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394A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394A
CN103843394A CN201180073870.6A CN201180073870A CN103843394A CN 103843394 A CN103843394 A CN 103843394A CN 201180073870 A CN201180073870 A CN 201180073870A CN 103843394 A CN103843394 A CN 103843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candidate
base station
pd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38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须田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3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0)和与该基站(10)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基站(10)具有发送部(17)。发送部(17)向上述移动站发送第1信号,该第1信号通知包含发给上述移动站的控制信息的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上述移动站具有接收部和候选数削减部。上述接收部接收由发送部(17)发送的上述第1信号。上述候选数削减部根据上述第1信号,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从该信道中取得上述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应用了包括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在内的无线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通过向移动站发送控制信息,来进行移动站的数据收发的调度。控制信息包含DL(Down Link: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UL(Up Link:上行链路)授权(grant),且经由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收发。移动站在接收控制信息之前无法识别PDCCH的配置和各PDCCH的编码率(AL:Aggregation Level:聚合级),因此要从多个存在的PDCCH的候选中,检测出包含本站应该接收的控制信息的PDCCH。将该移动站的动作称作BD(Blind Detection:盲测),移动站通过BD,例如从上行、下行的各方向上的各22个(合计44个)候选中,进行用于接收控制信息的PDCCH的检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0159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作为BD对象的PDCCH数量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新功能追加而增加。例如,在LTE的版本8中,PDCCH的候选数量是上述的44个,在版本10中,随着应对多小区的ULCoMP(Up 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上行链路多点协作)等的功能追加,传输模式有可能增加。在该情况下,由于PDCCH的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是新追加的,因此,作为移动站的BD对象的PDCCH的数量增加至少16个。由此,随着PDCCH的候选数增加,移动站从PDCCH的候选中确定出包含发给本站的控制信息的PDCCH时的处理量增加。其结果是,移动站的功耗和处理延迟增大。
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移动站的处理量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成目的,本申请中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在1个方式中具有基站和与该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所述基站具有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第1信号,该第1信号通知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其中,所述信道包含发给所述移动站的控制信息。所述移动站具有接收部和取得部。所述接收部接收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所述第1信号。所述取得部根据所述第1信号,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从该信道中取得所述控制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1个方式,起到了能够使移动站减少处理量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移动站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基站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移动站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A是示出PDCCH候选数的初始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7B是示出实施例1的PDCCH候选数的特殊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基站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移动站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PDCCH候选数的特殊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2的移动站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3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3的变形例1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变形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3的变形例2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变形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1]
首先,对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是采用LTE作为无线通信方式的系统,具有后述的基站10和移动站20。基站10形成小区C1,并与处于小区C1的移动站20之间相互进行各种信号和数据的收发。尤其是,基站10通过对移动站20发送控制信息,来进行移动站20的数据收发的调度。该控制信息包含DL调度信息和UL授权,且经由PDCCH来收发。移动站20是处于C1的例如移动电话,能够与基站10进行无线通信。移动站20从基站10接收上述控制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来接收从基站10发送到本站的数据。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基站10在功能上具有接收部11、L1接收部12、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判定部13、移动站判定部14、信道生成部15、L1发送部16、发送部17和L2部18。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单向或双向地进行信号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式连接。
接收部11具有天线A1,来接收作为针对后述的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的应答而从移动站20被返回的ACK。L1接收部12经由属于层1的PDCCH,接收从移动站20发送的信号。ACK判定部13判定来自移动站20的针对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的应答是ACK还是NA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否定应答)。移动站判定部14判定与基站10通信的移动站是否是成为PDCCH的候选数的削减对象的移动站,其中,所述PDCCH包含发给该移动站的控制信息。信道生成部15随着来自移动站20的ACK接收,在削减了包含发给移动站20的控制信息的PDCCH的候选数后,对移动站20分配资源,由此生成削减了候选数的PDCCH。L1发送部16经由属于层1的PDCCH,向移动站20发送信号。发送部17具有天线A2,向被判定为候选数削减对象的移动站(例如,移动站20)发送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L2部18根据属于层2的协议,经由上位层L,在与基站10有线连接的其它基站之间,进行各种信号的收发。
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移动站20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3所示,移动站20在功能上具有接收部21、L1接收部22、信道检测部23、格式判定部24、候选数削减部25、L1发送部26、发送部27和L2部28。这些各结构部分以能够单向或双向地进行信号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式连接。
接收部21具有天线A3,接收从基站10发送的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L1接收部22经由属于层1的PDCCH接收从基站10发送的信号。信道检测部23从监视(监视)对象的PDCCH中,检测发给本站的PDCCH。格式判定部24判定接收到的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具有的格式类型是“初始”还是“特殊”。候选数削减部25根据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削减包含发给移动站20的控制信息的PDCCH的候选数,并且,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1个以上的PDCCH,从该PDCCH中取得发给本站的控制信息。L1发送部26经由属于层1的PDCCH,向基站10发送信号。发送部27具有天线A4,向基站10返回ACK或NACK,作为针对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的应答。L2部28利用属于层2的协议,经由上位层L进行各种信号的收发。
图4是示出基站10的硬件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基站10具有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10a、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10b、RF(Radio Frequency:射频频率)电路10c、存储器10d和IF(InterFace:接口)10e,来作为硬件的构成要素。DSP10a与FPGA10b以能够经由交换机等IF部10e进行各种信号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式连接。RF电路10c具有接收用天线A1和发送用天线A2。存储器10d例如由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RAM、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构成。接收部11和发送部17由RF电路10c实现,L1接收部12和L1发送部16由FPGA10b实现。此外,ACK判定部13、移动站判定部14和信道生成部15由DSP10a实现,L2部18由DSP10a和IF10e实现。
此外,上述移动站20在物理上例如由移动电话实现。图5是示出移动站20的硬件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移动站20在硬件上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0a、DSP20b、具有天线A3、A4的RF电路20c、存储器20d和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20e。存储器20d例如由SDRAM等RAM、ROM、闪速存储器构成。接收部21和发送部27由RF电路20c实现,L1接收部22、信道检测部23、格式判定部24、候选数削减部25和L1发送部26由DSP20b实现。L2部28由CPU20a等的集成电路实现。
接下来,对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在S1中,DSP10a决定作为削减PDCCH的候选数的对象的移动站。此外,由DSP10a进行的对象移动站的决定例如是根据各移动站的模式设定或各移动站设为BD对象的PDCCH数来进行的。此外,基站10可以参照接收功率值(接收电波强度)和接收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power Ratio: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来决定对象移动站,不过,也可以将与基站10连接的全部移动站作为削减对象。
随着决定出针对移动站20的候选数削减,在S2中,从基站10向移动站20发送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基站10的RF电路10c经由PDCCH发送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不过此时,也可以经由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数据一起发送。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具有特殊格式。
图7A是示出PDCCH候选数的初始格式的一例的图。图7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PDCCH候选数的特殊格式的一例的图。关于初始格式,由于在3GPP TS36.213中已作记载,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如图7A所示,初始格式150具有搜索空间存储区域和PDCCH候选数存储区域。在搜索空间存储区域中,存储有信道类型与聚合级大小,作为与搜索空间相关的信息。作为信道类型,设定有各移动站专用信道(UE-specific)和由各移动站共同使用的信道(Common)。聚合级是PDCCH中的编码率,并针对每一个聚合级设定换算到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要素)的情况下的CCE数作为大小。在PDCCH候选数存储区域中存储有作为移动站20的BD对象的PDCCH的数量,来作为PDCCH候选数。
例如,在图7A中,在聚合级为“1”的情况下,搜索空间的大小(CCE数)本身成为PDCCH候选数,因此,设定“6”作为PDCCH候选数。此外,在聚合级为“2”的情况下,搜索空间的大小为“12”,但是由于编码率为2,因而BD对象的PDCCH候选数减少为“6”。同样,在聚合级为“4”、“8”的情况下,搜索空间的大小分别为“8”、“16”,但是由于编码率分别为4、8,因而BD对象的PDCCH候选数均被设定为“2”。
关于特殊格式151a,如图7B所示,具有与初始格式150相同的数据结构,但是作为PDCCH候选数,与PDCCH的聚合级和搜索空间的大小(CCE数)的值无关地被设定为“1”(图中阴影部分)。
在S3中,移动站20的进行PDCCH的监视的DSP20b从作为监视对象的PDCCH中检测出发给本移动站20的PDCCH。然后,DSP20b从检测出的PDCCH中取得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进行该信号具有的格式类型是否是特殊格式的判定。在该判定的结果是格式类型为特殊格式的情况下(S3:是),DSP20b根据特殊格式(参照图7B),执行将PDCCH的候选数从之前的16减少到4的候选数削减处理(S4)。与此相对,在上述判定的结果是格式类型不为特殊格式的情况下(S3:否),DSP20b根据之前的初始格式(参照图7A),使PDCCH的候选数维持16而继续进行BD的控制信息的检测。
此外,作为移动站20判定格式类型的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在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中包含用于识别格式类型的符号,使移动站20参照该符号。或者也可以是,移动站20参照各聚合级中的PDCCH的候选数,根据与初始格式的候选数的比较结果,进行是否是特殊格式的判定。
在S5中,从移动站20向基站10发送ACK,作为表示正常接收到特殊格式的肯定应答。接受了ACK的返回的基站10以后在削减了格式内的候选数的状态下,进行基于PDCCH的控制信息的发送(S6)。同样,在移动站20中,以后在削减了格式内的候选数的状态下,仅对基站10的削减了候选数的PDCCH进行监视(S7)。移动站20仅监视特殊格式中分别被削减了的候选数的PDCCH即可,因此减少了因取得控制信息而造成的处理量。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基站10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在S11中,基站10的DSP10a决定作为削减PDCCH的候选数的对象的移动站。在S12中,基站10的RF电路10c经由PDCCH,将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发送到移动站20。接下来,基站10的RF电路10c等待来自移动站20的ACK的返回(S13),在DSP10a检测到ACK的接收时(S13:是),削减格式内的候选数,进行PDCCH的再配置(S14)。此外,在DSP10a没有检测到ACK的接收的期间内(S13:否),基站10反复执行S12、S13的各处理。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移动站20的动作的流程图。在S21中,移动站20的DSP20b监视有没有发给本站的PDCCH。DSP20b在从作为监视对象的PDCCH中检测出发给本移动站20的PDCCH时(S22:是),等待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的接收(S23)。在等待中,当DSP20b检测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的接收时(S23:是),根据该信号具有的特殊格式(参照图7B),执行减少PDCCH的候选数的候选数削减处理(S24)。另一方面,DSP20b在检测出接收信号的格式是初始格式(参照图7A)时(S23:否),根据该初始格式,在使PDCCH的候选数维持之前的值(例如16)的状态下,继续执行处理(通常处理)(S25)。随着S24或者S25的处理的结束,移动站20的RF电路20c向基站10返回ACK,作为表示正常接收到格式的肯定应答(S26)。此外,在S22中,在没有从作为监视对象的PDCCH中检测出发给本移动站20的PDCCH的情况下(S22:否),移动站20结束上述一系列的处理。
此处,参照图10,对实施例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PDCCH候选数的特殊格式151b的图。如图10所示,在该变形例中,移动站20仅将与聚合级“2”对应的PDCCH候选作为BD对象,将其它聚合级的PDCCH从BD对象中去除(设为不使用)。由此,移动站20在检测控制信息时,搜索与聚合级“2”对应的6个PDCCH(图中阴影部分)即可,与将全部聚合级作为对象的情况相比,处理量减少。此外,移动站20能够在没有跨多个聚合级情况下执行BD,因此在取得控制信息时,不需要变更作为搜索对象的PDCCH的聚合级。
此外,基站10设为PDCCH候选的聚合级不限于上述“2”,而可以选择任意值。不过,出于有效利用初始格式的设定的观点,上述聚合级在初始格式中最好与具有发给移动站20的控制信息的PDCCH的聚合级相同。对于CCE编号也同样,在初始格式中,如果具有控制信息的PDCCH是从起始点起第3个CCE,则对于特殊格式中的PDCCH候选,也优选为各聚合级中的第3个CCE。由此,基站10能够有效地利用(再利用)初始格式中的现有的设定。
此外,只要PDCCH的候选数的合计值整体比初始格式减少即可,各聚合级的候选数的减少数及其组合不限于实施例1及其变形例1的方式。即,上述候选数的减少数及其组合可以根据信道类型、聚合级、大小(CCE数)的设定、或者PDCCH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数量、与基站10连接的移动站数等的各种因素而任意变更。在这些任意方式中,移动站20将候选数被缩减的PDCCH作为搜索空间即可,因此与初始状态相比,搜索对象减少,由此,因BD造成的移动站20的处理量减少。其结果是,移动站20能够减少功耗、处理负荷和处理时间。
此处,参照图11,对实施例1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变形例2中,在基站10与移动站20之间,预先定义好各比特位表示的削减方法。如图11所示,基站10的RF电路10c在将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发送到移动站20时,一起发送表示候选数的削减方法的比特位(S2)。另一方面,在移动站10中,参照由各比特位预先定义的削减方法,并根据与接收到的比特位对应的削减方法,来削减作为监视对象的PDCCH候选数。
比特位数是任意的,例如,在将比特位设定为“1”的情况下,移动站20的DSP20b将在各聚合级中从起始点起第2个以后的PDCCH作为削减对象。此外,例如,在将比特位设定为“2”的情况下,移动站20的DSP20b将聚合级为“4”以外的PDCCH从PDCCH候选中除去。由此,基站10能够适当切换PDCCH的候选数的削减方法。因此,移动站20能够根据与基站10中的状况的变化(例如,移动站数的变动、提供服务的变更、设定模式的变更等),适当地变更要削减的PDCCH。其结果是,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1的灵活性、适应性。
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基站10和与基站10通信的移动站20。基站10具有发送部17。发送部17向移动站20发送信号(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该信号通知削减包含发给移动站20的控制信息的信道(PDCCH)的候选数。移动站20具有接收部21和候选数削减部25。接收部21接收由发送部17发送的上述信号。候选数削减部25根据上述信号,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从该信道中取得上述控制信息。
即,无线通信系统1从存在于规定的频带内的多个PDCCH候选中,进行基于聚合级和大小(CCE数)的PDCCH候选数的缩减。由此,无线通信系统1通过减少各格式中的PDCCH的候选数,能够削减作为BD对象的信道数,例如从现有的16个信道变为4个信道。因此,使移动站20减少了从PDCCH的候选中确定包含发给本站的控制信息的PDCCH时的处理量。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移动站20的功耗、减少处理延迟。尤其是,今后,例如在采用新追加的预定的传输模式3的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Specific(专用)时,使48种(16×3种)的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减少到12种(4×3种)。因此,移动站20的BD数减少到1/4,实现了进一步的低功耗化。
此外,也可以在生成初始格式时,预先将移动站20监视的PDCCH的候选数与特殊格式同样地进行缩减,来生成候选数。但是,在该方法中,由于PDCCH的分配,移动站彼此冲突的概率上升。其结果是,有可能存在基站10不能分配PDCCH的移动站。因此,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基站10在PDCCH的初始分配中,一旦进行了与以往相当的候选数的分配后,就根据需要,向移动站20发送用于削减候选数的特殊格式。即,基站10的发送部17在发送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之前,向移动站20发送通知PDCCH的候选数为削减前的值(初始值)的信号。移动站20在从基站10接收到该特殊格式时,执行基于该格式的候选数削减处理,然后进行候选数的缩减。
此外,基站10发送用于削减候选数的特殊格式的情况是如下情况:例如像基站10发送控制信息的移动站的数量小于规定的阈值(例如,100~1000)的情况那样,上述冲突的概率较低。此外,基站10可以根据与基站10连接的移动站的发送模式、基站10向各移动站提供的服务的种类,来决定格式类型。
[实施例2]
接下来,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相同。此外,实施例2的基站、移动站的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基站10、移动站20的各结构相同。因此,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基站10会周期性地更新特殊格式。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中,在基站10、移动站20之间使用的特殊格式中的PDCCH的候选被固定在已决定的位置(例如,聚合级“2”)。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中,基站10以规定的周期T向移动站20发送特殊格式,由此进行候选部位的刷新。
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12所示,基站10的结构除了具有周期设定部19这点以外,与图2所示的基站10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周期设定部19向移动站20发送特殊格式,将对检索候选部位的进行更新的间隔设定为周期T,并且,将周期T的值(例如,10~200ms)保持为能够更新。发送部17通过PDCCH信令,将表示由周期设定部19设定的周期T的周期信息发送给移动站20。或者,发送部17通过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或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将表示周期T的周期信息发送给移动站20。
图13是示出实施例2的移动站20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13所示,移动站20的结构除了具有周期设定部29这点以外,与图3所示的移动站20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接收部21接收从基站10的发送部17发送的上述周期信息。周期设定部29根据接收到的周期信息,从基站10接收特殊格式,将对检索候选部位的进行更新的间隔设定为周期T,并且,将周期T的值(例如,10~200ms)保持为能够更新。例如,在周期信息为“0”的情况下,将周期T设定为50ms,在周期信息为“1”的情况下,将周期T设定为100ms,在周期信息为“2”的情况下,将周期T设定为200ms。因此,周期设定部29通过参照由接收部21接收到的周期信息的值,能够设定与基站10相同的周期,来实现与基站10的同步。
以下,以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这样的实施例2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14中,包含与在实施例1的动作的说明中参照的图6相同的处理,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末尾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具体而言,图14的步骤S31~S37分别对应于图6所示的步骤S1~S7。此外,图14的步骤S38、S39、S310、S311、S312的各处理与图6所示的步骤S2、S4、S5、S7、S2的各处理相同。
在S38中,从基站10经由PDCCH向移动站20发送更新了特殊格式的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移动站20的DSP20b在检测新特殊格式的接收时,根据该格式,执行减少PDCCH的候选数的候选数削减处理(S39)。接下来,移动站20的RF电路20c向基站10返回表示正常接收到更新后的特殊格式的应答(ACK)(S310)。以后,移动站20的DSP20b根据更新后的特殊格式,仅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PDCCH(S311)。进而,以从S38中的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的发送时起经过了周期T为契机,与S38同样,从基站10向移动站20发送再次更新了特殊格式的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S312)。以周期T的间隔来反复执行上述S38~S311的一系列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移动站20仅监视在更新后的新特殊格式中分别被削减了的候选数的PDCCH即可,因此减少了因取得控制信息而造成的处理量。尤其是,在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基站10还具有信道生成部15,该信道生成部15以规定的周期对包含发给移动站20的控制信息的信道(PDCCH)的候选进行更新。此外,发送部17向移动站20发送由信道生成部15更新了上述信道的候选的上述信号(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即,基站10周期性地发送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因此,移动站20按照每个该周期进行与初始判定相同的PDCCH候选的位置判定,来决定以后的监视器候选数。由此,作为监视对象的PDCCH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能够灵活地配置PDCCH。
例如,通过特殊格式的更新,将作为监视对象的PDCCH候选的位置例如从各聚合级中的起始点起第2个PDCCH更新为第3个PDCCH。此外,例如,作为监视对象的PDCCH候选的位置从聚合级为“2”的PDCCH更新为聚合级为“4”的PDCCH。随着时间的经过,处于小区C1的移动站发生移动,在移动站之间产生PDCCH冲突的概率随之上升。因此,如上所述,基站10通过适当更新各移动站为了取得控制信息而使用的PDCCH,能够避免上述这样的冲突。
此外,基站10未必需要周期性地进行特殊格式的更新,也可以在任意的时机进行更新。更新的契机例如是移动站数的增加,具体而言,是在与基站10连接的移动站的数量达到规定的阈值时或候选的PDCCH的一部分(例如,半数以上)或者全部重复的移动站的数量达到规定的阈值时。
此外,在实施例2中,基站10通过层2的信号来通知周期信息,由此能够缩减经由属于层1的PDCCH的通信的比特位数。此外,作为周期信息的代替,也可以是,基站10在图14的S38中,在即将要发送更新后的特殊格式时,向移动站20通知更新了PDCCH的候选。由此,移动站20的DSP20b根据新的特殊格式识别出PDCCH的候选已被更新,之后,将作为之前的监视对象的PDCCH候选变更为新指定的PDCCH候选,继续进行监视。
[实施例3]
接下来,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实施例3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相同。此外,实施例3中的基站、移动站的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基站10、移动站20的各结构相同。因此,在实施例3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基站10根据移动站的发送模式来决定作为候选数削减对象的移动站。
图15是示出实施例3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15所示,基站10的结构除了移动站判定部34以外,与图2所示的基站10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16中,包含与在实施例1的动作的说明中参照的图6相同的处理,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以下,以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基站10的移动站判定部34通过DSP10a执行S41所示的处理。即,移动站判定部34将基站10进行PDCCH发送的各移动站的发送模式34a保持为能够更新,并参照发送模式34a,对各移动站判定是否应用PDCCH候选数削减。例如,移动站判定部34针对作为判定对象的移动站,判定DCI格式数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在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作为判定对象的移动站作为应用候选数削减处理的移动站。此外,在DCI格式数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站从候选数削减处理的适用对象中去除。进而,基站10的RF电路10c经由PDCCH,向选择出的移动站发送上述的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基站10根据移动站的发送模式来决定作为候选数削减对象的移动站,因此,仅选择要接收的DCI格式较多的移动站作为PDCCH候选数削减对象。PDCCH的DCI格式越多,则移动站应该监视的候选数越多,因此,基站10通过将候选数削减处理的适用对象缩小为候选数多的移动站,使得每个削减对象移动站的被削减的候选数增加。由此,提高了应该进行BD的候选数的削减效率。因此,基站10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移动站的处理量。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减少处于小区C1的各移动站的功耗、处理负荷和处理时间。
接下来,参照图17、图18,对作为实施例3的变形方式的实施例3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图17是示出实施例3的变形例1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图。此外,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变形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变形例1中,基站10将基站10发送控制信息的移动站的数量34b保持为能够更新,并参照移动站数34b,判定是否应用PDCCH候选数削减。例如,移动站判定部34通过DSP10a,对作为控制信息的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站数进行计数,判定该移动站数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例如,100~1000)以上。在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移动站判定部34决定执行候选数削减处理,RF电路10c经由PDCCH,向移动站20发送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站数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基站10不向移动站20发送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而将移动站20从候选数削减处理的适用对象中去除。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基站10根据移动站数来决定作为候选数削减对象的移动站,因此,只有在进行PDCCH发送的移动站数较少的情况下才执行候选数削减处理。进行PDCCH发送的移动站数越多,则移动站之间在所使用的PDCCH中的冲突概率越高。因此,基站10通过将执行候选数削减处理的情况缩小为移动站数较少的情况,使不同的多个移动站为了取得控制信息而使用同一PDCCH的频度(冲突频度)减少。由此,防止移动站错误地经由PDCCH取得发送给其它移动站的控制信息。因此,各移动站能够可靠地取得发送到本站的准确的控制信息。其结果是,实现了高效的数据收发,且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1的可靠性。
接下来,参照图19、图20,对作为实施例3的另一变形方式的实施例3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图19是示出实施例3的变形例2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图。此外,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变形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变形例2中,基站10将移动站20向基站10请求的服务的类型34c保持为能够更新,并参照服务类型34c,对各移动站判定是否应用PDCCH候选数削减。移动站判定部34针对进行PDCCH发送的移动站,在判定该移动站请求的服务类型后,根据其服务类型,选择要应用候选数削减处理的移动站。例如,在如分组发送服务那样能够容许延迟的服务的情况下,基站10选择作为判定对象的移动站作为应用候选数削减处理的移动站。进而,基站10的RF电路10c经由PDCCH,向选择出的移动站发送上述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与此相对,在如短信息服务那样,平均保留时间较短的服务的情况下,基站10将该移动站从候选数削减处理的适用对象中去除。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基站10根据移动站所请求的服务的类型,决定作为候选数削减对象的移动站。因此,仅选择削减PDCCH的候选数的效果好的移动站作为PDCCH的候选数削减对象。由于平均保留时间越长,则收发的数据的容量越多,因此,削减PDCCH候选数的效果越好。因此,基站10通过将候选数削减处理的适用对象缩小为平均保留时间为阈值以上的移动站,实现了候选数削减效率高的、更有效的候选数削减处理。由此,基站10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移动站的处理量。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减少处于小区C1的各移动站的功耗、处理负荷和处理时间。
在实施例3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基站10还具有移动站判定部34,该移动站判定部34决定作为信道(PDCCH)的候选数的削减对象的移动站。不过,作为移动站判定部34(作为硬件的DSP10a)无需单独使用上述3种参数(发送模式、移动站数、服务类型)中的每一个,而可以组合使用其中两个以上的参数。此时,移动站判定部34可以对各参数乘以相同或不同的系数等,来进行加权。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和各变形例中,基站10、移动站20的各构成要素在物理上不一定如图示那样构成。即,各装置的拆分/整合的具体方式不限于图示的方式,可以根据各种负荷和使用状况等,以任意单位在功能上或物理上拆分/整合其全部或一部分来构成。例如,可以将基站10的ACK判定部13和信道生成部15或者将移动站20的信道检测部23和格式判定部24分别整合为1个构成要素。相反,关于信道检测部23,可以将以候选数削减通知信号的接收为契机而对PDCCH进行检测的部分(检测功能)和执行候选数削减处理后仅监视被削减了的候选数的PDCCH的部分(监视功能)拆分开。此外,可以将存储器10d、20d作为基站10、移动站20的外部装置而经由网络或电缆进行连接。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各实施例说明了各自的结构和动作。但是,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可以一并具有其它实施例和变形例特有的构成要素。此外,关于各实施例、变形例的组合,不限于两个,也可以采用组合3个以上等、任意的方式。例如,可以设为使实施例2、3的基站10执行变形例1这样的特殊格式的候选数削减处理。此外,相反,也可以使实施例1的基站10具有如下功能:其根据实施例3所示的任意参数(发送模式、移动站数或服务类型),来决定作为信道候选数的削减对象的移动站。此外,可以使1个无线通信系统一并具有在实施例1~3和变形例1、2中说明的全部构成要素。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假定移动电话、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作为移动站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于移动站,而可以应用于使用控制信息从基站接收数据的各种通信设备。
标号说明
1 无线通信系统
10 基站
10a DSP
10b FPGA
10c RF电路
10d 存储器
10e IF
11 接收部
12 L1接收部
13 ACK判定部
14 移动站判定部
15 信道生成部
16 L1发送部
17 发送部
18 L2部
19 周期设定部
20 移动站
20a CPU
20b DSP
20c RF电路
20d 存储器
20e 显示装置
21 接收部
22 L1接收部
23 信道检测部
24 格式判定部
25 候选数削减部
26 L1发送部
27 发送部
28 L2部
29 周期设定部
34 移动站判定部
34a 发送模式
34b 移动站数
34c 服务类型
150 初始格式
151a、151b 特殊格式
A1、A2、A3、A4 天线
C1 小区
L 上位层

Claims (7)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基站和与该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第1信号的发送部,所述第1信号通知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其中,所述信道包含发给所述移动站的控制信息,
所述移动站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所述第1信号;以及
取得部,其根据所述第1信号,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从该信道中取得所述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的发送部在发送所述第1信号之前,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第2信号,该第2信号通知所述信道的候选数是削减前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还具有更新部,该更新部以规定的周期对包含发给所述移动站的控制信息的信道的候选进行更新,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由所述更新部更新了所述信道的候选后的所述第1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还具有决定部,该决定部决定作为所述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对象的移动站。
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具有:
决定部,其决定作为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对象的移动站;以及
发送部,其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第1信号,该第1信号通知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其中,所述信道包含发给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移动站的控制信息。
6.一种移动站,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站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第1信号,该第1信号通知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所述信道包含发给本移动站的控制信息;以及
取得部,其根据所述第1信号,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从该信道中取得所述控制信息。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基站和与该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该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第1信号,该第1信号通知信道的候选数的削减,其中,所述信道包含发给所述移动站的控制信息,
所述移动站接收发送来的所述第1信号,并根据所述第1信号,监视削减了候选数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从该信道中取得所述控制信息。
CN201180073870.6A 2011-10-13 2011-10-13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38433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3581 WO2013054424A1 (ja) 2011-10-13 2011-10-13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394A true CN103843394A (zh) 2014-06-04

Family

ID=4808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3870.6A Pending CN103843394A (zh) 2011-10-13 2011-10-13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85508A1 (zh)
EP (1) EP2768255A4 (zh)
JP (1) JP5949774B2 (zh)
KR (1) KR20140057359A (zh)
CN (1) CN103843394A (zh)
WO (1) WO20130544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6516A (zh) * 2016-05-11 2018-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673B (zh) * 2012-09-24 2018-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控制信令以及实现控制信令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US11317426B2 (en) * 2015-08-13 2022-04-26 Ntt Docomo, Inc.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KR101934486B1 (ko) * 2016-09-20 2019-01-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슬립성이 우수한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US10686469B2 (en) * 2017-05-15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yload size ambiguity and false alarm rate reduction for polar codes
US10660020B2 (en) * 2017-12-20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rch space set combining and dropping
CN110166191B (zh) * 2018-02-11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空间的监听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0022857A1 (ko) * 2018-07-27 2020-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워 세이빙을 위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 복잡도 감소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1743864B2 (en) * 2021-03-25 202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nlink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candidates due to PDCCH candidate dropping in deployments featuring PDCCH repeti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98A (zh) * 2007-09-28 2010-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监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
US20100303011A1 (en) * 2009-01-30 2010-12-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113243A (zh) * 2008-07-30 2011-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监视pdcch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230B (zh) 2007-06-22 2018-01-02 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BRPI0909301A2 (pt) * 2008-03-10 2017-09-19 Nortel Networks Ltd Métodos para sinalização de controle para sistemas sem fio
JP5259342B2 (ja) * 2008-10-29 2013-08-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EP2200208A1 (en) * 2008-12-19 2010-06-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RQ ACK/NACK for dynamic PDSCH
US8385268B2 (en) * 2009-03-25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control decoding for transparent relaying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527077C2 (ru) * 2009-04-29 2014-08-27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в мобильной сети
JP5297298B2 (ja) * 2009-08-18 2013-09-25 Kddi株式会社 制御チャネル割当装置、制御チャネル割当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10267948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Koc Ali T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and managing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98A (zh) * 2007-09-28 2010-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监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02113243A (zh) * 2008-07-30 2011-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监视pdcch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303011A1 (en) * 2009-01-30 2010-12-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SEARCH IN MOTION UK LIMITED: "Blind Decoding and search spac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0BIS R1-102047》 *
RESEARCH IN MOTION, UK LIMITED: "Reduction of Blind Decode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BIS R1-10405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6516A (zh) * 2016-05-11 2018-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85508A1 (en) 2014-07-03
WO2013054424A1 (ja) 2013-04-18
KR20140057359A (ko) 2014-05-12
EP2768255A1 (en) 2014-08-20
JPWO2013054424A1 (ja) 2015-03-30
JP5949774B2 (ja) 2016-07-13
EP2768255A4 (en)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394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63271B (zh) 用于改变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07337B (zh) 通信装置、终端、无线信道质量管理方法
CN101784081B (zh) 一种配置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US9647819B2 (en) Mechanisms to facilitate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o make use of bands which are not-licensed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32524B2 (en) Multiple access scheme for multi-channels of a network with a limited link budget
CN11017840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38617B (zh) 用于电信网络中资源管理的资源控制器
CN102918913B (zh) 无线对等网络中用于针对介质访问的抢占式回退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23486B (zh) 数据发送及终端操作方法、系统和设备
GB2492624A (en) Selection of registration strategy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103503550A (zh) 在基站中用于向用户设备分配通信资源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221421A (zh) 用于多点通信测量集管理的测量报告触发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EP375999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mode of operation for a prose enabled user equipment
CN104067646A (zh) 基于对等网络中的拥塞来改变对等方发现传输的占空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27998A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终端进行邻小区测量的方法及终端
CN105191168A (zh) 接收器分集的自适应使用
KR102016866B1 (ko)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관련 디바이스
CN103427937A (zh) 一种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EP2323445A1 (en) Information deliver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11418190A (zh) 新无线电车联网群集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12559B (zh) 时隙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4662819A (zh) 用于在合作通信系统中设立无线去程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EP3682656B1 (en) Configuration of a connection
CN102316481B (zh) 邻区路损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