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1073A -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1073A
CN114641073A CN202210238449.6A CN202210238449A CN114641073A CN 114641073 A CN114641073 A CN 114641073A CN 202210238449 A CN202210238449 A CN 202210238449A CN 114641073 A CN114641073 A CN 114641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omain
domain unit
downlink
uni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384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1073B (zh
Inventor
林亚男
徐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384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1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1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1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1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1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终端根据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第二时域单元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式,在不具备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资源一对一配置这样的条件时,也能够确保终端和基站之间能够准确地传输反馈信息,有助于提升通信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1月7日、申请号为201980098204.4、发明名称为“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 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引入了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URLLC的特征是在极短的时延内实现超高可靠性的传输,如在1毫秒内实现可靠性为99.999%的传输。在Rel-15(Release 15,第15版本)中,终端最多被配置一套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e,半永久性调度)传输参数,SPS周期最短是10ms。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SPS传输参数主要包括:周期、时域资源、传输ACK(Acknowledgement,肯定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等。由于SPS传输周期最短为10ms,而Rel-15支持的上下行数据切换周期最长为10ms,即在10毫秒周期内至少包括一个确定的上行传输资源。因此SPS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采用独立反馈,即一个SPS PDSCH对应一个PUCCH承载其ACK/NACK信息。
而在Rel-16(Release 16,第16版本)中,为更好地支持URLLC传输,SPS周期会缩短,如最短可以到2个符号。SPS周期缩短后,按照现有的一个SPS PDSCH对应一个PUCCH资源的配置方法,将会造成某些SPS PDSCH没有可用的PUCCH资源,即SPS PDSCH与PUCCH之间无法实现一对一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
所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基站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一时域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下行信道;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一时域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信息接收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信息接收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信息发送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基站上运行时,使得基站执行上述信息接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根据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然后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确定一个用于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的第二时域单元,在该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式,在不具备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资源一对一配置这样的条件时,也能够确保终端和基站之间能够准确地传输反馈信息,有助于提升通信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了一种PDSCH和PUCCH的时域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示例性示出了另一种PDSCH和PUCCH的时域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确定第二时域单元的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了在PUSCH复用传输反馈信息的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了另一种确定第二时域单元的示意图;
图8示例性示出了另一种确定第二时域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终端10和基站20。
终端10的数量通常为多个,每一个基站20所管理的小区内可以分布一个或多个终端10。终端10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
基站20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基站20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5G 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基站。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5G NR系统”也可以称为5G系统或者NR系统,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也可以适用于5GNR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
NR系统中定义一帧(radio frame)的长度为10毫秒,每帧包括10个子帧(subframe),编号分别为0~9,其中,5个子帧组成一个半帧(half frame),编号0~4的子帧组成一个半帧,编号5~9的子帧组成另一个半帧。
NR系统的基本帧结构以时隙(slot)为单位。常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配置下,每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symbol)。扩展CP情况下每个时隙包含12个符号。每个时隙中的符号可被分为三类:下行符号、上行符号和灵活符号。根据基站的实际调度,灵活符号可以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即该符号的传输方向不固定。
NR系统的帧结构配置采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半静态配置和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动态配置结合的方式进行灵活配置。RRC信令半静态配置支持小区专用的RRC配置和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专用的RRC配置两种方式。DCI动态配置的方式支持由SFI(Slot Format Indication,时隙格式指示)的直接指示和DCI调度确定这两种方式。
对于RRC信令半静态配置的帧结构,NR系统基于周期配置帧结构,每个周期中只有一个下行传输到上行传输的转换点,从而可以保证每个周期中下行资源连续、上行资源连续。Rel-15(Release 15,第15版本)中帧结构的周期可以为0.5毫秒、0.625毫秒、1毫秒、1.25毫秒、2毫秒、2.5毫秒、5毫秒、10毫秒。
对于动态DCI配置的帧结构,可以通过DCI格式2_0指示SFI实现,或者通过DCI格式0_0/0_1/1_0/1_1调度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传输实现。通过调度数据的方式没有改变帧结构,但是DCI调度上行或下行数据发送隐性地给出了被调度符号的传输方向。
在NR系统中,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两种:动态传输和半持续/半静态传输。动态传输的特征在于每一次数据传输的参数由对应的DCI指示,可选地,DCI中包括PDSCH所使用的物理资源、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等信息。半持续/半静态传输的特征在于传输资源和传输方式都是半持续/半静态配置的,DCI用于激活/释放对应的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e,半永久性调度)传输,一旦激活,后续传输则无需物理层信令,例如,无需DCI信令。
在Rel-15中,终端最多被配置一套SPS传输参数,SPS周期最短是10ms。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SPS传输参数主要包括:周期、时域资源、传输ACK(Acknowledgement,肯定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的PUCCH资源等。由于SPS传输周期最短为10毫秒,而Rel-15支持的上下行数据切换周期最长为10毫秒,即在10毫秒周期内至少包括一个确定的上行传输资源。因此SPS的PDSCH采用独立反馈,即一个SPS PDSCH对应一个PUCCH承载其ACK/NACK信息。基站给SPS PDSCH配置的传输ACK/NACK的PUCCH为PUCCH格式0或格式1,其中格式0或格式1最多只能承载2比特的ACK/NACK信息。然后,基站通过DCI进行SPS激活或去激活,在激活信令中也会进一步指示SPS传输部分参数,包括:频域资源、反馈时序等。如图2所示,激活信令只发送一次,一旦SPS传输被激活,在相同时间资源,即一个SPS周期内无动态调度的情况下,基站总是会发送一个SPS PDSCH,终端也总是发送SPSPDSCH对应的ACK/NACK信息,且基站发送SPS PDSCH与终端发送ACK/NACK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隔k1,该时间间隔k1即为反馈时序。
NR系统中引入了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该业务的特征是在极端的时延内实现超高可靠性的传输,如在1毫秒内实现可靠性为99.999%的传输。在Rel-16(Release 16,第16版本)中,为更好的支持URLLC传输,SPS周期会缩短,最短可以到2个符号。SPS周期缩短后,按照现有的一个SPS PDSCH资源对应一个PUCCH资源的配置方法,将会造成某些SPS PDSCH没有可用的PUCCH资源,如图3所示,不同的SPS PDSCH到上行资源的时间间隔不同,按照现有的配置一个反馈时序适用于所有的SPS PDSCH的方式,则会存在大量的SPS PDSCH没有对应的PUCCH,即SPS PDSCH与PUCCH之间无法实现一对一配置。
下面,将结合几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的终端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是指终端接收承载在第一下行信道上的数据和/或信令。可选地,第一下行信道为PDSCH或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示例性地,当第一下行信道是PDSCH时,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是指终端接收承载在PDSCH上的下行数据。
步骤402,终端根据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域单元可以是时隙、子帧或子时隙。时间偏移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与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占用的时域单元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长。可选地,终端接收到第一下行信道之后,对该第一下行信道进行解析、生成反馈信息等处理,时间偏移信息对应的时长应当大于或等于终端对第一下行信道进行处理的时长。终端根据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可以确定出第一时域单元,如终端将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与上述最小间隔时长相加,确定出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其中,反馈信息是指终端对第一下行信道进行解析等处理后生成的用于指示第一下行信道是否成功接收的信息,可选地,反馈信息包括ACK和NACK。
步骤403,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第二时域单元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一个时域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之后,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选择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作为用于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的第二时域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可能有多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在终端确认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后,即将该时域单元作为第二时域单元。该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可以是与第一时域单元之间的间隔时长最短的、且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
步骤404,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后,即可通过该第二时域单元,向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然后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确定一个用于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的第二时域单元,在该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式,在不具备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资源一对一配置这样的条件时,也能够确保终端和基站之间能够准确地传输反馈信息,有助于提升通信的鲁棒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403包括:终端根据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确定第二时域单元。该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是指基站为上行信道配置的时域资源,该上行信道是指用于发送反馈信息的上行物理信道,如可以是PUCCH。当然,在一些其它示例中,该上行信道也可以是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终端确定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为第二时域单元。其中,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不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终端确定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为第二时域单元。其中,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在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之后,且第二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
可选地,终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第一目标时域单元;终端判断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是否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若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则终端确定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为第二时域单元;若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不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则终端确定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之后的第二目标时域单元;终端判断该第二目标时域单元是否满足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若该第二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则终端确定该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为第二时域单元;若该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不满足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则终端继续确定该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并执行与上述类似的判断流程,最终找到第二时域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域子单元是指相比于时域单元粒度更小的时间单位。例如,时域单元为时隙,时域子单元可以是符号。时域子单元包括如下3种类型:上行子单元、下行子单元和灵活子单元。上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上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下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灵活子单元是指用于根据配置进行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也即能够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该灵活子单元上传输上行信息或下行信息。当时域子单元为符号时,上面所述的上行子单元、下行子单元和灵活子单元,分别是指上行符号、下行符号和灵活符号。
可选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可以是第一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或者,在其它示例中,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也可以是根据第三配置信息确定的时域单元,该第三配置信息可以是基站下发的用于指示终端确定第一目标时域单元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可以是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或者,在其它示例中,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也可以是根据第四配置信息确定的时域单元,该第四配置信息可以是基站下发的用于指示终端确定第二目标时域单元的配置信息。
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分别是基站配置的两个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和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可以占用一个时域单元中相同的时域子单元,也可以占用一个时域单元中不同的时域子单元。
可选地,终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终端针对第一目标时域单元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一比特数目;终端根据第一比特数目确定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第一比特数目是指假定在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时,所需要的比特数目。终端根据该第一比特数目,可以进一步从基站配置的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选择出适合传输该第一比特数目的信息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然后基于该选择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确定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2、终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基站发送的用于配置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信息,终端可以据此确定出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可选地,终端确定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终端针对第二目标时域单元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二比特数目;终端根据第二比特数目确定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第二比特数目是指假定在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时,所需要的比特数目。终端根据该第二比特数目,可以进一步从基站配置的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选择出适合传输该第二比特数目的信息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然后基于该选择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确定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2、终端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基站发送的用于配置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信息,终端可以据此确定出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可选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1、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中目标子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子单元的总数量;
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
2、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全部时域子单元;
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也即,如果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包括的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包括第一上行信道自起始时域子单元到结束时域子单元的全部时域子单元,则确定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
3、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内,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或者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仅包括上行子单元。
可选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1、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中目标子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子单元的总数量;
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
2、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全部时域子单元;
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也即,如果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包括的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包括第二上行信道自起始时域子单元到结束时域子单元的全部时域子单元,则确定该第二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
3、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内,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或者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仅包括上行子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从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第1个时域单元开始,逐个遍历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对于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终端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终端判断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中是否包括目标子单元。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2;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5。
可选地,若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的格式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则目标子单元包括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或者,若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的格式是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的,则目标子单元包括上行子单元。
步骤2、终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
第一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可选地,第一上行信道为PUCCH。
可选地,上述终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终端确定在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内发送反馈信息所需的比特数;终端根据该比特数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或者,终端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信道所占用资源;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
步骤3、终端判断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是否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4;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5。
可选地,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符合以下任意一种情形:
(1)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中目标子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子单元的总数量;
(2)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所包括的全部时域子单元;
(3)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中,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不包括下行子单元,或者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仅包括上行子单元。
可选地,上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在一个时域单元内占用的时域子单元;或者,第一上行信道在一个时域单元内占用的时域子单元。
步骤4、终端确定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为第二时域单元。
第二时域单元是用来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的,若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中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则终端将当前遍历的时域单元确定为第二时域单元,以进行反馈信息的传输。
另外,当终端确定出第二时域单元时,终端停止遍历。
步骤5、终端继续遍历下一个时域单元。
例如,如图5所示,以第一下行信道是SPS PDSCH为例,假设SPS PDSCH采用1ms(毫秒)周期,即每一个下行时隙(slot)中都有一个SPS PDSCH。基站配置时间偏移信息k=2,也即占用2个时隙,则在时隙n中接收到的SPS 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在时隙n+2及之后的第一个满足条件的时隙内传输。对于时隙n中传输的SPS PDSCH,首先得到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n+2,如图5所示,由于时隙n+2为下行时隙,则终端需要确定第二时域单元。终端继续寻找下一个时隙,时隙n+3为时隙n+2之后第一个包括上行资源的时隙。终端确定时隙n+3之前所有未进行ACK/NACK反馈的SPS PDSCH对应的ACK/NACK的总比特数目为2比特(假设一个SPSPDSCH对应1比特),具体为时隙n~n+1内的SPS 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基站预配置的传输2比特反馈信息使用PUCCH资源a。如图5所示,在时隙n+3中,由于PUCCH资源a所占用的时域单元中部分时域符号为下行符号,所以时隙n+3不满足约束条件,终端继续寻找下一个时隙,即对时隙n+4进行判断。终端确定时隙n+4之前所有未进行ACK/NACK反馈的SPS PDSCH对应的ACK/NACK的总比特数数目为3比特,具体为时隙n~n+2内的SPS 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基站预配置的传输3比特反馈信息使用PUCCH资源b。如图5所示,在时隙n+4中,由于PUCCH资源b所占用的时域单元中时域符号全部为上行符号,所以时隙n+4满足约束条件,终端将时隙n+4确定为第二时域单元。终端在该时隙n+4的PUCCH资源b上传输时隙n~n+2内的SPS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逐个遍历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以找出满足约束条件的第二时域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信息,从而能够在满足基站预先配置的PUCCH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上行资源,提高系统效率,降低HARQ反馈时延。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不要求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必须在完整的上行时隙中进行传输,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反馈信息可以在包括上行资源和下行资源的混合时隙中进行传输,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效率,降低了HARQ反馈时延。
在上文实施例中,主要以终端根据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确定第二时域单元为例,对第二时域单元的确定方式进行了介绍说明。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第二时域单元:
1、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该第二时域单元中全部的时域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
也即,如果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某一个时域单元中包括的各个时域子单元,全部为上行子单元,或者全部为灵活子单元,或者全部为上行子单元和灵活子单元,则终端确定该时域单元为第二时域单元。
2、当第一时域单元内有多个重叠的上行信道时,终端确定采用目标上行信道复用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以及多个重叠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至少部分内容;第二时域单元为目标上行信道所在的时域单元。
第一时域单元内重叠的多个上行信道既可以是类型相同的上行信道,也可以是类型不同的上行信道,如PUCCH和PUSCH,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如图6所示,在第一时域单元(一个slot)内有两个重叠的上行信道,分别为PUSCH和PUCCH,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承载在PUCCH中。如图6所示,该承载反馈信息的PUCCH在sub-slot 1内传输,但与PUSCH在时域上存在重叠。在满足处理时延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将反馈信息复用在PUSCH中传输,而不传输PUCCH。
可选地,第二时域单元为目标上行信道的结束位置所在的时域单元。例如,如图6所示,由于PUSCH占用了sub-slot 1和sub-slot 2,则第二时域单元即为sub-slot 2。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满足NR系统中终端在一个载波内最多只能发送一个上行信道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反馈信息的传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时域单元为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可选地,该约束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1)第二时域单元包括的时域子单元均为上行子单元;
例如,第二时域单元对应的时隙中包括的全部时域符号均为上行符号。示例性地,如图7中的(a)所示,以时域单元为时隙为例,第4个时隙中包括的符号均为上行符号,因此确定该第4个时隙为第二时域单元。
(2)终端接收基站配置信息得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在第二时域单元中,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包括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在一个时域单元内占用的时域符号信息,如长度、起始符号等。如图7中的(b)所示,以时域单元为时隙且时域子单元为符号为例,虽然第3个时隙中包含上行符号,但是PUCCH在该第3个时隙中除了占用上行符号之外还占用下行符号,因此该第3个时域符号不满足约束条件。PUCCH在第4个时隙中只占用上行符号,不占用下行符号,因此确定该第4个时隙为第二时域单元。
(3)终端接收基站配置信息得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第二时域单元包括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全部时域子单元。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单元,以及第二上行信道在该时域单元内占用的时域符号信息。如图7中的(c)所示,虽然第3个时隙包括上行符号,但是该第3个时隙中并没有配置PUCCH,PUCCH被配置为占用第4个时隙中的部分符号,且该第4个时隙包括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全部符号,因此确定该第4个时隙为第二时域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之前,终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1)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不是上行传输资源;
(2)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是下行传输资源;
(3)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下行传输;即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是下行传输资源和/或用于下行传输的灵活传输资源;
(4)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传输其他上行信号或信道;即第一时域单元中并非所有的资源都用于传输承载反馈信息的上行信道;
(5)第一时域单元中无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6)终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令,该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终端停止或取消在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时域单元符合以上任意一项,则表示第一时域单元不可用于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从而终端需要从该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确定出一个第二时域单元来传输反馈信息。换句话说,如果第一时域单元可用于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如以上(1)~(6)每一项第一时域单元都不符合,那么终端确定使用该第一时域单元来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对于上述第(6)点,基站可以确定终端是否可以在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若基站确定终端不可以在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反馈信息,则向终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用于告知终端停止或取消在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例如,如图8所示,终端确定在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如果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DCI信令,该DCI信令用于指示终端取消在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反馈信息,那么终端就不在第一时域单元内传输反馈信息。可选地,基站还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二控制信令,该第二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内传输反馈信息,那么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内传输反馈信息。上述第一控制信令和第二控制信令可以是一条信令,也可以是两条信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方式,基站可以按照时域单元的实际使用需求,控制反馈信息在合适的时域单元上发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之后,还包括:
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接收第二下行信道;可选地,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一信令;
或者,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二下行信道;可选地,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二下行信道;
或者,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之后检测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接收第二下行信道;可选地,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之后检测第一信令;
或者,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之后接收第二下行信道;可选地,终端在第二时域单元的结束位置之后接收第二下行信道;
其中,第二下行信道所承载的HARQ进程的编号,与第一下行信道所承载的HARQ进程的编号相同。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信息传输的时间相对于基站的初始配置发生改变后,可以根据实际传输时间确定HARQ进程的重用时间,从而避免终端与基站对进程调度的理解存在偏差。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的基站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信道;基站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第一时域单元根据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站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之前,还包括:基站发送第一控制信令,该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停止或取消在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有关基站侧实施例的介绍说明,可参见上述终端侧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是上文介绍的终端,也可以设置在终端中。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可以包括:信息接收模块910、第一确定模块920、第二确定模块930和信息发送模块940。
信息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第一确定模块9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
第二确定模块930,用于确定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信息发送模块940,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30,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930a,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全部的时域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或,
第二确定子模块930b,用于当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有多个重叠的上行信道时,确定采用目标上行信道复用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以及所述多个重叠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至少部分内容;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目标上行信道所在的时域单元;或,
第三确定子模块930c,用于根据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二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上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上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所述灵活子单元是指用于根据配置进行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930c,用于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930c,用于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不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确定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之后,且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30还包括:资源确定子模块930d。
可选地,所述资源确定子模块930d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一比特数目;根据所述第一比特数目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可选地,所述资源确定子模块930d,用于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或,针对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二比特数目;根据所述第二比特数目确定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包括:
根据第三配置信息确定的时域单元;或,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包括:
根据第四配置信息确定的时域单元;或,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中目标子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子单元的总数量;或,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全部时域子单元;或,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仅包括上行子单元;
其中,所述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所述下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中目标子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子单元的总数量;或,
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全部时域子单元;或,
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或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仅包括上行子单元,
其中,所述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所述下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之前,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时域单元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不是上行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是下行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下行传输;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传输其他上行信号或信道;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无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所述终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停止或取消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910,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第二下行信道;或者,
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二下行信道;或者,
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后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第二下行信道;或者,
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后接收第二下行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承载的HARQ进程的编号,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所承载的HARQ进程的编号相同。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信息接收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是上文介绍的基站,也可以设置在基站中。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0可以包括:信息发送模块1110和信息接收模块1120。
信息发送模块1110,用于发送第一下行信道。
信息接收模块1120,用于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一时域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110,还用于发送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停止或取消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2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20可以包括:处理器121、接收器122、发射器123、存储器124和总线125。
处理器12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2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22和发射器12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24通过总线125与处理器121相连。
存储器12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21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2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接收器用于接收信息,发射器用于发送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中全部的时域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或,
当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内有多个重叠的上行信道时,确定采用目标上行信道复用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以及所述多个重叠的上行信道中承载的至少部分内容;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为所述目标上行信道所在的时域单元;或,
根据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二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上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上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所述灵活子单元是指用于根据配置进行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不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确定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之后,且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或,针对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一比特数目;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比特数目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或,针对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确定反馈信息的第二比特数目;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比特数目确定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包括:根据第三配置信息确定的时域单元;或,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包括:根据第四配置信息确定的时域单元;或,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中目标子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子单元的总数量;或,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全部时域子单元;或,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仅包括上行子单元;
其中,所述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所述下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中目标子单元的总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子单元的总数量;或,
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中包括的目标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所包括的全部时域子单元;或,
所述第二目标时域单元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或者所述第二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仅包括上行子单元,
其中,所述目标子单元为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所述下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
可选地,所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之前,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时域单元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不是上行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是下行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下行传输;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传输其他上行信号或信道;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无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所述终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停止或取消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第二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前不期待接收第二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后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第二下行信道;或者,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后接收第二下行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承载的HARQ进程的编号,与所述第一下行信道所承载的HARQ进程的编号相同。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130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130可以包括:处理器131、接收器132、发射器133、存储器134和总线135。
处理器13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3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32和发射器13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34通过总线135与处理器131相连。
存储器13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31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3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接收器用于接收信息,发射器用于发送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发送第一下行信道;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一时域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发送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停止或取消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信息发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信息接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上述信息发送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基站上运行时,使得基站执行上述信息接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PDSCH;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
若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不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二时域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包括:
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是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包括: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
其中,所述下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不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情况之一: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是下行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下行传输;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无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上行信道占用的符号包括下行符号。
10.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PDSCH;
若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不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所述基站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一时域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停止或取消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12.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第一时域单元;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不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确定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二时域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满足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是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第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时域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包括:
资源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包括: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之后包含上行子单元和/或灵活子单元的时域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的约束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目标时域单元内,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子单元中不包括下行子单元;
其中,所述下行子单元是指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子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不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情况之一: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是下行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至少部分资源用于下行传输;
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无所述第一上行信道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中上行信道占用的符号包括下行符号。
21.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为半持续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S PDSCH;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不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接收在第二时域单元上传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时域单元是在第一时域单元之后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一时域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占用的时域单元和时间偏移信息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用于指示停止或取消在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上传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CN202210238449.6A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41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38449.6A CN114641073B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80098204.4A CN114073126A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210238449.6A CN114641073B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19/116409 WO2021087915A1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8204.4A Division CN114073126A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1073A true CN114641073A (zh) 2022-06-17
CN114641073B CN114641073B (zh) 2024-02-13

Family

ID=7584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8204.4A Pending CN114073126A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210238449.6A Active CN114641073B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8204.4A Pending CN114073126A (zh) 2019-11-07 2019-11-07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4568A1 (zh)
EP (1) EP4044668B1 (zh)
KR (1) KR20220098167A (zh)
CN (2) CN114073126A (zh)
WO (1) WO202108791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01503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Pantech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T REQUEST-ACKNOWLEDGMENT (HARQ-ACK) INDEX MAPPING AND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HANNEL SELECTION TRANSMISSION IN INTER-BAND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USER EQUIPMENT TO TRANSMIT HARQ-ACK, AND eNODE-B TO RECEIVE HARQ-ACK
WO2019028857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Lenovo (Beijing) Limited HARQ-ACK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FOR SPS-PDSCH
CN10958687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和相应设备
CN110149173A (zh) * 2018-02-13 2019-08-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CN11032411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2293B (zh) * 2017-01-06 2021-12-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8401270A (zh) * 2017-02-08 2018-08-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预留方法、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01503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Pantech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T REQUEST-ACKNOWLEDGMENT (HARQ-ACK) INDEX MAPPING AND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HANNEL SELECTION TRANSMISSION IN INTER-BAND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USER EQUIPMENT TO TRANSMIT HARQ-ACK, AND eNODE-B TO RECEIVE HARQ-ACK
WO2019028857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Lenovo (Beijing) Limited HARQ-ACK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FOR SPS-PDSCH
CN10958687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和相应设备
CN110149173A (zh) * 2018-02-13 2019-08-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CN11032411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907388_SPS_final\"", 3GPP TSG_RAN\\WG1_RL1, pages 1 - 2 *
"\"R1-1911124 Remaining Design Details for URLLC Downlink SPS\"", 3GPP TSG_RAN\\WG1_RL1 *
"\"R1-1911320_SPS_final\"", 3GPP TSG_RAN\\WG1_RL1, pages 1 - 2 *
WILUS INC: "On Shorter SPS PDSCH Periodicity for NR URLLC", 《3GPP TSG RAN WG1 #97 R1-1907388》, pages 1 -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7915A1 (zh) 2021-05-14
EP4044668B1 (en) 2024-04-03
EP4044668A4 (en) 2022-10-12
CN114641073B (zh) 2024-02-13
CN114073126A (zh) 2022-02-18
KR20220098167A (ko) 2022-07-11
US20220264568A1 (en) 2022-08-18
EP4044668A1 (en)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753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及び基地局の動作方法並びにそれをサポートする装置
EP2880943B1 (en) Signaling and channel desig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US11368201B2 (en) Method for groupcas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2081937B1 (ko)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JP5596170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harqタイミングを通信装置において決定する方法
CN107294646B (zh)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2217619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8809541B (zh)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348582A (zh)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0719150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9916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transmiss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200178285A1 (en)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JP2019511852A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202202099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determination
US11064520B2 (en)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URLLC support
KR20190018615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5804228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982167A (zh) Harq-ack码本的反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01807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641073B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24872B2 (en) HARQ PID signaling for SPS UL
CN117136606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8140554A (zh) 用于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16964969A (zh) 用于基于仅nack的harq-ack反馈复用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