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0101A -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0101A
CN103760101A CN201410042644.7A CN201410042644A CN103760101A CN 103760101 A CN103760101 A CN 103760101A CN 201410042644 A CN201410042644 A CN 201410042644A CN 103760101 A CN103760101 A CN 103760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frontal impact
strainometer
friction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26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玉兴
朱真才
于永立
陈国安
曹国华
李伟
周公博
卢昊
王大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4100426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601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60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0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包括气压泵(01)、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支座(04)、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第一应变计(07)、第二应变计(08)、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皮带轮(12)、减震器(13)、皮带(14)、变频电机(15)、计算机(16)以及信号采集装置(17);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同轴设置。通过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第一应变计(1)、第二应变计(2)产生的信号,最后由计算机处理得到摩擦因数、冲击力、冲击扭矩、冲击速度、冲击加速度。

Description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正面冲击摩擦特性的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直接测量材料正面冲击过程中冲击力、冲击扭矩、冲击速度、冲击加速度和摩擦因数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冲击摩擦是两个个固体表面动态撞击所造成的表面摩擦。在各类机械中,许多零部件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摩擦,如煤矿领域球磨机工作过程中,钢球和滚筒、物料之间都存在着动态的冲击摩擦。针对材料正面撞击过程中冲击摩擦特性的测试装置尚未发现,给正面冲击摩擦测试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开发一种方便操作、能够直接测定材料表面正面撞击过程中冲击摩擦特性的装置,为更好的评价材料正面冲击摩擦特性提供实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测量装置不能直接测量材料正面冲击过程中冲击力、冲击扭矩、冲击速度、冲击加速度和摩擦因数,进而提出一种可直接测量材料正面冲击摩擦特性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包括气压泵(01)、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支座(04)、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第一应变计(07)、第二应变计(08)、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皮带轮(12)、减震器(13)、皮带(14)、变频电机(15)、计算机(16)以及信号采集装置(17);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同轴设置;通过调节气动冲击装置(02)的冲击强度,给入射杆(03)不同强度的加载;入射杆(03)上从左到右依次附有带磁性的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第一应变计(07)、第二应变计(08);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分别用来测量第一试样(09)正面冲击的加速度、速度;第一应变计(07)用来测量试样正面冲击摩擦过程的正向应变,第二应变计(08)用来测量试样正面冲击摩擦过程中的切应变;第一应变计(07)靠近入射杆(03)的左侧,第二应变计(08)靠近入射杆(03)的右侧,用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的末端通过型面连接分别连接需要测试的摩擦试样,两个试样接头组成正面冲击摩擦副;透射杆(11)由变频电机(15)驱动,通过传送带传递给透射杆(11)角速度;入射杆(03)和支座(04)通过滑动轴承连接使得其有轴向和圆周方向两个自由度,透射杆(11)和支座(04)通过滚动轴承连接使得其只有圆周方向一个自由度;透射杆(11)转动的角速度可以通过调节变频电机(15)的转速来调节。
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的末端可以通过型面连接来连接包括圆形、圆环形在内的多种形状的试样组成不同形式的正面冲击摩擦副。
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相邻的末端圆柱面上拧有四个螺钉阻止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的轴向松动。
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第一试样(09)与第二试样(10)之间存在间隙,以便模拟正面冲击过程。
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表面还可以涂抹一些润滑材料来模拟湿摩擦的工况。
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入射杆(03)上面吸附有带磁性的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可以测量第一试样(09)正面冲击的加速度、速度;
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透射杆(11)右端和减震器(13)之间的设有1mm到3mm间隙。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同一界面上入射杆(03)与试样(09)所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第一试样(09)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坏,则可以认为入射杆(03)所受扭矩等于第一试样(09)所受扭矩,入射杆(03)所受压力等于第一试样(09)所受压力。第一试样(09)所受摩擦力等于切应力,利用库伦摩擦理论,第一试样(09)所受切应力与压应力的比值即为界面的摩擦因数。
本发明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实验前要对试样冲击摩擦副表面做一定的抛光预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Ra=0.07μm,以便判定正面冲击过程中是否产生相对滑动,是否存在动摩擦。
步骤二、安装试样(09)、试样(10),启动变频电机(15),透射杆(11)转动,气动冲击装置(02)冲击入射杆(03),信号采集装置(17)记录实验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应变计1(07)和应变计2(08)的变化。应变计1(07)测得正应变ε,应变计2(08)测得切应变γ。
步骤三、冲击速度、冲击加速度由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得。冲击力、冲击扭矩和摩擦因数通过正应变ε、切应变γ公式推导得到;计算机(16)采集正面冲击过程中所得数据,根据理论推导拟合正面冲击过程中冲击力、冲击扭矩、冲击速度、冲击加速度和摩擦因数的变化曲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实现材料之间正面冲击摩擦测量;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试样的形状可以更换、组合,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材料之间正面冲击摩擦特性的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末端与试样连接的细节图。
图3是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一种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包括气压泵01、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支座04、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第一应变计07、第二应变计08、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皮带轮12、减震器13、皮带14、变频电机15、计算机16以及信号采集装置17等。第一试样09和第二试样10之间存在适当的间隙,以便模拟正面冲击过程。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同轴设置。其中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相邻的末端外形尺寸完全相同。其末端圆形截面开有正方形的孔槽,且四周均匀分布四个螺纹孔,配合四个螺栓18,以便卡紧固定试样,阻止正面冲击过程中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的轴向松动。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的形状如图3所示(第一试样09截面为圆环形,r1、r2分别表示圆环形的小径、大径),可以根据试样的接头形状模拟不同形式的正面冲击摩擦副。
通过调节气动冲击装置02的冲击强度,给入射杆03不同强度的加载,通过第一应变计07测出入射杆03压力强度,定量模拟分析实验材料不同强度的正面冲击摩擦;调节变频电机15的转速,来调节不同的初始相对速度,模拟不同的实际工况。减震器(13)可以减小冲击过程中透射杆(11)的震荡以及对轴承的冲击。
请参阅图1,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分别由两个支座04均匀分布支撑,以增加实验过程中压杆的稳定性,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冲击速度、冲击加速度通过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得,冲击力、冲击扭矩通过正应变ε、切应变γ由以下理论推导得到:
入射杆正应力:σ=Eε(其中E表示入射杆弹性模量)
入射杆表面切应力:τ=Gγ(其中G表示入射杆的切变模量)
冲击力:F=σA(其中A=πR2,R表示入射杆半径)
冲击扭矩:
Figure BSA0000100883600000041
(其中
Figure BSA0000100883600000042
IR表示入射杆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
摩擦因数通过正应变ε、切应变γ由以下理论公式推导得到:
试样冲击截面正应力:
Figure BSA0000100883600000043
(其中Sa表示试样冲击截面面积)
试样冲击截面平均切应力: τ a = ∫ r 1 r 2 2 πr τ r dr / ∫ r 1 r 2 2 πrdr (其中 τ r = Tr I a , I a = π ( r 2 4 - r 1 4 ) 2 , τr表示冲击截面上距圆心为r的任意点的切应力,Ia表示试样冲击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
试样所受平均切应力等于摩擦力,摩擦因数:
Figure BSA0000100883600000054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压泵(01)、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支座(04)、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第一应变计(07)、第二应变计(08)、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皮带轮(12)、减震器(13)、皮带(14)、变频电机(15)、计算机(16)以及信号采集装置(17);气动冲击装置(02)、入射杆(03)、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透射杆(11)同轴设置;通过调节气动冲击装置(02)的冲击强度,给入射杆(03)不同强度的加载;入射杆(03)上从左到右依次附有带磁性的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第一应变计(07)、第二应变计(08);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分别用来测量第一试样(09)正面冲击的加速度、速度;第一应变计(07)用来测量试样正面冲击摩擦过程的正向应变,第二应变计(08)用来测量试样正面冲击摩擦过程中的切应变;第一应变计(07)靠近入射杆(03)的左侧,第二应变计(08)靠近入射杆(03)的右侧,用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的末端通过型面连接分别连接需要测试的摩擦试样,两个试样接头组成正面冲击摩擦副;透射杆(11)由变频电机(15)驱动,通过传送带传递给透射杆(11)角速度;入射杆(03)和支座(04)通过滑动轴承连接使得其有轴向和圆周方向两个自由度,透射杆(11)和支座(04)通过滚动轴承连接使得其只有圆周方向一个自由度;透射杆(11)转动的角速度可以通过调节变频电机(15)的转速来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的末端可以通过型面连接来连接包括圆形、圆环形在内的多种形状的试样组成不同形式的正面冲击摩擦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射杆(03)和透射杆(11)相邻的末端圆柱面上拧有四个螺钉阻止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的轴向松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试样(09)与第 二试样(10)之间存在间隙,以便模拟正面冲击过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试样(09)、第二试样(10)表面还可以涂抹一些润滑材料来模拟湿摩擦的工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射杆(03)上面吸附有带磁性的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可以测量第一试样(09)正面冲击的加速度、速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透射杆(11)右端和减震器(13)之间的设有1mm到3mm间隙。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的正面冲击摩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圆环形冲击表面为例说明,r1、r2分别表示圆环形的小径、大径; 
1)实验前要对试样摩擦副表面做一定的抛光预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Ra=0.07μm,以便判定正面冲击过程中是否产生相对滑动,是否存在动摩擦; 
2)安装第一试样(09)和第二试样(10),启动变频电机(15),气动冲击装置(02)冲击入射杆(03),信号采集装置记录实验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05)、速度传感器(06)、第一应变计(07)和第二应变计(08)的变化;第一应变计(07)测得正应变ε,第二应变计(08)测得切应变γ; 
3)冲击速度、加速度由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得;冲击力、冲击扭矩和摩擦因数通过正应变ε、切应变γ公式推导得到;计算机(16)采集正面冲击过程中所得数据,根据理论推导拟合出正面冲击过程中冲击力、冲击扭矩、冲击速度、加速度和摩擦因数的变化曲线; 
入射杆正应力:σ=Eε,其中E表示入射杆弹性模量; 
入射杆表面切应力:τ=Gγ,其中G表示入射杆的切变模量; 
冲击力:F=σA,其中A=πR2,R表示入射杆半径; 
冲击扭矩:其中IR表示入射杆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 
摩擦因数通过正应变ε、切应变γ由以下理论公式推导得到: 
试样冲击截面正应力:
Figure FSA0000100883590000031
其中Sa表示试样冲击截面面积; 
试样冲击截面平均切应力:
Figure FSA0000100883590000032
其中
Figure FSA0000100883590000033
Figure FSA0000100883590000034
τr表示冲击截面上距圆心为r的任意点的切应力,Ia表示试样冲击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 
试样所受平均切应力等于摩擦力,摩擦因数:
CN201410042644.7A 2014-01-29 2014-01-29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Pending CN103760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2644.7A CN103760101A (zh) 2014-01-29 2014-01-29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2644.7A CN103760101A (zh) 2014-01-29 2014-01-29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0101A true CN103760101A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27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2644.7A Pending CN103760101A (zh) 2014-01-29 2014-01-29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6010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7817A (zh) * 2015-01-23 2015-06-03 上海大学 制动闸闸片摩擦系数测试试验台
CN104677816A (zh) * 2014-12-05 2015-06-0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用于千米深井缠绕提升钢丝绳冲击摩擦试验系统
CN107850519A (zh) * 2015-08-31 2018-03-2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传送带的耐冲击性评价方法
CN108195497A (zh) * 2017-11-29 2018-06-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动压气浮轴承在轨摩擦力矩测试方法
CN109900407A (zh) * 2019-03-19 2019-06-1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高速切削时刀具表面与木材间的摩擦力的测量设备及方法
CN110057663A (zh) * 2019-02-28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电磁式霍普金森扭杆夹紧及释放装置
CN111208022A (zh) * 2019-07-19 2020-05-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横置钢丝绳径向冲击下张力振动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40368Y (zh) * 2009-01-22 2009-1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40368Y (zh) * 2009-01-22 2009-1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 D. ESPINOSA ET AL.: "A Novel Dynamic Friction Experiment Using a Modified Kolsky Bar Apparatus", 《EXPERIMENTAL MECHANICS》, vol. 40, no. 2, 30 June 2000 (2000-06-30) *
K. OGAWA: "Impact Friction Test Method by Applying Stress Wave", 《EXPERIMENTAL MECHANICS》, vol. 37, no. 4, 31 December 1997 (1997-12-31) *
田玉梅,贾杰: "《材料力学》", 31 July 2013, article "第5章" *
郭伟国等: "《应力波基础简明教程》", 30 April 2007, article "第7章"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7816A (zh) * 2014-12-05 2015-06-0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用于千米深井缠绕提升钢丝绳冲击摩擦试验系统
CN104677817A (zh) * 2015-01-23 2015-06-03 上海大学 制动闸闸片摩擦系数测试试验台
CN107850519A (zh) * 2015-08-31 2018-03-2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传送带的耐冲击性评价方法
CN107850519B (zh) * 2015-08-31 2019-12-2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传送带的耐冲击性评价方法
CN108195497A (zh) * 2017-11-29 2018-06-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动压气浮轴承在轨摩擦力矩测试方法
CN110057663A (zh) * 2019-02-28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电磁式霍普金森扭杆夹紧及释放装置
CN109900407A (zh) * 2019-03-19 2019-06-1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高速切削时刀具表面与木材间的摩擦力的测量设备及方法
CN111208022A (zh) * 2019-07-19 2020-05-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横置钢丝绳径向冲击下张力振动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0101A (zh) 正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Ericson et al. Planetary gear modal vibration experiments and correlation against lumped-parameter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s
EP3055665B1 (en) A device and method o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a friction material
CN103743668B (zh) 一种侧面冲击摩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7036963B (zh) 工程机械液压缸及导轨的摩擦特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2749205A (zh) 一种汽车盘式制动器模拟制动试验台
CN106483872B (zh) 模拟柔性太阳翼驱动动力学仿真试验台的精度评判方法
Li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lateral force in rolling contact and curve squeal
CN103234741A (zh) 一种测试单螺栓结合面切向静态特性装置及方法
Li et al. Measured and investigated nonlinear dynamics parameters on bolted flange joints of combined rotor
CN210119334U (zh) 一种地铁中心销螺栓振动加速试验装置
Dong et al. Friction in LS-DYNA®: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Application
CN110186700A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转臂节点动刚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Dhengle et al. Investigation of stresses in arm type rotating flywheel
Lai et al. 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friction properties of sheet metal under high contact pressure
Ghatwai et al.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Measurements Of Disc And Drum Brake With Its Verification By Cae
CN106769037A (zh) 一种预紧力可调的轴承试验机
Zhao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creep groan of brakes through minimal models
CN103439044A (zh) 一种偏航夹持力试验系统及其方法
Glišović et al. Design of vehicle road testing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rake pad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Nwufo et al. Effect Of Speed And Contact Pressure On The Wear Rate Of Automotive Brake Pad.
Zhou et al. Damage detection in structures using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ensemble with extended cosine based indicator
CN104483067A (zh) 一种风扇动不平衡量的测试方法
RAVAI-NAG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DETERMINING FRICTION COEFFICIENTS IN MECHANISMS WITH BAR ELEMENTS
CN108519233A (zh) 一种旋转轴径向加载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