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5453B - 无线通信内的中继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内的中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5453B
CN103795453B CN201310533453.6A CN201310533453A CN103795453B CN 103795453 B CN103795453 B CN 103795453B CN 201310533453 A CN201310533453 A CN 201310533453A CN 103795453 B CN103795453 B CN 103795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frame
relay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34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5453A (zh
Inventor
黄钊岳
马修·詹姆斯·菲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5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5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5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5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内的中继,中继从源接收帧,并且中继基于在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来选择操作模式:隐式确认模式、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或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继在后续传输中设置中继帧位,以表示通信介质的传输机会(TXOP)控制(例如,是在中继还是在源的控制下)。源可通过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的中继,隐式地接收中继成功接收帧的确认。备选地,源可在来自中继的响应帧中明确接收中继成功接收帧的确认。在从源中接收的帧中的更多数据位的状态可表示源具有针对目的地的一个或多个额外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内的中继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下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文在此并入本文中,以供参考,并且实际上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1.于2012年10月31日提交的题为“Relay within single user,multiple user,multiple access,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720,770号。
2.于2013年2月20日提交的题为“Relay within single user,multiple user,multiple access,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766,795号。
3.于2013年4月23日提交的题为“Relay within single user,multiple user,multiple access,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814,945号。
4.于2013年5月3日提交的题为“Relay within single user,multiple user,multiple access,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819,238号。
5.于2013年5月13日提交的题为“Relay within single user,multiple user,multiple access,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822,504号。
6.于2013年5月13日提交的题为“Buffer relay management within singleuser,multiple user,multiple access,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822,510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在单用户、多用户、多访问和/或MIMO无线通信内的中继。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支持在无线和/或有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和有线通信。这些系统可具有从国家和/或国际蜂窝电话系统到因特网、到点对点家用无线网络的范围,并且可根据一个或多个通信标准进行操作。例如,无线通信系统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标准进行操作,这些标准包括但不限于IEEE802.11x(其中,x可以是各种扩展,例如,a、b、n、g等)、Bluetooth、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数字AM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和/或其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通信,在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另一种无线通信为单输入多输出(SIMO),其中单个TX将数据处理成传输至接收器的射频信号,该接收器包括两个以上的天线以及两个以上的RX路径。
又一种备选类型的无线通信为多输入单输出(MISO),其中TX包括两个以上的传输路径,每个传输路径各自分别将基带信号的一个相应部分转换成射频(RF)信号,通过相应的天线将这些射频信号传输至接收器。另一种无线通信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其中TX和RX各自分别包括多个路径,使得TX使用空间和时间编码功能来并行处理数据,以产生两个以上的数据流,并且RX通过多个RX路径接收多个射频信号,这些RX路径利用空间和时间编码功能来重新获得数据流。
在这些无线通信系统内,在装置之间的长距离可引起问题并且降低通信性能。例如,随着在装置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衰落以及其他不希望的影响可能会降低在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性能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该通信接口被配置为: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将中继帧传输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并且将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该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隐式确认时,基于隐式确认模式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时:基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并且生成所述中继帧;或者基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所述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处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中时,在将所述中继帧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之前,将所述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处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时,在将所述中继帧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之前,将所述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从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额外帧。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传输具有设置为指示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中继帧。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从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第三响应帧,以指示将所述中继帧成功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
优选地,当在所述帧内的更多数据位的状态指示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针对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的额外帧时,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从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额外帧。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以及更多数据位的状态来选择所述隐式确认模式、所述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或者所述第二明确确认模式。
优选地,在所述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指示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以及在所述响应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指示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是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
优选地,该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站(STA)和智能仪表站(SMSTA)中的一个;以及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入点(AP)。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该通信接口被配置为: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将中继帧传输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并且将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该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确认时,基于隐式确认模式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基于在所述帧内的更多数据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针对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的额外帧;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并且具有所述额外帧时,基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并且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并且不具有所述额外帧时,基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所述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传输具有设置为指示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中继帧。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从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额外帧。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从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第三响应帧,以指示将所述中继帧成功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
优选地,该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站(STA)和智能仪表站(SMSTA)中的一个;以及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入点(AP)。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操作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接口,以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将中继帧传输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将响应帧传输到源无线通信装置;基于在所述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当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确认时,基于隐式确认模式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当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时:基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并且生成所述中继帧;或者基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所述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处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中时,在将所述中继帧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之前,将所述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处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时,在将所述中继帧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之前,将所述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从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额外帧。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传输具有设置为指示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中继帧。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第三响应帧,以指示将所述中继帧成功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在所述帧内的更多数据位的状态指示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针对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额外帧,那么基于所述第二明确确认模式生成所述第二响应帧;将所述第二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从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额外帧;以及将所述中继帧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指示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以及在所述响应帧内的所述中继帧位的状态指示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是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
优选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站(STA)和智能仪表站(SMSTA)中的一个;以及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入点(AP)。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2为示出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3为示出一些用作智能仪表站(SMSTA)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4A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4B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4C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4D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5为示出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传送的用于中继传输机会(TXOP)的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6为示出基于与明确确认(ACK)进行的下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7为示出基于与隐式(implicit)ACK进行的下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8为示出基于与明确(explicit)ACK进行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9为示出基于与隐式ACK进行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0为示出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示图。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基站和/或接入点112至116、无线通信装置118至132(例如,无线站(STA))、无线中继通信装置190以及网络硬件组件134。无线通信装置118至132可以是膝上型电脑或平板电脑118和126、个人数字助理120和130、个人电脑124和132和/或蜂窝电话122和128。无线中继通信装置190可以是在本文中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内包含的独立式无线通信装置或功能。参照图2,更详细地描述这些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细节。
基站(BS)或接入点(AP)112至116通过局域网连接136、138以及140可操作地耦接至网络硬件134。网络硬件134可以是为通信系统100提供广域网连接142的路由器、开关、网桥、调制解调器、系统控制器等。基站或接入点112至116中的每个具有关联的天线或天线阵列,以与在其区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通信。通常,无线通信装置注册于特定的基站或接入点112至116,以从通信系统100接收服务。对于直接连接(即,点对点通信),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所分配的信道直接进行通信。
由于各种原因,衰落、距离、干扰、弱/无效的通信链接等和/或其他损害可不利地影响在各种装置(BS/AP或STA)之间的通信。中继(例如,无线中继通信装置190)可支持在两个其他装置(例如,AP和STA)之间的通信。考虑操作的示例,中继无线通信装置190可用于支持在个人电脑(PC)124和BS/AP 114之间的通信。可在任一方向进行中继,使得PC 124或BS/AP 114中的任一个作为源无线通信装置来操作,另一个作为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来操作。如图中所示,中继190从PC 124接收帧(跳V1),并且中继190生成中继帧,并将其传输至BS/AP 114(跳V2)。
为了简便起见,可使用源、中继以及目的地(或源装置、中继装置以及目的地装置或其他这样的等同)来代替源无线通信装置、中继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源生成针对目的地的帧,并且在该帧内设置一个或多个位,以指示中继可操作的方式。设置在从源发送的帧内的中继帧位(例如,第一帧位)指示源具有隐式确认能力。在隐式确认模式中,源将把帧内的数据转发到目的地的责任传递给中继,并且源不需要来自中继的分开确认。在该隐式确认模式中,通过中继传输中继帧,源隐式接收确认。而且,在未设置中继帧时,可设置更多数据位(例如,第二帧位)以表示两个可能的明确确认模式中的任一个。
在第一明确确认模式中,中继将响应帧(例如,确认(ACK)、块确认(ACK)等)提供给源,该源还表示中继也具有对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机会(TXOP)的控制。同样,在TXOP的以下时间段内,源或目的地都不进行任何传输,并且中继将响应帧传输至源,然后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读者应理解在与无线局域网(WLAN)相关的通信中的TXOP,这些通信包括在各种无线标准、协议和/或推荐实践(包括目前正在开发的那些)中定义的通信,例如,基于IEEE802.11x(例如,其中x为a、b、g、n、ac、ad、ae、af、ah等)的通信。在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中继将响应帧提供给源,表示源也控制TXOP。在该模式中,例如,在从源接收一个或多个额外帧之后,中继稍后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
参照示图,中继190从源(PC 124或BS/AP 114)接收帧,解释一个或多个帧的位值,并且在所选择的模式中选择性地进行操作。中继在隐式确认模式、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或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进行操作。在隐式确认模式中,中继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例如,如果源为PC 124,那么目的地为BS/AP 114,反之亦然),并且通过中继传输中继帧,源隐式接收确认。在第一明确确认模式中,中继将表示中继还控制TXOP的响应帧提供给源。在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中继将响应帧提供给源,并且源控制TXOP。
还要注意的是,在图中的任何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可用作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例如,在STA和BS/AP之间、在两个STA之间、在两个BS/AP之间等)的中继。例如,蜂窝电话122可用作在PC 124和BS/AP 114之间的中继。再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18可用作在个人数字助理120和BS/AP 112之间的中继。通常,任何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可用作在任何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中继。
图2为示出无线通信装置200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示图。无线通信装置200的实施方式包括装置218至232和关联的无线电260中的任一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装置218至232可实现为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装置118至132。对于蜂窝电话,无线电260是内置组件。对于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电脑和/或个人电脑,无线电260可以是内置或外接元件。对于接入点或基站,元件通常容纳在单个结构内。每个装置218至232包括处理模块250、存储器252、无线电接口254、输入接口258以及输出接口256。处理模块250和存储器252执行通常由装置执行的相应指令。例如,对于蜂窝电话,处理模块250基于特定的蜂窝电话标准执行相应的通信功能。
无线电接口254允许从无线电260接收数据并且将数据传输至无线电。对于从无线电260接收的数据(例如,入站数据),无线电接口254将数据提供给处理模块250,用于进一步进行处理和/或路由到输出接口256。输出接口256提供到例如显示器、监测器、扬声器等一个或多个输出显示装置的连接,使得可显示所接收的数据。无线电接口254还可将数据从处理模块250提供到无线电260中。处理模块250可通过输入接口258从例如键盘、按键、麦克风等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接收出站数据或者自己生成数据。
无线电260包括接口262、基带处理模块264、存储器266、射频(RF)发射器(TX)268至272、发送/接收(T/R)模块274、天线282至286、射频接收器(RX)276至280以及本机振荡模块201。基带处理模块264与储存在存储器266内的操作指令一起分别执行数字接收器功能以及数字发射器功能。数字接收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中频到基带的转换、解调、星座解映射、解码、解交错、快速傅里叶变换、循环前缀删除、空间与时间解码和/或解扰。在后面的图中会更详细描述的数字发射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加扰、编码、交错、星座映射、调制、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循环前缀添加、空间与时间编码和/或数字基带到中频的转换。
在操作中,无线电260通过接口262从装置接收出站数据288。基带处理模块264接收出站数据288,并且基于模式选择信号202,产生一个或多个出站码元流290。模式选择信号202表示在读者可理解的模式选择表格中示出的特定模式。例如,模式选择信号202可表示2.4GHz或5GHz的频道、20MHz或22MHz的信道带宽(例如,20MHz或22MHz宽的信道)以及每秒54兆位的最大比特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信道带宽可一直扩大为1.28GHz或更宽,所支持的最大比特率扩大为每秒1千兆位或更大。在这个一般范畴内,模式选择信号进一步表示从每秒1兆位到每秒54兆位的范围内的特定速率。此外,模式选择信号将表示特定调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巴克码调制、BPSK、QPSK、CCK、16QAM和/或64QAM。而且,在该模式选择表格中,提供编码速率以及每个子载波的编码位(NBPSC)、每个OFDM符号的编码位(NCBPS)、每个OFDM符号的数据位(NDBPS)的数量。模式选择信号还可表示对于相应模式的特定信道化,其针对关于另一个模式选择表格的一个模式选择表格中的信息。当然应注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具有不同的带宽的其他类型的信道。
基带处理模块264基于模式选择信号202从出站数据288产生一个或多个出站码元流290。例如,如果模式选择信号202表示单个发送天线正在用于已经选择的特定模式,那么基带处理模块264将产生单个出站码元流290。备选地,如果模式选择信号表示2、3或4个天线,那么基带处理模块264会从出站数据288产生与天线的数量对应的2、3或4个出站码元流290。
取决于由基带处理模块264产生的出站码元流290的数量,相应数量的射频发射器268至272将能够将出站码元流290转换成出站射频信号292。发送/接收模块274接收出站射频信号292并且将每个出站射频信号提供给相应的天线282至286。
当无线电260处于接收模式中时,发送/接收模块274通过天线282至286接收一个或多个入站射频信号。T/R模块274将入站射频信号294提供至一个或多个射频接收器276至280。射频接收器276至280将入站射频信号294转换成相应数量的入站码元流296。入站码元流296的数量将与接收数据的特定模式对应。基带处理模块264接收入站码元流296并且将其转换成入站数据298,通过接口262将该入站数据提供给装置218至232。
在无线电260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可包括MAC模块、PLCP模块以及PMD模块。可由处理模块64实现的介质访问控制(MAC)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根据WLAN协议将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转换成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可在基带处理模块264内实现的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根据WLAN协议将MPDU转换成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物理介质相关(PMD)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根据WLAN协议的一个操作模式将PPDU转换成射频(RF)信号,其中操作模式包括多输入和多输出组合。
物理介质相关(PMD)模块的实施方式包括错误保护模块、解复用模块以及方向转换模块。可在基带处理模块264内实现的错误保护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重新构造PPDU(PLCP(物理层会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从而减少传输误差以产生错误保护数据。解复用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将错误保护数据划分成错误保护数据流。直接转换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将错误保护数据流转换成射频(RF)信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的是,可根据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内的任何所需的配置或组合或元件、模块等,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图2的无线通信装置。
使用该示图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来实现的装置可执行在本文中所描述的那些选择性中继与确认操作。中继无线通信装置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
无线通信装置200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被配置为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并且也将帧传输至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而且,无线通信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模块264),以处理所接收的帧并且基于任意各种模式来生成用于传输的帧,这些模式包括隐式确认模式、明确确认模式以及第二明确确认模式。
在各种帧内的中继帧位的合适设置可表示不同的事物,包括源的隐式确认能力以及TXOP的控制(例如,是通过源还是中继)的指示符。
图3为示出在包括建筑物或结构的环境中的各种位置内实现的一些用作智能仪表站(SMSTA)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300的示图。一些无线通信装置可实现为支持与各种不同的条件、参数等中的任意的监测和/或感应关联的通信。如在本文中所述,这些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中继将这样的感应/监测的信息提供给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可实现为智能仪表站(SMSTA)。SMSTA具有与无线站(STA)相似的通信功能并且也可操作为进行监测和/或感应相关信息的通信。在某些应用中,这样的装置仅在极少情况下进行操作。例如,在与这样的装置处于省电模式(例如,睡眠模式、功能减少的操作模式、功率降低的操作模式等)的时间段相比时,操作的时间段在相比之下可微乎其微(例如,仅为该装置处于这样的省电模式的时间段的百分之几)。
SMSTA可从这样的省电模式中唤醒,仅用于执行某些操作。例如,这样的装置可从这样的省电模式中唤醒,以对一个或多个参数、条件、约束等进行感应和/或测量。在这样的操作期间(例如,装置并不处于省电模式中),该装置还可将这样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个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接入点(AP)、另一个SMSTA、无线站(STA)或操作为AP的这样的SMSTA或STA等)。
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装置可进入用于使用某些频率来感应和/或监测的操作模式,该频率与装置进入的用于传输的操作模式的频率不同(例如,比其更大)。例如,这样的装置可醒来一定的次数以进行连续的相应感应和/或监测操作,并且在那些操作中获得的这样的数据可被储存(例如,储存在装置内的存储器元件内),并且在专门用于传输数据的后续操作模式期间,与多个相应感应和/或监测操作对应的多个数据部分可在专门用于传输数据的该操作模式期间发送。
在该示图中,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实现为将与监测和/或感应相关的信息转发到一个特定的无线通信装置,该装置可操作为管理器、协调器等,例如,可由接入点(AP)或操作为AP的无线站(STA)实现。一般而言,这些无线通信装置可实现为进行多个数据转发、监测和/或感应操作中的任意。例如,在建筑物或结构的背景下,可具有提供给该建筑物或结构的多个服务,这些范围包括天然气服务、电气服务、电视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备选地,在整个环境中,可实现不同的相应监测器和/或传感器,以进行与参数相关(并非特定与服务相关)的监测和/或感应。作为一些示例,可由在各种位置内并且出于各种目实现的不同相应监测器和/或传感器来进行运动检测、门半开检测、温度测量(和/或其他大气和/或环境测量)等。
可实现不同的相应监测器和/或传感器,以将与这样的监测和/或感应功能相关的信息无线提供给管理器/协调器无线通信装置。如在某些应用程序中所需要的那样,可连续地、偶发性地、间断地提供这样的信息。
此外,要注意的是,根据这样的双向通信,在不同的相应监测器和/或传感器的这样的管理器/协调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这样的通信可合作,这是因为管理器/协调器无线通信装置可引导相应监测器和/或传感器在后续时间执行某些相关功能。
如其他示例或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可由于衰落、距离、干扰、弱/无效的通信链接等和/或其他损害而不利地影响在各种装置(SMSTA和管理器/协调器,例如AP)之间的通信。而且,虽然各种形式的信号退化(例如,衰落和干扰)可降级或抑制在装置之间的通信,但是某些物理特性(例如,建筑物、围栏、山等)也可降级或抑制这样的通信。在这样的情况下,规定的STA或SMSTA可用作中继,以支持在STA或SMSTA的任何一个与它们中的另一个或管理器/协调器(AP)之间的通信。
可使用各种选项来选择中继操作无线通信装置。源可选择其他装置中的一个,作为中继。备选地,源可播放帧,而第一响应装置可用作中继。甚至在其他情况下,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可自愿用作在不能接受与彼此通信的源与目的地之间的中继。例如,不能很好接受与管理器/协调器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SMSTA可通过中继与管理器/协调器无线通信装置通信,如去往和来自中继的两个跳或通信链路所示。
参照示图,中继(例如,该中继本身可以是SMSTA)从源(例如,另一个SMSTA)接收帧,解释一个或多个帧的位值,并且选择性地在所选择的模式(例如,隐式确认模式、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或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操作。在隐式确认模式中,中继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例如,管理器/协调器或AP),并且通过中继传输中继帧,源隐式接收确认。在第一明确确认模式中,中继将表示中继还控制TXOP的响应帧提供给源。在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中继将响应帧提供给源并且该源控制TXOP。
图4A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401的示图。在该示图的场景1中可以看出,中继(例如,中间、中介等无线通信装置)位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无线站(STA))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接入点(AP))之间的相等距离处。有两个可用路径:直接和中继。比较中继路径与直接路径,通过中继的路径需要更多的帧,而对于相同的字节数具有更短的PPDU持续时间。这就需要分开的信道访问,用于通过中继STA跳进行下一帧传输。通过中继路径的更短的TX至RX周期允许STA以较少的功耗来操作。
图4B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402的示图。参照该示图的场景2,与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AP)的距离相比,中继位于相对更靠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STA)的位置。如图中所示,对于跳V1,STA与中继的邻近性允许使用更高的调制编码集(MCS)并且消耗较少的功率。对于下一跳,中继需要分开的信道访问。中继可以是在壁部电源上的另一个传感器,并且路径损耗是室外装置至装置。
图4C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403的示图。参照该示图的场景3,中继位于相对更靠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AP)并远离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STA)的位置。中继路径可能不如在AP和STA之间的直接路径理想(例如,中继选择=路径选择)。如果中继是另一个传感器,并且STA至中继跳是室外装置至装置路径损耗,那么STA可能不能通过相同的MCS到达中继。
图4D为示出包括在两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的无线中继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404的示图。参照该示图的场景4,在STA至中继至AP可设置成直线的情况下,并且在STA发送一个上行链路数据(DATA)时,可进行以下观察。
总介质时间:PPDU(V1)+ACK(V1)+PPDU(V2)+ACK(V2)+3×SIFS
STA接通时间:PPDU(V1)+ACK(V1)+SIFS
STA至中继因数:距离(V1)与距离(U1)的比率(例如,距离(V1)/距离(U1))
在以上观察中,PPDU时间基于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传输时间。ACK时间基于确认(ACK)传输时间。下面示出的SIFS时间基于短帧间间隔(SIFS)。变量V1和V2与在图中所示的并且在通信装置之间的相应距离对应。
一般而言,中继器将从源接收的信息转发到目的地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不超过两个跳或通信链路通过中继将信息从源转发到目的地。在发起装置、中继装置以及目的地装置之间的各种通信内的合适信令(signaling)确保合适的协调和操作。
中继确定在从源接收的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根据中继帧位的状态(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根据更多数据位的状态)中继通过ACK、BACK或某些其他响应帧来回复源。备选地,中继将从源接收的至少一部分信息转发到目的地上,而不将响应帧发送至源。在这些帧内的适当设置状态或一个或多个位不仅通知涉及通信的那些特定装置,而且还通知可能在收听的装置。
图5为示出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传送的用于中继传输机会(TXOP)的帧的一个实施方式500的示图。可执行为了中继而分享的TXOP,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例如,中继可协助最小化支持在各种装置之间的通信所需要的功耗和信道竞争的数量。
在能够访问通信介质(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背景下为空气)时,执行这些操作。可进行中继型通信的时间总体上可称为中继传输机会(TXOP)。
一般而言,在这些无线通信内使用的帧包括以下基本成分:介质访问控制(MAC)头(header)、可变长度帧体以及帧检验序列(FCS)。在某些实施方式中,MAC头包括帧控制(FC)、持续时间(DUR/ID)、地址(例如,接收器和/或发射器地址)、序列控制信息、可选的服务质量(QoS)控制信息(例如,仅仅用于QoS数据帧)以及HT控制字段(仅仅为+HTC帧)(可选字段)中的每个的字段。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帧结构是说明性的,并且还可使用这样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以及帧结构的备选实施方式。
参照该示图,为了表示帧是否在TXOP内中继(示出为“中继帧”),在短MAC长头内的帧控制(FC)字段(例如,其可包含在装置之间传输的信号内)使用帧控制字段内的保留位。
在示出帧控制存在字段的该示图中可以看出,使用1位(例如,使用来自3个可用的保留位的1位)来指示是否在TXOP内中继帧。如果在初始帧内设置该位,那么该位是对隐式确认(ACK)信令的能力指示。
备选地,如果在响应帧(例如,ACK、允许发送(CTS)等)内设置该位,那么位表示中继将分享TXOP,并且在SIFS之后继续通过下一跳来传输帧。由中继决定选择使用哪个ACK程序。
而且,确认指示符位以及中继帧位的考虑和确定引导在系统内的各种装置的操作。即,多种不同的考虑因素的确定引导装置的操作方式(例如,这些位是否包括在初始响应帧、确认指示符(AckInd)位、中继帧(RelayedFrame)位、更多数据位的特定值等中)。
下面提供了各种时间图,这些时间图显示了可在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各种装置之间进行的信令的示例。为了进行说明,使用相应三个装置,即,接入点(AP)(或操作为AP的无线站(STA))、中继以及STA。然而,要注意的是,多个可能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任一个(例如,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可备选地用于执行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操作、信令以及功能。
虽然中继可选择性地基于各种模式(包括隐式确认模式、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或第二明确确认模式)来操作,但是在给定的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可限制操作进入某些模式。例如,在从源接收的帧内,中继帧位的状态可操作为能力指示符,以指示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在从中继传输的帧内,中继帧位的状态可操作为TXOP的控制的指示符(例如,中继是否将控制TXOP或者源是否保留控制)。
通常,在中继接收在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表示源具有隐式确认能力(例如,中继帧位设置为1)的有效帧(例如,从源)时,中继可以在SIFS之后的下一跳传输中通过隐式确认(ACK)做出响应。
备选地,中继通过在SIFS之后的ACK以及其中设置为表示由中继(例如,设置为1的中继帧位)控制传输机会(TXOP)中继帧位的状态做出响应。然后,中继根据第一明确确认模式生成中继帧(例如,具有重新编程的源和目的地地址的从源接收的数据或帧的有效负荷等)。然后,中继将在SIFS之后继续进行下一跳DATA传输。
在又一个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中继通过在SIFS之后的ACK以及其中设置为表示由源(例如,设置为1的中继帧位)进行TXOP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做出响应。在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中继不继续使用剩余的TXOP。
对于设置帧(例如,ACK、DATA帧等)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一个实施方式通过以下限制来操作:如果已经接收被设置为0的更多数据位(例如,表示源没有用于目的地和/或中继的额外数据),则中继可将中继帧位设置为1。
图6为示出基于与明确确认(ACK)进行的下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600的示图。AP发送具有设置为第一值的确认指示符位(例如,特定的位AckInd=00)的下行链路数据帧。在短帧间间隔(SIFS)结束后,中继将确认(ACK)传输至AP,并且还将确认指示符位设置为第二值(例如,AckInd=11)以及将中继帧位设置为第一值(例如,RelayedFrame=1)。
在AP接收ACK之后,AP从缓冲器去除帧,然后在下一个事件之前推迟一段时间。在一个示例中,这段时间等于MAX_PPDU+ACK+2×SIFS。
在另一个SIFS结束之后,中继使用与从AP发送并且由中继接收的原始下行链路数据帧内使用的调制编码集不同的调制编码集(MCS)来将数据继续传输至站(STA)。而且,中继操作为将确认指示符位设置为第一值(例如,AckInd=00)并将中继帧位设置为第二值(例如,RelayedFrame=0)。然后,中继缓冲帧,直到中继成功地将该帧传送给STA或者达到重试的限制。在成功从中继中接收信号后,STA将通过ACK做出响应。
图7为示出基于与隐式ACK进行的下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700的示图。AP发送具有设置为第一值的确认指示符位(例如,特定位AckInd=00),以及设置为第一值的中继帧位(例如,RelayedFrame=1)的下行链路数据帧。在SIFS期满之后,中继使用与从AP发送并且由中继接收的原始下行链路数据帧内使用的MCS不同的MCS,将数据继续传输至站(STA)。
而且,在SIFS时间内,AP接收物理层(PHY)信号字段(SIG),各个确认指示符位被设置为第一值(例如,AckInd=00),然后,AP在PHY SIG内检查下一跳PAID值。
然后,中继缓冲帧,直到中继成功地将该帧传送给STA或者达到重试的限制。在成功地从中继中接收信号后,STA通过ACK做出响应。
以下两幅图与上述两幅图非常相似地进行操作,至少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两幅图与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相反)通信对应。
图8为示出基于与明确ACK进行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800的示图。
STA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帧,将确认指示符位设置为第一值(例如,特定的位AckInd=00)。在短帧间间隔(SIFS)结束后,中继将确认(ACK)传输至STA,并且也将确认指示符位设置为第二值(例如,AckInd=11)并且将中继帧位设置为第一值(例如,RelayedFrame=1)。
在AP接收ACK之后,AP从缓冲器去除帧,然后在下一个事件之前推迟一段时间。在一个示例中,这个时间段等于MAX_PPDU+ACK+2×SIFS。
在另一个SIFS结束之后,使用与在从STA中发送并且由中继接收的原始下行链路数据帧内使用的MCS不同的MCS,中继将数据继续传输至AP。而且,中继进行操作,以设置被设置为第一值(例如,AckInd=00)的确认指示符位以及被设置为第二值(例如,RelayedFrame=0)的中继帧位。然后,中继缓冲帧,直到中继成功地将该帧传送给AP或者达到重试的限制。在成功地从中继中接收信号后,AP通过ACK做出响应。
图9为示出基于与隐式ACK进行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时间图的一个示例900的示图。STA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帧,将确认指示符位设置为第一值(例如,特定的位AckInd=00),将中继帧位设置为第一值(例如,RelayedFrame=1)。在SIFS期满之后,使用与在从STA中发送并且由中继接收的原始下行链路数据帧内使用的MCS不同的MCS,中继将数据继续传输至AP。
而且,在SIFS时间内,AP接收具有设置为第一值(例如,AckInd=00)的相应确认指示符位的物理层(PHY)信号字段(SIG),然后,AP检查在PHY SIG内的下一跳PAID值。
然后,中继缓冲帧,直到中继成功地将该帧传送给AP或者达到重试的限制为止。在成功地从中继中接收信号后,AP通过ACK做出响应。
图10为示出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100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图。如在方框1010中所示,该方法开始于经由中继无线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帧的信号。
如在方框1010中所示,方法1000通过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来操作。例如,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用于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信号并且将信号传输至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接口。
然后,如在方框1020中所示,方法1000通过基于在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确定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来继续。如果确定隐式确认能力(在决定方框1030中),那么然后如在方框1080中所示,方法1000通过基于隐式确认模式生成中继帧来继续。然后如在方框1090中所示,方法1000通过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来操作。
备选地,如果未确定隐式确认(在决定方框1030中),那么方法1000可使用两个不同模式(例如,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或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的任一个来操作。如在方框1040中所示,可选择这些模式中的一个。
如在方框1052中所示,在使用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来进行操作时,通过为源无线通信装置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第一响应帧,方法1000进行操作。如在方框1052中所示,方法1000还通过生成中继帧来进行操作。然后如在方框1054中所示,通过将第一响应帧传输至源无线通信装置,方法1000继续。然后如在方框1090中所示,在该操作模式中,通过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方法1000进行操作。
如在方框1062中所示,在使用第二明确确认模式来进行操作时,通过为源无线通信装置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TXOP由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第二响应帧,方法1000进行操作。然后如在方框1064中所示,通过将第二响应帧传输至源无线通信装置,方法1000继续。在某些情况下,源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针对目的地和/或中继的至少一个额外帧,并且如在方框1066中所示,通过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至少一个额外帧,方法1000进行操作。然后如在方框1090中所示,在该操作模式中,通过将中继帧传输至目的地,方法1000进行操作。
要注意的是,可在无线通信装置(例如,通过根据图2描述的基带处理模块264、处理模块250)内和/或其中的其他元件内,执行在本文中的各种方法中描述的各种操作和功能。通常,在无线通信装置内的通信接口和处理器可进行这样的操作。
一些组件的示例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模块、一个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一个或多个物理层(PHY)和/或其他组件等。例如,这样的基带处理模块(有时与无线电、模拟前端(AFE)等相结合)可生成在本文中描述的这样的信号、帧等,并且执行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操作和/或其相应的等同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基带处理模块和/或处理模块(其可在相同的装置或分开的装置内实现)可执行该处理,以生成使用任意数量的无线电和天线来传输到另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在第一装置内的处理器以及在第二装置内的另一个处理器来共同进行这样的处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完全由在一个装置内的处理器来进行这样的处理。
本发明已经参照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式已经借助于说明物理和/或逻辑组件的结构组件并且借助于说明其具体功能的性能和关系的方法步骤来描述。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人为定义了这些功能性构件和方法步骤的界限和顺序。只要适当地执行具体功能和关系,就可定义备选的界限和顺序。因此,任何这些备选界限或顺序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实质内。而且为了便于描述,人为定义了这些功能性构件的界限。只要适当地执行某些重要的功能,就可定义备选界限。类似地,在本文中也人为定义了流程图方框,以说明某些重要的功能。在使用的程度上,可另外定义流程图方框的界限和顺序并依然执行某些重要的功能。因此,功能性构件和流程图方框与顺序的这些可选定义均在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当认识到,功能性构件方框以及其他说明性方框、模块和组件可按照所说明的实现所示,或通过离散组件、专用集成电路、执行适当软件的处理器等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如本文中还可使用的,术语“处理模块”、“处理电路”、“处理线路”、“处理单元”和/或“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装置或多个处理装置。这样的处理装置可以是根据电路的硬编码和/或操作指令操纵(模拟或数字)信号的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装置、状态机、逻辑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任何装置。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可以是或进一步包括存储器和/或集成存储器元件,其可以是单个存储器装置、多个存储器装置、和/或另一个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的内置电路。这样的存储器装置可以是储存数字信息的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状态机、动态存储器、闪速存储器、高速存储器、和/或任何装置。要注意的是,如果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装置,那么这些处理装置可集中放置(例如,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总线结构直接耦接在一起)或分开放置(例如,通过局域网和/或广域网进行间接耦接,从而进行云计算)。而且,要注意的是,如果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通过状态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逻辑电路执行其一个或多个功能,那么储存相应的操作指令的存储器和/或存储器元件可嵌入在包括状态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逻辑电路的电路内或外接至该电路。还要注意的是,存储器元件可储存硬编码和/或操作指令,并且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执行硬编码和/或操作指令,这些指令与在一个或多个附图中说明的至少一些步骤和/或功能相对应。这样的存储器装置或存储器元件可包含在制品内。
如本文中还可使用的,术语“被配置为”、“可操作地耦接到”、“耦接到”、和/或“耦接”包括在物件之间的直接耦接和/或在物件之间通过中间物件(例如,物件包括但不限于组件、部件、电路和/或模块)进行的间接耦接,其中对于间接耦接的一个示例,中间物不修改信号信息,但是可调整其电流电平、电压电平和/或功率电平。如本文中可进一步使用的,推断耦接(即,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通过推断来耦接)包括在两个物件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耦接,其方式与“耦接到”相同。如在本文中可更进一步使用的,术语“被配置为”、“可操作到”、“耦接到”或“可操作地耦接到”表示物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功率连接、输入、输出等,它们在激活时执行物件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功能,并且这些属于可进一步包括到一个或多个其他物件的推断耦接。如在本文中还可进一步使用的,术语“关联”表示分开的物件的直接和/或间接耦接和/或一个物件嵌入在另一个物件内。
除非明确相反地陈述,否则在本文中所示的任何附图中的传输至部件的信号、从部件中发送的信号、和/或在部件之间的信号可以是模拟或数字的、连续时间或离散时间的以及单端或差分的。例如,如果信号路径示出为单端路径,那么该信号路径也表示差分信号路径。同样,如果信号路径示出为差分路径,那么该信号路径也表示单端信号路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虽然在本文中描述了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架构,但是同样可实现使用未明确示出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总线、在元件之间的直接连接、和/或在其他部件之间的间接耦接的其他架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使用术语“模块”。模块包括储存在存储器上的处理模块、功能块、硬件、和/或软件,用于执行可在本文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要注意的是,如果通过硬件实现该模块,那么硬件可分开地和/或与软件和/或固件相结合地操作。还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模块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模块。
虽然在本文中已经明确地描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各种功能和特征的特定组合,但是这些特征和功能也可以具有其他组合。本发明的公开不受到在本文中所公开的特定示例的限制,并且明确地包含这些其他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接口,被配置为:
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
将中继帧传输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并且
将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以及
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在所接收的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
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隐式确认时,基于隐式确认模式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
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时:
基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并且生成所述中继帧;或者
基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所述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处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中时,在将所述中继帧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之前,将所述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以及
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处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时,在将所述中继帧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之前,将所述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从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额外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传输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中继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从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第三响应帧,以指示将所述中继帧成功传输到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当在所述所接收的帧内的更多数据位的状态指示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针对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的额外帧时,所述通信接口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明确确认模式中从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额外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所接收的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以及更多数据位的状态来选择所述隐式确认模式、所述第一明确确认模式或者所述第二明确确认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在所述所接收的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指示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以及
在所述响应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是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
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站(STA)和智能仪表站(SMSTA)中的一个;以及
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入点(AP)。
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接口,被配置为:
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
将中继帧传输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并且
将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以及
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在所接收的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
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确认时,基于隐式确认模式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
基于在所述所接收的帧内的更多数据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针对所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的额外帧;
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并且具有所述额外帧时,基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并且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
在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并且不具有所述额外帧时,基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所述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
10.一种由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操作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接口,以从源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将中继帧传输到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将响应帧传输到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
基于在所接收的帧内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确定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具有隐式确认能力;
当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确认时,基于隐式确认模式生成所述中继帧;以及
当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不具有隐式确认时:
基于第一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并且生成所述中继帧;或者
基于第二明确确认模式生成具有设置为指示传输机会TXOP由所述源无线通信装置控制的所述中继帧位的状态的所述响应帧。
CN201310533453.6A 2012-10-31 2013-10-31 无线通信内的中继 Active CN103795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20770P 2012-10-31 2012-10-31
US61/720,770 2012-10-31
US201361766795P 2013-02-20 2013-02-20
US61/766,795 2013-02-20
US201361814945P 2013-04-23 2013-04-23
US61/814,945 2013-04-23
US201361819238P 2013-05-03 2013-05-03
US61/819,238 2013-05-03
US201361822504P 2013-05-13 2013-05-13
US201361822510P 2013-05-13 2013-05-13
US61/822,510 2013-05-13
US61/822,504 2013-05-13
US13/930,458 2013-06-28
US13/930,458 US9112688B2 (en) 2012-10-31 2013-06-28 Relay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5453A CN103795453A (zh) 2014-05-14
CN103795453B true CN103795453B (zh) 2017-06-09

Family

ID=5054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3453.6A Active CN103795453B (zh) 2012-10-31 2013-10-31 无线通信内的中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112688B2 (zh)
CN (1) CN1037954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5546A1 (en) * 2013-08-21 2015-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sharing
CN106254041A (zh) * 2015-08-20 2016-12-21 北京智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72838B (zh) * 2016-09-27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指示方法及接入点ap
US10932262B2 (en) * 2017-05-22 2021-02-23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Unified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physical layer devices
WO2021092728A1 (zh) * 2019-11-11 2021-05-2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9526A (zh) * 2007-04-25 2007-09-19 北京邮电大学 集中控制式无线中继网络的用户驻留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EP2012484A1 (en) * 2007-07-03 2009-0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outing in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
WO2011112056A2 (ko) * 2010-03-11 2011-09-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시스템의 조정자 장치, 소스 장치 및 릴레이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및 프레임 구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9526A (zh) * 2007-04-25 2007-09-19 北京邮电大学 集中控制式无线中继网络的用户驻留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EP2012484A1 (en) * 2007-07-03 2009-0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outing in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
WO2011112056A2 (ko) * 2010-03-11 2011-09-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시스템의 조정자 장치, 소스 장치 및 릴레이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및 프레임 구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12688B2 (en) 2015-08-18
US9350438B2 (en) 2016-05-24
CN103795453A (zh) 2014-05-14
US20140119271A1 (en) 2014-05-01
US20150341106A1 (en) 2015-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6340B (zh) 无线通信内的缓冲器中继管理
Xiao IEEE 802.11 n: enhancements for higher throughput in wireless LANs
KR101603450B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0123330B2 (en) Methods to enable efficient wideband operations in local area networks using OFDMA
CN103517449B (zh) 在单一用户、多用户内每个设备的多路传送业务指示图
US20160065467A1 (en) Configurable Signaling Field and its Indication
CN104486281B (zh) 在无线ran系统中发送帧的方法和装置
ES2845557T3 (es) Acuse de recibo de enlace inverso en una red inalámbrica de área local (WLAN)
KR102489970B1 (ko) 다중 사용자 캐스캐이딩 전송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단말
JP6335205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795453B (zh) 无线通信内的中继
JP6276253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制限アクセスウィンドウへの局割り当て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構成
US93386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86373A (zh) 在非正交上行传输中进行资源和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TW201203975A (en) Preamble and header bit allocation for power saving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671520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566181B (zh) 无线局域网中站点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Saif et al.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Techniques and issues
CN105493601B (zh) 用于高效无线网络中的改善的通信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US20230362996A1 (en) Low latency decode-and-forward (df) relaying for a wireless network
CN118303115A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设定trigvector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32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14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Zyray Wireless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8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Annwa high tech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32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