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2397B -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2397B
CN103872397B CN201210530734.1A CN201210530734A CN103872397B CN 103872397 B CN103872397 B CN 103872397B CN 201210530734 A CN201210530734 A CN 201210530734A CN 103872397 B CN103872397 B CN 1038723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umulating unit
electricity accumulating
mode
electricity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07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2397A (zh
Inventor
赵双成
程孝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307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2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2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2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充电的方法应用在包括蓄电单元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在一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装置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其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小于所述蓄电单元的实际满充容量,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在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产品已经完全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电子设备产品,比如笔记本、手机、PAD等,由于其具有便携式特点,所以成为广为普及的工具,给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其中,这些电子设备都需要供电电源供电,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对供电电源进行充电,例如:
第一种,采用较大充电电流对供电电源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充电速率比较快,但是会对供电电池造成损耗,影响供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二种,采用较小充电电流对供电电源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对供电电池的损耗,但是会降低充电速率。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第一种方式对供电电源充电时,会导致供电电池的损耗,采用第二种方式对供电电源充电时,会导致充电速率较慢,也就是现有中存在着不能在保证充电速率高的同时降低供电电池损耗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保证充电速率高的同时降低供电电池损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正常充电状态下可以获得最大电池满充容量;在快速充电状态下,通过均衡满充容量,降低电池在高电压状态下的存储及使用时间,从而可以抵消由于快速充电而对电池循环使用寿命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了在快速充电的同时保持最佳的循环使用寿命。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包括蓄电单元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一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装置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其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小于所述蓄电单元的实际满充容量,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
在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时,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可选的,在所述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对应的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具体为: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
在小于时,执行步骤: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满充电量,具体为基于公式:
FCC1=(90%~95%)*FCC2而获得的电量,其中,FCC1表示所述第一满充电量;FCC2表示所述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另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蓄电单元,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一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装置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其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小于所述蓄电单元的实际满充容量,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充电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之后,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时,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之后,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对应的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之前,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以及
在小于时,执行步骤: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满充电量,具体为基于公式:
FCC1=(90%~95%)*FCC2而获得的电量,其中,FCC1表示所述第一满充电量;FCC2表示所述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提高充电电流的方式对蓄电单元进行充电,同时降低蓄电单元的满充电容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提高充电电流可以提高充电速率,另一方面,降低满充电容可以降低电量在高容量时的存储时间,故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在保证充电速率高的同时降低供电电源损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提高充电速率的同时降低了蓄电电源损耗的技术效果。
(2)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采用高电流低满充容量的方式进行充电之外,还可以采用低电流高满充电流的方式进行充电,故而充电方式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提高充电速率的同时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蓄电单元的存储空间得到充分的应用,满足不同的需求。
(3)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满充开路电压的方式来判断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达到饱和而停止充电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检测充电末端电流方式来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的技术方案而言,其具有检测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并且由于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检测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故而也具有检测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4)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开路电压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之前,还需要先判断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故而,防止因为频繁检测开路电压,导致的降低充电速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充电速率的技术效果。
(5)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用高电流进行充电时,满充容量为实际满充容量的90%~95%,故而在提高了充电速率并且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能够保证所述蓄电单元的所储存的电量电量较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充电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方法中通过开路电压判断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达到第一满充电量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保证充电速率高的同时降低供电电池损耗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通过充电装置为电子设备的蓄电单元充电时,首先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当所述充电模式为第一模式、也就是快充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电流,其中,第一充点电流为一较大值,比如:大于第二模式也就是普通充电模式所对应的第一预设电流,而第一满充容量则小于蓄电电源的实际满充容量,比如:为实际满充容量的90%~95%;然后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并且当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时,则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停止对所述蓄电电源进行充电。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对蓄电单元进行充电时,一方面,因为提高了充电电流,故而提高了对蓄电单元的充电速率;另一方面,因为降低了满充容量,也就是降低电量在高容量时的存储时间,故而,达到了在提高充电速率的同时降低了蓄电电源损耗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充电的方法,所述充电的方法应用在包括蓄电单元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例如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等。
请参考图1,所述充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在一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装置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步骤S102a: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其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小于所述蓄电单元的实际满充容量,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
步骤S103:在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步骤S104a: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步骤S104b:在小于时,继续采用所述第一模式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其中,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模式为快充模式,其充电速率较快,但是要减少一部分满充容量,通常在用户希望能够快速充电的情况下使用;而所述第二模式则为普通模式,其充电速率相对于第一模式而言较慢,但是不会减少满充容量,在不需要快速充电的情况下使用。
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可以由用户的操作进行选择,比如:如果检测到用户点击一个按钮的操作、或者点击一个应用程序的操作,则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第一模式;而如果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则确定所述充电模式为第二模式。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确定所述充电模式为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充电之前,还可以先检测所述蓄电单元的电芯温度,其中,当所述电芯温度在一预设温度范围时,比如:15摄氏度~45摄氏度之间时,则说明采用第一模式对蓄电单元的损害较小,才需要判断所述蓄电单元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充电;而如果电芯温度不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则不需要判断所述蓄电单元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充电,直接采用第二模式,也就是普通充电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选择第一模式的操作之后,所述电子设备内自带的充电控制软件还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省电模式,以便能够减少电量消耗,达到进一步提高充电速率的目的。
其中,步骤S102a中,在当用户选择采用第一模式对蓄电单元进行充电时,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将所述蓄电单元的第0x3E Bit12地址为的数据写为:1,以通知所述蓄电单元采用第一模式进行充电。
当所述蓄电单元的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第0x3E Bit12地址位的数据为1时,首先获取所述蓄电单元的第一满充容量,通常情况下,第一满充容量具体为基于公式:FCC1=A*FCC2而获得的电量,其中,FCC1表示所述第一满充电量;FCC2表示第二模式满充容量;A表示一个系数,通常为:90%~9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也就是快速充电条件下的满充容量,而所述第二模式指的是正常充电模式,故而,所述第二模式满充容量指的时正常充电条件下标准满充容量。
例如:假设FCC2=1000mAh,A=90%
那么,FCC1=A*FCC2=90%*1000mAh=900mAh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FCC2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获得,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用高电流进行充电时,满充容量为实际满充容量的90%~95%,故而在提高了充电速率并且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能够保证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所储存的电量电量较多。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为所述蓄电单元在第二模式也就是普通充电模式下的充电电流,其通常为:0.3~0.5C,而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则较大,例如为:1C~1.2C,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值。C代表charge rate,例如4000mAh容量的电池,1C=4A。
然后,将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值写入所述蓄电单元的0X14地址位,并且向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发送一个第二模式的充电请求。
然后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之后,读取所述蓄电单元的0X14地址位的第一充电电流,进而给所述蓄电单元提供所述第一充电电流。
其中,步骤S103中,如图2所示,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电容:
步骤S201: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S2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通常情况下与蓄电单元的百分比容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比如:如果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为:900mAh,那么其对应的开路电压为4.1V;如果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为:950mAh,那么其对应的开路电压为4.15V,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对应值不限于以上两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以FCC1为900mAh,那么,其对应的第一预设满充开路电压则应该为4.1V,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值,比如:4.0V、4.05V等等。
故而,步骤S201和步骤S202中,通过判断开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满充开路电压,就能够判断出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满充容量;
比如:如果开路电压为4.0V,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满充开路电压4.1V,则说明蓄电单元的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满充电容,蓄电单元的电量并未饱和;如果开路电压为4.1V,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满充开路电压4.1V,则说明蓄电单元的电量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满充电容,蓄电单元的电量已达饱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断开所述蓄电单元的电流,进而检测其开路电压。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满充开路电压的方式来判断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达到饱和而停止充电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检测充电末端电流方式来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的技术方案而言,其具有检测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并且由于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检测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故而也具有检测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
在小于时,执行步骤: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着蓄电单元的电量的增加,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会逐渐降低,而如果在充电开始阶段就通过开路电压的方式检测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因为要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断开所述蓄电单元的电流,故而会降低充电的速率,因而可以通过检测充电电流的方式来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趋近饱和,在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趋近饱和时,才通过开路电压的方式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量是否饱和。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开路电压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之前,还需要先判断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故而,防止因为频繁检测开路电压,导致的降低充电速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充电速率的技术效果。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判断所述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比如可以通过充电电流是否小于一预设电流值来判断,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详细列举,并且不作限制。
其中,步骤S104a中,在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之后,电源适配器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充电之后,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蓄电单元的电池管理系统将蓄电单元第0x3E Bit12地址位的数据写为0,以将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所述步骤S101的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第二模式时,请继续参考图1,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102b: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时,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步骤S105: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步骤S106a: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步骤S 106b:在小于时,继续采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不存在将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设置为所述第一模式的操作,那么,所述蓄电单元的第0x3E Bit12地址位的数据为0,于是采用第二模式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所述步骤S102b中的所述第一预设电流,通常为所述蓄电单元在正常充电模式下的充电电流,也就是第一预设电流,比如:0.3C、0.5C等等,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值。然后,所述蓄电单元的电池管理系统将所述蓄电单元的0X14地址位的数据写为所述第一预设电流,进而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对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在步骤S105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实际满充容量的方式和步骤S103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的方式类似,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除了在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述蓄电单元会停止充电之外,因为一些其它异常原因,所述蓄电单元也会停止充电,比如:
①过压保护,当所述蓄电单元的电压值超过一预设电压值时,将会切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线路,进而保证所述蓄电单元不会被损坏;
②过流保护,当所述蓄电单元的电流值超过一预设电流值时,将会切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线路,进而保证所述蓄电单元不会被损坏;
③蓄电单元的电池管理系统处于关机模式。
当然,也可以会存在一些其它异常原因,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详细列举,并且不作限制。
在这些情况下,蓄电单元的第0x3E Bit12地址位的数据也会恢复为0,进而控制所述蓄电单元在下一次充电的时候,又采用第二模式充电。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采用高电流低满充容量的方式进行充电之外,还可以采用低电流高满充电流的方式进行充电,故而充电方式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提高充电速率的同时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蓄电单元的存储空间得到充分的应用,满足不同的需求。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蓄电单元。
请参考图3,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下结构:
第一判断模块301,用于在一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装置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其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小于所述蓄电单元的实际满充容量,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
第二判断模块303,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第二确定模块304,用于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判断模块301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模式为快充模式,其充电速率较快,但是要减少一部分满充容量,通常在用户希望能够快速充电的情况下使用;而所述第二模式则为普通模式,其充电速率相对于第一模式而言较慢,但是不会减少满充容量,在不需要快速充电的情况下使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进行选择,其具体选择过程,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已作介绍,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2,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第一满充容量:
FCC1=A*FCC2
其中,FCC1表示所述第一满充电量;FCC2表示第二模式满充容量;A表示一个系数,通常为:90%~95%。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用高电流进行充电时,满充容量为实际满充容量的90%~95%,故而在提高了充电速率并且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能够保证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所储存的电量电量较多。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为所述蓄电单元在第二模式也就是普通充电模式下的充电电流,其通常为:0.3~0.5C。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303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电容: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首先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第一满充开路电压,故而,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对应的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其中,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通常情况下与蓄电单元的电量存在一个对应关系,故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满充容量确定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满充开路电压的方式来判断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达到饱和而停止充电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检测充电末端电流方式来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的技术方案而言,其具有检测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并且由于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检测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故而也具有检测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之前,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以及
在小于时,执行步骤: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着蓄电单元的电量的增加,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会逐渐降低,而如果在充电开始阶段就通过开路电压的方式检测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因为要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断开所述蓄电单元的电流,故而会降低充电的速率,因而可以通过检测充电电流的方式来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趋近饱和,在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趋近饱和时,才通过开路电压的方式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量是否饱和。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开路电压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之前,还需要先判断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故而,防止因为频繁检测开路电压,导致的降低充电速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充电速率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继续参考图3,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下结构:
充电模块305,用于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之后,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时,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下结构:
第三判断模块306,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之后,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第三确定模块307,用于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采用高电流低满充容量的方式进行充电之外,还可以采用低电流高满充电流的方式进行充电,故而充电方式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提高充电速率的同时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蓄电单元的存储空间得到充分的应用,满足不同的需求。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二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充电的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介绍的充电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二中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机电子设备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充电的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提高充电电流的方式对蓄电单元进行充电,同时降低蓄电单元的满充电容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提高充电电流可以提高充电速率,另一方面,降低满充电容可以降低电量在高容量时的存储时间,故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在保证充电速率高的同时降低供电电源损耗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提高充电速率的同时降低了蓄电电源损耗的技术效果。
(2)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采用高电流低满充容量的方式进行充电之外,还可以采用低电流高满充电流的方式进行充电,故而充电方式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提高充电速率的同时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蓄电单元的存储空间得到充分的应用,满足不同的需求。
(3)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满充开路电压的方式来判断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达到饱和而停止充电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检测充电末端电流方式来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的技术方案而言,其具有检测更加精确的技术效果,并且由于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检测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故而也具有检测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技术效果。
(4)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开路电压确定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饱和之前,还需要先判断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故而,防止因为频繁检测开路电压,导致的降低充电速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充电速率的技术效果。
(5)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用高电流进行充电时,满充容量为实际满充容量的90%~95%,故而在提高了充电速率并且降低蓄电单元的损耗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能够保证所述蓄电单元所储存的电量电量较多。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充电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包括蓄电单元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一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装置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时,检测所述蓄电单元的电芯温度,当所述电芯温度在一预设温度范围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快充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普通模式;
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基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对应的第一满充开路电压,其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小于所述蓄电单元的实际满充容量,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所述第一预设电流为所述普通模式下的充电电流;
在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具体为: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
在小于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时,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满充电量,具体为基于公式:
FCC1=(90%~95%)*FCC2而获得的电量,其中,FCC1表示所述第一满充电量;FCC2表示所述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5.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蓄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一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装置为所述蓄电单元充电时,检测所述蓄电单元的电芯温度,当所述电芯温度在一预设温度范围时,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快充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普通模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其中,所述第一满充容量小于所述蓄电单元的实际满充容量,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所述第一预设电流为所述普通模式下的充电电流;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以及第一满充容量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确定所述蓄电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对应的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充电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具体用于: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容量;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之前,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电流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流;以及
在小于时,执行步骤: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开路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满充开路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充电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之后,当所述蓄电单元的充电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时,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给所述蓄电单元充电之后,判断所述蓄电单元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大于时,确定所述蓄电单元处于满充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蓄电单元进行充电。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满充电量,具体为基于公式:
FCC1=(90%~95%)*FCC2而获得的电量,其中,FCC1表示所述第一满充电量;FCC2表示所述第二模式满充容量。
CN201210530734.1A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872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0734.1A CN103872397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0734.1A CN103872397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2397A CN103872397A (zh) 2014-06-18
CN103872397B true CN103872397B (zh) 2018-06-01

Family

ID=50910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0734.1A Active CN103872397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23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7045A (zh) * 2015-08-24 2017-03-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6785154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保养的方法及充电方法
CN107611473A (zh) * 2017-09-05 2018-01-1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提高充电速度的方法、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509A (zh) * 2010-10-21 2011-03-1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107505A2 (en) * 2002-06-14 2003-12-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harger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N101222144B (zh) * 2007-01-10 2011-07-0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充电方法
CN102457094B (zh) * 2010-10-21 2014-06-1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509A (zh) * 2010-10-21 2011-03-1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2397A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2155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
KR101635924B1 (ko) 휴대용 전자 디바이스 내의 배터리 모니터링
CN103545564B (zh) 充电电池单元及其缺陷检测方法
JP5618393B2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二次電池制御方法
CN106537720A (zh) 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052001A (zh) 用于改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JP2009139361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残留容量測定の修正装置と方法
CN102868001B (zh) 锂离子电池电量显示方法及装置
US8076905B2 (en)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05244942A (zh) 充电电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9665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355020A (zh) 一种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872397B (zh)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72709A (zh)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033751A (zh) 一种电池检测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
JPWO2014133009A1 (ja) 蓄電池、蓄電池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7948798A (zh) 充电盒、无线设备以及无线耳机
CN106159356A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09067019A (zh) 充放电电路、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29636A (zh) 电池、终端以及充电方法
CN103905645B (zh) 移动终端及其关机方法
CN202009248U (zh) 并联蓄电池
CN103700900A (zh) 移动终端充电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11277025B (zh) 一种并联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TWI72726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電池電量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