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8376A - 信令 - Google Patents

信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8376A
CN103858376A CN201180072631.9A CN201180072631A CN103858376A CN 103858376 A CN103858376 A CN 103858376A CN 201180072631 A CN201180072631 A CN 201180072631A CN 103858376 A CN103858376 A CN 103858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downlink
link
subframe
arbitrary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26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T·蒂罗拉
K·J·霍里
K·P·帕瑞科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385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8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配置用于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装置至少: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Description

信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置、方法、系统、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下文关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可以包括洞察、发现、理解或公开、或关联连同本发明之前的相关技术未知但是由本发明提供的公开。本发明的一些这种贡献可以在下文中特别指出,而本发明的其他这种贡献从其上下文看来将是明显的。
已经定义长期演进(LTE)和长期演进高级(LTE-A)以适应用于频分双工FDD操作的成对频谱和用于时分双工TDD操作的非成对频谱。LTE-TDD也称为TD-LTE。一个设计目标是最大化LTE-TDD和LTE-FDD之间的通用性以最小化联合标准化和实施成本,以及最大化兼容性,并且由此最大化这两种LTE模式在同一通信系统中的共存性。此外,也使得LTE-TDD可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兼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装置至少: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包括: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于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的装置: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用于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具体化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控制过程以执行过程的程序代码,该过程包括: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附图说明
下文仅通过示例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出了系统的示例;
图2是流程图;
图3示出了时序的示例;
图4示出了时序的另一示例;
图5示出了时序的又一示例;
图6示出了时序的再一示例;
图7示出了时序的另一示例;以及
图8示出了装置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仅是示例。尽管说明书在多处可以引用“一”、“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但是这不必然意味着每个这种引用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或者该特征仅应用于单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任何用户设备,诸如用户终端、中继节点、服务器、节点、对应部件、和/或任何通信系统或支持所需功能性的不同通信系统的任何组合。通信系统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或利用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协议、通信系统的规范、诸如服务器和用户终端的装置,尤其是在无线通信中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可能要求对实施例的额外改变。因此,所有词语和表述应当广义地理解,它们旨在举例说明实施例而不是限制实施例。
下文中,将使用基于长期演进高级(高级LTE,LTE-A)的无线电接入架构、作为实施例可以应用的接入架构的示例来描述不同的示例实施例,然而不将实施例限制于这种架构,其中LTE-A基于下行链路中的正交频分复用接入(OFDMA)和上行链路中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显然,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通过适当地调整参数和过程而具有合适的装置的其他类型的通信网络。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可用频谱被划分为多个正交子载波。在OFDM系统中,可用带宽被划分为更窄的子载波并且数据在并行流中传输。每个OFDM符号是在每个子载波上的符号的线性组合。而且,每个OFDM符号前面有循环前缀(CP),其用于减小符号间干扰。与OFDM不同,SC-FDMA子载波不是独立调制的。
典型地,(e)节点B(“e”代表演进)需要知道在所分配子带上每个用户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优选预编码矩阵(和/或其他多输入-多输出(MIMO)特定反馈信息,诸如信道量化),以调度去往用户设备的传输。需要的信息通常被信令给(e)节点B。
图1描绘了仅示出一些元件和功能实体(都是逻辑单元,其实现可以不同于所示)的简化系统架构的示例。图1中示出的连接是逻辑连接;实际物理连接可以不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显然,系统通常也包括除图1中示出的那些之外的其他功能和结构。
然而,实施例不限制于作为示例给出的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该解决方案应用于提供有必要属性的其他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基于E-UTRA、LTE、LTE-高级(LTE-A)或LTE/EPC(EPC=演进分组核心,EPC是对分组交换技术的增强,其解决更快的数据速率和因特网协议流量的增长)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E-UTRA是发布8的空中接口(UTRA=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LTE(或E-UTRA)可获得的一些优势在于有可能使用即插即用设备,并且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在同一平台。
图1示出了配置成在提供小区的(e)节点B108的小区中在一个或多个通信信道104、106上处于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100和102。从用户设备到(e)节点B的物理链路称为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并且从节点B到用户设备的物理链路称为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
LTE-高级中的节点B或高级演进型节点B(e节点B,eNB)是配置用于控制其耦合到的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计算设备。(e)节点B也可以称为基站、接入点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对接设备,包括能够在无线环境中操作的中继站。
(e)节点B例如包括收发器。从(e)节点B的收发器提供到天线单元的连接,天线单元建立去往用户设备的双向无线电链路。天线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或天线单元。(e)节点B还连接到核心网110(CN)。取决于系统,CN侧的对端可以是服务网关(S-GW,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分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用于提供用户设备(UE)到外部分组数据网络或移动管理实体(MME)等的连通性。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不止一个(e)节点B,在这种情况下,(e)节点B也可以配置用于通过链路相互通信,该链路可以是设计用于此目的的有线或无线链路。这些链路可以用于信令目的。
通信系统也能够与其他网络通信,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或者因特网112。通信网络也可以能够支持云服务的使用。应当理解,(e)节点B或它们的功能性可以通过使用任何节点、主机、服务器或接入点等适合于这种使用的实体来实现。
用户设备(也称为UE、用户装置、用户终端、终端设备等)示出了空中接口上的资源被分配和指派给其的一种类型的装置,并且因此本文关于用户设备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利用对应的装置,诸如中继节点来实现。这种中继节点的示例是去往基站的层3中继(自回程中继)。
用户设备通常指代便携式计算设备,其包括利用或者不利用订户标识模块(SIM)操作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设备:移动台(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机、使用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警报或测量设备等)、膝上型计算机和/或触屏计算机、平板电脑、游戏控制台、笔记本和多媒体设备。
用户设备(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层3中继节点)被配置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功能性。用户设备也称为订户单元、移动台、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UE),仅举几个名称或装置的例子。
应当理解,在图1中,仅为了清楚起见,用户设备被描绘成包括2个天线。接收和/或发射天线的数目当然可以根据当前实现而变化。
此外,尽管装置被描绘成单个实体,但是可以实现不同的单元、处理器和/或存储器单元(图1中未完全示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的是,所描绘的系统仅是无线电接入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并且在实际中,系统可以包括多个(e)节点B,用户设备可以接入到多个无线电小区并且系统也可以包括其他装置,诸如物理层中继节点或其他网络元件等。节点B或e节点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家庭(e)节点B。此外,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地理区域中,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类型的无线电小区以及多个无线电小区。无线电小区可以是宏小区(或伞小区),其是大型小区,通常具有高达数十公里的直径,或者是较小的小区,诸如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图1的(e)节点B108可以提供这些小区中任何类型的小区。蜂窝无线电系统可以实现为包括多个类型的小区的多层网络。通常在多层网络中,一个节点B提供一种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小区,并且因此需要多个节点B来提供这种网络结构。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是用于增强分组数据传输的性能的特征。通常,HARQ控制和发起层1(物理层)上的分组重传,以减小由更高层传输引起的重传延迟。在链路错误的情况下,例如由于干扰而引起的链路错误,接收实体可以请求对损毁数据分组的重传。HARQ是具有如下特性的“停止和等待”协议:后续传输可以仅在从接收实体接收到ACK/NACK之后才发生。
已经定义了长期演进(LTE)和长期演进高级(LTE-A)以适应用于频分双工FDD操作的成对频谱和用于时分双工TDD操作的非成对频谱。LTE-TDD也称为TD-LTE。一个设计目标是最大化LTE-TDD和LTE-FDD之间的通用性以最小化联合标准化和实施成本,以及最大化兼容性,并且由此最大化这两种LTE模式在同一通信系统中的共存性。此外,也使得LTE-TDD可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兼容。
LTE TDD的优势之一在于根据负载条件动态改变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平衡和特性的选项。在LTE-TDD规范中已经定义了七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其使用5ms或10ms的切换点周期性。在5ms切换点周期性的情况下,在两个半帧中均存在“特殊”子帧。而在10ms周期性的情况下,某些子帧仅存在于第一半帧中。表1示出了用于TD-LTE(发布-8/9/10)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模式,其在本文中作为示例示出。这些配置模式是准静态的。一个类型的LTE帧具有10ms的总长度,包括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可以分割成5个子帧。
Figure BDA0000463388660000071
表1
在表1中,D对应于下行链路传输,U对应于上行链路传输,并且S是“特殊”子帧,用于例如提供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之间需要的切换时间。在表1的时序图中,帧被描绘成划分为10个子帧,每个1ms,编号从0到9,并且子帧模式被认为按所需要的次数重复。
此处技术规范是指3GPP TS36.211(帧结构类型2)。选择的配置模式通常由网络元件选择并传送给用户设备。
在当前的LTE-TDD发布中,尚未提供动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迄今为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切换点需要跨所涉及的网络来协调。此时,动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资源分配是用于发布11的候选特征。动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配被认为可以提供显著的吞吐量增益。
专利申请公开WO2010/049587提供了一种用于为LTE-TDD动态分配某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子帧的提议,其中保护干扰敏感的控制信道不被灵活分配(“固定子帧”),而其他帧适合于这种使用(“灵活子帧”)。表2示出了服从灵活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配的子帧:
Figure BDA0000463388660000081
表2
在表2中,D对应于下行链路传输,U对应于上行链路传输,S是“特殊”子帧,用于例如提供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之间需要的切换时间,以及F表示灵活子帧。在表2的时序图中,帧被描绘成划分为10个子帧,每个1ms,编号从0到9,并且子帧模式被认为按所需要的次数重复。
WO2010/049587在此处当做参考,其定义了适合于灵活配置的子帧。适合于灵活配置的子帧被选择以用于保护关键控制信号免受跨链路干扰的目的。
然而,WO2010/049587未解决对HARQ功能性的支持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序有可能可以在实际中如何布置。
关于图2进一步详细地公开适合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HARQ设计的一些实施例。
图2的实施例通常涉及用户设备、家庭节点、中继节点、网络棒(web stick)、服务器、主机、节点或其他对应实体。实施例开始于框200。
在框202,从目标为下列中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分配授权信令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周期性信令模式可以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令时序,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上行链路调度时序和/或下行链路调度时序。HARQ时序可以包括PUCCH ACK/NACK时序(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在PUCCH上传输的上行链路ACK/NACK之间的时序)、PHICH ACK/NACK时序(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在PHICH上传输的下行链路ACK/NACK之间的时序)。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调度时序可以涉及在PDCCH上传输的调度授权与在PUSCH/PDSCH上对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之间的时序。还应当理解,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调度授权可以包括服从不同时序关系的若干信元。
灵活子帧配置可以包括上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灵活子帧配置的一些示例在下文借助于图3到图7进一步详细解释。在这些示例中,信令模式的周期性是5ms,但是也可以是10ms。在周期性为10ms的情况下,可以与5ms的情况对应地形成灵活子帧配置。
灵活子帧配置可以包括不包含下列信令的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和/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资源分配授权信令。换言之,可以保护子帧以免信令上面列出的信令。
此外,上行链路和下列链路信令可以以用户特定的方式执行。例如,如果灵活配置应用于当前TDD网络,则驻扎在该网络中处于“非灵活模式”的支持灵活配置的用户设备可以首先调整已有的小区特定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配置。当节点检测到它们支持灵活配置的能力时,节点可以以用户特定的方式执行灵活配置,作为无线电资源控制重配置的一部分。灵活配置也可以用于小区特定的控制信令。
在下文中,通过使用表1的配置(其切换点周期性为5ms)来解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和用于灵活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配置(“灵活配置”或“灵活TDD配置”)的时序设计的实现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分双工配置“0”(也可以称为上行链路重配置)的HARQ信令(时序)以如下方式被选择用于所有上行链路有关的信令,即PUSCH信令、PHICHACK/NACK信令和PUSCH功率控制(PC)信令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而被调度给子帧,并且用于上行链路HARQ的HARQ过程的数量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其支持7个HARQ过程)而定义。
在另一示例中,对应于下行链路配置“2”(也可以称为下行链路重配置)的HARQ信令和时序以如下方式被选择用于所有下行链路有关的信令,即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下行链路ACK/NACK信令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分双工配置“2”而被调度给子帧,并且用于下行链路HARQ的HARQ过程的数量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2”(其支持10个HARQ过程)而定义。
在又一示例中,对应于包括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关联索引(DAI)的时序被引入,和/或对应于下行链路ACK/NACK信令的时序被修改以更好地匹配上行链路DAI信令。
应当理解,提议的子帧设计旨在于向后兼容早期的LTE-TDD发布,诸如发布8、9和10。
在表3中,示出了用于对应于用于灵活HARQ配置的LTE-TDD子帧的HARQ过程的时序图的示例。表3基于表2中示出灵活子帧的最后一行。
Figure BDA0000463388660000111
表3
表3的时序图是用以获得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的周期性信令模式的示例。
在下文中,借助于图3到图7更详细地示出一些信令提议。在附图中,D对应于下行链路传输,U对应于上行链路传输,S是“特殊”子帧,用于例如提供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之间需要的切换时间,以及F表示灵活子帧。帧被描绘成划分为10个子帧,每个1ms,编号从0到9,并且子帧模式被认为按所需要的次数重复。
在图3到图5的示例中,对应于TDD配置“0”(参见表2)的信令时序被选择用于对应于灵活(FLEX)配置的所有上行链路有关的信令。
图3示出了用于灵活配置的PUSCH触发的示例。此用于获得灵活子帧配置300的周期性信令模式的示例的切换点周期性为5ms302。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信令被调度到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或者适合于灵活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信令子帧。这通过箭头306示出,箭头306图示了如何放置原来在子帧304中的下行链路传输以在灵活子帧308中提供PUSCH触发。
图4示出了用于灵活配置的PHICH时序的示例。此用于获得灵活子帧配置300的周期性信令模式的示例的切换点周期性为5ms302。携带与上行链路子帧400相关的ACK/NACK的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信令被调度到特殊子帧402。时序关系通过箭头404示出。
图5示出了用于灵活配置的PUSCH功率控制命令信令的示例。图5描绘了用于获得灵活子帧配置300的周期性信令模式的示例。与子帧500相关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功率控制(PC)命令由下行链路子帧502携带。时序关系通过箭头504示出。
图6示出了其中对应于TDD配置“2”(参见表2)的信令时序被选择用于所有下行链路有关的信令的示例。此示例示出用于灵活配置的PUCCH ACK/NACK时序。可经由上行链路子帧600传送的PUCCH ACK/NACK信令包括子帧602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602包括来自前一子帧的一个灵活子帧,以及所考虑的子帧的一个下行链路子帧和一个特殊子帧(箭头604),和/或在所考虑的子帧的灵活子帧606中(箭头608)。应当理解,PUCCH格式3和信道选择均可以携带对应于准备在LTE-TDD规范的发布11中启动的灵活或灵活配置的ACK/NACK。
可以理解,上面讨论的原理是可行的或者足够用于大部分HARQ信令情形。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其中需要进一步的测量。遵循Rel-8/9/10LTE-TDD的信令设计的精神,需要下行链路关联索引(DAI)比特连同灵活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图7示出了用于灵活配置的可能的DAI时序设计的示例。在附图中,k‘对应于上行链路关联索引,并且下面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2”(参见表2和3)的表4可以用于定义k,k是用于灵活配置的下行链路关联索引。然而,这将导致预测性调度器操作,因为携带上行链路DAI的上行链路授权信令需要在最后一个可能的下行链路授权信令的调度之前被发送。因此,下行链路关联索引也可以被重新定义,使得[8,7,4,6]被[9,8,7,6]所替代。将被替代的索引在表4中用双线标记。
Figure BDA0000463388660000131
表4
原始放置在上行链路子帧700中的利用DAI信令的PUCCHACK/NACK时序被放置在子帧704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子帧704包括来自前一子帧的两个灵活子帧,以及所考虑的子帧的一个下行链路子帧和一个特殊子帧(箭头706),和/或在所考虑的子帧的特殊子帧702中(箭头708)。
实施例在框204结束。实施例可以以多种方式重复。一个示例在图2中通过箭头206示出。
以上在图2中描述的步骤/点、信令消息和相关功能并不是绝对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并且一些步骤/点可以同时执行或者以不同于所给出的顺序执行。在步骤/点之间或者在步骤/点内也可以执行其他功能并且在所示出的消息之间可以发送其他信令消息。一些步骤/点或者步骤/点的部分也可以去除或者由对应步骤/点或步骤/点的部分所替代。
应当理解,传送、发射和/或接收在本文可以意味着准备数据传送、发射和/或接收,准备待传送、发射和/或接收的消息,或者物理发射和/或接收本身等,根据每个方案而定。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其可以是任何用户设备、家庭节点、网络棒、服务器、节点、主机或能够执行上面关于图2描述的过程的任何其他适合的装置。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装置的简化框图。
作为根据实施例的装置的示例,示出了装置800,诸如用户设备、中继节点或网络棒,其包括控制单元804(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的设施以执行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功能。
在图8中,框806包括用于接收和发射所需的部件/单元/模块,通常称为射频前端、RF-部分、无线电部分,等等。此框是可选的。
装置800的另一示例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4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802,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配置用于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装置至少: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装置的另一示例包括用于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的装置: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用于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的装置。
装置的又一示例包括选择器,配置用于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形成单元,配置用于通过使用选择的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应当理解,装置可以包括或者耦合到其他单元或模块等,诸如在发射和/或接收中使用或用于发射和/或接收的无线电部分或射频头。这在图8中描绘为可选框806。
尽管装置已经在图8中描绘为一个实体,但是不同的模块和存储器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物理或逻辑实体中。
装置通常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器或被设计用于执行控制功能的单元,其操作性地耦合到至少一个存储器单元以及各种接口。而且,存储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单元可以存储供处理器根据实施例执行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或操作系统、信息、数据、内容等。每一个存储器单元可以是随机访问存储器、硬驱等。存储器单元可以是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和/或可拆卸地操作性耦合到装置。存储器可以是适合于当前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其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基于半导体的技术、闪速存储器、磁的和/或光学存储器设备。存储器可以是固定的或可移动的。
装置可以是软件应用、或模块或单元,其配置成算数运算、或者作为程序(包括添加的或更新的软件例程),由运算处理器执行。程序也称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软件例程、小应用和宏命令,可以存储在任何装置可读的数据存储介质中,并且它们包括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编程语言进行编码,编程语言可以是高级编程语言,诸如对象-C、C、C++、Java等,或者是低级编程语言,诸如机器语言,或者汇编器。
用于实现实施例的功能性所需的修改和配置可以作为例程来执行,例程可以实现为添加的或更新的软件例程、应用电路(ASIC)和/或可编程电路。而且,软件例程可以被下载到装置中。诸如节点设备或对应部件的装置可以被配置成计算机或微处理器,诸如单芯片计算机元件,或者配置成芯片集,包括用于提供为算数运算而使用的存储能力的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用于执行该算数运算的运算处理器。
实施例提供了具体化在分布式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其在被加载到电子装置中时,按上文解释的那样构造该装置。分布式介质可以是非瞬态介质。
其他实施例提供了具体化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配置用于控制处理器以执行上述方法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非瞬态介质。
计算机程序可以以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或者以某种中间形式,并且其可以存储在某种载体中、分布式介质中、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其以是能够携带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设备。这种载体例如包括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载体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包。取决于所需要的处理功率,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单个电子数字计算机中执行或者其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机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非瞬态介质。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实现为硬件(一个或多个设备)、固件(一个或多个设备)、软件(一个或多个模块),或其组合。对于硬件实现,装置可以实现在如下的一个或多个中: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数字增强电路、被设计成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其他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对于固件或软件,实现可以通过具有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至少一个芯片集(例如,进程、功能等)的模块来实行。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或者在处理器外部。在后一情况下,其可以经由各种手段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这些手段在本领域是公知的。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文描述的系统的部件可以重新布置和/或通过附加部件补充以便协助实现针对其描述的各种方面等,并且它们不限于所给附图中阐述的精确配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然的是,随着技术进步,本创造性概念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示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33)

1.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装置至少:
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
通过使用选择的所述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周期性信令模式涉及下列中的至少一项: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令时序、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上行链路调度时序和下行链路调度时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灵活子帧配置还包括:上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周期性信令模式的周期性为5ms或10ms。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灵活子帧配置包括不包含下列中的至少一项的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对应于上行链路重配置的信令被选择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信令。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对应于下行链路重配置的信令被选择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信令。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以用户特定的方式执行。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对应于时分双工配置“2”的信令时序被选择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信令。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对应于时分双工配置“0”的信令时序被选择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信令。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户设备、中继节点、服务器、主机、节点或网络棒。
12.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指令被加载到装置中时,所述程序指令构成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至10的模块。
13.一种方法,包括:
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
通过使用选择的所述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周期性信令模式涉及下列中的至少一项: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令时序、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上行链路调度时序和下行链路调度时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灵活子帧配置还包括:上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
1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3至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周期性信令模式的周期性为5ms或10ms。
1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3至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灵活子帧配置包括不包含下列中的至少一项的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
1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3至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上行链路重配置的信令以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信令。
1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3至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下行链路重配置的信令以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信令。
2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3至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以用户特定的方式执行。
2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3至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时分双工配置“2”的信令时序以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信令。
2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3至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时分双工配置“0”的信令时序以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信令。
23.一种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24.一种具体化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控制过程以执行过程的程序代码,所述过程包括:
从目标为下列中的至少两项的子帧中选择不止一个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以及
通过使用选择的所述不止一个子帧来形成周期性信令模式以获得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周期性信令模式涉及下列中的至少一项: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令时序、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编号、上行链路调度时序和下行链路调度时序。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灵活子帧配置还包括:上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的灵活子帧。
2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24至2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周期性信令模式的周期性为5ms或10ms。
2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24至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灵活子帧配置包括不包含下列中的至少一项的子帧: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确认/否定确认信令、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资源分配授权信令。
2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24至28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上行链路重配置的信令以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信令。
3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24至2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下行链路重配置的信令以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信令。
3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24至3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以用户特定的方式执行。
3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24至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时分双工配置“2”的信令时序以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信令。
3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24至3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还包括:
选择对应于时分双工配置“0”的信令时序以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信令。
CN201180072631.9A 2011-08-15 2011-08-15 信令 Pending CN1038583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1/064008 WO2013023683A1 (en) 2011-08-15 2011-08-15 Signal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8376A true CN103858376A (zh) 2014-06-11

Family

ID=4463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2631.9A Pending CN103858376A (zh) 2011-08-15 2011-08-15 信令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04961A1 (zh)
EP (1) EP2745452A1 (zh)
JP (1) JP2014529218A (zh)
KR (1) KR101525073B1 (zh)
CN (1) CN103858376A (zh)
AU (1) AU2011375165A1 (zh)
BR (1) BR112014003579A2 (zh)
HK (1) HK1197324A1 (zh)
RU (1) RU2568661C9 (zh)
TW (1) TW201320680A (zh)
WO (1) WO20130236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528A (zh) * 2015-08-12 2018-04-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通信介质上的基于争用的共存
CN112154693A (zh) * 2018-05-10 2020-12-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监测pdcch以用于获取上行链路harq-ack反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20742B1 (ko) * 2011-05-30 2018-01-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2271032B (zh) * 2011-08-09 2014-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上行反馈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249153B (zh) * 2012-02-10 2017-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动态帧结构分配方法、系统及演进基站
EP2958260A1 (en) 2012-07-04 2015-12-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ling of harq timing at ul/dl subframe reconfiguration
EP2878094B1 (en) * 2012-07-24 2021-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
EP4075714A1 (en) 2012-09-28 2022-10-1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for enabling further l1 enhancements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300451B2 (en) * 2013-03-13 2016-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adaptively configur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548137B2 (en) 2013-04-04 2020-01-28 Sharp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4166515A1 (en) 2013-04-08 2014-10-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for flexible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JP5851482B2 (ja) * 2013-12-20 2016-02-03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体端末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US9781712B2 (en) * 2015-03-17 2017-10-0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uplink transmissions on an unlicensed carrier
WO2017027999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Flexible uplink/down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69159B2 (en) 2017-02-14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time-division duplex frame structure for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US10524258B2 (en) 2017-02-15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time-division duplex frame structure for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MX2019011127A (es) * 2017-03-24 2019-11-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structura de pucch para numerologia mixta.
ES2894669T3 (es) * 2017-04-20 2022-02-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señales de enlace ascendente periódicas
EP3416450A1 (en) * 2017-06-14 2018-12-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Joint resource pools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KR102391942B1 (ko) * 2017-08-11 2022-04-28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효율적인 시스템 동작을 위한 공통 제어 시그널링
WO2019095188A1 (en) 2017-11-16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arrier managem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58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frame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56494B1 (ko) * 2007-06-14 2010-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ES2503792T3 (es) * 2009-08-21 2014-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de una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con un nodo de retransmisión
US8848597B2 (en) * 2009-09-07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lay station
US8559343B2 (en) * 2009-12-23 2013-10-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subfram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58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frame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528A (zh) * 2015-08-12 2018-04-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通信介质上的基于争用的共存
CN107925528B (zh) * 2015-08-12 2023-04-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通信介质上的基于争用的共存
CN112154693A (zh) * 2018-05-10 2020-12-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监测pdcch以用于获取上行链路harq-ack反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68661C2 (ru) 2015-11-20
EP2745452A1 (en) 2014-06-25
JP2014529218A (ja) 2014-10-30
BR112014003579A2 (pt) 2017-03-14
RU2014108743A (ru) 2015-09-27
KR20140053334A (ko) 2014-05-07
TW201320680A (zh) 2013-05-16
AU2011375165A1 (en) 2014-01-16
RU2568661C9 (ru) 2016-04-27
US20140204961A1 (en) 2014-07-24
WO2013023683A1 (en) 2013-02-21
KR101525073B1 (ko) 2015-06-02
HK1197324A1 (zh) 2015-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8376A (zh) 信令
CN111656841B (zh) 具有用于免许可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82099B (zh) 无线通信中确认时序的选择
CN10623377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04154B (zh) 在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时分双工操作的子帧调度的动态分配
US9521669B2 (en) HARQ for dynamic change of the TDD UL/DL configuration in LTE TDD systems
US882435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JP2020092466A (ja) 自己完結型時分割複信(tdd)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EP299510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138514A (zh) 一种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和终端
JP2019522916A (ja) 基準信号のトリガ及び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EP3101982A1 (en)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CN10603105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用户特定的灵活tdd技术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72631B (zh) 用于增强覆盖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79339A1 (en) Flexible 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overhead
EP3427433B1 (en)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downlink and uplink subframes
CN105340210A (zh) 用于动态tdd系统中pusch上harq ack/nack捆绑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CN102237927B (zh) 接入链路上的信息发送及应答反馈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210309A (zh) 用于天线切换分集的动态触发算法
CN103918207A (zh) 延时
CN102064878B (zh) 一种指示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KR102535440B1 (ko) Nr tdd 라디오 프레임 구성 및 cli 민감도의 gnb-간 xn 시그널링
CN113439460A (zh) Iab下行链路定时
US10952100B2 (en) UL scheduling timing with short TTIs in TDD
CN114641073A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73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DEVI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1505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06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73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