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58A - 动态回叫技术 - Google Patents
动态回叫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58A CN1038558A CN89103499A CN89103499A CN1038558A CN 1038558 A CN1038558 A CN 1038558A CN 89103499 A CN89103499 A CN 89103499A CN 89103499 A CN89103499 A CN 89103499A CN 1038558 A CN1038558 A CN 10385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allback
- far
- successful
-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76—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other than for broadcast, e.g. the Internet
- H04H60/81—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other than for broadcast, e.g. the Internet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itself
- H04H60/93—Wired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H60/94—Telephonic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6—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a number of substations in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until an answer is obtain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8—Arrangements for recalling a calling subscriber when the wanted subscriber ceases to be bus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04N7/17309—Transmission or handling of upstream communications
- H04N7/17327—Transmission or handling of upstream communications with deferred transmission or handling of upstream commun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38—Arrangements for distribution where lower stations, e.g. receivers, interact with the broad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2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roadcast services or broadcast-related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04N2007/17372—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the upstream transmission being initiated or timed by a signal from upstream of the use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04N2007/17381—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the upstream transmission being initiated by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动态的全方位回叫技术,它能维持自多个远端单元至一个中心位置的呼叫数目可控。在一个指定的回叫周期期间激励多个远端单元至一个中心位置的回叫尝试。监测自远端单元至中心位置的成功回叫尝试数目。回叫周期被动态调节,使监测到的成功回叫尝试数目近似等于中心位置能够处理的成功回叫尝试数目,同时又不使电话网络过载。
Description
总体说来,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远距离监测系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动态回叫技术,它能把从多个远端单元获取已存贮的信息所需的时间降至最小而又不超过电话网络的容量。
授与Paraskevakos等人的第4,241,237号和4,455,453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远端读数测量系统,其中多个远端单元中的每一个单元都在一些预定的时间间隔向中心台启动回叫,以便付款和监测。中心台在完成了数据传送时要向每一个远端单元提供一个数字指令。该指令包括控制下一个预期的回叫时间的数据。但是不可能使用这样一个系统根据电话输入速率对回叫进行动态控制。
授与Nakagawa的第4,584,602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据收集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能收集电视观众的评价数据。一个标记信号启动这种回叫,每一终端单元在等待了一个预定时间(即其它一些单元要发送它们的数据所必需的时间)后,自动拨一个预定的电话号码,从而即将所需评论数据发送出去。在正在呼叫的终端数已知的情况下,这种系统可证实为有用的,但在不必呼叫每一终端的情况下,这种系统没能有效利用电话线路。
授与Cohen的第4,696,029号美国专利是通过调节能够触发电话呼叫的可见激励来启动投票电话的。控制中心在多个中心室监视着查询电话通讯量,一直到该控制中心能够决定,所产生的通讯量水平已不在中心室交换机的通讯量处理能力的范围内时为止。然后,控制中心发出信息,该信息使本地台的字符产生器减少可见激励的频率和/或周期,一直到所产生的通讯量减少到该中心室通讯量处理能力范围内为止。但是不可能将这种技术用于不能控制数据的产生的场合。
为了能很好理解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至少应对通过电话网络将电话用户和电缆电视发送端连接起来的问题,有个概括地了解。举例来说,假设用户有一部普通的电话机,并且位于一个电话交换机(中心室)区域,该区域与电缆电视发送端处用作专用小型交换机的电话交换机区域不同。特别是,当一个用户启动一次呼叫时,初始的电话交换机的拨号音的服务和转接能力、连接两个电话交换机的中继线的容量、服务于专用小型交换机的线路容量、专用小型交换机的转接能力、以及各交换机在专用小型交换机上的占线状态,全都是在决定与一个电缆电视发送端相接的两个不同用户能否和该发送端同时实现接通中的有关因素。当所有用户同时呼叫、特别是那些在较小地区内、要在类似的电话线路上连到该发送端的用户同时呼叫时,在大量远端单元试图呼叫该发送端情况下实现电话连接的困难就更大了。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从多个远端单元检索数据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对从多个远端单元至中心位置的存贮数据回叫提供一种动态控制方法。
按照这些目的和其它一些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电话网络上将存贮的数据从多个远端单元回叫到中心位置进行动态控制的方法。在一个回叫周期期间的某个时刻,激励多个远端单元去启动至中心位置的回叫尝试,这里所说的回叫周期有一个预定的时间长度。对来自多个远端单元的成功的回叫尝试数进行监测。对回叫周期进行动态调节,以便使监测到的成功回叫尝试数近似等于中心位置能够处理的、又不会使电话网络过载的成功回叫尝试数。
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能较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其中:
图1是一个方块图,表示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的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是一个示意图,表示按本发明的计数器的装入状态;
图3是一个示意图,表示按本发明的计数器的装入状态;
图4是一个流程图,表示按本发明方法的动态回叫;
图5是一个流程图,表示按本发明方法的计数器的装入过程。
下面针对电缆电视系统,特别是具有脉冲型计节目收费能力的电缆电视系统,来说明本发明。应该认识到,不能认为本发明仅限于这类特定的系统,本发明广泛地涉及任何一种能从多个远端单元实现数据恢复的系统。
一种典型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的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一个收费计算机或称主机5,它构成了具有脉冲型计节目收费能力的电缆电视系统的主要部分。收费计算机5对每一位电缆电视用户进行记录并保持这些记录。这些记录可包括诸如用户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用户拥有的设备类型、以及允许用户付费收看的节目内容等信息。一般来说,电缆电视操作人员或者自己拥有这种收费计算机,或者从专门经营这种设备的卖主手中租借这种设备或者与一个收费卖主拥有的机器分享其机器的计算机时间。
收费计算机5与具有一个有关的存贮器6的系统控制器8相连。系统控制器8控制着电缆电视系统。系统控制器8通常位于收费计算机5处,或在其附近,该控制器8含有一个表格,其中包括该电缆电视系统中所有可寻址的置顶终端以及允许每一终端接收的节目内容。系统控制器8还确定并保持由电缆电视操作人员为每一个系统选定的参数。这些参数可包括:与系统中每一通道相关的频率、哪些通道被编码、系统的安全特点、系统的时间、等等。此外,系统控制器8还负责确定允许或不允许收看系统中的计节目收费的节目。
系统控制器8的计算机具有一个磁盘控制器,指定它来存贮IPPV信息。系统控制器8的一个存贮器常驻程序将读取从该系统的IPPV模块装入的IPPV事务。每一IPPV事务均存贮在数据库9中,直到它被收费计算机检索到时为止。系统控制器的操作人员应具有存取IPPV数据库9并显示已由一个转换终端购得的节目的节目识别符(ID)的能力。返回到收费计算机的数据将通过对特定的置顶终端或转换终端的识别来编组,即和某一特定转换终端的序列号相关的所有节目识别符(ID)全都一起返回来。最后,系统控制器8通过给可寻址的发射器10装入一个事务信息激励该转换终端在电话网络24上发射和IPPV买主有关的收费信息。
该可寻址发射器10是一种用于接收由系统控制器8产生的命令、并能在电缆电视系统中的指定数据通道上、以能为可寻址的置顶终端识别的格式发送这些命令的装置。通常,在每一电缆电视发送端配置一个可寻址发射器。可寻址发射器10接收系统控制器8发出的IPPV事务,并将适当的命令格式化以便发射到为IPPV配备的转换终端。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用一个可寻址的频带内发信控制器(未示出)来实施和某一特定用户相关的事务信息。
电缆电视操作人员为可寻址电缆系统中的每一用户提供一个置顶终端15,参见图1所示。置顶终端15允许用户对他向电缆电视操作员要求的服务进行调谐和解码。每一个置顶终端15包括一个存贮器16和一个微处理器单元17。每一置顶终端15包含一个唯一的识别符,或地址,比如生产厂家的序列号,从而使电缆电视操作员能够通过可寻址发射器10对不同的置顶终端发送指令。这些指令被称为可寻址指令。这些置顶终端还能够接收能由该电缆电视系统中所有置顶终端都可收到的“全方位”指令。被允许购买脉冲型计节目收费节目的那些用户需配置备有IPPV模块20的置顶终端。模块20允许享有置顶终端的用户能够接收到计节目收费的节目、能够在存贮器21中存贮与节目购买状况有关的数据,并且能够通过电话网络24将所存贮的数据发送给电缆电视操作员。然后用户为他们所购买的节目付费。IPPV模块20通过分配系统12接收由可寻址发射器10给出的IPPV事务信息,并把IPPV参数存贮在固定存贮器(NVM21)。每一IPPV模块20都包括一个微处理器单元22。IPPV模块20还起核准IPPV节目、在NVM21中记录IPPV活动的作用。模块20在接收到回叫命令时,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8的指令,通过拨一个存贮在存贮器21中的电话号码,经过电话处理器18将IPPV数据传输到系统控制器8。一旦传输成功,IPPV模块将清除保存在NVM21中的购买数据。
在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中通常可实现三种类型的回叫。全方位回叫要求对该系统中的每一个远端单元回叫。第二种类型的回叫要求仅对那些已购买了某一特定节目的远端单元回叫。例如,只要求那些购买了某一特定的计节目收费的节目的单元回叫。最后一种,如果已经购买了任何一种节目,则可指示一个远端单元回叫。可周期性地进行每一种回叫,例如一天一次。
如果每一远端单元都试图在同一时间回叫,特别是在全方位回叫期间,有可能会迁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分隔开来自远端单元的呼叫的方法,从而就能使输入到电话处理器的呼叫量可控而又不使任何电话交换机过负荷,尤其是发送端的专用小型交换机。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最佳利用电话系统的方法。
对于全方位回叫,系统控制器可以确定有多少单元应该呼叫进来,当然,实际的呼叫数目将根据用户电话使用状态、电话线路断路、和用户私自改线的情况而有所变化。如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系统控制器可能为各个远端单元确立一个预定的回叫顺序或者装入一个特定的回叫时间,但在远端单元总是增加或撤消的一些大型系统中,这样做却变得很麻烦。在回叫仅涉及已经购买了一种特殊节目的用户,或者仅涉及已经购买了任何一种节目的用户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将变得更加难于处理。在这些情况下,系统控制器不知道有多少远端单元需要回叫。在不了解这种情况时,系统控制器可能启动一次回叫,这一回叫可能使电话交换机过载或欠载。
从根本上说,这种动态回叫方法涉及到在回叫期间对电话线路的监测。如果电话线路中存在着明显的“空载”时间,则指示远端单元更快些地回叫。如果电话线路在满负荷运行,则可指示远端单元较慢些回叫。这样一种系统将导致更加有效的回叫,其中所有远端单元成功回叫所必需的总时间实际上是必须回叫的单元总数的函数,和系统操作员能估算出的有多少远端单元将要回叫的准确程度无关。这一结果极有效地利用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参照图4,可将这种动态回叫的方法概括如下。在用方框50所示的步骤中,系统控制器启动一个回叫并固定一个回叫周期X,即在该回叫中涉及的每一个远端单元试图回叫的时间周期。利用系统操作员对有多个单元将要回叫的最佳估计值来确定这一初始的回叫周期。每一远端单元在这一回叫周期的某一随机的时刻回叫,而这一随机时刻是由下面将要描述的算法得出的。如果该远端单元成功地回叫到电话处理器,则该远端单元传输所需要的数据。如果该远端单元没有成功,则它要等待一段时间,等待时间长度精确地等于回叫周期,然后再试一次。系统控制器连续监测至电话处理器的成功呼叫数Ns,如步骤60所示。至电话处理器所完成的呼叫数在下面将被称为“成功回叫率”,或简称为“回叫率”。电话处理器能够处理以回叫率Nc进入的呼叫。如果成功呼叫数目为Ns=0,且远端单元正以由Xmin确定的最大回叫率回叫,则回叫过程结束,如方框75所示。正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如果回叫率太低(Ns=Nc),则控制流程进入方框70,此时系统控制器将要降低远端单元在不成功回叫之间等待的时间以提高回叫率Ns。如果远端单元以其最大或最快的回叫率(即X=Xmin)回叫,则保持这一回叫率。如果回叫率已使电话处理器处于满负荷运转(Ns=Nc),则很可能已使电话交换机过载了。此时控制流程进入方框80,系统控制器增加远端单元在两次不成功回叫之间等待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回叫率。如果远端单元已经以其最小或最慢的回叫率(即X=Xmax)回叫,则保持这一回叫率。
可以用远端单元的数字式地址来产生远端单元试图回叫时的第一时间,其方法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前边详细描述过的在一个较小地区的顺序寻址的转换终端同时回叫的问题,采用反转数字式地址位的顺序的算法来产生第一回叫时间。例如,假定数字式地址为1234567。在此地址中的最低有效位是7。本发明的算法是使这个7成为最高有效位,由它来确定该模块等待回叫的时间长短。一旦接收到包含回叫参数X的回叫指令,这个参数就与一个移位值进行比较,这个移位值表示数字式地址中有多少位已移位到计数器内,这一过程在方框90中示出。如果移位值小于该回叫参数,则将尚未移位的数字式地址中仍旧为最低有效位的一位移位,使它进入该计数器中,如方框100所示。连续进行这一过程,直到移位值等于回叫参数,一个附加的1移位进入该计数器时为止,如方框110所示。
现利用图2和表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表1
X 回叫 X 回叫
0 00∶00∶05 8 00∶21∶20
1 00∶00∶10 9 00∶42∶40
2 00∶00∶20 A 01∶25∶20
3 00∶00∶40 B 02∶50∶40
4 00∶01∶20 C 05∶41∶20
5 00∶02∶40 D 11∶22∶40
6 00∶05∶20 E 22∶45∶20
7 00∶10∶40 F 45∶30∶40
回叫参数X控制着远端单元向发送端试图呼叫的回叫率。在最大回叫率(X=O)时,每一远端单元均每隔5秒呼叫一次。在最小回叫率(X=F)时,每一远端单元大约每隔两天(45∶30∶40)才呼叫一次。应该注意,表1中的时间和回叫参数仅是对一个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在这一方面并不局限于此。回叫时间和相应的参数可以适当配置,以便能广泛地应用于大量的和远端单元数目、所预期的回叫周期的最大和最小时间等有关的不同的情况。最后,虽然表1所示实施例给出的相邻的每两个回叫周期相差一倍(即后一个是前一个的两倍),但两倍这一量值仅是为了简化最佳实施例的实施,它并不是实施本发明的关键量值。因此,相邻的回叫周期也可以相差某个常量,比如说,1分钟。
远端单元使用一个预先装入的识别符(例如数字式地址)来确定在启动首次回叫前应该等待的时间长短。按下面将要叙述的方式产生的这一随机时间间隔总是5秒钟的倍数,并且不大于由参数X确定的回叫周期。
在回叫过程中,系统控制器要周期性地定时询问电话处理器,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回叫率加快或减慢。如果需要的话,将通过能调节回叫率的可寻址发射器10发送一个事务处理指令至该远端单元。系统控制器可以根据所需的回叫类型对最佳回叫率做出合理的推测。例如,如果需要收看通道的统计资料,则每一模块均要回叫,并且需要一个较慢的回叫率。如果仅需要回叫那些购买了某一特定节目的模块,则可使用快得多的回叫率。在回叫过程中,由系统控制器监测回叫率,并且连续修正初始的推测值,使其达到能最佳利用电话系统的程度。依据对电话处理器18所完成的呼叫数目,可以连续地调节回叫参数X。如果电话处理器在一指定时间可以处理的呼叫数比它接收到的呼叫数多,则系统控制器将改变回叫参数,以减少远端单元在两次回叫尝试之间的等待时间。如果电话处理器在某一时间已处于满载运行,则系统控制器亦将改变回叫参数,以加大远端单元在两次回叫尝试之间的等待时间。如果电话处理器仍处于满载运行,则要进一步加大回叫周期。当电话处理器以略低于满载的状态运行时,则回叫参数将在这一数值和产生第二最后回叫周期的数值之间反复转接。当电话处理器再次低于满载运行时,再适当调节该回叫参数。这一过程就是本发明的动态特点的本质。
现在参照图2详细地说明一个特殊的实例。为了实现表1所示实施例的回叫,在每一用户模块中的一个16位计数器每隔5秒递减一次。普通专业人员将会理解,可以根据特定系统的要求而使用其它形式的计数器。当计数器递减到零时,相关的远端单元将试图回叫。该计数器的初始值是借助于使预先装入的、位的顺序相反的识别符(例如,该远端单元的数字式地址)的移位而递减的,递减的位数由回叫参数X规定,然后移入一个1。这个1的移入并不是本发明的关键特点,但在这个实施例中,这样做可以防止远端单元在2.5、7.5、12.5秒等时刻的回叫。其重要的特点是,通过将远端单元的数字式地址反向移入计数器而给计数器装数的。比如说假设,模块数字式地址为1234567,并且X=6。图2示出了这一数字式地址,在地址中每一位的正下方示出了相应的二进制表示。在这二进制表示中的位的移位是按照回叫参数X来决定该计数器装数的方式的。这些位的移位和随后的一个1的移入也已由图2示出。因此,在这个实例中,模块1234567将在(73h+1)×2.5秒或40分钟50秒后回叫,其中用h表示16进制符号。
如果远端单元试图回叫但没有成功,则按和以前所述的同样方法再次给计数器装数,但是要使用数字式地址FFFFFFF,如图3所示。因此,这一远端单元将在(7Fh+1)×2.5秒或5分钟20秒后再次试图回叫。采用FFFFFFF作为数字式地址的效果是使远端单元在一个等于由该回叫参数确定的时间周期后进行回叫。这种特定地址的装入对本发明的一般实施方案来说并不是关键因素,但在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的系统中所用的最佳实施例中,这一地址的作用是为了将回叫周期的值装入计数器中。
因此,在按上述方法产生出的时刻进行了首次不成功的回叫后,该远端单元将在下一次尝试回叫之前等待一个等于其回叫周期的时间周期。简言之,关键的特点并不是地址值FFFFFFF,而是在不成功的回叫尝试后要将回叫周期装入计数器中。这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这一步骤将能在时间上保持一个均匀的初始分配。
当启动了回叫并且选择好回叫参数值时,每一模块将在O和通过选择X确定的回叫周期之间产生一个随机时间值。这一随机时间值就是该模块在首次回叫之前需要等待的时间值。上面概要描述的方法将在该初始回叫周期期间产生均匀的呼叫分布。如果一个模块不能接通到电话处理器,在回叫前将需等待一个精确等于其回叫周期的时间。这一处理过程能保持一个均匀的分布。
如果在回叫过程中系统控制器判定其回叫速率太快或太慢,则通过发送一个事务信息来调节该回叫率,从而使其减慢或加快。当回取率改变时,模块使它的计数器左移(如果X增大)或右移(如果X减小)。它还必须在存贮器中记录X的新值,用作将来的参考值。
正如上述方法中所叙述的,使数字式地址中的最低有效位变成计数器中的最高有效位是非常重要的。这将使序号相邻的变换终端回叫的时间间隔很大。因为几乎所有的变换终端均是按生产序号售出的,所以这种机理对于动态回叫的成功实现非常重要,因为它能防止使用同一个至发送端的电话线路的用户同时回叫。
例如,假设有一个远端单元组,它由远端单元XXXXXOO至XXXXXOF组成,其中X可以代表任何值。在回叫数值X=4的情况下,各转换终端根据上述算法按表2所示回叫。
表2
经过的时间 数字式地址
00∶00∶05 XXXXXX〔0〕
00∶00∶10 XXXXXX〔8〕
00∶00∶15 XXXXXX〔4〕
00∶00∶20 XXXXXX〔C〕
00∶00∶25 XXXXXX〔2〕
00∶00∶30 XXXXXX〔A〕
00∶00∶35 XXXXXX〔6〕
00∶00∶40 XXXXXX〔E〕
00∶00∶45 XXXXXX〔1〕
00∶00∶50 XXXXXX〔9〕
00∶00∶55 XXXXXX〔5〕
00∶01∶00 XXXXXX〔D〕
00∶01∶05 XXXXXX〔3〕
00∶01∶10 XXXXXX〔B〕
00∶01∶15 XXXXXX〔7〕
00∶01∶20 XXXXXX〔F〕
00∶01∶25 XXXXXX〔0〕再试
00∶01∶30 XXXXXX〔8〕再试
表2表明,任一具有末位为0的数字式地址的远端单元将在5秒钟后回叫,任一具有末位为8的数字式地址的远端单元将在10秒钟后回叫,如此等等。由此可见,序号相邻的变换终端将在彼此分开的时间间隔回叫。
表3示出了由回叫参数X=3取代X=4时的结果。
表3
经过的时间 数字式地址
00∶00∶05 XXXXXX〔0,8〕
00∶00∶10 XXXXXX〔4,C〕
00∶00∶15 XXXXXX〔2,6〕
00∶00∶20 XXXXXX〔A,E〕
00∶00∶25 XXXXXX〔1,9〕
00∶00∶30 XXXXXX〔5,D〕
00∶00∶35 XXXXXX〔3,B〕
00∶00∶40 XXXXXX〔7,F〕
00∶00∶45 XXXXXX〔0,8〕再试
00∶00∶50 XXXXXX〔4,C〕再试
将表2和表3进行比较,即可显示出选择较短回叫周期的效果。可以看出,若X=3,地址末位为0或8的远端单元均在OO∶OO∶05时间后尝试回叫。类似地,地址末位为4或C的远端单元均在00∶00∶10时间后尝试回叫。因此,X=3时在某一给定时间内尝试回叫的变换终端数目是X=4时的两倍。可以看出,回叫参数X=3的选用实质上是迫使在X=4时在相邻的时间周期内可能尝试回叫的变换终端进行同时回叫。
表4示出了选用回叫参数X=5的结果。
表4
经过的时间 数字式地址
00∶00∶05 XXXXX〔0,8,4,C,2,A,6,E〕0
00∶00∶10 XXXXX〔1,9,5,D,3,B,7,F〕0
00∶00∶15 XXXXX〔0,8,4,C,2,A,6,3〕8
00∶00∶20 XXXXX〔1,9,5,D,3,B,7,F〕8
00∶00∶25 XXXXX〔0,8,4,C,2,A,6,E〕4
00∶00∶30 XXXXX〔1,9,5,D,3,B,7,F〕4
00∶00∶35 XXXXX〔0,8,4,C,2,A,6,E〕C
00∶00∶40 XXXXX〔1,9,5,D,3,B,7,F〕C
· ·
· ·
· ·
将表3和表4进行比较,即可显示出选用较长回叫周期的效果。可以看出,若X=5,第二个地址位至最后一个地址位为0,8,4,C,2,A,6或E、以及最后一个地址位为0的那些远端单元将在00∶00∶05时间后尝试回叫。类似地,第二个地址位至最后一个地址位为1,9,5,D,3,B,7或F、以及最后一个地址位为0的那些转换终端将在00∶00∶10时间后尝试回叫。因此,X=5时在某一给定时间内尝试回叫的变换终端数将是X=4时的一半。可以看出,选用X=5的回叫参数实质上是将原在同一时间尝试回叫的变换终端分裂成为在相邻的两个时间内尝试回叫的相等的两个组。
还可以用一个实例来解释回叫是如何进行的。假设一组远端单元的地址为:
100,101,102,103,104,105,201,203参照表2来解释其操作。如果在00∶00∶00时刻启动回叫,则在00∶00∶05时数字式地址末位为0的任一远端单元将尝试回叫。在00∶00∶10时数字式地址末位为8的任一远端单元尝试回叫。最后,在00∶01∶20时数字式地址末位为F的任一远端单元尝试回叫。请注意,在t=00∶01∶25时数字式地址末位为0的任一远端单元将尝试第二次回叫。这个“再次尝试”刚好发生在首次尝试后、或在等于由X确定的回叫周期的一段时间后的00∶01∶20时刻。至于我们的这一远端单元取样组,将按表5所示进行回叫。
表5
转换终端地址 回叫时间
100 00∶00∶05
101 00∶00∶45
102 00∶00∶25
103 00∶01∶05
104 00∶00∶15
105 00∶00∶55
201 00∶00∶45
203 00∶01∶05
由此可以看出,地址为101和201的变换终端将同时尝试回叫,地址为103和203的变换终端也将同时尝试回叫。假设变换终端101在00∶00∶45时成功地实现了呼叫,而变换器201没有成功。变换终端201将一直等到t=00∶02∶05时,或是等到一个等于回叫周期的时间周期结束时方尝试另一次回叫。因此,它对数字式地址末位不为1的变换终端没有干扰。
对我们这个采样组来说,控制回叫的系统控制器可能判定:00∶01∶20的回叫周期太慢,电话处理器还能够处理更多的呼叫。该系统控制器可能决定将回叫参数调节成X=3以确定40秒的回叫周期。该回叫参数的作用是将每一远端单元中的计数器的停留时间减半,从而使远端单元可以每隔40秒而不是1分20秒尝试一次回叫。例如,该模块正在等候00∶01∶20或80秒的回叫,并且在00∶01∶00或60秒后收到减半回叫周期、变为40秒的命令,则它仅需再等候(80-60)/2=10秒而不是原来的20秒便可以呼叫。假如如前边详细描述过的远端单元的回叫未能成功,则计数器将根据已公开的算法装入地址FFFFFFF。当X=4,将这些地址位移入所示的计数器,就是给计数器装入了1分20秒。但是,若参数X变为3,则将40秒装入了计数器。
如果在监测回叫过程中系统控制器判定:00∶01∶20的回叫率正导致电话处理器满载运行,则希望降低回取率以确保电话网络不致于过载。这样一来,系统控制器可将回叫参数从X=4变到X=5。这一改变使回叫周期变为00∶02∶40。每一远端单元中计数器的停留时间将加倍。例如,如果模块正在等候00∶01∶20或80秒的回叫,并且在等候了00∶01∶00或60秒后收到了加倍其回叫周期使该周期为00∶02∶40的命令,则它将再等候(80-60)×2=40秒而不是原来的20秒方可呼叫。
当回叫参数加1或减1时,其结果是分别使对电话处理器的呼叫次数减半或加倍。如上所见,通过降低回叫参数而使呼叫数目加倍,将要使原在彼此相邻的时间间隔回叫的远端单元同时回叫。再有,通过使回叫的远端单元数目减半,将使原先同时回叫的远端单元分裂成两个组,当然,这些组并不一定是初始的那些组。例如参见表2和表3可以看出,若X=4,地址末位为0和8的远端单元分别在00∶00∶05和00∶00∶10时回叫。回叫周期减半将使地址末位为0或8的远端单元都在00∶00∶05时回叫。再有,回叫周期加倍并不一定将这个组均匀地分为相等的两个组,其中的一个组可包括末位为0的地址,另一个组包括末位为8的地址。这主要是由于减半和加倍计数是在一个计数器上进行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本发明的关键特点。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参数的改变使远端单元对电话处理器的呼叫次数加倍或减半。
尽管前述的内容是针对一个最佳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对本专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还可以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作出各种各样的改进。
附录
本附录针对回叫参数X=0至X=F、依据远端单元的数字式地址给出了远端单元的回叫时间。本附录说明了回叫参数的选择是如何确定哪些远端单元将在一个给定时间回叫。
经过的时间 数字式地址
X=0
00∶00∶05 XXXXXXX
00∶00∶10 XXXXXXX(再试)
00∶00∶15 XXXXXXX(再试)
X=1
00∶00∶05 XXXXXX〔0,8,4,C,2,A,6,E〕
00∶00∶10 XXXXXX〔1,9,5,D,3,B,7,F〕
00∶00∶15 XXXXXX〔0,8,4,C,2,A,6,E〕
(再试)
00∶00∶20 XXXXXX〔1,9,5,D,3,B,7,E〕
(再试)
X=2
00∶00∶05 XXXXXX〔0,8,4,C〕
00∶00∶10 XXXXXX〔2,6,A,E〕
00∶00∶15 XXXXXX〔1,9,5,D〕
00∶00∶20 XXXXXX〔3,B,7,F〕
00∶00∶25 XXXXXX〔0,8,4,C〕(再试)
00∶00∶30 XXXXXX〔2,6,A,E〕(再试)
X=3
00∶00∶05 XXXXXX〔0,8〕
00∶00∶10 XXXXXX〔4,C〕
00∶00∶15 XXXXXX〔2,6〕
00∶00∶20 XXXXXX〔A,E〕
00∶00∶25 XXXXXX〔1,9〕
00∶00∶30 XXXXXX〔5,D〕
00∶00∶35 XXXXXX〔3,B〕
00∶00∶40 XXXXXX〔7,F〕
00∶00∶45 XXXXXX〔0,8〕(再试)
00∶00∶50 XXXXXX〔4,C〕(再试)
X=4
00∶00∶05 XXXXXX〔0〕
00∶00∶10 XXXXXX〔8〕
00∶00∶15 XXXXXX〔4〕
00∶00∶20 XXXXXX〔C〕
00∶00∶25 XXXXXX〔2〕
00∶00∶30 XXXXXX〔A〕
00∶00∶35 XXXXXX〔6〕
00∶00∶40 XXXXXX〔E〕
00∶00∶45 XXXXXX〔1〕
00∶00∶50 XXXXXX〔9〕
00∶00∶55 XXXXXX〔5〕
00∶01∶00 XXXXXX〔D〕
00∶01∶05 XXXXXX〔3〕
00∶01∶10 XXXXXX〔B〕
00∶01∶15 XXXXXX〔7〕
00∶01∶20 XXXXXX〔F〕
00∶01∶25 XXXXXX〔0〕(retry)
00∶01∶30 XXXXXX〔8〕(retry)
X=5
00∶00∶05 XXXXX〔0,8,4,C,2,A,6,E〕0
00∶00∶10 XXXXX〔1,9,5,D,3,B,7,F〕0
00∶00∶15 XXXXX〔0,8,4,C,2,A,6,E〕8
00∶00∶20 XXXXX〔1,9,5,D,3,B,7,F〕8
00∶00∶25 XXXXX〔0,8,4,C,2,A,6,E〕4
00∶00∶30 XXXXX〔1,9,5,D,3,B,7,F〕4
00∶00∶35 XXXXX〔0,8,4,C,2,A,6,E〕C
00∶00∶40 XXXXX〔1,9,5,D,3,B,7,F〕C
X=6
00∶00∶05 XXXXX〔0,8,4,C〕0
00∶00∶10 XXXXX〔2,6,A,E〕0
00∶00∶15 XXXXX〔1,9,5,D〕0
00∶00∶20 XXXXX〔3,B,7,F〕0
00∶00∶25 XXXXX〔0,8,4,C〕8
00∶00∶30 XXXXX〔2,6,A,E〕8
00∶00∶35 XXXXX〔1,9,5,D〕8
00∶00∶40 XXXXX〔3,7,B,F〕8
X=7
00∶00∶05 XXXXX〔0,8〕0
00∶00∶10 XXXXX〔4,C〕0
00∶00∶15 XXXXX〔2,6〕0
00∶00∶20 XXXXX〔A,E〕0
00∶00∶25 XXXXX〔1,9〕0
00∶00∶30 XXXXX〔5,D〕0
00∶00∶35 XXXXX〔3,B〕0
00∶00∶40 XXXXX〔7,F〕0
X=8
00∶00∶05 XXXXX〔0〕0
00∶00∶10 XXXXX〔8〕0
00∶00∶15 XXXXX〔4〕0
00∶00∶20 XXXXX〔C〕0
00∶00∶25 XXXXX〔2〕0
00∶00∶30 XXXXX〔A〕0
00∶00∶35 XXXXX〔6〕0
00∶00∶40 XXXXX〔E〕0
X=9
00∶00∶05 XXXX〔0,8,4,C,2,A,6,E〕00
00∶00∶10 XXXX〔1,9,5,D,3,B,7,F〕00
00∶00∶15 XXXX〔0,8,4,C,2,A,6,E〕80
00∶00∶20 XXXX〔1,9,5,D,3,B,7,F〕80
00∶00∶25 XXXX〔0,8,4,C,2,A,6,E〕40
00∶00∶30 XXXX〔1,9,5,D,3,B,7,F〕40
00∶00∶35 XXXX〔0,8,4,C,2,A,6,E〕C0
00∶00∶40 XXXX〔1,9,5,D,3,B,7,F〕C0
X=A
00∶00∶05 XXXX〔0,8,4,C〕00
00∶00∶10 XXXX〔2,6,A,E〕00
00∶00∶15 XXXX〔1,9,5,D〕00
00∶00∶20 XXXX〔3,B,7,F〕00
00∶00∶25 XXXX〔0,8,4,C〕80
00∶00∶30 XXXX〔2,6,A,E〕80
00∶00∶35 XXXX〔1,9,5,D〕80
00∶00∶40 XXXX〔3,7,B,F〕80
X=B
00∶00∶05 XXXX〔0,8〕00
00∶00∶10 XXXX〔4,C〕00
00∶00∶15 XXXX〔2,6〕00
00∶00∶20 XXXX〔A,E〕00
00∶00∶25 XXXX〔1,9〕00
00∶00∶30 XXXX〔5,D〕00
00∶00∶35 XXXX〔3,B〕00
00∶00∶40 XXXX〔7,F〕00
X=C
00∶00∶05 XXXX〔0〕00
00∶00∶10 XXXX〔8〕00
00∶00∶15 XXXX〔4〕00
00∶00∶20 XXXX〔C〕00
00∶00∶25 XXXX〔2〕00
00∶00∶30 XXXX〔A〕00
00∶00∶35 XXXX〔6〕00
00∶00∶40 XXXX〔E〕00
X=D
00∶00∶05 XXX〔0,8,4,C,2,A,6,E〕000
00∶00∶10 XXX〔1,9,5,D,3,B,7,F〕000
00∶00∶15 XXX〔0,8,4,C,2,A,6,E〕800
00∶00∶20 XXX〔1,9,5,D,3,B 7,F〕800
00∶00∶25 XXX〔0,8,4,C,2,A,6,E〕400
00∶00∶30 XXX〔1,9,5,D,3,B,7,F〕400
00∶00∶35 XXX〔0,8,4,C,2,A,6,E〕C00
00∶00∶40 XXX〔1,9,5,D,3,B,7,F〕C00
X=E
00∶00∶05 XXX〔0,8,4,C〕000
00∶00∶10 XXX〔2,6,A,E〕000
00∶00∶15 XXX〔1,9,5,D〕000
00∶00∶20 XXX〔3,B,7,F〕000
00∶00∶25 XXX〔0,8,4,C〕800
00∶00∶30 XXX〔2,6,A,E〕800
00∶00∶35 XXX〔1,9,5,D〕800
00∶00∶40 XXX〔3,7,B,F〕800
X=F
00∶00∶05 XXX〔0,8〕000
00∶00∶10 XXX〔4,C〕000
00∶00∶15 XXX〔2,6〕000
00∶00∶20 XXX〔A,E〕000
00∶00∶25 XXX〔1,9〕000
00∶00∶30 XXX〔5,D〕000
00∶00∶35 XXX〔3,B〕000
00∶00∶45 XXX〔7,F〕000
Claims (56)
1、一种在通讯网络上动态控制从多个远端单元至中心位置的已存贮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激励每一个所述多个远端单元在一个预定长度的时间周期中的某一预定时间向所述中心位置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
(b)监测在所述通讯网络上由所述多个远端单元向所述中心位置成功传输已存贮数据的数目;
(c)根据已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控制该时间周期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还包括步骤:
(d)激励那些未成功尝试传输已存贮数据到中心位置的远端单元在等于一个时间周期的时间间隔后再次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该时间间隔从最后一次未成功的数据传输尝试开始计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监测到的成功的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述中心位置能处理的数据传输的固定数目,则加大时间周期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不断加大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尝试数目低于所述中心位置能处理的功功数据传输固定数目时为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低于所述中心位置能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的固定数目,则减小时间周期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要不断减少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低于所述中心位置能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的固定数目为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时间周期长度被加大后直到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低于所述中心位置能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的固定数目时为止,又不断减小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述中心位置能够处理的数据传输的固定数目时为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通讯网络包括电话网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时间周期的长度,以便得到一个近似等于所述中心位置能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固定数目的成功数字传输数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远端单元被激励,以便在该时间周期内产生一个传输已存数据尝试的均匀分布。
11、一种在电话网络上动态控制自一个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中的多个模块至一个发送端的方法,在所说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中的每一模块都有一个数字式的识别符,该识别符包括多个按预定顺序排列的位,所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激励每一个所述多个模块在一个预定长度的时间周期中的某一预定时间向该发送端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收费信息;
(b)监测在电话网络上自所述多个模块向所述发送端成功传输已存贮的收费信息的数目;
(c)根据已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控制该时间周期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多个模块被激励,以便在该时间周期内产生一个传输已存贮的收费信息的尝试的均匀分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均匀分配是通过使用所说多个模块的数字识别符产生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均匀分配被产生,从而使具有相邻数字识别符的模块在该时间周期期间内的相互分开的时刻能尝试传输收费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的均匀分布是通过多个位的移位产生的,所说的多个位按预定的方式组成了每个所说模块的数字标识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的时间周期长度被控制,从而产生一个等于所述发送端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还包括如下步骤:
(d)激励那些未成功尝试传输收费信息至所说发送端的模块在一个等于时间周期的时间间隔后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收费信息,该时间间隔从最后一次未成功传输尝试计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的时间周期被减少,直到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近似等于发送端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时为止。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已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发送端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则加大该时间周期的长度,以确保所述的电话网络不过载。
20、一种在电话网络上动态控制自多个远端单元至一个中心位置的已存贮数据的回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个第一回叫周期激励所说多个远端单元启动至所说中心位置的已存贮数据的回叫;
(b)在该电话网络上监测自所说多个远端单元至所说中心位置的成功回叫尝试的数目;
(c)调节所说第一回叫周期,从而使已监测到的成功回叫尝试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位置能够处理的成功回叫尝试数目,同时使电话网络不过载。
21、一种在通讯网络上自一个远端单元至一个中心位置的动态传输已存贮数据的方法,该远端单元有一个数字式识别符,该识别符由多个位按预定顺序组成,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预定方式移动该数字识别符的位,从而在一个预定长度的回叫周期期间产生一个回叫时间;
(b)在所说回叫时间回叫所说中心位置;
(c)如果回叫时所说远端单元叫通所说中心位置,则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
(d)如果回叫时所说远端单元没有叫通所说中心位置,则等候一个等于所说回叫周期的时间周期,然后再对所说中心位置回叫;以及
(e)重复步骤(c)和(d),直到所说远端单元叫通所说中心位置从而能传输已存贮的数据时为止。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通讯网络包括电话网络。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移位步骤包括移动多个位从而反转这些位的预定顺序。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的回叫周期长度可以依据来自所说中心位置的指令而改变。
25、一种激励多个远端单元,其中每个远端单元有一个唯一的由多个位组成的数字式识别符,去回叫一个中心位置从而使有顺序相接的数字式识别符的远端单元能在一个预定的回叫周期内的相互分隔开的时间回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反转与每一个远端单元相关的唯一数字识别符的位的顺序,以便在所说预定回叫周期内决定每一远端单元回叫所说中心位置的回叫时间。
26、一种用于在电话网络上自一个远端单元至一个中心位置动态回叫已存贮数的设备,该远端单元具有一个唯一的数字式地址,所说设备包括:
产生器装置,用于通过使用所说数字式地址在一个由所说中心位置决定的回叫周期内产生一个回叫时间;
用于在该回叫时间回叫所说中心位置的装置;
用于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的装置;
定时器装置,响应于所说产生器装置用于激励所说远端单元回叫所说中心位置,以及
用于响应于所说中心位置动态改变回叫周期的装置。
27、一种在通讯网络上动态控制自多个远端单元至一个中心位置的已存贮数据的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激励每一个所说多个远端单元在一个有预定长度的时间周期内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
(b)监测自所说多个远端单元至所说中心位置的已存贮的数据的成功传输数目;以及
(c)根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控制该时间周期的长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d)激励未成功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的远端单元,在等于该时间周期的一个时间间隔后,再次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该时间间隔自最后一次未成功的传输尝试算起。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通讯网络包括电话网络。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的时间周期长度被控制,从而产生近似等于能由所说中心位置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
31、一种数据恢复系统,包括:
多个远端单元,用于存贮数据;
中心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自所说多个远端单元传输来的数据;
激励装置,用于在有预定长度的一个时间周期内,激励每一个所说的多个远端单元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接收装置,尝试传输已存贮数据至所说中心接收装置未获成功的远端单元在等于时间周期的一个时间间隔后再次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该时间间隔自最后一次未成功的传输尝试算起;
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自所说远端单元至所说中心接收装置的已存贮的数据的成功传输数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监测到的数据传输数目控制时间周期的长度。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数据恢复系统,其中所说的中心接收装置适于在电话网络上接收自多个远端单元传输来的数据。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数据恢复系统,其中所说控制装置控制时间周期的长度,从而使成功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能由所说中心接收装置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数据恢复系统,其中,如果由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则所说控制装置加大时间周期的长度。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数据恢复系统,其中,如果由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则所说控制装置减小时间周期的长度。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数据恢复系统,其中,所说控制装置增大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时为止。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数据恢复系统,其中,在所说控制装置已经加大时间周期长度后,一直到由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时为止,所说控制装置减小时间周期长度直到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时为止。
38、一种在通讯网络上用于动态控制自多个远端单元至一个中心位置的已存贮的数据传输的设备,所说设备包括:
(a)激励装置,用于在一个预定长度的时间周期内激励每一个所说多个远端单元去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未成功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接收装置的那些远端单元在一个等于该时间周期的时间间隔后再次试图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该时间间隔自最后一次未成功的传输尝试算起;
(b)监测装置,用于在所说通讯网络上监测自所说多个远端单元至所说中心位置的已存贮的数据的成功传输数目;以及
(c)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控制时间周期的长度。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说通讯网络包括电话网络。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说控制装置控制时间周期的长度,从而使成功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设备,其中,如果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则所说控制装置增加时间周期的长度。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中,如果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则所说控制装置减小时间周期的长度。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说控制装置增加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时为止。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说控制装置已经增加时间周期长度后,一直到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时为止,所说控制装置减小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数据传输数目时为止。
45、一种激励多个远端单元,每个单元具有一个唯一的的由多个位按预定顺序组成的数字式识别符、在通讯网络上传输已存贮数据至一个中心位置从而使具有顺序相连数字式识别符的远端单元在预定长度的时间周期内的相互分开的时间传输已存贮的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一个预定方式移动和每一远端单元相关的唯一数字式识别符的位,以便在每一远端单元启动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的时间周期内产生一个时间。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移位步骤包括移动多个位使这些位的预定顺序反转。
47、一种用于数据恢复系统的远端单元,包括:
存贮器装置,用于存贮数据;以及
移位装置,用于在所说远端单元在通讯网络上尝试传输已贮存在所说存贮器装置中的数据至一个中心位置时,按预定方式移动组成和所说远端单元相关的唯一数字式识别符的各个位,从而在一个预定长度的时间内产生了一个时间。
48、一种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包括:
多个模块,用于存贮和脉冲型计节目收费事务相关的收费信息;
中心接收装置,用于在通讯网络上接收从多个模块传输来的收费信息;
激励装置,用于在预定长度的一个时间周期内激励每一个所说多个模块传输已存贮的收费信息至所说中心接收装置,那些没有成功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收费信息至所说中心接收装置的模块,在等于该时间周期的一个时间间隔后再次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收费信息,该时间间隔自最后一次未成功的传输尝试算起;
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自所说模块至所说中心接收装置的已存贮的收费信息的成功传输数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监测到的收费信息传输数目控制时间周期的长度。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其中所述的中心接收装置适于在电话网络上接收来自所说多个模块的收费信息。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其中所说的控制装置控制时间周期的长度,从而使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
51、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其中,如果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则所说控制装置增加时间周期的长度。
52、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其中,如果所说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则所说控制装置减少时间周期的长度。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其中所说的控制装置增加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的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时为止。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脉冲型计节目收费系统,其中在所说控制装置已经增加了时间周期的长度后,一直到由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小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为止,所说控制装置减少时间周期的长度,直到所说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近似等于所说中心接收装置能够处理的成功收费信息传输数目时为止。
5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个远端单元都在该时间周期内的一个预定时间尝试传输已存贮的数据至所说中心位置。
5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和每一个远端单元相关的预定时间是通过按预定方式移动相关数字式识别符的位而产生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86,908 | 1988-04-27 | ||
US07/186,908 US5012510A (en) | 1988-04-27 | 1988-04-27 | Dynamic callback technique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3102983A Division CN1030027C (zh) | 1988-04-27 | 1993-03-24 | 动态回叫技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58A true CN1038558A (zh) | 1990-01-03 |
CN1025138C CN1025138C (zh) | 1994-06-22 |
Family
ID=2268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91034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38C (zh) | 1988-04-27 | 1989-04-27 | 动态回叫技术 |
CN931029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27C (zh) | 1988-04-27 | 1993-03-24 | 动态回叫技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31029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27C (zh) | 1988-04-27 | 1993-03-24 | 动态回叫技术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012510A (zh) |
EP (1) | EP0372035B1 (zh) |
JP (1) | JP2783292B2 (zh) |
CN (2) | CN1025138C (zh) |
AT (1) | ATE147565T1 (zh) |
AU (2) | AU626868B2 (zh) |
BR (1) | BR8906929A (zh) |
CA (1) | CA1304526C (zh) |
DE (1) | DE68927633T2 (zh) |
MX (1) | MX168151B (zh) |
WO (1) | WO19890106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65825A (en) | 1981-11-03 | 1990-10-23 | The Personalized Mass Media Corpor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RE47642E1 (en) | 1981-11-03 | 2019-10-08 | Personalized Media Communications LLC |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7831204B1 (en) | 1981-11-03 | 2010-11-09 | Personalized Media Communications, Llc |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5155761A (en) * | 1990-01-26 | 1992-10-13 | Intervoice, Inc. | Automatic call back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5175537A (en) * | 1990-03-29 | 1992-12-29 | Micr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ccess to a CSMA communication medium |
WO1991015069A1 (en) * | 1990-03-29 | 1991-10-03 | Sf2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ccess to a csma communication medium |
US5270809A (en) * | 1991-03-29 | 1993-12-14 | Scientific-Atlanta | Data return for a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
JP3471816B2 (ja) * | 1991-04-25 | 2003-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装置 |
US5239575A (en) * | 1991-07-09 | 1993-08-24 | Schlumberger Industries, Inc. | Telephone dial-inbou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ith demand reading capability |
NL9202106A (nl) * | 1992-12-04 | 1994-07-01 | Nederland Ptt | Methode en systeem voor televoting. |
US5784441A (en) * | 1993-11-03 | 1998-07-21 | Scientific-Atlanta, Inc. | Systems for power interruption detection |
US5682599A (en) * | 1993-12-24 | 1997-10-28 | Sony Corporation | Two-way broadcas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with time limit and/or limit data |
JP3460740B2 (ja) * | 1994-03-04 | 2003-10-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双方向放送方式及びその受信装置 |
BR9510128A (pt) * | 1994-12-30 | 1997-12-30 |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 Modem com provisões de chamada de retorno automática |
US5740229A (en) * | 1996-03-15 | 1998-04-14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re-paid return call |
US6292340B1 (en) | 1999-04-09 | 2001-09-18 | Electrical Materials Company | Apparatus for isolation of high impedance faults |
WO2000070889A1 (en) * | 1999-05-14 | 2000-11-23 | Medtronic Physio-Control Manufacturing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a medical device |
US6501837B1 (en) | 1999-07-09 | 2002-12-31 | Worldquest Network, Inc. | Telephone call connection architecture |
US6823523B1 (en) | 1999-07-29 | 2004-11-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s | Process and system for blocking unnecessary callbacks to empty paint methods of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US6810263B1 (en) * | 1999-12-22 | 2004-10-26 | Denso Corporation | Packet data reconnection timing contr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140859B1 (en) * | 2000-07-21 | 2012-03-20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Secure storage and replay of media programs using a hard-paired receiver and storage device |
US7203311B1 (en) * | 2000-07-21 | 2007-04-10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Super encryp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media programs in a hard-paired receiver and storage device |
US8660527B2 (en) * | 2005-02-17 | 2014-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of data call origination based on prior origination attempts |
US9325944B2 (en) * | 2005-08-11 | 2016-04-26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Secure delivery of program content via a removable storage medium |
US8763059B1 (en) | 2005-08-16 | 2014-06-24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satellite receiver telephone modems over coaxial cable |
US20070265973A1 (en) * | 2006-05-15 | 2007-11-15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tect content in home networks |
US8001565B2 (en) * | 2006-05-15 | 2011-08-16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ditionally authorize content delivery at receivers in pay delivery systems |
US20070265966A1 (en) * | 2006-05-15 | 2007-11-15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Content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to operate the same |
US8775319B2 (en) | 2006-05-15 | 2014-07-08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Secure content transfer systems and methods to operate the same |
US8996421B2 (en) * | 2006-05-15 | 2015-03-31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ditionally authorize content delivery at broadcast headends in pay delivery systems |
US7992175B2 (en) | 2006-05-15 | 2011-08-02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content on demand in content broadcast systems |
US8095466B2 (en) * | 2006-05-15 | 2012-01-10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ditionally authorize content delivery at content servers in pay delivery systems |
US9178693B2 (en) | 2006-08-04 | 2015-11-03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Distributed media-pro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operate the same |
US9225761B2 (en) | 2006-08-04 | 2015-12-29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Distributed media-aggreg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operate the same |
US8041024B2 (en) * | 2006-10-17 | 2011-10-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lephone number change notification and tracking |
US8000458B2 (en) * | 2006-11-10 | 2011-08-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incoming telephone numbers |
US8014512B2 (en) * | 2007-04-18 | 2011-09-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a queue |
CN101720036B (zh) * | 2009-12-15 | 2011-11-16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dvb数据多用户分发的系统 |
US9136692B2 (en) | 2013-06-11 | 2015-09-15 | Electrical Materials Company | Low fault current isolator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77278A (en) * | 1971-09-10 | 1973-12-04 | Boeing Co | Pseudo-random frequency generator |
JPS5325202B2 (zh) * | 1972-08-29 | 1978-07-25 | ||
US3944742A (en) * | 1974-04-01 | 1976-03-16 | Spectradyne, Inc. | Burst frequency shift keying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4063220A (en) * | 1975-03-31 | 1977-12-13 | Xerox Corporation | Multipoin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JPS5325202A (en) * | 1976-08-20 | 1978-03-08 | Takeo Furukawa | Process for chlorination refining of pyrites |
US4071908A (en) * | 1977-03-17 | 1978-01-31 |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 Adaptive polling technique |
US4365145A (en) * | 1978-04-24 | 1982-12-21 |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 Random signal generator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lub open end spun yarn |
US4325078A (en) * | 1978-12-14 | 1982-04-13 | The Telemine Company, Inc. | Pay per view television control device |
US4241410A (en) * | 1979-03-19 | 1980-12-2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Binary number generation |
US4361851A (en) * | 1980-01-04 | 1982-11-30 | Asip William F | System for remote monitor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over non-dedicated telephone lines |
JPS57500537A (zh) * | 1980-03-31 | 1982-03-25 | ||
US4409592A (en) * | 1981-04-20 | 1983-10-11 | Hunt V Bruce | Multipoint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andom access and collision detection techniques |
JPS58201494A (ja) * | 1982-05-20 | 1983-11-24 | Sharp Corp | 集中監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緊急アクセス方式 |
US4584602A (en) * | 1982-11-08 | 1986-04-22 | Pioneer Ansafone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P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nondedicated telephone lines |
US4573045A (en) * | 1983-01-24 | 1986-02-25 | Intel Corporation | Collision detection method using CRC code |
US4566030A (en) * | 1983-06-09 | 1986-01-21 | Ctba Associates | Television viewer data collection system |
US4558464A (en) * | 1983-06-10 | 1985-12-10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Address-programmable CATV converter |
US4528663A (en) * | 1983-12-09 | 1985-07-09 |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Peak load access in a two-way CATV contention system |
WO1985003830A1 (en) * | 1984-02-23 | 1985-08-29 | 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cription broadcast |
US4630108A (en) * | 1984-03-26 | 1986-12-16 | A. C. Nielsen Company | Preprogrammed over-the-air marketing research system |
US4667191A (en) * | 1984-12-21 | 1987-05-19 | Motorola, Inc. | Serial link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
NL8500462A (nl) * | 1985-02-19 | 1986-09-16 | Philips Nv | Inrichting voor het overdragen van digitale data. |
US4755872A (en) * | 1985-07-29 | 1988-07-05 |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Impulse pay per view system and method |
US4710955A (en) * | 1985-11-25 | 1987-12-01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Cable television system with two-way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path |
US4696029A (en) * | 1985-12-12 | 1987-09-22 | Telesciences, Inc. | Telephone traffic load control system |
US4763191A (en) * | 1986-03-17 | 1988-08-09 |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 Dial-up telephone network equipment for requesting an identified selection |
-
1988
- 1988-04-27 US US07/186,908 patent/US5012510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
- 1989-04-25 MX MX015798A patent/MX168151B/es unknown
- 1989-04-26 CA CA000597834A patent/CA1304526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04-27 AU AU35457/89A patent/AU62686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89-04-27 DE DE68927633T patent/DE6892763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9-04-27 WO PCT/US1989/001709 patent/WO1989010670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89-04-27 BR BR898906929A patent/BR8906929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9-04-27 JP JP1505063A patent/JP278329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04-27 AT AT89905245T patent/ATE147565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9-04-27 EP EP89905245A patent/EP037203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04-27 CN CN89103499A patent/CN102513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2
- 1992-05-08 AU AU16148/92A patent/AU65224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3
- 1993-03-24 CN CN93102983A patent/CN103002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1614892A (en) | 1992-07-09 |
AU652246B2 (en) | 1994-08-18 |
CN1030027C (zh) | 1995-10-11 |
DE68927633T2 (de) | 1997-06-19 |
EP0372035B1 (en) | 1997-01-08 |
CN1079855A (zh) | 1993-12-22 |
DE68927633D1 (de) | 1997-02-20 |
AU3545789A (en) | 1989-11-24 |
US5012510A (en) | 1991-04-30 |
JP2783292B2 (ja) | 1998-08-06 |
AU626868B2 (en) | 1992-08-13 |
EP0372035A4 (en) | 1992-10-07 |
MX168151B (es) | 1993-05-06 |
WO1989010670A1 (en) | 1989-11-02 |
CA1304526C (en) | 1992-06-30 |
BR8906929A (pt) | 1990-12-11 |
ATE147565T1 (de) | 1997-01-15 |
EP0372035A1 (en) | 1990-06-13 |
CN1025138C (zh) | 1994-06-22 |
JPH02504212A (ja) | 1990-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138C (zh) | 动态回叫技术 | |
CN1099099C (zh) | 多媒体数据再生方法和多媒体服务器系统 | |
CN1435043A (zh) | 呼叫中心运用方法及装置 | |
CN1795434A (zh) | 程序执行控制设备,程序执行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和记录介质 | |
CN1112637C (zh) | 信息获取代理系统和信息传送管理系统 | |
CN1400753A (zh) | 事件控制装置和数字广播系统 | |
CN1461163A (zh) | 通知不能通信状态的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的装置及方法 | |
CN1711784A (zh) | 用于发送sms以及文本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 |
CN1241745A (zh) |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 |
CN1612133A (zh) | 通信设备 | |
CN1215275A (zh) | 电子邮件发送/接收系统及方法和记有该方法的记录媒介 | |
CN1825994A (zh) | 移动无线终端 | |
CN1838642A (zh) | 利用即时消息系统实现问答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44477C (zh) | 数据通信系统及所应用的数据通信终端 | |
CN1878119A (zh) | 在线游戏系统实现多媒体信息通信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640095A (zh) | 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方法 | |
CN1208931C (zh) | 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方法、电子邮件系统及其通信设备 | |
CN1243314C (zh) | 传送装置和传送方法 | |
CN1126916A (zh) | 呼叫长途话费的处理方法和呼叫长途话费的处理设备 | |
CN1223988C (zh) | 优先级决定装置和优先级决定方法 | |
CN1269341C (zh) | 中间处理装置及交换装置 | |
CN1014189B (zh) | 总线流程控制机构 | |
CN1950854A (zh) | 工作信息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279760C (zh) | 数据广播调度系统和与此相关的装置、方法 | |
CN1732445A (zh) | 信息分配装置及信息分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