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6030U -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26030U
CN206226030U CN201621252134.3U CN201621252134U CN206226030U CN 206226030 U CN206226030 U CN 206226030U CN 201621252134 U CN201621252134 U CN 201621252134U CN 206226030 U CN206226030 U CN 206226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s
energy
unidirectional
controlling switch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521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存霖
熊宗保
樊忠
李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ate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ate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ate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ate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521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26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26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260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包括光伏板方阵、光伏并网逆变器、变换器组件、储能电池、能量调配控制器、ATS功率切换箱、交流母线、四个控制开关,光伏板方阵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相连,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第四控制开关连接变换器组件,变换器组件通过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连接于交流母线,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之间的交流母线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开关,变换器组件连接于能量调配控制器和储量电池,能量调配控制器和ATS功率切换箱相连,其优点是:高效率并且能够根据负载自动分别调节输出功率,解决了能量之间最佳利用和调配问题,解决交流母线(局域网)的三相电压稳定问题;解决了市电、光伏并网逆变器相互之间的无缝切换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储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规局域网储能系统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当白天有光照时光伏板(A101)发电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并网向交流母线输送电能。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属于功率跟踪型(MPPT)方式工作,即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以光伏板发电最大功率回馈到电网。当用电低峰时,微网逆变器(C101)通过AC/DC变换直流电对储能电池(D101)充电;当用电高峰时,微网逆变器(C101)通过DC/AC将储能电池(D101)电能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电网需要,但由于微网逆变器(C101)在工作时其状态只能选择其一种(充电或放电)且是人为控制其工作模式,无法根据光伏发电的变化以及负载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在现有常规局域网储能系统,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1、由于光伏系统、储能系统、负载之间缺乏能量调配控制,使系统效率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峰谷);2、由于负载接在大电网下,储能系统无法根据负载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输出功率;3、由于微网逆变器接在大电网下,系统无法根据电网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对储能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只能人为进行设置控制且只能工作在一种状态方式(充电或放电);4、供电的品质取决于电网(相电压、相电流不平衡),三相电压差无法进行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高效率并且能够根据负载制动调节输出功率的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同时,解决了能量利用的调配问题,解决局域网的三相电压稳定问题;解决了相互之间的无缝切换问题。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需要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板方阵、光伏并网逆变器、变换器组件、储能电池、能量调配控制器、ATS功率切换箱、交流母线、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光伏板方阵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相连,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第四控制开关连接变换器组件,变换器组件通过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分别连接于交流母线,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之间的交流母线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开关,能量调配控制器(通信线)连接于变换器组件和储量电池,能量调配控制器(通信线)和ATS功率切换箱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变换器组件包括两两相连的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均和能量调配控制器(通信线)相连,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和第三控制开关相连,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第一控制开关相连,双向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光伏并网逆电器的第1端口和第2端口分别连接光伏板方阵的正、负极,光伏并网逆电器第3端口通过第四控制开关连接于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2端口,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1端口通过第三控制开关连接于交流母线(电网),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3端口通过直流母线和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的第1端口相连,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4端口通过第一单向二极管连接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1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2端口通过第二单向二极管连接于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的第2端口,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的第3端口和第一控制开关相连,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3端口连接于储能电池,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上的CAN2端口均连接于能量调配控制器的CAN2端口,能量调配控制器的CAN1端口和ATS功率切换箱的CAN1端口相连,ATS功率切换箱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串联在交流母线(电网)和交流母线(局域网)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采用交流母线(电网)进行供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通过CAN1端口给ATS功率切换箱发送指令,切断第二控制开关,接通第一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交流母线(电网)通过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将电网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送到直流母线上,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将从直流母线的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
能量调配控制器检测到储能电池需要充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通过CAN2端口向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CAN2端口传送充电指令,交流母线(电网)通过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将电网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单向二极管向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1端口送电,双向DC/DC变换器根据能量调配控制器发送充电指令,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
在光伏板方阵进行发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通过CAN2端口向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CAN2端口传送优先供电指令,光伏板方阵发电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及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将直流电送第3端口、第4端口至直流母线和双向DC/DC的第1端口即充电口上,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将从直流母线的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
当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检测到用电负载变化时,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通过CAN2端口向能量调配控制器发送输出功率调整请求,能量调配控制器根据优先级排序分别向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发送功率调整变化指令,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根据指令,分别对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4端口和第1端口进行调整(调节储能电池充电功率、交流母线输入功率)。
夜间光伏方阵不发电,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检测到用电负载用电情况并发送给能量调配控制器,能量调配控制器根据用电负载情况发送储能电池放电指令,储能电池通过双向变换器DC/DC、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放电并将直流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
当夜间储能电池存电量不足给于负载供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根据用电负载情况给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发送增加功率调整指令,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增加交流母线(电网)输入功率,此时交流母线(电网)和储能电池共同担负向负载输送电能。
当夜间储能电池需要充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根据用电负载情况给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发送再增加功率调整指令,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增加交流母线(电网)输入功率,此时交流母线(电网)担负向负载输送电能同时负担向储能电池充电的电能。
当突然断电时,直流母线突然断电,系统将自动切换为储能电池通过双向变换器DC/DC、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放电将直流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
当系统需要维护时,将ATS功率切换箱上转换开关切换到系统维护上,ATS功率切换箱将先切断第一控制开关后再接通第二控制开关,交流母线(电网)直接供电,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双向变换器DC/DC将停止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该局域网储能系统采用双网交流母线方式(电网、局域网),它可以有效地掌握局域网内负载变化情况,根据负载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调配,有效提高系统发电效率以及其利用率;2、该局域网储能系统其内部采用共直流母线方式有效解决了母线内的负载自动平衡:交流母线(局域网)负载变化时,随之直流母线电压跟随变化,直流母线电压高了可以对储能电池充电,直流母线电压低了储能电池对其放电;3、该系统增加了能量调配控制器,有效解决了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入和交流母线(电网)输入以及储能电池之间的能量利用的调配;4、负载上交流母线(局域网)由于采用独立单向DC/AC变换器,对交流母线(局域网)具有恒压稳压效应,有效解决局域网的三相电压稳定问题且不受交流母线(电网)任何影响;5、该系统采用ATS功率切换箱有效解决了市电、光伏并网逆变器相互之间的无缝切换(切换时间小于10ms),同时具备了不剪短供电的性能;6、该系统增加旁路开关第二控制开关,有效解决系统不断电维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局域网储能系统的拓扑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拓扑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交流母线供电(市政供电)时的拓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光伏板方阵供电时的拓扑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夜间供电时的拓扑图。
光伏板方阵:A101;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C101;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D101;双向DC/DC变换器:E101;储能电池:E102;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ATS功率切换箱:H102;第一控制开关:SW-1;第二控制开关:SW-2;第三控制开关:SW-3;第四控制开关:SW-4;负载:F101-F10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所述的光伏板方阵(A101)正极、负极分别连接到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输入端口1、2上,所述的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输出端口3连接到交流母线(电网)上。
所述的单向AC/DC变换器(C101)交流输入1口上通过控制开关(SW-3)连接交流母线(电网)上,所述的单向AC/DC变换器(C101)交流输入2口通过控制开关(SW-4)连接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输出端口3上,所述的单向AC/DC变换器(C101)直流输出3通过直流母线连接单向DC/AC变换器(D101)直流输入1口上,所述的单向AC/DC变换器(C101)直流输出4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E101)充电端口1上,所述的单向AC/DC变换器(C101)数据通信线(CAN2)连接到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上.
所述的单向DC/AC变换器(D101)直流输入1口连接直流母线上,所述的DC/AC变换器(D101)直流输入2口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E101)放电端口2上,所述的单向DC/AC变换器(D101)交流输出口3连接交流母线(局域网)上所述的单向DC/AC变换器(D101)数据通信线(CAN2)连接到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上.
所述的双向DC/DC变换器(E101)直流输入1口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AC/DC变换器(C101)直流输出4口上,所述的DC/DC变换器(E101)直流输出2口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单向DC/AC变换器(D101)放电端口2上,所述的DC/DC变换器(E101)直流输出3口连接储能电池(E102)上,所述的DC/DC变换器(E101)数据通信线(CAN2)连接到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上.
所述的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的CAN1口连接到ATS功率控制箱(H102)的CAN1口上,所述的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的CAN2口连接到单向AC/DC变换器(C101)的CAN2口、单向DC/AC变换器(D101)的CAN2口、双向DC/DC变换器(E101)的CAN2口。
所述的ATS功率切换箱(H102)的CAN1口连接到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的CAN1口上,所述的口ATS功率切换箱(H102)的SW-1、SW-2、SW-3、SW-4分别对应接到控制开关:SW-1、SW-2、SW-3、SW-4上。
基本工作原理:
1、市电供电
如图3所示,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通过CAN1数据线给ATS功率切换箱(H102)发送指令,切断控制开关SW-2(旁路开关)、接通交流母线(电网)开关SW-3、单向DC/AC变换器(D101)的输出开关SW-1、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输出开关SW-4。交流母线(电网)通过单向AC/DC变换器(C101)将电网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送到直流母线上,单向DC/AC变换器(D101)将从直流母线的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以便供给负载1—负载5用电(见附图3)。
当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检测到储能电池需要充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通过数据线CAN2向单向AC/DC变换器(C101)的CAN2口传送充电指令,交流母线(电网)通过单向AC/DC变换器(C101)将电网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单向二极管向双向DC/DC变换器(E101)直流输入1口送电,双向DC/DC变换器(E101)根据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发送充电指令,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
2、光伏板发电
如图4所示,当有光照时光伏板方阵(A101)发电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自动并网,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通过数据线CAN2向单向AC/DC变换器(C101)的CAN2口传送优先供电指令(光伏发电优先于市电供电)。光伏板方阵(A101)发电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B101)及单向AC/DC变换器(C101)将直流电送至直流母线和充电口上,单向DC/AC变换器(D101)将从直流母线的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以便供给负载1—负载5用电,多余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换器DC/DC(E101)向储能电池充电。
3、用电负载变化:
当单向DC/AC变换器(D101)检测到用电负载变化时,单向DC/AC变换器(D101)通过CAN2数据线向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发送输出功率调整请求,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根据优先级排序分别向单向AC/DC变换器(C101)发送功率调整变化指令。单向AC/DC变换器(C101)根据指令,分别对直流输出充电4口、交流输入1口进行调整(交流输入2口是优先满功率型MPPT工作方式)。
4、夜间供电
如图5所示,夜间光伏方阵不发电,单向DC/AC变换器(D101)检测到用电负载用电情况并发送给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根据用电负载情况发送储能电池放电指令,储能电池(E102)通过双向变换器DC/DC(E101)、单向DC/AC变换器(D101)放电并将直流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以便供给负载1—负载5用电。
当储能电池存电量不足给负载供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根据用电负载情况给单向AC/DC变换器(C101)发送增加功率调整指令,单向AC/DC变换器(C101)增加交流母线(电网)输入功率即增加交流输入1口,此时交流母线(电网)和储能电池共同担负向负载输送电能。
当储能电池需要充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H101)根据用电负载情况给单向AC/DC变换器(C101)发送再增加功率调整指令,单向AC/DC变换器(C101)增加交流母线(电网)输入功率即增加交流输入1口输入功率,此时交流母线(电网)担负向负载输送电能同时负担向储能电池充电的电能。
5、市电断电:
当市电突然断电时,直流母线突然断电,系统将自动切换为储能电池(E102)通过双向变换器DC/DC(E101)、单向DC/AC变换器(D101)将直流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局域网)上,以便供给负载1—负载5用电。
6、系统维护:
当系统需要维护时,将ATS功率切换箱上转换开关切换到系统维护上,ATS功率切换箱(H102)将先切去SW-1后再接通SW-2,交流母线(电网)直接供给负载1—负载5供电,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双向变换器DC/DC将停止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对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板方阵、光伏并网逆变器、变换器组件、储能电池、能量调配控制器、ATS功率切换箱、交流母线、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光伏板方阵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相连,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第四控制开关连接变换器组件,变换器组件通过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连接于交流母线,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之间的交流母线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开关,变换器组件连接于能量调配控制器和储量电池,能量调配控制器和ATS功率切换箱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换器组件包括两两相连的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均和能量调配控制器相连,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和第三控制开关相连,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第一控制开关相连,双向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并网逆电器的第1端口和第2端口分别连接光伏板方阵的正负极,光伏并网逆电器第3端口通过第四控制开关连接于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2端口,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1端口通过第三控制开关连接于交流母线,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3端口通过直流母线和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的第1端口相连,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的第4端口通过第一单向二极管连接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1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2端口通过第二单向二极管连接于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的第2端口,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的第3端口和第一控制开关相连,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3端口连接于储能电池,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上的CAN2端口均连接于能量调配控制器的CAN2端口,能量调配控制器的CAN1端口和ATS功率切换箱的CAN1端口相连,ATS功率切换箱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交流母线进行供电时,能量调配控制器通过CAN1端口给ATS功率切换箱发送指令,切断第二控制开关,接通第一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交流母线通过第一单向AC/DC变换器将电网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送到直流母线上,第二单向DC/AC变换器将从直流母线的电转换为恒定交流电并送到交流母线上。
CN201621252134.3U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26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2134.3U CN206226030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2134.3U CN206226030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26030U true CN206226030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9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5213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26030U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2603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8860A (zh) * 2018-01-19 2018-07-17 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储能电站
CN109120010A (zh) * 2018-09-21 2019-01-01 无锡美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通信基站领域的交直流混合串联型微电网
CN110211446A (zh) * 2019-05-14 2019-09-06 三峡大学 一种适用于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能源系统动模实验仿真平台
CN110445169A (zh) * 2019-07-13 2019-11-12 深圳市禾望科技有限公司 离并网光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U2021107598B4 (en) * 2021-05-12 2022-06-16 Redei Innovations Pty Ltd Electrical supply system
CN114928155A (zh) * 2022-06-16 2022-08-19 江苏莱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型动态电压恢复器、电网维护设备和微电网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8860A (zh) * 2018-01-19 2018-07-17 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储能电站
CN109120010A (zh) * 2018-09-21 2019-01-01 无锡美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通信基站领域的交直流混合串联型微电网
CN110211446A (zh) * 2019-05-14 2019-09-06 三峡大学 一种适用于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能源系统动模实验仿真平台
CN110445169A (zh) * 2019-07-13 2019-11-12 深圳市禾望科技有限公司 离并网光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U2021107598B4 (en) * 2021-05-12 2022-06-16 Redei Innovations Pty Ltd Electrical supply system
CN114928155A (zh) * 2022-06-16 2022-08-19 江苏莱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型动态电压恢复器、电网维护设备和微电网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26030U (zh) 一种局域网储能系统
CN103840487B (zh) 黑启动方法、能量管理系统和共交流母线离网型光储微网
CN104505867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CN101826821B (zh) 光网混合供电不间断逆变电源的电能控制方法
CN105811458A (zh) 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01841188A (zh) 电能回馈式光网混合供电不间断逆变电源
CN105743127A (zh) 一种户用新能源发电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0250054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2374195U (zh) 光伏离并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
CN104113087B (zh) 一种太阳能ups系统
CN102593832A (zh) 一种适用于现代楼宇的三线制直流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100538A1 (zh) 一种多能源供电的通信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37566A (zh) 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分布式电源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CN103066677A (zh) 一种自适应性混合供电系统
CN202888862U (zh)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蓄能逆变器
CN103825294A (zh)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蓄能逆变器
CN103236713A (zh) 一种微电网组网及其控制方法及微电网用双向变流器
CN109755956A (zh) 一种离网海岛光储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KR102222560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CN102496961A (zh)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风电独立电网系统
CN204835684U (zh) 一种混合储能供电转换装置
CN204316103U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
CN105978032A (zh) 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并网叠加发电系统
CN103337868A (zh) 一种抑制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27443B (zh) 一种基于多电力智能调配器的新能源发电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