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8160B -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 Google Patents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8160B
CN103858160B CN201280051193.2A CN201280051193A CN103858160B CN 103858160 B CN103858160 B CN 103858160B CN 201280051193 A CN201280051193 A CN 201280051193A CN 103858160 B CN103858160 B CN 103858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peech
communication node
vocoder
en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11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8160A (zh
Inventor
R.拉比普尔
朱仲祥
D.科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2016109005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3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8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8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8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81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72Speech codec negotia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OR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59End-user terminal functiona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1Transcoding devices; Rate adaptation devic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用于动态发信号通知关于对应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编码器能力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例如基站控制器或者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节点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因此,使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来选择和请求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

Description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1年8月17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序号61/524386以及2011年9月9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序号61/531796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完整地结合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宽带编码器,以及更具体来说,涉及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
背景技术
过去数年来已经引入宽带话音编码器,以便允许在有线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所传递的语音或话音的质量和可懂度的极大改进。通常,宽带话音声码器包括语音编码器,其按照多种不同编码器模式是可操作的,以及给定呼叫的编码器模式的选择服从部分取决于与特定通信技术相关的标准的一组规则。一般来说,给定呼叫的编码器模式可选择成使得编码器模式是宽带编码器模式或者窄带编码器模式,其中选择基于在建立呼叫时所实施的信令协议,或者备选地基于经由承载信号分组所交换的带内信令。作为一个示例,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GPP2)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器—窄带-宽带(EVRC-NW)声码器包括宽带编码器模式和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当前,EVRC-NW声码器的编码器模式基于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的传输来确定。
更具体来说,在配备有EVRC-NW声码器的两个移动终端(移动终端A和移动终端B)之间建立呼叫时,承载路径通过核心网络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对应控制节点(例如基站或者移动交换中心)之间来建立。这个承载路径用来携带移动终端的控制节点之间的编码话音。对于码分多址(CDMA)蜂窝通信系统和EVRC系列的声码器,通过核心网络的承载路径通过实时协议(RTP)分组来提供。如图1所示,编码器模式请求包含在通过核心网络所传送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专用字段(称作MMM字段)中,以携带编码话音,如例如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请求注释(RFC)4788中所规定。
要注意,RTP分组具有报头和有效载荷。RTP分组报头携带诸如时间戳、序列号等的信息。RTP分组报头信息是通用的,并且通常与有效载荷无关。RTP分组的有效载荷能够是任何媒体有效载荷,例如视频、音频、文本等。在这里,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用来通过核心网络携带编码话音。具体来说,有效载荷携带EVRC-NW编码话音。EVRC-NW有效载荷定义了其自己的报头,其与RTP分组报头不同。EVRC-NW有效载荷报头包括如图1所示的MMM字段。
EVRC-NW声码器的当前编码器选择方案的一个问题在于,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在不知道远端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适应该请求的当前能力的情况下被发送。更具体来说,对于移动终端A与移动终端B之间的呼叫,移动终端A的控制节点在没知道移动终端B的语音编码器的当前能力或者因呼叫配置而可施加的限制的情况下选择并且请求移动终端B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同样,移动终端B的控制节点在不知道移动终端A的语音编码器的当前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并且请求移动终端A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因此,如果例如移动终端A能够对宽带话音进行接收并且解码,则移动终端A的控制节点将持续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而不管移动终端B的语音编码器或者呼叫配置是否能够支持宽带编码器模式的操作。如果移动终端B的语音编码器不能进行宽带编码(例如,因为通信节点不支持宽带模式,因为通信节点支持宽带编码器模式但是当前因为通信节点正工作在不支持宽带操作的扇区而不能够进行宽带编码,因为宽带编码未被本地运营商策略准许,等等),则移动终端B的语音编码器将使用可能不是移动终端A的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的某种缺省窄带编码器模式。换言之,移动终端A将接收按照窄带编码器模式之一所编码的话音,而不知道移动终端B的语音编码器不能进行宽带编码,并且因此无法发信号通知关于对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的偏好。
如果无线网络运营商的服务策略是向宽带操作提供最高优先级(例如,特别是在宽带话音的引入阶段期间获得最大客户满意度),则使这个问题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保持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之外不存在其它选择,因为窄带话音的接收并不排除诸如切换到支持宽带话音的地区之类的事件,其可能突然使得有可能让移动终端B的语音编码器开始宽带话音的传输。根据以上论述,需要一种用于宽带声码器、具体来说是EVRC-NW声码器的改进编码器模式选择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用于动态发信号通知关于对应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编码器能力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例如基站控制器或者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节点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第一通信节点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预定义编码器模式包括一个或者可能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以及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由于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节点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使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来选择并且请求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优选地,这个过程在呼叫期间动态地重复进行,使得如果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编码器能力在呼叫期间发生变化,则使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能够基于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新编码器能力来选择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随编码话音带内地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器—窄带-宽带(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将由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作为实时协议(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并且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传送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随编码话音带外地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将由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并且随RTP分组带外地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传送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将能力信息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消息的属性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经由控制消息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将由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并且经由RTP控制消息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传送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预定义编码器模式包括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以及一个或多个、或者更优选地为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基于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来选择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并且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优选地,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在呼叫期间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的动态更新,并且作为响应而更新对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选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以及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发送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对应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随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内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并且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随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外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并且随RTP分组带外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SDP消息的属性的能力信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经由控制消息来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并且经由RTP控制消息来接收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作为响应,如果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已经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并且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选择宽带编码器模式作为预期编码器模式。否则,如果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尚未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或者如果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选择由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作为预期编码器模式。然后,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预期编码器模式。作为响应,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按照预期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并且将编码话音传送给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供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优选地,这个过程在呼叫期间动态地重复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均随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内地接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并且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接收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随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外地接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另外,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以及随RTP分组带外地接收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经由来自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控制消息来接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另外,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以及经由RTP控制消息来接收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传送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作为响应,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由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并且然后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编码话音,其中编码话音由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来解码。优选地,如果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已经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并且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编码话音按照宽带编码器模式来编码。否则,如果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尚未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或者如果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编码话音按照由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来编码。优选地,这个过程在呼叫期间动态地重复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均随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内地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将编码话音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从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并且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传送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随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外地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将编码话音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从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另外,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传送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以及随RTP分组带外地传送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经由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控制消息来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将编码话音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从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另外,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传送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以及经由RTP控制消息来传送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由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在前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作为响应,如果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选择宽带编码器模式作为预期编码器模式。否则,如果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选择由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作为预期编码器模式。然后,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预期编码器模式的指示符。作为响应,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按照预期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并且将编码话音传送给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其又将编码话音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优选地,这个过程在呼叫期间动态地重复进行。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作为多个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由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另外,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对应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和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传送由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在前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作为响应,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从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接收编码话音,并且向第一通信节点传送编码话音,其中编码话音由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来解码。优选地,如果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编码话音按照宽带编码器模式来编码。否则,如果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编码话音按照由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来编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和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通过核心网络、将由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作为多个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另外,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在对应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传送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和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
通过阅读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公开的范围以及认识其附加方面。
附图说明
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组成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若干方面,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用来传输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GPP2)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器(EVRC)系列的声码器、包括3GPP2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器—窄带-宽带(EVRC-NW)声码器的编码话音的常规实时协议(RTP)分组;
图2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实现本文所公开的多个编码器选择方案之一的蜂窝通信系统;
图3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基于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来实现编码器模式选择的操作;
图4A至图4C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基于EVRC-NW声码器的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带内发信号通知来实现编码器模式选择的操作;
图5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实现EVRC-NW的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带内发信号通知的有效载荷报头的RTP分组的一个实施例;
图6A和图6B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基于EVRC-NW声码器的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带外发信号通知来实现编码器模式选择的操作;
图7A和图7B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分别指示仅窄带编码器模式能力和宽带及窄带编码器能力的编码器能力信息的会话描述协议(SDP)提供的两个示例;
图8A和图8B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基于包括EVRC-NW声码器的编码器能力信息的控制消息的动态交换来实现编码器模式选择的操作;
图9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基于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来实现编码器模式选择的操作;
图10A和图10B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基于随EVRC-NW声码器的编码话音所传递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来实现编码器模式选择的操作;
图11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基于EVRC-NW声码器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的隐式发信号通知来实现编码器模式选择的操作;
图12是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控制节点之一基于图11的过程来选择编码器模式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通信节点之一的框图;以及
图14是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控制节点之一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提出的实施例代表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这些实施例的必要资料,并且示出实施这些实施例的最佳模式。通过根据附图阅读以下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公开的概念,并且将会知道本文中没有具体针对的这些概念的应用。应该理解,这些概念和应用落入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本公开提供用于动态发信号通知关于对应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编码器能力的系统和方法。在这点上,图2示出包括具有对应声码器14-1和14-2的通信节点12-1和12-2的蜂窝通信系统10,其中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蜂窝通信系统10将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用于编码器模式选择。在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和12-2是无线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但是,本文所述的概念同样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通信节点,例如媒体网关、语音消息传递服务器等。
声码器14-1包括语音编码器16-1和语音解码器18-1。同样,声码器14-2包括语音编码器16-2和语音解码器18-2。一般来说,语音编码器16-1和16-2能够工作在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部分。预定义编码器模式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以及一个或多个、并且优选地为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如以下所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GPP2)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器—窄带-宽带(EVRC-NW)声码器,其支持七种不同的窄带编码器模式以及可选的宽带编码器模式。但是要注意,声码器14-1和14-2并不局限于EVRC-NW声码器。本文所述的概念同样可适用于支持多个编码器模式的其它类型的声码器。
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12-1、12-2之间的呼叫期间,由声码器14-2所编码的话音经由第一和第二通信节点12-1、12-2各自的控制节点20-1、20-2以及核心网络从第一通信节点12-1传送给第二通信节点12-2。更具体来说,控制节点20-1和20-2是蜂窝通信系统10中将通信节点12-1和12-2互连到核心网络22的节点(例如基站控制器或者移动交换中心(MSC))。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节点20-1和20-2是基站控制器,其服务于通信节点12-1和12-2(即,向通信节点12-1和12-2提供无线服务)。在这个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经由上行链路向控制节点20-1无线地传送由语音编码器16-1所生成的编码话音。然后,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直接地或者经由蜂窝通信系统10中的一个或多个附加节点(例如媒体网关)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2经由下行链路向通信节点12-2传送编码话音,其中编码话音由通信节点12-2的语音解码器来解码。同样,编码话音从通信节点12-2传送给通信节点12-1。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节点20-1和20-2是MSC,其将服务于通信节点12-1和12-2的基站连接到核心网络22。在这个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向关联基站无线地传送由语音编码器16-1所生成的编码话音,关联基站又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然后,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直接地或者经由蜂窝通信系统10中的一个或多个附加节点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2向与通信节点12-2关联的基站传送编码话音,基站又经由下行链路向通信节点12-2传送编码话音。在通信节点12-2,编码话音由通信节点12-2的语音解码器18-2来解码。同样,编码话音从通信节点12-2传送给通信节点12-1。
在继续进行之前,应当注意,在本文所述的许多实施例中,业务(即,编码话音)经过控制节点20-1和20-2。但是,控制节点20-1和20-2不一定在业务路径中。例如,控制节点20-1和20-2可以是控制节点,其与关联通信节点12-1和12-2的基站控制器或MSC进行交互,以便按照本文所述方式基于动态发信号通知的编码器能力来选择优选编码器模式。
图3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10的操作。在与通信节点12-1和12-2之间的呼叫关联的某个点(例如,在呼叫建立期间或者在呼叫期间),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发送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步骤100)。一般来说,编码器能力信息指示语音编码器16-1相对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一个或多个的当前能力。如上所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编码器能力信息指示语音编码器16-1是否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支持”和“能够”将加以区分。当语音编码器16-1通过设计成支持编码器模式的硬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时,语音编码器16-1“支持”编码器模式。相比之下,当语音编码器16-1因为其支持编码器模式并且并且当前没有被阻止工作在编码器模式而当前能够工作在编码器模式时,语音编码器16-1“能够”工作在编码器模式。如果例如控制节点20-1不支持或者以其它方式阻止编码器模式,则可阻止语音编码器16-1工作在编码器模式。因此,如果语音编码器16-1支持宽带编码器模式,并且当前没有被阻止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编码器能力信息指示语音编码器16-1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否则,编码器能力信息指示语音编码器16-1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即,只能够工作在窄带模式)。
如以下 所述,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使用任何适当的通信技术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发送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随通过核心网络22从控制节点20-1传送给控制节点20-2的编码话音带内地向控制节点20-2发送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在其它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随从控制节点20-1传送给控制节点20-2的编码话音带内地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发送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又在其它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在与用来将编码话音从控制节点20-1传送给控制节点20-2的承载信号关联的控制消息中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发送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
在接收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之后,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基于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102)。因此,与常规编码器选择方案(其中在没有编码器的能力的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选择优选编码器模式)相对照,控制节点20-2在知道语音编码器16-1的能力的情况下选择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例如,如果编码器能力信息指示语音编码器16-1当前不能够工作在宽带模式,则使控制节点20-2能够选择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例如,如果遇到轻射频(RF)负荷则选择EVRC-NW模式1,或者如果遇到重RF负荷则选择EVRC-NW模式4),即使控制节点20-2原本选择了宽带编码器模式。相反,使用常规编码器选择方案,控制节点20-2选择宽带编码器模式,即使语音编码器16-1当前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
随后,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向控制节点20-1发送对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104)。在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随编码话音带内地发送。但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备选地可使用带外技术。响应请求,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1发送由请求所识别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或者更具体来说是识别优选编码器模式的信息(步骤106)。
然后,通信节点12-1将语音编码器16-1配置成工作在请求所识别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以及语音编码器16-1按照优选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108)。在对话音进行编码之后,语音编码器16-1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110)。然后,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经由承载信号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112)。如以下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承载信号是实时协议(RTP)分组,其包括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
在接收编码话音时,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114)。在通信节点12-2,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8-2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步骤116)。然后,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输出解码话音(步骤118)。例如,声码器14-2可经由通信节点12-2的喇叭来输出解码话音。
在继续进行之前,重要的是要注意,图3的过程优选地在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的整个时长继续进行。此外,虽然未示出,但是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优选地动态更新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因此,如果语音编码器16-1的能力在呼叫期间发生变化,则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发信号通知关于新能力,以及控制节点20-2基于语音编码器16-1的新能力来选择语音编码器16-1的新优选编码器模式。这样,语音编码器16-1没有局限于工作于呼叫建立时所选的无论哪种编码器模式,而是可响应由控制节点20-2所发出的请求、基于语音编码器16-1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动态改变编码器模式。还应当注意,虽然图3为了论述的清楚和简便起见而仅示出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的发信号通知,但是语音编码器16-2的能力优选地按照相同方式从控制节点20-2向控制节点20-1发信号通知。
图4A至图4C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10的操作,其中编码器能力信息随编码话音带内地传递。在这个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编码话音在RTP分组中通过核心网络22来传输。首先,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12-1和12-2之间的呼叫期间,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200)。最初,语音编码器16-1可按照缺省编码器模式进行操作。然后,通信节点12-1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202)。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1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202所接收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步骤204)。
简要地来看图5,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优选地具有所示格式。更具体来说,图5示出RTP分组,其中包括:RTP分组的报头(即,RTP报头);有效载荷报头,其包括保留位(R)、能力位(C)和MMM字段等;以及有效载荷,其在这种情况下是EVRC-NW有效载荷。按常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0和1是保留位(参见图1)。但是,在所示实施例中,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用来传递编码器能力信息。具体来说,如果语音编码器16-1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设置为0,否则设置为1,其中值1指示语音编码器16-1只能够工作在窄带编码器模式。但是要注意,图5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格式只是一个示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语音编码器16-1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有效载荷报头的位0和1可用来传递编码器能力信息(例如,00用于仅窄带编码器模式,以及01用于宽带和窄带编码器模式能力)。要注意,如果例如存在一个以上宽带编码器模式,则位0和1可以是有益的(例如,00用于仅窄带编码器模式,01用于宽带模式1能力,10用于宽带模式2能力,以及11用于宽带模式1和宽带模式2能力)。
回到图4A至图4C,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206)。然后,控制节点20-2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中向通信节点12-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208)。另外,控制节点20-2基于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包含的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210)。
在通信节点12-2,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解码器18-2对于从控制节点20-2所接收的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然后输出解码话音(步骤212和214)。另外,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在通信节点12-2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216)。要注意,由控制节点20-2在步骤206所接收的RTP分组优选地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5)中包含对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其中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从控制节点20-2传递给通信节点12-2。但是,最初,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可由控制节点20-1在不知道语音编码器16-2的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因此,在步骤216,语音编码器16-2可按照由控制节点20-2在步骤206所接收的RTP分组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进行操作,或者如果不能够工作在由控制节点20-2在步骤206所接收的RTP分组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则按照缺省编码器模式进行操作。
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218)。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2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218所接收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和对于在步骤210所选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220)。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5)中。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通过核心网络2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传送RTP分组(步骤222)。在接收RTP分组时,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1传送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中接收的编码话音以及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224)。另外,控制节点20-1基于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包含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通信节点12-2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226)。
在通信节点12-1,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解码器18-1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然后输出解码话音(步骤228和230)。另外,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在通信节点12-1按照由控制节点20-1在步骤222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来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232)。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1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234)。然后,控制节点20-1按照上述的方式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232所生成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和对于在步骤226所选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236)。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再次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5)中。要注意,通过将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包含在每个RTP分组中,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从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动态地发信号通知或者传递。因此,语音编码器16-1的能力的任何变化能够在语音编码器16-1的能力的变化发生时立即向控制节点20-2发信号通知(即,在下一个RTP分组中)。
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238)。在接收RTP分组时,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传送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中接收的编码话音以及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240)。另外,控制节点20-2基于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包含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242)。
在通信节点12-2,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解码器18-2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然后输出解码话音(步骤244和246)。另外,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在通信节点12-2按照由控制节点20-2在步骤238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来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248)。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250)。然后,控制节点20-2按照上述方式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248所生成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和对于在步骤242所选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并且然后向控制节点20-1传送RTP分组(步骤252和254)。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再次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5)中。要注意,通过将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包含在每个RTP分组中,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从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动态地发信号通知或者传递。因此,语音编码器16-2的能力的任何变化能够在语音编码器16-2的能力的变化发生时立即向控制节点20-1发信号通知(即,在下一个RTP分组中)。
图4A至图4C的过程按照上述方式继续进行,直到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终止。这样,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在控制节点20-1与20-2之间动态地发信号通知,并且由控制节点20-1和20-2用来选择和请求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因此,如果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任一个的能力在呼叫期间发生变化,则在呼叫期间选择和请求新的优选编码器模式。
图6A和图6B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10的操作,其中编码器能力信息随编码话音带外地传递。在这个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编码话音在RTP分组中通过核心网络22来传输。首先,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12-1、12-2之间的呼叫的呼叫建立期间,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随编码话音带外地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2发送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步骤300)。更具体来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是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呼叫,以及控制节点20-1将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作为基于SIP的呼叫的服务描述协议(SDP)属性来发送给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SDP属性可以是例如与以上对于带内交换所述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位相似的单个位字段或者更宽位字段。图7A和图7B示出包括分别指示仅窄带编码器模式能力(wb-capability=0)以及宽带和窄带编码器能力(wb-capability=1)的能力信息的SDP提供的两个示例。但是要注意,能力信息的带外发信号通知并不局限于SDP属性。来看图6A和图6B,按照同样的方式,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随编码话音带外地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发送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步骤302)。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的呼叫建立期间,在步骤300和302交换编码器能力信息。但是,作为补充或替代,可在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期间,响应拓扑变化(例如,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控制器或者向另一个通信节点传递呼叫)或者根据其它需要而交换编码器能力信息。
如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在交换编码器能力信息之后,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基于在步骤302所接收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304)。同样,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基于在步骤300所接收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306)。如上所述,与常规编码器选择方案相对照,控制节点20-1在选择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时动态地知道语音编码器16-2的当前能力。同样,控制节点20-2在选择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时知道语音编码器16-1的能力。因此,控制节点20-1和20-2能够考虑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能力来选择优选编码器模式。
在通信节点12-2,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308)。最初,语音编码器16-2可按照缺省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310)。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2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310所接收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对于在步骤306所选的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312)。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1)中。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通过核心网络22向控制节点20-1传送RTP分组(步骤314)。
响应接收RTP分组,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1传送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所接收的编码话音以及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316)。然后,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解码器18-1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输出解码话音(步骤318和320)。另外,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在通信节点12-1按照由控制节点20-1在步骤314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来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322)。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1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324)。
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1按照上述方式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324所接收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对于在步骤304所选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326)。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再次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5)中。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328)。然后,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传送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中的编码话音以及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330)。然后,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解码器18-2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输出解码话音(步骤332和334)。
图6A和图6B的过程优选地按照这种方式继续进行,直到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终止。这样,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在控制节点20-1与20-2之间动态地发信号通知,并且由控制节点20-1和20-2用来选择和请求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因此,如果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任一个的能力在呼叫期间发生变化,则在呼叫期间选择和请求新的优选编码器模式。
图8A和图8B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10的操作,其中编码器能力信息经由与编码话音关联的控制消息来传递。在这个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编码话音在RTP分组中通过核心网络22来传输。首先,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12-1和12-2之间的呼叫期间,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400)。最初,语音编码器16-1可按照缺省编码器模式进行操作。然后,通信节点12-1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402)。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1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402所接收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步骤404)。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406)。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控制节点20-1向控制节点20-2传送包括送往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的控制消息(步骤408)。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消息是RTP控制消息,例如RTP控制协议(RTCP)源描述RTCP(SDES)分组或者RTCP SDES APP分组。优选地,控制消息按照与上述有效载荷报头的(一个或多个)编码器能力位相似的方式来包括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的单个或多个位字段。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消息响应通信节点12-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的变化而发出。
响应接收RTP分组,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410)。另外,控制节点20-2基于在步骤408所接收的控制消息中包含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412)。在通信节点12-2,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解码器18-2对于在步骤410所接收的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然后输出解码话音(步骤414和416)。
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还在通信节点12-2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418)。要注意,由控制节点20-2在步骤406所接收的RTP分组优选地将对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5)中。然后,可向通信节点12-2传递优选编码器模式。但是,最初,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可由控制节点20-1在不知道语音编码器16-2的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因此,在步骤418,语音编码器16-2可按照由控制节点20-2在步骤406所接收的RTP分组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进行操作,或者如果不能够工作在RTP分组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则按照缺省编码器模式进行操作。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420)。
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2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在步骤420所接收的、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对于在步骤412所选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422)。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1)中。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传送RTP分组(步骤424)。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传送包括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的控制消息(步骤426)。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消息是RTP控制消息,例如RTCP SDES分组或者RTCP SDES APP分组。优选地,控制消息按照与上述有效载荷报头的(一个或多个)编码器能力位相似的方式来包括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的单个或多个位字段。
响应接收RTP分组,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1传送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所接收的编码话音以及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428)。另外,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基于在步骤426所接收的控制消息中包含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能力信息来选择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430)。在通信节点12-1,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解码器18-1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输出解码话音(步骤432和434)。
另外,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在通信节点12-1按照由控制节点20-1在步骤424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来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436)。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1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438)。作为响应,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按照上述方式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对于在步骤430所选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440)。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再次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1)中。
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442)。要注意,在这个实施例中,没有对每个RTP分组传送具有编码器能力信息的控制消息。例如,控制消息可周期地(例如每隔1分钟或者每隔5分钟)或者当存在编码器能力的变化时传送。在接收RTP分组时,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传送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所接收的编码话音以及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语音编码器16-2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步骤444)。然后,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解码器18-2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输出解码话音(步骤446和448)。
另外,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在通信节点12-2按照由控制节点20-2在步骤442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请求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来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450)。一旦话音经过编码,通信节点1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452)。然后,控制节点20-2按照上述方式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对于在步骤412所选的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步骤454)。对优选编码器模式的请求再次包含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1)中。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传送RTP分组(步骤456)。然后,该过程按照上述方式继续进行,直到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终止。注意,如上所述,诸如步骤408和426中的控制消息之类的控制消息周期地或者根据其它需要来交换,以便动态交换语音编码器16-1和16-2的编码器能力。这样,编码器能力的变化在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动态地发信号通知。
在至此所述的实施例中,编码器能力在通信节点12-1和12-2的控制节点20-1与20-2之间动态地发信号通知。然后,基于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能力,使控制节点20-2能够选择语音编码器16-1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其处于语音编码器16-1的能力之内并且最好地满足控制节点20-1的需要或期望。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节点20-1和20-2解决与常规编码器选择方案关联的上述问题,而无需发信号通知关于编码器能力信息。
在这点上,图9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图2的蜂窝通信系统10的操作,其中编码器模式选择不依靠编码器能力信息的动态发信号通知。如所示,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12-1、12-2之间的呼叫期间,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发送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步骤500)。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控制节点20-2是否请求语音编码器16-1的宽带编码器模式。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是由控制节点20-2对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所选的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的指示符。一般来说,如果控制节点20-2优选语音编码器16-1使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2将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设置成适当值,由此指示控制节点20-2正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另外,控制节点20-2选择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并且适当地设置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以指示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如果语音编码器16-1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是将要由语音编码器16-1使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相比之下,如果控制节点20-2不是优选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2将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设置成适当值,由此指示控制节点20-2没有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另外,控制节点20-2选择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并且适当地设置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以指示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是将要由语音编码器16-1使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因为控制节点20-2尚未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随编码话音带内地发送。更具体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随编码话音带内地传送。例如,有效载荷报头的位0和/或位1可用来传送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以及MMM字段可用来传送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即,作为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随编码话音带外地发送。更具体来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在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1)中传送,并且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随RTP分组带外地传送(例如经由SDP消息)。作为又一个实施例,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要在控制消息、例如RTP控制消息中传送。
随后,控制节点20-1基于在步骤500从控制节点20-2所接收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来选择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模式(步骤502)。更具体来说,如果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来自控制节点20-2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语音编码器16-1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1选择宽带编码器模式。如果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来自控制节点20-2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而语音编码器16-1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1选择通过在步骤500从控制节点20-2所接收的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相反,如果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控制节点20-2尚未请求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1选择通过在步骤500从控制节点20-2所接收的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
一旦控制节点20-1选择了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模式,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1发送所选编码器模式、或者更具体来说是识别所选编码器模式的信息(步骤504)。然后,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按照所选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506)。通信节点12-1将编码话音传送给控制节点20-1(步骤508),其又通过核心网络22将编码话音传送给控制节点20-2(步骤51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再次是EVRC-NW声码器,以及控制节点20-1将编码话音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传送给控制节点20-2。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发送编码话音(步骤512)。然后,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解码器18-2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输出解码话音(步骤514和516)。然后,该过程继续进行,直到呼叫终止。这样,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在呼叫期间动态发信号通知并且响应例如变化编码器能力而变化。
要注意,虽然图9示出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从控制节点20-2传递给控制节点20-1以及基于其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模式的选择,但是应当理解,同样,控制节点20-1优选地向控制节点20-2传递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供在通信节点12-2选择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中使用。在这点上,图10A和图10B是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9的过程的更详细图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声码器14-1和14-2是EVRC-NW声码器,以及编码话音在RTP分组中通过核心网络22来传输。首先,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12-1和12-2之间的呼叫期间,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600)。最初,语音编码器16-1可按照缺省编码器模式进行操作。然后,通信节点12-1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602)。作为响应,控制节点20-1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步骤604)。
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基于控制节点20-1关于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的偏好来配置。如果控制节点20-1优选语音编码器16-2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1将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配置成指示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将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配置成指示在语音编码器16-2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的情况下的优选窄带模式。如果控制节点20-1不是优选语音编码器16-2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1将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配置成指示不存在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将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配置成指示优选窄带模式。优选地,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在有效载荷报头的位0或位1中传送,以及在控制节点20-1不要求宽带编码器模式时设置成一个位值(例如0),而在控制节点20-1要求宽带编码器模式时设置成不同的位值(例如1)。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优选地在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参见图5)中传送。
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606)。在接收RTP分组时,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传送在RTP分组的有效载荷中接收的编码话音(步骤608)。然后,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解码器18-2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然后输出解码话音(步骤610和612)。另外,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基于在步骤606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接收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来选择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步骤614),并且向通信节点12-2发送所选编码器模式、或者更优选地是识别所选编码器模式的信息(步骤616)。
通信节点12-2的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在通信节点12-2按照所选编码器模式来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618),并且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620)。在接收编码话音时,控制节点20-2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步骤622)。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指示控制节点20-2是否请求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宽带编码器模式。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指示由控制节点20-2对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所选的优选编码器模式。
一旦生成RTP分组,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通过核心网络22向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传送RTP分组(步骤624)。在接收RTP分组时,控制节点20-1向通信节点12-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626)。作为响应,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解码器18-1对编码话音进行解码,并且输出解码话音(步骤628和630)。另外,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基于在步骤624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接收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来选择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的编码器模式(步骤632),并且向通信节点12-1发送所选编码器模式、或者更具体来说是识别所选编码器模式的信息(步骤634)。
然后,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在通信节点12-1按照所选编码器模式来对话音进行编码(步骤636),并且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638)。在接收编码话音时,通信节点12-1的控制节点20-1按照上述方式生成RTP分组,其中具有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声码器14-2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步骤640)。要注意,通过将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指示符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指示符包含在承载信号(即,携带编码话音的信号)的每个RTP分组中,使控制节点20-1能够动态更新语音编码器16-2的所请求编码器模式。一旦生成RTP分组,控制节点20-1通过核心网络22向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642)。然后,该过程按照上述方式继续进行,直到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终止。使用这个过程,使控制节点20-1和20-2的每个能够并发地动态发信号通知另一控制节点20-1或20-2关于其对宽带编码器模式的偏好以及其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
图11示出按照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蜂窝通信系统10的操作。一般来说,不是通过带内或带外发信号通知显式地传递附加信息,宽带编码器模式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而是通过一系列宽带和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隐式地识别。具体来说,如果控制节点20-1优选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使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1传送一系列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和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如果语音编码器16-2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语音编码器16-2配置成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以及控制节点20-2忽略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相反,如果语音编码器16-2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语音编码器16-2配置成工作在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以及控制节点20-2忽略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
更具体来说,在这个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对话音进行编码,并且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700和702)。然后,控制节点20-1生成RTP分组,其中包括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即,在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中)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经由核心网络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704和706)。虽然未示出,但是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发送编码话音,其中编码话音由声码器14-2来解码和输出。随后,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对话音进行编码,并且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708和710)。然后,控制节点20-1生成RTP分组,其中包括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即,在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中)的优选窄带编码器模式的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通过核心网络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712和714)。虽然未示出,但是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发送编码话音,其中编码话音由声码器14-2来解码和输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1和控制节点20-1重复步骤708至714。
随后,通信节点12-1的声码器14-1的语音编码器16-1对话音进行编码,并且向控制节点20-1传送编码话音(步骤716和718)。然后,控制节点20-1生成RTP分组,其中包括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以及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即,在有效载荷报头的MMM字段中)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通过核心网络22向控制节点20-2传送RTP分组(步骤720和722)。因此,在步骤706、714和722,控制节点20-1向控制节点20-2传送周期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在周期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之间传送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这样,控制节点20-1隐式地向控制节点20-2指示控制节点20-1优选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按照宽带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以及如果语音编码器16-2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按照通过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或者至少最近的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
在通信节点12-2的控制节点20-2,控制节点20-2基于来自控制节点20-1的宽带和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来选择声码器14-2的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步骤724)。更具体来说,如果语音编码器16-2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选择宽带编码器模式。如果语音编码器16-2不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选择通过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或者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的至少最近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所识别的窄带编码器模式。然后,控制节点20-2向通信节点12-2发送所选编码器模式、或者更具体来说是识别所选编码器模式的信息(步骤726)。然后,语音编码器16-2按照所选编码器模式对话音进行编码,并且向控制节点20-2传送编码话音(步骤728和730)。然后,控制节点20-2生成具有作为RTP分组的有效载荷的编码话音的RTP分组,并且通过核心网络22向控制节点20-1传送RTP分组(步骤732和734)。
然后,图11的过程继续进行,直到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终止。这样,在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期间动态地发信号通知关于编码器模式偏好。要注意,虽然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和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示为并且描述为从控制节点20-1发送给控制节点20-2,但是类似的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和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可从控制节点20-2发送给控制节点20-1。
图12是示出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11的通信节点12-2响应来自控制节点20-1的编码器模式请求而选择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的操作的流程图。如所示,控制节点20-2接收来自控制节点20-1的编码器模式请求(800)。作为响应,控制节点20-2确定在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期间是否从控制节点20-1接收到周期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步骤802)。如果没有,则控制节点20-2确定编码器模式请求是否为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步骤804)。如果不是,则编码器模式请求是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并且控制节点20-2选择所请求窄带编码器模式作为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步骤806)。否则,如果编码器模式请求是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则控制节点20-2确定语音编码器16-2是否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步骤808)。如果不是,则控制节点20-2选择缺省窄带编码器模式作为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步骤810)。否则,如果语音编码器16-2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2选择宽带编码器模式作为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步骤812)。
回到步骤802,如果控制节点20-2在通信节点12-1与12-2之间的呼叫期间从控制节点20-1接收到周期宽带编码器模式请求,则控制节点20-2确定语音编码器16-2是否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步骤814)。如果不是,则控制节点20-2选择通过来自控制节点20-1的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或者来自控制节点20-1的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的最近窄带编码器模式请求作为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步骤816)。否则,如果语音编码器16-2能够工作在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控制节点20-2选择宽带编码器模式作为语音编码器16-2的编码器模式(步骤818)。使用这个过程,基于控制节点20-1的偏好和语音编码器16-2的能力来为语音编码器16-2选择最佳编码器模式。当语音编码器16-2的能力发生变化时,编码器模式也可根据控制节点20-1的偏好来改变。
图13是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称作通信节点12的通信节点12-1和12-2其中之一的框图。通信节点12包括处理子系统24和收发器子系统26。收发器子系统26一般包括模拟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数字组件,其用于向/从蜂窝通信系统10中的基站或者其它无线装置(其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控制节点20-1)无线发送和接收消息。在具体实施例中,收发器子系统26可表示或者包括能够向基站或者其它无线装置无线传送这类消息和/或其它适当信息的RF收发器或者独立的RF发射器和接收器。
处理子系统24通过硬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一般来说,处理子系统24包括通信节点12的声码器14。在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子系统24可包括例如一个或数个通用或专用微处理器或者其它微控制器,其编程有适当软件和/或固件,以执行本文所述通信节点12的功能性的部分或全部。作为补充或替代,处理子系统24可包括各种数字硬件块(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一个或多个现货供应数字和模拟硬件组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其配置成执行本文所述通信节点12的功能性的部分或全部。另外,在具体实施例中,通信节点12的上述功能性可完全或者部分通过处理子系统24运行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装置、光存储装置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数据存储组件)上存储的软件或者其它指令来实现。
图14是按照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称作控制节点20的控制节点20-1和20-2其中之一的框图。控制节点20包括处理子系统28、收发器子系统30和网络通信子系统32。要注意,虽然图14的控制节点20包括收发器子系统30和网络通信子系统32,但是可存在控制节点20仅包括网络通信子系统32的实施例(例如,控制节点20是经由网络通信子系统32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基站和核心网络22的MSC的实施例)。收发器子系统30和网络通信子系统32在本文中一般称作通信接口。收发器子系统30一般包括模拟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数字组件,其用于向/从蜂窝通信系统10中的关联通信节点12无线发送和接收消息。在具体实施例中,收发器子系统30可表示或者包括能够向关联通信节点12无线传送这类消息和/或其它适当信息的RF收发器或者独立的RF发射器和接收器。类似地,网络通信子系统32一般包括模拟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数字组件,其通过核心网络22进行通信。
处理子系统28通过硬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一般来说,处理子系统28执行本文所述控制节点20的功能性的部分或全部。在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子系统28可包括例如一个或数个通用或专用微处理器或者其它微控制器,其编程有适当软件和/或固件,以执行本文所述控制节点20的功能性的部分或全部。作为补充或替代,处理子系统28可包括各种数字硬件块(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一个或多个现货供应数字和模拟硬件组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其配置成执行本文所述控制节点20的功能性的部分或全部。另外,在具体实施例中,控制节点20的上述功能性可完全或者部分通过处理子系统28运行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RAM、ROM、磁存储装置、光存储装置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数据存储组件)上存储的软件或者其它指令来实现。
在本公开中通篇使用下列首字母缩写词。
- 3GPP2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
- ASIC 专用集成电路
- CDMA 码分多址
- EVRC 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器
- EVRC-NW 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器—窄带-宽带
- MSC 移动交换中心
-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 RF 射频
- ROM 只读存储器
- RTCP 实时协议控制协议
- RTP 实时协议
- SDES 源描述RTCP分组
- SDP 会话描述协议
- SIP 会话初始协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改进和修改。所有这类改进和修改均被认为属于本文所公开的概念和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Claims (57)

1.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控制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配置成在通信上将控制节点耦合到第一通信节点和核心网络,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包括声码器,所述声码器包括能够工作在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语音编码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关联的处理子系统,配置成: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随来自所述语音编码器的编码话音动态地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控制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指示所述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其中的所述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个子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移动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控制节点是服务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控制节点是服务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的移动交换中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随来自所述语音编码器的编码话音带内地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随来自所述语音编码器的编码话音带外地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包括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和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指示所述语音编码器是否能够工作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配置成:
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
通过所述核心网络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传送所述编码话音;以及
随所述编码话音带内地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传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配置成:
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
在RTP分组中通过所述核心网络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传送所述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位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能力位包括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0和位1中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能力位是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包括宽带编码器模式,以及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在所述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所述宽带编码器模式时,通过将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设置为0,来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在所述语音编码器能够仅工作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时,通过将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设置为1,来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在包括所述RTP分组的多个RTP分组中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传送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所述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所述多个RTP分组的每个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位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配置成:
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用于所述编码话音的传输的承载上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传送所述编码话音;以及
在除了所述承载之外的通信链路上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配置成:
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用于所述编码话音的传输的承载上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传送所述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SDP信令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承载是RTP分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2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配置成:
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用于所述编码话音的传输的承载上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传送所述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控制消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承载是RTP分组,以及所述控制消息是RTP控制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RTP控制消息是RTCP SDES分组,以及所述能力信息包含在所述RTCP SDES分组中。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RTP控制消息是RTCP SDES APP分组,以及所述能力信息包含在所述RTCP SDES APP分组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28.一种操作蜂窝通信系统中的控制节点的方法,所述控制节点在通信上耦合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包括其中包含能够工作在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语音编码器的声码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随来自所述语音编码器的编码话音动态地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控制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所述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指示所述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其中的所述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个子集;以及
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接收从所述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个子集中识别优选编码器模式的编码器模式请求。
29.一种控制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配置成在通信上将所述控制节点耦合到第一通信节点和核心网络;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关联的处理子系统,配置成: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随来自语音编码器的编码话音动态地经由所述核心网络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控制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其中的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个子集;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以及
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发送识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编码器模式请求。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配置成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动态地: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以及
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发送识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编码器模式请求。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控制节点是服务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控制器。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控制节点是服务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基站的移动交换中心。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随来自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内地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随来自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的编码话音带外地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包括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和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是否能够工作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用于编码话音的传输的承载上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所述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随所述承载上的所述编码话音带内地从第二控制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RTP分组中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位来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能力位包括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0和位1中的至少一个。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能力位是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宽带编码器模式包括宽带编码器模式,以及如果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所述宽带编码器模式,则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设置为0。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如果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语音编码器能够仅工作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窄带编码器模式,则所述RTP分组的有效载荷报头的位1设置为1。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45.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在包括所述RTP分组的多个RTP分组中经由所述核心网络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所述多个RTP分组的每个的有效载荷报头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位来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46.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用于编码话音的传输的承载上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以及
在除了所述承载之外的通信链路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4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用于编码话音的传输的承载上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SDP信令来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承载是RTP分组。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5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在用于编码话音的传输的承载上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接收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所编码的编码话音;以及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经由控制消息来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承载是RTP分组,以及所述控制消息是RTP控制消息。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RTP控制消息是RTCP SDES分组,以及所述能力信息包含在所述RTCP SDES分组中。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54.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RTP控制消息是RTCP SDES APP分组,以及所述能力信息包含在所述RTCP SDES APP分组中。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声码器是EVRC-NW声码器。
5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还配置成:
经由所述核心网络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来接收编码话音,所述编码话音按照通过所述编码器模式请求所识别的优选编码器模式来编码。
57.一种操作蜂窝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节点的控制节点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呼叫期间,随来自语音编码器的编码话音动态地从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二控制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能够工作在其中的多个预定义编码器模式的至少一个子集;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能力信息来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以及
向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发送识别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声码器的语音编码器的优选编码器模式的编码器模式请求。
CN201280051193.2A 2011-08-17 2012-08-17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8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0545.7A CN107103907B (zh) 2011-08-17 2012-08-17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4386P 2011-08-17 2011-08-17
US61/524386 2011-08-17
US201161531796P 2011-09-07 2011-09-07
US61/531796 2011-09-09
PCT/IB2012/054202 WO2013024464A2 (en) 2011-08-17 2012-08-17 Mechanism for dynamic signaling of encoder capabilitie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0545.7A Division CN107103907B (zh) 2011-08-17 2012-08-17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8160A CN103858160A (zh) 2014-06-11
CN103858160B true CN103858160B (zh) 2016-11-16

Family

ID=4714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054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03907B (zh) 2011-08-17 2012-08-17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CN2012800511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8160B (zh) 2011-08-17 2012-08-17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054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03907B (zh) 2011-08-17 2012-08-17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9277057B2 (zh)
EP (2) EP2822262B1 (zh)
JP (1) JP6073887B2 (zh)
KR (1) KR102034321B1 (zh)
CN (2) CN107103907B (zh)
CA (1) CA2842886C (zh)
DK (1) DK2822262T3 (zh)
ES (1) ES2730709T3 (zh)
HK (2) HK1198844A1 (zh)
WO (1) WO201302446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3907B (zh) 2011-08-17 2021-01-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US9661615B2 (en) * 2013-04-09 2017-05-2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runking operations in an ad-hoc network
US9952160B2 (en) * 2014-04-04 2018-04-24 Packaging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n the caliper of a sheet material
US9591124B2 (en) * 2014-04-30 2017-03-0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n audio signal between devices of a single user
CN105743872B (zh) * 2014-12-12 2019-06-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pcm通信协议的自动调整方法
US10334276B2 (en) * 2015-12-28 2019-06-25 Ati Technologies U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ruption in a picture
CN107980235A (zh) * 2016-09-07 2018-05-01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oLTE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US20230336604A1 (en) * 2020-03-24 2023-10-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sion of resource representation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7538A2 (en) * 1999-12-10 2001-06-13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Bandwidth biased codec se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1969A (en) * 1998-08-21 2000-07-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band signaling control of vocoder bypass
US6845095B2 (en) * 2001-04-27 2005-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header handling involving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7260722B2 (en) * 2001-12-28 2007-08-21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Digital multimedia watermarking for source identification
US20030210659A1 (en) 2002-05-02 2003-11-13 Chu Chung Cheung C. TF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codec mismatch resolution and/or optimization logic
WO2004064353A1 (en) 2003-01-09 2004-07-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c selection
KR20040064867A (ko) * 2003-01-10 2004-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메시지의 전송 구간을제공하는 방법
KR20050018295A (ko) * 2003-08-16 200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보코더 선택 방법
KR20050095419A (ko) * 2004-03-26 2005-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망을 이용하여 음성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을 효율적으로 사용하는 방법
SE0402384D0 (sv) * 2004-10-01 2004-10-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rminal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 subject to call forwarding
US7646763B2 (en) * 2004-10-08 2010-01-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voice band data (VBD) connectivity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944896B1 (en) * 2005-04-26 2011-05-17 Cellco Partnership Method to identify voice over packet device capability and use it to make appropriate calls with other client devices
CN101180822B (zh) * 2005-05-25 2012-01-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适应基于所选择调制编码方案(mcs)的语音编码的增强型voip媒体流质量
DE102005050586B3 (de) * 2005-10-21 2006-11-02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Videotelefonverbindung und/oder Multimediatelefonverbindung in einem Datennetz
US8249140B2 (en) * 2005-12-30 2012-08-21 Intel Corporation Direct macroblock mode techniques for high performance hardware motion compensation
CN101395882B (zh) * 2006-03-02 2013-03-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编解码器协商
US8837441B2 (en) * 2006-03-28 2014-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rsatile system for WLAN/CDMA2000 interworking
KR20080045650A (ko) * 2006-11-20 2008-05-23 주식회사 케이티네트웍스 SIP 기반 영상 VoIP 서비스의 호환성 있는코덱협상을 제공하는 확장된 제어 메커니즘 방법
US8355334B2 (en) * 2007-02-28 2013-01-15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Speech codec selection for improved voice quality in a packet based network
CN105635172B (zh) * 2007-08-14 2019-11-05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编解码器协商的方法、模块和系统
US8155090B2 (en) * 2007-11-01 2012-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multimedia delivery in a wireless packet network
US7801543B2 (en) * 2007-12-14 2010-09-21 Motorola, Inc. Dynamic vocoder assign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610510B2 (ja) * 2008-02-08 2014-10-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装置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PL3879732T3 (pl) * 2008-06-30 2023-04-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tacja bazowa do odbioru ACK/NACK
KR101223835B1 (ko) * 2008-07-11 2013-01-17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오디오 신호 합성기 및 오디오 신호 인코더
US7983310B2 (en) * 2008-09-15 2011-07-19 Airbiquity Inc. Methods for in-band signaling through enhanced variable-rate codecs
US20100182947A1 (en) * 2008-11-26 2010-07-22 Je-Hong Jong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link adaptation for maximizing throughput in mobile satellite systems
BRPI1015160A2 (pt) * 2009-04-07 2016-04-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negociação de sessão melhorada entre primeiro e segundo clientes em u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ção celular, cliente em u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ção celular, e, nó em u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ção.
US8605584B2 (en) * 2009-07-02 2013-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across multiple packets
US9401975B2 (en) * 2010-11-10 2016-07-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nd codec mode selection method
CN107103907B (zh) 2011-08-17 2021-01-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7538A2 (en) * 1999-12-10 2001-06-13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Bandwidth biased codec se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77057B2 (en) 2016-03-01
KR20140053311A (ko) 2014-05-07
CN107103907A (zh) 2017-08-29
CA2842886C (en) 2020-08-25
EP2822262B1 (en) 2019-04-03
CN107103907B (zh) 2021-01-26
JP6073887B2 (ja) 2017-02-01
HK1243222A1 (zh) 2018-07-06
US20130046534A1 (en) 2013-02-21
WO2013024464A3 (en) 2013-06-06
KR102034321B1 (ko) 2019-10-18
CN103858160A (zh) 2014-06-11
EP2745499A2 (en) 2014-06-25
US20160142552A1 (en) 2016-05-19
DK2822262T3 (da) 2019-05-20
WO2013024464A2 (en) 2013-02-21
EP2745499B1 (en) 2019-03-27
JP2014529938A (ja) 2014-11-13
US9769320B2 (en) 2017-09-19
EP2822262A1 (en) 2015-01-07
HK1198844A1 (zh) 2015-06-12
ES2730709T3 (es) 2019-11-12
CA2842886A1 (en) 201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8160B (zh) 编码器能力的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机制
CN105493615B (zh) 在语音呼叫期间设备发起的编解码速率改变
TW201108689A (en)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quested codec rate control for VoIP
ATE466466T1 (de) Verfahren und einheit zum effizienten melden von planungsinformationen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einem drahtlose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DE502007001693D1 (de) Steuerung der dienstqualität und/oder der vergebührung von telekommunikationsdiensten
CN101589637B (zh) 对级联式自由代码转换机操作的建立进行控制的技术
KR101702047B1 (ko) 통신 레코딩
CN101911622A (zh) 网关设备、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7889264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0639310B1 (ko) 채널 코덱용 검사 루프
CN102790997B (zh) 一种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553042B (zh) 一种网关选择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8103661A1 (zh) 一种传输语音数据的方法、设备和装置
WO2021233061A1 (zh) 调度方法、调度系统和调度装置
CN110247685A (zh) 波束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3401833A (zh) 媒体编解码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1953146A (zh) 网关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309487B (zh) 一种语音帧的处理方法、系统和基站
CN102334377B (zh) 无线帧发送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
TW201543943A (zh) 一種信號傳輸的方法及終端
CN103548141A (zh) 从第一语音流中选择编码分组来创建第二语音流
CN101656735A (zh) 通信链路中的码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88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88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