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0324A - 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20324A CN103820324A CN201310538042.6A CN201310538042A CN103820324A CN 103820324 A CN103820324 A CN 103820324A CN 201310538042 A CN201310538042 A CN 201310538042A CN 103820324 A CN103820324 A CN 1038203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pipette
- hand
- micro
- algae
- microalga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准备材料;用镊子夹住点样毛细管的一端,手捏毛细管的另一端;将毛细点样管的中间且靠近镊子一段距离的部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同时手捏微吸管并向外拉扯,待毛细管融化并拉扯断后,手所捏的一段毛细管则将在下一步中使用;在显微镜下观察还未完成的毛细管尖头部,根据需要分离的微藻来斟酌所需毛细管尖端孔径,并选择合适位置掰断,使其有吸入口。在微细管制作完成后,将其与移液器组合再进行若干步有关藻分离的操作。本发明摒弃了以往使用胶帽吸管制作微吸管的方法,在制作微吸管的速度、成本上得到了明显优势,并结合新的微吸管制定了新的藻微管分离方法,也得到了操作上的明显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对微藻资源的研究仅仅是最近一百年的事,对野生水样中的微藻进行分离,是微藻研究的基础工作。在微藻的人工分离方法当中,广受认可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微吸管分离、水滴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平板分离法,其中微吸管分离法被认为是最直接、最高效的人工分离方法而备受推崇。
然而,微吸管的制作方法以及微吸管分离方法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同时,最重要的,则是因为涉及到显微镜下操作以及手动操作,所以以往制作的微吸管以及其操作方法对实验者的素质要求很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实验材料来制作微吸管,并对以往操作方法进行了更改,使其操作更为简便,同时减少了实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摒弃了以往使用胶帽吸管制作微吸管并进行操作的方法,在制作微吸管的速度、成本上得到了明显的优势,并结合新的微吸管制定了新的藻微管分离方法,也得到了操作上的明显优势。
本发明的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材料:玻璃点样毛细管(内径0.5mm)、酒精灯、镊子、使用黄枪头的移液枪、黄色移液枪头,扩大培养后的野外水样、普通光学显微镜、凹载玻片若干片、蒸馏水;
步骤2:用镊子夹住点样毛细管的一端,手捏毛细管的另一端;
步骤3:将毛细点样管的中间且靠近镊子一段距离的部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同时手捏微吸管并向外拉扯,待毛细管融化并拉扯断后,手所捏的一段毛细管则将在下一步中使用;
步骤4:在显微镜下观察还未完成的毛细管尖头部,根据需要分离的微藻来斟酌所需毛细管尖端孔径,并选择合适位置掰断,使其有吸入口;
步骤5:将扩大培养后的野外水样使用移液枪吸取30微升后打入凹载玻片的凹槽内,并置于显微镜下,使用显微镜调清晰水样视野后,手捏制作好的微吸管,其尖端伸至显微镜视野内,但不要触碰凹载玻片凹槽内的水滴;
步骤6:选取视野内需要分离的微藻(如果视野内没有,可调节显微镜的视野,手持微吸管的尖端最好保持在显微镜视野内不要离开),轻点目标微藻周围的水,微吸管会因为毛细现象将水吸入管内,同时也会带入目标微藻;
步骤7:修剪移液枪黄枪头的枪尖,使微吸管正好可以贴紧枪尖的孔穿入,同时将此组合体接到移液枪上;
步骤8:将刚刚使用毛细管吸取的水样打至另一个干净的凹载玻片凹槽内,镜检所吸取的水样中是否都是所需的目标微藻,如果有少量其它杂藻,可使用蒸馏水稀释凹槽内的藻液,同时制作新的微吸管再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的分离,直至镜检后只观察到目标微藻为止;
步骤9:将单种目标微藻使用新的毛细管吸出并通过上述技术流程接种至灭过菌的适宜藻类生长的液体培养基中,封口膜封口后,放置于适宜的培养环境令其繁殖,等待数日,待肉眼可见培养基变绿后通过镜检,如果镜下均为同种藻类则分离成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摒弃了以往使用胶帽吸管制作微吸管的方法,在制作微吸管的速度、成本、操作上得到了明显的优势。
2.新的微吸管与其操作方法使其在进行分离工作时更容易手持并把握轻重,对实验操作者的要求及训练时间降低、减少。
3.新方法中所使用的器材均为已经成型的标准器材,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更方便的获得材料以及方便实验步骤的标准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具体实施: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材料:玻璃点样毛细管(内径0.5mm)、酒精灯、镊子、使用黄枪头的移液枪、黄色移液枪头,扩大培养后的野外水样、普通光学显微镜、凹载玻片若干片、蒸馏水;
步骤2:用镊子夹住点样毛细管的一端,手捏毛细管的另一端;
步骤3:将毛细点样管的中间且靠近镊子一段距离的部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同时手捏微吸管并向外拉扯,待毛细管融化并拉扯断后,手所捏的一段毛细管则将在下一步中使用;
步骤4:在显微镜下观察还未完成的毛细管尖头部,根据需要分离的微藻来斟酌所需毛细管尖端孔径,并选择合适位置掰断,使其有吸入口;
步骤5:将扩大培养后的野外水样使用移液枪吸取30微升后打入凹载玻片的凹槽内,并置于显微镜下,使用显微镜调清晰水样视野后,手捏制作好的微吸管,其尖端伸至显微镜视野内,但不要触碰凹载玻片凹槽内的水滴;
步骤6:选取视野内需要分离的微藻(如果视野内没有,可调节显微镜的视野,手持微吸管的尖端最好保持在显微镜视野内不要离开),轻点目标微藻周围的水,微吸管会因为毛细现象将水吸入管内,同时也会带入目标微藻;
步骤7:修剪移液枪黄枪头的枪尖,使微吸管正好可以贴紧枪尖的孔穿入,同时将此组合体接到移液枪上;
步骤8:将刚刚使用毛细管吸取的水样打至另一个干净的凹载玻片凹槽内,镜检所吸取的水样中是否都是所需的目标微藻,如果有少量其它杂藻,可使用蒸馏水稀释凹槽内的藻液,同时制作新的微吸管再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的分离,直至镜检后只观察到目标微藻为止;
步骤9:将单种目标微藻使用新的毛细管吸出并通过上述技术流程接种至灭过菌的适宜藻类生长的液体培养基中,封口膜封口后,放置于适宜的培养环境令其繁殖,等待数日,待肉眼可见培养基变绿后通过镜检,如果镜下均为同种藻类则分离成功。
综上所述,本发明摒弃了以往使用胶帽吸管制作微吸管的方法,在制作微吸管的速度、成本、操作上得到了明显的优势;新的微吸管及其操作方法使其在进行分离工作时更容易手持并把握轻重,对实验操作者的要求及训练时间大幅降低、减少;新方法中所使用的器材均为已经成型的标准器材,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更方便的获得材料以及方便实验步骤的标准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材料:玻璃点样毛细管(内径0.5mm)、酒精灯、镊子、使用黄枪头的移液枪、黄色移液枪头,扩大培养后的野外水样、普通光学显微镜、凹载玻片若干片、蒸馏水;
步骤2:用镊子夹住点样毛细管的一端,手捏毛细管的另一端;
步骤3:将毛细点样管的中间且靠近镊子一段距离的部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同时手捏微吸管并向外拉扯,待毛细管融化并拉扯断后,手所捏的一段毛细管则将在下一步中使用;
步骤4:在显微镜下观察还未完成的毛细管尖头部,根据需要分离的微藻大小来斟酌所需毛细管尖端孔径,并选择合适位置掰断,使其有吸入口;
步骤5:将扩大培养后的野外水样使用移液枪吸取30微升后打入凹载玻片的凹槽内,并置于显微镜下,使用显微镜调清晰水样视野后,手捏制作好的微吸管,其尖端伸至显微镜视野内,但不要触碰凹载玻片凹槽内的水滴;
步骤6:选取视野内需要分离的微藻(如果视野内没有,可调节显微镜的视野,手持微吸管的尖端最好保持在显微镜视野内不要离开),轻点目标微藻周围的水,微吸管会因为毛细现象将水吸入管内,同时也会带入目标微藻;
步骤7:修剪移液枪黄枪头的枪尖,使微吸管正好可以贴紧枪尖的孔穿入,同时将此组合体接到移液枪上;
步骤8:将刚刚使用毛细管吸取的水样打至另一个干净的凹载玻片凹槽内,镜检所吸取的水样中是否都是所需的目标微藻,如果有少量其它杂藻,可使用蒸馏水稀释凹槽内的藻液,同时制作新的微吸管再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的分离,直至镜检后只观察到目标微藻为止;
步骤9:将单种目标微藻使用新的毛细管吸出并接种至灭过菌的适宜藻类生长的液体培养基中,封口膜封口后,放置于适宜的培养环境令其繁殖,等待数日,待肉眼可见培养基变绿后通过镜检,如果镜下均为同种藻类则分离成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38042.6A CN103820324A (zh) | 2013-10-29 | 2013-10-29 | 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38042.6A CN103820324A (zh) | 2013-10-29 | 2013-10-29 | 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0324A true CN103820324A (zh) | 2014-05-28 |
Family
ID=50755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38042.6A Pending CN103820324A (zh) | 2013-10-29 | 2013-10-29 | 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20324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62892A (zh) * | 2015-07-24 | 2015-11-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 水中浮游生活微型异养鞭毛虫的分离纯化方法 |
CN109294918A (zh) * | 2018-10-17 | 2019-02-01 | 云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雨生红球藻的藻种筛选分离纯化方法 |
CN110862917A (zh) * | 2019-11-18 | 2020-03-0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细胞单集落挑选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13
- 2013-10-29 CN CN201310538042.6A patent/CN103820324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李维平: "《生物工艺学》", 28 February 2010, 科学出版社 * |
梁英 等: "《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实验》", 30 June 2009,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62892A (zh) * | 2015-07-24 | 2015-11-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 水中浮游生活微型异养鞭毛虫的分离纯化方法 |
CN109294918A (zh) * | 2018-10-17 | 2019-02-01 | 云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雨生红球藻的藻种筛选分离纯化方法 |
CN110862917A (zh) * | 2019-11-18 | 2020-03-0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细胞单集落挑选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empel et al. | A manual metho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fluorescently labeled neurons from the mammalian brain | |
Jiang et al. | Plant chip for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ng of Arabidopsis | |
CN102580794B (zh) | 可定位细胞及生物体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 |
CN102643751B (zh) | 一种快速分离纯化小球藻的方法 | |
CN103820324A (zh) | 一种针对微藻的微管分离方法 | |
CN102242055A (zh) | 一种精子活力评价及筛选的方法及其专用微流控芯片装置 | |
US11384326B2 (en) | Selective particles transfer from one device to another | |
Karzbrun et al. | An on‐chip method for long‐term growth and real‐time imaging of brain organoids | |
CN202994647U (zh) | 一种显微镜用多通道流动样品池 | |
Kurihara et al. | In vitro ovule cultivation for live-cell imaging of zygote polarization and embryo patterning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 |
CN106676004B (zh) | 微流控培养装置及应用其培养细胞或微生物的方法 | |
CN103983496B (zh) | 被子植物花部器官的线粒体荧光标记方法 | |
Reilein et al. | Live imaging of stem cells in the germarium of the Drosophila ovary using a reusable gas-permeable imaging chamber | |
CN204224593U (zh) | 一种分离单个细胞的装置 | |
BOVEE | Studies of Feeding Behavior of Amebas. I. Ingestion of Thecate Rhizopods and Flagellates by Verrucosid Amebas, particularly Thecamoeba sphacronucleolüs. | |
US11654434B2 (en) | Microinjection chip, device, system and uses thereof for unicellular or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 |
Mogessie | Visualiz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pindle actin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 in mammalian oocytes | |
CN103160428B (zh) | 单细胞分离器 | |
CN203174088U (zh) | 单细胞分离器 | |
CN205420397U (zh) | 一种薄膜式显微取样装置 | |
CN104593250B (zh) | 一种灵活的单细胞分离器及分离培养技术 | |
WO2018230968A1 (ko) | 모세관 배양장치 | |
CN211497622U (zh) | 一种提取微量藻类的吸管 | |
Rabillé et al. | Dynamic and microscale mapping of cell growth | |
EP3722784A3 (en) | Liquid sample analysis method and liquid sample analysis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