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6284B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6284B
CN103856284B CN201210496425.7A CN201210496425A CN103856284B CN 103856284 B CN103856284 B CN 103856284B CN 201210496425 A CN201210496425 A CN 201210496425A CN 103856284 B CN103856284 B CN 103856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frame
time slots
time slot
send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64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6284A (zh
Inventor
房家奕
冯媛
李凤
赵丽
赵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Gaohong Zhilia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2104964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56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6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6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当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帧周期时,需要在多个帧中均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造成了系统资源浪费的问题。方法为: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若该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在该帧开始的时刻,在该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发送时隙发送数据包。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最大发送时延对应的多个帧中,选择一个帧中的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选择的发送时隙上发送数据包,有效节约了系统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路协同通信系统的发展和移动自组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了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动态、智能化管理,国际上专门开发了针对车联网的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DSRC)协议。DSRC通过信息的双向传输,将车辆与车辆、车辆和路侧的信息采集设备有机的连接起来,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通信。
目前国际上的研究中,针对车路协同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主要通信技术为802.11p技术,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资源分配算法采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冲撞避免)思想。
然而,将CSMA/CA算法应用在车路协同系统中的业务时,其存在的“非确定性时延”、“隐藏节点”等问题都会对导致传输性能的下降。
此时,通常在CSMA之外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复用接入)技术路线上寻找适用于车路协同通信系统的MAC算法机制。
移动分时隙ALOHA(Mobile Slotted Aloha,MS-ALOHA)机制是一种基于分时方式的DSRC MAC层接入和资源分配机制,资源分配基于帧结构以slot(时隙)为单位。参阅图1所示,每N个slot构成一个帧(记为Frame),每个帧中的slot的编号为0~N-1,在帧之间循环往复。每个slot中只允许一个车辆进行发送,即车辆之间为TDMA模式。车辆在所占用的时隙上中不仅发送应用层的数据,而且还需要发送FI(Frame Information,帧信息),在FI中会指示一个帧中各个slot的占用状态。
MS-ALOHA机制的基本思想是:任意一节点(如,车辆)加入网络时,需要通过监听帧中的空闲时隙资源占用一个时隙,如果节点不主动放弃该所占用的时隙资源,则可一直使用占用的时隙传输数据,在这期间其他节点不能使用该时隙。在占用的时隙上,节点需要周期性发送FI,FI中携带节点获得的与该节点相距两跳范围内的其他节点占用时隙的情况,指示节点感知到的每个时隙的占用状况信息,对每个时隙给出该时隙的包括:时隙占用状态信息,占用时隙的节点对应的STI(Source Temporary Identifier,临时资源标识)或可称为节点标识,占用时隙的节点的优先级状态(也可认为是占用时隙节点在该时隙发送的数据对应的优先级状态);其中,时隙占用状态信息可以表达时隙的四种占用状态:(00)表示时隙为空闲状态,(10)表示时隙已被与本节点相距一跳的其他节点占用(简称为一跳节点占用)或本节点占用,(11)表示时隙已被与本节点相距两跳的其他节点占用(简称为两跳节点占用),(01)表示时隙已被其他两个以上的节点占用,即为碰撞状态;在非自身占用的时隙,每个节点通过监听相邻一跳的节点发送的FI,能够判断相邻三跳范围内每个节点占用时隙的情况,当发现本节点占用的时隙资源与其他节点使用的资源发生碰撞时,重新预约新的空闲时隙。为方便后续描述,本发明中对FI内容及其处理方式统一采用如下描述方式:
节点发送帧信息(FI)称为:FI消息,也可简称为FI;FI中指示的每个时隙对应的占用状况信息称为:FI消息中每个时隙对应的时隙信息域。
节点在一个时隙上接收到FI消息时,总是用新接收到的FI消息中携带的时隙信息内容覆盖一个帧周期前记录的内容。节点在自身占用的时隙生成并发送FI消息,需要按照一定规则填写各个field(域),包括时隙占用状态子域、STI子域以及优先级子域。发送完毕后,节点会清空所发送的FI信息。
在车路协同通信系统中,MAC层接收高层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携带其自身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该最大发送时延是指从一个数据包发送至MAC层的时刻开始至该数据包被MAC层从空口成功发送出去的时刻之间的最大允许时长。若在最大发送时延内,数据包未获得MAC层的发送机会,则表明该数据包发送失败,即被丢弃,高层需要重新发送该数据包至MAC层。
现有的针对车路协同通信系统所提出的MS-ALOHA等基于时隙的MAC算法设计中,一般都将节点的高层业务模型假设为周期性业务(即车路协同通信系统中,车辆节点周期性对外广播的含有自身当前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的心跳消息,协议中被称为BSM消息或CAM消息)。典型情况下,心跳消息的发送频率为10Hz(即业务包间隔为100ms),业务包所需的最大发送时延也是100ms(这里最大发送时延等于业务包间隔,是因为如果不在100ms内将数据包发出去的话,新的业务包就已经产生了,原有的未发出的业务消息属于过期信息,不需要发送了)。因此在时隙MAC算法中,为了满足最大发送时延100ms的要求,因此系统设计中将帧周期选择为100ms。在以上这些时隙MAC算法中,帧周期作为一个基本的系统参数,必须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固定下来。
然而在实际的车路协同通信系统中,业务模型可能并不能满足上述假设,这主要发生在2种场景:
1)当车辆密度较大时,为了分布式拥塞控制的需要,节点需要降低自己的心跳消息的发送频率。这种情况下,业务仍然是心跳消息,其最大发送时延仍然可以保持为业务包间隔。例如车路密度不大的情况下,心跳消息的发送频率为10Hz,而当某区域车辆密度高于一定程度时,该区域中的节点将自动的把心跳消息的发送频率降低为2Hz,业务包的间隔也就从100ms提升至500ms。同时最大发送时延也从100ms提升至500ms。
2)对于某些用于非安全应用的路侧设备而言,其不需要像车载设备那样以10Hz的频率发送心跳消息,其可能只需要以1Hz为频率发送一些路侧业务公告等,这样业务的间隔可能为1秒。对于此类业务,最大发送时延可能等于包间隔,也可能小于包间隔,如500ms。
现有的针对车路协同通信系统所提出的MS-ALOHA等基于时隙的MAC算法,并未针对这样新的大间隔、高时延业务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业务间隔为500ms且最大发送时延也为500ms的业务,一种很容易想到的方案是仍然在每个100帧周期内占用1个时隙,这样500ms内占用了5个时隙。但业务只需要使用1个时隙,这样4个时隙没有用于传输数据就被浪费了而且增加了空口的无线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在现有的时隙MAC技术中,当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系统预设帧周期时,如何传输数据包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
若所述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则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所述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在该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
选择单元,用于若所述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则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所述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在该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从高层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时,从当前时刻起至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到达该帧时,在上述帧中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上述发送时隙中发送该数据包。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最大发送时延对应的多个帧中,选择一个帧中的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选择的发送时隙上发送数据包,有效节约了系统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下超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处理详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两级缓存保存数据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放弃数据包发送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采用两级缓存方式处理业务详细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两级缓存方式处理业务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在现有的时隙MAC技术中,当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系统预设帧周期时,需要根据上述最大发送时延对应的帧周期数目,在每个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造成了系统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从高层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时,从当前时刻起至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到达该帧时,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上述帧中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上述发送时隙中发送该数据包。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最大发送时延对应的多个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中的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选择的发送时隙上发送数据包,有效节约了系统资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业务间隔大于等于一个帧周期,最大发送时延大于等于一个帧周期的业务。本发明实施例以大间隔、高时延的业务处理过程为例进行详细描述。上述大间隔是指数据包的发送间隔大于一个帧周期的业务,高时延是指数据包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的业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20,选择单元21和发送单元22,其中,
获取单元20,用于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
选择单元21,用于若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则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在该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发送单元22,用于在发送时隙发送上述数据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帧周期为基本心跳业务的时延要求(即100ms),一个帧包含100个时隙,则在车路协同通信系统中,业务处理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300: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中,MAC层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该高层为MAC层之上的协议层,可以为应用层,也可以为网络层,本发明并不限定;MAC层接收高层发送的数据包并进行处理后,发送至物理层;物理层接收MAC层发送的上述数据包后,从空口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其他设备。
在车路协同通信系统中,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中,携带该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上述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可以等于一个帧周期,即100ms;上述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可以大于一个帧周期,如200ms。通常,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为一个帧周期的整数倍。如最大发送时延为200ms,则最大发送时延为一个帧周期的2倍;最大发送时延为300ms,则最大发送时延为一个帧周期的3倍等。特殊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但是为一个帧周期的非整数倍,如最大发送时延为450ms,此时,可以通过将最大发送时延与一个帧周期的比值执行向下取整操作,修正最大发送时延与一个帧周期的比值,则上述最大发送时延(450ms)为一个帧周期(100ms)的4倍。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数据包携带的最大发送时延为一个帧周期的整数倍(N倍)。
步骤310:若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则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在该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具体为:
当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等于一个帧周期时,则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当前时刻开始的一帧内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本发明实施例中,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即为本节点感知到的每个时隙的状态信息,包括:时隙占用状态信息,占用时隙的节点对应的STI或可称为节点标识,占用时隙的节点的优先级状态;其中,时隙占用状态信息可以表达时隙的四种占用状态:(00)表示时隙为空闲状态,(10)表示时隙已被一跳节点占用或本节点占用,(11)表示时隙已被两跳节点占用,(01)表示时隙已被其他两个以上的节点占用,即为碰撞状态;在非自身占用的时隙,每个节点通过监听相邻一跳的节点发送的FI,能够判断相邻三跳范围内每个时隙的占用情况。用MS-ALOHA算法或者其他算法对本节点直接感知的信息和通过FI收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可以得到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即时隙处于以上六种时隙占用状态之一。上述实施例中,对时隙占用状态信息采用2bit信息进行描述,因此,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上述六种情况,当时隙占用状态信息采用大于2bit信息进行描述时,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将根据具体情况适应性增加。
当上述选择的一帧内包含多个自身使用的时隙时,则可以采用MS-ALOHA算法从上述多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于采用上述MS-ALOHA算法选择数据包的发送时隙,还可以采用其他算法选择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如实现三跳外时隙资源复用的算法。上述自身使用的时隙包括空闲时隙,本节点的自占时隙和申请时隙,较佳的,选择本节点的1跳、2跳或者3跳节点范围内无其他节点占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例如,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为100ms,等于一个帧周期(100ms),则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获取当前时刻开始的一帧中时隙95为空闲状态,则选择当前帧的时隙95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当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时,则从当前时刻开始至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结束前的时刻范围T1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即在(0,N-1)个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产生一个随机数n,0≤n≤N-1。当到达选择的帧时,则从选择的帧开始的时刻,即n*帧周期的时刻,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选择的帧中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例如,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为400ms,则最大发送时延为一个帧周期的4倍,从当前时刻起在(0,3)个帧中随机选择第2个帧,在第2个帧开始时刻(即第2个帧的时隙0)根据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信息,获取当前时刻开始的一帧中时隙95为空闲时隙,则选择第2个帧的时隙95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较佳的,在选择数据包的发送时隙以后,预设两级缓存;当未到选择的帧时,将上述数据包保存至一级缓存中;当到达选择的帧时,将上述数据包保存至二级缓存中,并在上述选择的帧中,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随机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参阅图4所示,为两级缓存示意图,其中,数据包1,数据包2……位于一级缓存中,表示未到达其对应的选择的帧;数据包a,数据包b……位于二级缓存中,表示到达其对应的选择的帧,即在当前帧中即有机会完成上述数据包的发送。例如,随机选择第2个帧,当当前时刻为第1帧时,则将数据包保存至一级缓存中;当到达第2帧的时隙0时,将数据包保存至二级缓存中,并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选择时隙95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采用上述较佳的技术方案,根据当前时刻与数据包的选择的帧的关系将数据包进行分类,能够明确数据包是否即将到达其对应的发送时刻,便于更高效地调用数据包进行数据发送业务。
步骤320:在发送时隙发送数据包。
具体为:
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选择的帧的开始时刻起,到达发送时隙之前的各个时隙均判定发送时隙未发生碰撞时,则在发送时隙发送数据包。在发送时隙成功发送上述数据包后,则释放发送时隙,即在选择的帧的下一帧中将不再保留上述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该时隙中可以进行其他数据业务,有效避免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选择的帧的开始时刻起,到达发送时隙之前的某一个时隙判定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时,可以判断选择的帧是否为数据包对应的时间范围T1内的所有帧中的最后一帧,即随机选择的n是否有n=N-1。若选择的帧不是[0,N-1]的最后一帧(n<N-1),则重新为数据包选择帧,并在该新的帧到达时重新选择数据包的发送时隙。方法为:在上述选择的帧的下一个帧的开始时刻至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T2(即在[n+1,N-1])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如帧p,n+1≤p≤N-1),返回步骤310。在帧p到达时,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上述帧中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新的发送时隙。或者,当在到达发送时隙之前的某一个时隙判定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时,直接放弃发送上述数据包,参阅图5所示。
当采用上述较佳的技术方案,根据当前时刻与数据包的选择的帧之间的关系,将不同的数据包保存至一级缓存中或者二级缓存中。当到达选择的帧时,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上述帧中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并且,由选择的帧开始时刻起,至在发送时隙到达前的某一个时隙判定该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时,且当上述帧不是数据包对应的时间范围T1内的所有帧的最后一帧时,则重新选择一个帧。当确定未到达重新选择的帧的开始时刻时,将数据包保存至一级缓存中。
当数据包在发送时隙到达时发送成功后,在上述二级缓存中清除上述数据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场景,详细介绍在车路协同通信系统中,大间隔、高时延业务的处理方法。下面实施例中,仅针对初次选择的发送时隙未发送碰撞的情况。
实施例一
参阅图6所示,当不使用两级缓存的方式时,业务处理流程为:
步骤600: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一个帧周期为100ms,一个帧包含100个时隙,即每个时隙对应时长为1ms,时隙编号为0~99,某业务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和包间隔均为500ms。当接收到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为500ms,为5倍的帧周期。
步骤610:判断上述最大发送时延是否与帧周期相等,若相等,则执行步骤620;否则,执行步骤630。
步骤620:在当前时刻为起点的一帧内,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步骤630: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并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该帧中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基于上述实施例,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为5倍的帧周期,则在0~4之间产生随机数2。当到达200ms时,在以当前时刻为起点的一帧中,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如时隙80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步骤640:在上述发送时隙发送数据包。
基于上述实施例,选择时隙80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选择发送时隙的时刻开始,至到达发送时隙之前的各个时隙均判定上述发送时隙未发生碰撞时,则在时隙80发送数据包。在数据包发送成功后,清除数据包,即不将时隙80保留至下一帧,当没有其他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时,本节点将释放时隙80,时隙80将用于其他数据业务。
实施例二
参阅图7所示,当采用两级缓存的方式时,业务处理流程为:
步骤700: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一个帧周期为100ms,一个帧包含100个时隙,即每个时隙对应时长为1ms,时隙编号为0~99,某业务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和包间隔均为500ms。当接收到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为500ms,为5倍的帧周期。
步骤710:将上述数据包放入一级缓存中。
当数据包到达时,首先将数据包保存至一级缓存中。
步骤720:判断上述最大发送时延是否与帧周期相等,若相等,则执行步骤730;否则,执行步骤740。
步骤730:将数据包保存至二级缓存中,并在当前时刻为起点的一帧内,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步骤740: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
基于上述实施例,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为5倍的帧周期,则在0~4之间产生随机数3。由于未到达随机选择的帧,因此,数据包仍被保存在一级缓存中。
步骤750:当到达选择的帧时,将数据包保存至二级缓存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到达300ms时,将数据包保存至二级缓存中。
步骤760: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该帧中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到达300ms时,在以当前时刻为起点的一帧中,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选择一个自身使用的时隙,如时隙55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步骤770:在发送时隙发送数据包。
基于上述实施例,选择时隙55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根据本节点感知的时隙状态信息,在选择发送时隙的时刻开始,至到达发送时隙之前的各个时隙均判定上述发送时隙未发生碰撞时,则在时隙55发送数据包。在数据包发送成功后,在二级缓存中清除数据包,即不将时隙55保留至下一帧,当没有其他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时,本节点将释放时隙55,时隙55将用于其他数据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大间隔、高时延的业务处理方式为例进行介绍,本发明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业务间隔以及最大发送时延等于一个帧周期的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若该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则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并在该帧开始的时刻,在该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发送时隙发送数据包,当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数据包无法再发送时隙完成发送时,并且当上述随机选择的帧不是最大发送时延允许范围内的最后一帧时,还可以在从当前帧起至最大发送时延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再次选择一个帧,并将该帧中的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另一个发送时隙。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最大发送时延对应的多个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中的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在选择的发送时隙上发送数据包,有效节约了系统资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
若所述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则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所述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根据感知到的时隙状态信息,在该选择的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具体包括:
当未到达选择的帧时,将所述数据包保存至预设的一级缓存中;当到达选择的帧时,将所述数据包保存至预设的二级缓存中;
在到达所述发送时隙时,从所述二级缓存中提取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具体包括:
当在所述发送时隙到达前的各个时隙均确定所述发送时隙未发生碰撞时,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并发送完成后释放所述发送时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发送时隙到达之前的一个时隙确定所述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时,若选择的帧不是所述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的最后一帧,则重新选择数据包的发送时隙,若选择的帧是所述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的最后一帧,则丢弃所述数据包;或者,
在发送时隙到达之前的一个时隙确定所述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时,丢弃所述数据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选择的帧不是所述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的最后一帧,则重新选择数据包的发送时隙,包括:
在由所述选择的帧的下一帧的开始时刻起至所述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帧,并在到达该新的帧时,在该新的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新的发送时隙;
在所述新的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
6.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接收高层发送的一个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发送时延,所述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
选择单元,用于若所述最大发送时延大于一个帧周期,则在由当前时刻起至所述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帧,根据感知到的时隙状态信息,在该选择的帧中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时隙;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未到达选择的帧时,将所述数据包保存至预设的一级缓存中;当到达选择的帧时,将所述数据包保存至预设的二级缓存中;
在到达所述发送时隙时,从所述二级缓存中提取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当在所述发送时隙到达前的各个时隙均确定所述发送时隙未发生碰撞时,在所述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并发送完成后释放所述发送时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发送时隙到达之前的一个时隙确定所述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时,若选择的帧不是所述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的最后一帧,则重新选择数据包的发送时隙,选择的帧是所述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的最后一帧,则丢弃所述数据包;或者,
在发送时隙到达之前的一个时隙确定所述发送时隙发生碰撞时,丢弃所述数据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
在由所述选择的帧的下一帧的开始时刻起至所述最大发送时延结束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帧中,随机选择一个新的帧,并在到达该新的帧时,在该新的帧中随机选择一个时隙作为新的发送时隙;
在所述新的发送时隙发送所述数据包。
CN201210496425.7A 2012-11-28 2012-11-28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856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6425.7A CN103856284B (zh) 2012-11-28 2012-11-28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6425.7A CN103856284B (zh) 2012-11-28 2012-11-28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6284A CN103856284A (zh) 2014-06-11
CN103856284B true CN103856284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863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6425.7A Active CN103856284B (zh) 2012-11-28 2012-11-28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62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8384B (zh) * 2015-08-31 2020-0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39538A1 (ja) * 2018-08-23 2020-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6188A1 (en) * 2003-09-25 2009-09-30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N101814961A (zh) * 2010-03-18 2010-08-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76058A (zh) * 2011-02-23 2011-05-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大时延下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8746B2 (ja) * 2001-05-08 2006-1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483511B (zh) * 2008-01-09 2013-09-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用于多tdd系统共存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6188A1 (en) * 2003-09-25 2009-09-30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N101814961A (zh) * 2010-03-18 2010-08-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76058A (zh) * 2011-02-23 2011-05-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大时延下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6284A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dded et al. TDMA-based MAC protocols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A survey,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open research issues
CN104105194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同步分组发送器选择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Bilstrup et al. On the ability of the 802.11 p MAC method and STDMA to support real-time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05230102B (zh) 非授权频谱的调度方法、设备及用户设备ue
Chang et al. V2V QoS guaranteed channel access in IEEE 802.11 p VANETs
CN103812786B (zh) 一种时隙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052096B (zh) 广播控制带宽分配和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06993335A (zh) 前导码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7277738A (zh) 一种v2v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918281B (zh)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18913B (zh) 一种d2d资源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469855B (zh) 一种时隙资源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Miao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EEE 802.11 p MAC protocol in VANETs safety applications
CN106028465B (zh) 非授权载波传输资源抢占及其控制方法、基站、用户设备
Maalej et al. Advanced activity-aware multi-channel operations1609. 4 in vanets for vehicular clouds
CN103813458B (zh) 一种时隙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455115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366430A (zh) 调度请求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KR102113037B1 (ko) 차량 간 통신에서 혼잡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주기적 메시지의 능동형 시분할 브로드캐스팅 방법과 통신 설정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CN107889158A (zh) 传输控制和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03686800B (zh) 一种多时隙资源的单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56284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garwal et al. DSAT-MAC: Dynamic slot allocation based TDMA MAC protocol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Pal et al. MAC layer protocols for real-time traffic in ad-hoc wireless networks
CN103812791B (zh) 一种数据包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400040 No. 35, Jinghe Road, Huxi street, high tech Zone,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Gaohong Zhilia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