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367B -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367B
CN103843367B CN201380003220.3A CN201380003220A CN103843367B CN 103843367 B CN103843367 B CN 103843367B CN 201380003220 A CN201380003220 A CN 201380003220A CN 103843367 B CN103843367 B CN 103843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resin bed
vibrator
piezoelectric element
sound pro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2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3367A (zh
Inventor
冈村健
中村成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43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3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3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92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transducers
    • H04R1/2896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transducer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为课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具备压电元件(激振器)(5)、扁平的振动体(3a)以及树脂层(7)。上述压电元件(5)接受电信号输入而振动。上述振动体(3a)安装有上述压电元件(5),通过该压电元件(5)的振动而与该压电元件(5)一同振动。树脂层(7)按照覆盖上述压电元件(5)及安装有该压电元件(5)的上述振动体(3a)的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与上述振动体(3a)及上述压电元件(5)形成一体。此外,在上述树脂层(7)设置有凹凸。

Description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知有使用压电元件的声音产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种声音产生器是对安装在振动板的压电元件施加电压使之振动,由此而使振动板振动,积极地利用该振动的共振来输出声音。
此外,由于该声音产生器的振动板能够使用树脂膜等的薄膜,因此相较于一般的电磁式扬声器(speaker)等,能够构成为薄型且轻量。
另外,当振动板使用薄膜时,为了能够获得优异的声音转换效率,必须例如以一对框构件从厚度方向夹持薄膜,使薄膜在均匀受到张力作用的状态下获得支撑。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2343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的现有的声音产生器由于积极利用均匀作用有张力的振动板的共振,因此容易在声压的频率特性中产生峰(peak)(声压比周围高的部分)及谷(dip)(声压比周围低的部分),因而有难以获得良质的音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形态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创,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获得良好声压频率特性的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形态的声音产生器具备激振器(exciter)、扁平的振动体以及树脂层。所述激振器接受电信号输入而振动。所述振动体安装有所述激振器,通过该激振器的振动而与该激振器一同振动。所述树脂层按照覆盖所述激振器及安装有该激振器的所述振动体的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所述振动体及所述激振器形成一体。此外,在所述树脂层的表面设置有凹凸。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形态,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基本的声音产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平面示意图。
图1B是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声压的频率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3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的构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的M1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C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形成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图4A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其他形成例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图4B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其他形成手法的示意图(之一)。
图4C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其他形成手法的示意图(之二)。
图5A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其他形成例的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5B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其他形成例的剖面示意图(之三)。
图5C是表示图5B中的凸部及凹部的分布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其他形成例的剖面示意图(之四)。
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限定。
首先,在说明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之前,先利用图1A及图1B说明基本的声音产生器1’的概略构成。图1A是表示声音产生器1’的概略构成的平面示意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另外,为求说明容易理解,在图1A及图1B中标示了含有以铅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铅直向下方向为负方向的Z轴之三维直角坐标系。后述说明中使用的其他图式有些也会标示该三维直角坐标系。
此外,以下,针对以多个构成的构成元件,有时是仅对多个的其中一个标注元件符号,其他个则会省略元件符号的标注。此时,标注有元件符号的一个与其他个是视为相同构成。
此外,在图1A中是省略了树脂层7(于后述)的标示。此外,为求说明容易理解,图1B是将声音产生器1’沿厚度方向(Z轴方向)放大夸示表示。
如图1A所示,声音产生器1’具备框体2、振动板3、压电元件5。另外,如图1A所示,在以下的说明中是例示压电元件5为一个时的情形,但压电元件5的个数并无限制。
框体2以两件具有相同形状的矩形框状的框构件所构成,紧夹振动板3的周缘部,作为支撑振动板3的支撑体而发挥功能。振动板3是具有板状或膜状等扁平形状,其周缘部被框体2紧夹固定,以在框体2的框内均匀受到张力作用的状态扁平地获得支撑。
另外,将以振动板3中比框体2的内周更往内侧的部分、即振动板3中没被框体2紧夹而能够自由振动的部分作为振动体3a。即,振动体3a是为在框体2的框内形成为大致矩形的部分。
此外,振动板3是能够使用树脂、金属等各种材料形成。例如能够以厚度10μm(微米)至200μm的聚乙烯(polyethylene)、聚酰亚胺(polyimide)等的树脂膜来构成振动板3。
此外,关于框体2的厚度、材质等,同样无特别限制,能够使用金属、树脂等各种材料形成。例如,基于出色的机械性强度及耐蚀性的理由,能够选择使用厚度100μm至1000μm的不锈钢(stainless)制框体等作为框体2。
另外,在图1A中虽然表示内侧区域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框体2,但也可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及正n边形的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如图1A所示,采用大致矩形。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举了以两件框构件来构成框体2,以该两件框构件紧夹振动板3的周缘部给予支撑的情形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设计为以一件框构件来构成框体2,将振动板3的周缘部黏着固定至该框体2而给予支撑。
压电元件5是激振器,以黏贴于振动体3a的表面等方式而设置,接受电压施加而振动,由此激振振动体3a振动。
如图1B所示,该压电元件5例如具有:四层由陶瓷(ceramics)构成的压电体层5a、5b、5c、5d、三层内部电极层5e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形成在该层叠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表面电极层5f、5g、及形成在露出了内部电极层5e的侧面的外部电极5h、5j。此外,在外部电极5h、5j处连接有引线(lead)端子6a、6b。
另外,压电元件5为板状,其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的主面形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的多边形。此外,压电体层5a、5b、5c、5d是以如图1B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式极化。即,是以对于某瞬间施加的电场的方向,极化方向会在厚度方向(图中的Z轴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反转的方式极化。
此外,若经由引线端子6a、6b施加电压于压电元件5,则例如,在某瞬间,黏着于振动体3a侧的压电体层5c、5d会收缩变形,而压电元件5的上表面侧的压电体层5a、5b会伸展变形。因此,通过对压电元件5提供交流信号,压电元件5便会弯曲振动,从而能够使振动体3a弯曲振动。
此外,压电元件5的主面是通过环氧(epoxy)系树脂等的黏着剂而与振动体3a的主面接合。
另外,构成压电体层5a、5b、5c及5d的材料是能够使用锆钛酸铅(leadzirconate titanate)、铋层状化合物(Bi-layered compound)、钨青铜型结构(tungsten bronze-type structure)化合物等非铅系压电体材料等现有使用的压电陶瓷。
此外,就内部电极层5e的材料而言,能够使用各种金属材料。例如,当含有由银与钯所组成的金属成分和构成压电体层5a、5b、5c、5d的陶瓷成分时,能够减轻因压电体层5a、5b、5c、5d与内部电极层5e的热膨张差所造成的应力,因此能够获得无层叠不良的压电元件5。
此外,引线端子6a、6b能够使用各种金属材料来形成。例如,若使用以树脂膜包夹铜或铝等的金属箔而成的挠性(flexible)配线来构成引线端子6a、6b,此时便能够谋求压电元件5的低高度化。
此外,如图1B所示,声音产生器1’还具备:树脂层7,其以填充至框体2的框内,覆盖压电元件5及振动体3a的表面的方式而形成。
树脂层7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acrylic)系树脂或环氧系树脂等。此外,树脂层7在填充后进行硬化,由此与振动体3a及压电元件5形成一体,而与该振动体3a及压电元件5共同构成一个复合振动体。
另外,通过将压电元件5完全埋设于树脂层7,能够诱发适度的阻尼(damping)作用,因此能够抑制共振现象,获得减缩声压频率特性中的峰和谷的效果。
此外,在图1B中,作为压电元件5,举了双压电晶片(bimorph)型的层叠型压电元件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为在振动体3a黏贴会伸缩的压电元件5而成的单压电晶片(unimorph)型。
此外,图1B示出:振动体3a,其以在框体2的框内均匀受到张力作用的状态扁平地获得支撑;压电元件5,其设置在该振动体3a的表面;及树脂层7,其与振动体3a及压电元件5形成一体,且形成为磨平其表面切齐框体2的高度。
即,由振动体3a、压电元件5及树脂层7构成的复合振动体整体的形状是经整形的、可谓具有对称性的形状。此时,由于会产生因压电元件5的振动诱发的共振所造成的峰和谷或者失真,因此在特定的频率,声压会急剧变化,声压的频率特性难以达到平坦化。
利用图2具体说明上述内容。图2是表示声压的频率特性的一例的图。当如前所述,由振动体3a、压电元件5及树脂层7构成的复合振动体整体的形状为具有厚度方向的对称性时,则例如,振动体3a和树脂层7各者的杨氏模数(Young’s modulus)整体性一致。
然而,此时,因振动体3a的共振,峰会集中于特定的频率而产生退化,因而如图2所示,容易产生陡峭的峰和谷散布于整个频域的情况。
作为一例,将目光移至图2中以虚线的闭合曲线PD圈起的部分。当如图所示的峰P产生时,根据频率的不同,有时会有声压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变得难以获得良好的音质。
此时,如图2所示,降低峰P的高度(参照图中的箭头201)且扩大峰的宽度(参照图中的箭头202),把峰P和谷(省略图示)缩小,乃是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刻意将树脂层7的表面形成为不平坦,换言之,是刻意在树脂层7的表面设置了凹凸。即,是令上述的复合振动体的厚度方向的对称性下降,使得共振频率变得部分不一致。而由此,解除分散共振模式的退化,降低了峰P的高度并扩大了峰的宽度。
以下,利用图3A至图6依序具体说明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首先,图3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的构成的剖面示意图。
另外,以下有时会显示剖面示意图,而包含图3A在内的该些剖面示意图皆为沿图1A中的A-A’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图3B是图3A中的M1部的放大示意图。此外,图3C是表示凸部及凹部的分布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3A所示,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是在树脂层7的表面刻意设有凹凸。该凹凸是例如能够通过省去将树脂层7的表面磨平切齐框体2的高度位置的整形步骤来形成。
此处,如图3A所示,令从框体2的高度位置到振动体3a的表面为止的距离为高度h1、从框体2的高度位置到压电元件5为止的距离为高度h2。即,高度h1>高度h2。
此时,当以形成为比高度h1还低的方式填充树脂原料溶液及整形树脂层7时,在树脂层7硬化之前,在相当于压电元件5的上部之部位,以比其他区域凸出的方式添加树脂原料溶液,由此,在树脂层7的表面在相当于压电元件5的上部之部位与非相当于压电元件5的上部之部位形成相对凹凸。
即,在树脂层7的表面在相对于压电元件5的上部之部位以覆盖压电元件5的方式形成凸部,以及在相当于压电元件5的周围之部位形成凹部。
此外,如图3B所示,在框体2与树脂层7的交界,树脂层7的表面倾斜而形成弯月面(meniscus)m,因此便沿着框体2的内周形成相对凸部。
图3C示出形成该些凸部7a及凹部7b的形成区域。即,如图3C中画满斜线的斜线区域所示,凸部7a的其中至少一个形成为:对以俯视透视树脂层7时树脂层7与压电元件5重叠的区域整体进行覆盖。此外,凸部7a还形成在沿着以俯视树脂层7时树脂层7与框体2交界之区域。
此外,在图3C,在树脂层7中的斜线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凹部7b。另外,在图3C中将凸部7a及凹部7b的形成区域明确划分,但此是为求说明容易理解,并非是在严格定义实际上的形成区域的形态。
如上述,通过在树脂层7的表面形成凹凸,使复合振动体的厚度方向的对称性下降,而能够使共振频率变得部分不一致。即,令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产生参差,而能够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此外,沿着以俯视时的树脂层7与框体2的交界而形成的凸部7a压制了在框体2附近的震动传递,而框体2可说是振动之界限,因此能够令来自压电元件5的振动的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产生差距。
此处,如图3A至图3C所示,在树脂层7与框体2的交界形成凸部7a,并且在相当于压电元件5的上部之部位以覆盖压电元件5的方式形成凸部,由此,在振动体3a振动时,因为厚度的影响,凸部7a的振幅会比凹部7b的振幅来得小,因此在凸部7a与凹部7b会产生振幅差,能够令来自压电元件5的振动的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产生更进一步的差距。
因此,由此也令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产生参差,而能够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频率特性。
此外,由于能够省去树脂层7的表面的整形步骤,因此能够有助于削减声音产生器1在量产化时的成本。
此外,凸部7a及凹部7b也可以按照均匀分布于树脂层7的表面的方式设置多个。关于此时的情形,接着利用图4A至图4C来进行说明。图4A是表示凸部7a及凹部7b的其他形成例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此外,图4B及图4C是表示凸部7a及凹部7b的其他形成手法的示意图(之一)及(之二)。
如图4A所示,凸部7a及凹部7b也可以按照均匀分布于树脂层7的表面的方式设置多个。此时同样能够在振动体3a的界面与树脂层7的表面,令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产生参差,因此同样能够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此外,通过令多个凸部7a及凹部7b分布于树脂层7的表面,能够令树脂层7的表面积增加,因此能够令声音在树脂层7的表面的传播距离与在振动体3a的界面的传播距离不同。因此,能够使共振变得缓和,照样能够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上述的凸部7a及凹部7b例如能够以图4B所示的手法形成。例如,如图4B所示,只要在将树脂层7填充至框体2的框内时从并列设置的多个喷嘴(nozzle)70填充树脂层7的形成材料即可。
此时,刻意留下从并列的喷嘴70吐出的形成材料的吐出料迹并使其硬化,由此,便能够在树脂层7的表面获得如图4B的右侧所示的凸部7a及凹部7b。此处,在图4B所示形态的情形中,凸部7a的高度是例如为lμm至1mm(毫米),而当成为隆起之起点的区域为圆形时,直径例如为10μm至20mm。
此外,如图4C所示,也可以通过丝网(screen)印刷的手法来形成凸部7a及凹部7b。即,如图4C所示,通过刻意将丝网印刷的网版80所具有的网眼的痕迹留在树脂层7的表面,便能够获得如图4C右侧所示的凸部7a及凹部7b。此处,在图4C所示形态的情形中,凸部7a的高度例如为1μm至100μm,凸部7a的宽度例如为5μm至50μm,凹部7b的宽度例如为5μm至50μm。
采用该丝网印刷的手法时,能够一并获得能够有助于削减声音产生器1在量产化时的成本的效果。
此外,也可将如图4A至图4C所示的多个凸部7a及凹部7b,以在压电元件5的上部分布更多的方式设置。关于此时的情形,接着利用图5A至图5C进行说明。
图5A及图5B是表示凸部7a及凹部7b的其他形成例的剖面示意图(之二)及(之三)。此外,图5C是表示图5B中的凸部7a及凹部7b的分布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凸部7a及凹部7b也可如图5A所示,以多个分布于树脂层7中的压电元件5的上部、即以俯视透视树脂层7时树脂层7与压电元件5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由此,能够通过凸部7a来压制作为振动源的压电元件5的振动,因此能够使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愈靠近压电元件5愈缓和。也即,令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产生参差,而能够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此外,凸部7a及凹部7b也可如图5B所示,以对于沿着压电元件5轮廓的部分区域分布有多个的方式设置。另外,此处所说的沿着压电元件5轮廓的部分区域是指图5C中以斜线区域表示、即以俯视透视树脂层7时包围压电元件5轮廓的部分(横跨轮廓的部分)。
此时,由于能够通过凸部7a压制振动从压电元件5往周围传递,因此照样能够使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愈接近压电元件5愈缓和。即,令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产生参差,而能够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接着,图6是表示凸部7a及凹部7b的其他形成例的剖面示意图(之四)。
凸部7a及凹部7b也可如图6所示,通过以开口于树脂层7的表面的开放孔的形式形成凹部7b而设置。此时,凹部7b例如能够通过从喷嘴90喷出作为喷射材料的砂等抛光材料、干冰等,也即使用所谓珠击(shot blast)方式等来形成。
此处,当凹部7b的开口部为圆形时,直径例如为10μm至10mm,深度为1μm至50μm。
如上述,通过将凹部7b以开口于树脂层7的表面的开放孔的形式设置,同样能够形成凸部7a及凹部7b,因此,令共振点的声压的峰P产生参差,而能够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接着,针对搭载有至此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的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利用图7A及图7B来进行说明。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装置20的构成的图,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的构成的图。另外,在两图中仅示出进行说明所需要的构成元件,关于一般性的构成元件的记载则予以省略。
声音产生装置20是所谓的扬声器之类的发音装置,如图7A所示,例如具备声音产生器1及容纳声音产生器1的箱体30。箱体30使声音产生器1发出的声音在内部共鸣,并将声音从形成在箱体30的未图示开口放射至外部。通过具有此种箱体30,能够提高例如低频带的声压。
此外,声音产生器1能够搭载至各种电子设备50。例如,在接下来所示的图7B中,电子设备50是移动电话、平板(tablet)终端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如图7B所示,电子设备50具备电子电路60。电子电路60例如由控制器50a、收发部50b、键输入部50c及麦克风输入部50d所构成。电子电路60连接至声音产生器1,并具有将声音信号输出至声音产生器1的功能。声音产生器1根据从电子电路60输入的声音信号使声音产生。
此外,电子设备50还具备显示部50e、天线50f及声音产生器1。此外,电子设备50还具备容纳该些各器件的箱体40。
另外,在图7B中虽然表示了将控制器50等的各器件全都容纳在一个箱体40的状态,但并无限定各器件的容纳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至少将电子电路60与声音产生器1容纳在一个箱体40中即可。
控制器50a是电子设备50的控制部。收发部50b根据控制器50a的控制,经由天线50f进行数据的收发等。
键输入部50c是电子设备50的输入器件,受理操作者的击键操作。麦克风输入部50d同样为电子设备50的输入器件,受理操作者的声音输入操作等。
显示部50e是电子设备50的显示输出元件,根据控制器50a的控制进行显示信息的输出。
而声音产生器1作为电子设备50中的声音输出器件而动作。另外,声音产生器1连接至电子电路60的控制器50a,接受由控制器50a控制的电压的施加而发出声音。
此外,在图7B中虽然以电子设备50为便携式终端装置来进行了说明,但电子设备50并不问类别,可适用于具有发出声音的功能的各种民生设备。例如,可用于薄型电视和汽车音响(car audio)设备当自不待言,也可用于具有发出“说话”这类声音的功能的制品,举例来说,如吸尘器、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各种制品。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具备激振器(压电元件)、扁平的振动体、树脂层。上述激振器接受电信号输入而振动。上述振动体安装有上述激振器,通过该激振器的振动而与该激振器一同振动。树脂层按照覆盖上述激振器及安装有该激振器的上述振动体的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与上述振动体及上述激振器形成一体。此外,在上述树脂层设置有凹凸。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能够获得良好的声压频率特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主要例示了在振动体的一主面设置压电元件时的情形来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在振动体的两面设置压电元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举框体的内侧的区域的形状为大致矩形时的情形为例,且是只要为多边形即可,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圆形和椭圆形。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举以树脂膜等薄膜构成振动板时的情形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板状的构件来构成。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举支撑振动体的支撑体为框体且支撑振动体的周缘时的情形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构成为仅支撑振动体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的两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举激振器为压电元件时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但作为激振器并不限定为压电元件,只要是具有接受电信号输入而产生振动的功能的器件即可。
例如,也可为周知作为使扬声器产生振动的激振器的动电型的激振器、静电型的激振器或电磁型的激振器。
其中,动电型的激振器是一种在配置于永久磁铁的磁极间的线圈(coil)通上电流而使线圈产生振动的激振器,静电型的激振器是一种在相对置的两金属板通上偏压(bias)与电信号而使金属板产生振动的激振器,电磁型的激振器是一种在线圈通上电信号而使薄铁板产生振动的激振器。
进一步的效果以及变形例能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导出。故而,本发明的更广范围的形态不限于如上表现且记述的特定的详细且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能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以及由其等价物所定义的总的发明的概念的精神或范围而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1’ 声音产生器
2 框体
3 振动板
3a 振动体
5 压电元件
5a、5b、5c、5d 压电体层
5e 内部电极层
5f、5g 表面电极层
5h、5j 外部电极
6a、6b 引线端子
7 树脂层
7a 凸部
7b 凹部
20 声音产生装置
30、40 箱体
50 电子设备
50a 控制器
50b 收发部
50c 键输入部
50d 麦克风输入部
50e 显示部
50f 天线
60 电子电路
70 喷嘴
80 网版
90 喷嘴
P 峰
h1、h2 高度
m 弯月面

Claims (6)

1.一种声音产生器,具备:
激振器,其接受电信号输入而振动;
扁平的振动体,其安装有所述激振器,通过该激振器的振动而与该激振器一同振动;以及
树脂层,其按照覆盖所述激振器及安装有该激振器的所述振动体的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所述振动体及所述激振器形成一体;
在所述树脂层的表面设置有凹凸,该凹凸的凸部和凹部被设置为:在以俯视透视所述树脂层时该树脂层与所述激振器重叠的区域,分别分布有多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中,
所述凹凸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按照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层的表面的方式分别设置有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中,
所述凹凸的所述凹部是作为开口于所述树脂层的表面的开放孔而设置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中,
所述激振器是双压电晶片型的层叠型压电元件。
5.一种声音产生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产生器;以及
容纳该声音产生器的箱体。
6.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产生器;
连接至该声音产生器的电子电路;以及
容纳该电子电路及所述声音产生器的箱体,
并具有使声音从所述声音产生器产生的功能。
CN201380003220.3A 2012-08-30 2013-06-28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0139 2012-08-30
JP2012190139 2012-08-30
PCT/JP2013/067892 WO2014034250A1 (ja) 2012-08-30 2013-06-28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367A CN103843367A (zh) 2014-06-04
CN103843367B true CN103843367B (zh) 2016-08-31

Family

ID=5018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2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367B (zh) 2012-08-30 2013-06-28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07995B2 (zh)
JP (1) JP5675004B2 (zh)
KR (1) KR101507751B1 (zh)
CN (1) CN103843367B (zh)
TW (1) TWI505722B (zh)
WO (1) WO2014034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70848A (ja) * 2014-03-10 2015-09-28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圧電素子及びこれを含む圧電振動子
JP2015185819A (ja) * 2014-03-26 2015-10-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バイモルフ型圧電素子の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CN106028250A (zh) * 2016-06-22 2016-10-12 深圳市摩码克来沃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硅胶振膜及制备方法、发声部件
KR102380627B1 (ko) 2017-05-29 2022-03-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29516B1 (ko) 2018-11-13 2024-01-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20220210578A1 (en) * 2019-05-27 2022-06-3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Audio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audio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282A (zh) * 2001-08-20 2003-03-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电声换能器
JP2010177867A (ja) * 2009-01-28 2010-08-12 Kyocera Corp 圧電スピーカ
JP2012110018A (ja) * 2010-06-25 2012-06-07 Kyocera Corp 音響発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8229U (zh) * 1981-02-03 1982-08-10
US4807294A (en) * 1986-06-20 1989-02-21 Mitubishi Petrochemical Co., Ltd. Piezoelectric and foam resin sheet speaker
JPH01135299A (ja) * 1987-11-20 1989-05-26 Iwatsu Electric Co Ltd 圧電型スピーカ
JPH04150298A (ja) * 1990-10-09 1992-05-22 Murata Mfg Co Ltd 額縁スピーカ
JP2001128292A (ja) 1999-10-28 2001-05-11 Nippon Ceramic Co Ltd 超音波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の製造方法
JP3426185B2 (ja) 2000-03-28 2003-07-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圧電スピーカ
JP2003348692A (ja) * 2002-05-27 2003-12-05 Ensaa Kk 圧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圧電シート、圧電スピーカ及び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2004023436A (ja) 2002-06-17 2004-01-22 Nihon Ceratec Co Ltd 圧電スピーカ
JP2005311415A (ja) 2004-04-16 2005-11-04 Nec Tokin Corp 音響振動発生素子
TWI455602B (zh) * 2009-01-27 2014-10-01 Taiyo Yuden Kk Piezoelectric body
KR101286768B1 (ko) * 2009-12-08 2013-07-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압전형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791099B2 (ja) * 2011-04-15 2015-10-07 サミー株式会社 遊技機
TWM430780U (en) * 2011-12-29 2012-06-01 Txc Corp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for shee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282A (zh) * 2001-08-20 2003-03-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电声换能器
JP2010177867A (ja) * 2009-01-28 2010-08-12 Kyocera Corp 圧電スピーカ
JP2012110018A (ja) * 2010-06-25 2012-06-07 Kyocera Corp 音響発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5911A (zh) 2014-04-16
WO2014034250A1 (ja) 2014-03-06
TWI505722B (zh) 2015-10-21
KR20140040707A (ko) 2014-04-03
JP5675004B2 (ja) 2015-02-25
KR101507751B1 (ko) 2015-04-07
CN103843367A (zh) 2014-06-04
JPWO2014034250A1 (ja) 2016-08-08
US20150139456A1 (en) 2015-05-21
US9407995B2 (en) 201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367B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988524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137570B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I558225B (zh) A vibrating device, an acoustic generating device, a speaker system,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96278B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350766A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797820B (zh)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999482B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012115B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765922B (zh)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81791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12113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5676016B2 (ja) 振動装置,音響発生装置,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CN104335602B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117945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JP6192743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CN104054356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12116A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4721603U (zh) 声音发生器、声音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2100048A (ja) 電子機器
JP6208595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