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0765B - 尾气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尾气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0765B
CN103850765B CN201310629787.3A CN201310629787A CN103850765B CN 103850765 B CN103850765 B CN 103850765B CN 201310629787 A CN201310629787 A CN 201310629787A CN 103850765 B CN103850765 B CN 103850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tor
heat exchanger
electromotor
heater core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97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0765A (zh
Inventor
A.阿梅德
B.L.斯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689,86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24591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850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0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0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0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16H57/0417Heat exchangers adapted or integrated in the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GHOT 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 PLANTS; USE OF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0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2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5Engine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01P2060/045Lubricant cooler for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8Cabin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6Outlet manif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尾气系统、尾气换热器、变速器、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泵和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尾气系统包括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变速器具有变速器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在发动机、尾气换热器、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和泵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尾气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尾气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尾气系统之间传递热。变速器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变速器冷却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变速器冷却系统之间传递热。

Description

尾气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尾气热再利用、回收或再循环系统的控制。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通常通过燃烧室中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产生能量。燃烧产物,包括尾气,被通过尾气系统排出。
发明内容
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尾气系统、尾气换热器、变速器、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泵和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尾气系统包括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变速器具有变速器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在发动机、尾气换热器、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和泵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尾气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尾气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尾气系统之间传递热。变速器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变速器冷却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变速器冷却系统之间传递热。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能够在动力总成的各个部件之间进行热传递,并且包括再获得尾气中的热来加热变速器油、加热器芯(用于加热乘客车厢)等的能力。
在结合附图理解时,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实现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非常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的示意图,该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具有与发动机和变速器通讯的尾气热回收(EGHR)系统;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替代EGHR系统配置的另一个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另一个替代EGHR系统配置的又一个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另一个替代EGHR系统配置的又一个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另一个替代EGHR系统配置的又一个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另一个替代EGHR系统配置的又一个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其中贯穿若干视图,在任何可能的时候,相似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似或类似的部件,图1中显示了包括发动机12的动力总成10,发动机12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尾气14。尾气系统16限定与发动机12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18,以使尾气14被传送通过尾气通路18。尾气换热器20操作地连接到尾气系统16,以使通路18中的尾气14与尾气换热器20热连通。因而,来自尾气通路18中的尾气14的热量被传递到尾气换热器20。
动力总成10包括变速器22,变速器22具有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12的曲轴(未示出)的输入构件(未示出);因此,发动机12被配置用于传送扭矩到变速器22。变速器22可以是混合动力变速器,其具有一个或多个电机(未示出),即电动机/发电机。替代地,动力总成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机,所述电机直接作用在发动机输出端或变速器输入端上。
变速器22具有变速器油路或变速器冷却系统24。变速器冷却系统24限定通路26,变速器冷却剂28在变速器运行过程中流动通过该通路26。变速器换热器30操作地连接到变速器冷却系统24,以使通路26中的变速器冷却剂28与变速器换热器30热连通。因而,来自变速器换热器30的热量被传递到冷却剂28。变速器冷却剂28可以是润滑和冷却油。
尾气热回收(EGHR)系统32包括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其在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图1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限定多个通路40、42、44、46,所述多个通路串联连接泵38、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和尾气换热器20。因而,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48从发动机12经由第一通路40流动到加热器芯36;冷却剂48然后从加热器芯36流动到泵38;冷却剂48从泵38流动通过第二通路42到变速器换热器30;冷却剂48从变速器换热器30流动通过第三通路44到尾气换热器20;并且冷却剂48从尾气换热器20流动通过第四通路46回到发动机12。
当冷却剂48流动通过尾气换热器20时,尾气换热器20与冷却剂48热连通。因此,尾气换热器20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和尾气系统16之间传递热量,并且更具体地,尾气换热器20配置为从尾气14向冷却剂48传递热量,由此使冷却剂48升温。
类似地,当冷却剂48流动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时,变速器换热器30与冷却剂48热连通。因此,变速器换热器30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和变速器冷却系统24之间传递热量,并且更具体地,变速器换热器30配置在发动机冷却剂48和变速器冷却剂28之间传递热量。
通过发动机12包括的主泵(未单独示出)向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提供加压冷却剂。主泵可以是由发动机曲轴的旋转驱动的机械泵。根据EGHR系统32的运行状况,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中的冷却剂48可被来自发动机12的尾气14加热。
加热器芯36允许热量被从离开发动机12的冷却剂48传递到车辆的车厢(乘客车厢),动力总成10被安装在车辆中。动力总成10还包括发动机散热器50,发动机散热器50配置为选择地将来自发动机12的热量消散到流动经过发动机散热器50的环境空气。温度调节器(未示出)可被用于控制冷却剂从发动机12经过发动机散热器50的流动。变速器散热器52是油-空气换热器,其配置为选择地将来自变速器22的变速器冷却系统24的热量消散到流动经过变速器散热器52的环境空气。
变速器换热器30,其也可被称为中心换热器,为油-水换热器,其允许热量被从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传递到变速器冷却系统24,以使变速器22升温,并且降低转差损耗。而且,变速器换热器30还允许变速器22和变速器散热器52将来自发动机12的过多的热量在热或极端状况过程中消散。
泵38为辅助泵。辅助泵38可被用于增加压力并且增大通过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的流动。而且,当发动机12被混合动力车辆控制装置(未单独示出)关闭或不供给燃料时,辅助泵38可被用作用于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的主压力源。因此,辅助泵38可被用于补充包括到发动机12中的主泵,可在发动机12和主泵不运行时被用作唯一的泵,或可被用作用于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的单独的泵。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因而在多个动力总成和车辆部件(包括发动机12、尾气系统16、加热器芯36(并且因而车辆的内部车厢))以及变速器22(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和变速器冷却系统24)之间和之中传递热量。
EGHR旁路阀54控制尾气通过EGHR换热器20的流动。EGHR旁路阀54被显示在其非旁路位置中,这允许尾气14流动通过EGHR换热器20,并且允许尾气14和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之间的换热连通。当EGHR旁路阀54切换、翻转或以其他方式致动到图1中以虚线所示并且标记为元素56的旁路位置时,离开发动机12的尾气14不被允许通过EGHR换热器20,而是相反被引导通过由尾气系统16限定的旁路通路58。
EGHR旁路阀54可由螺线管、机械温度调节器、蜡马达、真空致动器或其他适当控制装置控制,并且在变化的温度和状况下可在非旁路位置和旁路位置之间切换。EGHR旁路阀54可根据被监控的发动机温度或根据流动通过EGHR换热器20的冷却剂48的温度控制。例如并且非限制性地,EGHR旁路阀54可以是由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中的七十二摄氏度或更高的冷却剂温度驱动。用于EGHR旁路阀54的设置点温度以及EGHR系统10内的其他设置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设置点的具体值将根据EGHR系统32和包括其的车辆的具体配置确定。
不同的动力总成的运行状况可导致各个部件之间不同的热传递需要。根据温度和运行状况,动力总成部件中的一些可能不需要用于向其传递热量的冷却剂48,或可能期望优先哪一个部件从冷却剂48接收热。因此,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包括至少一个旁路通路,其与至少一个部件(即变速器换热器30、泵38和加热器芯36)平行,以使冷却剂48可在流动通过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时旁路该部件。即,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限定旁路通路,该旁路通路旁路变速器换热器30、加热器芯36和泵38中的一个。阀配置为控制通过旁路通路的流体流动。
例如,可能期望在一些情况下不从冷却剂48向变速器22传递热量。在图1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4限定变速器换热器旁路60,该变速器换热器旁路60与变速器换热器30平行。变速器换热器旁路60在加热器芯36和尾气换热器20(泵38在其之间)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回路34包括变速器换热器旁路阀62,该阀62操作地连接到流体回路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和变速器换热器旁路60的流体流动(即发动机冷却剂流动)。阀62为双通阀,其可选择地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阀62将冷却剂48从加热器芯36和泵38引导到变速器换热器30。在第二位置中,阀62将冷却剂48从加热器芯36和泵38引导到变速器换热器60和尾气换热器20。
图1显示了用于EGHR系统10的高度示意的控制体系结构或控制系统64。控制系统64可包括具有存储介质和适当可编程内存量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未单独示出),其能够存储和执行一个或多个算法或方法来实现EGHR系统32的控制。控制系统64的每一个部件可包括散布的控制器体系结构,例如基于微处理器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系统64中可存在其他模块或处理器。
变速器温度调节器68控制变速器冷却系统24和变速器散热器52之间的流动。变速器温度调节器68显示在其直接返回位置,该位置引导从变速器换热器30返回的冷却剂28流动回到变速器22,而不经过变速器散热器52。当变速器温度调节器68切换、翻转或以其他方式致动到图1中以虚线显示并且标记为元素70的散热器位置时,从变速器换热器30返回的冷却剂28被在返回到变速器22之前引导通过变速器散热器52。环境空气传感器72检测车辆周围(以及流动通过车辆)的环境空气的温度,并且与控制系统64通讯。
参照图2,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与图1相似的部件,示意性地图示了另一种动力总成110。动力总成110包括发动机12,发动机12在发动机运行期间产生尾气14。尾气系统16限定与发动机12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18,以使尾气14被传送通过尾气通路18。尾气换热器20操作地连接到尾气系统16,以使通路18中的尾气14与尾气换热器20热连通。
动力总成110包括变速器,例如在图1中22处所示的变速器,其具有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12的曲轴(未示出)的输入构件(未示出)。该变速器具有变速器油路或变速器冷却系统24,其仅一部分显示在图2中,但是其可基本上与图1中所示的相同。变速器换热器30操作地连接到变速器冷却系统,以使通路26中的变速器冷却剂与变速器换热器30热连通。因而,来自变速器换热器30的热量被传递到变速器冷却剂28。变速器冷却剂28可以是润滑和冷却油。
尾气热回收(EGHR)系统132包括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其在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图2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限定多个通路140、142、144、146、147,所述多个通路串联连接泵38、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和尾气换热器20。在图2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限定第一通路140,其提供发动机12和加热器芯36之间的流体连通;限定第二通路142,其在加热器芯36和变速器换热器3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三通路144,其在变速器换热器30和尾气换热器2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四通路146,其在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限定第五通路147,其在泵38和发动机1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当冷却剂48流动通过尾气换热器20时,尾气换热器20与冷却剂48热连通。因此,尾气换热器20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和尾气系统16之间传递热量,并且更具体地,尾气换热器20配置为从尾气14向冷却剂48传递热量,由此使冷却剂48升温。
类似地,当冷却剂48流动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时,变速器换热器30与冷却剂48热连通。因此,变速器换热器30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和变速器冷却系统24之间传递热量,并且更具体地,变速器换热器30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48和变速器冷却剂之间传递热量。
图2的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限定两个可任选旁路174、176。可能期望在一些情况下不从冷却剂48向加热器芯36传递热量。在图2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限定加热器芯旁路174,加热器芯旁路174与加热器芯36平行。加热器芯旁路174在发动机12和变速器换热器3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由此旁路加热器芯36。
回路134包括加热器芯旁路阀178,该阀178操作地连接到流体回路1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36和加热器芯旁路174的流体流动(即发动机冷却剂流动)。阀178为双通阀,其可选择地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阀178将冷却剂48从发动机12引导到加热器芯36。在第二位置中,阀178将冷却剂48从发动机12引导到加热器芯旁路174和变速器换热器30。
可能期望在一些情况下旁路辅助泵38。在图2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134限定泵旁路176,该泵旁路176与泵38平行。泵旁路176在尾气换热器20和发动机1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由此旁路泵38。回路134包括单通阀180,其将通过泵旁路176的流动限制到一个方向。
参照图3,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与图1和图2相似的部件,示意性地显示了另一种动力总成210。动力总成210基本上类似于图1的动力总成10,不同之处在于泵38在尾气换热器20和发动机12之间,而不是在加热器芯36和阀62之间。而且,图3的EGHR系统232包括加热器芯旁路274和泵旁路276。
更具体地,尾气热回收(EGHR)系统232包括发动机冷却剂回路234,其在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图3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234限定多个通路240、242、244、246、247,所述多个通路串联连接泵38、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和尾气换热器20。在图3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234限定第一通路240,其在发动机12和加热器芯3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二通路242,其在加热器芯36和变速器换热器3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三通路244,其在变速器换热器30和尾气换热器2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四通路246,其在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限定第五通路247,其在泵38和发动机1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234限定加热器芯旁路274,该加热器芯旁路274与加热器芯30平行。加热器芯旁路274在发动机12和变速器换热器3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由此旁路加热器芯36。
回路234包括加热器芯旁路阀278,该阀278操作地连接到流体回路2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36和加热器芯旁路274的流体流动(即发动机冷却剂流动)。阀278为双通阀,其可选择地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阀278将冷却剂48从发动机12引导到加热器芯36。在第二位置中,阀278将冷却剂48从发动机12引导到加热器芯旁路274和变速器换热器30。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234限定泵旁路276,该泵旁路276与泵38平行。泵旁路276在尾气换热器20和发动机1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由此旁路泵38。回路234包括单通阀280,其将通过泵旁路176的流动限制到一个方向。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234限定变速器换热器旁路260,该变速器换热器旁路260与变速器换热器30平行。变速器换热器旁路260在加热器芯36和尾气换热器2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回路234包括变速器换热器旁路阀262,该阀262操作地连接到流体回路2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和变速器换热器旁路260的流体流动(即发动机冷却剂流动)。阀262为双通阀,其可选择地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阀262将冷却剂48从加热器芯36或加热器芯旁路274引导到变速器换热器30。在第二位置中,阀262将冷却剂48从加热器芯36引导到变速器换热器旁路260和尾气换热器20。
参照图4,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与图1-3所示相似的部件,动力总成310包括EGHR系统332,其具有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34,该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34在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图3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34限定多个通路340、342、344、346、347,所述多个通路串联连接泵38、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和尾气换热器20。
更具体地,在图4中图示的实施例中,流体回路334限定第一通路340,其在发动机12和加热器芯3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二通路342,其在加热器芯36和尾气换热器2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三通路344,其在尾气换热器20和变速器换热器3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四通路346,其在变速器换热器3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限定第五通路347,其在泵38和发动机1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动力总成310基本上类似于图3的动力总成210,不同之处在于变速器换热器30串联地位于动力总成310中的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而动力总成210中的变速器换热器串联地位于加热器芯和尾气换热器之间。动力总成310包括可任选的旁路360、374、376。更具体地,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34限定变速器换热器旁路360,换热器旁路360与变速器换热器30平行,以在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变速器换热器旁路阀362操作地连接到流体回路3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和变速器换热器旁路360的流体流动。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34还限定加热器芯旁路374,该加热器芯旁路374与加热器芯36平行,并且在发动机12和尾气换热器2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流体回路334包括加热器芯旁路阀378,该阀378操作地连接到流体回路3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36和加热器芯旁路374的流体流动。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334还限定泵旁路376,该泵旁路376与泵38平行,并且在变速器换热器30和发动机1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单通阀380将通过泵旁路376的流动限制到一个方向。
参照图5,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与图1-4所示相似的部件,动力总成410包括EGHR系统432,其具有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该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在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图5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限定多个通路440、442、444、446、447,所述多个通路串联连接泵38、发动机12、加热器芯36、变速器换热器30和尾气换热器20。
更具体地,在图5中图示的实施例中,流体回路434限定第一通路440,其在发动机12和加热器芯3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二通路442,其在加热器芯36和尾气换热器2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三通路444,其在尾气换热器20和变速器换热器3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四通路446,其在变速器换热器3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限定第五通路447,其在泵38和发动机1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限定变速器换热器旁路460,变速器换热器旁路460与变速器换热器30平行,以在尾气换热器20和泵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变速器换热器旁路阀462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和变速器换热器旁路460的流体流动。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还限定加热器芯旁路474,该加热器芯旁路474与加热器芯36平行,并且在发动机12和尾气换热器2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流体回路434包括加热器芯旁路阀478,该阀478操作地连接到流体回路434,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36和加热器芯旁路474的流体流动。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还限定尾气换热器旁路485,该尾气换热器旁路485与尾气换热器20平行,并且在加热器芯旁路474和变速器换热器3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单通阀487将通过尾气换热器旁路485的流动限制到一个方向。发动机冷却剂回路434还包括图5中所示的节流孔板489。对于热的状况,图5的EGHR系统432在加热器芯旁路中提供减小的加热器芯流出和减小的EGHR流动(热侧流出),并且在热时可被用于提供唯一的变速器冷却。
参照图6,动力总成510包括发动机12、尾气系统16和尾气换热器20,尾气系统16包括与发动机12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18。变速器(图6中未示出,但是基本上与图1和3的变速器22相似)具有变速器冷却系统24,其仅一部分显示在图6中,但是其基本上与图1和3中所示的冷却系统24相似。动力总成510还包括变速器换热器30、加热器芯36和泵538。图6的泵538显示为与发动机12一体。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534在发动机12、加热器芯20、变速器换热器30、尾气换热器36和泵53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动力总成510包括多个可变节流孔板,其被配置为控制通过发动机冷却剂回路534的相应部分的流体流动。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534配置为使变速器换热器30和换热器芯36平行布置。多个可变节流孔板包括第一可变节流孔板555,其配置为控制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的流体流动(即发动机冷却剂)。多个可变节流孔板还包括第二可变节流孔板557,其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36的流体流动。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534还限定尾气换热器旁路585,该尾气换热器旁路585与尾气换热器20平行。旁路585提供从发动机12到加热器芯36和变速器换热器30(其被平行布置)二者的流体连通。多个可变节流孔板包括第三可变节流孔板559,其配置为控制通过尾气换热器旁路585的流体流动。
来自发动机12的回路534的冷却剂48根据可变节流孔板559的状态流动通过尾气换热器20或尾气换热器旁路585。在冷却剂48已经流动经过尾气换热器20或尾气换热器旁路585之后,冷却剂48可然后流动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或加热器芯36。流动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或加热器芯36的冷却剂48的相对量取决于可变节流孔板555、557的状态。
在冷却剂48流动通过变速器换热器30或加热器芯36之后,冷却剂48流动通过发动机冷却剂回路534返回到发动机12和泵538。图6的EGHR系统532能够使一个泵538提供用于每一个换热器的完全混合流,和最大/最小加热和冷却灵活性。
详细的描述和图或附图是对本发明的支持和描述,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实现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但是存在多种可替代设计和实施例来实践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
交叉引用
本申请为2010年10月29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No.12/915,764和2010年12月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号No.12/957,755的部分继续申请,两者在此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关于国家资助研发的声明
本发明是通过由能源部授予的合约编号为No.DE-FC26-08NT04386的美国政府资助做出的。美国政府可拥有本发明的一些权利。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总成,包括:
发动机,包括与其联合使用的主泵;
尾气系统,包括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
尾气换热器;
变速器,具有变速器冷却系统;
变速器换热器;
加热器芯;
辅助泵,独立于主泵;和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限定多个通路,所述多个通路串联地连接辅助泵、发动机、加热器芯、变速器换热器和尾气换热器,其中一个通路连接到发动机以限定从发动机离开的出口,另一通路连接到发动机以限定到发动机的返回通路;并且其中辅助泵定位为靠近到发动机的返回通路或定位为邻近加热器芯;
其中,尾气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尾气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尾气系统之间传递热量;并且
其中,变速器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变速器冷却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变速器冷却系统之间传递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限定旁路通路,该旁路通路旁路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和辅助泵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还包括阀,该阀配置为控制通过旁路通路的流体流动。
4.一种动力总成,包括:
发动机;
尾气系统,包括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尾气通路;
尾气换热器;
变速器,具有变速器冷却系统;
变速器换热器;
加热器芯,配置为将热传递到乘客车厢;
泵;
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其在发动机、尾气换热器、变速器换热器、加热器芯和泵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其中,尾气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尾气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尾气系统之间传递热量;
其中,变速器换热器操作地连接到变速器冷却系统,并且配置为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和变速器冷却系统之间传递热量;
多个可变节流孔板,配置为控制通过发动机冷却剂回路的相应部分的流体流动;并且
其中,多个可变节流孔板包括第一可变节流孔板和第二可变节流孔板,第一可变节流孔板配置为控制通过变速器换热器的流体流动,第二可变节流孔板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的流体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其中,多个通路包括第一通路,其在发动机和加热器芯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二通路,其在加热器芯和变速器换热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三通路,其在变速器换热器和尾气换热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四通路,其在尾气换热器和辅助泵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限定第五通路,其在辅助泵和发动机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其中第一通路为连接到发动机以限定从发动机离开的出口的通路,并且第五通路为连接到发动机以限定到发动机的返回通路的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限定加热器芯旁路,该加热器芯旁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换热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
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包括加热器芯旁路阀,该加热器芯旁路阀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和加热器芯旁路的流体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限定泵旁路,该泵旁路在变速器换热器和发动机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
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包括单通阀,其将通过泵旁路的流动限制到一个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限定变速器换热器旁路,该变速器换热器旁路在加热器芯和尾气换热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
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包括变速器换热器旁路阀,该变速器换热器旁路阀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变速器换热器和变速器换热器旁路的流体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其中,多个通路包括第一通路,其在发动机和加热器芯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二通路,其在加热器芯和尾气换热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三通路,其在尾气换热器和变速器换热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限定第四通路,其在变速器换热器和辅助泵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限定第五通路,其在辅助泵和发动机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其中第一通路为连接到发动机以限定从发动机离开的出口的通路,并且第五通路为连接到发动机以限定到发动机的返回通路的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总成,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限定加热器芯旁路,该加热器芯旁路在发动机和尾气换热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且
其中,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包括加热器芯旁路阀,该加热器芯旁路阀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冷却剂回路,并且配置为控制通过加热器芯和加热器芯旁路的流体流动。
CN201310629787.3A 2012-11-30 2013-11-29 尾气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103850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89,862 2012-11-30
US13/689,862 US10245917B2 (en) 2010-10-29 2012-11-30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0765A CN103850765A (zh) 2014-06-11
CN103850765B true CN103850765B (zh) 2017-03-29

Family

ID=50726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9787.3A Active CN103850765B (zh) 2012-11-30 2013-11-29 尾气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0765B (zh)
DE (1) DE102013224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7682B2 (en) 2016-12-21 2018-09-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eat duty for a heat recovery system
US10415452B1 (en) 2018-03-01 2019-09-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energy extraction strategy
KR20200040946A (ko) * 2018-10-10 2020-04-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CN113530635B (zh) * 2021-08-25 2022-09-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7597A1 (de) * 2008-02-04 2009-08-06 Behr Gmbh & Co. Kg Herstellungsverfahren Mehrkammer-Flachrohr, Wärmetauscher und Verwendung eines Wärmetauschers
US8567182B2 (en) * 2009-09-24 2013-10-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exhaust heat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exhaust heat
CN202494245U (zh) * 2012-03-20 2012-10-17 烟台大学 一种发动机驱动的三级压缩热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0765A (zh) 2014-06-11
DE102013224125A1 (de) 2014-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6633B1 (en) Unit for recovering and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from the exhaust gas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vehicle
US8463495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systems in vehicles
CN103527303B (zh) 具有冷却流动模式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
CN104791071B (zh) 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723000B (zh) 用于具有乘客车厢的道路车辆的传热系统及其提供传热的方法
CN103380048B (zh) 混合型车辆传动系冷却系统
CN103850765B (zh) 尾气热回收系统
CN103534120B (zh) 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冷却回路和冷却方法
CN205477882U (zh) 冷却循环装置
CN105209848B (zh) 用于预热和冷却传动流体的阀系统配置
CN101970824B (zh) 用于改进的发动机工作的热管理
CN105604675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配置和控制方法
US8944017B2 (en) Powertrain cooling system with cooling and heating modes for heat exchangers
CN103184925A (zh) 运行冷却液回路的方法
CN103770597A (zh) 车辆
CN104279031B (zh) 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装置和驱动单元
CN106715857A (zh) 热管理系统以及制造和使用该系统的方法
EP2935821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mechanically and hydraulically powered hybrid vehicle
US10253679B2 (en)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US10245917B2 (en)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system
CN105172584B (zh) 选择性的动力传动系统加热系统
US10866037B2 (en) Process valve manifold a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JP375650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CN104565325A (zh) 变速器油的温度控制装置和方法以及相应地配备的车辆
CN107425231A (zh) 牵引电池热管理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