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7795A -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7795A
CN103777795A CN201210400958.0A CN201210400958A CN103777795A CN 103777795 A CN103777795 A CN 103777795A CN 201210400958 A CN201210400958 A CN 201210400958A CN 103777795 A CN103777795 A CN 103777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ense
touch unit
pad pas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09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7795B (zh
Inventor
李毓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acer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ac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acer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Apac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4009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77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7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包含一贴膜,可贴附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触控表面上,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作为该触控表面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以及至少一第二触感单元,为一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通过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提供的触感,可供一使用者以手指感知该第一触感单元所定位的该按键位置,以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或该操控范围,使该使用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Description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定位装置,且特别关于一种触感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型手机在市场上已逐渐蔚为主流,而随着智能型手机市场的需求上升,各家智能型手机除了不断地强化产品的功能性,也提供越来越丰富的附加功能及应用程序(App)服务,以增加对智能型手机用户的吸引力。
而在众多的应用程序中,遥控器应用程序也被大量开发,其可针对不同电子产品设计专属的遥控器界面,并下载至智能型手机,使得智能型手机可变身成为家电的遥控器,例如变成电视、网络电视或媒体播放器的遥控器,不仅能自由切换频道及调整音量,更能方便快捷的在电视荧幕上浏览多功能选单并进行各种操作,甚至是浏览网页或是玩游戏,真正达到智能化需求。
以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主要是通过智能型手机的无线网络连结或红外线发射器来传送信号,并通过智能型手机的触控操作来达成遥控的目的。而由于智能型手机的触控荧幕系为平面设计,并多以点击方式进行输入,因此使用者在遥控时通常需要以眼睛察看触控荧幕上的按键位置,才能准确地点击目标按键以进行遥控。
然而这样的操控模式也带来些许的不便。举例来说,当使用者正在观看电视时,常会需要重新选择频道或调整音量,这时就必须将目光从电视荧幕上移转到智能型手机的触控荧幕上,以寻找目标按键进行遥控,因而使得观看品质受到影响。又例如在玩游戏时,如需不时地察看触控荧幕上的按键位置,则无法专心注视在游戏角色或目标上,也使得游戏过程受到干扰,甚至影响游戏竞赛的结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定位方式,让智能型手机在作为遥控器使用时能有更友善的操作方式,使得使用者可在无须用眼睛察看的情况下即能进行遥控,实为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使得使用者可无须用眼睛察看触控表面上的按键位置,即能灵活地在操控装置上进行操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感定位装置,其包含一贴膜,贴附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触控表面上,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作为该触控表面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以及至少一第二触感单元,为一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通过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提供的触感,可供一使用者以手指感知该第一触感单元所定位的该按键位置,以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或该操控范围,使该使用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控装置,包含: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以及一触感定位装置,包含一贴膜,可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表面上,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及至少一第二触感单元,其中该第一触感单元作为该触控表面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该第二触感单元为一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通过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提供的触感,可供一使用者以手指感知该第一触感单元所定位的该按键位置,以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或该操控范围,使该使用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控装置,包含: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以及一触感定位装置,包含至少一贴膜,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表面的部分范围上,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其中该第一触感单元系作为该触控表面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且该贴膜的边缘系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通过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贴膜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可供一使用者以手指感知该第一触感单元所定位的该按键位置,以及该贴膜的边缘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或该操控范围,使该使用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控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接收一使用者的触控指令以进行操控,该触控表面上设有一线型触感单元,该线型触感单元与该操控装置的一操控行程路径相对应。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控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接收一使用者的触控指令以进行操控,该触控表面上设有一触感单元,该触感单元系作为该操控装置上至少包含一按键的按键组的定位参考点;该操控装置被设定为不回应一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搜寻该触感单元的触控操作;以及该操控装置被设定为该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定位该触感单元后,方回应针对该按键组的触控操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控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于一操控装置的一触控表面上设置一触感单元,该触感单元作为该操控装置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设定该操控装置不回应一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搜寻该触感单元的触控操作;以及设定该操控装置于该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定位该触感单元后,方回应施于该按键或其周围按键的触控操作。
本发明提的触感定位装置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即能进行操控,以提供更灵活的运用。另一方面,本案的贴膜也可仅贴附于触控表面的部分范围,并由贴膜的边缘定义出操控的行程路径或范围,使使用者也可通过贴膜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来感知操控的行程路径或范围而进行各项操控。因此,本发明极具产业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触感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2显示本案贴膜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3A及图3B显示本案第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4A及图4B显示本案第二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5A及图5B显示本案第三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6A及图6B显示本案第四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7A及图7B显示本案第五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8A及图8B显示本案第六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9显示本案第七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0显示本案第八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1显示本案第九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2显示本案第十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3显示本案第十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4显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感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15显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操控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智能型手机
20:触控荧幕
21:停止键
22:左摇杆
23:右摇杆
24:环形控制键
30:贴膜
31:第一膜层
32:粘着层
33:第二膜层
40、41、42、43、44、45、46、47:第一触感单元
50、51、52:第二触感单元
61、62:第三触感单元
71、72:第四触感单元
80:笔记型电脑
81:触控板
82:触感单元
S1-S3:步骤1-步骤3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式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在智能型手机走向多功能应用的潮流中,以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普及。为了让使用者在使用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浏览选单或进行各项操作时,可以将目光停留在电视、其他显示荧幕、或是受遥控的玩具或家电上,而无须一直察看智能型手机触控荧幕上的按键位置,本案提供了一种触感定位装置,主要将一贴膜贴附于智能型手机的触控荧幕上,并于贴膜上设置触感单元以提供不同的触感,使得使用者以手指在触控荧幕上滑移时,可以直接以手指的触感来感觉主要按键的位置,而可在不用眼睛察看(eyes-free)的情况下即能进行遥控,以提供更灵活的运用。
当然,本案的贴膜除应用于智能型手机外,也可应用于其他具有触控荧幕且同样可载入遥控器应用程序以对其他电器进行遥控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等。此外,本案的贴膜除贴附于触控荧幕外,也可贴附于不具显示荧幕的触控板,例如设置在键盘、遥控器或笔记型电脑上的触控板(touchpad),而不影响触控板的触控功能;换言之,任何具有触控表面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皆可适用本案的发明。
另一方面,本案的触感定位装置并不限于必须通过贴膜来提供不同的触感。举例来说,本案的触感定位装置可直接将触感单元设置于前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表面上,也可达成相同功效。
而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将首先以智能型手机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范例,并以贴膜作为实施手段来说明本案的各种实施态样。
根据本案的实施例,该贴膜呈透明或半透明,故不会干扰智能型手机的触控荧幕的观看及操作,也可同时提供荧幕保护贴的功用,且不会影响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功能。该贴膜也可根据需求而有各种不同的尺寸及形状,以方便贴附或作客制化设计。
当使用者不将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的用时,该贴膜可自触控荧幕上撕下,且在使用者再次将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之用时,该贴膜便可再贴附于触控荧幕上,故本案的贴膜可重复使用。
根据本案的实施例,该贴膜具有一或多个触感单元,以提供使用者不同的触感。触感单元可由形成于薄膜上的凸部或凹部所构成,或是具有不平整或不规则的表面,或是由与贴膜的其他部位不同的材质所形成。当然,本案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态样,其他可造成触感单元及贴膜上其他表面有不同触感的方式,皆可纳入本案的延伸应用。
当然,触感单元的外观形状及样式也不受限,例如可为圆形、椭圆形、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也可以是线条、文字、符号、图案、花纹等轮廓造型或纹路。
请参阅图1,其显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触感定位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案的触感定位装置包含一贴膜30,该贴膜30贴附于智能型手机10的触控荧幕20上,且包含至少一触感单元,例如包含一第一触感单元40及一第二触感单元50。智能型手机10可载入遥控器应用程序,并于触控荧幕20显示包含至少一按键的遥控器界面,且贴膜30上的第一及第二触感单元40、50可供使用者察知遥控器界面上主要按键的位置以进行操控,故贴膜30与智能型手机10可构成一操控装置,例如遥控器。
请参阅图2,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中贴膜的局部结构剖面图。贴膜30的结构由上而下依序包含第一膜层31、粘着层32及第二膜层33,其中,粘着层32可为一胶层,系将第一膜层31及第二膜层33粘合在一起,第二膜层33的下表面具有平整表面且贴附于智能型手机10的触控荧幕20上,而第一膜层31的上表面则设有第一触感单元40及/或第二触感单元5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31可为但不限于热硬性材料或光硬性材料所一体成形,举例来说,该光硬性材料可为光硬化树脂。第二膜层33则为透明薄膜,例如由PET、PC、PVC或PP等材料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贴膜表面为玻璃材质,可提供与一般智能型手机触控荧幕表面相同的触感。
根据本案的实施例,贴膜上的触感单元的数量及配置方式可根据不同应用程序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而设计,其中,触感单元可对应遥控器界面上的主要按键而设置,以供使用者察知主要按键的位置,并可根据主要按键与其他按键的相对配置,而能一并进行其他按键的遥控操作。因此,贴膜上的触感单元可仅针对重要的或是常用的按键设置即可,而无须以一对一方式对所有遥控器界面上的按键都对应设置一触感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触感单元也可设计为线型触感单元,以此定义出控制键的操控行程路径,以在滑移操控时能遵循触感单元的路径指示进行操控,或是利用线型触感单元定义出操控的范围或边界。
当然,本案的贴膜可选择性贴附于智能型手机的触控荧幕的全部范围,也或是根据不同需求而仅贴附于触控荧幕的部分范围上。
以下将针对不同的遥控器界面来说明本案贴膜上的触感单元的配置方式,当然,下述实施例仅供示范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案,其他据以延伸的设计,也当纳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3A及图3B,其显示本案第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系为一五向导航板(5-way navigation pad),包括上、下、左、右的方向键,以及中央的“ENTER”键,而贴膜30上则设置有一第一触感单元40,其系对应中央的“ENTER”键,当使用者以手指感知第一触感单元40的位置后,即可同时得知其所对应的“ENTER”键以及周围的上、下、左、右键的位置,故可在无须用眼睛察看的情况下即能进行遥控。
第一触感单元40所形成的触感区域大小并不受限,且第一触感单元40呈现的形式也不受限。举例来说,图3A所示的第一触感单元40为一凸点,而图3B所示的第一触感单元40则形成一面积较大的圆形轮廓,且其圆心对应“ENTER”键的中心点。将触感区域缩小至一点状的好处在于可将触感区域对荧幕观看与其他操作的干扰影响降至最低。
在“释放才输入(release to enter)”的输入模式下,当欲输入中央的“ENTER”键时,使用者可先将手指接触触控荧幕上的任何一点,并在不离开触控荧幕状态下在触控荧幕上滑移,以搜寻并感觉触感单元所在的位置并停留在该位置,接着将手指离开触控荧幕即可达成“ENTER”键的输入。
而当欲输入右键时,使用者可先将手指接触触控荧幕上的任何一点,并在不离开触控荧幕状态下在触控荧幕上滑移,以搜寻并感觉触感单元所在的位置,再进一步滑移至触感单元右侧所对应的右键位置并停留在该位置,接着将手指离开触控荧幕即可达成右键的输入。
另一方面,在“单点击输入(single click to enter)”的输入模式下,遥控器应用程序可进一步设计为能区分以手指进行点击或以手指进行搜寻的差异。举例来说,以手指进行点击时,手指与触控荧幕接触在一定点且接触的时间非常短,而当以手指进行搜寻时,手指可在触控荧幕上滑移而非仅与触控荧幕在一定点接触,并且接触的时间较点击时长,例如持续超过0.5秒以上。因此,遥控器应用程序可据此辨别出使用者是在点击或是在搜寻触感单元的位置。当使用者以手指搜寻到触感单元的位置时,手指便可离开触控荧幕,并接着在对应目标按键位置的触控荧幕表面上进行单点击,便可完成输入动作。
而在“双点击输入(double click to enter)”的输入模式下,当使用者以手指搜寻到触感单元的位置时,手指便可离开触控荧幕,并接着在对应目标按键位置的触控荧幕表面上进行双点击,便可完成输入动作。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触感单元40及“ENTER”键呈上下对应的关系,也即第一触感单元40所在位置即为“ENTER”键所在位置,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感单元并非直接对应按键位置,而是设置在按键的邻近位置,以作为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举例来说,在图3A及图3B所示的遥控器界面也可以是一个仅包括上、下、左、右键的遥控器界面,中央位置则不具按键功能,换言之,第一触感单元40所设置的中央位置并未对应任何按键,但可作为上、下、左、右键的定位参考点,当使用者以手指感知第一触感单元40的位置后,即可得知其周围的上、下、左、右键的位置,故同样可在无须用眼睛察看的情况下即能进行操控。
综合而言,本案的构想主要于一操控装置的触控表面上设置一触感单元,例如但不限于点状触感单元,该触感单元作为该操控装置上至少包含一按键的按键组的定位参考点,而操控装置被设定为不回应一使用者在触控表面上以触感搜寻该触感单元的触控操作,并于使用者在触控表面上以触感定位该触感单元后方回应针对该按键组的触控操作。
换言之,本案也提供一种操控方法,如图15所示,其于一操控装置的一触控表面上设置一触感单元,该触感单元作为该操控装置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S1),接着,设定该操控装置不回应一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搜寻该触感单元的触控操作(S2),以及设定该操控装置于该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定位该触感单元后,方回应施于该按键或其周围按键的触控操作(S3)。在此实施例的方法中,该操控装置不回应接触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长度的触感搜寻触控操作,例如接触时间超过0.5秒以上。
请参阅图4A及图4B,其显示本案第二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系为Google TV的遥控器界面,而贴膜30上则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感单元41、42、43、44、45,其分别对应遥控器界面上的OK键、播放键、音量增加键、频道增加键及语音控制键。此外,邻近的第一触感单元可具有不同的触感表现(在图4A及图4B以不同符号表示),例如可具有不同形状或样式,以利使用者加以区别并避免混淆,而此一设计在触感单元彼此之间过于靠近或是使用者手指太粗的情形下更显实用。
而在图4B所示实施例中,贴膜30上更设置有一第二触感单元50,其为一直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将触控荧幕20区分为上部控制区及下部控制区,当使用者手指在贴膜30上滑移并感觉到跨过了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的界线时,便可得知已进入了不同操作模式或程序的控制区域。
请参阅图5A及图5B,其显示本案第三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根据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贴膜30上除了设置有对应中央“ENTER”键的第一触感单元41之外,也可同时设置有分别对应上、下、左、右键的第一触感单元42、43、44、45,其中,对应四个方向键的第一触感单元42、43、44、45与对应中央“ENTER”键的第一触感单元41可具有不同的触感表现(在图5A及图5B以不同符号表示),例如可具有不同形状或样式,以利使用者更清楚区别而不致混淆,而能顺利在无须用眼睛察看的情况下进行遥控。
当然,第一触感单元41、42、43、44、45所形成的触感区域面积大小可依不同需求而设计,例如图5A及图5B即显示不同的触感单元呈现样式。此外,在图5B中,贴膜30上更增设第一触感单元46、47,其分别对应音量增加键及音量减低键。同样地,第一触感单元46、47与其他第一触感单元41、42、43、44、45可具有不同的触感表现,以利使用者加以区别并避免混淆。
请参阅图6A及图6B,其显示本案第四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Tankbot是Desk Pets推出的是一款遥控坦克玩具,可经由遥控的方式控制小坦克行走及转向,且玩家可以下载专属应用程序至智能型手机上来遥控Tankbot。如图6A及图6B所示,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即为Tankbot于iPhone上的遥控器界面,主要包含停止键21、左摇杆22及右摇杆23,其中左摇杆22控制坦克左履带的前进或后退,右摇杆23则控制坦克右履带的前进或后退。
如图6A所示,贴膜30上设置有对应停止键21的一第一触感单元41、对应左右摇杆22、23的启始位置(也即中点)的两第一触感单元42、对应左右摇杆22、23的前进终端的两第三触感单元61、以及对应左右摇杆22、23的后退终端的两第三触感单元62。因此,通过该等第一触感单元41、42的设置,使用者即可在无须用眼睛察看触控荧幕20的情况下进行遥控,故可专注地将目光停留在小坦克上,以更灵活地控制小坦克的行走及转向。
相较于图6A,图6B所示的贴膜30则还包括第二触感单元51、52,其为直线型触感单元,分别设置在控制左摇杆22及右摇杆23前进及后退的操控行程路径上,可导引使用者的手指沿着第二触感单元51、52前进或后退,而不致偏离触控区域,以有效遥控小坦克的行走及转向。
在一实施例中,线型触感可通过断续而非连续线条来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线型触感可通过一具有宽度的带状线型触感区域来达成,然而将触感区域缩小至一线状的好处在于可将触感区域对荧幕观看与其他操作的干扰影响降至最低。
请参阅图7A及图7B,其显示本案第五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除了具有中央的停止键21及其周围的上、下、左、右键之外,还有一个环形控制键24,其用于连续性的操控功能,例如方向控制、喇叭音量调整、或是作为飞梭转盘以上下浏览选单等。而贴膜30上除了设置一对应停止键21的第一触感单元40之外,更设置有一第二触感单元50,其系为定义出一圆形路径的线型触感单元,用以指示环形控制键24的操控行程路径,藉此导引使用者的手指沿着第二触感单元50进行连续的操控模式。
而在第7B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贴膜30上除设置有第一触感单元40及第二触感单元50之外,更增设多个第四触感单元,其设置于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的操控行程路径上,例如可贴近第二触感单元50而设置于第二触感单元50的外周围,且包含以十字形表示的四个第一触感单元71以及以星形表示的四个第一触感单元72,其系分别设置于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出的圆形路径的等分割点上。例如以十字形表示的四个第一触感单元71系设置在圆的0、90、180及270度的位置,而以星形表示的四个第一触感单元72则设置在圆的45、135、225及315度的位置。通过该多个第四触感单元71、72所提供的定位功能,可方便使用者得以感知手指位在操控行程路径上的相对位置,藉此辅助对环形控制键24的操控。
请参阅图8,其显示本案第六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为遥控飞行模拟器(RC flight simulator)的遥控器界面,具有左摇杆22及右摇杆23,使用者通常利用两手拇指来控制两摇杆22、23的上下及左右移动,以此控制飞机的油门、方向舵、升降舵及副翼。每个摇杆都具有一中点,以及上下及左右两方向各两个端点。贴膜30即在对应两摇杆22、23的中点位置上设置一第一触感单元40,且在第一触感单元40的周围设有一第二触感单元50,其为定义出一矩形边界的线型触感单元,该第二触感单元50所框选出来的范围即为两摇杆22、23在触控荧幕20上的操控范围。
因此,第一触感单元40可协助使用者将摇杆22、23准确地推回到中点,而第二触感单元50则可协助使用者在操控过程中,通过触及第二触感单元50而得知摇杆22、23已达操控终端,也即可得知油门已往上加到最大值、方向舵已往右转到最大值、升降舵已往下降到最低点、以及副翼已往左转到最大值等。若无第一触感单元40及第二触感单元50的设置,则使用者在遥控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将目光从飞机上移回触控荧幕20上,以观测两摇杆22、23的位置,且由于两个拇指会一直摆放在两摇杆22、23的位置上,也因此不容易看清楚摇杆的实际位置。故有了本案的贴膜30与第一触感单元40及第二触感单元50的设计,使用者即可轻易以拇指感知摇杆22、23的中点及控制范围的边界,而能在无须用眼睛察看触控荧幕20的情况下进行遥控,故可专注地将目光停留在飞机上,以更灵活地进行飞机的各项操控。
在前述实施例中,贴膜30贴附于触控荧幕20的全部范围,当然,贴膜30也可选择性地仅贴附于触控荧幕20的部分范围。以下便说明本案贴膜30仅贴附于触控荧幕20的部分范围的示范实施例。
请参阅图9,其显示本案第七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为Mobile Mouse Pro的遥控器界面,该界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半部提供触控板(trackpad)功能,下半部则有多个控制键,而贴膜30仅贴附于下半部的按键区,并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感单元41、42,其分别对应播放/暂停键以及音量增加键。在此实施例中,贴膜30的上方边缘所形成的自然边界也相当于一线型触感单元,可用以区隔遥控器界面的上半部及下半部,故当使用者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移操作时,若触碰到贴膜30的上方边缘,即可得知已到达触控板的最下方边界。因此,除在贴膜30上形成触感单元,以供使用者察知特定按键的位置外,也可利用贴膜30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让使用者察知触控范围的边界,而更能灵活地进行各项操控。
请参阅图10,其显示本案第八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为Google TV的另一遥控器界面,该界面也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半部提供触控板(trackpad)功能,下半部则有多个控制键,而贴膜30仅贴附于下半部的按键区,并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感单元41、42,其分别对应OK键以及语音控制键。同样地,贴膜30的上方边缘所形成的自然边界也相当于一线型触感单元,可用以区隔遥控器界面的上半部及下半部,故当使用者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移操作时,若触碰到贴膜30的上方边缘,即可得知已到达触控板的最下方边界。因此,除在贴膜30上形成触感单元,以供使用者察知特定按键的位置外,也可利用贴膜30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让使用者察知触控范围的边界,而更能灵活地进行各项操控。
请参阅图11,其显示本案第九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为遥控飞行模拟器(RC flight simulator)的遥控器界面,具有左摇杆22及右摇杆23,使用者通常利用两手拇指来控制两摇杆22、23的上下及左右移动,以此控制飞机的油门、方向舵、升降舵及副翼。每个摇杆都具有一中点,以及上下及左右两方向各两个端点。在此实施例中,触控荧幕20上贴附两片矩形贴膜30,分别对应地覆盖在两摇杆22、23的操控范围上,且贴膜30在对应两摇杆22、23的中点位置上设置第一触感单元40,而贴膜30的矩形边缘所框选出来的范围即为两摇杆22、23在触控荧幕20上的操控范围,且可提供作为一线型触感单元,以提示使用者已到达操控范围的终端。
因此,第一触感单元40可协助使用者将摇杆22、23准确地推回到中点,而贴膜30的边缘则可协助使用者在操控过程中,通过触及贴膜30的边缘而得知摇杆22、23已达操控终端,也即可得知油门已往上加到最大值、方向舵已往右转到最大值、升降舵已往下降到最低点、以及副翼已往左转到最大值等。若无贴膜30的设置,则使用者在遥控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将目光从飞机上移回触控荧幕20上,以观测两摇杆22、23的位置,且由于两个拇指会一直摆放在两摇杆22、23的位置上,也因此不容易看清楚摇杆的实际位置。故有了本案贴膜30及第一触感单元40的设计,使用者即可轻易以拇指感知摇杆22、23的中点及控制范围的边界,而能在无须用眼睛察看触控荧幕20的情况下进行遥控,故可专注地将目光停留在飞机上,以更灵活地进行飞机的各项操控。
请参阅图12,其显示本案第十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相较于图11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贴膜30更设置有第二触感单元50,其以第一触感单元40为中心所形成呈十字形的线型触感单元,包含垂直线及水平线,以分别定义出摇杆22、23上下及左右的操控行程路径,藉此导引使用者的手指沿着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的路径来进行操控,故可避免使用者在操控过程中偏离准确的操控行程路径。
请参阅图13,其显示本案第十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荧幕20上所载入的遥控器界面除了具有中央的停止键21及其周围的上、下、左、右键的外,还有一个环形控制键24,其系用于连续性的操控功能,例如方向控制、喇叭音量调整、或是作为飞梭转盘以上下浏览选单等。而贴膜30上设置一对应停止键21的第一触感单元40,且贴膜30呈圆形,其边缘即对应环形控制键24的操控行程路径,故可藉此导引使用者的手指沿着贴膜30的边缘进行连续的操控模式。
请参阅图14,其显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感定位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触感定位装置系包含至少一触感单元82,其系直接设置于触控表面,例如笔记型电脑80的触控板81上,该触感单元82为一直线型触感单元,并与笔记型电脑80的触控板81的一操控行程路径相对应,可导引使用者的手指沿着触感单元82滑移。举例来说,当使用者手指在触感单元82上前进或后退时,可控制电脑荧幕上显示的网页或文件的卷轴的上拉或下拉动作,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即能进行操控。
在此实施例中及其他实施例中,触感定位装置系可不通过贴膜而直接将触感单元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表面上,且触感单元也并非以对应触控表面上的按键位置为必要。触感单元系可以卡合、胶合或静电结合方式设置于触控表面上,抑或是与触控表面一体成型,例如直接于触控表面的玻璃、塑胶材质上形成触感点或触感线。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触感单元提供的触感所进行的操控主体为电脑荧幕上的网页或文件程序,故本案的触感定位装置也不限定使用于遥控模式。另外,在图8所示的遥控飞行模拟器(RC flight simulator)若是直接在触控荧幕上进行游戏操控,而非投影于电视或其他大荧幕上进行遥控时,则同样不属于遥控模式。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触感定位装置包含一贴膜,其贴附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表面上,且至少设置有第一触感单元及/或第二触感单元,其中第一触感单元对应触控表面上的主要按键,第二触感单元则为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操控的行程路径或范围。因此,通过贴膜上的触感单元所提供的不同触感,使得使用者以手指在触控表面上滑移时,可以直接以手指的触感来感觉主要按键的位置或是操控的行程路径或范围,而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即能进行操控,以提供更灵活的运用。另一方面,本案的贴膜也可仅贴附于触控表面的部分范围,并由贴膜的边缘定义出操控的行程路径或范围,使使用者也可通过贴膜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来感知操控的行程路径或范围而进行各项操控。此外,触感定位装置也可直接将触感单元设置于触控表面上,而无须通过贴膜来设置。因此,本案技术极具产业的价值,且符合各项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本案得由熟习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23)

1.一种触感定位装置,包含:
一贴膜,可贴附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触控表面上,该贴膜包含:
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作为该触控表面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以及
至少一第二触感单元,为一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
通过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提供的触感,可供一使用者以手指感知该第一触感单元所定位的该按键位置,以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或该操控范围,使该使用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贴膜呈透明或半透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由形成于该贴膜上的凸部或凹部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系具有不平整或不规则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系由与该贴膜的其他部位不同的材质所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第二触感单元呈直线形、圆形、矩形或十字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贴膜包含一第一膜层、一粘着层及一第二膜层,该粘着层将该第一膜层及该第二膜层粘合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第二膜层的下表面具有平整表面且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表面上,而该第一膜层的上表面则设有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贴膜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表面的全部范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贴膜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表面的部分范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贴膜包含多个该第一触感单元,分别作为该触控表面上不同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且该多个第一触感单元具有不同形状或样式,以提供不同的触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贴膜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触感单元,其对应该按键的操控终端而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贴膜还包括至少一第四触感单元,其设置于该第二触感单元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上以提供定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为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型电脑。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定位装置,其中该触控表面为触控荧幕或触控板。
16.一种操控装置,包含:
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以及
一触感定位装置,包含一贴膜,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表面上,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及至少一第二触感单元,其中该第一触感单元作为该触控表面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该第二触感单元为一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
通过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提供的触感,可供一使用者以手指感知该第一触感单元所定位的该按键位置,以及该第二触感单元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或该操控范围,使该使用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17.一种操控装置,包含:
一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以及
一触感定位装置,包含至少一贴膜,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表面的部分范围上,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其中该第一触感单元作为该触控表面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且该贴膜的边缘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
通过该第一触感单元及该贴膜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可供一使用者以手指感知该第一触感单元所定位的该按键位置,以及该贴膜的边缘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或该操控范围,使该使用者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表面的情况下利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18.一种操控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接收一使用者的触控指令以进行操控,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表面上设有一线型触感单元,该线型触感单元与该操控装置的一操控行程路径相对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表面上尚设有一非线型触感单元,该非线型触感单元与该操控行程路径的端点、中点、等分割点其中之一相对应。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表面为一笔记型电脑的触控板,该操控行程路径对应该笔记型电脑的一卷轴功能。
21.一种操控装置,其具有一触控表面接收一使用者的触控指令以进行操控,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表面上设有一触感单元,该触感单元作为该操控装置上至少包含一按键的按键组的定位参考点;
该操控装置被设定为不回应一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搜寻该触感单元的触控操作;以及
该操控装置被设定为该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定位该触感单元后,方回应针对该按键组的触控操作。
22.一种操控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于一操控装置的一触控表面上设置一触感单元,该触感单元作为该操控装置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
设定该操控装置不回应一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搜寻该触感单元的触控操作;以及
设定该操控装置于该使用者在该触控表面上以触感定位该触感单元后,方回应施于该按键或其周围按键的触控操作。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操控方法,其中该操控装置不回应接触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长度的触感搜寻触控操作。
CN201210400958.0A 2012-10-19 2012-10-19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77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0958.0A CN103777795B (zh) 2012-10-19 2012-10-19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0958.0A CN103777795B (zh) 2012-10-19 2012-10-19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7795A true CN103777795A (zh) 2014-05-07
CN103777795B CN103777795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570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095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77795B (zh) 2012-10-19 2012-10-19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7779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672A (zh) * 2014-07-24 2016-01-2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化贴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自动化贴膜设备
CN105799275A (zh) * 2014-12-31 2016-07-27 正达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保护膜及具有该玻璃保护膜的电子装置
CN108455093A (zh) * 2018-02-12 2018-08-28 马驰 一种具有手游摇杆模拟器的手机贴膜
CN108958514A (zh) * 2018-06-29 2018-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78832A1 (en) * 1999-01-06 2000-07-06 Vtech Communications, Ltd. Touch screen overlay apparatus
CN101078967A (zh) * 2006-05-22 2007-11-2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全方位图像浏览控制器
CN202120230U (zh) * 2011-05-23 2012-01-18 胡方驰 一种使虚拟键盘有键触感的硅胶膜
CN202472569U (zh) * 2012-03-23 2012-10-03 华北电力大学 触摸式盲打定位键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672A (zh) * 2014-07-24 2016-01-2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化贴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自动化贴膜设备
CN105270672B (zh) * 2014-07-24 2019-04-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化贴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自动化贴膜设备
CN105799275A (zh) * 2014-12-31 2016-07-27 正达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保护膜及具有该玻璃保护膜的电子装置
CN105799275B (zh) * 2014-12-31 2017-12-05 正达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保护膜及具有该玻璃保护膜的电子装置
CN108455093A (zh) * 2018-02-12 2018-08-28 马驰 一种具有手游摇杆模拟器的手机贴膜
CN108958514A (zh) * 2018-06-29 2018-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7795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720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80746B (zh)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KR102264444B1 (ko) 전자 장치에서 기능 실행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026646A1 (en) Overlay fil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CN102004614A (zh) 双屏触敏显示电子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N104571909A (zh) 输入装置、其输入模式切换方法以及电脑装置
KR102016650B1 (ko) 장치를 조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조작 장치
EP2299699A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3777795A (zh)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US20160162036A1 (en) System and accompanying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a card on an interactive surface
CN106257390A (zh) 一种三维widget图标交互方法、装置及触摸终端
CN103957441A (zh) 移动终端控制显示终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88539A (zh) 遥控设备及使用所述遥控设备控制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04866097A (zh) 手持信号输出装置和手持装置输出信号的方法
CN103853384A (zh) 一种双触摸屏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3809740A (zh) 智能型输入系统及方法
KR20140072482A (ko) 스마트 tv 의 원격 제어 장치 및 원격 제어 방법.
CN10357690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手写笔
CN205451005U (zh) 具有触控和按键功能的触控板以及使用该触控板的遥控器
CN203759667U (zh) 一种双触摸屏移动终端
CN103809768A (zh) 智能输入方法
WO2014014278A1 (ko) 터치 유저 인터페이스 방법 및 영상 장치
CN106155544A (zh) 一种终端显示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84047A (zh) 多媒体播放的控制方法、触摸板及电子终端
CN204740560U (zh) 手持信号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