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168B -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2168B
CN101772168B CN 200810247070 CN200810247070A CN101772168B CN 101772168 B CN101772168 B CN 101772168B CN 200810247070 CN200810247070 CN 200810247070 CN 200810247070 A CN200810247070 A CN 200810247070A CN 101772168 B CN101772168 B CN 101772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group
carrier
downstream
group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2470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2168A (zh
Inventor
林亚男
潘学明
肖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 20081024707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2168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01600 priority patent/WO20100756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2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2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for modulat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用以在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包括:对上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所述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行载波组的数量;建立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的上行载波组;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能够在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从而提高上行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是单载波形式,即只有一个上行载波和一个下行载波,上行载波会为对应的下行载波预留出上行控制信令区域(即上行控制信道),用来传输上行控制信令。
在LTE系统(Rel-8)的基本传输方案中: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分别如图1A,和图1B所示。对于每个工作载波(即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分别定义了下行信令、下行数据、上行信令和上行数据,以及彼此之间的传输关系。上行控制信令占用频带的两端,使用跳频方式传输,即在一个子帧内的两个时隙里,上行控制信令将占用不同的频段传输。
对于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为支持比长期演进系统更宽的系统带宽,比如100MHz,一种可能是直接分配100M带宽的频谱参见图1C,一种可能是将分配给现有的系统一些频谱聚合起来,凑成大带宽供给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使用,此时系统中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可以不对称配置,即用户可能会占用N个下行载波进行下行传输,占用M个上行载波进行上行传输,且N≠M,参见图1D。
由于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存在多个载波,并且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有可以不对称配置,所以目前的长期演进系统中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的方案很难适用于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
综上所述,目前的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没有一种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用以在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包括:
对上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
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所述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行载波组的数量;
建立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的上行载波组;
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
所述基站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资源的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对上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所述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行载波组的数量;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的上行载波组;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站包括:
第一载波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包括:
第二载波确定模块,用于收到数据后,根据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以及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令的上行载波;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上行载波传输上行控制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所述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行载波组的数量;建立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的上行载波组;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由于可以在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从而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性能、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上行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FDD系统示意图;
图1B为TDD系统示意图;
图1C为单频谱系统示意图;
图1D为频谱聚合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后的载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建立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并根据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从而在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提高了上行传输效率。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装置包括:分组模块1、建立模块2和配置模块3。
分组模块1,用于对上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
其中,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上行载波组的数量。
比如:有M个上行载波(M为正整数,且M≥1),N个下行载波(N为正整数,且N≥2)。
将M个上行载波分成m组,则第j组中包含uj个上行载波;
其中,1≤m≤M,1≤uj≤M,j=1,2.....M。
将N个下行载波分成n组,则第i组中包含di个下行载波;
其中,1≤n≤N,且n≤m,1≤di≤N,i=1,2.....N。
比如:有5个上行载波,8个下行载波,则可以将上行载波分成3组,其中有一组含有1个上行载波,另外两组分别含有两个上行载波;
则可以将下行载波分为2组,每组分别含有4个下行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保证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上行载波组的数量,具体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分为多少组,以及每组中含有多少个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建立模块2,用于根据分组模块1生成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建立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
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的上行载波组。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一个下行载波组b1,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b1对应a1、a2和a3。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三个下行载波组b1、b2和b2,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和b2,a2对应b1和b3,a3对应b2和b3。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保证每个下行载波组都对应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具体哪个下行载波组对应哪个上行载波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每个上行载波都需要为自身所在的上行载波组对应的下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下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比如:一个含有3个上行载波的上行载波组对应一个含有5个下行载波的下行载波组,则3每个上行载波都需要配置5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分别对应一个下行载波。
如果多个下行载波组对应一个上行载波组,会减少上行载波组中每个上行载波的上行数据区域。交佳的,如果确定至少两个下行载波组(即上行载波组也至少是两组),则可以在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中,使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组,这样可以增加上行数据区域。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三个下行载波组b1、b2和b2,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a2对应b2,a3对应b3,这样a1中的所有上行载波只需要对b1中的所有下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即可,a2和a3也是如此。
当然如果只有一组下行载波组,则不能采用此方案。
还有一种建立对应关系的方法是在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组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如果上行载波组大于下行载波组,则多余出来的每个上行载波组可以对应多有下行载波组。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两个下行载波组b1和b2,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a2对应b2,a3就是多余出来的上行载波组,则a3可以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即a3对应b1和b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不建立多余出来的每个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默认为如果对应关系中没有上行载波组A,则上行载波组A与所有下行载波组对应。
当然,具体采用哪种配置方案可以在协议中进行规定,这样是为了保证网络侧和终端侧保持一致。
配置模块3,用于根据建立模块2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其中,配置模块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行载波组确定模块31、数量确定模块32和处理模块33。
下行载波组确定模块31,用于根据建立模块2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两个下行载波组b1和b2,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a2对应b2,a3对应b1,a3对应b2。
则根据建立的对应关系确定a1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为b1;a2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为b2;a3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为b1和b2。
数量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下行载波组确定模块31确定的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
比如:b1和b2分别有3个和5个下行载波,则确定a1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3个;确定a2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5个;确定a3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8个。
处理模块33,用于对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与数量确定模块32确定的下行载波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其中,一个上行载波中配置的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确定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比如:a1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3个;a2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5个;a3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8个。
则对a1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3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b1中的3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对a2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5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b2中的5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对a3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8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b1中的3个下行载波和b2中的5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这样就完成了对上行控制信道区域的配置。
配置完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后,为了让终端知道下行载波对应哪个上行载波中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则需要将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则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广播模块4。
广播模块4,用于通过广播信令发送建立模块2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通过广播信令发送这一种方式,任何能够将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的方式都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资源的装置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其他装置。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300、对上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
其中,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上行载波组的数量。
比如:有M个上行载波(M为正整数,且M≥1),N个下行载波(N为正整数,且N≥2)。
将M个上行载波分成m组,则第j组中包含uj个上行载波;
其中,1≤m≤M,1≤uj≤M,j=1,2.....M。
将N个下行载波分成n组,则第i组中包含di个下行载波;
其中,1≤n≤N,且n≤m,1≤di≤N,i=1,2.....N。
比如:有5个上行载波,8个下行载波,则可以将上行载波分成3组,其中有一组含有1个上行载波,另外两组分别含有两个上行载波;
则可以将下行载波分为2组,每组分别含有4个下行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保证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上行载波组的数量,具体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分为多少组,以及每组中含有多少个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步骤301、建立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
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的上行载波组。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一个下行载波组b1,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b1对应a1、a2和a3。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三个下行载波组b1、b2和b2,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和b2,a2对应b1和b3,a3对应b2和b3。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保证每个下行载波组都对应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具体哪个下行载波组对应哪个上行载波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每个上行载波都需要为自身所在的上行载波组对应的下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下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比如:一个含有3个上行载波的上行载波组对应一个含有5个下行载波的下行载波组,则3每个上行载波都需要配置5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分别对应一个下行载波。
如果多个下行载波组对应一个上行载波组,会减少上行载波组中每个上行载波的上行数据区域。交佳的,如果确定至少两个下行载波组(即上行载波组也至少是两组),则可以在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中,使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组,这样可以增加上行数据区域。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三个下行载波组b1、b2和b2,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a2对应b2,a3对应b3,这样a1中的所有上行载波只需要对b1中的所有下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即可,a2和a3也是如此。
当然如果只有一组下行载波组,则不能采用此方案。
还有一种建立对应关系的方法是在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组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如果上行载波组大于下行载波组,则多余出来的每个上行载波组可以对应多有下行载波组。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两个下行载波组b1和b2,则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a2对应b2,a3就是多余出来的上行载波组,则a3可以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即a3对应b1和b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不建立多余出来的每个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默认为如果对应关系中没有上行载波组A,则上行载波组A与所有下行载波组对应。
当然,具体采用哪种配置方案可以在协议中进行规定,这样是为了保证网络侧和终端侧保持一致。
步骤302、根据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其中,步骤3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a302、根据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
比如:有三个上行载波组分别是a1、a2和a3和两个下行载波组b1和b2,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1对应b1,a2对应b2,a3对应b1,a3对应b2。
则根据建立的对应关系确定a1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为b1;a2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为b2;a3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为b1和b2。
步骤b302、确定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
比如:b1和b2分别有3个和5个下行载波,则确定a1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3个;确定a2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5个;确定a3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8个。
步骤c302、对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与下行载波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其中,一个上行载波中配置的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确定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比如:a1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3个;a2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5个;a3对应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为8个。
则对a1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3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b1中的3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对a2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5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b2中的5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对a3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8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b1中的3个下行载波和b2中的5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这样就完成了对上行控制信道区域的配置。
配置完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后,为了让终端知道下行载波对应哪个上行载波中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则需要将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则步骤301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通过广播信令发送建立的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通过广播信令发送这一种方式,任何能够将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的方式都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下面以一具体事例对本发明实施例配置资源的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设系统由4个下行载波,4个上行载波聚合而成。
将4个下行载波分为2组,第一组(C1 DL)由下行载波1、2组成,第二组(C2 DL)由下行载波3、4组成。
将4个上行载波分为3组,第一组(C1 UL)由上行载波1组成,第二组(C2 UL)由上行载波2组成,第三组(C3 UL)由上行载波3、4组成。
建立C1 DL与C1 UL对应,C2 DL与C3 UL对应,则上行载波1中只为下行载波1、2预留相应的控制信道区域,上行载波3、4中同时为下行载波3、4预留相应的控制信道区域,而C2 UL组中的上行载波2中将为所有4个下行载波预留相应控制信道区域,参见图4。
C1 DL与C1 UL对应和C2 DL与C3 UL对应(对应关系1)只是举例说明,完全可以配置为C1 DL与C1 UL对应C2 DL与C2 UL(对应关系2)。
对应关系1是上行载波3和4分别预留下行载波3、4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对应关系2是上行载波3和4分别预留下行载波1、2、3和4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所以对应关系1相比于对应关系2对应能够提高上行数据区域;相应的,对应关系2比对应关系1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多,所以终端发送上行控制信令的方式更灵活。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具体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下面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案,除非特殊说明,否则都是利用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资源进行的数据传输。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系统包括:基站10和终端20。
基站10,用于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终端20,用于通过下行载波接收来自基站10的数据。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包括:第一载波确定模块100和第一发送模块110。
第一载波确定模块100,用于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
其中,如果需要三个下行载波才能承载需要发送数据,则从生成的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
选择的三个下行载波可以都在同一个下行载波组中,也可以不在同一个下行载波组中。
较佳的,第一载波确定模块100在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可以承载需要发送数据时,从该下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比如:有三个下行载波就可以承载需要发明的数据,则查看是否有包含至少三个下行载波的下行载波组,如果有,则可以从一个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如果没有,则从多个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在选择时可以涉及尽量少的下行载波组,也就是说,如果可以从两个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则不选择三个下行载波组。
第一发送模块110,用于通过第一载波确定模块100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包括:第二载波确定模块200和第二发送模块210。
第二载波确定模块200,用于通过下行载波收到数据后,根据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以及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令的上行载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载波确定模块200先确定承载数据的每个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然后根据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的上行载波组,从上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上行载波。
具体选择多少个上行载波是根据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的上行载波的数量决定的。
假设有三个下行载波分别是下行载波A、下行载波B和下行载波C,其中,下行载波A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上行载波组A1和A2,下行载波B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上行载波组A1,下行载波C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上行载波组A1和A3。
则对于下行载波A,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和A2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对于下行载波B,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对于下行载波C,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和A3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较佳的,由于下行载波A,B和C都对应上行载波组A1,则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也就是说,尽量选择较少的上行载波承载上行控制信息。
如果规定不建立多余出来的每个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默认为如果对应关系中没有上行载波组A,则上行载波组A与所有下行载波组对应,则第二载波确定模块200还可以从多余出来的上行载波组中的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第二发送模块210,用于通过第二载波确定模块200确定的上行载波传输上行控制信令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800、基站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
其中,如果需要三个下行载波才能承载需要发送数据,则从生成的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
选择的三个下行载波可以都在同一个下行载波组中,也可以不在同一个下行载波组中。
较佳的,基站在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可以承载需要发送数据时,从该下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比如:有三个下行载波就可以承载需要发明的数据,则查看是否有包含至少三个下行载波的下行载波组,如果有,则可以从一个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如果没有,则从多个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在选择时可以涉及尽量少的下行载波组,也就是说,如果可以从两个下行载波组中选择三个下行载波,则不选择三个下行载波组。
步骤801、基站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其中,步骤801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802、终端通过下行载波收到数据后,根据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以及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令的上行载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终端先确定承载数据的每个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然后根据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的上行载波组,从上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上行载波。
具体选择多少个上行载波是根据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的上行载波的数量决定的。
假设有三个下行载波分别是下行载波A、下行载波B和下行载波C,其中,下行载波A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上行载波组A1和A2,下行载波B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上行载波组A1,下行载波C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上行载波组A1和A3。
则对于下行载波A,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和A2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对于下行载波B,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对于下行载波C,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和A3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较佳的,由于下行载波A,B和C都对应上行载波组A1,则可以从上行载波组A1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也就是说,尽量选择较少的上行载波承载上行控制信息。
如果规定不建立多余出来的每个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默认为如果对应关系中没有上行载波组A,则上行载波组A与所有下行载波组对应,则终端还可以从多余出来的上行载波组中的选择一个上行载波。
步骤803、终端通过确定的上行载波传输上行控制信令。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所述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行载波组的数量;建立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的上行载波组;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由于可以在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中配置上行控制信令区域,从而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性能、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上行传输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配置资源的装置对上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
配置资源的装置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所述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行载波组的数量;
配置资源的装置建立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
配置资源的装置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配置资源的装置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具体包括:
配置资源的装置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所述下行载波组;
配置资源的装置确定所述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所述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及
配置资源的装置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与所述下行载波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其中,一个上行载波中配置的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确定的所有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确定至少两个下行载波组,建立的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配置资源的装置通过广播信令发送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配置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
所述基站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包括:
在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可以承载需要发送数据时,从该下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根据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以及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令的上行载波;
所述终端通过确定的上行载波传输上行控制信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令的上行载波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的上行载波组;
从确定的上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上行载波。
8.一种配置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对上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对多个下行载波进行分组,生成下行载波组,所述下行载波组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行载波组的数量;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上行载波组;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区域;所述配置模块具体包括:
下行载波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所述下行载波组;
数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上行载波组对应的所有所述下行载波组中下行载波的数量;及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上行载波配置与所述下行载波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其中,一个上行载波中配置的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区域与确定的所有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每个下行载波一一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确定至少两个下行载波组,建立的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中,每个下行载波组对应至少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通过广播信令发送所述上行载波组和所述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
11.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配置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载波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容量和生成的下行载波组,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及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下行载波发送数据;
所述终端包括:
第二载波确定模块,用于收到数据后,根据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以及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令的上行载波;及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上行载波传输上行控制信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确定模块用于:
在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可以承载需要发送数据时,从该下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波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载波组和下行载波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数据的下行载波所在的下行载波组对应的上行载波组,从确定的上行载波组中选择至少一个上行载波。
CN 200810247070 2008-12-31 2008-12-31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1772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7070 CN101772168B (zh) 2008-12-31 2008-12-31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CT/CN2009/001600 WO2010075673A1 (zh) 2008-12-31 2009-12-30 资源配置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7070 CN101772168B (zh) 2008-12-31 2008-12-31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168A CN101772168A (zh) 2010-07-07
CN101772168B true CN101772168B (zh) 2013-05-22

Family

ID=4230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47070 Active CN101772168B (zh) 2008-12-31 2008-12-31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2168B (zh)
WO (1) WO20100756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28B (zh) * 2009-04-14 2016-10-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902822B (zh) * 2010-07-22 2012-12-2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站辅助的移动终端设备自主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45827B (zh) * 2011-01-06 2013-07-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11953468B (zh) * 2014-12-26 2023-12-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行载波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BR112019014853A2 (pt) * 2017-01-23 2020-04-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um sinal de enlace ascendente, dispositivo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CN114245466A (zh) 2017-11-28 2022-03-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反馈信息指示方法和上行反馈信息传输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050A (zh) * 2005-04-28 2008-06-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多载波操作
CN101505538A (zh) * 2009-03-13 2009-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16140A (zh) * 2009-03-18 2009-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基站和接收终端
CN101686464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74177C (zh) * 2005-06-23 2009-12-23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载波hsdpa控制信道的分配方法和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CN1893345A (zh) * 2005-07-05 2007-01-10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tdd系统信道分配方法
GB0702325D0 (en) * 2007-02-07 2007-03-21 Siemens Ag Uplink allocation strategi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050A (zh) * 2005-04-28 2008-06-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多载波操作
CN101686464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1505538A (zh) * 2009-03-13 2009-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16140A (zh) * 2009-03-18 2009-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基站和接收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168A (zh) 2010-07-07
WO2010075673A1 (zh) 201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22166C (en)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2113254B (zh) 在多频带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794487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64578B (zh) 正交频分多址通信设备
CN102014496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925536A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数据传送的资源分配
CN101772168B (zh)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470476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控制信道
WO20061213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exing physical channels in an ofdma system
CN101828368A (zh) 采用显式跳频的多载波通信系统
CN103229572B (zh) 动态多输入多输出小区区群
CN10266841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接收关于分量载波的激活指示符的设备和方法
CN102082643B (zh) 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348600A (zh) 一种动态空闲频率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249675A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Braun et al. 5G N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performance and enhancements
CN106561066B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KR20070093657A (ko) 직교 주파수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및 장치
CN108886690A (zh) 一种资源分配指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55841B (zh) 广播控制信道、数据信道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2572844A (zh) 小区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811289A (zh) 联合正交和非正交的大规模用户上行多址传输方法
CN101932099B (zh) 支持sdma时的rot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1291172B (zh) 控制符号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及更新方法和装置
EP3876488A1 (e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6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