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6361A -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6361A
CN103816361A CN201410041713.2A CN201410041713A CN103816361A CN 103816361 A CN103816361 A CN 103816361A CN 201410041713 A CN201410041713 A CN 201410041713A CN 103816361 A CN103816361 A CN 103816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s
herba
radix
parts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17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6361B (zh
Inventor
姬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ongshe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417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63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6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6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中药原料:金银花、荆芥穗、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柴胡、贯众、黄连、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七叶一枝花、射干、连翘、黄芩、苦杏仁、浙贝母、桑白皮、菟丝子、夏枯草、野菊花,上述中药通过精心合理的配伍,经过清洗、蒸馏、一次煎煮、二次煎煮、混合、浓缩、三次煎煮步骤制得,本发明中药吸收块、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禽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起到了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功效,增强了禽类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对肝脏、肾脏有较好保护作用,适宜长期服用。

Description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意大利被首次确认,1960年1000多只普通燕鸥在南非死亡,这是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属于H5N3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在1959年苏格兰鸡瘟中,H5N1病毒首次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1997年在香港传播时,很多农场的鸡感染后都即时死亡,并引发首次报告了H5N1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此后,香港卫生署便将禽流感作为头号监控对象,世界卫生组织也密切监控,同时H5N1也为卫生部新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又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迁徙物种公约工作组公布的技术文件指出,H5N1亚型禽流感的源头来自集中饲养的家禽,极端的饲养环境造成病毒的变异,鸟类贸易、滥用疫苗、运输等人类活动也对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有着推动的作用。
禽流感在禽类中传播很广,病毒的宿主很多,鸡、火鸡、鸭、鹅、鹤鹑等家禽以及野鸭、天鹅等野禽均可感染,但以鸡、火鸡、鸭、鹅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野鸟类携带病毒最为常见。低致病性禽流感,患病禽类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有时仅表现为羽毛皱、乱和产蛋量下降以及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等,死亡率较低,甚至为零;高致病性禽流感,患病禽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饲料和饮水消耗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病禽极度沉郁,头部和脸部水肿,冠和肉髯浮肿,严重的整个腹部皮肤变成紫黑色,脚鳞片出血,产蛋鸡严重减蛋,死亡率可达100%,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和腹泻症状,可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失明。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最长可达21天。目前,如果发现禽类患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基本上还是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和全群扑杀的综合措施,这样虽然能够抑制病毒的传播,但无疑会对禽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市场上也有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成药物,但服用后吸收较慢,对病毒抑制作用不明显,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长时间服用对禽类肝脏、肾脏有一定地损害,严重影响了产蛋的质量和肉质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安全、无药物残留,增强了禽类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在体内、体外对禽流感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药物在禽类体内吸收快,持续效果长,对肝脏、肾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金银花25~35份、荆芥穗10~20份、野菊花20~30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黄芪15~20份、甘草10~15份、柴胡15~20份、贯众10~15份、黄连10~15份、板蓝根20~30份、大青叶20~30份、鱼腥草20~30份、败酱草15~20份、七叶一枝花10~25份、射干10~25份、连翘15~25份、黄芩20~30份、苦杏仁10~20份、浙贝母10~20份、桑白皮10~20份、菟丝子10~20份、夏枯草20~30份。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清洗:取上述原料,放置清水中浸泡5~10min,将原料表面的浮灰清洗掉;
步骤2)、蒸馏: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取步骤1清洗过的夏枯草和野菊花,在纯净水中浸泡1~2h,将夏枯草和野菊花压榨成汁,加水混合,汁液和水的比例为1:3,放入蒸馏器中减压蒸馏,制得混合芳香蒸馏液,备用;
步骤3)、一次煎煮: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取步骤1清洗过的金银花、荆芥穗、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柴胡、贯众、黄连、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七叶一枝花、射干、连翘、黄芩、苦杏仁、浙贝母、桑白皮、菟丝子加入20℃~30℃温水,水量浸过药面2~5cm,浸泡10~20min,大火煎煮20~30min后过滤,过滤出药液,备用;
步骤4)、二次煎煮:将步骤3过滤后的原料再次加入20℃~30℃温水,浸过药面2~5cm,中火煎煮10~20min后过滤,过滤出药液,备用;
步骤5)、混合: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6)、浓缩:将混合药液按药:水=1:5的比例浓缩,制成浓缩液,备用;
步骤7)、三次煎煮:在浓缩液中加入混合芳香蒸馏液,小火煎煮3~6min,冷却后即可。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荆芥穗: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野菊花:微寒;辛、苦;归肺、肝经。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野菊花水提物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蓝绿色挥发油对多种致病菌、病毒有杀灭或抑制活性,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的抑制活性强于挥发油;并有抗炎、抗氧化、镇痛活性。
白花蛇舌草:其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其善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如果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主要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治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此外,还有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贯众: 苦、涩,微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风热感冒,乙型脑炎,痄腮,血痢,肠风便血,血崩,带下,产后血气胀痛,驱蛔虫和蛲虫,热毒疮疡。此外,还具有驱虫、抗病毒、抗菌、预防感冒的作用。
黄连:一种常用中药,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具有以下作用:1、抗菌作用,2、抗真菌作用,3、抗病毒作用,4、抗阿米巴作用,5、抗炎、抗腹泻作用,6、对心血管作用,7、解热作用,8、降血糖作用,9、降血脂作用,10、抗氧化作用,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2、抗溃疡作用。
板蓝根:苦,寒,无毒,入肝、胃血分,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此外,板蓝根内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大青叶:味苦,大寒,无毒,入肝、心、胃经。主要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现代研究证明,大青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扩张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炎、解热作用,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平滑肌刺激的作用以及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临床报道鱼腥草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脓疡、癌性胸水、肺癌、宫颈糜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等多种病症。
败酱草: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主要功能: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现代研究证明,败酱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镇静作用,同时具有抗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炎症消退和毛细胆管疏通作用,有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肝细胞变性, 明显改善肝功能作用。
七叶一枝花:苦、凉。小毒,归心经、肝经、肺经、胃经、大肠经。具有败毒抗癌、消肿止痛、清热定惊、镇咳平喘作用,主要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淋巴结结核,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治痈肿肺痨久咳、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淋巴结核、骨髓炎等症,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现代研究证明,七叶一枝花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菌作用,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和平喘、止咳作用。
射干: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用于喉痹不通,二便不通等症,用于腹部积水,皮肤发黑,乳痈初起等症。
    连翘:苦,微寒,入心、肺、小肠经。具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痈肿疮毒等症状,其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现代研究证明,连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此外,鸡胚体外试验证明连翘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和肝脏保护作用。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现代研究证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降血脂、对心血管保护的作用,保肝、利胆、抗氧化作用等。
苦杏仁: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现代研究证明,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在体内能被肠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与苯甲醛,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达到镇咳、平喘作用,苦杏仁苷分解产生的苯甲醛静安息香缩合酶作用生成安息香,安息香具有镇痛作用,杏仁味苦下气,且富含脂肪油,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故杏仁有润肠通便之功能,此外,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美容的作用。
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现代研究证明,浙贝母具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镇咳、镇痛、镇静,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加冠脉血流量,加快心率,降血压的作用。
桑白皮:甘,寒,归肺经,主要功能:利水消肿,泻肺平喘,对水肿胀满,尿少,肺热喘咳,面目肌肤浮肿有较好疗效。现代研究证明,桑白皮具有抗菌、抗炎、降压、利尿、镇痛、镇静、抗惊厥的作用。
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主要功能: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现代研究证明,菟丝子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助阳和增强性活力作用,增加非特异性抵抗力作用,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不育、致泻、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其所含芦丁有抗炎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脆性,降低肝脂,夏枯草还有抵制癌细胞的作用。
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处在亚临床状态的禽类免疫力低下的问题,而且有效地预防并治疗禽流感病,抑制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本发明制剂全部采用中草药,相对化学合成的药物而言,中草药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毒性低、不易产生副作用、多靶点、病原微生物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此外,本中药具有护肝、保肾的作用,在抗菌抗病毒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禽类的生长,提高禽类产蛋率和肉质品质,增强禽类的免疫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本发明中药不仅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病毒的药物,而且可以作为禽类饲料的添加剂长期服用。
 方中金银花、板蓝根、七叶一枝花、黄芩为君,四药相辅相成,共同清热解毒,抑制禽流感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方中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柴胡、贯众、黄连、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射干、连翘为臣,相得益彰,起到了解热、止血、抗菌、抗炎、抗腹泻、保肝、护肾的作用;方中菟丝子、苦杏仁、浙贝母、桑白皮为佐药,共同起到了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的作用;方中夏枯草、甘草为使药,协同诸药气阴互补,合力祛邪。上方中君药必不可少,而臣、佐、使三药可根据临床辩证之情况酌情进行一定的调整配置。
1、临床实验如下:
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标准:
首先通过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作初步诊断,然后再通过实验室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作进一步诊断,最终确定禽流感病例。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禽类服用中药后患病症状完全消失,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有效:禽类服用中药后各个方面症状有明显改善;
无效:禽类服用中药后各个方面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治疗例数。
以下是河南某禽类养殖场患病的鸡群和鸭群临床使用情况说明,据统计,共有患病鸡1045只,其中,肉鸡483只,蛋鸡562只,患病鸭共有685只,服用上述中药制剂,连续服用一周,用药2-3天部分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用药5-7天,各个方面症状明显改善或者基本消失,病情严重的可多服一周,一般情况下连续服用两周,患病禽类能够完全治愈。
具体临床治疗统计表如下:
患病分类 病例总数 痊愈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有效率
患病肉鸡 483 448 23 12 97.52%
患病蛋鸡 562 520 27 15 97.33%
患病鸭 685 660 16 9 98.69%
合计 1730 1628 66 36 97.92%
从上表中的最终治疗结果可以看出:在患病鸡群中,1045只鸡中有968只痊愈,50只有效,有效率为97.42%;在患病鸭群中,685只鸭中有660只痊愈,16只有效,有效率为98.69%,鸡、鸭综合有效率为97.92%。
2、本发明中药在MDCK细胞上进行药物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治疗、预防作用的有效浓度实验,结果如下:
分组 灭活浓度 治疗浓度 预防浓度 对病毒抑制作用
上述中药 24.86mg/ml 35.68mg/ml 72.35mg/ml
对照组1 33.37mg/ml 46.85mg/ml 125mg/ml
对照组2 30.52 mg/ml 41.25mg/ml 96.28 mg/ml 较强
其中,对照组1为其它治疗禽流感病毒的中药,对照组2为治疗禽流感病毒的抗生素药物,在MDCK细胞系统内,以不引起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为有效的药物浓度。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治疗、预防作用的有效浓度均低于其它药物的有效浓度,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最强,说明本发明中药不仅对病毒直接有灭活作用,而且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
3、对患病的150日龄以上的育成蛋鸡连续服用一周本发明中药和其它中药后,蛋鸡采食量和产蛋率有较大差异,具体见下表:
分组 蛋鸡总数 体温 采食量 周产蛋量 周产蛋率
实验组 1000 正常 300kg 6108 87.26%
对照组1 1000 好转 240kg 4560 65.14%
对照组2 1000 下降 200kg 2383 34.04%
其中,对照组1为服用其它中药的蛋鸡,对照组2为未服用任何药物的蛋鸡。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对患病蛋鸡的恢复效果最好,采食量和产蛋量均高于其它中药,周产蛋率达到了87.26%,接近了正常蛋鸡的产蛋水平。此外,通过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测定,显现出该中药对肝脏和肾脏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本发明中药可以长期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2,金银花3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3,金银花2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4,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5,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6,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20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7,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5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8,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20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9,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5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0,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5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1,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2,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3,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4,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5,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6,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25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7,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2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8,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3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19,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20,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21,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22,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20克。
实施例23,金银花2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贯众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24,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25,金银花2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26,金银花35克、荆芥穗1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27,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28,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29,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15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0,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0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1,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15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2,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0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3,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4,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5,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6,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2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7,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15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8,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10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39,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10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40,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1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41,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2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42,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43,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44,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1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45,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10克、夏枯草30克。
实施例46,金银花35克、荆芥穗20克、野菊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20克、甘草15克、柴胡20克、贯众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七叶一枝花25克、射干25克、连翘25克、黄芩30克、苦杏仁20克、浙贝母20克、桑白皮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20克。
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工艺如下: 
步骤1)、清洗:取上述原料,放置清水中浸泡5~10min,将原料表面的浮灰清洗掉;
步骤2)、蒸馏: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取步骤1清洗过的夏枯草和野菊花,在纯净水中浸泡1~2h,将夏枯草和野菊花压榨成汁,加水混合,汁液和水的比例为1:3,放入蒸馏器中减压蒸馏,制得混合芳香蒸馏液,备用;
步骤3)、一次煎煮: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取步骤1清洗过的金银花、荆芥穗、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柴胡、贯众、黄连、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七叶一枝花、射干、连翘、黄芩、苦杏仁、浙贝母、桑白皮、菟丝子加入20℃~30℃温水,水量浸过药面2~5cm,浸泡10~20min,大火煎煮20~30min后过滤,过滤出药液,备用;
步骤4)、二次煎煮:将步骤3过滤后的原料再次加入20℃~30℃温水,浸过药面2~5cm,中火煎煮10~20min后过滤,过滤出药液,备用;
步骤5)、混合: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6)、浓缩:将混合药液按药:水=1:5的比例浓缩,制成浓缩液,备用;
步骤7)、三次煎煮:在浓缩液中加入混合芳香蒸馏液,小火煎煮3~6min,冷却后即可。

Claims (2)

1.一种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金银花25~35份、荆芥穗10~20份、野菊花20~30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黄芪15~20份、甘草10~15份、柴胡15~20份、贯众10~15份、黄连10~15份、板蓝根20~30份、大青叶20~30份、鱼腥草20~30份、败酱草15~20份、七叶一枝花10~25份、射干10~25份、连翘15~25份、黄芩20~30份、苦杏仁10~20份、浙贝母10~20份、桑白皮10~20份、菟丝子10~20份、夏枯草20~30份。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清洗:取上述原料,放置清水中浸泡5~10min,将原料表面的浮灰清洗掉;
步骤2)、蒸馏: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取步骤1清洗过的夏枯草和野菊花,在纯净水中浸泡1~2h,将夏枯草和野菊花压榨成汁,加水混合,汁液和水的比例为1:3,放入蒸馏器中减压蒸馏,制得混合芳香蒸馏液,备用;
步骤3)、一次煎煮: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配比取步骤1清洗过的金银花、荆芥穗、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柴胡、贯众、黄连、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七叶一枝花、射干、连翘、黄芩、苦杏仁、浙贝母、桑白皮、菟丝子加入20℃~30℃温水,水量浸过药面2~5cm,浸泡10~20min,大火煎煮20~30min后过滤,过滤出药液,备用;
步骤4)、二次煎煮:将步骤3过滤后的原料再次加入20℃~30℃温水,浸过药面2~5cm,中火煎煮10~20min后过滤,过滤出药液,备用;
步骤5)、混合: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6)、浓缩:将混合药液按药:水=1:5的比例浓缩,制成浓缩液,备用;
步骤7)、三次煎煮:在浓缩液中加入混合芳香蒸馏液,小火煎煮3~6min,冷却后即可。
CN201410041713.2A 2014-01-29 2014-01-29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816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1713.2A CN103816361B (zh) 2014-01-29 2014-01-29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1713.2A CN103816361B (zh) 2014-01-29 2014-01-29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361A true CN103816361A (zh) 2014-05-28
CN103816361B CN103816361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75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1713.2A Active CN103816361B (zh) 2014-01-29 2014-01-29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636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5113A (zh) * 2014-06-24 2014-12-24 梁绍伟 一种用于治疗禽畜病毒性疾病的中草药方剂
CN104686799A (zh) * 2015-01-29 2015-06-10 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猪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991A (zh) * 2015-07-10 2015-12-09 常州市禾香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禽畜饲料的中药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1381A (zh) * 2016-04-26 2016-08-3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一种防治禽流感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4127A (zh) * 2017-11-01 2018-01-19 黄业钧 一种用于预防禽流感病毒的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0046A (zh) * 2017-08-25 2019-03-05 湖南民康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中草药组方制备防治猪高热病药物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997A (zh) * 2007-03-28 2007-08-29 东北农业大学 抗禽流感病毒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CN101332255A (zh) * 2007-06-28 2008-12-31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禽流感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997A (zh) * 2007-03-28 2007-08-29 东北农业大学 抗禽流感病毒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CN101332255A (zh) * 2007-06-28 2008-12-31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禽流感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5113A (zh) * 2014-06-24 2014-12-24 梁绍伟 一种用于治疗禽畜病毒性疾病的中草药方剂
CN104686799A (zh) * 2015-01-29 2015-06-10 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猪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991A (zh) * 2015-07-10 2015-12-09 常州市禾香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禽畜饲料的中药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1381A (zh) * 2016-04-26 2016-08-3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一种防治禽流感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0046A (zh) * 2017-08-25 2019-03-05 湖南民康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中草药组方制备防治猪高热病药物的方法
CN107594127A (zh) * 2017-11-01 2018-01-19 黄业钧 一种用于预防禽流感病毒的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361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6866B (zh) 一种用于防治猪圆环病毒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6361B (zh) 预防治疗禽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1459A (zh) 一种治疗鸡瘟的中药
CN104887890A (zh) 一种治疗雏鸡白痢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660A (zh) 一种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393A (zh) 一种用于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8361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236A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热咳嗽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400104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犬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104A (zh) 一种防治鸡传染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6078A (zh) 一种治疗胃火炽盛牙痛口臭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23192B (zh) 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168B (zh) 一种用于治疗家禽呼吸道感染的复方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984A (zh) 一种防治禽流感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CN105727036A (zh) 一种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075A (zh)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3840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00658A (zh) 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制剂
CN104257952A (zh) 一种治疗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68283A (zh) 用于防治绵羊痘的饲料、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946981A (zh) 一种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15421A (zh) 一种鼻炎药
CN108524829A (zh) 一种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的饲料添加剂
CN108042774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26621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vian influenza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Zhecheng branch

Pledgor: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069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4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Zhecheng branch

Pledgor: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069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vian influenza and its prepar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Zhecheng branch

Pledgor: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280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 Danyang Avenue, East District, Industrial Cluster District, Zhecheng County, Shangqiu City, Henan Province, 476000

Patentee after: Henan Zhongsheng Bio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 8th Floor, Building B, Rongyuan Square, North Section of Huayuan Road,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0

Patentee before: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8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Zhecheng branch

Pledgor: HENAN ZHONGSHENG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280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vian Influenza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Zhecheng branch

Pledgor: Henan Zhongsheng Bioenginee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169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