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1549A -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1549A
CN103841549A CN201210489313.9A CN201210489313A CN103841549A CN 103841549 A CN103841549 A CN 103841549A CN 201210489313 A CN201210489313 A CN 201210489313A CN 103841549 A CN103841549 A CN 103841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bu
terminal equipment
target terminal
mapping relations
data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893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1549B (zh
Inventor
朱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893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1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1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1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1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1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通过在BBU池中获取数据传输请求,根据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以及确定的所述BBU池系统内与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将数据传输请求从第一BBU转发至第二BBU,最终经第二BBU将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BBU池,使得基带之间的资源能够彼此共享,因此当两个以上与所述BBU池中的BBU设备相对应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源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间交换的数据能够完全在BBU池中交换,而不用再回传至演进的分组核心网间传输;利用这种方式,在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延迟能够迅速降低,并且在回传中的数据传输负载也能够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地,在LTE数据传输过程中,两个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要经过包括两个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回传链路、服务网关、PDN(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网关以及根据需要的一些附加路由在内的多个节点,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连接在所述两个eNB上。由于数据传输中包含多个网元,同时需要较长的链路,相应的长时间的传输延迟也就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
b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c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d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
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转发装置,用于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发送装置,用于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BBU池中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并根据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并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最终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从而基于所述BBU池,使得基带之间的资源能够彼此共享,因此当两个以上与所述BBU池中的BBU设备相对应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源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间交换的数据能够完全在BBU池中交换,而不用再回传至演进的分组核心网间传输;利用这种方式,在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延迟能够迅速降低,并且在回传中的数据传输负载也能够下降。而且,本发明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对其所对应的BBU映射关系进行建立或更新,进一步地,还可以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释放所述BBU映射关系;从而降低数据传输延迟与数据传输负载。而且,本发明还可以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相对应的BBU映射关系,从而根据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的关系,降低数据传输延迟与数据传输负载。而且,本发明还可以对所述源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统计,并提供给所述BBU池系统所对应的策略与计费设备;从而根据统计数据,实现对BBU池系统的策略管理与计费管理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控制设备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控制设备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控制设备示意图;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获取装置11、确定装置12、转发装置13、发送装置14。具体地,获取装置11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确定装置12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转发装置13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发送装置14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其中,所述BBU池系统包括经BBU连接装置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BBU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所述终端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用户设备或其他需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的控制设备或终端设备同样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上述各装置之间是持续不断工作的,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持续”是指上述各装置分别实时地,或者按照设定的或实时调整的工作模式要求,进行数据传输请求的获取、第二BBU的确定、数据传输请求的转发、数据传输请求的发送等,直至控制设备停止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
获取装置11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具体地,获取装置11基于各种LTE中的通信协议,通过与源终端设备相交互,或与源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其他设备相交互,以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源终端设备通过与BBU池内的第一BBU相连接,或是通过相关设置,被所述第一BBU所管理等方式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例如,假定用户设备A连接至第一BBU,所述第一BBU在所述BBU池系统内;用户设备A向用户设备B发送数据传输请求,则获取装置11获取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并通知所述源终端设备所对应的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在此,用户设备B连接至所述BBU池系统中的第二BBU;因此不论用户设备A与用户设备B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或RRC_IDLE状态,都拥有其被EPC的网关所分配的独立的IP地址。
确定装置12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具体地,确定装置12根据所述系统预定的设置、或根据BBU映射关系、或根据与例如终端设备的IP信息相关联的数据库等查找以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例如,当用户设备A所发送的第一IP包到达EPC的网关时,应当检测目标IP地址并且找到其的目的地址为用户设备B,确定装置1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B与BBU池内的BBU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第二BBU为用户设备B建立下行链路流量承载。
转发装置13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具体地,转发装置13通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以及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的源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通过利用相关协议,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例如,在BBU池内所交换的数据应当在RLC层被执行。由于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流量承载有其自己的LCIDA(logical channel ID),在被所述上行链路流量承载所负载的要发送至用户设备的数据应当通过提取带有对应的LCID A的RLC PDU A被获得。类似的,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承载也有其自己的LCID B。通过移除RLC PDU A的头,然后被RLC PDU B的头迅速封装来获取载荷。随后,RLC PDU B与其他RLC PDU通过级联与分割一起被MAC PDU进一步建立,完成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发送装置14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具体地,发送装置14通过根据第二BBU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建立下行链路流量承载,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例如,继上例,发送装置14通过根据第二BBU为用户设备B所建立的下行链路流量承载,并且将所述IP包在该新建立的下行链路流量承载中传输至UE B。
优选地,所述确定装置12可以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相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包括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具体地,所述确定装置12可以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通过根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或标识信息等,例如经由查询通过相应的映射数据库或其他管理实体,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相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优选地,所述转发装置13可以当存在所述第二BBU时,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具体地,当确定装置12用于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可能存在于该BBU池系统中,也可能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BBU不存在于所述BBU池系统中(如所述BBU池并未覆盖到该第二BBU的情况),因此,所述转发装置13可以当存在位于该BBU池内的所述第二BBU时,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在此,所述转发装置13的转发方式与图1中所述转发装置13的转发方式相同或相似,故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统计装置(未示出),其中,所述统计装置可以统计所述源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并提供给所述BBU池系统所对应的策略与计费设备。具体地,本发明还可以通过统计装置,实现对源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流量、数据等的统计,更优选地,还可以分别对源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所对应的每条逻辑信道(或者每个无线承载)上所交换数据量的分别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提供给所述BBU池所对应的策略与计费设备,从而利用该统计结果能够对策略与计费进行参考与指导。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控制设备示意图;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获取装置11’、确定装置12’、转发装置13’、发送装置14’、更新装置15’。具体地,获取装置11’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确定装置12’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转发装置13’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发送装置14’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更新装置15’根据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用于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获取装置11’、确定装置12’、转发装置13’、发送装置14’分别与图1所示对应装置相同或基本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上述各装置之间是持续不断工作的,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持续”是指上述各装置分别实时地,或者按照设定的或实时调整的工作模式要求,进行数据传输请求的获取、第二BBU的确定、数据传输请求的转发、数据传输请求的发送、BBU映射关系的建立或更新等,直至控制设备停止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
更新装置15’根据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用于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具体地,所述更新装置15’可以根据所述确定装置12’所确定的所述第二BBU,以及所述获取装置11’所获取的第一BBU,在相应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映射管理实体中,对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第一BBU与其所对应的源终端设备间的映射关系、第二BBU与其所对应的目标终端设备间的映射关系、第一BBU与第二BBU间的映射关系等;其中,若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在所述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映射管理实体中不存在相关联的映射关系,则为其建立对应的BBU映射关系;若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在所述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映射管理实体中存在其他相关联的映射关系,则其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在此,通常情况下,所述映射关系一旦建立,则一直持续到本次传输结束后为止。从而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当后续接收到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时,可以直接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第二BBU的确定或数据的传输等,进而从而通过不断的对BBU池间的BBU设备建立与更新映射关系,提高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延迟与数据传输负载。例如,假定在EPC上存在具有映射关系数据库的实体,所述数据库记录所有注册的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其相对应的该终端所属的BBU池的索引,在此,所述实体可以为具体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现有的如MME或网关等等的包含这种附加功能的实体。通过对所述映射关系数据库的查找,能够找到所述实体中所包含的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IP包相对应的源IP地址与目标IP地址所对应的BBU池索引。因此,该实体能够查找发送源终端设备以及实际属于同一个BBU池的目标终端设备。从而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后续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释放装置(未示出),其中,所述释放装置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释放所述BBU映射关系。具体地,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如当本次数据传输完成后,所述释放装置可以对所述BBU映射关系进行释放,从而减少所述映射关系对系统资源的占用;例如,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解除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映射释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当所述源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例如,当检测到传输标志信息以指示停止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或指示本次数据传输完成、一定时间内未收到传输数据、一定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低于阈值等;
-当所述BBU映射关系的存续时间满足一定的时间阈值,例如,根据系统预置的时间阈值或人工设置的时间阈值,或根据机器学习等方式获取的时间阈值等;
-当存在优先级高于所述后续数据传输请求的其他数据传输请求时,例如,需要利用第一BBU或第二BBU,因此需强迫其释放所述映射关系等。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具体地,在步骤s1中,控制设备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在步骤s2中,控制设备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在步骤s3中,控制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在步骤s4中,控制设备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其中,所述BBU池系统包括经BBU连接装置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BBU设备。
上述各步骤之间是持续不断工作的,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持续”是指上述各步骤分别实时地,或者按照设定的或实时调整的工作模式要求,进行数据传输请求的获取、第二BBU的确定、数据传输请求的转发、数据传输请求的发送等,直至控制设备停止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
在步骤s1中,控制设备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具体地,在步骤s1中,控制设备基于各种LTE中的通信协议,通过与源终端设备相交互,或与源终端设备相关联的其他设备相交互,以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源终端设备通过与BBU池内的第一BBU相连接,或是通过相关设置,被所述第一BBU所管理等方式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例如,假定用户设备A连接至第一BBU,所述第一BBU在所述BBU池系统内;用户设备A向用户设备B发送数据传输请求,则在步骤s1中,控制设备获取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并通知所述源终端设备所对应的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在此,用户设备B连接至所述BBU池系统中的第二BBU;因此不论用户设备A与用户设备B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或RRC_IDLE状态,都拥有其被EPC的网关所分配的独立的IP地址。
在步骤s2中,控制设备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具体地,在步骤s2中,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系统预定的设置、或根据BBU映射关系、或根据与例如终端设备的IP信息相关联的数据库等查找以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例如,当用户设备A所发送的第一IP包到达EPC的网关时,应当检测目标IP地址并且找到其的目的地址为用户设备B,在步骤s2中,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B与BBU池内的BBU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第二BBU为用户设备B建立下行链路流量承载。
在步骤s3中,控制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具体地,在步骤s3中,控制设备通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以及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的源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通过利用相关协议,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例如,在BBU池内所交换的数据应当在RLC层被执行。由于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流量承载有其自己的LCID A(logical channel ID),在被所述上行链路流量承载所负载的要发送至用户设备的数据应当通过提取带有对应的LCID A的RLC PDU A被获得。类似的,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承载也有其自己的LCID B。通过移除RLC PDU A的头,然后被RLCPDU B的头迅速封装来获取载荷。随后,RLC PDU B与其他RLC PDU通过级联与分割一起被MAC PDU进一步建立,完成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在步骤s4中,控制设备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具体地,在步骤s4中,控制设备通过根据第二BBU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建立下行链路流量承载,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例如,继上例,在步骤s4中,控制设备通过根据第二BBU为用户设备B所建立的下行链路流量承载,并且将所述IP包在该新建立的下行链路流量承载中传输至UE B。
优选地,在步骤s2中,控制设备可以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相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包括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具体地,在步骤s2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通过根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或标识信息等,例如经由查询通过相应的映射数据库或其他管理实体,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相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优选地,在步骤s3中,控制设备可以当存在所述第二BBU时,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具体地,当步骤s2中用于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可能存在于该BBU池系统中,也可能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BBU不存在于所述BBU池系统中(如所述BBU池并未覆盖到该第二BBU的情况),因此,在步骤s3中,控制设备可以当存在位于该BBU池内的所述第二BBU时,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在此,所述步骤s3的转发方式与图3中所述步骤s3的转发方式相同或相似,故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步骤s6(未示出),其中,在步骤s6中,控制设备可以统计所述源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并提供给所述BBU池系统所对应的策略与计费设备。具体地,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步骤s6,实现对源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流量、数据等的统计,更优选地,还可以分别对源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所对应的每条逻辑信道(或者每个无线承载)上所交换数据量的分别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提供给所述BBU池所对应的策略与计费设备,从而利用该统计结果能够对策略与计费进行参考与指导。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具体地,在步骤s1’中,控制设备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在步骤s2’中,控制设备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在步骤s3’中,控制设备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在步骤s4’中,控制设备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步骤s5’中,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用于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步骤s1’、步骤s2’、步骤s3’、步骤s4’分别与图3所示对应步骤相同或基本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上述各步骤之间是持续不断工作的,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持续”是指上述各步骤分别实时地,或者按照设定的或实时调整的工作模式要求,进行数据传输请求的获取、第二BBU的确定、数据传输请求的转发、数据传输请求的发送、BBU映射关系的建立或更新等,直至控制设备停止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
在步骤s5’中,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用于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具体地,在步骤s5’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步骤s2’所确定的所述第二BBU,以及所述步骤s1’所获取的第一BBU,在相应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映射管理实体中,对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映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第一BBU与其所对应的源终端设备间的映射关系、第二BBU与其所对应的目标终端设备间的映射关系、第一BBU与第二BBU间的映射关系等;其中,若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在所述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映射管理实体中不存在相关联的映射关系,则为其建立对应的BBU映射关系;若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在所述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映射管理实体中存在其他相关联的映射关系,则其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在此,通常情况下,所述映射关系一旦建立,则一直持续到本次传输结束后为止。从而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当后续接收到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时,可以直接利用所述映射关系进行第二BBU的确定或数据的传输等,进而从而通过不断的对BBU池间的BBU设备建立与更新映射关系,提高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延迟与数据传输负载。例如,假定在EPC上存在具有映射关系数据库的实体,所述数据库记录所有注册的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其相对应的该终端所属的BBU池的索引,在此,所述实体可以为具体的映射关系数据库,或现有的如MME或网关等等的包含这种附加功能的实体。通过对所述映射关系数据库的查找,能够找到所述实体中所包含的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IP包相对应的源IP地址与目标IP地址所对应的BBU池索引。因此,该实体能够查找发送源终端设备以及实际属于同一个BBU池的目标终端设备。从而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建立后续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步骤s7’(未示出),其中,在步骤s7’中,控制设备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释放所述BBU映射关系。具体地,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如当本次数据传输完成后,在步骤s7’中,控制设备可以对所述BBU映射关系进行释放,从而减少所述映射关系对系统资源的占用;例如,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解除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映射释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当所述源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例如,当检测到传输标志信息以指示停止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或指示本次数据传输完成、一定时间内未收到传输数据、一定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低于阈值等;
-当所述BBU映射关系的存续时间满足一定的时间阈值,例如,根据系统预置的时间阈值或人工设置的时间阈值,或根据机器学习等方式获取的时间阈值等;
-当存在优先级高于所述后续数据传输请求的其他数据传输请求时,例如,需要利用第一BBU或第二BBU,因此需强迫其释放所述映射关系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3)

1.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
b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c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d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用于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释放所述BBU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映射释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当所述源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当所述BBU映射关系的存续时间满足一定的时间阈值;
-当存在优先级高于所述后续数据传输请求的其他数据传输请求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相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包括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当存在所述第二BBU时,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统计所述源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并提供给所述BBU池系统所对应的策略与计费设备。
7.一种在BBU池系统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由源终端设备发往目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请求,其中,所述源终端设备对应于BBU池系统内的第一BBU;
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转发装置,用于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发送装置,用于经所述第二BBU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更新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BBU与所述第二BBU,建立或更新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用于从所述源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数据传输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释放装置,用于当满足预定的映射释放条件时,释放所述BBU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映射释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当所述源终端设备停止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当所述BBU映射关系的存续时间满足一定的时间阈值;
-当存在优先级高于所述后续数据传输请求的其他数据传输请求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确定装置用于:
-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相对应的BBU映射关系,其中,所述BBU映射关系包括所述BBU池系统内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对应的第二BBU。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转发装置用于:
-当存在所述第二BBU时,将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从所述第一BBU转发至所述第二BBU。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统计装置,用于统计所述源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并提供给所述BBU池系统所对应的策略与计费设备。
13.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BBU池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设备。
CN201210489313.9A 2012-11-26 2012-11-26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Active CN103841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9313.9A CN103841549B (zh) 2012-11-26 2012-11-26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9313.9A CN103841549B (zh) 2012-11-26 2012-11-26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1549A true CN103841549A (zh) 2014-06-04
CN103841549B CN103841549B (zh) 2017-09-15

Family

ID=50804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89313.9A Active CN103841549B (zh) 2012-11-26 2012-11-26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15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902A (zh) * 2019-10-08 2021-04-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bbu框间数据交互的方法、交换设备以及bbu框
CN116150221A (zh) * 2022-10-09 2023-05-23 浙江博观瑞思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于企业电商运营管理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933A (zh) * 2005-05-19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
CN101505500A (zh) * 2009-03-11 2009-08-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设备以及分布式基站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JP2011097177A (ja) * 2009-10-27 2011-05-12 Fujitsu Ltd 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176517A (ja) * 2010-02-24 2011-09-08 Hitachi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における通信処理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933A (zh) * 2005-05-19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
CN101505500A (zh) * 2009-03-11 2009-08-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设备以及分布式基站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JP2011097177A (ja) * 2009-10-27 2011-05-12 Fujitsu Ltd 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176517A (ja) * 2010-02-24 2011-09-08 Hitachi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における通信処理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902A (zh) * 2019-10-08 2021-04-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bbu框间数据交互的方法、交换设备以及bbu框
CN112637902B (zh) * 2019-10-08 2022-05-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bbu框间数据交互的方法、交换设备以及bbu框
CN116150221A (zh) * 2022-10-09 2023-05-23 浙江博观瑞思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于企业电商运营管理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1549B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2516A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JP2022093474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315160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1149252A2 (en) Nas-based signaling protocol for overload protection of random access in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20220330072A1 (en)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348726A (zh) 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37127A (zh) 由辅基站和主基站执行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CN108848483A (zh) 处理装置对装置通讯的装置及方法
CN104380814A (zh) 多接收器定时提前配给
CN102244877A (zh) 一种更新邻区关系列表的方法及装置
US10334604B2 (en) Data rou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244194A (zh) 集群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65938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CN102651899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通知终端分组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647855A (zh) 跨网通信中的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61936A (zh) 一种基站上报ue能力的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2571581B (zh) Mocn网络中重路由的方法、系统及基站控制器、核心网设备
CN107409335A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7018555A (zh) 网络接入方法、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CN103841549A (zh) 一种用于实现终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CN103200620B (zh) 一种lte系统中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97943A (zh) 处理本地紧急号码列表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CN10214315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US11265730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dapted t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742317B (zh) 通信系统、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206 ningqiao Road, Pudo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es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