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284A -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284A
CN103843284A CN201380001445.5A CN201380001445A CN103843284A CN 103843284 A CN103843284 A CN 103843284A CN 201380001445 A CN201380001445 A CN 201380001445A CN 103843284 A CN103843284 A CN 103843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aster tolerance
website
cloud
virtual machine
descri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4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3284B (zh
Inventor
吴向阳
邹锋哨
伏高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3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3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33Failover techniques switching over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7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 G06F11/1482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by means of middleware or OS functionality
    • G06F11/1484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by means of middleware or OS functionality involving virtual mach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3Failover techniques using mig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5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94Redundant storage or storage sp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97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maintaining the standby controller/processing unit upda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05Real-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15Virtu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能够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和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能够获取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计算机系统遭受如火灾、水灾、地震、战争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可能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云应用的中断和数据的丢失,带来极大的损失。容灾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外界环境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当灾难发生时,能够将生产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容灾站点,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保障了系统的高可用性。
虚拟化技术通过把多个操作系统整合到一台高性能服务器上,最大化的利用了硬件模块的所有资源,能够用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云应用,不仅可以简化系统架构,还可以降低管理资源的难度,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目前,对运行在虚拟化计算机系统上的云应用进行容灾,现有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管理员确定待容灾的云应用包含的虚拟机,即由管理员指定待容灾的虚拟机,然后通过查询生产站点的虚拟化模块,确定待容灾的虚拟机使用的存储单元,并为其在容灾站点中配置对应的存储单元,使得容灾站点可以将待容灾的虚拟机使用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复制到容灾站点中对应的存储单元中。
当生产站点需要进行容灾恢复时,在容灾站点中创建虚拟机,并通过人工操作对该创建的虚拟机进行相应的配置,例如配置对应的网络,使得待容灾的虚拟机的存储和网络得以在容灾站点恢复,完成生产站点的虚拟化容灾。
现有技术是对生产站点中待容灾的虚拟机进行恢复,是由管理员指定虚拟机来进行容灾的备份和恢复的,由于云应用部署在多个虚拟机上,如果管理员指定待容灾的虚拟机时遗漏了部分虚拟机,将会使得部分虚拟机没有得到恢复,最终将使得该云应用无法完整恢复;另外,现有技术虚拟机的恢复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逐个操作来配置每台虚拟机的网络,导致多台虚拟机的恢复过程较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能够在容灾站点的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用于容灾系统,所述容灾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容灾管理模块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容灾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用于容灾系统,所述容灾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用于容灾系统,所述容灾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及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接收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第二描述信息;或者,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包括: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网络;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提交单元,用于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用于包含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容灾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系统;所述装置为所述容灾管理模块;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提交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用于包含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系统;所述装置为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自身记录的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提交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确定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用于包含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及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的系统;所述装置为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提交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确定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注册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第二描述信息,或者,具体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单元包括:第一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网络;第二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第三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容灾系统,该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容灾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容灾系统,该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容灾系统,该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容灾系统,该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容灾系统,该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提供给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或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b)和(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云应用APP1的第一描述信息的拓扑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装置的组成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装置的组成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装置的组成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组成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系统的组成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系统的组成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系统的组成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装置的组成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容灾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能够实现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完整、快速地恢复。
一种容灾方法
如图1(a)、(b)和(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框图,该系统包括生产站点(100)和容灾站点(110),所述生产站点(100)至少为一个云应用提供服务,所述容灾站点(110)用于恢复生产站点中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生产站点(100)和容灾站点(110)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生产站点(100)表明云应用在恢复之前所在的站点,容灾站点(110)表明云应用恢复之后所在的站点,两者可以是根据区域位置进行区分,例如北京站点,西安站点,也可以是根据其他准则进行区分。
所述生产站点(100)和容灾站点(110)中都可以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例如图1(a)、(b)和(c)中,所述生产站点(100)包括数据中心(101),所述容灾站点(110)包括数据中心(111),所述数据中心可以包括物理服务器,所述物理服务器可以用于为生产站点或者容灾站点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其中用于提供计算和网络资源的物理服务器可以称之为计算节点,用于提供存储资源的物理服务器可以称之为存储节点,例如图1所示的存储节点(102)和存储节点(112),以及计算节点(103)和计算节点113,图1以所述生产站点(100)和所述容灾站点(110)都分别以包括一个数据中心为例示出,每个数据数据中心包括一个计算节点和一个存储节点示出,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还可以分别包括多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可以包括多个计算节点和多个存储节点。
所述数据中心(101、111)还可以包括虚拟化模块(104、114)和云管理模块(105、115),所述虚拟化模块(104、114)用于将所述物理服务器上的计算(包括处理器和内存)、存储和网络资源抽象成多个虚拟机中,每个虚拟机实际上都具有处理器、内存、网络连接和存储,可以运行各自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所述云管理模块(105、115)可以对所述虚拟化模块(104、114)或各虚拟机进行管理,例如指示所述虚拟化模块(104、114)创建虚拟机。
所述数据中心(101、111)的存储节点(102、112)可以独立设置,例如采用共享存储设备,所述存储节点(102、112)包括多个存储单元,用于为每个虚拟机提供存储资源,可以为生产站点/容灾站点提供共享分区访问(读、写)能力,使得不同计算节点上的虚拟机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存储设备的同一个分区。所述存储节点(102、112)上包含存储管理软件(106、116),可以对所述存储节点(102、112)上的存储单元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共享存储设备可以是网络连接式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设备,还可以是存储网络(Storage AreaNetwork,SAN)设备,例如,所述存储节点(102、112)可以是SAN设备,所述SAN设备的存储单元具体可以是逻辑单元(Logical Unit Number,LUN),所述LUN是以存储阵列形式显示的逻辑磁盘,每台虚拟机的文件系统创建在所述SAN设备的一个或多个LUN上,所述SAN设备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控制对所述LUN的读写,可以对所述LUN的信息进行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实现云应用的完整容灾恢复,在创建云应用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云应用模板来创建所述云应用,云管理模块(105、115)可以接收所述云应用模板,根据所述云应用模板来指示虚拟化模块(104、114)创建所述云应用使用的虚拟机和网络,由于云应用模板能够完整地描述云应用所需要的虚拟机和网络等信息,可以使得虚拟化模块(104、114)在为所述云应用部署虚拟机的时候,能够从整体上进行部署考虑,加快部署虚拟机的效率。当然,在创建虚拟机的时候也可以不使用云应用模板,而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虚拟机模板,云管理模块(105、115)仍然提供虚拟机模板来进行虚拟机的创建。
当所述云应用所使用的虚拟机和网络由所述虚拟化模块(104、114)创建完成之后,所述云管理模块(105、115)或者虚拟化模块(104、114)可以根据所部署的虚拟机和所述虚拟机的网络生成云应用的描述信息,所述云应用的描述信息包括运行所述云应用的实例的描述信息,例如运行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的信息,以及所述云应用使用的网络信息等,所述云应用的描述信息具体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介绍。可以明确的是,所述云应用的描述信息既可以包括云应用的静态描述信息,也可以包括云应用的动态描述信息。在虚拟化模块(104、114)进行虚拟机部署之前,云管理模块(105、115)接收到的云应用模板或虚拟机模板中所携带的信息可以称为云应用的静态描述信息,例如虚拟机的数量或规格,等等;在虚拟化模块(104、114)进行虚拟机部署之后,虚拟机所部署的物理资源的所在位置或所归属的网络的都已经配置完成,这些信息可以称为云应用的动态描述信息。在虚拟化模块(104、114)进行虚拟机部署之后,云管理模块(105、115)可以搜集所述云应用的动态描述信息和静态描述信息,并生成所述云应用的描述信息,如果所述云管理模块(105、115)之前已经通过云应用模板获取到了所述云应用的静态描述信息,此时可以只获取云应用的动态描述信息。所述云应用的描述信息在云管理模块(105、115)中还可以通过模板的形式进行记录,所述云管理模块(105、115)可以通过新的模板记录所述云应用的描述信息,也可以通过更新云应用模板的方式来保存完整的云应用描述信息。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基于云应用的容灾,可以在所述云管理模块(105、115)上增加云管理接口(107、117),即所述云管理模块(105、115)支持对生产站点中当前运行的云应用的云应用的描述信息的查询,并根据查询得到的所述云应用的描述信息进行云应用的容灾操作。为了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运行在所述生产站点的云应用的描述信息称为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将所述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的描述信息称为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组成可以如图1(a)所示,除了包括生产站点与容灾站点之外,还可以包括容灾管理模块(120),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分别连接,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可以通过云管理模块(105)上的云管理接口(107)查询生产站点中当前运行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可以通过云管理接口(117)将确定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云管理模块(115)。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还可以与虚拟化模块(104、114)连接,使得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还可以通过虚拟化模块(104、114)查询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或者容灾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容灾管理模块还可以与存储管理软件(106、116)连接。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中的生产站点100和容灾站点110还可以通过云管理模块进行通信连接,如图1(b)所示,使得所述容灾站点可以查询所述生产站点的云应用的描述信息,即第一描述信息,并根据查询得到的所述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进行云应用的容灾操作。
在图1(a)所示的系统构架中,所述生产站点(100)和所述容灾站点(110)可以共用一个容灾管理模块,还可以为所述生产站点和所述容灾站点分别设置一个容灾管理模块,如图1(c)所示,所述系统中包括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和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与所述生产站点(100)的云管理模块(105)连接,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与所述容灾站点(110)的云管理模块(115)连接,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与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100)的云管理模块(105)获取所述生产站点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可以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发送的第一描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第二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具体流程如后续实施例描述。
此外,在图1(a)和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中,所述容灾站点(110)的云管理模块(115)还可以与所述生产站点(100)的云管理模块(105)连接,使得云管理模块(115)可以从云管理模块(105)获取所述生产站点的第一描述信息,图1(a)和图1(c)所示的虚线连接表示此连接关系为可选。
结合图1(a)或(b)或(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容灾方法如图2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201: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202: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203: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1的执行主体可能根据系统组成不同而不同,例如,在图1(b)中,可能是所示的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或者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在图1(a)中,可能是所示的容灾管理模块,在图1(c)中,可能是所示的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或者是容灾站点的的容灾管理模块,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同样能够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描述;在步骤203中,所述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基于不同的执行主体,该动作的执行会有所不同,后续实施例将会详细介绍。当容灾站点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结合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容灾方法如图3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301: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302: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的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结合图1(a)或(b)或(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容灾方法如图4所述,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恢复,所述方法可以由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来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401: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402: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从图1(b)所示的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或者图1(a)所示的容灾管理模块或者图1(c)所示的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一之配置流程
结合图1(a)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如图5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容灾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501: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例如,图1(a)所示的系统构架中,所述生产站点中运行了3个云应用,分别是:APP1,APP2和APP3,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中可以保存有每个云应用的拓扑关系,所述云应用的拓扑关系可以采用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来表述,例如云应用APP1的第一描述信息如图6所示。
当确定APP1为待容灾的云应用时,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或者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可以获取APP1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APP1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如表1所示,包括:
表1
Figure BDA0000421699610000181
1)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
其中,源网络的信息可以是运行所述云应用的源虚拟机所在的子网(Subnet)的信息,也可以是运行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所在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VLAN)的信息,也可以是两者。例如:
APP1使用了Network1和Network2;
Network1(Subnet地址:10.100.35.0/24,VLAN ID=35);
Network2(Subnet地址:10.100.36.0/24,VLAN ID=36)。
2)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
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由所述生产站点分配,可以是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所述源虚拟机的规格包括处理器和内存的信息,例如,所述生产站点使用了源虚拟机VM1、VM2和VM3来运行云应用APP1,则所述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为:
VM1(uuid=1,2VCPU,60G内存);
VM2(uuid=2,2VCPU,60G内存);
VM3(uuid=3,2VCPU,40G内存);
3)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在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
所述源虚拟机在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可以为单个虚拟机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为:VM1->LUN1和LUN2;VM2->LUN1;VM3->LUN2和LUN3;也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整体的信息,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为:LUN1、LUN2、LUN3,此时所述源虚拟机在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可能不包括所述源虚拟机和所述源虚拟机占用的存储单元的关联关系,由于所述源虚拟机占用的存储单元中保存有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所述生产站点或者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由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确定所述源虚拟机使用了哪个LUN上的哪些磁盘文件,即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所述源虚拟机和所述源虚拟机占用的存储单元的关联关系。
4)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
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具体可以是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IP地址,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为:
VM1-VNIC1->IP地址:10.100.35.10/24;
VM2-VNIC2->IP地址:10.100.35.11/24;
VM3-VNIC3->IP地址:10.100.35.12/24;
VM3-VNIC3'->IP地址:10.100.36.12/24。
5)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为:VM1-VNIC1->连接Network1;VM2-VNIC2->连接Network2;VM3-VNIC3->连接Network1;VM3-VNIC3'->连接Network2。
上述4)和5)为可选的两个因素,所述APP1的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上述4)或者可以包括上述5)中的任一项,也可以包括上述4)和5)。
具体地,上述步骤501中所述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1)第一种方法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通过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接口,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查询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2)第二种方法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通过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接口,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查询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具体地,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得到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例如,源虚拟机VM1的虚拟网卡的IP地址为:10.100.35.10/24;则可以得到所述IP地址的掩码为255.255.255.0,将该IP地址与所述掩码逻辑相与得到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Subnet地址为10.100.35.0/24;同理,由VM2的虚拟网卡的IP地址和VM3的虚拟网卡的IP地址,得到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Subnet地址为10.100.35.0/24和10.100.36.0/24,因此,可以得到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为:Network1(Subnet地址:10.100.35.0/24)和Network2(Subnet地址:10.100.36.0/24);最后根据所述生成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源虚拟机的信息,生成所述APP1的第一描述信息如表1所示。
进一步,如果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则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可以由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确定,例如所述APP1的源网络的信息为:Network1(Subnet地址:10.100.35.0/24,VLAN ID=35),Network2(Subnet地址:10.100.36.0/24,VLAN ID=36),根据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VM1-VNIC1->IP地址:10.100.35.10/24,可以确定所述VM1的虚拟网卡的IP地址属于网段10.100.35.0/24,则可以进一步确定VM1-VNIC1与Network1关联,同理可以确定VM2-VNIC2与Network1关联,VM3-VNIC3与Network1,VM3-VNIC3'与Network2关联,即得到了APP1的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系。
502: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携带的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具体地,由于在容灾站点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时,需要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对应创建备份虚拟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规格与所述源虚拟机的规格相同,因此,可以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为所述备份虚拟机配置虚拟机的标识,并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可以与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3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为:VM1(uuid=1;2VCPU,60G内存),VM2(uuid=1;2VCPU,60G内存),VM3(uuid=1;2VCPU,40G内存),可以为该3台源虚拟机对应配置3台虚拟机作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即为VM1(uuid=1)对应配置备份虚拟机VM11'(uuid=11),为VM2(uuid=2)对应配置备份虚拟机VM12'(uuid=12),为VM3(uuid=3)对应配置备份虚拟机VM13'(uuid=13),并确定VM11'(uuid=11)、VM12'(uuid=12)和VM13'(uuid=13)的规格分别与VM1(uuid=1)、VM2(uuid=2)和VM3(uuid=3)的规格一致,如表2所示,则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为:VM11'(uuid=11,2VCPU,60G内存),VM12'(uuid=12,2VCPU,60G内存),VM13'(uuid=13,2VCPU,40G内存)。
503: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503a:获取容灾站点的空闲存储单元。
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对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节点进行管理,能够统计所述存储节点的所有存储单元的资源占用情况,因此,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可以通过查询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获取所述容灾站点的空闲存储单元的信息,例如,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对容灾站点的SAN设备的LUN资源占用情况进行统计:LUN1'-LUN6'资源已被占用,LUN7'-LUN15'未被占用,则获取的空闲存储单元为:LUN7'-LUN15'。
503b:从所述容灾站点的空闲存储单元中选择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从容灾站点的空闲存储单元中选择存储单元作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例如,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为LUN1、LUN2和LUN3,从所述空闲存储单元LUN7'-LUN15'中选择3个存储单元作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则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包括:LUN7'、LUN8'和LUN9'。
503c:建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之后,可以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并根据所述复制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具体地,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之后,还建立了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为:VM1->LUN1和LUN2,VM2->LUN1,VM3->LUN2和LUN3;所述APP1使用的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为:LUN7'、LUN8'和LUN9',用户可以直接指定(LUN1、LUN2和LUN3)与(LUN7'、LUN8'和LUN9')之间的复制关系为:LUN1->LUN7',LUN2->LUN8',LUN3->LUN9',则根据VM1(uuid=1)->VM11'(uuid=11),VM2(uuid=2)->VM12'(uuid=12),VM3(uuid=3)->VM13'(uuid=13),可以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为:VM11'(uuid=11)->LUN7'和LUN8',VM12'(uuid=12)->LUN7',VM13'(uuid=13)->LUN8'和LUN9',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来确定。
所述备份虚拟机在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可以为单个虚拟机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例如,VM11'(uuid=11)->LUN7'和LUN8',VM12'(uuid=12)->LUN7',VM13'(uuid=13)->LUN8'和LUN9';也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整体的信息,例如,LUN7'、LUN8'和LUN9',此时所述备份虚拟机在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可能不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和所述备份虚拟机占用的存储单元的关联关系,但是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保存有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和所述备份虚拟机占用的存储单元的关联关系。
504:指示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步骤503之后,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配置到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使得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按照设定的复制周期和复制方式,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为:LUN1、LUN2和LUN3,所述APP1使用的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为:LUN7'、LUN8'和LUN9',确定(LUN1、LUN2和LUN3)与(LUN7'、LUN8'和LUN9')之间的复制关系为:LUN1->LUN7',LUN2->LUN8',LUN3->LUN9',将所述复制关系配置到所述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使得所述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每隔预定时间,例如5分钟,将LUN1、LUN2和LUN3的数据分别增量复制到LUN7'、LUN8'和LUN9'。
505: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备份网络的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携带的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具体地,由于所述源网络的信息可以是运行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源虚拟机所在的子网(Subnet)的信息,也可以是运行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源虚拟机所在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的信息,也可以是两者,则,所述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可以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Subnet的信息,从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Subnet地址中分配Subnet地址作为所述备份网络的Subnet的信息;
根据所述源网络的VLAN的信息,从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VLAN ID中分配VLAN ID作为所述备份网络的VLAN的信息;
则,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可以是所述备份网络的Subnet的信息,也可以是所述备份网络的VLAN的信息,也可以是两者。
其中,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Subnet地址和VLAN ID可以预先保存,还可以是从用户获取,或者还可以根据规则来确定,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Subnet地址和VLAN ID的信息,在配置APP1的备份网络的过程中,可以从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Subnet地址和/或VLAN ID中选定Subnet地址和/或VLAN ID作为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
例如,所述APP1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为:Network1(Subnet地址:10.100.35.0/24,VLAN ID=35);Network2(Subnet地址:10.100.36.0/24,VLANID=36),可以根据用户指示从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网络中指定两组Subnet地址和两组VLAN ID作为APP1的备份网络的信息,具体地,为Network1和Network2的Subnet地址指定对应备份的Subnet地址:10.100.35.0/24->20.200.135.0/24,10.100.36.0/24->20.200.136.0/24;为Network1和Network2的VLAN ID指定对应备份的VLAN ID:VLAN ID=35->135,VLAN ID=36->136,则所述APP1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为:network1'(Subnet地址:20.200.135.0/24,VLAN ID=135);network2'(Subnet地址:20.200.136.0/24,VLAN ID=136)。
此外,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Subnet地址和VLAN ID中可能包含与所述源网络的Subnet地址和VLAN ID一致的Subnet地址和VLAN ID,因此,可以指定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源网络的信息相同,使得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可能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相同,即使得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和在所述容灾站点可以使用相同的网络地址进行业务处理,例如,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Subnet地址中包括:10.100.35.0/24和10.100.36.0/24,所述容灾站点未被使用的VLAN ID中包括:VLAN ID=35和VLAN ID=36,则可以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为:network1'(Subnet地址:10.100.135.0/24,VLAN ID=35);network2'(Subnet地址:10.100.136.0/24,VLAN ID=36),使得所述备份网络network1'和network2'的信息与所述源网络Network1和Network2的信息相同,从而在容灾恢复时,可以为所述备份虚拟机分配与所述源虚拟机相同的网络地址。
506: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之后,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并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其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由于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则,所述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1)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携带的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以及所述源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使得容灾恢复后,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可以使用所述指定的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所述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以及所述源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步骤501;或者,可以包括,
(2)获取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携带的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可以包括,
(3)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携带的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确定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也可以不进行预先确定,而是在容灾恢复过程中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可以包括,
(4)获取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携带的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在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之后,还建立了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与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之后,还建立了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因此,所述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具体可以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与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可以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例如,所述APP1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为:VM1-VNIC1->IP地址:10.100.35.10/24,VM2-VNIC2->IP地址:10.100.35.11/24,VM3-VNIC3->IP地址:10.100.35.12/24,VM3-VNIC3'->IP地址:10.100.36.12/24,为所述APP1配置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为network1'(Subnet地址:20.200.135.0/24),network2'(Subnet地址:20.200.136.0/24),由于VM3-VNIC3'->IP地址:10.100.36.12/24属于Network2(Subnet地址:10.100.36.0/24),则从Network2对应的备份网络network2'(Subnet地址:20.200.136.0/24)中指定1个IP地址作为备份虚拟机VM13'的网络地址,由于VM1-VNIC1->IP地址:10.100.35.10/24、VM2-VNIC2->IP地址:10.100.35.11/24和VM3-VNIC3->IP地址:10.100.35.12/24属于Network1(Subnet地址:10.100.35.0/24),则从Network1对应的备份网络network1'(Subnet地址:20.200.135.0/24)中指定3个IP地址分别作为备份虚拟机VM11'、VM12'和VM13'的虚拟网卡的IP地址,则所述APP1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可以为:VM11'-VNIC11->IP地址:20.200.135.10/24,VM12'-VNIC12->IP地址:20.200.135.11/24,VM13'-VNIC13->IP地址:20.200.135.12/24,VM3-VNIC13'->IP地址:20.200.136.12/24。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也可以不进行预先配置,而是在容灾恢复过程中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系进行分配。
所述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具体可以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与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例如,所述APP1的源虚拟机的标识与备份虚拟机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为:VM1(uuid=1)->VM11'(uuid=11),VM2(uuid=2)->VM12'(uuid=12),VM3(uuid=3)->VM13'(uuid=13);所述APP1的源网络的信息与备份网络的信息的对应关系为:Network1->network1',Network2->network2';所述APP1使用的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源网络的关联关系为:VM1(uuid=1)-VNIC1->连接Network1,VM2(uuid=2)-VNIC1->连接Network2,VM3(uuid=3)-VNIC1->连接Network1,VM3(uuid=3)-VNIC1->连接Network2;则由VM1(uuid=1)->连接Network1关联,可以确定VM11'(uuid=11)-VNIC11与network1'关联,同理可以确定VM12'(uuid=12)-VNIC12与network2'关联,VM13'(uuid=13)-VNIC13与network1',VM13'(uuid=13)-VNIC13'与network2'关联,即得到了所述APP1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507: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可以生成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其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例如,所述APP1的第二描述信息可以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0421699610000281
Figure BDA0000421699610000291
508: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直接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第二种方式,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通过云管理接口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管理模块能够获取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一之恢复流程
结合图1(a)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方法如图7所示,用于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将所述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恢复到容灾站点中,所述方法可以由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701:接收来自容灾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接收来自容灾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注册信息携带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来自容灾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包括所述容灾管理模块直接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容灾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例如,所述APP1的第二描述信息可以如表2所示。
进一步,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702: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或者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停止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在所述容灾站点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之前,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首先对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或者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进行配置,以阻止所述容灾站点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避免容灾恢复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继续通过复制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而导致的数据覆盖,保障了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可靠恢复。
步骤702为可选步骤,步骤702可以在步骤701之前,也可以在步骤701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703: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在获取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使用的虚拟交换机,并将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到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具体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所述虚拟化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后,根据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虚拟交换机,并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定或创建所述虚拟机换机上的端口组,并建立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再根据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到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使得所述备份网络得以恢复,例如,所述APP1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占用的存储单元为LUN7'、LUN8'和LUN9',可以从LUN7'、LUN8'和LUN9'相关联的计算节点所使用的虚拟机换机中选择两个虚拟交换机DVS1'和DVS2',并确定将network1'与DVS1'对应关联,network2'与DVS2'对应关联,再根据所述确定的对应关系,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network1'的信息(Subnet地址:20.200.135.0/24,VLAN ID=135)注册配置到DVS1'的端口组中,将network2'的信息(Subnet地址:20.200.136.0/24,VLAN ID=136)注册配置到DVS2'的端口组中,使得所述APP1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network1'和network2'得以恢复,network1'与network2'还可以与同一个虚拟交互机对应关联,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在所述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之后,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还可以从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获取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并记录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704: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
在获取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之后,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包括: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机创建指令,所述虚拟机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上述信息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所述创建的备份虚拟机占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具体地,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虚拟机创建指令后,根据所述虚拟机创建指令携带的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使用的计算节点,并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使用所述计算节点的资源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和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并根据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占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例如,所述APP1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为:VM11'->LUN7'和LUN8',VM12'->LUN7',VM13'->LUN8'和LUN9';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确定LUN7'、LUN8'和LUN9'相关联的计算节点,然后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利用所述计算节点的资源创建备份虚拟机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VM11'(uuid=11;2VCPU,60G内存,VNIC11),VM12'(uuid=12;2VCPU,60G内存,VNIC12),VM13'(uuid=13;2VCPU,40G内存,VNIC13和VNIC13'),并根据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定VM11'占用存储单元LUN7'和LUN8',VM12'占用存储单元LUN7',VM13'占用存储单元LUN8'和LUN9',所述计算节点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只需保证在所述计算节点上创建的备份虚拟机VM11'可以访问存储单元LUN7'和LUN8',VM12'可以访问存储单元LUN7',VM13'可以访问存储单元LUN8'和LUN9'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还可以为所述创建的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分配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705: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为所述备份虚拟机分配网络地址。
在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之后,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或者所述容灾站点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器为所述创建的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分配网络地址,其中,所述网络地址可以是IP地址,具体地,所述容灾站点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法为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分配网络地址:
1)第一种方法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然后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在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之后,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分配给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具体地,如果在容灾配置过程中,已经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使用的备份虚拟机配置了网络地址,则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携带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携带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如果在容灾配置过程中,没有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使用的备份虚拟机配置网络地址,则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从所述备份虚拟机对应的备份网络的未被使用的网络地址中,为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分配网络地址。
2)第二种方法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将地址分配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器,使得所述DHCP服务器根据所述注册信息为所述创建的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分配网络地址,所述地址分配信息可以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物理地址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和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物理地址的关联关系,还可以是所述备份虚拟机对应关联的备份网络的信息。
具体地,如果在容灾配置过程中,已经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使用的备份虚拟机配置了网络地址,则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携带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物理地址,并建立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物理地址的关联关系,然后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和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物理地址,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和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物理地址的关联关系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DHCP服务器,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DHCP服务器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分配给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例如,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从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获取VM11'、VM12'和VM13'的MAC地址,从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获取预先配置的VM11'、VM12'和VM13'的IP地址,并分别建立VM11'、VM12'和VM13'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对应关系注册到DHCP服务器,使得所述DHCP服务器可以为VM11'、VM12'和VM13'分配预先配置的IP地址;如果在容灾配置过程中,没有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使用的备份虚拟机配置网络地址,则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对应关联的备份网络的信息,并将所述备份虚拟机对应关联的备份网络的信息注册到DHCP服务器,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DHCP服务器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对应关联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分配网络地址,例如所述图1(a)或(b)或(c)中的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确定VM11'对应关联的网络的subnet地址为20.200.135.0/24,VM12'对应关联的网络的subnet地址为20.200.135.0/24,VM11'对应关联的网络的subnet地址为20.200.135.0/24和20.200.136.0/24,将所述备份虚拟机对应关联的的网络的subnet地址注册到DHCP服务器中,使得所述DHCP服务器根据VM11'对应关联的网络的subnet地址,为VM11'分配动态IP地址,根据VM12'对应关联的网络的subnet地址,为VM12'分配动态IP地址,根据VM13'对应关联的网络的subnet地址,为VM13'分配动态IP地址。
706: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关联。
在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和所述备份网络之后,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进行关联,具体包括: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可以是直接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中获取,或者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获取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指示所述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进行关联,使得所述备份虚拟机可以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利用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对应关联的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和所述备份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容灾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二之配置流程
结合图1(b)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如图8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801: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1)第一种方法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直接获取自身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2)第二种方法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自身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802: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
803: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在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携带的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803a:获取容灾站点的空闲存储单元。
803b:从所述容灾站点的空闲存储单元中选择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803c:建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804:指示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805: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备份网络的信息。
806: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807: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描述信息。
808: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直接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802-807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步骤502-507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能够获取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二之恢复流程
结合图1(b)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方法如图9所示,用于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将所述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恢复到容灾站点中,所述方法可以由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901:接收来自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接收来自生产站点云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注册信息携带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902: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或者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停止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902为可选步骤,步骤902可以在步骤901之前,也可以在步骤901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903: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
904: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
905: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为所述备份虚拟机分配网络地址。
906: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关联。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902-906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步骤702-70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三之配置流程
结合图1(b)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如图10所示,用于获取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中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将所述待容灾在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001: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1)第一种方法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直接获取自身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2)第二种方法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自身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1002: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能够获取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能够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三之恢复流程
结合图1(b)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方法如图11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将所述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恢复到容灾站点中,所述方法可以由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101: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其中,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1102: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描述,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其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所述根据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步骤502-507。
1103: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或者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停止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1103为可选步骤,步骤1103可以在步骤1102之前,也可以在步骤1102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1104: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
1105: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
1106: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为所述备份虚拟机分配网络地址。
1107: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关联。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103-1107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步骤702-70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能够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四之配置流程
结合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如图12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生产站点的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201: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1)第一种方法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通过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接口,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查询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2)第二种方法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通过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接口,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查询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1202: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
1203: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1204:指示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1205: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备份网络的信息。
1206: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1207: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描述信息。
1208: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在容灾站点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202-1207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步骤502-507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能够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五之配置流程
结合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如图13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的配置信息提供给容灾站点,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301:从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1302: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的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六之配置流程
结合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如图14所示,用于获取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中的配置信息,使得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将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从而在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401: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1)第一种方法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获取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2)第二种方法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1402: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在容灾站点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能够获取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能够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从而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七之配置流程
结合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方法如图15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方法可以由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501:从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可以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1502: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
1503: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1504:指示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1505: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备份网络的信息。
1506: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和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1507: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描述信息。
1508: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直接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502-1507与步骤502-507的具体实施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能够从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四-七之恢复流程
结合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方法如图16所示,用于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将所述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恢复到容灾站点中,所述方法可以由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1601:接收来自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接收来自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注册信息携带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1602: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或者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停止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1602为可选步骤,步骤1602可以在步骤1601之前,也可以在步骤1601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1603: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
1604: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
1605: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为所述备份虚拟机分配网络地址。
1606: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关联。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602-1606与步骤702-706的具体实施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可以从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一种容灾装置
结合图1(a)或(b)或(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容灾装置如图17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装置可以为图1(b)所示的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还可以为图1(a)所示的容灾管理模块,还可以为图1(c)所示的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或者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1701,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生成单元17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1701获取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提交单元1703,用于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生成单元1702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701能够获取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所述生成单元1702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同样能够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描述,所述提交单元1703能够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使得所述容灾站点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结合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容灾装置如图18所示,用于获取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的配置信息,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容灾装置可以为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801,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注册单元1802,用于将获取单元1801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801可以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注册单元1802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使得所述容灾站点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的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结合图1(a)或(b)或(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容灾装置如图19所述,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恢复,所述装置可以为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901,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恢复单元19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1901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901可以从图1(b)所示的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或者图1(a)所示的容灾管理模块或者图1(c)所示的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恢复单元1902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如图20所示的系统,包扩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004、容灾管理装置2000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005的系统,所述装置为容灾管理装置2000,其中的容灾管理装置2000包括:获取单元2001、生成单元2002和提交单元2003,所述装置可以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所述获取单元2001用于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004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其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1)第一种方法,所述获取单元2001通过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的接口,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查询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2)第二种方法,所述获取单元2001通过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的接口,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查询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生成单元20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2001获取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则,所述生成单元20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其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
所述生成单元2002还可以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并将所述复制关系配置到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使得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按照设定的复制周期和复制方式,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来确定。
所述提交单元2003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2002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005,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005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2001能够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生成单元2002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提交单元2003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如图21所示的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100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104,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100包括:获取单元2101、生成单元2102和提交单元2103,所述装置可以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所述获取单元2101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进一步,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获取单元2101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第一种方法,所述获取单元2101直接获取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第二种方法,所述获取单元2101根据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生成单元21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2101获取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则,所述生成单元21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其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
所述生成单元2102还可以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并将所述复制关系配置到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使得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按照设定的复制周期和复制方式,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来确定。
所述提交单元2103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2102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104,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104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2101能够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生成单元2102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提交单元2103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完整、快速地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如图22所示的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2200、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204、容灾站点容灾管理装置2205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206,其中,所述容灾管理装置220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2201、生成单元2202和提交单元2203;所述装置可以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具体地,所述获取单元2201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204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进一步,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获取单元2201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第一种方法,所述获取单元2201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204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可以在部署所述云应用的虚拟机之后,搜集所述云应用的运行实例的静态描述信息和动态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第二种方法,所述获取单元2201根据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204记录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生成所述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生成单元22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2201获取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则,所述生成单元22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其中,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
所述提交单元2203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2202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理模块2205,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理模块2205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此外,所述生成单元2202还可以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并将所述复制关系配置到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使得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按照设定的复制周期和复制方式,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来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2201能够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204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生成单元2202可以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即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提交单元2203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2205,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可以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如图23所示的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2304、生产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303、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2300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305,其中,所述容灾管理装置230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2301和注册单元2302;所述装置可以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装置。
具体地,所述获取单元2301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进一步,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获取单元2301可以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2301发送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还可以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2301发送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产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则,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产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其中,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注册单元2302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2301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305,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305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2301能够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装置可以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305,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装置2305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的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结合图1(a)或(b)或(c)所示的系统构架,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灾装置如图24所示,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恢复,所述装置可以为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2401和恢复单元2402。
所述确定单元2401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例如,所述APP1的第二描述信息可以如表2所示。进一步,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所述所述确定单元2401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法:
1)第一种方法
在图1(b)所示的系统构架中,所述确定单元24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注册信息携带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在图1(a)所示的系统构架中,所述确定单元24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容灾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注册信息携带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在图1(c)所示的系统构架中,所述确定单元24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的注册信息,获取所述注册信息携带的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2)第二种方法
在图1(a)或(b)或(c)所示的系统构架中,所述确定单元2401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其中,所述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网络地址或者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恢复单元2402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2401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述恢复单元2402具体包括第一恢复单元2402a、第二恢复单元2402b、第三恢复单元2402c;所述第一恢复单元2402a用于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所述第二恢复单元2402b用于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所述第三恢复单元2402c用于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
具体地,所述第一恢复单元2402a,在所述确定单元2401获取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使用的虚拟交换机,并将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到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具体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所述虚拟化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后,根据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虚拟交换机,并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定或创建所述虚拟机换机上的端口组,并建立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再根据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到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使得所述备份网络得以恢复。所述第一恢复单元2402a,在所述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之后,还用于从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获取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并记录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二恢复单元2402b,在所述确定单元2401获取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包括: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机创建指令,所述虚拟机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上述信息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
所述第三恢复单元2402c,在所述第一恢复单元2402a创建所述备份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恢复单元2402b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之后,可以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进行关联,具体包括:所述第三恢复单元2402c可以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可以是直接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中获取,或者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三恢复单元2402c可以从所述第一恢复单元2402a获取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恢复单元2402c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指示所述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进行关联,使得所述备份虚拟机可以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网络地址,利用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对应关联的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和所述备份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阻止单元2403,用于在所述恢复单元2402在所述容灾站点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之前,用于对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或者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进行配置,以阻止所述容灾站点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避免容灾恢复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继续通过复制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而导致的数据覆盖,保障了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可靠恢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2401可以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了描述,所述恢复单元2402在所述确定单元2401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网络,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中的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地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系统,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如图1(a)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容灾管理模块120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同样能够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描述;所述容灾管理模块120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当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系统,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如图1(b)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可以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同样能够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描述;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当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获取到该第二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系统,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图1(b)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同样能够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描述;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系统,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如图1(c)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和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用于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同样能够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描述;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在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系统,用于将生产站点中的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中进行配置,当所述生产站点发生容灾事故时,用以在容灾站点根据配置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如图1(c)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和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05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用于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发送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可以从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0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该第一描述信息不仅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所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基于这种从整体上对待容灾的云应用进行描述的第一描述信息,可以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第二描述信息,该第二描述信息同样能够从整体上对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的部署进行描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121可以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115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完整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实现了基于云应用的容灾。不同于现有技术基于虚拟机粒度的容灾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级别的容灾配置和恢复,避免了虚拟机粒度的容灾可能产生的不能完整、快速恢复云应用的问题。
如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灾装置可包括:
处理器2501、存储器2502、系统总线2504和通信接口2505。处理器2501、存储器2502和通信接口2505之间通过系统总线25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2501可能为单核或多核中央处理单元,或者为特定集成电路,或者为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2502可以为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存储器2502用于计算机执行指令2503。具体的,计算机执行指令2503中可以包括程序代码。
当所述容灾装置运行时,处理器2501运行计算机执行指令2503,可以执行图2-图5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流程或者图7-图17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流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被具体实施为系统、方法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驻留软件等等),或者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这里都统称为“电路”、“模块”或者“系统”。此外,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产品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者装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适当组合,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者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D-ROM)。
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在流程图中每个步骤、或各步骤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生成实施在框图的每一块、或各块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作为单独的软件包、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并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者服务器上执行。也应该注意,在某些替代实施方案中,在流程图中各步骤、或框图中各块所注明的功能可能不按图中注明的顺序发生。例如,依赖于所涉及的功能,接连示出的两个步骤、或两个块实际上可能被大致同时执行,或者这些块有时候可能被以相反顺序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4)

1.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
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
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则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还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
将所述复制关系提供给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以使得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根据所述复制关系,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容灾系统,所述容灾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容灾系统,所述容灾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容灾系统,所述容灾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及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11.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包括:
接收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第二描述信息;或者,
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13.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网络;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网络,包括:
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使用的虚拟交换机,并将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到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还携带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使用的虚拟交换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获取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记录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包括:
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机创建指令,所述虚拟机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进行关联。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包括:
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或者,
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描述信息。
23.一种云应用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提交单元,用于向所述容灾站点提供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源虚拟机在所述生产站点占用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源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和规格;
根据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
根据所述源网络的信息,为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配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
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以及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源网络的关联关系;
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源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
建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复制关系;
将所述复制关系提供给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以使得所述生产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和所述容灾站点的存储管理软件根据所述复制关系,将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3-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包含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容灾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系统;
所述装置为所述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提交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30.根据权利要求23-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包含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的系统;
所述装置为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自身记录的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提交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确定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31.根据权利要求23-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包含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及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的系统;
所述装置为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
所述提交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确定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32.一种云应用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注册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第二描述信息,或者,具体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
34.一种云应用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
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所述备份虚拟机在所述容灾站点占用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包括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或者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网络地址。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单元包括:
第一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网络;
第二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
第三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将所述备份虚拟机与所述备份网络进行关联。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恢复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使用的虚拟交换机,并将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配置到所述虚拟交换机上的端口组。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恢复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虚拟化网络创建指令携带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确定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所使用的虚拟交换机。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恢复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获取所述备份网络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记录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恢复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发送虚拟机创建指令,所述虚拟机创建指令携带所述备份虚拟机的标识、规格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信息,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创建所述备份虚拟机以及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恢复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归属网络的信息,获取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备份网络的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备份网络的信息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的对应关系,指示所述容灾站点的虚拟化模块将所述备份虚拟机的虚拟网卡与所述虚拟交换机的端口组进行关联。
43.根据权利要求34-4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或者,
从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描述信息。
44.一种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容灾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容灾管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45.一种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46.一种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47.一种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48.一种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和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生产站点使用的源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生产站点使用的源虚拟机的信息;
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生产站点的云管理模块获取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一描述信息;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发送到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生产站点的容灾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描述信息,生成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网络的信息以及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在所述容灾站点使用的备份虚拟机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注册到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
所述容灾站点的云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注册信息,所述注册信息携带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在所述容灾站点中恢复所述待容灾的云应用。
49.一种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容灾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容灾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容灾方法。
50.一种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容灾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容灾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容灾方法。
51.一种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容灾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容灾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3-22中任一所述的容灾方法。
5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供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容灾方法。
53.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供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容灾方法。
5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供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22中任一所述的容灾方法。
CN201380001445.5A 2013-10-23 2013-10-23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3843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5823 WO2015058380A1 (zh) 2013-10-23 2013-10-23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284A true CN103843284A (zh) 2014-06-04
CN103843284B CN103843284B (zh) 2015-12-02

Family

ID=50804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445.5A Active CN103843284B (zh) 2013-10-23 2013-10-23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703654B2 (zh)
EP (3) EP3287906B1 (zh)
JP (1) JP6366694B2 (zh)
CN (1) CN103843284B (zh)
AU (1) AU2013403767B2 (zh)
ES (1) ES2726024T3 (zh)
WO (1) WO2015058380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8001A (zh) * 2014-09-24 2015-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创建虚拟机的方法和创建虚拟机的装置
CN105376305A (zh) * 2015-10-27 2016-03-02 鞠洪尧 一种云计算网络智能容灾架构
CN105530116A (zh) * 2014-10-24 2016-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备份、恢复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06102070A (zh) * 2016-05-31 2016-11-09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机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03635A (zh) * 2016-11-29 2017-04-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平台数据异地备份方法
CN107995319A (zh) * 2018-01-08 2018-05-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设备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8171565A1 (zh) * 2017-03-21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62633B (zh) * 2015-11-27 2019-03-1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级容灾方法及应用级容灾系统
CN109951312A (zh) * 2017-12-20 2019-06-28 双子星云端运算股份有限公司 云端服务管理方法
CN111915721A (zh) * 2020-07-28 2020-11-10 广州中科智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走廊建筑物平断面快速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12001955A (zh) * 2020-08-24 2020-11-27 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投影平面匹配约束的点云配准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17231A1 (en) * 2014-10-23 2016-04-28 Unitrends, Inc. Complex Network Modeling For Disaster Recovery
US11005710B2 (en) * 2015-08-18 2021-05-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ata center resource tracking
CN105187256B (zh) 2015-09-29 2018-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892942B2 (en) * 2016-01-22 2021-01-12 Equinix, Inc. Container-based cloud exchange disaster recovery
JP6682897B2 (ja) * 2016-02-16 2020-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設定方法、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585656B2 (ja) * 2017-05-10 2019-10-02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製造ライン用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方法
CN108984335B (zh) * 2017-06-02 2022-04-29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备份和恢复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US10461898B2 (en) 2017-06-08 2019-10-29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Parallel data transmission
US10608793B2 (en) 2017-06-08 2020-03-31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
CN107391294B (zh) * 2017-07-28 2021-01-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san容灾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US10581969B2 (en) * 2017-09-14 2020-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orage system using cloud based ranks as replica storage
US10721304B2 (en) 2017-09-14 2020-07-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orage system using cloud storage as a rank
US10372363B2 (en) 2017-09-14 2019-08-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in provisioning using cloud based ranks
CN108196501A (zh) * 2017-12-22 2018-06-22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lc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容灾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032765A (zh) * 2018-09-05 2018-12-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双机热备部署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436103B2 (en) * 2020-10-13 2022-09-06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Replication for cyber recovery for multiple tier data
US11327844B1 (en) * 2020-10-30 2022-05-10 Dell Products L.P. Automated cloud recovery to provide a full usable application image
US11218424B1 (en) * 2020-12-30 2022-01-04 Equinix, Inc. Remote port for network connectivity for non-colocated customers of a cloud exchange
CN114024922B (zh) * 2022-01-06 2022-06-07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光纤交换机的镜像端口冗余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576538B (zh) * 2022-12-09 2023-03-07 成都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余度系统的余度管理软件代码自动生成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776A (zh) * 2010-11-16 2011-04-20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258481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ploying A Virtual Machine For Disaster Recovery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2523257A (zh) * 2011-11-30 2012-06-27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aas云平台的虚拟机容错方法
US20120167088A1 (en) * 2010-12-23 2012-06-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for moving individual virtual machine among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629224A (zh) * 2012-04-26 2012-08-08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一体化数据容灾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17064A (zh) * 2012-10-23 2013-02-0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私有云计算平台的双机热备方法
US20130111471A1 (en) * 2011-10-31 2013-05-02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pute and storage provisioning in a cloud environment
US20130111260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Sungard Availability Services Lp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ecover to cloud sandbox
EP2648391A1 (en) * 2012-04-04 2013-10-09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ally scaled network overlay with heuristic monitoring in a hybrid cloud environ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5465A (ja) * 2003-03-27 2004-10-21 Hitachi Ltd 計算機システム
US7401251B1 (en) * 2005-09-29 2008-07-15 Emc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for managing failover and recovery after failover in a data storage environment
US20090249284A1 (en) * 2008-02-29 2009-10-01 Doyenz Incorporated Automation for virtualized it environments
CN101448028A (zh) * 2009-01-08 2009-06-03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234469B2 (en) * 2009-07-09 2012-07-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Backup of virtual machines using cloned virtual machines
JP5544951B2 (ja) * 2010-03-16 2014-07-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仮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仮想マシンの構築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8762339B2 (en) * 2010-11-29 2014-06-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aster recovery utilizing collapsible virtualized capacity
JP5681465B2 (ja) * 2010-12-02 2015-03-1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準備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3034453B (zh) * 2011-09-30 2015-11-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管理虚拟机实例中预安装应用的持久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03834A1 (en) * 2011-10-21 2013-04-25 Blue Coat Systems, Inc. Multi-Tenant NATting for Segregating Traffic Through a Cloud Service
JP5477497B2 (ja) * 2013-05-17 2014-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仮想サーバ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ならびに管理サーバ装置
US10084652B2 (en) * 2014-05-22 2018-09-25 Vmware, Inc. Customiz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using subnet mapping rules
US20160117231A1 (en) 2014-10-23 2016-04-28 Unitrends, Inc. Complex Network Modeling For Disaster Recover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8481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ploying A Virtual Machine For Disaster Recovery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2025776A (zh) * 2010-11-16 2011-04-20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167088A1 (en) * 2010-12-23 2012-06-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for moving individual virtual machine among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30111260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Sungard Availability Services Lp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ecover to cloud sandbox
US20130111471A1 (en) * 2011-10-31 2013-05-02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pute and storage provisioning in a cloud environment
CN102523257A (zh) * 2011-11-30 2012-06-27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aas云平台的虚拟机容错方法
EP2648391A1 (en) * 2012-04-04 2013-10-09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ally scaled network overlay with heuristic monitoring in a hybrid cloud environment
CN102629224A (zh) * 2012-04-26 2012-08-08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一体化数据容灾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17064A (zh) * 2012-10-23 2013-02-0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私有云计算平台的双机热备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8001A (zh) * 2014-09-24 2015-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创建虚拟机的方法和创建虚拟机的装置
CN104268001B (zh) * 2014-09-24 201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创建虚拟机的方法和创建虚拟机的装置
US10331470B2 (en) 2014-09-24 2019-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Virtual machine creation according to a redundancy policy
CN105530116A (zh) * 2014-10-24 2016-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备份、恢复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WO2016062116A1 (zh) * 2014-10-24 2016-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备份、恢复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05530116B (zh) * 2014-10-24 202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备份、恢复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05376305A (zh) * 2015-10-27 2016-03-02 鞠洪尧 一种云计算网络智能容灾架构
CN105376305B (zh) * 2015-10-27 2019-03-19 鞠洪尧 一种云计算网络智能容灾系统
CN105262633B (zh) * 2015-11-27 2019-03-1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级容灾方法及应用级容灾系统
CN106102070A (zh) * 2016-05-31 2016-11-09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机运行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03635B (zh) * 2016-11-29 2019-05-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平台数据异地备份方法
CN106603635A (zh) * 2016-11-29 2017-04-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平台数据异地备份方法
WO2018171565A1 (zh) * 2017-03-21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容灾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307943B2 (en) 2017-03-21 2022-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aster recovery deploy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951312A (zh) * 2017-12-20 2019-06-28 双子星云端运算股份有限公司 云端服务管理方法
CN107995319A (zh) * 2018-01-08 2018-05-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设备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915721A (zh) * 2020-07-28 2020-11-10 广州中科智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走廊建筑物平断面快速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11915721B (zh) * 2020-07-28 2024-01-26 广州中科智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走廊建筑物平断面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12001955A (zh) * 2020-08-24 2020-11-27 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投影平面匹配约束的点云配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9060A1 (en) 2015-06-03
AU2013403767B2 (en) 2017-03-30
AU2013403767A1 (en) 2015-10-01
EP3287906B1 (en) 2019-03-06
EP3287906A1 (en) 2018-02-28
US20150309896A1 (en) 2015-10-29
EP3627358A1 (en) 2020-03-25
WO2015058380A1 (zh) 2015-04-30
CN103843284B (zh) 2015-12-02
ES2726024T3 (es) 2019-10-01
JP6366694B2 (ja) 2018-08-01
US9529683B2 (en) 2016-12-27
JP2016519381A (ja) 2016-06-30
EP2879060A4 (en) 2015-06-10
US9703654B2 (en) 2017-07-11
EP3627358B1 (en) 2022-08-17
US20150112944A1 (en) 2015-04-23
EP2879060B1 (en)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284B (zh)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US10050850B2 (en) Rack awareness data storage in a cluster of host computing devices
CN103797462B (zh) 一种创建虚拟机的方法和装置
Darabseh et al. Sdstorage: a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experimental framework
US10671643B2 (en) Network partition handling in fault-tolerant key management system
US20120151095A1 (en) Enforcing logical unit (lu) persistent reservations upon a shared virtual storage device
EP3513296B1 (en) Hierarchical fault tolerance in system storage
CN109313564A (zh) 用于支持多个不同租户的高度可用虚拟桌面的服务器计算机管理系统
CN103946807A (zh) 一种生成快照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571698A (zh) 一种虚拟机访问权限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882775B1 (en) Dependent network resources
US11550633B2 (en) Intra-footprint computing cluster bring-up
CN114840223A (zh) 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809020A (zh) 一种生成快照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485308B2 (en) Zero copy volume reconstruction
Bhagavan et al. The Case for Designing Data-Intensive Cloud-Based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Yu et al. A design of heterogeneous cloud infrastructure for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JP6758431B2 (ja) クラウド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冗長化の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JP6466558B2 (ja) クラウド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冗長化の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Naquid et al. The babel file system
Goldshmidt et al. Encompass: managing functionality
Quezada-Naquid et al. Babel: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ssive storage system
CN117294581A (zh) 一种sdn控制组件容器化部署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4

Address after: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