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4017A -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4017A
CN103854017A CN201210511459.9A CN201210511459A CN103854017A CN 103854017 A CN103854017 A CN 103854017A CN 201210511459 A CN201210511459 A CN 201210511459A CN 103854017 A CN103854017 A CN 103854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body surface
image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14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4017B (zh
Inventor
阳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114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54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4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4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4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或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可形变装置在接触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根据第一图像信息中的形变图像信息,获得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或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今,各式各样的图像采集装置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比如,可以通过相机的摄像头拍摄出各种平面的照片,或者结合一些3D技术拍摄出有立体感的图像,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拍摄的3D图像只能反应物体本身的立体形状,图像采集装置不能采集物体表面相对纹理的3D图像的技术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图像采集装置还存在不能采集物体表面的软硬程度的技术问题;
综上,由于目前的图像采集装置只采用摄像头来采集图像,所以现有技术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只采集到物体的视觉信息,而不能采集物体的触感信息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只采集到物体的视觉信息,而不能采集物体的触感信息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接触所述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所述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所述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物体表面为凹凸表面时,检测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第一压力值;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一预设压力值;
在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具体为:
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一摄像头拍摄所述可变形装置表面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形变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具体为:
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二摄像头根据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所述物体表面的接触轨迹来拍摄所述物体表面,获得在所述物体表面拍摄的所述第二图像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并存储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和/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凹凸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相匹配,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属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具体为:
在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内容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生成一个独立的文件,进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或者
当使用所述第三图像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从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接触所述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
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所述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所述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检测单元,当所述物体表面为凹凸表面时,检测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第一压力值;
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一预设压力值;
第一获得子单元,在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预设压力值时,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得子单元包括:
第一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拍摄所述可变形装置表面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根据所述形变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所述物体表面的接触轨迹来拍摄所述物体表面;
第二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在所述物体表面拍摄的所述第二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获得单元具体为:
用于获得并存储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属性信息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和/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凹凸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相匹配,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
第三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属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得子单元具体为:
用于在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内容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生成一个独立的文件,进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的单元;或者
用于当使用所述第三图像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从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的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将第一图像信息中用于表征物体表面凹凸信息的形变图像信息与第二图像信息中的对比图像信息作匹配分析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得出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使可形变装置产生形变的形变系数集合,而且通过形变系数参数范围,能够计算得出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3D分布情况以及物体表面的软硬度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图像采集装置不能采集物体表面相对纹理的3D图像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了不能采集物体表面的软硬程度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使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具有触感信息的技术效果。
(2)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通过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的包含有物体表面凹凸信息的形变图像信息,再获得物体表面的视觉图像信息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只采集到物体的视觉信息,而不能采集物体的触感信息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使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中不仅有到物体表面的视觉信息,而且有物体表面的触感信息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只采集到物体的视觉信息,而不能采集物体的触感信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提供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接触所述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所述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所述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采用通过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的包含有物体表面凹凸信息的形变图像信息,再获得物体表面的视觉图像信息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只能采集到视觉信息,不能采集到触感信息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使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中不仅有到物体表面的视觉信息,而且有物体表面的触感信息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1: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接触所述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方法应用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任意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或者直接利用该图像采集方法所设计的图像采集装置,这个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与其他任意需要采集图像信息的电子设备连接使用。下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一个具体的图像采集的应用场景来说明。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图像采集方法为了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采集到视觉信息,不能采集到触感信息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可形变装置具体指受到一定压力后可引起形变的透明弹性装置,该装置的材料采用透明的弹性材料,比如透明的硅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可形变装置为透明硅胶材料为例来说明。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物体表面为凹凸表面时,检测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第一压力值;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一预设压力值;
在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采集物体的图像时,可形变装置会受到对应第一压力值的第一压力,第一压力是用户在使用装置时手压装置的一个压力,当可形变装置受到第一压力后,要判断第一压力值的大小是否满足预设压力值的大小,预设压力值的大小是根据可形变装置的材料来设定的,比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透明硅胶材料来制造的可形变装置需要5N的压力值才能够引起形变,就会将5N作为可形变装置的预设压力值。当装置受到压力值大于5N的第一压力而与物体表面接触后,在可形变装置与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与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凹凸形变。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一可形变装置来与物体表面接触的技术手段,当可形变装置受到的压力值满足预设压力值时,就会在与物体的接触面产生与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凹凸形变,解决了能够获得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凹凸信息的图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获得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情况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具体为:
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一摄像头拍摄所述可变形装置表面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形变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可形变装置受到第一压力产生与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相对应的凹凸形变后,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可形变装置是透明的,所以,采用来获得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摄像头被设置在可形变装置的里面,可以理解为第一摄像头位于透明硅胶的内部,透过透明硅胶来拍摄硅胶上与物体的接触面形成的凹凸形变,获得第一图像信息。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将可形变装置设计为透明的,当可形变装置发生凹凸形变后,可以通过一内置摄像头来拍摄发生形变的形变图像信息,实现了将可形变装置获得形变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的技术效果。
S2: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获得了可形变装置表面的第一图像信息后,根据第一图像信息中的形变图像信息,图像采集装置提取出与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情况相对应的凹凸信息,将这些凹凸信息以形变图像信息的形式存储起来。由于第一摄像头位于在可形变装置内部,所以,第一摄像头透过透明硅胶拍摄出来的形变图像信息是将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放大后的图像信息,图像中的像素间距被拉开,通过被放大的形变图像信息,电子设备可以清晰解析到与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特征点的。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并存储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和/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上一个步骤中,第一摄像头在获得第一图像信息的同时,将第一图像信息中的凹凸信息存储起来作为第一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其中,这些属性信息包括: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指的是当可形变装置在物体表面受到压力滑动时,在各个时刻被拍摄下来的时间;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指的是在这个时刻被拍摄下来的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指的是物体表面的相对纹理分布在可形变装置上面对应留下的凹凸信息的分布。
S3: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所述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所述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具体为:
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二摄像头根据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所述物体表面的接触轨迹来拍摄所述物体表面,获得在所述物体表面拍摄的所述第二图像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可形变装置以及第一摄像头一起获得了含有形变图像信息的第一图像信息,为了解析第一图像信息,在本步骤中,要通过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来采集不含有形变图像信息的第二图像信息以作为电子设备解析第一图像信息的对比图像信息。在第二图像采集单元中,采用了第二摄像头来获取对比图像信息,作为要拍摄对比图像信息的摄像头,要求第二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要至少要大于可形变装置所覆盖的物体表面的范围,而且拍摄的轨迹要沿着可形变装置的轨迹进行。第二摄像头可以位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上面,前面,或者后面,但不论第二摄像头位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哪个部位,只要能保证第二摄像头采集到的第二图像信息是包含了可形变装置的轨迹即可;又由于当图像采集装置在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一直是保持可形变装置与物体表面接触的,第一摄像头位于可形变装置内部,所以总是能拍到被可形变装置所覆盖的物体表面在可形变装置上留下的形变图像信息,而第二摄像头在可形变装置的外面,所以第二摄像头采集到第二图像信息总是要比第一图像信息提前或者延后,才能保证拍摄到可形变装置经过的轨迹,简单说,就是形变图像信息与对比图像信息不是同一时刻获得的。并且,由于第一摄像头比第二摄像头距离要拍摄的画面要近,为了使得形变图像信息与对比图像信息中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对应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一样,所以要保证两张照片的像素放大倍数一致,所以可采用在拍摄之前将第二摄像头的拍摄距离调整近,保证与第一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中像素的拉开距离是一样大的,也可以在第二摄像头在拍摄后,将对比图像信息放大,使对比图像信息中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与形变图像信息中的特征点的距离一样大,比如,第一摄像头透过可形变装置拍摄的形变图像信息如果是第二摄像头拍摄的对比图像信息的4倍,就要将对比图像信息放大到原来的4倍,以保证两张图像中特征点能够匹配上。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采用第二摄像头来拍摄被可形变装置滑过的物体表面的原始图像以作为透过可形变装置采集到的形变图像信息的对比图像信息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为解析形变图像信息提供对比图像信息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4: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凹凸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相匹配,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图像信息中包括了可形变装置的形变图像信息,形变图像信息中包含有与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凹凸信息。当获得了透过可形变装置拍摄的可形变装置表面的形变图像信息以及物体表面的对比图像信息之后,通过步骤S3中的方法使两张图像的对物体表面的相对纹理分布的放大倍数一样之后,图像采集装置会将形变图像信息与对比图像信息中的特征点作匹配对比解析,由于形变图像信息是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在可形变装置上面留下的,而对比图像信息是反应原始的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情况,所以,在形变图像信息上面的特征点较在对比图像信息中相比,会有一个偏移量:
比如,在一个光滑的物体表面有一粒沙子,当可形变装置滑过这粒沙子的时候,沙子使可形变装置变形,第一摄像头透过可形变装置拍摄像相应的形变图像信息,第二摄像头拍摄到沙子原始图像作为对比图像信息,将两张图像对比分析,沙子作为一个特征点,它在可形变装置表面会引起硅胶向四周扩散形变,所以在形变图像信息中,沙子这个特征点会向四周扩散,这种向四周的扩散就是沙子引起的图像偏移量,而在对比图像信息中以沙子作为特征点,图像中就没有这个偏移量,图像采集装置经过计算会得出这个偏移量的范围大小,并将这个大小作为沙子这个特征点的形变系数t1存储在装置中,所以当物体表面有很多这样的特征点时,就会获得一个对于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在可形变装置表面产生的形变系数的参数集合[t1,t2,…,tn]。
图像采集装置通过上述匹配分析,得出了可形变装置表面产生的变形系数的参数集合[t1,t2,…,tn]之后,会根据各个特征点的偏移量计算出各个特征点引起的偏移区域的3D分布情况,即每个细微物体的高低;另外,当可形变装置在物体表面滑动产生形变的时候,在受到第一压力值一定的情况下,根据压力值与形变系数的参数范围[t1,t2,…,tn]可以得出物体表面的硬度,比如,设定[A,B]区间大于[C,D]区间时,[t1,t2,…,tn]在[A,B]区间,认为物体较软;[t1,t2,…,tn]在[C,D]区间,认为物体较硬。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将第一图像信息中用于表征物体表面凹凸信息的形变图像信息与第二图像信息中的对比图像信息作匹配分析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得出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使可形变装置产生形变的形变系数集合,而且通过形变系数参数范围,能够计算得出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3D分布情况以及物体表面的软硬度情况,解决了使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能将物体表面的相对纹理的3D分布情况表现出来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了使采集到的图像能够反应物体表面的软硬程度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使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具有触感信息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在所述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属性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步骤S4中的匹配过程,得出的第三图像信息具有能够反应物体表面相对纹理的3D分布以及反应物体表面软硬度的特点,所以,要将这些信息作为第三图像的属性信息,这个属性信息包括之前获得的第一图像信息中形变图像信息以及第二图像信息中对比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的集合,第一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包括: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第二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包括:第二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第二图像信息的大小、第二图像信息中物体表面特征点的原始分布;所以,第三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具体包括:第三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第三图像信息的大小、第三图像信息中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时可形变装置产生的形变系数集合、第三图像信息中物体表面相对纹理的3D分布情况以及第三图像信息中物体表面的软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具体为:
在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内容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生成一个独立的文件,进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或者
当使用所述第三图像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从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三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虽然包括了第一图像信息以及第二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但是第三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的存在方式可以是在第三图像信息生成的时候就一并生成,以一个独立的文件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在使用第三图像信息的时候,再直接将第一图像信息的属性信息加载到第二图像信息中的属性信息中,由两个属性文件加载在一起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就好像音乐与歌词在播放之前是分开存放的,但是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将歌词加载到与其对应的音乐中,这时音乐与歌词一并使用。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单元10,用于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接触所述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10包括:
检测单元101,当所述物体表面为凹凸表面时,检测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第一压力值;
判断单元102,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一预设压力值;
第一获得子单元103,在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预设压力值时,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获得子单元103包括:
第一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拍摄所述可变形装置表面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根据所述形变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获得单元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单元20具体为:
用于获得并存储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属性信息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和/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
第二图像采集单元30,用于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所述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所述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30具体包括:
第二摄像头301,用于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所述物体表面的接触轨迹来拍摄所述物体表面;
第二获得子单元302,用于获得在所述物体表面拍摄的所述第二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30还包括:
第二生成单元303,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凹凸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相匹配,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30还包括:
第三获得子单元304,用于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属性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获得子单元304具体为:
用于在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内容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生成一个独立的文件,进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的单元;或者
用于当使用所述第三图像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从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的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将第一图像信息中用于表征物体表面凹凸信息的形变图像信息与第二图像信息中的对比图像信息作匹配分析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得出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使可形变装置产生形变的形变系数集合,而且通过形变系数参数范围,能够计算得出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3D分布情况以及物体表面的软硬度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图像采集装置不能采集物体表面相对纹理的3D图像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了不能采集物体表面的软硬程度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使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具有触感信息的技术效果。
(2)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通过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的包含有物体表面凹凸信息的形变图像信息,再获得物体表面的视觉图像信息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只采集到物体的视觉信息,而不能采集物体的触感信息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使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中不仅有到物体表面的视觉信息,而且有物体表面的触感信息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接触所述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所述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所述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物体表面为凹凸表面时,检测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第一压力值;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一预设压力值;
在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具体为:
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一摄像头拍摄所述可变形装置表面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形变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具体为:
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二摄像头根据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所述物体表面的接触轨迹来拍摄所述物体表面,获得在所述物体表面拍摄的所述第二图像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并存储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和/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或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置的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凹凸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相匹配,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属性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具体为:
在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内容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生成一个独立的文件,进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或者
当使用所述第三图像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从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获得一可形变装置在接触一物体表面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接触所述物体表面时的形变图像信息;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物体表面的用来表征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的凹凸信息;
第二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物体表面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至少包含所述可形变装置接触过的所述物体表面的图像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检测单元,当所述物体表面为凹凸表面时,检测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第一压力值;
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一预设压力值;
第一获得子单元,在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预设压力值时,获得所述可形变装置表面的与所述物体表面相对纹理分布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得子单元包括:
第一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拍摄所述可变形装置表面的所述形变图像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根据所述形变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可形变装置与所述物体表面接触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可形变装置在所述物体表面的接触轨迹来拍摄所述物体表面;
第二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在所述物体表面拍摄的所述第二图像信息。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单元具体为:
用于获得并存储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属性信息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生成时间,所述第一图像信息的大小和/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所述凹凸信息的相对纹理分布。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所述凹凸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相匹配,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物体表面采集的具有所述凹凸信息的第三图像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
第三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第三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属性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获得子单元具体为:
用于在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的内容与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生成一个独立的文件,进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的单元;或者
用于当使用所述第三图像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从而获得所述第三属性信息的单元。
CN201210511459.9A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854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1459.9A CN103854017B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1459.9A CN103854017B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4017A true CN103854017A (zh) 2014-06-11
CN103854017B CN103854017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86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1459.9A Active CN103854017B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401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72873A2 (en) * 2008-10-06 2010-04-07 Mobileye Vision Technologies Bundling of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CN101825431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普莱姆森斯有限公司 用于三维传感的参考图像技术
CN202195993U (zh) * 2011-07-20 2012-04-18 常州润达铁合金有限公司 一种硬度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72873A2 (en) * 2008-10-06 2010-04-07 Mobileye Vision Technologies Bundling of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CN101825431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普莱姆森斯有限公司 用于三维传感的参考图像技术
CN202195993U (zh) * 2011-07-20 2012-04-18 常州润达铁合金有限公司 一种硬度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4017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6475B2 (ja) カラービデオと深度ビデオとの同期方法、装置、および媒体
CN105678684B (zh) 一种截取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EP1343332A3 (en) Stereoscopic image characteristics examination system
CN105005980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09155071A3 (en) Motion-controlled views o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SG145697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crofluidic devices
CN106488266B (zh) 用于插入水印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40060365A (ko) 전자 장치를 위해 커버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9388301A (zh) 截图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67014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age in terminal
EP2058764A3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SG11201909071UA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and eletronic devices
CN103365488A (zh) 信息处理装置、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MY144958A (en) Local localization using fast image match
CN105376484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5095894A (zh) 非接触型图书扫描设备
CN102905141A (zh) 二维转三维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14076970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78986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535874A3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data server storing 3D geospatial model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o display 2D images based upon the 3D geospatial model
CN106131533A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终端
GB2446486B (e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CA2457839A1 (en) Automatic 3d mode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3854017A (zh) 一种采集图像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85481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