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0487B -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 Google Patents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0487B
CN103840487B CN201410129724.6A CN201410129724A CN103840487B CN 103840487 B CN103840487 B CN 103840487B CN 201410129724 A CN201410129724 A CN 201410129724A CN 103840487 B CN103840487 B CN 103840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
black
current transformer
microgrid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97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0487A (zh
Inventor
余勇
曹伟
洪婷婷
江涛
朱信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97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0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0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04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4342 priority patent/WO201514961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0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0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包括:获取并判断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若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其中,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以实现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所述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和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

Description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黑启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和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
背景技术
微网是指集分布式发电机组、负荷及能量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它既可以接入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脱离大电网孤立运行。
因故障而停运的微网在电力支撑下,重新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并最终恢复运行的过程,称为微网的黑启动。其中,孤立运行的微网(又称离网型微网)的黑启动需要依靠自身的分布式发电机组自行提供电力支撑。
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属于离网型微网中的一种,参见图1,其分布式发电机组包括:由蓄电池11和双向储能变流器12组成的多个储能机组10,以及由光伏电池板21和光伏逆变器22组成的多个光伏式发电机组20。其黑启动方法为:在蓄电池11的供电下,双向储能变流器12进行V/F(电压/频率)控制以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也称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在光伏电池板21的供电下,光伏逆变器22并入交流母线进行P/Q(有功/无功功率)控制,共同为负荷供电。
但是,当蓄电池11电量不足时,双向储能变流器12就无法进行V/F控制以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进而导致所述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无法实现黑启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和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以实现通过为电量不足的蓄电池充电,来保障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
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包括:
获取并判断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若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其中,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
可选地,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后,还包括: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当所述蓄电池电量达到所述预设值时,退出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并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其中,所述预设值不低于能够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最低限额;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进入P/Q控制模式。
可选地,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还包括切除负荷;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还包括:接通所述负荷。
可选地,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还包括:对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可选地,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还包括:对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可选地,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前,还包括:判断光伏电池板的电量是否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直至得到所述光伏电池板电量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判断结果为止。
一种能量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并判断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若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其中,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
可选地,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用于在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后,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当所述蓄电池电量达到所述预设值时,退出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并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其中,所述预设值不低于能够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最低限额;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进入P/Q控制模式。
可选地,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用于在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前,判断光伏电池板的电量是否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直至得到所述光伏电池板电量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判断结果为止。
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包括上述任一种能量管理系统。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在检测到蓄电池剩余电量不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以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并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以调节分布式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达到了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中的分布式发电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的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文中使用的技术名词、简写或缩写总结如下:
V/F控制:电压/频率控制;
P/Q控制:有功/无功功率控制;
MPPT: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以实现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蓄电池电量;
步骤102: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当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进入步骤103;否则,进入步骤104;
步骤103: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
其中,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
步骤104:保持运行初始的黑启动逻辑;
其中,所述保持运行初始的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持续运行于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持续运行于P/Q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一所述的步骤101-104周而复始地运行于所述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整个正常运行过程以及黑启动过程中,以提高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的黑启动能力。下面对本实施例一所述方案的提出基础以及实施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以下简称离网型光储微网)多应用于无电地区,其分布式发电机组包括由蓄电池和双向储能变流器组成的储能机组,以及由光伏电池板和光伏逆变器组成的光伏式发电机组。
其中,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和所述光伏逆变器均具有V/F控制模式和P/Q控制模式这两种运行模式;具体的,V/F控制策略用于为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建立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以作为电力支撑,P/Q控制策略用于根据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实现所述分布式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指定控制;
但是,考虑到蓄电池为稳定电源,而光伏电池板为间歇性电源,因此现有的离网型光储微网在黑启动时,一般是令双向储能变流器运行于V/F控制模式、而令光伏逆变器运行于P/Q控制模式;由此,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便可在蓄电池的供电下直接并联组网,为所述光储微网建立稳定的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同时,所述光伏逆变器便会在光伏电池板的供电下,以所述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作为基准信号做并网运行,以调节所述分布式发电机组对负荷的输出功率。
此外,在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中,双向储能变流器和光伏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均为直流/交流逆变桥;不同的是,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直流侧接蓄电池,因此可用于控制能量的双向流动,即,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既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处理,又可以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而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接光伏电池板,因此只可用于发电;
具体的,记光伏逆变器的发电功率(即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为P1,负荷需求功率为P2;那么,当P1>P2时,双向储能变流器会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处理,充电功率为P1-P2;当P1<P2时,双向储能变流器会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放电功率为P2-P1;若P1=P2,则蓄电池既不充电也不放电。
至此,本实施例一基于双向储能变流器和光伏逆变器既可运行于V/F控制模式,又可运行于P/Q控制模式的特性,以及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可控制能量双向流动的特性,提出了上述步骤101-104所述的黑启动方法。
具体的,本实施例一通过对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中的蓄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在线监测,在监测到蓄电池电量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便令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保持运行所述初始的黑启动逻辑,此时,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与现有的黑启动方法无异;
而在一旦监测到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本实施例一便会令所述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令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此时,所述光伏逆变器直接并联组网,为所述光储微网建立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作为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的电力支撑,且尤其在光照充足时建立的所述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最为稳定;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并联接入该组网,对所述分布式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进行调控;由此,实现了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
具体的,在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下,仍记光伏逆变器的发电功率为P1,负荷需求功率为P2;那么,当P1>P2时,双向储能变流器会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处理,充电功率为P1-P2;当P1<P2时,双向储能变流器会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放电功率为P2-P1;若P1=P2,则蓄电池既不充电也不放电。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一通过在检测到蓄电池剩余电量不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以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并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以调节交流母线上的输出功率,从而实现了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
参见图3,基于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了又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以实现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包括:
步骤101:获取蓄电池电量;
步骤102: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当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进入步骤103;否则,进入步骤106;
步骤103: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
步骤104: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当所述蓄电池电量达到所述预设值时,进入步骤105,否则返回步骤104;
其中,所述预设值不低于能够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最低限额,如设定所述预设值为蓄电池的满电量或所述最低限额值;
步骤105:退出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并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
其中,所述第二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运行于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运行于P/Q控制模式;
步骤106:保持运行初始的黑启动逻辑。
考虑到光伏为间歇性电源,当光照不充足时光伏逆变器建立的微网电压和频率不稳定,因此本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步骤104-105。具体的,由于在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下,当负荷的平均需求功率小于光伏逆变器的平均发电功率时,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因此,本实施例二在检测到蓄电池充电至某一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预设值时,便控制所述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进入所述第二黑启动逻辑,以保证其能够在蓄电池的稳定供电下建立稳定的微网电压和频率。
此外,为保证所述蓄电池能够尽快充满,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二所述的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还可包括:切除负荷;相应的,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还包括:接通所述负荷;由此,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发电功率便可全部用于为电量不足的蓄电池充电。
在此基础上,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二所述的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还可包括:对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进行MPPT控制;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还可包括:对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进行MPPT控制。
具体的,当所述光伏逆变器运行于V/F控制模式、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运行于P/Q控制模式、且切除负荷时,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发电功率是由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来控制的,当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大于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发电功率时,会导致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电压下降,直至光伏电池板崩溃,因此本实施例二采用MPPT控制策略对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始终不会超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从而在黑启动过程中保证所述离网型光储微网的安全运行;
当所述光伏逆变器运行于P/Q控制模式、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运行于V/F控制模式、且接通负荷时,利用MPPT控制策略对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发电功率进行控制,可使得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发电功率实时跟踪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从而保证所述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利用率。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了又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以实现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蓄电池电量;
步骤102: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当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进入步骤103;否则,进入步骤105;
步骤103:判断光伏电池板的电量是否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当所述光伏电池板的电量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进入步骤104,否则返回步骤103;
步骤104: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
步骤105:保持运行初始的黑启动逻辑。
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增加了步骤103,目的在于:由于光照不充足时,光伏电池板无法为光伏逆变器提供充足且稳定的电能来建立稳定的微网电压和频率,因此本实施例三对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的启动条件进行了限制,以避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在无黑启动能力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4做无用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三所述的步骤103也可基于实施例二所述方案进行提出,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四公开了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应用于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以实现通过为电量不足的蓄电池充电,来保障所述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具体的,所述能量管理系统用于:
获取并判断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若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其中,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
此外,作为优选,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可用于在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后,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当所述蓄电池电量达到所述预设值时,退出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并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其中,所述预设值不低于能够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最低限额;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进入P/Q控制模式。
此外,作为优选,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可用于在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前,判断光伏电池板的电量是否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直至得到所述光伏电池板电量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判断结果为止。
其中,上述任一种能量管理系统所具有的用于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的功能还可包括:切除负荷,所具有的用于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的功能还可包括:接通所述负荷。
基于此,更为优选的,上述任一种能量管理系统所述的用于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的功能还可包括:对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进行MPPT控制;所述用于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的功能还可包括:对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进行MPPT控制。
参见图5,基于实施例四,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了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以实现通过为电量不足的蓄电池充电,来保障所述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具体的,所述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包括:蓄电池11、双向储能变流器12、光伏电池板21、光伏逆变器22、负荷30、连接负荷30与交流母线的开关40,以及实施例四所述的任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图5未示出);
其中,所述能量管理系统分别与开关30、双向储能变流器12和光伏逆变器22相连。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检测到蓄电池剩余电量不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时,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以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并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以调节分布式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达到了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提高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能力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只需改变能量管理系统内部的控制策略,而无需对现有的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硬件结构进行改造,因此易于实施、实用性强,且不会增加额外的经济投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能量管理系统与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黑启动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所述黑启动方法部分的相关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的黑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并判断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若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
其中,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
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后,包括: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当所述蓄电池电量达到所述预设值时,退出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并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
其中,所述预设值不低于能够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最低限额;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进入P/Q控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还包括切除负荷;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还包括:接通所述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还包括:对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黑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还包括:对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前,还包括:
判断光伏电池板的电量是否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直至得到所述光伏电池板电量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判断结果为止。
6.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并判断蓄电池电量是否足以支持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若所述蓄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
其中,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光伏逆变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P/Q控制模式;
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还用于在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后,判断所述蓄电池电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当所述蓄电池电量达到所述预设值时,退出所述第一黑启动逻辑,并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
其中,所述预设值不低于能够支持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最低限额;所述启动第二黑启动逻辑包括控制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V/F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进入P/Q控制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光伏逆变器还用于在所述启动第一黑启动逻辑前,判断光伏电池板的电量是否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直至得到所述光伏电池板电量足以支持所述光伏逆变器建立微网电压和频率的判断结果为止。
8.一种共交流母线的离网型光储微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
CN201410129724.6A 2014-04-01 2014-04-01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Active CN103840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9724.6A CN103840487B (zh) 2014-04-01 2014-04-01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PCT/CN2015/074342 WO2015149619A1 (zh) 2014-04-01 2015-03-17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9724.6A CN103840487B (zh) 2014-04-01 2014-04-01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0487A CN103840487A (zh) 2014-06-04
CN103840487B true CN103840487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803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9724.6A Active CN103840487B (zh) 2014-04-01 2014-04-01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0487B (zh)
WO (1) WO20151496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487B (zh) * 2014-04-01 2016-01-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CN104079008B (zh) * 2014-06-25 2016-08-24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电网的供电方法及供电系统
CN104578169B (zh) * 2015-02-06 2018-02-2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微网系统及其能量控制方法
CN104716671B (zh) * 2015-04-09 2017-02-01 东南大学 一种电网黑启动方法
CN104882906B (zh) * 2015-05-04 2017-06-13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光伏和储能的分布式微网黑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80131268A1 (en) * 2016-10-19 2018-05-10 Dynapower Company Llc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of starting multiple power converters in grid forming mode
CN106712092B (zh) * 2017-01-25 2018-11-23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黑启动功能的系统及其黑启动方法
CN107612007B (zh) * 2017-08-16 2020-10-30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独立微电网中储能变流器直流欠压保护方法
DE102017127081B4 (de) * 2017-11-17 2019-05-29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Verfahren zum Schwarzstart einer Energieversorgungseinrichtung, bidirektionaler Wechselrichter und Energieversorgungseinrichtung mit einem bidirektionalen Wechselrichter
CN108321838A (zh) * 2018-01-03 2018-07-24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停车场智能微网控制系统
CN110739777A (zh) * 2018-07-20 2020-01-31 周锡卫 一种基于光储互补自供电的仓式储能系统
CN109301861B (zh) * 2018-09-14 2020-10-23 东南大学 一种光伏与光热系统协调发电的黑启动系统及其恢复方法
CN111082453A (zh) * 2019-12-04 2020-04-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f控制光伏逆变器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CN113675876B (zh) * 2020-05-14 2023-09-08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微网自动黑启动控制方法
CN112701707B (zh) * 2020-12-02 2022-07-0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变流器带异步电动机负荷的启动能力评估方法
CN112821455B (zh) * 2021-02-03 2023-03-3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离网启动方法及系统
CN112952826A (zh) * 2021-04-07 2021-06-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风储电站及其黑启动方法
CN113098062A (zh) * 2021-04-12 2021-07-09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微电网黑启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44699B (zh) * 2021-08-02 2024-04-0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变流器离网启动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3612256B (zh) * 2021-08-31 2024-02-09 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可再生能源直流微网制氢黑启动优化方法
CN114069693A (zh) * 2021-11-01 2022-0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黑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光伏储能供电系统
CN114094635B (zh) * 2021-11-17 2023-08-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水电微电网的黑启动系统及方法
CN11433670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杭州协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黑启动方法及储能系统
CN114567004B (zh) * 2022-02-24 2024-04-02 江苏阿诗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伏储能系统的黑启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825444B (zh) * 2022-05-12 2023-12-05 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储柴微网系统的运行场景的自动切换控制方法
CN115776130B (zh) * 2022-12-29 2024-02-02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并离网切换方法、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
CN116742679A (zh) * 2023-08-10 2023-09-12 上海百竹成航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向启动储能系统及反向启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1566A (zh) * 2013-09-12 2013-12-11 重庆大学 一种市电、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协同供电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61692A2 (en) * 2010-06-21 2011-12-29 Raghunathan V R Reactive power management for wind turbine applications
JPWO2013015225A1 (ja) * 2011-07-22 2015-02-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CN102496956B (zh) * 2011-11-25 2014-10-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微网的从并网模式切换到孤岛模式的模式切换方法
CN103001247B (zh) * 2012-11-13 2014-09-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离网型微电网黑启动方法
CN103236713B (zh) * 2013-04-11 2015-04-0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微电网用变流器的微电网组网控制方法
CN203491708U (zh) * 2013-09-22 2014-03-19 周锡卫 一种交直流智能调配储能换流装置
CN103840487B (zh) * 2014-04-01 2016-01-2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1566A (zh) * 2013-09-12 2013-12-11 重庆大学 一种市电、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协同供电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光伏微网系统的储能单元研究;都棋峰;《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25;第6-9,25-26页,附图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49619A1 (zh) 2015-10-08
CN103840487A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0487B (zh)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CN104505867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CN102931687B (zh) 一种混合储能光伏电站的功率调节方法
CN103545905A (zh) 一种光伏直流微电网能量协调控制方法
CN114039371B (zh) 储能逆变器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与充放电控制电路
CN104779645A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41188A (zh) 电能回馈式光网混合供电不间断逆变电源
CN103178549A (zh) 一种用于光伏辅助并网发电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811458A (zh) 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09274088B (zh) 能源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013123355A (ja) 電力管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120679B (zh) 一种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耦合的户用光伏储能变换器
CN206226030U (zh)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CN105591383B (zh) 一种直流微网变功率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301914A (zh) 一种具有soc优化的光伏微网储能控制方法
CN202798128U (zh) 一种具有自启动功能的独立光伏供电系统
CN109888845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CN105391164A (zh) 微电网型不间断电源系统
KR102222560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JP2016039685A (ja) 制御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蓄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8879783B (zh) 一种电力弹簧能源消纳系统
CN106786803A (zh) 独立运行光伏发电系统供大于需时的一种无损功率平衡法
KR20150085227A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KR20130051772A (ko)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연계형 전력공급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5622134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调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