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1631B -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1631B
CN103841631B CN201210471851.5A CN201210471851A CN103841631B CN 103841631 B CN103841631 B CN 103841631B CN 201210471851 A CN201210471851 A CN 201210471851A CN 103841631 B CN103841631 B CN 103841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band
power
signal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18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1631A (zh
Inventor
罗龙
韩波
吕林军
林华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718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16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5009 priority patent/WO20140792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1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1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1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1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基站划分通信频带、获取各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发送各通信频带及其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用于具有频率选择性的全双工消除技术消除后的自干扰信号频带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全双工无线通信是一种可以实现两个基站同时同频通信的技术。在该通信系统中,基站进行通信时,该基站可以收到来自其他基站发送的有用信号,也可以收到自身发送的信号,由于该基站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距离很近,自身发送的信号功率远大于有用信号的信号功率,因此自身发送的信号相对于有用信号来说就成为该基站接收到的自干扰信号。自干扰信号会影响基站的正常通信,降低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自干扰信号进行消除。
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全双工消除技术来进行自干扰信号的消除,而全双工消除技术以射频消除法为主。由于射频消除法采用硬件来实现自干扰信号的消除,导致一些频带消除性能较好,即自干扰消除后信号功率较低,另外一些频带消除性能较差,即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功率仍然较高,采用该全双工消除技术进行自干扰信号消除后的信号频带具有一定的频率选择性,在消除性能较差的频带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仍然会影响基站的通信,因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
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
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为第一功率阈值,所述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包括: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一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二通信频带。
结合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为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
所述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包括: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同时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三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四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五通信频带。
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四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所述协商通信方式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的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至四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当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一个通信频带,且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n≥2。
将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
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至获取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划分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并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包括:第一功率阈值,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一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二通信频带。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包括: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
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同时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三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四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五通信频带。
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三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四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至四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当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一个通信频带,且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所述基站还包括:
子频带划分单元,用于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n≥2,并发送所述子通信频带至排序单元。
排序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子频带划分单元发送的所述子通信频带,并将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发送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至配置单元。
配置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排序单元发送的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并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具有上述特征的基站以及至少一个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该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包括: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这样一来,当基站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通信频带,并获取对应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灵活选择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增加了通信频带使用时的灵活性,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频率选择性对通信的影响,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带划分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频带划分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频带划分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基站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
S102、基站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
所述通信方式包括:全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方式。所述半双工通信方式包括: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现有技术中,TDD是在同一频率的不同时隙来通信的,不同的时隙可以分离发送和接收的信息,是一种双工通信技术,FDD是在两个对称的频率信道上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也是一种双工通信技术,本发明中称TDD与FDD为半双工通信方式是相对于全双工通信方式来说的,全双工通信方式是在同一频率的同一时隙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所以TDD通信技术与FDD通信技术相对于全双工通信技术来说可以称为TDD半双工通信技术与FDD半双工通信技术,一般情况下,在使用TDD半双工通信技术与FDD半双工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中设置的半双工功率阈值是相同的。
S103、基站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这样一来,基站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通信频带,并获取对应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灵活选择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增加了通信频带使用时的灵活性,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频率选择性对通信的影响,因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可以是在频带划分之前设置好的,也可根据通信系统的需要灵活调整,实际应用中,该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可以根据全双工通信方式或半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具体设置。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功率阈值,通过不同的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可以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
示例的,假设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为第一功率阈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201、基站对自干扰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得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全双工消除技术来进行自干扰信号的消除,所述全双工消除技术以射频消除法为主,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对此不做赘述。
S202、基站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
首先,基站可以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然后,基站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一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二通信频带。
如图3所示,曲线M表示基站接收的自干扰信号的功率,曲线N表示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的功率,功率P为第一功率阈值,该第一功率阈值为全双工通信方式中根据具体通信质量要求设置的自干扰消除后信号功率门限值。通过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频带A、频带B和频带C。其中,频带A为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即第一通信频带,该第一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好,且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频带B与频带C为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即第二通信频带,该第二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差,消除性能不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
S203、基站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
由于第一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好,且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可以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由于第二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差,消除性能不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可以获取所述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如图3所示,频带A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频带B和频带C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S204、基站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
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将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发送至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S205、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当用户设备利用第一通信频带通信时,该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获知该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则该用户设备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当用户设备利用第二通信频带通信时,该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获知该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则该用户设备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当步骤S202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一个通信频带,且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n≥2,所述第二预设功率阈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将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
示例的,假设所述第二预设功率阈值为第四功率阈值X和第五功率阈值Y,所述第四功率阈值X大于所述第五功率阈值Y。曲线M表示基站接收的自干扰信号功率,曲线N表示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功率,功率P为第一功率阈值,该第一功率阈值为全双工通信方式中根据具体通信质量要求设置的自干扰消除后信号功率门限值;在实际应用中,第四功率阈值X和第五功率阈值Y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通过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一个通信频带,且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然后,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四功率阈值X和第五功率阈值Y做比较,得到小于等于第五功率阈值Y的子通信频带D即第一子通信频带,得到大于第五功率阈值Y小于等于第四功率阈值X的子通信频带E和子通信频带G,即第二子通信频带,以及大于第四功率阈值X的子通信频带F即第三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3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一子通信频带、第二子通信频带和第三子通信频带,然后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一子通信频带、第二子通信频带和第三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为第一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和第三发射功率。
进一步的,第一子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好,对第一子通信频带分配第一发射功率的功率较高,在基站通信时,可以将所述第一子通信频带内各频点作为主载波使用,覆盖基站管理的小区的全部,即图5中所示的区域A,该区域A为以点O为圆心以a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所述圆心O为基站所在位置,所述半径a是由当前基站发射功率的最大值确定的,该当前基站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规定由所述第五功率阈值Y计算得到。
第二子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介于第一子通信频带和第三子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之间,对第二子通信频带分配第二发射功率的功率大小介于第一发射功率和第三发射功率之间,在基站通信时,可以将所述第二子通信频带内各频点作为第一辅载波使用,覆盖基站管理的小区的大部分,即图5中所示的区域B,该区域B为以点O为圆心以b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所述圆心O为基站所在的位置,所述半径b是由当前基站发射功率的最大值确定的,该当前基站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规定由所述第四功率阈值X计算得到。
第三子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差,对第三子通信频带分配第三发射功率的功率较低,在基站通信时,将所述第三子通信频带内各频点作为第二辅载波使用,覆盖基站管理的小区的小部分。即图5中所示的区域C,该区域C为以点O为圆心以c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所述圆心O为基站所在的位置,所述半径c是由当前基站发射功率的最大值确定的,该当前基站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规定由所述第一功率阈值P计算得到。
如图4所示,在基站通信时,频带D中各频点作为主载波使用,频带E和频带G中各频点作为第一辅载波使用,频带F中各频点作为第二辅载波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所述区域A、区域B和区域C是所述基站管理的相同小区的不同区域,所述区域A、区域B和区域C满足如下数学关系
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将所述通信频带、所述通信频带中各频点使用的载波类型以及所述通信频带使用的发射功率值等相关信息发送至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所述通信频带中各频点使用的载波类型以及所述通信频带使用的发射功率值等相关信息与基站进行通信。
示例的,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子通信频带内各频点作为主载波使用,覆盖基站管理的小区的全部,第二子通信频带内各频点作为第一辅载波使用,覆盖基站管理的小区的大部分,第三子通信频带内各频点作为第二辅载波使用,覆盖基站管理的小区的小部分。当用户设备处于以点O为圆心、半径r满足b<r≤a的环形区域内部时,基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使用第一子通信频带内的频点进行全双工通信;当用户设备处于以点O为圆心、半径r满足c<r≤b的环形区域内部时,基站通知用户设备使用第二子通信频带内的频点进行全双工通信,特别的,当小区承载的业务过多,且小区的信道利用率过高时,基站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知用户设备使用第一子通信频带内的频点进行全双工通信;当用户处于以点O为圆心,半径r满足r≤c的圆形区域内,基站通知用户设备使用第三子通信频带内的频点进行全双工通信,特别的,当小区承载的业务过多,且小区的信道利用率过高时,基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使用第一子通信频带或第二子通信频带内的频点进行通信。这样一来,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确定相应的子通信频带来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而不同的子通信频带对应了不同的发射功率,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并且可以减少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可以由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位置信息,如TA(Timing Advance,时间提前量)等,使基站获知。特别的,所述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可以为1个或多个,本发明只是示意性说明,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在此不再详述。
这样一来,当采用全双工消除技术消除自干扰后的信号的频带全部满足全双工通信方式的要求时,基站能够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并对排序后的n个子通信频带分配适当的发射功率。通信时,基站通知用户设备选择合适的通信频带及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充分利用了全双工消除技术消除自干扰后的信号的频带的特点,降低了误码率,提高了通信质量,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示例的,假设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为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S601、基站对自干扰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得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全双工消除技术来进行自干扰信号的消除,所述全双工消除技术以射频消除法为主,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对此不做赘述。
S602、基站通过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同时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
首先,基站可以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做比较;然后,基站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三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等于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四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五通信频带。
如图7所示,曲线M表示基站接收的自干扰信号的功率,曲线N表示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的功率,功率R为第二功率阈值,该第二功率阈值为全双工通信方式中根据具体通信质量要求设置的自干扰消除后信号功率门限值,功率S为第三功率阈值,该第三功率阈值为半双工通信方式中根据具体通信质量要求设置的自干扰消除后信号功率门限值。通过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做比较,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频带U、频带V、频带T和频带W。其中,频带V为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即第三通信频带,该第三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好,且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频带U与频带T为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即第四通信频带,该第四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介于第三通信频带和第五通信频带之间;频带W为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与第三通信频带和第四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相比,该频带自干扰消除性能最差,消除性能不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
S603、基站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
由于第三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较好,且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可以获取所述第三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由于第四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介于第三通信频带和第五通信频带之间,可以获取所述第四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由于第五通信频带的自干扰消除性能最差,消除性能不符合全双工通信方式的通信要求,可以获取所述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所述协商通信方式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的通信方式。如图7所示,频带V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频带U和频带T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频带W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S604、基站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
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将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发送至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S605、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当用户设备利用第三通信频带通信时,该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获知该第三通信频带对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则该用户设备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当用户设备利用第四通信频带通信时,该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获知该第四通信频带对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则该用户设备采用协商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协商通信方式指示基站通过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用户设备当前通信方式。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测量到的所述基站的发射功率、外界邻区基站干扰等信息,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测量到的所述基站的发射功率、外界邻区基站干扰等信息,确定所述信息对该基站自干扰消除性能的影响,若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强度达到的功率值小于等于基站接收机灵敏度的最小值,确定用户设备使用全双工通信方式;若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值大于基站接收机灵敏度的最小值,确定用户设备使用半双工通信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站接收机灵敏度的最小值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协议进行设置,如TS36.101,这里不再赘述。进一步的,当通过协商通信方式确定了用户设备的通信方式后,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信息指示该用户设备采用所述协商通信方式确定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当用户设备利用第五通信频带通信时,该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获知该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则该用户设备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因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设备利用通信频带进行通信时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时,由于半双工通信方式包含TDD半双工通信方式和FDD半双工通信方式,该用户设备对实际采用的通信方式的选择是根据该用户设备的通信制式决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中基站可以根据自干扰消除后信号频带的特点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多个通信频带,并获取对应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灵活选择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增加了通信频带使用时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80,包括:
划分单元801,用于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至获取单元802。
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包括:第一功率阈值。
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还可以包括: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
获取单元802,用于接收所述划分单元801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并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发送单元803。
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可以是全双工通信方式,也可以是半双工通信方式。
发送单元803,用于接收所述获取单元802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这样一来,划分单元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通信频带,获取单元获取对应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灵活选择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增加了通信频带使用时的灵活性,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频率选择性对通信的影响,因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所述划分单元801具体用于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一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二通信频带。
所述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获取所述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所述划分单元801还用于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同时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三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四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五通信频带。
所述获取单元802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三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获取所述第四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获取所述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基站80还包括:
子频带划分单元804,用于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n≥2,并发送所述子通信频带至排序单元805。
排序单元805,用于接收所述子频带划分单元804发送的所述子通信频带,并将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发送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至配置单元806。
配置单元806,用于接收所述排序单元805发送的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并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
这样一来,采用全双工消除技术消除自干扰后的信号的频带全部满足全双工通信方式的要求时,子频带划分单元能够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并由配置单元对排序后的n个子通信频带分配适当的发射功率。通信时,基站通知用户设备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充分利用了全双工消除技术消除自干扰后的信号的频带的特点,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基站中涉及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考前述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划分单元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通信频带,获取单元获取对应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灵活选择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增加了通信频带使用时的灵活性,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频率选择性对通信的影响,因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90,如图10所示,包括:
处理器901,用于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通信频带的通信方式至发射机902。
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为第一功率阈值,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也可以为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
所述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获取所述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发射机902,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901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这样一来,处理器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通信频带,获取对应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发射机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灵活选择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增加了通信频带使用时的灵活性,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频率选择性对通信的影响,因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包括: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一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二通信频带。
所述处理器901还可用于: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还包括: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同时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三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四通信频带;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五通信频带。
所述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包括:获取所述第三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获取所述第四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所述协商通信方式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的通信方式;获取所述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当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一个通信频带,且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时,所述处理器901还可用于: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n≥2;将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中,处理器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通信频带,获取对应的通信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发射机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灵活选择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增加了通信频带使用时的灵活性,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频率选择性对通信的影响,因此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的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
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
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为第一功率阈值,所述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包括: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一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二通信频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为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
所述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包括: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同时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三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四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五通信频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四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所述协商通信方式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的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一个通信频带,且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n≥2;
将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
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通过将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至少一个通信频带,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至获取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划分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并获取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获取单元发送的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并发送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至用户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带及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包括:第一功率阈值,
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一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二通信频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二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阈值包括:第二功率阈值和第三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
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和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同时做比较;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三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四通信频带;
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功率阈值的信号对应的频带划分为第五通信频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三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四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协商通信方式;
获取所述第五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自干扰消除后信号的频带划分得到一个通信频带,且所述通信频带对应的通信方式为全双工通信方式,所述基站还包括:
子频带划分单元,用于通过将所述通信频带的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做比较,将所述通信频带划分得到n个子通信频带,n≥2,并发送所述子通信频带至排序单元;
排序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子频带划分单元发送的所述子通信频带,并将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按照所述n个子通信频带的最小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发送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至配置单元;
配置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排序单元发送的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并按照发射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所述第1子通信频带至第n子通信频带分配发射功率。
1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7至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
至少一个用户设备。
CN201210471851.5A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3841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1851.5A CN103841631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PCT/CN2013/085009 WO2014079287A1 (zh) 2012-11-20 2013-10-11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1851.5A CN103841631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1631A CN103841631A (zh) 2014-06-04
CN103841631B true CN103841631B (zh) 2017-06-27

Family

ID=50775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1851.5A Active CN103841631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1631B (zh)
WO (1) WO2014079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5243A (zh) * 2021-04-16 2022-10-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7882461A (zh) * 2021-11-29 2024-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382A (zh) * 2005-04-29 2006-04-05 北京邮电大学 非对称频分双工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1188816A (zh) * 2006-11-15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和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设备
CN102045779A (zh) * 2009-10-19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457549B2 (en) * 2008-02-29 2013-06-04 Lingna Holdings Pte., Llc Multi-user MIMO relay protocol with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382A (zh) * 2005-04-29 2006-04-05 北京邮电大学 非对称频分双工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1188816A (zh) * 2006-11-15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和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设备
US8457549B2 (en) * 2008-02-29 2013-06-04 Lingna Holdings Pte., Llc Multi-user MIMO relay protocol with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2045779A (zh) * 2009-10-19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方法、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1631A (zh) 2014-06-04
WO2014079287A1 (zh) 201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5414B2 (en) Cross-subband or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111280B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875187B (zh) 在免授权/共享频带中的跳频
CN102811107B (zh) 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和网络设备
US20230209372A1 (en) Technologies for measurement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18667A (zh) 测量csi-rs的方法和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
CN105532049B (zh) 用于减小网络间干扰的方法和网络实体
CN102801503B (zh) 控制信道映射的方法、控制信道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51597A (zh) 用于lc mtc ue的资源分配设计
CN107210882A (zh) 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ue容量的每载波分量信令
CN116636252A (zh) 用于协调服务时段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2223642B (zh) 多载波系统的频率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3491638A (zh) 天线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3516468B (zh) 一种进行上下行重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0271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89094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841631B (zh) 一种基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通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1772168B (zh)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6464352B (zh) 用于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载波聚合的信号交换设备和方法
CN103108328B (zh) 动态时隙配比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EP3745635B1 (en) Resource units for wide b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6793106B (zh) 上行信号配置方法、发送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14868443A (zh) 对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信令进行增强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13044A (zh) 在未授权频谱的无线通信方法及其使用者设备
CN102387503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