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8028A -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8028A
CN101448028A CNA2009100022230A CN200910002223A CN101448028A CN 101448028 A CN101448028 A CN 101448028A CN A2009100022230 A CNA2009100022230 A CN A2009100022230A CN 200910002223 A CN200910002223 A CN 200910002223A CN 101448028 A CN101448028 A CN 101448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age device
band virtualization
user storage
continuou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22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9100022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80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8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8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所述持续数据保护方法包括: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所述装置包括:带内虚拟化单元、写I/O数据分离单元、数据传送单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中心,所述生产中心包括用户存储设备和交换机,所述生产中心包括上述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所述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与所述交换机相连。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应用本发明的方案成本大大降低且不占用用户设备的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等用户存储设备在各个行业已经广泛应用,如何预防灾难的发生,充分考虑灾难发生后的快速恢复手段,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门必修课。然而,容灾系统固然能够通过各种复制手段解决大多数类型的故障的业务快速恢复问题,但是建立容灾系统往往过程繁杂,抉择难断。
过去,通常采用常规的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它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数据集合从应用系统中以备份格式导出到离线的存储介质的过程。在数据备份过程中,一般采用备份软件和磁带库的物理介质保存系统配合来进行。常规的备份系统实际上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备份策略,如按照日月年等策略进行的各种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由于备份设备的制约和容量的限制,精细化的备份是不现实的)。在一般的备份系统中,常见的是每天一次,也就是对于数据保护的实时性或近实时性并不提供确保,而且,备份出来的格式是专用的备份格式,并非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原有格式,恢复时一定要通过格式转换进行倒回操作,因此也并不确保恢复的快捷和精细化的时间点恢复。
在容灾体系中,人们往往采用灾难时的数据保存点-目标恢复点(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s)和灾难后的业务恢复点-目标恢复时间(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s)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容灾体系的应急能力和系统保护能力。一般而言,容灾系统确保RPO指标的基本需要(也就是仅仅考虑数据要保存到接近故障点),连同一些系统更高的RTO指标的需要,也就是灾难时要考虑业务的处理系统的快速恢复能力。由于一般容灾系统采用的复制技术的局限,往往在数据库等业务恢复时,会碰到一致性需要的数据回滚问题,这往往会使得应用的启动耗费一定的时间(RTO无法达标)。而能够解决人工故障恢复问题的传统备份技术,RPO指标和RTO指标都远远无法达到容灾的需要,因为备份技术诞生时的业务连续性需要今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实际上,现在已产生了连续数据复制保护和多点影像保护的技术,这就是持续数据保护(CDP)的数据连续性保护技术,与传统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相比,CDP可以提供更灵活的RPO和更快的RTO,而传统的方式只能创建、管理和恢复单个时间点的数据备份。相比之下,CDP可以捕获和保护数据中所有的变化,而非仅仅是某个预先选定的时间点。这样就可以随时访问数据,减少数据损失并消除代价高昂的停机损失。数据的检索也变得非常可靠、快速和精细。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应用EMC Invista和Falcon CDP两种方案。Falcon CDP是在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上实现I/O数据分流,一旦将I/O数据分离后,就可以通过CDP实现数据的连续保护,但是它要求在受保护的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上安装一种“代理程序”软件,有些用户因担心会影响其存储设备所在主机的性能而不接受此种方案;而EMC Invista是在网络层实现I/O数据分流,虽然不用安装“代理程序”软件,但它实现的是带外虚拟化,需要通过专门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实现在连续进行数据保护中降低管理需求和降低成本。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持续数据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写I/O数据分离单元,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数据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中心,所述生产中心包括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用户存储设备和交换机,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与所述交换机相连,其中,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包括: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网络层对所述交换机接收到的所述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写I/O数据分离单元,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数据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所述生产中心包括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用户存储设备和交换机,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与所述交换机相连,所述容灾中心包括备份存储设备,其中,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包括: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网络层对所述交换机接收到的所述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写I/O数据分离单元,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数据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所述容灾中心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网络层带内虚拟化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并分离出其中的写I/O数据进行备份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连续进行数据保护中存在的影响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性能、实现成本较高等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管理需求和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生产中心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应用实例一种生产中心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应用实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该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包括:
带内虚拟化单元101,用于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写I/O数据分离单元102,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数据传送单元103,用于将所述分离出的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带内虚拟化单元101,可以在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交换设备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虚拟化技术是将各厂商存储阵列映射给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的逻辑单元编号(LUN),做一层封装,将其封装称为虚拟卷,即增加了一层虚拟层。我们后续的操作都是基于这层虚拟卷实现的,所以这层虚拟层屏蔽了下方所接存储阵列的差异,从而可以管理异构存储。带内虚拟化是通过截获用户下发的I/O数据进行工作的,它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即可工作。很多厂家的带外虚拟化设备配置信息和数据经过不同的设备来处理。而本发明中的所有的配置信息和数据的处理都只需要一台设备,而带外虚拟化技术中需要额外的设备。本发明并不截获I/O数据而实现带内虚拟化。用户的数据经过带内虚拟化设备,无需由其它设备来转发和处理,性能较高,成本较低。
所述写I/O数据分离单元102可以通过解析带内虚拟化后的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数据包实现写I/O数据分离。
所述数据传送单元103,可以用于通过IP网络将所述分离出的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所述数据传送单元103还可以通过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远端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网络层带内虚拟化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并分离出其中的写I/O数据进行备份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连续进行数据保护中存在的影响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性能、实现成本较高等问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管理需求和大大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生产中心连接示意图。所述生产中心包括用户应用主机的用户存储设备201和交换机202,所述生产中心还包括上述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203,所述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203与所述交换机202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203包括:上述带内虚拟化单元101,用于在网络层对所述交换机202接收到的所述用户存储设备201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上述写I/O数据分离单元102,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201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上述数据传送单元103,用于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204上。
所述带内虚拟化单元101,用于在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交换设备层对交换机202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201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所述写I/O数据分离单元102通过解析带内虚拟化后的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数据包实现写I/O数据分离。所述数据传送单元103通过IP网络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204上。所述数据传送单元通过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远端的备份存储设备204上。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网络层带内虚拟化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并分离出其中的写I/O数据进行备份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连续进行数据保护中存在的影响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性能、实现成本较高等问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管理需求和大大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可在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交换设备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步骤302,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
可通过解析带内虚拟化后的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数据包实现写I/O数据分离。
步骤303,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可通过IP网络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可通过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远端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网络层带内虚拟化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并分离出其中的写I/O数据进行备份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连续进行数据保护中存在的影响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性能、实现成本较高等问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管理需求和大大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连接示意图。容灾中心包含图2所示的备份存储设备204,生产中心400包括图2所述生产中心中的用户存储设备201、交换机202和持续数据保护装置203。生产中心400和容灾中心通过IP网络相连,且容灾中心可以为多个,如图4所示的容灾中心401至容灾中心40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如果生产中心400位于一个城市,则容灾中心可以位于其他多个城市,该系统的生产中心400通过持续数据保护功能(下文为了叙述方便,该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模块——CDP模块实现)实时按照图3所示流程在容灾中心进行数据备份,这里不再重复描述。这样,当生产中心400所在城市发生不可抗力的灾难后,位于其他城市的容灾中心及时保存了生产中心400的数据,已备恢复之用。
另外,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连接示意图。容灾中心(如图5中的容灾中心501至容灾中心50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也可以包括与图2所示的具有同样功能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5203。由于生产中心400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203和容灾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5203通过IP网络相连,在不对生产中心400进行持续数据保护期间,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将生产中心400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203的CDP功能设置为无效,将容灾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5203设置为有效,以在特殊情况下实现互为备份。例如,生产中心400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203用于在网络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并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容灾中心的备份存储设备5203上;或者容灾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5203用于在网络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并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生产中心400的备份存储设备203上。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容灾中心为多个,可以实现多点容灾,把需备份数据灭失的几率降至最低。
实施例三:
在本方案中,采取在网络层分离I/O数据,通过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中实现的CDP功能将I/O数据存储到备份存储设备中,实现持续数据保护和远程容灾。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应用实例一种生产中心连接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交换设备层加入了一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Oracle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发送到IP交换机时,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会完全接管用户数据,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即对A公司存储设备和B用户存储设备实现异构存储),并在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将写I/O数据分离出来,直接通过IP网复制到远端实现容灾。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实现了带内虚拟化、CDP和远程灾备功能。
通常情况下,用户都有自己的存储阵列,且这些存储阵列可能由于采用时间的不同,厂商、型号都会不同。这种异构存储通常导致如果要实现远程容灾,那么在容灾中心也必须要提供同样厂商、型号的存储阵列才可以实现。而虚拟化技术整合异构存储,作为一个统一的存储池来管理,不需要用户再额外添置存储阵列,直接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完成灾备。本发明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由于采用带内虚拟化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因此其可以支持所有主流厂商的存储阵列。
将持续数据保护装置连接到IP交换机上,完全接管用户数据,通过解析收到的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数据包(iSCSI PDU)实现写I/O数据分离,持续数据保护装置通过其内部的CDP功能实现持续数据保护和远程复制。
持续数据保护装置接管用户数据如下:
首先,在用户存储设备上修改映射关系,将用户数据的LUN映射给持续数据保护装置;
然后在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上,将用户数据LUN进行虚拟化,在不破坏原有数据的情况下封装成虚拟卷(与LUN类似的概念,不过是持续数据保护装置自身虚拟出来的,且包含原有用户数据);
最后,在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上,将该虚拟卷映射给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即可。此时,从用户下发的数据,会全部经过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实现带内虚拟化。
由于持续数据保护装置有虚拟化功能,连接的存储阵列无论是哪个厂家的(如图6所示的A公司存储设备或B公司存储设备的阵列),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会将阵列映射的LUN做统一管理,将封装好的虚拟卷提供给用户存储设备所在的主机,对用户来说和访问原来的虚拟盘没有区别。
现有技术EMC Invista实现的是带外虚拟化,即Invista只接管了配置信息,在Invista上配置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和阵列的虚拟化配置信息,而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直接把I/O数据通过交换机发送给阵列的LUN,并不经过Invista。即只有管理数据(配置信息)经过Invista,而I/O数据并不经过Invista。EMC需要一台设备安装Invista来实现带外虚拟化,同时需要另外一台设备安装恢复点(Recover Point)装置来实现远程复制。而本发明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只要一台设备即可同时实现虚拟化和远程灾备。相对于EMC的整套流程都需要智能交换机的支持,及Falcon CDP需要在用户存储设备中部需要安装数据备份软件而言,应用本发明的方案成本大大降低且不占用用户设备的资源。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应用实例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连接示意图。在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中CDP模块控制IP交换机实现映射如下:
1.通过生产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接管Oracle数据库中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后,可以实现对A公司存储设备和B公司存储设备的异构存储,并实现写I/O数据分离,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下发的写I/O数据将被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传递到其CDP模块。
2.CDP模块将把接收到的数据生成两份拷贝,一份数据下发到原阵列对应的LUN上,另一份数据通过IP网络远程复制到容灾中心的备份存储设备中。
3.容灾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的CDP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实时地下发到容灾中心的B公司存储设备上。
4.当生产中心发生故障后,可以通过容灾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将容灾中心阵列上的LUN映射给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重新启动业务。
5.当生产中心恢复后,可以重新通过CDP模块将生产中心的写I/O数据传送到容灾中心去。
在上述应用实例中,我们使用在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采用用户通用场景,持续数据保护装置本身可以兼容多种操作系统)上安装Oracle数据库来模拟业务。一方面数据库是用户常用场景,且数据库一般为随机读写。
持续数据保护装置连接到IP交换机上。所有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发送的数据(读写I/O数据)都会在交换层由持续数据保护装置接管,即带内虚拟化。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分离写I/O数据,并通过CDP功能可以将写I/O数据拷贝到备份存储设备或远端的容灾中心,实现远端容灾功能。在生成中心和容灾中心各连接了一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它们之间通过IP网络相连,以基于IP的异步复制技术通信,共同实现远程容灾。
通过这种组网方式,可以在生产中心添加业务数据,如在Oracle数据库上插入几条特定数据,通过容灾中心的Oracle数据库就可以看到该特定数据已经同步过来,且数据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生产中心可以有多个容灾中心。即假设生产中心在成都,可以在深圳、北京等城市都建立容灾中心。那么,在发生大强震之后,依然能够通过深圳、北京等地建立的容灾中心的数据来迅速恢复业务,从而迅速恢复正常的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交换设备层实现,采用带内虚拟化技术,只需要在交换机层连接本发明所述的持续数据保护设备,就可以实现虚拟化(管理异构存储)、远程复制(容灾)等增值功能。本发明不需要在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上安装任何软件,且完全做到无单点故障。在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出现异常时,可以直接透写到备份的存储阵列上,不会丢失需备份的数据。本发明支持iSCSI实现远程复制,既节省了成本,且管理需求和成本也大大降低。由于在交换机层分离了写I/O数据,只需要复制写I/O数据,节省了带宽。本发明的不需要在用户存储设备所在主机侧安装特定软件,且数据走的是IP网络,节省了成本,还可以实现对用户原有的异构存储的管理,以及远程复制(容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
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包括:
在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交换设备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解析带内虚拟化后的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数据包实现写I/O数据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IP网络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远端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6、一种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网络层对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写I/O数据分离单元,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
数据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交换设备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I/O数据分离单元通过解析带内虚拟化后的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数据包实现写I/O数据分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送单元通过IP网络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送单元通过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远端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11、一种生产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中心包括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用户存储设备和交换机,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与所述交换机相连,其中,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包括:
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网络层对所述交换机接收到的所述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写I/O数据分离单元,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
数据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生产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交换设备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生产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I/O数据分离单元通过解析带内虚拟化后的因特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数据包实现写I/O数据分离。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生产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送单元通过IP网络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生产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送单元通过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远端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16、一种持续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所述生产中心包括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用户存储设备和交换机,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与所述交换机相连,所述容灾中心包括备份存储设备,其中,所述持续数据保护装置包括:
带内虚拟化单元,用于在网络层对所述交换机接收到的所述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
写I/O数据分离单元,用于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
数据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所述容灾中心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灾中心还包括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且所述生产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与所述容灾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相连,所述生产中心包括备份存储设备,所述容灾中心的持续数据保护装置用于在网络层对交换机接收到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带内虚拟化,从带内虚拟化后的用户存储设备的数据中分离出写I/O数据,并将所述写I/O数据传送到所述生产中心的备份存储设备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灾中心为一个或者多个。
CNA2009100022230A 2009-01-08 2009-01-08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014480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022230A CN101448028A (zh) 2009-01-08 2009-01-08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022230A CN101448028A (zh) 2009-01-08 2009-01-08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8028A true CN101448028A (zh) 2009-06-03

Family

ID=40743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22230A Pending CN101448028A (zh) 2009-01-08 2009-01-08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802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048B (zh) * 2009-09-28 2012-08-22 武汉大学 支持任意时间数据访问和修改的数据保护方法及系统
WO2015058380A1 (zh) * 2013-10-23 2015-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9213627A (zh) * 2017-07-03 2019-01-1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容错操作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10362424A (zh) * 2019-05-23 2019-10-22 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连续数据保护的快速恢复方法和系统
CN111176895A (zh) * 2019-12-27 2020-05-19 柏科数据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存储及数据灾备的cdp技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048B (zh) * 2009-09-28 2012-08-22 武汉大学 支持任意时间数据访问和修改的数据保护方法及系统
WO2015058380A1 (zh) * 2013-10-23 2015-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应用的容灾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529683B2 (en) 2013-10-23 2016-1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loud application redundancy
US9703654B2 (en) 2013-10-23 2017-07-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loud application redundancy
CN109213627A (zh) * 2017-07-03 2019-01-1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容错操作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9213627B (zh) * 2017-07-03 2021-10-2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容错操作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10362424A (zh) * 2019-05-23 2019-10-22 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连续数据保护的快速恢复方法和系统
CN111176895A (zh) * 2019-12-27 2020-05-19 柏科数据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存储及数据灾备的cdp技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6502B (zh) 一种数据灾备控制系统及数据恢复方法
JP5102901B2 (ja) データセンタにわたる複数データサーバ間のデータ完全性を保持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1322105B (zh) 用于重新配置存储阵列的装置和方法
CN100375089C (zh) 主系统和备份系统之间数据的恢复
CN102521083B (zh) 一种云计算系统中虚拟机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09582443A (zh) 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虚拟机备份系统
CN102521072B (zh) 虚拟磁带库设备及数据恢复方法
CN102655460B (zh) 一种生产服务器冗余备份方法及系统
US20140244578A1 (en) Highly available main memory database system, operating method and uses thereof
CN108696569A (zh) 在NVMe-oF以太网SSD中提供数据复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94154B (zh) 一种多主控模式的数据备份异地保护系统以及保护方法
US20030041283A1 (en) Storage disk failover and replacement system
CN101808127B (zh) 数据备份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CN102088490B (zh) 数据存储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810150B (zh) 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级灾备系统的数据复制方法
CN102710752B (zh) 灾备存储系统
CN101326496A (zh) 持续保护数据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8964986B (zh) 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级双活灾备系统
CN103838755A (zh) 数据库的远程异构容灾系统
CN101448028A (zh) 一种持续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31166A (zh) 一种存储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13326006A (zh) 一种基于纠删码的分布式块存储系统
CN115878384A (zh) 一种基于备份容灾系统的分布式集群及构建方法
CN101878470A (zh) 用于管理存储拷贝服务系统的装置以及方法
CN112181723A (zh) 一种金融灾备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