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0999A -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 节点替换 - Google Patents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 节点替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0999A
CN103840999A CN201410085312.7A CN201410085312A CN103840999A CN 103840999 A CN103840999 A CN 103840999A CN 201410085312 A CN201410085312 A CN 201410085312A CN 103840999 A CN103840999 A CN 103840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pls
network
label
node
fe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53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昂贝哈根
N.布拉格
D.艾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el Net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el Net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el Net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Nortel Net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0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0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75Dynamic sharing of VLAN information amongst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2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当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MPLS虚拟转发实体(VFE)从所附连MPLS-LER获知转发等价类(FEC)至标签绑定时,它将为FEC确定关联MAC地址,并将FEC/标签绑定连同MAC地址一起公告。以太网网络中的节点为至公告FEC/标签绑定的MPLS-VFE的MAC安装最短路径转发状态。以太网网络上接收到公告的每个MPLS-VFE将更新其数据库,并生成使用LDP来分发给所附连MPLSLER的标签。当MPLS-LER需要向FEC传送业务时,它将使用MPLS-VFE提供的标签。MPLS-VFE维持标签与MAC地址之间的映射,使得它可以使用MAC地址来跨以太网网络转发分组。

Description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 节点替换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880127877.X”、题为“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P节点替换”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2月31日提交的标题为“MPLS P NODE REPLACEMENT USING A LINK STATE PROTOCOL CONTROLLED ETHERNET NETWORK”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124,806的优先权,因此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更具体来说涉及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P节点替换。 
背景技术
数据通信网络可以包括多种计算机、服务器、节点、路由器、交换机、网桥、集线器、代理以及耦合且配置成彼此传递数据的其他网络装置。在本文中将这些装置称为“网络单元”。通过利用网络单元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在网络单元之间传递如因特网协议分组、以太网帧、数据信元(cell)、片断或数据位/字节的其他逻辑关联的协议数据单元来经由数据通信网络通信数据。当特定协议数据单元通过网络在其源和其目的地之间传播时,特定协议数据单元可由多个网络单元进行处理并跨过多个通信链路。 
通信网络上的多种网络单元使用本文称为协议的预定义规则集彼此通信。使用不同协议来监管通信的不同方面,如信号应该如何形 成以供网络单元之间的传输,协议数据单元应该像什么样、协议数据单元应该如何由网络单元处理或经由网络路由以及如路由选择信息的信息应该如何在网络单元之间交流(exchange)的多个方面。 
以太网是公知的联网协议,它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定义为标准802.1。在以太网网络体系结构中,连接到网络的装置在任何给定时间为使用共享通信路径能力而竞争。在使用多个网桥或节点来将网络段互连的情况中,常常存在到同一目的地的多个可能路径。此体系结构的好处在于,它提供网桥之间的路径冗余性,并且允许以附加链路形式给网络增加容量。但是,为了防止形成回路(loop),一般使用生成树来限制在网络上广播或洪泛(flood)业务的方式。生成树的特点在于,网络中任何一对目的地之间只有一个路径,因此通过观察分组来源“获知”与给定生成树关联的连通性是可能的。但是,生成树本身有局限性,并且常常导致生成树上链路的过度利用而不是生成树一部分的链路未被利用。 
为了克服实现生成树的以太网网络中固有的一些局限性,在2006年10月2日提交的标题为“Provider Link State Bridging”的申请号11/537,775中公开一种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因此将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两个示例包括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但是还可以使用其他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IS-IS在例如ISO10589和IETF RFC1195中进行了描述,由此将其各个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正如该申请中更详细描述的,并不在每个节点通过使用与透明桥接组合的生成树协议(STP)算法来利用所获知的网络视图(network view),而是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形成网格网络的网桥交流链路状态公告(advertisement)以使每个节点能够具有同步的网络拓扑视图。这通过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系统的公知机制实现。网络中的网桥拥有同步的网络拓扑视图,拥有必要的单播和多播连通性知 识,可以计算网络中任何一对网桥之间的最短路径连通性,并且可以单独根据计算的网络视图填充(populate)其转发信息库(FIB:forwardinginformationbase)。 
当所有节点已经计算它们在同步视图中的角色并填充它们的FIB时,网络将拥有从对等网桥集(出于无论哪种原因需要向任何给定网桥通信的那些网桥)到该任何给定网桥的无回路单播树;以及按在任何给定网桥托管(host)的服务实例将拥有从该任何给定网桥到相同对等网桥集或子集的全等且无回路的点到多点(P2MP)多播树。结果是,给定网桥对之间的路径不限于使用生成树上的链路,而且总结果可以更好地利用网格连通性的宽度。本质上,每个网桥构成定义至该网桥的单播连通性和来自该网桥的多播连通性的一个或多个树的根。 
当客户业务进入提供方网络时,客户MAC地址(C-MAC DA)被解析为提供方MAC地址(B-MAC DA),使得提供方可以使用提供方MAC地址空间在提供方网络上转发业务。此外,提供方网络上的网络单元配置成基于虚拟LAN ID(VID)转发业务,以使被寻址到同一目的地地址但具有不同VID的不同帧可以经由网络通过不同路径进行转发。操作中,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可以将一个VID范围与最短路径转发关联,使得单播和多播业务可以使用该范围中的VID进行转发,而业务工程路径可以跨网络在最短路径以外的路径上创建,并使用第二VID范围进行转发。 
除了安装最短路径单播转发状态外,节点还可以为网络上的多播树安装转发状态。2007年2月5日提交题为“MultcastImplementation in a Link State Protocol Controlled Ethernet Network”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1/702,263中更详细地描述了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实现多播的方法的示例,由此将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正如该申请中描述的,可以使用链路状态公告来公告多播组成员关系以使多播组的转发状态被安装在网络上。具体来说,可以给给定多播组的每个源分 配用于在网络上转发帧的目的地MAC地址(DA)。如果网络上的节点确定它们在从多播源到通过链路状态协议公告多播组中“兴趣”的目的地节点中之一的最短路径上,则它们为源/组树安装转发状态。 
多播中的兴趣可以基于如I-SID的兴趣标识符群体(community),使得网络上的节点将在它位于均已在与多播组关联的兴趣标识符群体中公告兴趣的源与目的地之间的最短路径上时为多播组安装转发状态。I-SID通常与802.1ah关联,且意味着附加的MAC报头(客户源和目的地MAC地址)。但是,即使不使用C-MAC报头,I-SID仍有用,因为I-SID值可以识别相互但以别的方式关闭的连通性的特定实例中的参与者。但是,转发状态基于与多播关联的多播DA和VID。操作中,网络上的多个节点可以在特定I-SID中公告兴趣。网络上的节点跟踪哪些节点在哪个I-SID中公告了兴趣,并将在它们位于在特定I-SID中已经公告兴趣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上时为与该I-SID关联的DA/VID对安装转发状态。这允许为兴趣群体安装转发状态,使得帧被多播给对多播感兴趣的那些节点而不要求在网络上洪泛多播帧。 
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工作在链路层(第2层)。即,入口(ingress)节点创建可用于跨以太网、例如从节点A到节点E交换(switch)帧的MAC报头。其他网络、如因特网协议(IP)网络工作在例如第3层(网络层)的更高层。IP网络基于与IP分组关联的IP报头的IP地址转发分组。 
图1中示出IP网络的一个示例。具体而言,图1示出配置成使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在端系统(X和Y)之间转发业务的网络。在图1所示的示范网络中,MPLS网络包括标签边缘路由器(LER:Label Edge Router)20A、20E和20G。一般还将标签边缘路由器称为提供方边缘(PE:Provider Edge)节点。在MPLS网络内,标签交换路由器(LSR:Label Switch Router)22B、22C、22D、22F、22I和22H在LER之间沿着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ed Path)转发业务。LSR也称为提供方(P)节点。 
图2示出当跨MPLS网络转发IP分组时MPLS网络上的网络单元如何处理IP分组的示例。如图2所示,使用MPLS来减少在网络中在各个路由器执行的IP查询(lookup)的数量。在MPLS网络中,将经由MPLS网络建立多个标签交换路径(LSP)。经由网络确定并创建LSP的特定方式是公知的。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将假定示范标签交换路径包括节点A、B、C、D、E。 
在MPLS中,从网络外部接收分组并为分组选择路径的边缘节点一般称为标签边缘路由器(LER)。这种类型的网络单元也一般叫做为MPLS提供方边缘(PE)节点。当分组到达PE节点20A时,PE节点20A将执行IP查询以确定应该使用哪个标签来将IP分组经由MPLS网络交换到LSP以到达Y。PE20A还将确定分组在路径上的下一跳(hop),并将MAC报头应用于分组以使分组被转发到至标签交换路由器(P-节点)22B的路径上的下一跳。 
MPLS网络内执行标签交换以沿路径转发分组的路由器一般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LSR)。一般还将这种类型的网络单元叫做MPLS提供方(P)节点。当分组达到P节点、如节点22B时,P节点将剥离外部MAC报头并读取MPLS标签。当经由网络建立了ISP时,标签分发协议将已经在标签100与标签210之间建立关联,使得当路由器22B接收到具有MPLS标签100的分组时,它在添加新MAC报头并转发到出站(outbound)接口前将用新MPLS标签210替换该标签。在转发分组之前,路由器22B将给分组添加新MAC报头,其在本实例中具有SA=J、DA=K以将源MAC地址识别为路由器22B上的MACJ以及将目的地MAC地址识别为路由器22C上的MACK。 
MPLS因此允许在MPLS网络的边缘执行单次IP路由查询,并允许使用标签交换而不是IP查询来跨MPLS网络转发分组。执行初始IP查询并将标签分配给分组以将分组置于LSP上的边缘路由器称为标签边缘路由器。MPLS网络上执行标签交换的中间路由器一般称 为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在每一跳通过在剥离MAC报头之后互换(swap)标签来实现MPLS网络中的转发。MPLS转发仍要求在跨网络(当采用以太网链路时)的每一跳进行MAC报头剥离,要求每个LSR执行标签查询和标签互换,并要求每个LSR然后添加另一MAC报头以沿LSP将分组递送给下一LSR。此过程要求每个节点上的更多处理和智能,因此这导致成本高的解决方案。此外,为使之有效,必须在开始时建立路径(LSP),这本身是计算成本高的过程。 
因为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具有比MPLS网络更有效率工作的能力,并且可以较低成本实现和工作,所以期望能够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替换MPLS网络或MPLS网络的部分。但是,具有已部署MPLS联网控制装置(gear)的客户可能拒绝改变或对在新控制装置上投入额外资金犹豫不决。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替换至少一部分MPLS网络同时允许此类网络与现有MPLS联网控制装置接口的方法。 
发明内容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来替换MPLS网络中某部分MPLSP节点,同时保留MPLSPE节点以与客户设备接口。 
结合在以太网交换网络中的是称为MPLS-VFE的MPLS专用虚拟转发引擎。MPLS-VFE在控制平面级别与MPLS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对等,以利于MPLS对等方与以太网交换网络协同工作。 
普遍操作方式是,入口MPLS-VFE将对从MPLS-LSR接收的帧执行必要操作,使得所接收帧可以通过(transit)交换域(domain)并到达出口MPLS-LSR而不要求由以太网网络上的节点进一步检查以太网帧有效负载。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帧包含供出口MPLS LER正确处理所接收帧使得交换域对于出口MPLS LER看似单个MPLS LSR的必要报头信息。 
当交换域中的MPLS-VFE从相邻MPLS节点获知转发等价类 (FEC:Forward Equivalency Class)至标签绑定时,它将确定MPLS节点上提供绑定的接口的MAC地址。MPLS-VFE将生成公告以便经由链路状态协议向对等MPLS-VFE公告FEC至标签绑定和MAC地址。备选地,可以将共享信息的其他方法用作现有链路状态协议的覆盖,例如可以使用如边界网关协议(BGP)或标签分发协议(LDP)的协议来交流FEC/标签绑定信息。然后,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选择将MAC地址和FEC/标签绑定添加到它们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并将为MAC地址安装转发状态。 
当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MPLS-VFE接收到链路状态公告时,如果FEC先前不是已知的,则它将为FEC分配标签以供连接到它的MPLS节点使用,并且将标签绑定提供给相邻MPLS LSR。标签通常将来自MPLS-VFE“按平台”标签池。 
同时MPLS-VFE将确定从对等MPLS-VFE接收的哪个FEC-标签-MAC元组(tuple)确实是FEC的最短路径,并将FEC的任何所提供标签交叉连接到转发条目(entry)。当发生拓扑变化时,MPLS-VFE将重新评估FEC的最短路径并因此更新交叉连接绑定。 
当分组到达MPLS PE节点时,它将执行任何必需的处理并搜索分组被送往的远程MPLS PE节点。查询将得到分组的远程IP以及要用于转发分组的标签。因此,MPLS PE节点以普通方式工作,并将由MPLS-VFE分配的标签应用于分组,且将分组转发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相邻MPLS VFE。 
然后,MPLS-VFE将跨交换域转发分组。它将剥离外部MAC报头并读取MPLS标签。边缘节点将使用MPLS标签确定MAC地址和将分组跨交换域转发并由出口MPLS LSR正确处理所需的任何其他标签。在本实例中,选择的MAC地址将是由出口MPLS节点提供的与位于至该节点的最短路径路由上的接口关联的MAC地址。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入口节点将创建具有DA的MAC报头,其中DA设置成与出口MPLS接口关联的MAC地址,并将该分组转发 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节点将根据MAC地址的所安装转发状态来转发分组。. 
附图说明
在随附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本发明的多个方面。附图中以示例方式图示本发明,附图中相似引用指示相似单元。附图仅出于说明目的公开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而无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为了清楚起见,并未在每个附图中标记每个组件。在附图中: 
图1是互连两个网络单元或网络X和Y的MPLS网络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可如何在图1网络上执行MPLS转发的功能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替换MPLS网络中P节点的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将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用于MPLS-P节点替换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图3中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应用于IP直通(cut-through)上的帧的以太网报头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实现MPLSP节点替换的示范信息交流的流程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成用于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的网络单元的可能实现的示意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示范网络,其中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置于LER20A、20E与20G之间。如图3所示,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32包括通过中间节点36互连的MPLS虚拟转发引擎(VFE)34。如图3所示,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可以替换原MPLS网络中P节点的全部或子集。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将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用于MPLS-P节点替换的功能框图。如上文结合图1和图2所描述的,在常规MPLS网络中,MPLS提供方边缘(PE)节点常常实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以将分组置于经由网络的标签交换路径上。网络内的标签交换路由器,一般称为提供方(P)节点,执行标签交换以便跨网络转发分组。 
MPLS具有利于与其他技术协同工作的多个设计属性。首先是MPLS转发是多点到点,使得多个发送方可以在特定接收方指引(direct)分组流。在通常情况下,在MPLS层执行合并功能,但是当MPLS覆盖LAN段或链路状态受控以太网网络(交换域)时,可以由以太网层执行合并功能,其中将经交织的(interleaved)分组流从交换域呈交到出口。 
MPLS具有多个也与描述本发明相关的概念。MPLS中的关键概念是“转发等价类”或FEC的概念,它是指网络将对其应用共同处理的分组集。对于本公开所考虑的协同工作情形,FEC将是指MPLSLSR已从路由选择系统获知并已为其分发标签绑定的IP前缀。 
MPLS还具有按平台和按接口标签空间以及任何协同工作解决方案需要正确处理的标签保留模式(自由的和保守的)的概念。 
最后,MPLS具有倒数第二跳弹出(penultimate hop popping)的概念,其中在将分组转发到目的地MPLS节点时预期上游节点“弹出”标签而不是互换标签。这通过提供称为隐式NULL标签的预留标签值来发信号通知。这可以视为一种合并形式,其中被指引到特定节点的所有分组含有基于其没有进一步用途而被剥离的层特定转发信息,在最后交换节点完成对转发的协助。 
与本公开相关的另一概念是,使用在标题为“IPForwarding Across A Link State Protocol Controlled Ethernet Network”与本申请一致日期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律师案号18823RNUS01U)中描述的一种虚拟转发引擎的想法,因此将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正如本文所使用 的,除了对以太网交换域适配以外,术语MPLS虚拟转发引擎还将用于指与MPLS对等方交流LDP消息、使LDP公告和MAC信息知识与交换域IGP协同工作并执行MPLS标签操作的网络单元。相关申请中描述的其他概念,如路由域、交换域和通过(transit)I-SID,也均与考虑的可能配置相关。可以应用UNII-SID,但是因为MPLS-VFE直接工作在B-MAC层,所以为虚拟化LAN而强加C-MAC层似乎过于复杂而不是优选实施例。 
还可能设想一种普遍VFE,其接收IP或MPLS分组,将它们分类并将它们适配到对交换域的出口适当的交换域,它可以是另一UNI、MPLSLSR或IP路由器。如果周围的MPLS节点采用“独立的”标签分发模式,则这对于正确操作是需要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替换MPLS-P节点的某部分。因为许多提供方具有已安装的MPLS联网设备基础,所以允许提供方保持已部署的MPLS节点使得不要求改变提供方网络与客户网络/客户设备之间的已部署接口是有利的。但是,因为网络内部的P节点主要用于转发业务,所以可以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来为MPLS网络执行数据转发,从而替换形成MPLS网络中部的P节点云。普遍解决方案不是要区分P和PE节点,而是支持交换域上IP/MPLS协同工作的一般情况。一种隐含意义是当以太网边缘装置复制MPLS PE功能性以及将业务适配到以太网交换段时可以完全覆盖(cap)MPLS部署。 
图4示出经由以太网网络的一个示范路径。如图4所示,MPLS节点30(MPLS-PE1和MPLS-PE2)通过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32互连,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32具有实现通过内部节点36(节点B、C和D)互连的MPLS-VFE的边缘节点34(节点A和E)。为了简明起见,仅示出经由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32沿特定路径的单个节点组。在实际网络中,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将包含以网格或其他网络拓扑互连的多个节点。 
网络上的节点运行如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的内部网关协议,该协议允许节点交流路由选择信息和构建同步的网络拓扑视图。MPLS网络一般使用相同内部网关协议,所以要求MPLS节点运行IS-IS并不要求修改MPLS节点的操作。而且,MPLS体系结构体现其中路由选择域超过MPLS交换域的混合网络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利于协同工作。 
正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可以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控制平面来散布网络层信息,使得可以与所用特定交换技术无关地执行跨网络的最短路径分组转发。因此,当边缘节点34接收到IP分组时,它可以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将分组转发给出口节点。这可以直接扩展为包括MPLS转发,因为它仅是在VFE应用来将在本例中从MPLSLSR接收的分组适配到以太网交换域上的不同边缘分类标准和适配程序集。 
目前定义的以太网上MPLS实现仅在至以太网LAN的入口要求分类和映射功能。但是,以太网LAN的范围受限于现有基于生成树复原能力的性能,在不考虑度量时提供次优转发,并与通过LAN互连的节点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MPLS控制邻接(adjacency)的数量。 
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能够实现优于LAN段的性能同时避免上面概述的缩放性和复原能力挑战。它以类似方式提供优于用MPLS替换LAN的增强性能,因为跨网络转发IP或MPLS分组只要求单次网络层查询。但是,与MPLS网络不同,不要求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节点在分组经过网络行进时在每一跳剥离和替换MAC报头或互换标签。在与本申请一致日期提交的标题为“IP Forwarding Across A Link State Protocol Controlled Ethernet Network”的美国专利申请(律师案号18823RNUS01U)中提出有关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实现IP转发的其他细节,因此将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图6示出可用于获取FEC-标签-MAC元组绑定并经由链路状态协 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建立直通路径以使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能够用于替换MPLS节点的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使用如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或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的内部网关协议(IGP)来通过链路状态公告(LSA)交流路由选择信息,使得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节点和MPLS节点可以获知网络拓扑(100)。如果使用IS-IS,LSA还可包含如兴趣标识符(I-SID)群体和IP地址的其他信息。 
存在IGP控制面散布的两个关键信息类。第一个是路由域拓扑,其包括网络层前缀信息,第二个是通过供交换域内使用的MPLS-VFE与MPLSLSR之间的LDP交流所获取的FEC-标签-MAC绑定信息。 
当以太网交换域中的MPLS-VFE由MPLS对等方提供FEC至标签绑定时(102),它将确定提供该绑定的MPLS LSR接口的MAC(104)。这可以使用多种可用技术中一种、例如保留与LPD邻接关联的MPLS LSR接口的MAC地址知识或通过对从其接收标签绑定的LDP对等方的IP地址发起地址解析协议(ARP)请求来实现。 
MPLS-VFE-A然后将生成链路状态公告(LSA),该公告包含FEC和标签信息以及提供FEC/标签绑定的MPLS节点的接口MAC(106)。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边缘节点34E将生成LSA,LSA包含经MPLS-PE2可到达的FEC以及它使用上述机制中之一从MPLS-PE2获知的接口MAC。 
如果尚未存在节点的先验知识,例如倘若它与另一FEC关联,则内部节点A、B、C将接收LSA,并使用LSA中的信息来在至MAC地址的最短路径上安装转发状态(108)。这允许最短路径转发状态被安装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节点的转发信息库中,从而将被寻址到该MAC地址的分组由网络上沿最短路径路由的节点转发到公告该IP地址的边缘节点。 
当MPLS-VFE-A34A接收到该LSA时,它将更新其链路状态数据库以便允许将FEC、标签信息和端口MAC地址添加到节点34E的 条目(110)。此外,如果MPLS VFE没有FEC的先前知识,则MPLS-VFE34A将从本地管理池为FEC分配一个或多个标签(具体取决于配置成待使用的优选标签空间),并通过使用常规MPLS网络中一般用于预先提供标签绑定的标签分发协议(LDP)将标签提供给任何所附连MPLS-LSR(112)。MPLS-VFE34A将维持其已提供的标签与经由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对FEC的对应最短以太网交换路径之间的映射(114),使得它可以在以后将从对等MPLS-LSR接收的分组映射到跨交换域的交换路径。例如,如图4所示,MPLS-VFE34A将分配标签,并使用LDP来将FEC地址标签分发给MPLS-PE1。这将允许MPLS-PE1将标签与FEC关联,使得在MPLS-PE1已经确定MPLS-VFE34A是FEC的下一跳时通过使用MPLS-VFE34A分配的标签传送去往FEC的所有分组。 
当MPLSLSR希望向FEC传送分组(120)时,它将用MPLS-VFE34A提供给它以供与FEC一起使用的标签来封装分组。MPLS LSR还将创建链路MAC报头以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将分组传送到MPLS-VFE34A(122)。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链路MAC报头将正在发送分组的MPLS-LSR的端口MAC用作源MAC地址(SA),并且可以将MPLS-VFE34A的节点MAC用作目的地MAC地址(DA)(具体取决于MPLS VFE在与MPLS-PE1交流时使用了什么MAC)。MPLS-LSR然后将分组转发给MPLS-VFE34A。 
当MPLS-VFE-A接收到分组时,它将读取识别被寻址到它的分组的MAC报头,并且从以太类型(Ethertype)确定该有效负载是形成良好的IP或MPLS分组。从而,MPLS VFE34A将剥离链路MAC报头,并读取标签或分组报头。MPLS-VFE-A将对标签执行查询操作以确定应用于分组以替代所接收MAC和标签信息以便跨交换域转发分组并由在从交换域的出口接收分组的MPLS LSR正确理解所需的标签和MAC信息(124)。这可以是标签/MAC元组,或者在MPLS-PE2提供隐式NULL的情况中可以仅是MAC信息。(注意如果由 MPLS-PE1设置堆栈位底部,则这将还要求重写以太类型字段)。 
MPLS-VFE将应用FEC/标签绑定期间交流的标签,并创建MAC报头以便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转送(ship)分组(126)。然后将分组跨交换域转发到MPLS-VFE-E(128)。因为内部节点具有为目的地MAC安装的转发状态,所以它们只转发分组而不在经由网络的每一跳执行MAC剥离操作。由此,分组在经过交换域32时不要求内部节点的进一步干预。 
当分组到达MPLS-VFE-E时,MPLS-VFE将剥离MAC报头,并使用标签识别它应该向其转发分组的MPLS-PE节点。MPLS-VFE可以在此阶段去除标签以实现倒数第二跳弹出(130)。MPLS-VFE-E还可以创建链路MAC报头,并将分组转发给目的地MPLS-PE节点(132)。 
收到时,MPLS-PE2LSR节点将剥离链路MAC报头,并根据MAC报头中指示分组是MPLS分组或IP分组的以太类型来处理分组(134)。因此,MPLS节点对分组的接收将在不要求修改MPLS LSR工作方式的情况下进行。在此示例中,假定MPLS-PE2与SA MAC无关地不加区别地接收被寻址到它的分组。 
因为MPLS一般复制IP的许多方面,并设计成在以太网链路和LAN段上工作。因此,MPLS-VFE可以经由p2p链路、经由物理LAN段、经由虚拟LAN段附连到MPLS LSR。而且,MPLS VFE还可以由通过I-SID以如下修改进行互连:在优选实施例中,MPLS标签处理仅在交换域中的单个MPLS-VFE进行。 
图7是配置成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使用的网络单元的可能实现的示意表示。网络单元12包括路由选择系统模块80,该模块配置成通过使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与网络中的对等网桥交流包含关于网络拓扑的路由选择和其他信息的控制消息。路由选择系统80接收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链路状态数据库88中或以其他方式存储。如前文论述的,信息交流允许网络上的网桥生成同步的网络拓扑 视图,网络拓扑视图则允许路由选择系统模块80计算至网络上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将路由选择系统80计算的最短路径规划到FIB82中,FIB82填充有适当条目以用于基于计算的最短路径、多播树、业务工程路径条目以及基于其他条目来指引业务穿过网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路由选择系统80可以交流包含FEC/标签绑定和关联MAC的路由更新。经由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系统交流的信息将被存储在网络单元12上链路状态数据库88中,以允许入口节点为所标记分组选择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正确出口节点。 
网络单元12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模块,如反向路径转发校正(RPFC)源检查模块84,模块84可以用于处理入局帧/分组,并在FIB82中执行查询以确定接收到帧的端口是否与FIB82中对特定源MAC识别的端口一致。如果输入端口与FIB中识别的正确端口不一致,则RPFC源检查模块可使帧/分组被撤销(drop),使得可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避免回路。 
如果帧通过RPFC源检查84模块,则目的地查询86模块从FIB82确定应该转发帧的一个或多个端口。如果FIB没有DA/VID的条目,则丢弃该帧。 
还应理解,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所描述的模块仅出于说明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在网桥节点的模块之中组合或分配功能来实现所述这些模块。 
上述功能可以实现为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并在计算机平台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程序指令集。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本文描述的所有逻辑可以通过使用分立组件、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集成电路、结合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微处理器的可编程逻辑装置使用的可编程逻辑、状态机或包括它们的任何组合的任何其他装置来体现。可编程逻辑可以暂时或永久固定在如只读存储器芯片、计算机存储器、磁盘或其他存储媒体的有形媒体中。所有此类实施例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对附图所示以及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多种更改和修改。相应地,上文描述中包含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所有内容应从说明而非限制的意义来解释。本发明仅按随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中定义的进行限定。 

Claims (15)

1.一种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替换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中P节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节点接收链路状态公告,所述链路状态公告包含转发等价类(FEC)至MPLS标签绑定和提供所述FEC/标签绑定的MPLS提供方边缘(PE)网络单元的MAC地址;
由所述节点创建由其他MPLSPE网络单元在向所述FEC传送分组方面使用的第二标签;
将所述第二标签分发给所述其他MPLS PE网络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节点是MPLS虚拟转发引擎(VFE)。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发所述第二标签通过以下来执行:使用通常用于向所述其他MPLS PE网络单元提供标签的标签分发协议(LDP),使得不要求修改所述MPLS PE网络单元的行为就使所述MPLSPE网络单元能够与所述MPLSVFE交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FEC/标签绑定的MPLS PE网络单元的MAC地址是提供所述FEC/标签绑定的MPLS PE网络单元的端口MAC地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由所述节点维持所述第二标签与所述FEC/标签绑定及提供所述FEC/标签绑定的MPLS PE网络单元的MAC地址之间的映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节点接收包含所述第二标签的分组;
从所述第二标签确定所述MAC地址;
使用提供所述FEC/标签绑定的MPLS PE网络单元的MAC地址为所述分组创建MAC报头;以及
将所述分组转发到所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AC报头具有设为所述节点的MAC地址的源MAC地址和设为提供所述FEC/标签绑定的MPLSPE网络单元的MAC地址的目的地MAC地址。
8.一种网络,包括:
多个节点,形成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
接收链路状态公告的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多个节点中的节点,所述链路状态公告包含转发等价类(FEC)至MPLS标签绑定和提供所述FEC至标签绑定的网络的MPLS提供方边缘(PE)单元的MAC地址;
所述节点创建由其他MPLS PE网络单元在向所述FEC传送分组方面使用的第二标签;以及
所述节点将所述第二标签分发给所述网络的所述其他MPLS PE网络单元。
9.一种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中公告转发等价类(FEC)至标签绑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所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中的节点选择用于转发等价类(FEC)至标签绑定的标签;
由所述节点选择与所述FEC/标签绑定关联的MAC地址;以及
在所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的链路状态公告中公告所述FEC/标签绑定和所述关联的MAC地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获知所述MAC地址通过保留与所述标签分发协议邻接关联的MPLS标签交换路由器接口的MAC地址知识来执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获知所述MAC地址通过对从其接收到所述FEC/标签绑定的标签分发协议邻接的IP地址发起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来执行。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签分发协议邻接与MPLS标签交换路由器关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AC地址是所述MPLS标签交换路由器上的端口MAC地址。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具有MAC报头的分组,所述MAC报头包含识别所述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另一节点的源地址和包含所获知MAC地址的目的地地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去除所述MAC报头并创建链路MAC报头以将所述分组转发给MPLS标签交换路由器。
CN201410085312.7A 2007-12-31 2008-12-30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 节点替换 Pending CN1038409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80607P 2007-12-31 2007-12-31
US61/124806 2007-12-31
US12/151,682 US20090168780A1 (en) 2007-12-31 2008-05-08 MPLS P node replacement using a link state protocol controlled ethernet network
US12/151682 2008-05-0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7877.XA Division CN101960786B (zh) 2007-12-31 2008-12-30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节点替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0999A true CN103840999A (zh) 2014-06-04

Family

ID=407983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5312.7A Pending CN103840999A (zh) 2007-12-31 2008-12-30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 节点替换
CN20088012787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786B (zh) 2007-12-31 2008-12-30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节点替换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787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786B (zh) 2007-12-31 2008-12-30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节点替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68780A1 (zh)
EP (2) EP2227879B1 (zh)
JP (1) JP5314046B2 (zh)
KR (2) KR20100113540A (zh)
CN (2) CN103840999A (zh)
WO (1) WO20090888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7212B2 (en) * 2003-09-03 2008-11-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ng membership discovery in a distributed computer network
US9654303B2 (en) * 2008-09-11 2017-05-16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ulating network devices
US8102883B2 (en) * 2009-03-04 2012-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DP IGP synchronization for broadcast networks
US7944924B2 (en) * 2009-04-16 2011-05-17 Alcatel-Lucent Canada Inc. Handling of received implicit null packets
US20100329258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Alcatel-Lucent Usa Inc. Dynamically enabling mpls stations and ports using an arp database
US8477795B2 (en) * 2009-08-24 2013-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DP IGP synchronization for broadcast networks
US8611359B1 (en) * 2009-08-31 2013-12-17 Juniper Networks, Inc. Scaling MPLS across areas of an autonomous system using labeled interior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US8369333B2 (en) * 2009-10-21 2013-02-0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 cloud computing with a virtualize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N102668488A (zh) * 2009-12-30 2012-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系统中网络拓扑的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2136957B (zh) * 2010-01-25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监控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694189A1 (en) 2010-05-28 2020-08-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Virtual layer 2 and mechanism to make it scalable
CN104396192B (zh) * 2010-06-29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不对称网络地址封装
CN101984618B (zh) * 2010-07-29 2013-03-1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界网关协议的标签块申请方法、系统及装置
JP5673133B2 (ja) * 2011-01-24 2015-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Mpls−tp装置のmac探索システム及びmac探索方法
US8885461B2 (en) * 2011-07-06 2014-11-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PLS fast re-route using LDP (LDP-FRR)
CN104081727A (zh) * 2012-01-30 2014-10-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冗余非循环路径
US9094337B2 (en) 2012-12-21 2015-07-28 Cieno Corpora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preservation in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s
CN105210336B (zh) * 2013-05-17 2018-10-26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ldp/sr互操作性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579959B (zh) * 2013-10-18 2017-12-0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mpls网络中建立sdn流的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113166A1 (en) * 2013-10-18 2015-04-23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named network within an autonomous system
US10686699B2 (en) 2015-07-28 2020-06-16 Ciena Corporation Multicas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gment routing
US10069639B2 (en) 2015-07-28 2018-09-04 Ciena Corporation Multicas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gment routing
CN107370674B (zh) * 2016-05-13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541923B2 (en) 2018-02-05 2020-01-21 Ciena Corporation Segment routing traffic engineering based on link utilization
CN109889441B (zh) * 2019-03-21 2021-05-1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US11159410B1 (en) * 2019-10-23 2021-10-26 Juniper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traceroute operations across segment routing paths within networks
US11070468B1 (en) * 2019-11-27 2021-07-20 Juniper Networks, Inc. Serverless segment routing (SR)-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LDP) stitc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1532B1 (en) * 1999-12-07 2003-08-26 Telefonaktiel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signaling system number 7 networks with networks us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JP4168574B2 (ja) * 2000-06-02 2008-10-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パケット転送制御方法、及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の設定方法
US6985963B1 (en) * 2000-08-23 2006-01-10 At Home Corporation Sharing IP network resources
JP4183379B2 (ja) * 2000-11-27 2008-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エッジルータ
US7269132B1 (en) * 2002-02-22 2007-09-11 Nortel Network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transparent redundancy at a hierarchical boundary
US7130304B1 (en) * 2002-05-31 2006-10-31 Redback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aceful restart
CN1330139C (zh) * 2003-07-31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支持多端口虚拟局域网(vlan)的方法
US20050223111A1 (en) * 2003-11-04 2005-10-06 Nehru Bhandaru Secure, standards-based communications across a wide-area network
US20050220096A1 (en) * 2004-04-06 2005-10-06 Robert Friskney Traffic engineering in frame-based carrier networks
US7430210B2 (en) * 2004-05-26 2008-09-30 Fujitsu Limited Application of an Ethernet/MPLS “half bridge” to provide emulated Ethernet LAN functions in SONET networks
US8422500B2 (en) * 2004-07-02 2013-04-16 Rockstar Consortium Us Lp VLAN support of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US20060029033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Alcatel Method for forwarding traffic having a predetermined category of transmission service in a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856001B2 (en) * 2005-06-15 2010-12-21 U4Ea Wireless, Inc. Wireless mesh routing protocol utilizing hybrid link state algorithms
US20070036161A1 (en) * 2005-07-13 2007-02-15 Mahamuni Atul B System and method of routing Ethernet MAC frames using Layer-2 MAC addresses
US20070030846A1 (en) * 2005-08-08 2007-02-08 Mark Szczesnia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outing of label switched data packets
WO2007041860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Gmpls control of ethernet
US20070153799A1 (en) * 2006-01-03 2007-07-05 Alcatel Providing services over hybrid networks
US7684352B2 (en) * 2006-11-02 2010-03-23 Nortel Networks Ltd Distributed storage of routing information in a link state protocol controlled network
WO2009013582A1 (en) * 2007-07-20 2009-0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ethernet label distribu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509032A (ja) 2011-03-17
EP2698951A1 (en) 2014-02-19
WO2009088881A1 (en) 2009-07-16
KR20140121876A (ko) 2014-10-16
CN101960786B (zh) 2014-04-09
JP5314046B2 (ja) 2013-10-16
KR20100113540A (ko) 2010-10-21
EP2227879A4 (en) 2011-09-07
US20090168780A1 (en) 2009-07-02
CN101960786A (zh) 2011-01-26
EP2227879B1 (en) 2014-02-12
EP2227879A1 (en)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786B (zh) 使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的mpls p节点替换
CN101960785B (zh) 在链路状态协议受控以太网网络上实现vpn
CN102037685B (zh) 通过链路状态协议控制的以太网的ip转发
CN102150148B (zh) 层2拓扑中针对单播帧和多播帧的差别化服务
EP2092692B1 (en) Method for exchanging rou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nectivity across multiple network areas
CN103746931B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方法、网络设备及服务卡
CN103181131B (zh) 最短路径桥接网络中的负载平衡
CN110086714A (zh) 在以太网vpn中通过多归属设备处理多播连接消息
CN104380672B (zh) 用于802.1aq的三级折叠Clos优化
CN102217238A (zh) 应用于mpls网络的服务实例
CN101087240B (zh) 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中的路由选择方法及其装置
CN101529829A (zh) 链路状态协议控制以太网网络中的业务工程路径
CN105471735B (zh) 数据流量路由控制方法和装置
Gumaste et al.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end-to-end addressing and routing in all-ethernet wide-area networks
CN103595609A (zh) Trill网络互联方法、系统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