据流的50%。
如果在步骤306中,确定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信道未经历衰落状况,在步骤310处,发送通信站点可以将所述原始数据流分离为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包含所述原始数据流的数据的不同部分。对于某些实施例,步骤308包括:通过使用在发送通信站点处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以从原始数据流生成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使得原始数据流被分离在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之间,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包含原始数据流的互斥的部分,并且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这些部分可以由接收通信站点连接在一起,以创建单个数据流。随后,可以由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08向单独的收发器212和214提供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
还应该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04期间生成的数据流是二进制数据的形式的情况下,在步骤308或310处生成的数据流可以是二进制数据的形式,以及在步骤304期间生成的数据流是模拟信号的形式的情况下,在步骤308或310处生成的数据流可以是模拟信号的形式。
随后,在步骤312中,第一数据流被调制到第一载波信号上,并且在步骤314中,第二数据流被调制到第二载波信号上。根据实施例,可以按照任何次序(例如,顺序)或者并行执行步骤312和314。所采用的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可以具有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将第一和第二数据流分别调制到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上包括应用数字调制方案。可以使用的数字调制方案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QAM、PSK、FSK和TCM。
对于某些实施例,将数据流调制到载波信号上包括针对待发送到接收通信站点的每个极化分集信号而使用收发器模块212或214或发送器模块。此外,在方法300的情况下,某些实施例采用两个收发器模块212和214或发送器模块将第一和第二数据流调制到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上(一个模块用于待发送到接收通信站点的水平极化信号,并且另一个模块用于待发送到接收通信站点的垂直极化信号)。
在步骤316中,第一极化载波信号产生自第一载波信号,并且在步骤318中,第二极化载波信号产生自第二载波信号。一般来说,第一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具有在数据发送期间所使用的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极化载波信号是水平极化信号,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是垂直极化信号。此外,可以使用正交模式变换器模块216生成第一和第二极化信号,该正交模式变换器模块216具有用于接收第一载波信号的一个端口和用于接收第二载波信号的另一个端口。
在步骤320中,一旦生成极化信号,通过无线信道将第一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发送到在接收通信站点处的远程天线。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能够同时或顺序地发送极化分集信号的天线218来发送第一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
图4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现在转向图4,方法400通过从发送通信站点处的远程天线接收第一极化载波信号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开始于步骤402。一般来说,第一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具有被用于接收数据的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对于某些实施例,使用能够同时或顺序地接收极化分集信号的天线236来接收第一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极化载波信号是水平极化信号,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是垂直极化信号。
在步骤404中,第一极化载波信号被去极化为第一载波信号,并且在步骤406中,第二极化载波信号被去极化为第二载波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正交变换器模块234在接收来自天线236的第一和第二极化载波信号时,(例如,顺序地或并行地)执行去极化步骤。随后,所得的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可以通过正交变换器模块234的指定端口被提供给收发器230和232。
在某些实施例中,从去极化步骤得到的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被调制为携带数据流。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408中,第一载波信号被解调以从第一载波信号提取第一数据流,以及在步骤410中,第二载波信号被解调以从第二载波信号提取第二数据流。可以按照任何次序(例如,顺序地或并行地)执行步骤408和410。通常,采用的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具有用于接收数据的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对于某些实施例,使用数字调制方案来调制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因此,必须根据这样的方案进行解调,以便从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中提取第一和第二数据流。可以被使用的数字调制方案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QAM、PSK、FSK以及TCM。
对于某些实施例,载波信号的解调以提取数据流包括针对接收自发送通信站点的每个极化分集信号的收发器模块230或232或接收器模块的使用。在一个示例中,两个收发器模块212和214或接收器模块被用于将载波信号解调为数据流(一个模块用于解调源自所接收的水平极化信号的载波信号,以及另一个模块解调源自所接收的垂直极化信号的载波信号)。
在步骤412中,对于在数据发送中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否正在经历衰落状况(即,无线信道是衰落无线信道)进行确定。这种确定可以基于若干因素,这些若干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在通信站点之间共享的关于用于数据发送的无线信道的状况的信息(例如,RSSI、CSI),以及在通信站点之间共享的关于在通信站点之间使用的其他无线信道的状况的信息。
如果在步骤412中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无线信道正在经历衰落状况,在步骤414处,发送通信站点可以合并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以创建单个数据流,其中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可以彼此冗余相同以及与单个数据流冗余相同。对于某些实施例,步骤412包括:使用接收通信站点处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以合并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从而创建单个数据流;以及向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224提供所创建的信号数据流用于进一步处理。
如果在步骤412中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无线信道未经历衰落状况,在步骤416处,接收通信站点可以连接第一数据流部分和第二数据流部分,以创建单个数据流。对于某些实施例,步骤416包括:使用在接收通信站点处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连接第一数据流部分和第二数据流部分,以创建单个数据流;以及向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224提供所创建的单个数据流用于进一步处理。
根据实施例,数据流可以是二进制数据或模拟信号的形式。例如,在合并器/分离器模块226操作在模拟域的情况下,所生成的数据流将是模拟信号,并且在合并器/分离器操作在数字域的情况下,所生成的数据流将是二进制数据流。
在步骤418中,从单个数据流生成数据,其中该数据对应于创建的单个数据流。对于某些实施例,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224生成数据,数字信号处理器随后可以通过数据接口模块222向数据网络或数字设备提供所得的数据。
图5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微波无线通信系统500的示例的框图。示例微波通信系统500是分体安装的无线系统,其包括室内单元(IDU)/信号处理单元(SPU)506和516、室外单元(ODU)/射频单元(RFU)508和518以及在两个通信站点502和512中的每个站点处的天线510和520。如所示,微波无线通信系统500促进在站点502处的网络504与在站点51处2的网络514之间的通信。
IDU/SPU506和516可以起微波通信系统500的信号处理单元(SPU)的作用。一般而言,将信号处理设备布置在IDU/SPU中有助于最小化必须布置在ODU/RFU508和518中的设备的数量,ODU/RFU通常接近天线510和520。对于某些实施例,IDU/SPU506和516中的每个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合并器/分离器模块、调制解调器模块、电源模块并且可能包括辅助组件/模块(例如,用于冗余)。
如图所示,IDU/SPU506和516被耦合到ODU/RFU508和518。ODU/RFU可以起微波通信系统500的射频单元(RFU)的作用,因此,ODU/RFU可以包括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所需要的中频(IF)和射频(RF)设备。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ODU/RFU508和518中的每个包括两个或多个收发器模块以及连接到天线(510和520)的变换器模块。一般而言,ODU/RFU508和518负责将来自IDU/SPU506和516的数据流(例如,二进制数据或模拟数据)转换为经由天线510和520发送的相应的无线信号,并且负责将经由天线510和520接收的无线信号转换为由IDU/SPU506和516处理的相应的数据流(例如,二进制数据或模拟信号)。如本文所述,天线510和520可以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尽管在微波发送系统的背景下描述图5所述的实施例,但是可以在包括室内专用系统和蜂窝电话系统、WiFi系统等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实施某些实施例。
图6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室外单元(ODU)/射频单元(RFU)600的示例的框图。如图所示,室外单元(ODU)/射频单元(RFU)600包括被配置为处理用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射频(RF)路径的收发器模块602、被配置为处理用于水平极化信号的RF路径的收发器模块604、以及被配置为用于极化和去极化信号的正交变换器模块606。
收发器模块602和604中的每个经由连接608或610被耦合到IDU,这允许收发器利用IDU发送和接收第一以及第二数据流。收发器模块602和604中的每个模块通过正交变换器模块606的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端口也被耦合到正交变换器模块606。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些连接允许收发器向正交变换器模块606发送非极化载波信号,并且允许收发器接收来自正交变换器模块606的去极化载波信号。正交变换器模块606经由连接612被耦合到天线,这允许正交变换器模块606使用天线发送和接收已极化的无线信号。
图7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室内单元(IDU)/信号处理单元(SPU)700的示例的框图。如图所示,室内单元(IDU)/信号处理单元(SPU)700包括数据接口模块702、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以及被配置为合并和分离数据流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数据接口模块702经由连接710被耦合到数据网络,并且被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数据接口模块702可以被配置为经由连接710在网络与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之间传送数据。
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被耦合到数据接口模块702和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根据某些实施例:当微波通信系统在发送时,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可以被配置为将从数据接口模块702接收的数据转换为已处理的数据流,该已处理的数据流然后被提供给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当微波通信系统在接收时,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可以被配置为将从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接收的已处理的数据流转换为数据,该数据然后被提供给数据接口模块702。
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被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ODU和控制器模块706。控制器模块706可以被配置为控制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的操作(例如,如何分离或合并数据流)。在某些实施例中,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可以被配置为将从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接收的数据流分离为两个数据流,然后这两个数据流经由连接712和714被发送到ODU。在各个实施例中,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可以被配置为将经由连接712和714从ODU接收的两个数据流合并为一个数据流,并且合并器/分离器模块708被配置为向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704提供所述一个数据流供处理。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组合可以指有限或无限的元件的任意集合。术语子集可以指元件的任意组合,其中这些元件取自父集合;子集可以是整个父集。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模块可以描述能够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实施的功能的给定单元。如本文所使用,可以通过采用任何形式的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施模块。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控制器、ASIC、PLA、PAL、CPLD、FPGA、逻辑组件、软件例程或其他机构可以被实施以构成模块。在实施方式中,本文描述的各种模块可以以分立的模块实施,或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之中共享部分或整个的所描述的功能或特征。即使各个特征或功能元件可以以单独的模块单个地进行描述或声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特征或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常用软件和硬件元件之中共享,并且这样的描述不应要求或暗示单独的硬件或软件组件被用于实施这类特征或功能。
在使用软件实施某些实施例的组件或模块的全部或部分的情况下,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实施这些软件用于与能够执行所描述的本文有关的功能的数字设备一起操作。数字设备的示例在图8中示出。
图8是示例性数字设备800的框图。数字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2、存储器系统804、存储系统806、通信网络接口808、I/O接口810以及被通信耦合到总线814的显示器接口812。处理器80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可执行的指令(例如,程序)。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2包括线路或能够处理可执行指令的任何处理器。
存储器系统804是被配置为存储数据的任何存储器。存储器系统804的某些示例是存储器件,例如RAM或ROM。存储器系统804可以包括ram缓存。在各个实施例中,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器系统804内。在存储器系统804内的数据可以被清除或最终被转移到存储系统806。
存储系统806是被配置为检索和存储数据的任何存储。存储系统806的某些示例是闪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和/或磁带。在某些实施例中,数字设备800包括RAM形式的存储器系统804和闪存数据形式的存储系统806。存储器系统804和存储系统806两者均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可由包括处理器802的计算机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或程序。
通信网络接口(com.通信网络接口)808可以经由链路816被耦合到数据网络(例如,数据网络504或514)。通信网络接口808可以支持例如以太网连接、串联、并联或ATA连接上的通信。通信网络接口808还可以支持无线通信(例如,802.11a/b/g/n、WiMax)。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通信网络接口808可以支持许多有线和无线标准。
可选的输入/输出(I/O)接口810是从用户接收输入和输出数据的任何设备。可选的显示器接口812是可以被配置为向显示器输出图形和数据的任何设备。在一个示例中,显示器接口812是图形适配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数字设备800的硬件元件并不限于在图8中示出的这些元件。数字设备800可以包括比所示出的元件更多或更少的硬件元件。进一步地,硬件元件可以共享功能并且仍然在本文所述各个实施例内。在一个示例中,可以由处理器802和/或位于GPU上的协处理器执行编码和/或解码。
图9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室外单元(ODU)/射频单元(RFU)900的示例的框图。在接收来自远程天线的极化信号后,本地天线可以向正交变换器模块902提供极化信号。来自远程天线的极化信号可以是相同频率(例如,类似的中心频率)。可惜的是,大气状况和/或其他变量可能产生水平和垂直极化信号之间的串扰(crosstalk)。
正交变换器模块902可以将极化信号去极化以产生已调制的载波信号。通过去极化所接收的水平极化信号产生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处理水平极化RF路径的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同样,通过去极化所接收的垂直极化信号产生的已调制载波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处理垂直极化RF路径的垂直收发器模块906。
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可以解调已调制的载波信号,以及向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提供所得的数据流。同样,垂直收发器模块906可以解调从正交变换器模块902接收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以及向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提供所得的数据流。
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可以进而分别合并或连接来自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和垂直收发器模块906的两个数据流,以创建单个数据流。对于某些实施例,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基于在发送站点处的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如何从原始流生成数据流,将两个数据流合并或连接。此外,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可以根据由控制模块210(例如,关于图2讨论的控制模块210)提供的指令执行操作。
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可以向数字信号处理器224(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224)提供所得的单个数据流。在处理单个数据流之后,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向数据接口模块提供所得的数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在从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号的发送期间,两个极化信号之间可能会存在干扰和/或出现其他噪声。在某些实施例中,由干扰引起的噪声(例如,垂直极化信号中来自水平极化信号的残留噪声,以及水平极化信号中来自垂直极化信号的残留噪声)可以被抵消或以其他方式衰减。由干扰引起的噪声可以由ODU900和/或IDU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抵消或衰减。
在各个实施例中,在接收站点的两个发送器模块(例如,与接收天线关联的ODU或IDU的两个收发器模块)抵消和/或衰减干扰噪声。在一个示例中,水平收发器模块904从垂直收发器模块906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信号(例如,通过去极化垂直极化信号所得的基于调制载波信号的去极化的调制载波信号)。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可以采用来自垂直收发器模块906的信号以抵消或衰减通过将水平极化信号去极化所得的调制载波信号的干扰残留。同样,垂直收发器模块904可以从水平收发器模块904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信号(例如,通过将水平极化信号去极化所得的基于调制载波信号的已去极化的调制载波信号)。垂直收发器模块906可以采用来自水平收发器模块904的信号抵消或衰减去极化垂直极化信号所得的调制载波信号的干扰残留。
基于通过去极化垂直极化信号而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信号可以被提供在第一电缆上,该垂直极化信号从垂直收发器模块906向水平收发器模块904提供。基于通过去极化水平极化信号而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信号可以被提供在第二电缆上,该水平极化信号从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向垂直收发器模块906提供。电缆可以是任何种类的电缆。在一个示例中,电缆是同轴电缆。在某些实施例中,电缆可以耦合在任何两个RF头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电缆中的每个可以被耦合到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和垂直收发器模块906上的端口上。
基于通过去极化垂直极化信号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信号和基于通过去极化水平极化信号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信号可以处于中频。例如,ODU、IDU或两者均可以将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的频率转换为中频(例如,通过采用一个或多个下变频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基于通过去极化垂直极化信号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信号和基于通过去极化水平极化信号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信号可以处于任何频率。
进一步地,虽然图9示出在ODU/RFU900内的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和垂直收发器模块906,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和/或垂直收发器模块906可以在ODU或IDU内。进一步地,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和/或垂直收发器模块906可以在任何设备内,即使所述设备不是分体安装的系统。
由干扰引起的噪声可以以若干方式中的任一个被抵消或衰减。例如,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可以包括片上处理器或系统,该片上处理器或系统对通过去极化水平极化信号所得的调制载波信号执行自适应噪声抵消或噪声衰减。片上处理器或系统可以通过采用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信号(例如,基于通过去极化垂直极化信号所得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信号)检测噪声或以其他方式抵消噪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存在任何数量的方式(例如,单独的无源和/或有源组件)抵消或衰减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残留噪声。
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平收发器模块904可以配置均衡模块的设置以衰减或抵消调制载波信号的成分,以及然后基于该设置进行均衡。该设置可以基于通过去极化来自垂直收发器模块906的垂直极化信号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同样,垂直收发器模块906也可以配置均衡模块的设置以衰减或抵消来自正交变换器模块902的调制载波信号的成分,然后基于该设置进行均衡。垂直收发器模块906的均衡模块的设置可以基于通过去极化来自水平收发器模块904的水平极化信号而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利用与待抵消或降低的噪声关联的信号,存在许多方式以抵消或衰减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残留噪声。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用在图9中描述的系统,一对电缆和多个端口是需要的。多根电缆和多个端口会添加不必要的成本。进一步地,在天线、IDU和/或ODU安装阶段,工作员可能需要携带额外的电缆或端口并且需要安装额外的设备。如果接收器是ODU的一部分或以其他方式在其外面时,所述端口和/或电缆可以是防风雨的,以保护元件。进一步地,天气和其他因素(例如,连接塔台上的电缆)会使在外面的多根电缆和端口的安装变得困难。
图10是示出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和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的框图1000,所述垂直极化接收器和水平极化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在某些实施例中采用单根电缆1010抵消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噪声。框图1000包括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以及电缆1010。
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和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可以是被配置为解调载波信号和/或处理信号的任何接收器。在某些实施例中,垂直极化收发器1002可以解调从正交变换器模块接收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以及向合并器/分离器提供所得的数据流。同样,水平极化收发器1004可以解调从所述正交变换器模块接收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以及向所述合并器/分离器提供所产生的数据流。在某些实施例中,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可以是正交变换器模块或可以包括正交变换器模块(例如,图9中的正交变换器模块902)。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可以是正交变换器模块或可以包括正交变换器模块(例如,图9中的正交变换器模块904)。
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可以是任何耦合器、加法器、功率加法器或功率分配器。在某些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器1006是无功功率分配器并且允许被耦合到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的两个输入端1012与1014之间的至少某些隔离。在一个示例中,功率分配器1006在输入端1012与输入端1014之间提供20-25dB的损耗。例如,可以达到输入端1014的V到H信号的任何泄漏可以被降低25dB。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功率分配器的两个输入端之间可能存在任何程度的衰减、dB损耗和/或隔离。在某些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中的每个是具有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和在绕组之间的电阻。
在各个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器1008是无功功率分配器以及允许被耦合到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的两个输入端1016与1018之间的至少某些隔离。在一个示例中,功率分配器1008在输入端1016与输入端1018之间提供20-25dB的损耗。例如,可以达到输入端1018的V到H信号的任何泄漏可以被降低25dB。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功率分配器的两个输入端之间可能存在任何程度得衰减、dB损耗和/或隔离。
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可以在触点上被分别耦合到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和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在某些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可以通过使用电缆被耦合到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和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
在某些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可以是任何路由器。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可以是电阻功率分配器。在一个示例中,功率分配器1006和1008可以是在两个或多个输入端1012和1014和/或1016和1018之间具有匹配阻抗和/或隔离的电阻功率分配器(例如,被耦合到接收器的功率分配器的输入端之间的增加的隔离)。在各个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器的所有端口和输入端上匹配阻抗。例如,输入端1012和1016以及与电缆1010的接口的阻抗(例如,端口)。
在各个实施例中,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抵消或以其他方式衰减由水平极化信号引起的干扰(例如,交叉极化干扰)。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可以经由功率分配器1006、功率分配器1008和电缆1010从正交变换器模块接收第一调制载波信号,以及可以从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接收第二调制载波信号。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可以通过采用第二调制载波信号抵消或衰减由水平极化信号引起的第一调制载波信号内的干扰,以生成干净信号。在各个实施例中,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包括基于所接收信号能够抵消和/或衰减的片上PVG610系统。清理后的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合并器模块(例如,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
同样,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抵消或以其他方式衰减由垂直极化信号引起的干扰。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可以经由功率分配器1006、功率分配器1008和电缆1010从正交变换器模块接收第一调制载波信号,以及可以从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接收第二调制载波信号。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可以通过采用第二调制载波信号抵消或衰减由水平极化信号引起的第一调制载波信号内的干扰,以生成干净信号。清理后的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合并器模块(例如,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
电缆1010可以是例如包括同轴电缆的任何电缆。
图11是在某些实施例中用于抵消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内的噪声和抵消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内的噪声的方法。步骤1102-1110与步骤1112-1120可以同时操作或近乎同时操作。步骤1102-1120可以以任何次序操作(例如,步骤1102-1110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可以在步骤1112-1120中的任何或全部步骤之前或之后发生)。
在步骤1102中,第一设备1002,例如收发器或接收器可以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在一个示例中,具有相同或类似频率的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可以被天线接收。该极化信号可以被去极化并被分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设备。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例如,带噪信号)可以包括由水平极化信号的交叉极化引起的噪声(例如,干扰)。同样,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例如,带噪信号)可以包括由垂直极化信号的交叉极化引起的噪声。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可以被用于自适应抵消来自由水平极化信号引起的垂直极化信号的干扰。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设备1002通过采用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可以自适应抵消或衰减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的噪声。
同样,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可以被用于自适应抵消来自由垂直极化信号引起的水平极化信号的干扰。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设备通过采用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可以自适应抵消或衰减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的噪声。
在步骤1104中,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经由单根电缆1010接收来自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的第一噪声信号。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向第一设备1002提供第一噪声信号。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可以由单根电缆1010被耦合到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第一噪声信号可以基于调制信号(例如,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
在步骤1106中,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经由单根电缆1010接收来自第一设备1002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提供第一噪声信号。第二噪声信号可以基于调制信号(例如,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第二噪声信号可以被用于抵消或衰减来自信号的噪声(例如,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
在步骤1108中,第一设备1002从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在步骤1110中,第一设备1002通过采用从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抵消或衰减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的第一噪声。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2自适应抵消由干扰引起的带噪信号内的能量。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2衰减由干扰引起的带噪信号内的能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02-1110中的任一个或全部步骤发生时,步骤1112-1120中的任一个或全部可以被执行。在步骤1112中,第二设备1004,例如收发器或接收器可以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
在步骤1114中,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经由单根电缆1010接收来自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的第二噪声信号。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向第二设备1004提供第二噪声信号。第二噪声信号可以基于调制信号(例如,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
在步骤1116中,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经由单根电缆1010接收来自第二设备1004的第一噪声信号并且向第一功率分配器1006提供第一噪声信号。第一噪声信号可以基于调制信号(例如,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
在步骤1118中,第二设备1004从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在步骤1120中,第二设备1004通过采用从第二功率分配器1008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抵消或衰减来自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的第二噪声。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004自适应抵消由干扰引起的带噪信号内的能量。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004衰减由干扰引起的带噪信号内的能量。
在步骤1122中,合并器可以合并第一干净信号和第二干净信号以生成合并的信号。合并后的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引导到IDU或数字设备的接口。
图12是示出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和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的框图1200,该垂直极化接收器和水平极化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在某些实施例中采用单根电缆1210抵消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噪声。框图1200包括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功率分配器1206和1208以及电缆1210。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包括主接收器1212和从接收器1214。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包括主接收器1216和从接收器1218。
如关于垂直极化接收器1002和水平极化接收器1004所讨论的,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和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可以是被配置为解调载波信号和/或处理信号的任何接收器。在某些实施例中,垂直极化收发器1202可以解调从正交变换器模块接收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以及向合并器/分离器提供所产生的数据流。同样,水平极化收发器1204可以解调从正交变换器模块接收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以及向所述合并器/分离器提供所产生的数据流。
在各个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2和从接收器1214包括相同的硬件或软件类型。在一个示例中,主接收器1212和从接收器1214均包括片上系统(例如,PVG610)。在某些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2和从接收器1214包括被配置为执行自适应抵消和/或衰减的硬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主接收器1212和从接收器1214可以不包括同类的硬件和/或软件。
在各个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2和从接收器1214中的每个均包括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衰减组件。从接收器1214可以通过采用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抵消或衰减第一噪声信号,以生成过滤后的信号。从接收器1214可以向主接收器1212提供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的设置。主接收器1212可以采用所述设置来配置主接收器1212的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主接收器1212可以通过采用所配置的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抵消或衰减来自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的噪声。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可以是通过去极化所接收的垂直极化信号所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该调制载波信号可以包括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至少某些噪声。
从接收器1214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的第一噪声信号。第一噪声信号可以是基于调制水平极化信号的采样或其他信号。在各个实施例中,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采样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并经由单根电缆1210和两个功率接收器1206和1208向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提供作为第一噪声信号的采样信号。
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可以经由单根电缆1210接收来自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的第一噪声信号,并向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提供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由两个输入端1220和1222耦合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输入端1220可以将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耦合到主接收器1212。输入端1222可以将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耦合到从接收器1214。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可以向输入端1220和1222提供第一噪声信号。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可以向主接收器1212提供第一噪声信号的一半,以及向从接收器1214提供第一噪声信号的另一半。
由于主接收器1212可以被配置为不从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接收信号,从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接收的任何信号会由于阻抗而衰减(例如,主接收器1212可以操作为50欧姆(Ohm)源或作为任何阻抗的源)。
在某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器1214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的第一噪声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器1214接收并分析第一带噪信号。在一个示例中,从接收器1214可以向主接收器1212提供均衡设置、衰减设置和/或抵消设置。主接收器1212可以采用该设置抵消或衰减基于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的噪声(例如,干扰)。
从接收器1214可以向主接收器1212提供噪声信号和/或过滤后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器1214抵消或衰减所述噪声信号的全部或一部分,以生成过滤后的信号。然后,过滤后的信号可以被提供给主接收器1212。
在某些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2可以将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与接收自从接收器1214的噪声信号和/或过滤后信号比较。在各个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2抵消和/或衰减接收自接收器1212的基于所述设置的噪声,以生成第一干净信号。主接收器1212可以将第一干净信号与所述噪声信号和/或过滤后的信号比较并生成误差信号。该误差信号可以和泄漏相关(例如,交叉极化后保留的噪声)。该误差信号可以由主接收器1212提供给从接收器1214。从接收器1214可以采用来自主接收器1212的误差信号(例如,尝试最小化误差),以生成更新后的设置。例如,从接收器1214可以采用误差信号以改变所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抵消或均衡。在进一步的示例中,从接收器1214可以采用来自主接收器1212的误差信号配置均衡器的抽头,以自适应抵消第一信号的全部或一部分。然后,基于该误差信号或至少部分基于该误差信号的更新后的设置可以被提供给主接收器1212。主接收器1212可以采用该更新后的设置衰减或抵消来自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所述带噪信号的噪声。
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的输入端口1220与1222之间(例如,将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耦合到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的输入端口)可能存在泄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第二信号的任何泄漏(例如,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的采样信号)可以被如本文所讨论的输入端口隔离衰减。进一步地,从接收器1214和/或主接收器1212可以抵消或衰减与泄漏关联的至少某些剩余能量。
在各个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6和从接收器1218包括相同的硬件或软件类型。在一个示例中,主接收器1216和从接收器1218均包括片上系统(例如,PVG610)。在某些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6和从接收器1218包括被配置为执行自适应抵消和/或衰减的硬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主接收器1216和从接收器1218可以不包括同类的硬件和/或软件。
在各个实施例中,如关于主接收器1212和从接收器1214所讨论的,主接收器1216和从接收器1218中的每个均可以包括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衰减组件。从接收器1218可以通过采用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抵消或衰减第二噪声信号,以生成过滤后的信号。从接收器1218可以向主接收器1216提供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的设置。主接收器1216可以采用该设置来配置主接收器1216的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主接收器1216可以通过采用所配置的均衡器、自适应抵消模块和/或其他衰减组件,抵消或衰减来自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的噪声。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可以是通过去极化所接收的水平极化信号所产生的调制载波信号。该调制载波信号可以包括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至少某些噪声。
从接收器1218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的第二噪声信号。第二噪声信号可以是基于调制垂直极化信号的采样或其他信号。在各个实施例中,垂直极化接收器1202采样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并经由单根电缆1210和两个功率接收器1206和1208向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提供采样信号。
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可以经由单根电缆1210接收来自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的第二噪声信号,并向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提供所述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被输入端1224和1226耦合到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输入端1224可以将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耦合到主接收器1216。输入端1226可以将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耦合到从接收器1218。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可以向两个输入端1224和126均提供第二噪声信号。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可以向主接收器1216提供第二噪声信号的一半,以及向从接收器1218提供第二噪声信号的另一半。
由于主接收器1216可以被配置为不从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接收信号,从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接收的任何信号会由于阻抗而衰减(例如,主接收器1216可以操作为50欧姆源或作为任何阻抗源)。
在某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器1218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的第二噪声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器1218接收并分析第二噪声信号。在一个示例中,从接收器1218可以向主接收器1216提供均衡设置、衰减设置和/或抵消设置。主接收器1216可以采用该设置抵消或衰减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的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的噪声(例如,干扰)。
从接收器1218可以向主接收器1216提供噪声信号和/或过滤后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从接收器1216抵消或衰减噪声信号的全部或一部分,以生成过滤后的信号。然后,过滤后的信号可以被提供给主接收器1216。
在某些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6可以将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与接收自从接收器1218的噪声信号和/或过滤后信号比较。在各个实施例中,主接收器1216抵消和/或衰减接收自从接收器1218的基于该设置的噪声,以生成第二干净信号。主接收器1216可以将第二干净信号与噪声信号和/或过滤后的信号比较并生成误差信号。该误差信号可以和泄漏相关(例如,交叉极化后保留的噪声)。该误差信号可以由主接收器1216提供给从接收器1218。从接收器1218可以采用来自主接收器1216的误差信号(例如,尝试最小化所述误差),以生成更新后的设置。例如,从接收器1218可以采用误差信号改变所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抵消或均衡。在进一步示例中,从接收器1218可以采用主接收器1216的误差信号配置均衡器的抽头,以自适应抵消第二信号的全部或一部分。然后,基于所述误差信号或至少部分基于所述误差信号的更新后的设置可以被提供给主接收器1216。主接收器1216可以采用所述更新后的设置衰减或抵消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的噪声。
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的输入端口1224与1226之间(例如,将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耦合到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的输入端口1224与1226)会存在泄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第一信号的任何泄漏(例如,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调制信号的采样信号)可以被如本文所讨论的输入端口隔离衰减。进一步地,从接收器1218和/或主接收器1216可以抵消或衰减与该泄漏关联的剩余能量的至少某些。
清理后的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合并器模块(例如,合并器/分离器模块908)。
功率分配器1206和1208可以类似于功率分配器1106和1108。功率分配器1206可以经由单根电缆1210和功率分配器1208接收主接收器1212的第一信号以及向水平极化接收器1204的从接收器1218提供所述第一信号。同样,功率分配器1208可以经由单根电缆1210和功率分配器1206接收主接收器1216的第二信号以及向水平极化接收器1202的从接收器1214提供所述第二信号。
电缆1210可以是例如包括同轴电缆的任何电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阻抗可以匹配于和第一功率分配器1206关联的端口以及匹配于和第二功率分配器1208关联的端口。例如,功率分配器1206可以与阻抗(例如,50欧姆)端接。上述功能和组件可以由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指令组成。所述指令可以被处理器检索和执行。某些指令示例是软件,程序代码和固件。某些存储介质示例是存储器件、磁带、磁盘、集成电路和服务器。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可操作引导处理器根据某些实施例操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悉指令、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Claims (23)

1.一种系统,其包括:
第一设备,其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天线的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所述带噪垂直极化信号的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所述自适应抵消基于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从而生成第一干净信号;
第二设备,其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所述垂直极化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所述带噪水平极化信号的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二噪声,所述自适应抵消基于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从而生成第二干净信号;
单根电缆;
第一功率分配器,其耦合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单根电缆,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单根电缆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向所述第一设备提供所述第一噪声信号,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
第二功率分配器,其耦合到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单根电缆,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单根电缆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功率分配器通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提供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并且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的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至少部分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功率分配器是无功功率分配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设备是接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从所述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包括基于所述垂直极化信号均衡所述带噪信号,所述均衡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以衰减所述第一噪声中的至少某些噪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从基于所述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包括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第一噪声信号衰减所述第一噪声中的至少某些噪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噪声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和所述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和所述第二噪声信号,该第一噪声信号基于所述第一干净信号,该第二噪声信号基于所述第二干净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合并器,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一干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二干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干净信号生成合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正交变换器,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垂直极化信号和所述水平极化信号,向所述第一设备提供所述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并且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波导滤波器,其被配置为过滤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垂直极化信号和所述水平极化信号,并且向所述正交变换器提供已过滤的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
12.一种方法,其包括:
由第一设备接收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
由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
由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所述自适应抵消基于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以生成第一干净信号;
由第二设备接收基于所述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
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基于所述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二带噪信号;
从所述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自适应抵消第二噪声,所述自适应抵消基于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生成第二干净信号;
由第一功率分配器接收来自单根电缆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
由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向所述第一设备提供所述第一噪声信号;
由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
由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所述第二噪声信号;
由第二功率分配器接收来自单根电缆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
由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第二噪声信号;
由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以及
由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所述第一噪声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通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提供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并且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的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至少部分隔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功率分配器是无功功率分配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设备是接收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带噪垂直极化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包括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均衡所述带噪垂直极化信号,以衰减所述第一噪声中的至少某些噪声。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包括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第一噪声信号衰减所述第一噪声中的至少某些噪声。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噪声由交叉极化干扰引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带噪水平极化信号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和基于所述带噪垂直极化信号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干净信号和所述第二干净信号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合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一干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二干净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干净信号生成合并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由正交变换器接收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垂直极化信号和所述水平极化信号;
向所述第一设备提供所述基于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以及
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由波导滤波器过滤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垂直极化信号和所述水平极化信号;以及
向所述正交变换器提供已过滤的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
23.一种系统,其包括:
第一设备,其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天线的垂直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水平极化信号的第一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所述带噪垂直极化信号的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一噪声,所述自适应抵消基于所述第一噪声信号,从而生成第一干净信号;
第二设备,其被配置为处理基于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水平极化信号的带噪信号,接收基于所述垂直极化信号的第二噪声信号,并且从基于所述带噪水平极化信号的信号中自适应抵消第二噪声,所述自适应抵消基于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从而生成第二干净信号;
单根电缆;
第一装置,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单根电缆的第一噪声信号,向所述第一设备提供所述第一噪声信号,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
第二装置,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单根电缆的第二噪声信号,向所述第二设备提供所述第二噪声信号,并且向所述单根电缆提供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
CN201280050623.9A 2011-08-11 2012-08-13 通过使用极化分集抵消无线通信中的交叉极化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38751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2600P 2011-08-11 2011-08-11
US61/522,600 2011-08-11
US13/234,079 2011-09-15
US13/234,079 US9331771B2 (en) 2010-09-28 2011-09-15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PCT/US2012/050661 WO2013023225A1 (en) 2011-08-11 2012-08-13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ncelling 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5124A true CN103875124A (zh) 2014-06-18

Family

ID=47669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0623.9A Pending CN103875124A (zh) 2011-08-11 2012-08-13 通过使用极化分集抵消无线通信中的交叉极化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42560A1 (zh)
CN (1) CN103875124A (zh)
MY (1) MY164787A (zh)
SG (1) SG2014010169A (zh)
WO (1) WO20130232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898A (zh) * 2021-10-13 2021-12-24 遨海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ais通信信道扩容数据可靠备份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348B (zh) * 2022-04-19 2023-03-1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双极化系统的极化滤波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308A (zh) * 2005-11-21 2009-07-29 普罗维金特公司 利用交叉极化干扰估计的调制解调器控制
US20100188304A1 (en) * 2007-09-13 2010-07-29 Richard Clym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roadband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65020A (en) * 1974-06-27 1979-10-23 William L. Hatton High reliability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245347A (en) * 1980-12-29 1993-09-14 Raytheon Company All weather tactical strike system (AWTS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4723321A (en) * 1986-11-07 1988-02-02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Techniques for cross-polarization cancellation in a space diversity radio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308A (zh) * 2005-11-21 2009-07-29 普罗维金特公司 利用交叉极化干扰估计的调制解调器控制
US20100188304A1 (en) * 2007-09-13 2010-07-29 Richard Clym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roadband antenn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898A (zh) * 2021-10-13 2021-12-24 遨海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ais通信信道扩容数据可靠备份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39898B (zh) * 2021-10-13 2023-09-01 遨海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ais通信信道扩容数据可靠备份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3225A1 (en) 2013-02-14
EP2742560A1 (en) 2014-06-18
MY164787A (en) 2018-01-30
SG2014010169A (en) 201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071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886767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ncelling 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920988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high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3504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 frequency divi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095351B (zh) 基于单载波全双工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US9083413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radio network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03888178A (zh) 一种多模式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CN110391892B (zh)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EP2833559B1 (en) Compact dual all-outdoor point-to-point microwave radio architecture
CN103875124A (zh) 通过使用极化分集抵消无线通信中的交叉极化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10766A (zh) 一种同波道双极化微波设备和接收信号接收方法
EP2169844B1 (en) Method and receiver for implementing frequency reus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JPWO2011138971A1 (ja) 伝送装置、伝送方法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EP280314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high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3139696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装置
US11165521B2 (en) Analog signal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antennas
WO2021103866A1 (zh) 一种微波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7181512B (zh) 一种针对信号个数过载的多用户接收方法
Brás et a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ith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and MIMO for multi-way channels
Treichler et al. Blind demodulation of high-order QAM signals in the presence of cross-pole interference
WO2012089241A1 (en) Improv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685780A (ja) 無線伝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