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7959A -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7959A
CN103807959A CN201410059066.8A CN201410059066A CN103807959A CN 103807959 A CN103807959 A CN 103807959A CN 201410059066 A CN201410059066 A CN 201410059066A CN 103807959 A CN103807959 A CN 103807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lit
type current
sharing
apertur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90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7959B (zh
Inventor
林湖
李信洪
程朋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s Intell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s Intell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s Intell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s Intell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90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7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07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7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包括内环壁、环绕该内环壁的外环壁、连接于该内环壁和外环壁下侧的底壁以及连接于该内环壁和外环壁上侧的顶壁,所述内环壁、外环壁、底壁以及顶壁界定出一个环形水流通道;所述内环壁和/或外环壁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地布置有多数个条缝,所述多数个条缝将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可以较好地实现均流布水的目的。

Description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能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带有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条缝式均流布水器以及带有该条缝式均流布水器的水蓄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的能耗约占60%。空调的能耗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对建筑全年和每天的电负荷峰谷分布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目前的中央空调改造中,水蓄冷技术由于其对主机要求简单、结构简约、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受到行业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蓄冷技术利用峰谷电价差,在低谷电价时段将冷量存储在水中,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当空调使用时间与非空调使用时间和电网高峰和低谷同步时,就可以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达到节约电费的目的。
在中央空调的水蓄冷系统中,除了蓄冷系统与主机的关联关系外,布水器的性能是影响系统整体性能的一大关键因素,布水器的布水能否有效的控制斜温层的形成,将直接决定系统的蓄冷效率。相关技术中的水蓄冷系统公开了多种形式的布水器,但仍然存在布水盲区导致的布水不均问题,或是结构复杂、成本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带有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条缝式均流布水器以及带有该条缝式均流布水器的水蓄冷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包括内环壁、环绕该内环壁的外环壁、连接于该内环壁和外环壁下侧的底壁以及连接于该内环壁和外环壁上侧的顶壁,所述内环壁、外环壁、底壁以及顶壁界定出一个环形水流通道;所述内环壁和/或外环壁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地布置有多数个条缝,所述多数个条缝将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水流通道,所述底壁和/或顶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出水口,该至少一个进出水口将所述闭合的环形水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为由若干个彼此分隔的通道单元组成的环形水流通道,所述底壁和/或顶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出水口,该若干个进出水口分别将所述若干个水流通道单元与外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由若干个独立的布水管段合围而成,每一个布水管段均界定出一个所述水流通道单元;每一个布水管段包括内侧壁、与内侧壁相隔一定间隔的外侧壁、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上侧的上侧壁、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下侧的下侧壁以及分别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两端部的两端壁;所述内侧壁和/或所述外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条所述条缝,所述上侧壁和/或所述下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进出水口;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内侧壁一道合围形成所述内环壁,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外侧壁合围形成所述外环壁,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上侧壁合围形成所述顶壁,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下侧壁合围形成所述底壁。
优选地,所述内环壁和所述外环壁均呈圆环形,每一个布水管段均呈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条缝呈纵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环形水流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
优选地,所述内环壁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第一环缘,所述外环壁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第二环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包括若干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大小不一,且依序间隔地嵌套在一个平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蓄冷设备,包括蓄水池以及设置于所述蓄水池内的分水管路、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上布水器和/或所述下布水器为上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器,该条缝式均流布水器中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呈与所述蓄水池的布水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环形,且均匀布满所述蓄水池的相应布水截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内环壁、外环壁、底壁以及顶壁界定出一个环形水流通道,且所述内环壁和/或外环壁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地布置有多数个条缝,多数个条缝将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使得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布水更加均匀,减少扰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水蓄冷设备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上布水器的在蓄水池内横向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上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上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底部朝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上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下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下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底部朝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下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上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下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中的下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底部朝上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还一些实施例中的上布水器在蓄水池内横向上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水蓄冷设备1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水蓄冷设备1可应用于暖通空调中,其包括蓄水池10以及设置于蓄水池10内的输送管路20、上布水器30和下布水器40。蓄水池10用于收容蓄能水,输送管路20将蓄水池10的内部与外界连通,以使蓄能水进出蓄水池10。上布水器30设置于蓄水池10的上布水面上,并与输送管路20的热水输送单元相连,以供蓄水池10上部的热水进出蓄水池10的上部。下布水器40设置于蓄水池10的下布水面上,并与输送管路20的冷水输送单元相连,以供蓄水池10下部的冷水进出蓄水池10的下部。
图2为上布水器30在蓄水池10内横向上的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蓄水池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柱状,其包括圆形的底壁11、与底壁11相连的圆筒状侧壁12以及与侧壁12相连的顶壁13。可以理解地,蓄水池10并不局限于呈圆柱状,其也可以呈长方体状、立方体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再如图1所示,输送管路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立管21、绝热隔断22、上分水管23、下分水管24、热水主水管25以及冷水主水管26。立管21竖立于蓄水池10的底壁11中央,一个方面用来输送热水和冷水,另一方面为上分水管23、下分水管24、上布水器30以及下布水器40提供支撑,提升结构的稳固性。绝热隔断22设置于立管21内的中部,将立管21分隔成绝热隔断的上部和下部,防止冷热水热交换。
上分水管23与立管21的上部相连通,下分水管24与立管21的下部相连通。热水主水管25将立管21的上部与蓄水池10的外部相连通,冷水主水管26将立管21的下部与蓄水池10的外部相连通。立管21的上部、上分水管23以及热水主水管25一道,形成输送管路20的热水输送单元;立管21的下部、下分水管23以及冷水主水管26一道,形成输送管路20的冷水输送单元。
上分水管23和下分水管24均包括至少一级,并且当上分水管23和下分水管24为一级以上时,上布水器30和下布水器40分别与上分水管23和下分水管24的末级相连通。上分水管23、下分水管24、上布水器30以及下布水器30的材质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优选地,以安全、防腐、耐压和低成本为原则,例如,可采用但不限于用镀锌管或铝塑管等材质制作。
该水蓄冷设备1利用水在接近4℃时密度最大的特性,依靠密度差实现蓄水池10内冷热水的自然分层蓄冷,保持蓄水池10内水的活塞式运动进行蓄冷和放冷,避免冷水和热水纵向混合造成的损失。由于随着水温升高,水的密度逐渐减小。为此,使温度高的水通过上分水管23和上布水器30的布水口缓慢进出蓄水池10的上部,使温度低的水通过下分水管24和下布水器40的布水口缓慢进出蓄水池10的下部。上布水器30和下布水器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条缝式均流布水器。
再如图1及图2所示,上布水器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若干个大小不一的环形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依序间隔地嵌套在蓄水池10的上布水截面内。优选地,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均匀布满整个上布水截面,即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在上布水截面上形成的间隔的大小,在不对正常进出水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达到最小化,从而消除或显著减少上布水截面上的布水盲区,达到均流布水的效果。具体地,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在上布水截面上形成的间隔大小,可以根据水流量和水压等因素计算得出。
在图示实施例中,每一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均呈与蓄水池10的圆形上布水截面相匹配的圆环形,其数量可为四个,分别为尺寸依序减小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a~31d。其中,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a的外径小于蓄水池10的上布水截面直径,使得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a的外壁面与蓄水池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环形间隔。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a的内径大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b的外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b的内径大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c的外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c的内径大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d的外径,使得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a~31d能够依序嵌套在一起,且每相邻两个布水管31之间形成环形间隔,优选地,这些环形间隔的大小相当。图2中的箭头示出水由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a~31d流入该环形间隔的情形。可以理解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四个,具体个数可根据蓄水池10的截面尺寸和进出水流量来确定,可以较容易地保证单位截面相同的布水散流长度,满足灵活布水的特点。
图3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底部朝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5所示,每一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均是由一个圆环管构成,其包括圆筒状的内环壁311、间隔地套设于内环壁311外围的圆筒状外环壁312、连接于内环壁311和外环壁312下侧的圆环形板状底壁313以及连接于内环壁311和外环壁312上侧的圆环形板状顶壁314,内环壁311、外环壁312、底壁313及顶壁314一道界定出一个闭合的圆环状水流通道310,即水流通道310在缝式均流布水管路31的整个周向上是相互连通的。内环壁311和外环壁312上沿周向分别均匀间隔地布置有多数个条缝3110和3120,这些条缝3110及3120将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内部的水流通道310与外部连通,即与蓄水池10内部直接相连通,以供蓄水池10内的水进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出水较好地在同一布水平面上,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优选地为矩形截面环管,以使得水流通道310的横截面呈矩形,且水流通道310的橫截面积优选地大于对应的末级分流管路23的水流通道的橫截面积。另外,矩形截面环管有利于末级分水后在矩形截面环管中进行缓冲,进一步消除布水条缝3110及3120出口前水流的动压,减少对蓄水池10内水的冲击作用。
具体地,进入蓄水池10的水流先经过矩形截面环管释放动能后,才经过条缝3110及3120在水平方向进入蓄水池10的上布水平面,减少对蓄水池10内水的冲击作用。流出蓄水池10的水流在水平方向由条缝3110及3120进入矩形截面环管,由于矩形截面环管的横截面积一般要大于末级分水管路的水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水在矩形截面环管中的流速要小于连接的末级分流管路,依靠静压从矩形环管向分水管路流动,保证出水的缓慢,减少扰动。可以理解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截面并不局限与矩形,梯形截面、六边形截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截面也可以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环壁311上的多数个条缝3110分别与外环壁312上的多数个条缝3120呈纵向布置,即,这些条缝3110及3120的长度方向与内环壁311和外环壁312的周向方向相交。优选地,这些条缝3110及3120的长度方向与内环壁311和外环壁312上的周向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313上开设有若干个进出水口3130,以将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内部的水流通道310与末级上分水管23相连通。顶壁314与底壁313相对的表面为平面,以对由末级上分水管23进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中的水流进行有效缓冲。优选地,这些进出水口3130均匀地分布于底壁313的整个周向上,以使得整个水流通道310中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可以理解地,当末级上分水管23位于上布水器30上方时,进出水口3130也可以开设在顶壁314上。
再如图1所示,下布水器4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可依序间隔地嵌套在蓄水池10的下布水截面上的若干个环形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优选地,这些环形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均匀布满整个上布水截面,即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在下布水截面上形成的间隔,在不影响布水的情况下达到最小化,从而消除或显著减少下布水截面上的布水盲区,并达到均流布水的效果。具体地,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在下布水截面上形成的间隔大小,可以根据水流量和水压等因素计算得出。
在图示实施例中,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呈与蓄水池10的下布水截面相匹配的圆环形,其数量可为四个,分别为尺寸依序减小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a~41d。其中,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a的外径小于蓄水池10的下布水截面直径,使得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a的外壁面与蓄水池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环形间隔。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a的内径大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b的外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b的内径大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c的外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c的内径大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d的外径,使得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a~41d能够依次嵌套,且每相邻两个条缝式均流布水管之间均形成有环形间隔,优选地,这些环形间隔的大小相当。可以理解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四个,具体个数可根据蓄水池10的截面尺寸和进出水流量来确定,可以较容易地保证单位截面相同的布水散流长度,满足灵活布水的特点。
图6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底部朝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至图8所示,每一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均由一个圆环管构成,其包括圆筒状的内环壁411、间隔地套设于内环壁411外围的圆筒状外环壁412、连接于内环壁411和外环壁412下侧的圆环形板状底壁413以及连接于内环壁411和外环壁412上侧的圆环形板状顶壁414,内环壁411、外环壁412、底壁413及顶壁414一道界定出一个圆环形水流通道410。内环壁411和外环壁412上分别沿周向均匀间隔地布置有多数个条缝4110和4120,这些条缝4110及4120将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内部的水流通道410与外部连通,即与蓄水池10内部直接相连通,以供蓄水池10内的水进出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出水较好地在同一布水平面上,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优选地为矩形截面环管,以使得水流通道410的横截面呈矩形,且水流通道410的橫截面积优选地大于对应的末级分流管路24的水流通道的橫截面积。另外,矩形截面环管有利于末级分水后在矩形截面环管中进行缓冲,进一步消除布水条缝4110及4120出口前水流的动压,减少对蓄水池10内水的冲击作用。
具体地,进入蓄水池10的水流先经过矩形截面环管释放动能后,才经过条缝4110及4120在水平方向进入蓄水池10的上布水平面,减少对蓄水池10内水的冲击作用。流出蓄水池10的水流在水平方向由条缝4110及4120进入矩形截面环管,由于矩形截面环管的横截面积一般要大于末级分水管路的水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水在矩形截面环管中的流速要小于连接的末级分流管路,依靠静压从矩形环管向分水管路流动,保证出水的缓慢,减少扰动。可以理解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的截面并不局限与矩形,梯形截面、六边形截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截面也可以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环壁411上的多数个条缝4110分别与外环壁412上的多数个条缝4120呈纵向布置,即,这些条缝4110及4120的长度方向与内环壁411和外环壁412的周向相交。优选地,这些条缝4110及4120的长度方向与内环壁411和外环壁412的周向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414上开设有若干个进出水口4140,这些进出水口4140用于与末级下分水管24相连通。底壁413与顶壁414相对的表面为平面,以对由末级上分水管24进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中的水流进行有效缓冲。优选地,这些进出水口4140均匀地分布于顶壁414的整个周向上,以使得整个水流通道310中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可以理解地,当末级上分水管24位于下布水器40下方时,进出水口4130也可以开设在底壁413上。再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和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只是朝相反的方向分别安装于上分水管23和下分水管24上。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水蓄冷设备1作进一步说明。
在蓄冷和放冷过程中,温水分别对应从上分水管23和上布水器30的条缝3110、3120流出和流进蓄水池10,而冷水分别对应从下分水管24和下布水器40的条缝4110、4120流入和流出蓄水池10,进出水流的方向在水池的水平面上,减少垂直方向的进出水,减少垂直方向的水流扰动,尽可能地形成自然分层的水的上下整体活塞式运动。具体地,即在蓄冷过程中,温水从上分水管23和上布水器30的条缝3110、3120流出,冷水从蓄水池10的下分水管24和下布水器40的条缝4110、4120流入,形成一个位于蓄水池10底部且厚度逐步增加的冷水层,向上推动热水从上分水管23和上布水器30经立管21的上部和热水主水管25流出;在释冷过程中,冷水从下分水管24和下布水器40的条缝4110、4120流出,经立管21的下部和冷水主水管26流出,换热后的温水从蓄水池10的热水主水管25和立管21的上部经上分水管23和上布水器30的条缝3110、3120进入蓄水池10,形成一股缓慢增厚并浮于上部的温度较高的回水区。
在蓄水池10中,为了使水以重力流平稳地进入或流出蓄水池10,在蓄水池10的冷、热水进出口处分别设置适合的布水器非常,以确保出水和回水的水流在蓄水池10内均匀、缓慢、扰动小,不能破坏蓄水池10中分隔热水和冷水的斜温层并有效的控制其厚度,出水与回水不能相互混合,即冷水与热水不传递能量,使水整体活塞式上移或下移,以保证蓄冷效率。这就要求蓄水池10中的布水器的布水方式满足理论要求,即流体均流分布缓慢流入的要求,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上述上布水器30和下布水器40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
具体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新型的条缝型均流布水器的结构设计,使得蓄水池10进水均要先经过矩形环管缓冲后由条缝3110、3120或条缝4110、4120进入蓄水池10,其进水的动能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使得进出水满足缓慢层流流动的要求,在蓄水池10内形成均匀、缓慢的整体活塞水流,减少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提高了蓄冷的效率。
图9是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上布水器30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在主体结构上与上述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内环壁311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环缘3112,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外环壁311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环缘3124。由于该两对环缘3122、3124的存在,可以防止或有效降低条缝3110、3120射流在蓄水池10垂直方向的扰流,使得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比较适合于出水流速较大的情形。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下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在主体结构上与上述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的内环壁411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环缘4112,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的外环壁411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环缘4124。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类似,条缝式均流布水管41’也比较适合于出水流速较大的情况下,其两对环缘4112、4124的设置,可以防止条缝4110、4120射流在蓄水池10垂直方向的扰流。
图11是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中的下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3是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底部朝上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11至图13所示,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的整体外形与上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类似的圆环形,其内也具有环形水流通道,然而,该环形水流通道并非如图3所示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水流通道310一样为闭合环形。该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由若干个独立且结构相同的圆弧形布水管段510合围而成,圆弧形布水管段510的横截面形状与上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的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
每一布水管段510包括圆弧形内侧壁511、与内侧壁511相对的圆弧形外侧壁512、连接于内侧壁511和外侧壁512下侧的扇形下侧壁513以及连接于内侧壁511和外侧壁512上侧的扇形上侧壁514。这些圆弧形布水管段510的内侧壁511合围形成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的内环壁,外侧壁512合围形成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的外环壁,上侧壁514合围形成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的顶壁,下侧壁513合围形成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的底壁。可以理解地,当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呈矩形等非圆形环状时,这些布水管段510可以呈圆弧形以外的其他形状。圆弧形布水管段510还包括两相对的端壁515、516,分别封盖于内侧壁511、外侧壁512、下侧壁513及上侧壁514的两相对端部,界定出一个独立的圆弧形的水流通道单元(未图示),使得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内形成由若干个彼此分隔的通道单元合围形成的环形水流通道。
内侧壁511和外侧壁512上沿周向分别均匀间隔地布置有若干个条缝5110、5120,这些条缝5110、5120将该圆弧形的水流通道单元与外部相连通,即与蓄水池10的内部直接相连通,使得蓄水池10内的水能够均匀地进出该布水管段510。每一圆弧形布水管段510的上侧壁514上开设有进出水口5140,该进出水口5140将该布水管段510内部的圆弧形水流通道与外部连通,即与末级下布水管24相连通。可以理解地,当末级下布水管24位于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下方时,进出水口5140也可以开设在下侧壁513上。
可以理解地,每一布水管段510的内侧壁511和外侧壁512的上下侧均可以横向伸出有凸缘,以合围形成类似图10所示的环缘,以适应出水流速较大的情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文的教导下,很容易能实现,在不再详细阐述。
在上述还一些实施例中,上布水器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的设置可以与上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类似,或者直接将条缝式均流布水管51倒置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图14示出了本发明还一些实施例中的水蓄冷设备,该水蓄冷设备的蓄水池610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其上布水器包括若干个大小不一的矩形环状条缝式均流布水管631,即条缝式均流布水管631a~631c,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631a~631c依序间隔地嵌套在蓄水池610的上布水截面上。条缝式均流布水管631a~631c与上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31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呈长方形环状,一个呈圆环状,其余细部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地,随着蓄水池10的截面形状的不同,可以设置不同形状的环形条缝式均流布水管631与之相匹配,均可以达到均流布水的目的。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个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壁、环绕该内环壁的外环壁、连接于该内环壁和外环壁下侧的底壁以及连接于该内环壁和外环壁上侧的顶壁,所述内环壁、外环壁、底壁以及顶壁界定出一个环形水流通道;所述内环壁和/或外环壁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地布置有多数个条缝,所述多数个条缝将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为一个闭合的环形水流通道,所述底壁和/或顶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出水口,该至少一个进出水口将所述闭合的环形水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水流通道为由若干个彼此分隔的通道单元组成的环形水流通道,所述底壁和/或顶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出水口,该若干个进出水口分别将所述若干个水流通道单元与外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缝式均流布水管由若干个独立的布水管段合围而成,每一个布水管段均界定出一个所述水流通道单元;每一个布水管段包括内侧壁、与内侧壁相隔一定间隔的外侧壁、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上侧的上侧壁、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下侧的下侧壁以及分别连接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两端部的两端壁;所述内侧壁和/或所述外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条所述条缝,所述上侧壁和/或所述下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进出水口;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内侧壁一道合围形成所述内环壁,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外侧壁合围形成所述外环壁,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上侧壁合围形成所述顶壁,所述若干个布水管段的下侧壁合围形成所述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壁和所述外环壁均呈圆环形,每一个布水管段均呈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缝呈纵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水流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壁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第一环缘,所述外环壁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伸出一对第二环缘。
9.一种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这些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大小不一,且依序间隔地嵌套在一个平面上。
10.一种水蓄冷设备,包括蓄水池以及设置于所述蓄水池内的分水管路、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水器和/或所述下布水器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条缝式均流布水器,所述条缝式均流布水器中的条缝式均流布水管呈与所述蓄水池的布水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环形,且均匀布满所述蓄水池的相应布水截面。
CN201410059066.8A 2014-02-20 2014-02-20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Active CN103807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9066.8A CN103807959B (zh) 2014-02-20 2014-02-20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9066.8A CN103807959B (zh) 2014-02-20 2014-02-20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959A true CN103807959A (zh) 2014-05-21
CN103807959B CN103807959B (zh) 2016-05-11

Family

ID=50705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9066.8A Active CN103807959B (zh) 2014-02-20 2014-02-20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0795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9244A (zh) * 2015-06-23 2015-09-30 许文辉 一种水蓄冷系统中壁流式布水器
CN106679494A (zh) * 2017-02-24 2017-05-1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方位可调式径向型布水器
CN108775662A (zh) * 2018-07-24 2018-11-09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二次自整流布水器
CN109071272A (zh) * 2016-04-28 2018-12-21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用于水性流体的uv-处理的设备
CN109556327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开利公司 节流分配组件和制冷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2544A (ja) * 2002-02-08 2003-08-22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温度成層型蓄熱槽の整流・分配装置
CN201093654Y (zh) * 2007-08-06 2008-07-30 唐东风 空调用水蓄冷装置
CN202709399U (zh) * 2012-07-11 2013-01-30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均流布水装置
CN203719009U (zh) * 2014-02-20 2014-07-16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2544A (ja) * 2002-02-08 2003-08-22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温度成層型蓄熱槽の整流・分配装置
CN201093654Y (zh) * 2007-08-06 2008-07-30 唐东风 空调用水蓄冷装置
CN202709399U (zh) * 2012-07-11 2013-01-30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均流布水装置
CN203719009U (zh) * 2014-02-20 2014-07-16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9244A (zh) * 2015-06-23 2015-09-30 许文辉 一种水蓄冷系统中壁流式布水器
CN109071272A (zh) * 2016-04-28 2018-12-21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用于水性流体的uv-处理的设备
CN109071272B (zh) * 2016-04-28 2022-02-15 联合利华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水性流体的uv-处理的设备
CN106679494A (zh) * 2017-02-24 2017-05-1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方位可调式径向型布水器
CN106679494B (zh) * 2017-02-24 2018-10-1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方位可调式径向型布水器
CN109556327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开利公司 节流分配组件和制冷系统
CN109556327B (zh) * 2017-09-26 2022-01-04 开利公司 节流分配组件和制冷系统
CN108775662A (zh) * 2018-07-24 2018-11-09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二次自整流布水器
CN108775662B (zh) * 2018-07-24 2024-02-0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二次自整流布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959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09399U (zh) 一种环形均流布水装置
CN103807959B (zh)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CN202284919U (zh) 多方向布水的温度分层型水蓄能装置
CN201697250U (zh) 一种自然分层的开式水蓄冷装置
US9618277B2 (en) Spider diffuser system
CN203163256U (zh) 一种新型热泵水箱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3719009U (zh) 条缝式均流布水管、条缝式均流布水器及水蓄冷设备
CN201476204U (zh) 静压布水式水蓄冷装置
JP2012026601A (ja) 貯湯タンクおよび貯湯式温水器
MX2021003834A (es) Torre de enfriamiento modular de contraflujo.
CN207395246U (zh) 分配器
CN203163135U (zh) 一种水蓄冷补水布水装置
CN202675505U (zh) 蓄水池系统
CN202813786U (zh) 热水器水箱用消能装置
CN202598789U (zh)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布水器
CN101168968B (zh) 多腔体承压式储热水箱
CN202675712U (zh) 蓄热器布水器
CN109516004A (zh) 一种用于热电厂调峰用斜温层储罐的平板式布水器
CN107975894B (zh) 用于蓄冷罐的布水器及开孔与安装方法
CN207439207U (zh) 一种相变水蓄冷布水装置
CN203518381U (zh) 动态冰蓄冷系统的出冰结构
CN208817630U (zh) 一种双层布水板的布水装置
CN202141357U (zh) 制冷系统所排废热的回收装置
CN104633805A (zh) 一种螺旋自然分层水蓄冷装置
CN206176334U (zh) 一种锅炉排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