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8411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8411A
CN103838411A CN201210491408.4A CN201210491408A CN103838411A CN 103838411 A CN103838411 A CN 103838411A CN 201210491408 A CN201210491408 A CN 201210491408A CN 103838411 A CN103838411 A CN 103838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 cable
lead
neighboring area
edge reg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1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4914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8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8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8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与一透明导电图形。该基板,包含一显示区域及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周边区域与一第二周边区域。透明导电图形,位于该显示区域,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对应多个第二电极,每一第二电极具有一电极导线,其中一部份的第二电极的电极导线延伸至第一周边区域,剩余部分的第二电极的电极导线则延伸至第二周边区域,且被第一及第二周边区域内的周边引线结构连接。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尤指一种改变布线结构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今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例如智慧型手机、行动电话、平板电脑及笔记型电脑。触控面板提供崭新的人性化操作介面。使用者可直接用手指或触控笔对萤幕上显示的物件进行操作与下达指令,更显方便性与直觉性。
目前较常见的触控面板技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以及波动式等技术。触控面板一般包含一显示区域以及围绕在显示区域周围的周边区域,显示区域用于产生一触控感应讯号,而在该周边区域内则设置有多个周边引线,用于将该触控感应讯号传递至讯号处理器进行运算,借此可确定触碰位置的座标。
就一般设计而言,显示区域中的透明感应电极包含X方向与Y方向的感应电极。请参照图1,其绘示出先前技术中一公知触控面板100的导电图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触控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外侧围绕有周边区域103,该周边区域103包含上侧区域103a、下侧区域103b、右侧区域103c及左侧区域103d。
触控面板100的周边区域103的上侧区域103a形成有数个周边引线106。
触控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上形成有导电感应图形104,该导电感应图形104包含数个第一感应电极1041及数个第二感应电极1042与数个区间1043。其中该数个第一感应电极1041间隔排列,多个区间1043形成在第一感应电极1041之间,每一个区间1043设置有数个第二感应电极1042。也就是一个第一感应电极1041配合数个第二感应电极1042。每一区间1043内的数个第二感应电极1042分别具有一电极导线10421,且每一区间1043内的所有的第二电极导线10421从该显示区域101往上侧区域103a延伸,并连接上侧区域103a上的周边引线106。每个第一感应电极1041的上侧端亦分别连接上侧区域103a上的周边引线106。借由该电极导线10421与周边引线106接连,将感应电极所产生的感应讯号传递至处理器(未绘示)。
然,上述先前技术中,因为第二感应电极1042的电极导线10421的走线方式之故,令每一区间1043内第二感应电极1042的电极导线10421占据较大的无效作动区A。在这样的设计方案下,无效作动区A的宽度较宽主要由于所有的第二感应电极1042的电极导线10421全部都往上侧区域103a布设进而占据太多的无效动作区A的空间,导致导电感应图形104的阵列距离,除了造成触控的灵敏度不高外,触控面板100的线性度亦差。再者,引线的接点太多导致与软性电路板连接的失败率高。
故此,目前业界仍需要对现有触控面板的导电图形加以改良,以期能减少无效作动区的宽度及空间,达成显示区域最大化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先前技术的缺失以及业界的需求,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新颖的触控面板结构,借由将设在该显示区域的透明导电图形的多个第二电极的电极导线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延伸设置,以减少在两个第一电极间的区间内被第二电极的电极导线占据较大无效作动区的宽度及空间,借以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及触控面板的线性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在周边区域设置至少一并联区域包括一周边引线结构,经由该周边引线结构将同一横向排列的第二电极的电极导线并联,该周边引线结构的引线数量大幅少于该电极导线的数量,并借由该引线的数量减少,引线的接点随之减少,进而降低与软性电路板结合的不良率。
为达上述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域及一周边区域位该显示区域的外侧;至少一并联区域界定在该周边区域,该并联区域内包括多个绝缘部及一周边引线结构跨设在该绝缘部上;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设在该显示区域,其中每一第二电极具有一电极导线,该电极导线从该显示区域延伸到该并联区域,并与该周边引线结构电性连结。
在一些实施中,前述的周边引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引线及多个第二引线,其中所述第一引线并联一部分的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引线并联剩余部分的电极导线。
在一实施中前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导线形成一透明导电图形。
在一实施中,前述的该周边区域包括一第一周边区域、第二边区域、一第三周边区域及一第四周边区域,其中该第一周边区域及第二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该第三周边区域及第四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侧的一第四侧。
详细而言,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域、一第一周边区域及一第二周边区域,其中该第一周边区域及第二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第二侧;一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显示区域,该透明导电图形包括:多个第一电极,间隔排列并界定多个区间,其中每一区间位在每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及多个第二电极,设在每一区间内对应该第一电极,且每一区间内的一部分的第二电极分别具有一第一电极导线,剩余部分的第二电极分别具有一第二电极导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延伸至第一周边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导线延伸至第二周边区域;一第一并联区域,界定在该第一周边区域,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及一第一周边引线结构,该第一绝缘部设在该第一电极导线上,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跨设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导线。
其中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引线及多个第二引线,其中所述第一引线连接一部分的第一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引线连接剩余部分的第一电极导线,且所述第一引线从该第一周边区域延伸经过该第三周边区域到该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二引线从该第一周边区域延伸经过该第四周边区域到第二周边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第二并联区域界定在该第二周边区域,该第二并联区域包括多个第二绝缘部及一第二周边引线结构,所述第二绝缘部设在该第二电极导线上,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跨设在所述第二绝缘部上且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导线,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三引线、多个第四引线及多个第五引线,其中所述第三引线连接一部分的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四引线连接剩余部分的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五引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周边引线结构及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由金属材料包括银浆、铜或钼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技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板及遮蔽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透明导电图形形成在该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界定第一并联区域及形成绝缘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形成第一周边引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6A~图6D为各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被第一周边引线结构并联的示意图。
图7为图5第一并联区域内等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Y-Y’截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X-X’截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触控面板
101 显示区域
103 周边区域
103a 上侧区域
103b 下侧区域
103c 右侧区域
103d 左侧区域
106 周边引线
104 导电感应图形
1041 第一感应电极
1043 第二感应电极
1043 区间
200 触控面板
201 基板
202 显示区域
203a 第一周边区域
203b 第二边区域
203c 第三周边区域
203d 第四周边区域
204 遮蔽层
205 透明导电图形
2051 第一电极
2052 第二感应电极
2053a 第一电极导线
2053b 第二电极导线
206 区间
207 第一并联区域
208 绝缘部
209 第一周边引线结构
2091 第一引线
2092 第二引线
210 第二周边引线结构
2101 第三引线
307 第二并联区域
308 第二绝缘部
309 第二周边引线结构
3091 第三引线
3092 第四引线
3093 第五引线
A’ 无效作动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
本文将根据本说明书的第2~5来依序说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200的制作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提供一基板201来作为触控面板200内部导电图形的设置基础。基板201为一透明(光)的板体,如以透明的硅土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脂(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等材质制成,其用来保护触控面板内部的导电线路,并提供一触控平面(即基板201的外表面)来供使用者以手指或触控笔进行触控动作。基板201同时可让触控面板200内部的显示模组(如一LCD显示模组)所发出来的影像光透过,让影像呈现在使用者面前。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是以基板201的背面俯视的视角来进行说明,所谓的背面(即内表面)也就是触控面板200使用时非使用者触碰的表面。
如图2所示,基板201包含一显示区域202及一周边区域设在该显示区域外侧,该周边区域包括一第一周边区域203a、第二边区域203b、第三周边区域203c与第四周边区域203d,其中该第一至第四周边区域203a~203d围绕该显示区域202,且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及第二周边区域203b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202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该第三周边区域203c及第四周边区域203d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侧的第四侧。一遮蔽层204(Patterned Mask Layer)对应位于该第一至第四周边区域203a~203d,该遮蔽层204在设计上在显示区域202的外围提供遮蔽及隐藏的作用。本实施例的遮蔽层204可例如是采用不透明(透光)且绝缘的材料印刷或涂布而成。
如图3所示,在完成该基板201上显示区域202与各周边区域203a~203d及遮蔽层204后,接下来即进行触控面板内部导电图形的制作。一透明导电图形205可以例如使用光照蚀刻或其他的方式形成在该显示区域202中,其构成触控面板200的触控区域。该透明导电图形205可为电容式的感应电极,其包括多个纵向的第一电极2051与多列横向对应的第二感应电极2052(在本实施例图示中每一列横向对应的第二感应电极2052给予相同符号例如第一列的符号为RX1),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051纵向间隔排列并在显示区域202内界定多个区间206,每一区间206位在每两个第一电极2051之间。所述第二电极2052设在每一区间206内对应该第一电极2051,且每一区间206内的一部分的第二电极2052分别具有一第一电极导线2053a,剩余部分的第二电极2052分别具有一第二电极导线2053b,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导线2053a沿着一方向(图中表示朝下方向)延伸至第一周边区域203a,所述第二电极导线2053b沿着相反方向(图中表示朝上方向)延伸至第二周边区域203b。换言之,该第二电极的一部份电极导线(第一电极导线2053a)及剩余部分的电极导电(第一电极导线2053b)分别朝相反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电极2051及第二电极2052在基板201上整体呈阵列分布,可感应使用者在基板表面上做出的触控动作如滑动或点选等等,并将其转换为感应讯号。在各区间206内的多数第一电极导线2053a及多数第二电极导线2053b的走线布设所占据的宽度距离构成一无效作动区A’。
为了不阻挡到显示区域上影像的显示,透明导电图形205的第一电极2051、第二电极2052、第一电极导线2053a及第二电极导线2053b的材料的组成包含有透明导电材料可包含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 tin oxide,CT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氧化铟锌锡(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氧化锌(zinc oxide)、氧化镉(cadmium oxide)、氧化铪(hafnium oxide,HfO)、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nGaZnO)、氧化铟镓锌镁(indium gallium zincmagnesium oxide,InGaZnMgO)、氧化铟镓镁(indium gallium magnesiumoxide,InGaMgO)或氧化铟镓铝(indium gallium aluminum oxide,InGaAlO)等。
续参图4所示,在透明导电图形205形成后,界定至少一并联区域在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或第二周边区域203b,本实施例较佳界定一第一并联区域207在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在该并联区域207内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208对应局部覆盖从每一区间206延伸到第一周边区域203a上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所述第一电极导线2053a未被第一绝缘部208覆盖的凸出端的作用将详述于图5。第一绝缘部208可包含多层聚酯薄膜或无机材料。
如图5所示,完成第一并联区域207的界定及该第一绝缘部208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导线2053a后,在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及该第二周边区域203b分别形成一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及一第二周边引线结构210。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位在该第一并联区域207内并设置在该遮蔽层204上及延伸跨设在该第一绝缘部208上。前述所述第一电极导线2053a未被第一绝缘部208覆盖的凸出端,在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延伸经过该第一并联区域207时,与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连结。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包括至少一第一引线2091及至少一第二引线2092,其中该第一引线2091连接一部分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该第二引线连接剩余部分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也就是将同一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分别经由第一引线2091及第二引线2092并联(详细并联结构将在图6A~图6D及图7中说明),借由并联的方式减少第一电极导线2053a的接点数量。
再者该第一引线2091从该第一周边区域203延伸经过该第三周边区域203c到该第二周边区域203b;该第二引线2092从该第一周边区域203延伸经过该第四周边区域203d到第二周边区域203b。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210包括多个第三引线2101分别连接该第二电极导线2053b及该第一电极2051。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及第二周边引线结构210可以软性结合(flex bonding)方式电性连接至一IC主板或LCD的软板。
一并说明的是,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及第二周边引线结构210可为银浆或铜或钼等金属材质构成。若采取银浆,则用印刷制程印在该第一至第四周边区域203a~203d的遮蔽层204上。若是其它金属材质则可用印刷或光影蚀刻的方式形成。
为了要使更详细了解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与该第一电极导线2053a的并联结构,请详参图6A至图6D所示的说明,同时为了从图示中清楚的看见电极导线与各引线的连结,所以将未说明到的引线及电极导线在图中省略。
如图6A所示,前述在各区间206且位于第八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图中标示RX8)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从该第一绝缘部208的下方经过,然后经由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10的第二引线2092连结,该第二引线2092从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延伸经过该第四周边区域203d到该第一周边区域203b。
如图6B所示,前述在各区间206且位于第七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图中标示RX7)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从该第一绝缘部208的下方经过,然后经由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10的第二引线2092连结,该第二引线2092从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延伸经过该第四周边区域203d到该第一周边区域203b。
如图6C所示,前述在各区间206且位于第六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图中标示RX6)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从该第一绝缘部208的下方经过,然后经由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10的第一引线2091连结,该第一引线2091从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延伸经过该第三周边区域203b到该第一周边区域203b。
如图6D所示,前述在各区间206且位于第五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图中标示RX5)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从该第一绝缘部208的下方经过,然后经由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10的第一引线2091连结,该第一引线2091从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延伸经过该第三周边区域203b到该第一周边区域203b。
再者,如图7所示,表示该图5中并联区域的等效结构,为了使清楚瞭每一条引线与电极导线之间的并联跨接关系,未在图中表示如图5的绝缘部208。在本图中的同一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分别经由第一引线2091及第二引线2092并联,跨接线表示延伸跨设在该第一绝缘部208上方的第一引线2091及第二引线2092,借此跟第一电极导线2053a绝缘。
触控面板100还可包括一保护层(未示于图中),覆盖于透明导电图形205、绝缘部208、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及第二周边引线结构210之上。其目的在于防止显示区域202以及各周边区域203a~203d内的各元件或导电图形受到化学性的侵蚀或物理性的损害。该保护层的材料可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silicon nitride)、氧化硅(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硅(siliconoxynitride)、或是有机材料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适合的材料。
图8表示图5中截线Y-Y’的层状结构示意图,为了简化附图,省略触控面板其他区域中的元件绘示,也省略相应的文字描述。从第8图可以清楚了解该基板201作为内部导电图形的设置基础。该遮蔽层204形成在该基板201上,第二电极2052(如图5所示)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延伸到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的遮蔽层204上。该第一绝缘部208覆盖在该第一电极导线2053a上。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如图5所示)的第一引线2091跨接形成在该绝缘部208上。
图9表示图5中截线X-X’的层状结构示意图,为了简化附图,省略触控面板其他区域中的元件绘示,也省略相应的文字描述。从图9清楚表达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如图5所示)的第一引线2091从遮蔽层204延伸到该第一绝缘部208上,在第一绝缘部208下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未被第一绝缘部208覆盖的一截与该第一引线2091连接。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其整体结构大致与前述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元件及及符号,在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元件与上述相同的使用跟上述一致的元件符号。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不同处在于:除了前述的在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界定有第一并联区域207外,还包括一第二并联区域307界定在该第二周边区域203b,该第二并联区域307包括多个第二绝缘部308及一第二周边引线结构。多个第二绝缘部308局部覆盖该些第二电极导线2053b。第二绝缘部308可包含多层聚酯薄膜或无机材料。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309位于该第二并联区域307,并设置在该遮蔽层204上及延伸跨设在该第二绝缘部308上。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309的材料与制程跟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相同。再者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309包括多个第三引线3091、第四引线3092及第五引线3093,其中该第三引线3091连接一部分的第二电极导线2053b,该第四引线3092连接剩余部分的第二电极导线2053b,该第五引线3093连接所述第一电极2051。
更详言之,在各区间206内同一列横向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如图中所示第一列对应的第二电极2052标号为RX1;第二至四列分别为RX2、RX3及RX4)的第二电极导线2053a分别经由第三引线2091及第四引线2092并联,借由并联的方式减少第二电极导线2053b的接点数量。
再者该第二绝缘部308可以跟第一绝缘部208在同一步骤完成,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309可以跟第一周边引线结构209在同一步骤完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是让每一区间206内的第二电极2052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及第二电极导线2053b分别朝上与下延伸到该第一周边区域203a与第二周边区域203b,借此缩短第一电极导线2053a及第二电极导线2053b的走线布设所占据的无效作动区A’的宽度距离。因此本发明的无效作动区A’跟图1的公知技术的无效作动区A比较,明显的宽度缩减很多。如此一来,透明导电图形205的第一电极2051及第二电极2052在基板201上的整体阵列分布更加密集,进而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及触控面板的线性度。再者,经由第一周边线路结构209及/或第二周边线路结构309与各区间206内的同一列的第二电极2052的第一电极导线2053a及/或第二电极导线2053b并联,该周边引线结构的引线数量少于该电极导线的数量,并借由该引线的数量减少,引线的接点随之减少,进而降低软性电路板的尺寸及该接点与软性电路板结合的不良率。最后,相较于公知技术,利用银浆作为第一及第二周边线路结构209、309可以降低讯号的传输阻抗,当感应讯号从该第一电极导线2053a及/或第二电极导线2053b传输到该第一及第二周边线路结构209、309时,讯号的传输速度得以提升,进而提高感应的灵敏度。
虽然本发明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域及一周边区域位该显示区域的外侧;
一遮蔽层,位于该周边区域上;
至少一并联区域,界定在该周边区域内,该并联区域包括多个绝缘部及一周边引线结构设在该遮蔽层上并跨设在该绝缘部上;及
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设在该显示区域,其中每一第二电极具有一电极导线,该电极导线从该显示区域延伸到该并联区域的遮蔽层上,并被该绝缘部覆盖,其中所述电极导线未被所述绝缘部覆盖的一凸出端与该周边引线结构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引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引线及多个第二引线,其中所述第一引线连接一部分的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引线连接剩余部分的电极导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的电极导线及剩余部分的电极导线分别朝相反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在显示区域占据一无效作动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极导线形成一透明导电图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域包括一第一周边区域、第二边区域、一第三周边区域及一第四周边区域,其中该第一周边区域及第二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该第三周边区域及第四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侧的一第四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引线结构由金属材料构成,其中该金属材料包括银浆、铜或钼。
8.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域及至少一第一周边区域及一第二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相对两侧;
一遮蔽层,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上;
一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显示区域,该透明导电图形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
多个第二电极,对应该第一电极,且每一第二电极分别具有一电极导线,其中一部份的电极导线延伸到该第一周边区域的遮蔽层上,剩余部分的电极导线延伸到该第二周边区域的遮蔽层上;及
至少一并联区域,界定在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其中任一周边区域或任二周边区域内,该并联区域包括多个绝缘部及一周边引线结构,所述绝缘部设在该电极导线上,该周边引线结构设在该遮蔽层上且连接所述电极导线,并跨设在所述绝缘部上。
9.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域、一第一周边区域及一第二周边区域,其中该第一周边区域及第二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一侧及相对该第一侧的第二侧;
一遮蔽层,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上;
一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显示区域,该透明导电图形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间隔排列并界定多个区间,其中每一区间位在每两个第一电极之间;
多个第二电极,设在每一区间内对应该第一电极,且每一区间内的一部分的第二电极分别具有一第一电极导线,剩余部分的第二电极分别具有一第二电极导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延伸至第一周边区域的遮蔽层上,所述第二电极导线延伸至第二周边区域的遮蔽层上;及
一第一并联区域,界定在该第一周边区域内,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及一第一周边引线结构,该第一绝缘部设在该第一电极导线上,该第一周边引线结构设在该遮蔽层上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并跨设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边引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引线及多个第二引线,其中所述第一引线连接一部分的第一电极导线,所述第二引线连接剩余部分的第一电极导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一第三周边区域及第四周边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一第三侧及相对该第三侧的一第四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蔽层,位于该第一至第四周边区域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从该第一周边区域延伸经过该第三周边区域到该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二引线从该第一周边区域延伸经过该第四周边区域到第二周边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并联区域界定在该第二周边区域内,该第二并联区域包括多个第二绝缘部及一第二周边引线结构,所述第二绝缘部设在该第二电极导线上,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设在该遮蔽层上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导线,并跨设在所述第二绝缘部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周边引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三引线、多个第四引线及多个第五引线,其中所述第三引线连接一部分的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四引线连接剩余部分的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五引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边引线结构及该第二周边引线结构由金属材料构成,该金属材料包括银浆、铜或钼。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分别朝相反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在显示区域的每一区间内占据一无效作动区。
CN201210491408.4A 2012-11-27 2012-11-27 触控面板 Pending CN103838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1408.4A CN103838411A (zh) 2012-11-27 2012-11-27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1408.4A CN103838411A (zh) 2012-11-27 2012-11-27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8411A true CN103838411A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0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1408.4A Pending CN103838411A (zh) 2012-11-27 2012-11-27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84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5020A (zh) * 2020-10-21 2022-04-22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6895A (zh) * 2008-04-25 2009-10-28 苹果公司 用于触摸屏的砖块形布局和叠层
CN102221945A (zh) * 2010-04-14 2011-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驱动检测方法
US20110273391A1 (en) * 2007-03-05 2011-11-10 Melfas, Inc. Touch location detecting panel having a simple layer structure
CN102541334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07837A (zh) * 2012-05-04 2012-10-03 牧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单面多点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39578U (zh) * 2012-11-27 2013-05-15 林志忠 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3391A1 (en) * 2007-03-05 2011-11-10 Melfas, Inc. Touch location detecting panel having a simple layer structure
CN101566895A (zh) * 2008-04-25 2009-10-28 苹果公司 用于触摸屏的砖块形布局和叠层
CN102221945A (zh) * 2010-04-14 2011-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驱动检测方法
CN102541334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07837A (zh) * 2012-05-04 2012-10-03 牧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单面多点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39578U (zh) * 2012-11-27 2013-05-15 林志忠 触控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5020A (zh) * 2020-10-21 2022-04-22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CN114385020B (zh) * 2020-10-21 2024-04-19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410584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US20110304582A1 (en) Touch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2711219U (zh) 改良的单层ito互电容触摸屏
TWI620103B (zh) 觸控面板
CN103576975B (zh) 导电基板及触控面板
CN104238847A (zh) 触摸板
TWM481451U (zh) 單層式觸控面板
CN103577005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模块
US10572092B2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data from resis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resistive film touch panel device
TWM471626U (zh) 窄邊框之內嵌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觸控結構
TWI537791B (zh) 觸控電極結構及應用其的觸控面板
CN103513818A (zh) 触控装置及其静电屏蔽方法
CN103809796B (zh)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M473556U (zh) 窄邊框高正確性內嵌顯示觸控結構
CN105487736A (zh) 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
KR20130046348A (ko) 터치 패널
WO2018110123A1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機器
CN102645997B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点分辨方法
JP3182005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5511685A (zh) 金属网电磁触控感应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
CN103970333A (zh) 触控面板
CN204270269U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03729099A (zh) 触控感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