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8836A - 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8836A
CN103748836A CN201180072965.6A CN201180072965A CN103748836A CN 103748836 A CN103748836 A CN 103748836A CN 201180072965 A CN201180072965 A CN 201180072965A CN 103748836 A CN103748836 A CN 103748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xchange apparatus
terminal installation
localized network
local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29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8836B (zh
Inventor
重枝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48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8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8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traffic restrictions f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g. involving subnets or subdomai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0Support for services
    • H04L49/201Multicast operation; Broadcast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7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H04L2012/40293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ng a tra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组合多个交换机装置(1~5)构建而成的网络,所述网络包含具备交换机装置(1~3)的第一局部网络、以及形成于该第一局部网络外的且具备交换机装置(4、5)的第二局部网络,与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2)在物理端口(12)中截断由终端装置(6)发送的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通过。

Description

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系统,尤其涉及构建于列车内的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装置之间的通信协议众所周知的有TCP/IP(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TCP/IP中使用分配到各个装置的IP地址,来指定发送目的地与发送源来进行通信。此处,作为特殊的IP地址具有例如有限广播地址。若将发送目的地设为有限广播地址来发送发送数据,则发送数据会到达网络内的所有装置。
一般把将发送数据发送到网络内所有装置的方法称为广播。此外,将广播到达的范围称为广播域。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CP/IPによるネットワーク構築(基于TCP/IP的网络构建),Vol.1,第4版,Douglas E.Comer编(共立出版)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若使用广播,则网络内的所有装置均将接收到广播数据,因此在广播域中制造由多个装置构成的局部集合,并将广播仅发送至该局部集合较为困难。例如,在由多个车厢构成的列车内的网络中,将网络内的各个装置分成与各自搭载的车厢相对应的组,同时实现向各个组的广播与向网络内所有装置的广播双方较为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限制具有特定条件的广播的到达范围的网络系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包括组合多个交换机装置构建而成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包含第一局部网络、以及形成于该第一局部网络外的第二局部网络,与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的至少一个截断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通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如下效果:即,能将广播的到达范围限制于第一或第二局部网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终端装置或设备在IP通信中所使用的IP信号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非由该实施方式所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包括:交换机装置1~5,例如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交换机、终端装置6、以及设备7~10。
交换机装置1与交换机装置2相连接。交换机装置2与交换机3以及交换机装置4相连接。交换机装置4与交换机装置5相连接。通过这样对交换机装置1~3进行组合来构建网络。此外,该网络包括由区域11内的交换机装置1~3构成的局部网络和由交换机装置4、5构成的局部网络。终端装置6与交换机装置1相连、设备7与交换机装置1相连、设备8与交换机装置3相连,设备9与交换机装置4相连,设备10与交换机装置5相连。另外,交换机装置1~5分别例如具备五个物理端口,经由这些物理端口来确立交换机装置之间的连接等。
终端装置6被赋予了IP地址,因此终端装置6能够进行IP通信。同样,设备7~10也分别被赋予了IP地址,因此设备7~10也分别能进行IP通信。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6作为能进行广播的设备,与设备7~10相区别。但是,设备7~10也可以是能够进行广播的结构。
图2是表示终端装置6或设备7~10在IP通信中所使用的IP信号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IP信号例如包括发送目的地地址、发送源地址、逻辑端口编号、以及数据部。
在进行IP通信时,在将终端装置6以及设备7~10的某个IP地址指定为发送目的地地址的情况下,IP信号被传输到具有相应IP地址的终端装置6或设备7~10。
接着,对广播进行说明。在由终端装置6进行广播的情况下,指定广播地址为发送目的地地址,发送数据被传输至网络内所有的设备7~10等。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这样将设备7~10等所有设备作为发送对象的广播外,也考虑到将广播的到达范围限制在例如图1的区域11内的局部网络的广播。区域11内包括交换机装置1~3、终端装置6、以及设备7、8。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限制广播的到达范围,对交换机装置12附加了以下功能。即,在交换机装置2的物理端口中用于与区域11外的交换机装置4相连接的物理端口12中,交换机装置2截断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例如,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的通过。此处,广播信号是指定广播地址为发送目的地地址的IP信号。另一方面,交换机装置22对于上述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以外的逻辑端口编号(例如,逻辑端口编号为“4001”)的广播信号,不进行上述那样的截断,直接使之通过。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考虑终端装置6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并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来向网络发送IP信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利用交换机装置1来接收IP信号,交换机装置1经由连接设备7的物理端口向设备7发送IP信号,同时交换机装置1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的物理端口向交换机装置2发送IP信号。交换机装置2在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1的物理端口接收到IP信号后,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3的物理端口向交换机装置3发送IP信号,并且判定该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即,在接收到的IP信号为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识别出是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则在物理端口12中截断该IP信号向区域11外的通过。此外,交换机装置3经由连接设备8的物理端口向设备8发送IP信号。其结果是,IP信号到达位于区域11内的设备7及设备8,但不到达位于区域11外的设备9及设备10。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发送目的地地址是否是广播地址,均能通过从终端装置6发送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的广播信号,来简单地将广播的发送范围限制在区域11内的局部网络中。
接着,考虑终端装置6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并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例如4001,来向网络发送IP信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1~5的任一个物理端口均不会妨碍广播信号的通过,因此该IP信号被发送至网络内的所有设备7~10。即,由于该广播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不同于4000,因此即使在交换机装置2的物理端口12中也不会截断该广播信号的通过。其结果是,设备7~10均接收该IP信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连接终端装置6的交换机装置1的由交换机装置1~3构成的区域11内的局部网络中,与区域11外的由交换机装置4、5构成的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4直接连接的交换机装置2在从终端装置6接收到包含作为发送信息的特定逻辑端口编号即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连接交换机装置4的物理端口12中截断该广播信号的通过。
由此,在本网络系统中,通过切换广播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能够将广播域设为整个网络(逻辑端口编号指定为4001的情况),或者将广播域限制为区域11内的局部网络(逻辑端口编号指定为4000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发送目的地地址仍为广播地址,通过将发送目的地地址以外的例如逻辑端口编号指定为特定的值,从而能够限制广播的到达范围,因此对于在构建了网络系统之后,希望限制广播的到达范围的情况特别有用。在该情况下,无需对IP地址作任何变更等,就能限制广播域,因此与使用多播等情况相比,能够在系统构建后更灵活并简单地进行设定。
此外,还具有以下优点:即,即使在网络内连接新设备或者拆除设备,对于限制广播域无需进行任何系统变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引起通信量的增大就对广播的到达范围进行限制。
对广播的到达范围进行限制在以下情况下较为有用:例如根据发送数据的数据部的内容,而不希望发送至网络内的所有设备,希望仅发送至一部分的设备。例如,本网络系统适合构建于列车内的网络系统,但关于这样的具体示例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交换机装置2的物理端口12来截断从终端装置6发送的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但也可以利用交换机装置4的物理端口中与交换机装置2相连接的物理端口来进行截断。在该情况下,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从交换机装置2经由物理端口12发送至交换机装置4,但交换机装置4截断该广播信号进入由交换机装置4、5构成的局部网络内。由此,与本实施方式相同,将广播域限制在区域11内。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物理端口12截断的逻辑端口编号例如为4000,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值。也可以指定多个逻辑端口编号,对于这些逻辑端口编号均进行截断。
此外,区域11设为例如包括交换机装置1~3,但只要至少包括一个以上的交换机装置和设备,可以为任意个。即,只要是在整个网络的一部分内包括设备整体的一部分的区域即可。
实施方式2.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具体而言是构建在连接多个车厢而构成的列车中的网络系统的结构图。另外,图3中,列车例如为三辆编组以上,示出了其中的例如1、2号的构成,但其他车厢也能以同样方式构成。此外,也可以是图示例那样构成的两辆编组的列车。
图3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包括交换机装置21~24、终端装置25、26、以及设备27~29等。交换机装置21、22、终端装置25以及设备27、28搭载于1号车上,而交换机装置23、24、终端装置26以及设备29搭载于2号车上。1号车为编组的前端车厢或者尾端车厢,2号车是中间车厢。交换机装置21~24与安装方式1相同例如为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交换机。本实施方式中,各个车厢中分别搭载有一台终端装置。终端装置25、26例如为列车信息管理装置。列车信息管理装置是收集并管理列车信息的装置,监视搭载在列车上的设备的动作状态,并且分别控制各个设备的动作。
交换机装置21与交换机装置22相连、交换机装置22与交换机装置23相连,交换机装置23与交换机装置24相连。即,交换机装置21~24以该顺序例如呈菊花链状进行连接。
1号车中,终端装置25与交换机装置21相连,设备27和设备28与交换机装置22相连。1号车内形成由交换机装置21、22构成的局部网络。2号车中,终端装置26与交换机装置23相连,设备29与交换机装置23相连。2号车内形成由交换机装置23、24构成的局部网络。1号车的局部网络与2号车的局部网络通过交换机装置22、23相互连接。另外,虽未图示,但3号车内也形成同样的局部网络。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实现列车整体的广播和限制于各号车厢内的广播双方。具体而言,对于1号车的交换机装置22和2号车的交换机装置23,在用于彼此连接的各自的物理端口中截断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例如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即,图3中,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中,用于与交换机装置23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0截断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通过。交换机装置23的物理端口中,用于与交换机装置22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1截断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通过。交换机装置24的物理端口中,用于与未图示的3号车的交换机装置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4截断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通过。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终端装置25将IP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在数据部中设定与1号车相关的信息(表示1号车的信息),并将该IP信号定期地发送至网络。另外,发送数据的结构与图2相同。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1经由物理端口60接收IP信号,交换机装置21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48将IP信号发送至交换机装置22。交换机装置22在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1的物理端口49接收到IP信号后,经由分别连接设备27、28的物理端口62、64向设备27、28发送IP信号,并且判定该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即,在接收到的IP信号为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2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2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连接交换机装置23的物理端口50中截断该IP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由此,IP信号被传输至交换机装置21、22以及与交换机装置22相连接的设备27、28,但不会被传输至交换机装置23。其结果是,IP信号不会被传输至2号车,并且也不会被传输至3号车以后的车厢。因此,对于由终端装置25发送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广播的到达范围被限制于1号车内。
终端装置26将IP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在数据部中设定与2号车相关的信息(表示2号车的信息),并将该IP信号定期地发送至网络。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3经由物理端口68接收IP信号,交换机装置23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4的物理端口52向交换机装置24发送IP信号,并经由连接设备29的物理端口70向设备29发送IP信号,同时判定该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即,在接收到的IP信号为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3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3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连接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51中截断该IP信号向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此外,交换机装置24经由逻辑端口53从交换机装置23接收IP信号,由于该IP信号为广播信号,因此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4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与3号车未图示的交换机装置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4中截断该IP信号的通过。
由此,IP信号被传输至交换机装置23、24以及与交换机装置23相连接的设备29,但不会被传输至1号车的交换机装置22以及3号车未图示的交换机装置。其结果是,IP信号不会被传输至1号车,并且也不会被传输至3号车以后的车厢。因此,对于由终端装置26发送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广播的到达范围被限制于2号车内。通过相同的结构,对于3号车以后,也能够将广播到达范围限制于各号车内。即,在相邻的车厢之间彼此连接的交换机装置中,截断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的通过即可。
如上所述,搭载于1号车中的设备27、28仅从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中接收终端装置25所发送的广播信号。设备27、28通过分别读取广播信号的数据部的内容,能够取得与1号车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判断为本身设置于1号车中。
此外,搭载于2号车中的设备29仅从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中接收终端装置26所发送的广播信号。设备29通过读取广播信号的数据部的内容,能够取得与2号车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判断为本身设置于2号车中。对于3号车以后也相同。
另外,在终端装置25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并且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与4000不同的4001,来向网络发送IP信号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相同,交换机装置21~24的任一物理端口均不会妨碍广播信号的通过,因此该IP信号被发送至网络内所有的设备27~29以及终端装置26等。其结果是,设备27~29以及终端装置26等均接收该IP信号。
另外,在终端装置26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并且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与4000不同的4001,来向网络发送IP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1~24的任一物理端口均不会妨碍广播信号的通过,因此该IP信号被发送至网络内所有的设备27~29以及终端装置25等。其结果是,设备27~29以及终端装置25等均接收该IP信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1号车的局部网络中,在与2号车的局部网络相连接的交换机装置22从终端装置25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即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与2号车的局部网络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0截断该广播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此外,在2号车内的网络中,在与1号车的局部网络相连接的交换机装置23从终端装置26接收到包含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与1号车的局部网络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1截断该广播信号向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并且,在与3号车的局部网络相连接的交换机装置24从终端装置26接收到包含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与3号车的局部网络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4截断该广播信号向3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由此,在本网络系统中,通过切换广播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能够将广播域设为列车内的整个网络(逻辑端口编号指定为4001的情况),或者将广播域限制为各号车的局部网络(逻辑端口编号指定为4000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按每个车厢来分割广播域。
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于各号车中的各个设备从该各号车的终端装置接收到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后,通过参照该数据部,来判定各设备设置于几号车中。
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连接车厢间的交换机装置22、23彼此连接的物理端口50、51中截断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按每一车厢限制广播的到达范围,但在车厢内具有功能分担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在该车厢内限制广播的到达范围。例如,图3中,在直接将1、2号车厢的网络结构搭载于一个车厢的情况下,在一个车厢内会形成两个广播域的分割区域。
此外,在将多个连续的车厢作为一体设为管理对象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这些车厢来设定广播域的限制区域。例如,图3中,在利用交换机装置24和未图示的3号车的交换机装置以代替交换机装置22、23来进行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的截断的情况下,能实现将广播限制在1、2号车内。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交换机装置22从终端装置25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使得在物理端口50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在交换机装置23从终端装置26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使得在物理端口51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并且在物理端口54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3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但也可以利用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50截断由终端装置26发送的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进入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利用交换机装置23的物理端口51截断由终端装置25发送的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进入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利用交换机装置24的物理端口54截断由未图示的3号车的终端装置发送的特定逻辑端口编号的广播信号进入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
即,也可以在交换机装置22从终端装置26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物理端口50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在交换机装置23从终端装置25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物理端口51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在交换机装置23从未图示的3号车的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物理端口54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在该情况下,也能将广播的到达范围限制于每个车厢内,起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对利用1号车的交换机装置22和2号车的交换机装置23双方来实施特定逻辑端口的广播信号的截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利用交换机装置22、23的任一方进行截断。例如,若在交换机装置22从终端装置25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物理端口50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并且在从终端装置26接收到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物理端口50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则即使不对交换机装置23附加截断功能,也能使得来自终端装置25的广播不会到达2号车,来自终端装置26的广播不会到达1号车。交换机装置24和3号车的交换机装置(未图示)也相同。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起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将搭载于各车厢的终端装置作为列车信息管理装置的情况下,各车厢的列车信息管理装置能通过使用特定逻辑端口的广播信号,以广播的方式将关于该车厢的列车信息仅发送至本车厢的设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动作及效果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相同。
实施方式3.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具体而言是构建在连接多个车厢而构成的列车中的网络系统的结构图。另外,图4中,对于与图3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因此对与图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中,交换机装置22经由物理端口63与终端装置30相连接,交换机装置24经由物理端口72与终端装置31相连接。终端装置30搭载于1号车,终端装置31搭载于2号车。本实施方式中,各个车厢中分别搭载有两台终端装置。终端装置25、26、30、31例如为列车信息管理装置。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相同,构成为实现列车整体的广播和限制于各号车厢内的广播双方。即,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中,用于与交换机装置23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0截断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通过。交换机装置23的物理端口中,用于与交换机装置22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1截断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通过。交换机装置24的物理端口中,用于与未图示的3号车的交换机装置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4截断逻辑端口编号4000的广播信号的通过。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终端装置25将IP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在数据部中设定与1号车相关的信息(表示1号车的信息),并将该IP信号定期地发送至网络。另外,发送数据的结构与图2相同。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1接收IP信号,交换机装置21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48将IP信号发送至交换机装置22。交换机装置22在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1的物理端口49接收到IP信号后,经由分别连接设备27、28的物理端口62、64向设备27、28发送IP信号,并经由连接终端装置30的物理端口63将IP信号发送至终端装置30,并且判定该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即,在接收到的IP信号为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2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2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连接交换机装置23的物理端口50中截断该IP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终端装置30将IP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在数据部中设定与1号车相关的信息(表示1号车的信息),并将该IP信号定期地发送至网络。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2接收IP信号,交换机装置22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1的物理端口49向交换机装置21发送IP信号,经由物理端口62、64向设备27、28发送IP信号,经由物理端口63向终端装置30发送IP信号,同时判定该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即,在接收到的IP信号为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2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2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连接交换机装置23的物理端口50中截断该IP信号向2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交换机装置21经由物理端口60向终端装置25发送IP信号。
终端装置26将IP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在数据部中设定与2号车相关的信息(表示2号车的信息),并将该IP信号定期地发送至网络。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3经由物理端口68接收IP信号,交换机装置23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4的物理端口52向交换机装置24发送IP信号,并经由连接设备29的物理端口70向设备29发送IP信号,同时判定该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即,在接收到的IP信号为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3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3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连接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51中截断该IP信号向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此外,交换机装置24经由逻辑端口53从交换机装置23接收IP信号,并经由物理端口72向终端装置31发送IP信号,并且由于该IP信号为广播信号,因此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并且,若交换机装置24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与3号车未图示的交换机装置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4中截断该IP信号向3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终端装置31将IP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为广播地址,将逻辑端口编号设为4000,在数据部中设定与2号车相关的信息(表示2号车的信息),并将该IP信号定期地发送至网络。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4经由物理端口72接收IP信号,交换机装置24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3的物理端口53向交换机装置23发送IP信号,并且由于该IP信号为广播信号,因此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并且,若交换机装置24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与3号车未图示的交换机装置相连接的物理端口54中截断该IP信号向3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交换机装置23在经由连接交换机装置24的物理端口52接收到IP信号后,经由连接设备29的物理端口70向设备29发送IP信号,经由连接终端装置26的物理端口68将IP信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6,并且判定该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即,在接收到的IP信号为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23判定该逻辑端口编号是否为4000。此外,若交换机装置23识别出IP信号的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则在连接交换机装置22的物理端口51中截断该IP信号向1号车的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由此,搭载于1号车中的设备27以及设备28仅从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中接收终端装置25、30所发送的广播信号。设备27以及设备28通过分别读取广播信号的数据部的内容,能够取得与1号车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判断为本身设置于1号车中。
并且,在终端装置25、30形成冗余系统(该情况为双重系统)的情况下,即使终端装置25、30的某一方产生故障,只要是一个系统故障,设备27、28就能接收来自终端装置25、30某一方的广播信号,判断搭载车厢编号。即使在来自终端装置25的传输路径产生问题的情况下,只要来自终端装置30的传输路径正常,则设备27、28就能接收来自终端装置30的广播信号,判断搭载车厢编号。即使在来自终端装置30的传输路径产生问题的情况下,只要来自终端装置25的传输路径正常,则设备27、28就能接收来自终端装置25的广播信号,判断搭载车厢编号。
同样,装载于2号车中的设备29仅从逻辑端口编号为4000的广播信号中接收终端装置26、31所发送的广播信号。设备29通过读取广播信号的数据部的内容,能够取得与2号车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判断为本身设置于2号车中。
并且,在终端装置26、31形成冗余系统(该情况为双重系统)的情况下,即使终端装置26、31的某一方产生故障,只要是一个系统故障,设备29就能接收来自终端装置26、31某一方的广播信号,判断搭载车厢编号。即使在来自终端装置26的传输路径产生问题的情况下,只要来自终端装置31的传输路径正常,则设备29就能接收来自终端装置31的广播信号,判断搭载车厢编号。即使在来自终端装置31的传输路径产生问题的情况下,只要来自终端装置26的传输路径正常,则设备29就能接收来自终端装置26的广播信号,判断搭载车厢编号。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动作及效果与实施方式2相同。特别是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各种截断方法也能同样适用于本实施方式。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能限制或者分割例如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网络的广播域的系统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5,21~24交换机装置
6,25,26,30,31终端装置
7~10,27~29设备
11区域
12,48~54,60,62~64,68,70,72物理端口

Claims (10)

1.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组合多个交换机装置构建而成的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包含第一局部网络、以及形成于该第一局部网络外的第二局部网络,
与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的至少一个截断包含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相连接,且能发送所述广播信号,
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包括所述终端装置而构成,
与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在从所述第一网络内的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所述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连接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的该物理端口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包括所述终端装置而构成,
与所述第一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在从所述第二网络内的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所述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连接所述第一局部网络的该物理端口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构建于由多个车厢构成的列车内,
在所述车厢内分别形成包括所述交换机装置、所述终端装置以及与该交换机装置相连接的设备的局部网络,
所述第一局部网络是设置于多个所述车厢中的任意一个即第一车厢中的局部网络,
所述第二局部网络是设置于第二车厢中的局部网络,该第二车厢与设有所述第一局部网络的车厢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车厢与第三车厢相连接,
在所述第三车厢内形成包括所述交换机装置、所述终端装置以及与该交换机装置相连接的设备的局部网络、即第三局部网络,
与所述第三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在从所述第二网络内的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所述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连接所述第三局部网络的该物理端口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所述第三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播信号包含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广播地址、发送源地址、逻辑端口编号、以及数据部,
所述数据部包含与搭载所述终端装置的车厢有关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是列车信息管理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厢中分别各搭载两台所述终端装置而形成双重系统。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包括所述终端装置而构成,
与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在从所述第二网络内的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所述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连接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的该物理端口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相连接,且能发送所述广播信号,
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局部网络分别包括所述终端装置而构成,
与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在从所述第二网络内的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所述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连接所述第二局部网络的该物理端口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所述第一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与所述第一局部网络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内的交换机装置在从所述第一网络内的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所述特定逻辑端口编号作为发送信息的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连接所述第一局部网络的该物理端口中截断该广播信号向所述第二局部网络内的通过。
CN201180072965.6A 2011-08-24 2011-08-24 网络系统 Active CN103748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9087 WO2013027286A1 (ja) 2011-08-24 2011-08-24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836A true CN103748836A (zh) 2014-04-23
CN103748836B CN103748836B (zh) 2017-09-26

Family

ID=4650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2965.6A Active CN103748836B (zh) 2011-08-24 2011-08-24 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65133B2 (zh)
EP (1) EP2750333B1 (zh)
JP (1) JP4964354B1 (zh)
CN (1) CN103748836B (zh)
WO (1) WO2013027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9743B (zh) * 2014-05-20 2018-07-27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冗余动态配置方法及系统
KR102159361B1 (ko) * 2014-10-29 2020-09-2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이더넷 avm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07531158B (zh) * 2015-04-20 2020-04-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列车数据传输系统及列车数据传输程序
DE102016217108A1 (de) 2016-09-08 2018-03-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einheit zur Trennung von Kommunikations-Domänen in einem 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4380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James Richmond Controlling usage of network resources by a user at the user's entry point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ased on an identity of the user
US20040208189A1 (en) * 2003-03-13 2004-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roadcast between subnetworks connected via router
CN1929449A (zh) * 2005-12-01 2007-03-14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交换器用以处理虚拟局域网的包的方法
US20070140237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ffic filter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55109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交换系统及设备
CN201629764U (zh) * 2010-04-07 2010-11-10 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2096A2 (en) * 1997-03-17 1998-09-24 Ge-Harris Railways Electronics, L.L.C.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ed networks h aving a linear topology, especially railways
WO2002015463A1 (en) * 2000-08-15 2002-02-21 Polycom Israel Ltd.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as a secure device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between lan users and other network users
US20020091926A1 (en) * 2001-01-10 2002-07-11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ulticast authentication method, multicast authentication server,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multicast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7016353B2 (en) * 2001-06-13 2006-03-21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IP address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170853B2 (en) * 2001-08-31 2007-01-30 Temic Automotive Of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active network topologies
US7855972B2 (en) * 2002-02-08 2010-12-21 Enterasys Networks, Inc. Creating, modifying and storing service abstractions and role abstractions representing one or more packet rules
US6990592B2 (en) * 2002-02-08 2006-01-24 Enterasys Networks, Inc. Controlling concurrent usage of network resources by multiple users at an entry point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ased on identities of the users
JP4320603B2 (ja) * 2004-02-26 2009-08-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加入者回線収容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
JP2006033275A (ja) 2004-07-14 2006-02-02 Fujitsu Ltd ループフレーム検知装置およびループフレーム検知方法
GB0501131D0 (en) * 2005-01-20 2005-02-23 Siemens Ag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node in a network
US8037204B2 (en) * 2005-02-11 2011-10-1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P train inauguration
JP2006287704A (ja) 2005-04-01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ハブ
US20060256717A1 (en) * 2005-05-13 2006-11-1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acket control system
FI20051216A0 (fi) * 2005-11-29 2005-11-29 Nokia Corp Menetelmä, järjestelmä ja järjestelyjä WLAN-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ja ylläpitämiseksi ennustettavasti liikkuvissa kulkuneuvoissa
JP2008067306A (ja) * 2006-09-11 2008-03-21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
US20080198749A1 (en) 2007-02-20 2008-08-21 Dell Products, Lp Technique for handling service requests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O2008114777A1 (ja) * 2007-03-20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鉄道車両用通信装置
US7952999B1 (en) * 2007-05-08 2011-05-31 Juniper Networks, Inc. Feedback control of processor use in virtual systems
WO2010002381A1 (en) * 2008-06-30 2010-01-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ic firewall configuration
US20100039986A1 (en) * 2008-08-13 2010-02-18 Phazar Corp. Wireless radio and network
JP5219915B2 (ja) * 2009-05-11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10103939B2 (en) * 2010-07-06 2018-10-16 Nicira, Inc. Network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pulating logical datapath sets
US8880468B2 (en) * 2010-07-06 2014-11-04 Nicira, Inc. Secondary storage architecture for a network control system that utilizes a primary network information base
DE102010026433A1 (de) * 2010-07-08 2012-01-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netzwerk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US8339951B2 (en) * 2010-07-28 2012-12-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of a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in a network device
US8619635B2 (en) * 2011-06-29 2013-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tree using two pseudowires between edge routers with enhanced forwarding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4380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James Richmond Controlling usage of network resources by a user at the user's entry point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ased on an identity of the user
US20040208189A1 (en) * 2003-03-13 2004-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roadcast between subnetworks connected via router
CN1929449A (zh) * 2005-12-01 2007-03-14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交换器用以处理虚拟局域网的包的方法
US20070140237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ffic filter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55109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交换系统及设备
CN201629764U (zh) * 2010-04-07 2010-11-10 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7286A1 (ja) 2013-02-28
CN103748836B (zh) 2017-09-26
EP2750333A1 (en) 2014-07-02
EP2750333B1 (en) 2017-07-19
EP2750333A4 (en) 2015-05-06
JPWO2013027286A1 (ja) 2015-03-05
US20140185619A1 (en) 2014-07-03
US9565133B2 (en) 2017-02-07
JP4964354B1 (ja)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4577B1 (en)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train control and service comm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751350B1 (en) Full duplex network radio bridge with low latency and high throughput
CN109561006A (zh) 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CN108702317B (zh) 能冗余地运行的工业化的通信系统、用于其运行的方法和无线接收站
CN103748836A (zh) 网络系统
CN106658565A (zh) 用于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多链路择优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636171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1674217B (zh) 一种在mesh网络中实现永久环网保护的方法
CN104040958B (zh) 网络系统
Hunt et al. Comparison of PRP and HSR networks for protection and control applications
CN103812752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中vlan间资源共享的方法
CN100373866C (zh) 跨越多域连接的网络故障恢复的方法
CN206370956U (zh) 用于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多链路择优传输装置
CN108390852A (zh) 用于跨网络远程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安全访问方法
CN107888404A (zh)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能冗余运行的通信系统和其运行方法
WO2006075402A1 (ja) オープンループ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装置及びオープンループ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
CN207842955U (zh) 列车通信系统
CN211698940U (zh) 一种水电站集控系统
US9264303B2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provision by a distributed protection group
CN104219066B (zh) 一种广域保护系统数据网络的组播通信方法
RU2497187C1 (ru) Система цифровой оператив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вяз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CN112622983A (zh) 一种基于列车的可重联通信网络架构及其通信方法
RU2483453C1 (ru) Система цифровой оператив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вяз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AU2020415250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side a rail transport system,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rail transport system having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use of communication units on field elements
RU2449485C1 (ru) Трехпортовый узел сетевого интерфейс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