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0656A -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0656A
CN103760656A CN201410033052.9A CN201410033052A CN103760656A CN 103760656 A CN103760656 A CN 103760656A CN 201410033052 A CN201410033052 A CN 201410033052A CN 103760656 A CN103760656 A CN 103760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rrier
lens
yoke
ree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30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0656B (zh
Inventor
王在伟
卫微
王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c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U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U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U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330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60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60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0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0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0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属于微型照相机测试技术领域。步骤:制作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第一磁轭、绝缘片、第一簧片、垫片、透镜载体、线圈、一组磁石、第二簧片和第二磁轭,在第一磁轭的底壁上开设透镜载体调整孔,孔上配设透镜载体调整螺钉;在透镜载体内安装一测试用的具有一激光反射区域S1的标准镜头S,且安顿于激光测试仪中测试;对激光反射区域S1内的各个测点的数据观察,当各测点的数据相同时,表明透镜载体处于水平状态,当不同时,表明透镜载体处于非水平状态,通过对透镜载体调整螺钉调整而使透镜载体处于水平状态。保障透镜在运动之前的理想的水平度;方法简单,达到集测试、判断与调整为一体的目的。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型照相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用于判断并调整透镜驱动装置的静态光轴度。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在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以及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上安装有摄像头。在这些设备的摄像头中均安装有能够使得摄像头具备自动调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在以往提出过的多种透镜驱动装置中,主要利用音圈马达(VCM)作为驱动方式。它的原理是通电的线圈在永久磁铁以及磁轭环构成的磁路中受到电磁感应力的作用而位移,从而带动透镜载体沿着光轴方向位移,达到调节焦距的目的。 
在透镜驱动装置的VCM特性测试中包括回滞、光轴度、最大行程和始动电流等参数。其中,镜头的光轴度,也就是安装在透镜驱动装置上的镜头光轴与图像传感器平面的垂线形成的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透镜驱动装置的质量等级,因此光轴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量是通过置入其中的透镜来实现的,因此在下面简称为透镜光轴度。另外,透镜驱动装置的最大行程(MAX STR)是指镜头在电磁感应力作用下的最大位移,也是透镜驱动装置的重要参数之一。 
 透镜的光轴度分为透镜静态光轴度和透镜动态光轴度。其中,透镜静态光轴度反映的是透镜驱动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绝对水平度,而透镜动态光轴度是指透镜驱动装置在通电的状态下带动透镜位移的过程中透镜光轴度的变化情况,却不能反映透镜在运动之前的水平度。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透镜静态光轴度的测量需要选择绝对平面,虽然能够获得透镜静态光轴度的数据,但是却存在无法获得透镜驱动装置的高低位置具体信息的缺陷,对于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质量等级意义不大,因而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忽略对透镜的静态光轴度测试,只对透镜的动态光轴度进行测试。 
然而,随着微型照相机中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 CMOS 技术的发展,高像素和超高像素的图像传感器得到了普遍应用,人们对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各零部件加工尺寸的偏差尤其是后磁轭环在透镜载体配合孔方向上的突起高度的偏差不可避免,并不能完全保证透镜在运动之前处于绝对水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对透镜静态光轴度进行测量,更需要一种能够获得透镜驱动装置高低位置具体信息的测试方法,以便把握透镜在运动之前的水平度状况,并且得以确认并排除光轴度不良的因素,达到提高透镜静态光轴度的目的。 
 鉴于上述状况,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的检测仪器上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并且能方便地把握透镜在运动之前的水平度状况以及进而依据水平度状况对透镜静态光轴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磁轭,该第一磁轭构成有一底壁和一磁轭腔,在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磁轭腔相通的透镜载体配合孔;一绝缘片,该绝缘片置入于所述磁轭腔内,与所述底壁朝向磁轭腔的一侧接触,并且该绝缘片的四周边缘侧面与磁轭腔的腔壁接触,在绝缘片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形状以及大小与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相一致的并且位置与透镜载体配合孔相对应的透镜载体让位孔;容纳于所述磁轭腔内的一第一簧片和一垫片,第一簧片位于所述绝缘片与垫片之间,垫片的垫片侧面与磁轭腔的腔壁接触;一透镜载体和一线圈,透镜载体连同线圈容纳于所述磁轭腔内,该透镜载体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与第一簧片相配合,并且该透镜载体还与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相配合,线圈绕设在透镜载体的外周壁上;一组磁石,该一组磁石嵌置在所述磁轭腔内并且各磁石的内侧圆弧面与所述线圈相配合;一容纳于所述磁轭腔内的第二簧片,该第二簧片朝向所述磁石的一侧与磁石贴触,并且同时与所述透镜载体背对所述第一簧片的一侧相配合,而第二簧片的簧片边缘侧面与磁轭腔的腔壁贴触,在该第二簧片的中央构成有一通孔,该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的直径相等;一第二磁轭,该第二磁轭与所述的第一磁轭相配合,在该第二磁轭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直径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等的透镜载体孔,其中:在所述的第一磁轭的所述底壁上并且围绕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所述磁轭腔相通的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在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上各配设有用于对容纳于磁轭腔内的并且与透镜载体配合孔相配合的所述透镜载体实施调整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透镜载体调整螺钉与透镜载体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接触;
B)在所述的透镜载体内安装一测试用的标准镜头S,该标准镜头S具有一激光反射区域S1,先将安装有标准镜头S的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安顿于激光测试仪中,开启激光测试仪,将由激光测试仪发出的激光束对准激光反射区域S1,并且在该激光反射区域S1内选取两个或以上的任意测点投射激光,每选取一个测点投射一次激光便按下一次激光测试仪的按钮一次,从而在激光测试仪的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显示激光反射区域S1内的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
C)对由步骤B)得到的并且由所述屏幕显示的激光反射区域S1内的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进行观察,当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相同时,则设置在所述透镜载体上的所述标准镜头S的标准镜头光轴中心Z与所述第一磁轭的低壁平面的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为零度,所述的透镜载体处于水平状态,当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不同时,则设置在所述透镜载体上的所述标准镜头S的镜头光轴中心Z与所述第一磁轭的低壁平面的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不为零度,所述透镜载体处于非水平状态,通过对所述透镜载体调整螺钉调整而直至使透镜载体处于水平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磁轭的外廓为矩形或圆形,并且在所述的底壁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组安装架插脚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绝缘片的透镜载体让位孔的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的位置凹设有数量与透镜载体调整孔相等的调整螺钉让位凹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簧片由第一簧片瓣和第二簧片瓣共同构成,第一、第二簧片瓣以彼此对应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绝缘片与垫片之间,在第一簧片瓣的两端各构成有彼此连结的第一簧丝,并且在第一簧片瓣的两端还各开设有一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 ,在第二簧片瓣的两端各构成有相互连结的第二簧丝,并且在第二簧片瓣的两端还各开设有一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其中:在第一簧片瓣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端脚,而在第二簧片瓣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端脚,第一、第二端脚彼此对应,所述的透镜载体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以及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相配合;所述的第二簧片具有一组第三簧丝,并且在该第二簧片上开设有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锁轴孔,透镜载体朝向第二簧片的一侧与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锁轴孔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透镜载体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的上部构成有一对第一配合榫,而下部构成有一对第二配合榫,一对第一配合榫的位置与所述的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相对应并且与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榫卯配合,一对第二配合榫的位置与所述的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相对应并且与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榫卯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透镜载体朝向所述第二簧片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的数量相等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透镜载体配合销轴与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榫卯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透镜载体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围绕透镜载体的圆周方向凹设构成有一螺钉调整腔,所述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与螺钉调整腔的腔底壁接触。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开设在所述第一磁轭的底壁上的所述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磁轭 与所述第一磁轭的磁轭腔插嵌配合,并且当第二磁轭与磁轭腔插嵌配合后,所述的一组磁石隔着所述第二簧片对应于第二磁轭的四个角部。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磁轭朝向所述第一磁轭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突起于第二磁轭的表面的嵌合栈边,该嵌合栈边与所述磁轭腔插嵌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磁轭的四个角部各构成有一形状与所述磁石相吻合的磁石配合腔,磁石与该磁石配合腔相对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透镜载体安装孔安装具有激光反射区S1的标准镜头S并且在凭借激光测试仪下测取激光反射区S1的不同测点对激光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而获取透镜驱动装置的静态光轴度的优劣状况,并且通过透镜载体调整螺钉的调整而保障透镜在运动之前的理想的水平度;方法简单、易行高效,达到集测试、判断与调整为一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的透镜驱动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的透镜驱动装置剖视图。 
图3(a)为透镜驱动装置的静态光轴度处于与标准透镜上不同测点的最大行程相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3(b)为透镜驱动装置的静态光轴度处于与标准透镜上不同测点的最大行程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测试方法在标准透镜上的取点的示意图。
图5(a)为图3(a)所示的测点a、c两点对应的光轴度数据示意图。 
图5(b)为图3(b)所示的测点a、c两点对应的光轴度数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实质上是指透镜驱动装置的静态光轴度测试方法。 
实施例1: 
A)制作透镜驱动装置,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中给出了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第一磁轭1,该第一磁轭1也可称为第一磁轭环,该第一磁轭环1构成有一底壁11和一磁轭腔12,在底壁1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透镜载体配合孔111,该透镜载体配合孔111与磁轭腔12相通。第一磁轭1的外轮廓在本实施例中为矩形,更确切地讲为正方形,但是也可将其外轮廓设计为圆形或其它等效的形状。在第一磁轭1的四个角部各开设有一安装架插脚孔113,以便本发明在使用时与由图1示意的安装架10上的一组插脚101相配合,安装架10的中央构成有与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相对应的透镜孔102。在前述的底壁11上并且围绕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磁轭腔12相通的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该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为螺纹孔,并且在该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上各配设有一用于对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透镜载体5进行调整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在本实施例中,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的数量虽然示意为四个,但是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制,例如如果将其减少至两个或增加至四个以上,那么均应当视为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
给出了一绝缘片2,该绝缘片2置入于前述的磁轭腔12内,与底壁11朝向磁轭腔12的一侧接触,即与底壁11贴合,并且该绝缘片2的四周边缘侧面21与磁轭腔12的腔壁接触。由图所示,在绝缘片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个形状以及大小与透镜载体配合孔111(圆形孔)相一致的并且位置与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相对应的透镜载体让位孔22,以及在该绝缘片2的透镜载体让位孔22的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的位置凹设有数量与透镜载体调整孔112的数量相等的调整螺钉让位凹腔221。由调整螺钉让位凹腔221起到避免绝缘片2对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产生干涉的作用。 
给出了容纳于前述磁轭腔12内的一第一簧片3和一垫片4,第一簧片3位于绝缘片2与垫片4之间,并且垫片4的垫片侧面41与磁轭腔12的腔壁接触。 
前述的第一簧片3由第一、第二簧片瓣31、32彼此配合(组合)构成,由图2的示意可知,第一、第二簧片瓣31、32以彼此对应的状态设置在绝缘片2与垫片4之间,在第一簧片瓣31的两端各构成有彼此连结的第一簧丝311,并且在第一簧片瓣31的两端还各开设有一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12;在第二簧片瓣32的两端各构成有相互连结的第二簧丝321,并且在第一簧片瓣32的两端还各开设有一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22。此外,在第一簧片瓣31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构成有一个第一端脚313 ,而在第二簧片瓣32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构成有一个第二端脚323,第一、第二端脚313、323 彼此对应,该第一、第二端脚313、323用于与外部驱动电源连接,构成透镜驱动装置的电气回路。 
上面已提及的透镜载体5也可以称为透镜安装架(以下同),该透镜载体5连同图示的线圈6容纳于磁轭腔12内,该透镜载体5的中央孔构成为透镜安装腔55(图中未示出透镜),并且该透镜载体5还与前述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相配合,线圈6绕设在透镜载体5的外周壁上。 
前述的透镜载体5朝向底壁11的一侧与前述第一簧片3相配合,而朝向下面还要描述的第二簧片8的一侧与第二簧片8相配合。 
给出了一组磁石7,该一组磁石7嵌置在磁轭腔12内,并且各磁石7的内侧圆弧面71与线圈6相配合。上面已提及的第二簧片8容纳于磁轭腔12内,该第二簧片8朝向磁石7的一侧与磁石7贴触,并且同时与透镜载体5相配合,而第二簧片8的簧片边缘侧面81与磁轭腔12的腔壁贴触。在该第二簧片8的中央构成有一通孔82,该通孔82的直径与前述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的直径相等。 
给出了一第二磁轭9,该第二磁轭9与前述第一磁轭1相配合,在该第二磁轭9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直径与通孔82的直径相等的透镜载体孔91,前述的透镜载体5与该透镜载体孔91相配合,也就是说,藉由第一、第二磁轭1、9的彼此配合而对透镜载体5限定。 
由图1示,前述的第二簧片8具有一组第三簧丝83(四个),并且在该第二簧片8上开设有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84。在透镜载体5朝向底壁11的一侧的上部构成有一对第一配合榫51,而下部构成有一对第二配合榫52,一对第一配合榫51的位置与前述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12相对应,并且与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12榫卯配合,而一对第二配合榫52的位置与前述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22相对应,并且与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22榫卯配合。在透镜载体5朝向前述第二簧片8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84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84的数量相等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53,该透镜载体配合销轴53与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84榫卯配合。 
优选地,在前述透镜载体5朝向底壁11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围绕透镜载体5的圆周方向凹陷而构成有一螺钉调整腔54,前述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探入到该螺钉调整腔54内与透镜载体5接触,具体而言,与螺钉调整腔54的腔底壁接触。 
优选地,在前述的第二磁轭9朝向第一磁轭1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突起于第二磁轭9的表面的嵌合栈边92,该嵌合栈边92与磁轭腔插嵌配合。进而优选地,在第二磁轭9的四个角部各形成有一形状与磁石7的形状相吻合的磁石配合腔93,磁石7隔着第二簧片8 与磁石配合腔93相对应。 
由上述说明可知,由于第一、第二簧片3、8分别位于或称对应于透镜载体5的两端,从而由该第一、第二簧片3、8起到对透镜载体5在磁轭腔12内的一个可控区域内移动的作用,该可控区域的大小代表设置于透镜载体5上的透镜的行程大小,与第一、第二簧丝311、321以及第三簧丝83的劲度系数有关。第一、第二磁轭1、9彼此配合而构成封闭的空间对前述线圈6实施包围而形成一个电磁屏蔽罩,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线圈6产生电磁辐射对周围零部件产生不良电磁干扰。 
当前述所有部件安装完毕后再将微型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对准透镜载体调整孔112旋入于第一磁轭1的底壁11上,并且直至将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触及透镜载体5的前述螺钉调整腔5的腔底壁。 
虽然各部件都是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加工并且由磁轭腔12对各个部件进行限定,从理论上讲应当能够满足严苛的光轴度要求。然而,组装透镜驱动装置的各部件都有难以避免的公差存在,仅仅是程度差异而已,尤其是第一磁轭1的底壁11上的透镜载体配合孔111方向上的凸起高度的公差对于透镜光轴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B)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3(a)和图3(b),在步骤A)中所述的透镜载体配合孔111内安装一测试用的标准镜头S,该标准镜头S具有一激光反射区域S1,先将安装有标准镜头S的透镜驱动装置安顿于激光测试仪中,在标准镜头S的表面的激光反射区域S1中选取与四个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相对应的四个测点a、b、c和d,再开启激光测试仪分别对准测点a、b、c和d投射即发射激光,每对准一个测点投射一次激光便按下一次激光测试仪的按钮一次,直至对测点a、b、c和d全部完成投射激光,从而在激光测试仪的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显示激光反射区域S1内的测点a、b、c和d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申请人将测点a、b、c和d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分别以La、Lb、Lc和Ld表示,并且虽然在图3(a)和图3(b)中仅标示了相对于测点a和测点c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和Lc,但并不会对领域内的技术人员的理解产生困惑;
C)请参见图3(a)和图3(b)以及图5(a)、图5(b),对由步骤B)得到的并且由所述屏幕显示的激光反射区域S1内的四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Lb、Lc和Ld进行观察,当测点a、b、c和d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Lb、Lc和Ld相同时,则证明设置在透镜载体5上的标准镜头S的标准镜头光轴中心Z与所述第一磁轭1的底壁11平面的垂线之间即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进而证明透镜载体5处于水平状态,据此可判定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载体5的静态光轴度佳,无需采用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对透镜载体5进行调整,具体以测点a和c为例说明:测试者可将测点a和c两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和Lc进行比较,如果测点a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与测点c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c相同即呈图5(a)所示状态,证明透镜载体5处于良好的水平位置,即透镜载体5的静态光轴度处于由图3(a)所示的优异的水平状态。当前述测点a、b、c和d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Lb、Lc和Ld不同时即相异时,则证明设置在透镜载体5上的标准镜头S的标准镜头光轴中心Z与所述第一磁轭1的底壁11平面的垂线之间即底壁11平面的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不为零度,进而证明透镜载体5处于非水平状态,即处于由图3(b)所示的状态,对此便通过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调整而直至使透镜载体5的静态光轴度处于犹如图3(a)所示的水平状态,具体仍以测点a和c为例说明:测试者可将测点a和c两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和Lc进行比较,如果测点a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a与测点c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Lc彼此存在显见的如图5(b)所示的偏差或称相异情形,证明透镜载体5的静态光轴度处于不良的水平位置,即透镜载体5的静态光轴度处于由3(b)所示的欠佳的水平状态。在该状态下,假设测点a处获得的激光反射行程最大值数据La小于测点c处获得的激光反射行程最大值数据Lc(图5示),证明测点c的倾斜位置低(图3(a)示),即测点a高于测点c,于是可用工具对由图3(b)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下方的即对应于测点c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调整,直至使透镜载体5调整至犹如图3(a)所示状态,达到对透镜载体5的静态光轴度调整之目的。依据举一反三之例,对于测点b和测点d如同对测点a和测点d的描述,即判定及调整依此类推。
虽然申请人对测点a、b、c和d四个位置进行了解释,但是并不表示仅限于这四处。在实际应用中,透镜表面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进行测试、调节。另外,测点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可以减小至两个或者是四个以上,但是至少要有对称的两个测点。综上,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中测试点的位置和数量都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节和增减。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与透镜驱动装置即与具有自调节光轴度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设计发明结合起来达到测试、调节透镜驱动装置的静态光轴度的目的,但这并不表示本发明一定要同这种透镜驱动装置结合起来,任何种类型号的透镜驱动装置都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判断透镜静态光轴度的优劣,从而明确透镜驱动装置静态光轴度不良的原因所在。 

Claims (10)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磁轭(1),该第一磁轭(1)构成有一底壁(11)和一磁轭腔(12),在底壁(1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磁轭腔(12)相通的透镜载体配合孔(111);一绝缘片(2),该绝缘片(2)置入于所述磁轭腔(12)内,与所述底壁(11)朝向磁轭腔(12)的一侧接触,并且该绝缘片(2)的四周边缘侧面(21)与磁轭腔(12)的腔壁接触,在绝缘片(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形状以及大小与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相一致的并且位置与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相对应的透镜载体让位孔(22);容纳于所述磁轭腔(12)内的一第一簧片(3)和一垫片(4),第一簧片(3)位于所述绝缘片(2)与垫片(4)之间,垫片(4)的垫片侧面(41)与磁轭腔(12)的腔壁接触;一透镜载体(5)和一线圈(6),透镜载体(5)连同线圈(6)容纳于所述磁轭腔(12)内,该透镜载体(5)朝向所述底壁(11)的一侧与第一簧片(3)相配合,并且该透镜载体(5)还与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相配合,线圈(6)绕设在透镜载体(5)的外周壁上;一组磁石(7),该一组磁石(7)嵌置在所述磁轭腔(12)内并且各磁石的内侧圆弧面(71)与所述线圈(6)相配合;一容纳于所述磁轭腔(12)内的第二簧片(8),该第二簧片(8)朝向所述磁石(7)的一侧与磁石(7)贴触,并且同时与所述透镜载体(5)背对所述第一簧片(3)的一侧相配合,而第二簧片(8)的簧片边缘侧面(81)与磁轭腔(12)的腔壁贴触,在该第二簧片(8)的中央构成有一通孔(82),该通孔(82)的直径与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的直径相等;一第二磁轭(9),该第二磁轭(9)与所述的第一磁轭(1)相配合,在该第二磁轭(9)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直径与所述通孔(82)的直径相等的透镜载体孔(91),其中:在所述的第一磁轭(1)的所述底壁(11)上并且围绕所述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所述磁轭腔(12)相通的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在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上各配设有用于对容纳于磁轭腔(12)内的并且与透镜载体配合孔(111)相配合的所述透镜载体(5)实施调整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与透镜载体(5)朝向所述底壁(11)的一侧接触;
B)在所述的透镜载体(5)内安装一测试用的标准镜头S,该标准镜头S具有一激光反射区域S1,先将安装有标准镜头S的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安顿于激光测试仪中,开启激光测试仪,将由激光测试仪发出的激光束对准激光反射区域S1,并且在该激光反射区域S1内选取两个或以上的任意测点投射激光,每选取一个测点投射一次激光便按下一次激光测试仪的按钮一次,从而在激光测试仪的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显示激光反射区域S1内的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
C)对由步骤B)得到的并且由所述屏幕显示的激光反射区域S1内的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进行观察,当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相同时,则设置在所述透镜载体(5)上的所述标准镜头S的标准镜头光轴中心Z与所述第一磁轭(1)的低壁(11)平面的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为零度,所述的透镜载体(5)处于水平状态,当各个测点的激光反射最大行程值数据不同时,则设置在所述透镜载体(5)上的所述标准镜头S的镜头光轴中心Z与所述第一磁轭(1)的低壁(11)平面的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不为零度,所述透镜载体(5)处于非水平状态,通过对所述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调整而直至使透镜载体(5)处于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轭(1)的外廓为矩形或圆形,并且在所述的底壁(11)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组安装架插脚孔(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绝缘片(2)的透镜载体让位孔(22)的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的位置凹设有数量与透镜载体调整孔(112)相等的调整螺钉让位凹腔(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簧片(3)由第一簧片瓣(31)和第二簧片瓣(32)共同构成,第一、第二簧片瓣(31、32)以彼此对应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绝缘片(2)与垫片(4)之间,在第一簧片瓣(31)的两端各构成有彼此连结的第一簧丝(311),并且在第一簧片瓣(31)的两端还各开设有一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12),在第二簧片瓣(32)的两端各构成有相互连结的第二簧丝(321),并且在第二簧片瓣(32)的两端还各开设有一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22),其中:在第一簧片瓣(31)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端脚(313),而在第二簧片瓣(32)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端脚(323),第一、第二端脚(313、323)彼此对应,所述的透镜载体(5)朝向所述底壁(11)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12)以及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22)相配合;所述的第二簧片(8)具有一组第三簧丝(83),并且在该第二簧片(8)上开设有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锁轴孔(84),透镜载体(5)朝向第二簧片(8)的一侧与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锁轴孔(84)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透镜载体(5)朝向所述底壁(11)的一侧的上部构成有一对第一配合榫(51),而下部构成有一对第二配合榫(52),一对第一配合榫(51)的位置与所述的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12)相对应并且与第一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12)榫卯配合,一对第二配合榫(52)的位置与所述的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22)相对应并且与第二透镜载体配合榫孔(322)榫卯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透镜载体(5)朝向所述第二簧片(8)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84)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一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84)的数量相等的透镜载体配合销轴(53),透镜载体配合销轴(53)与透镜载体配合销轴孔(84)榫卯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载体(5)朝向所述底壁(11)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围绕透镜载体(5)的圆周方向凹设构成有一螺钉调整腔(54),所述的透镜载体调整螺钉(1121)与螺钉调整腔(54)的腔底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开设在所述第一磁轭(1)的底壁(11)上的所述一组透镜载体调整孔(112)为螺纹孔;所述第二磁轭(9 )与所述第一磁轭(1)的磁轭腔(12)插嵌配合,并且当第二磁轭(9)与磁轭腔(12)插嵌配合后,所述的一组磁石(7)隔着所述第二簧片(8)对应于第二磁轭(9)的四个角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磁轭(9)朝向所述第一磁轭(1)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突起于第二磁轭(9)的表面的嵌合栈边(92),该嵌合栈边(92)与所述磁轭腔(12)插嵌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磁轭(9)的四个角部各构成有一形状与所述磁石(7)相吻合的磁石配合腔(93),磁石(7)与该磁石配合腔(93)相对应
CN201410033052.9A 2014-01-23 2014-01-23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Active CN103760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3052.9A CN103760656B (zh) 2014-01-23 2014-01-23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3052.9A CN103760656B (zh) 2014-01-23 2014-01-23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0656A true CN103760656A (zh) 2014-04-30
CN103760656B CN103760656B (zh) 2015-08-05

Family

ID=50527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3052.9A Active CN103760656B (zh) 2014-01-23 2014-01-23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6065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9424A (zh) * 2016-02-23 2016-06-01 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8086407A1 (zh) * 2016-11-11 2018-05-1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08871732A (zh) * 2017-05-12 2018-11-23 翊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检测设备
CN110058372A (zh) * 2017-02-23 2019-07-26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式摄影机透镜设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7021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Souichirou Yamada Optical pickup
US20120229901A1 (en) * 2009-08-21 2012-09-13 Akihiro Moriya Lens holder drive apparatus, and camera equipped therewith
CN103091813A (zh) * 2013-01-23 2013-05-08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203101707U (zh) * 2013-01-23 2013-07-31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29901A1 (en) * 2009-08-21 2012-09-13 Akihiro Moriya Lens holder drive apparatus, and camera equipped therewith
US20110247021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Souichirou Yamada Optical pickup
CN103091813A (zh) * 2013-01-23 2013-05-08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203101707U (zh) * 2013-01-23 2013-07-31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9424A (zh) * 2016-02-23 2016-06-01 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05629424B (zh) * 2016-02-23 2018-06-22 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8086407A1 (zh) * 2016-11-11 2018-05-1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US11016262B2 (en) 2016-11-11 2021-05-25 Shanghai Billu Electronics Co., Ltd. Lens drive device
CN110058372A (zh) * 2017-02-23 2019-07-26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式摄影机透镜设计
CN110058372B (zh) * 2017-02-23 2022-02-08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式摄影机透镜设计
CN108871732A (zh) * 2017-05-12 2018-11-23 翊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0656B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7022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99272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112363292B (zh) 透镜移动装置
KR20230061322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07965330U (zh) 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
KR102644217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CN113568249B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03760656B (zh) 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度测试方法
KR20220106730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3035109A1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WO2018086408A1 (zh) 一种双摄像头驱动装置
EP3706298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102391890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661001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KR20160008860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70116749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2016002265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4914646A (zh) 相机模块及其自动聚焦方法
KR102508495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510508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N103792642B (zh) 透镜驱动装置
KR20230044155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N203688897U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3185943B (zh) 镜头模组
CN109981869B (zh) 基于图像技术测量透镜致动器振荡周期的方法及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7

Address after: 215000 north, 2nd floor, building C, No. 8, Jinhu South Road, Huayang village, Wangting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Guang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 No. 2, building 2, Jianye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Changsh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Changshou City 215500, China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IU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9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515, building 57, No. 98, Changjiang Road,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Fanghua calibration tes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rth, 2nd floor, building C, 8 Jinhu South Road, Huayang village, Wangting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Guang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4

Address after: 215000 north, 2nd floor, building C, 8 Jinhu South Road, Huayang village, Wangting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Guang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515, building 57, No. 98, Changjiang Road,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Fanghua calibration tes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3

Address after: 276000 NO.119 Jinhu Industrial Park, West Jiefang Road, high tech Zone,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yake Fir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rth, 2nd floor, building C, 8 Jinhu South Road, Huayang village, Wangting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Guang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8

Address after: Room 401, Building 2, Jiuzhou Industrial Park, No.10, Tongguan Road, Tianliao Community, Yut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EC-MO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76000 NO.119 Jinhu Industrial Park, West Jiefang Road, high tech Zone,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yake Fir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