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1864B -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1864B
CN103731864B CN201210384472.2A CN201210384472A CN103731864B CN 103731864 B CN103731864 B CN 103731864B CN 201210384472 A CN201210384472 A CN 201210384472A CN 103731864 B CN103731864 B CN 1037318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easurement result
cell
reques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44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1864A (zh
Inventor
刘继兴
李志明
扈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844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3186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3191 priority patent/WO20140563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731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1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的配置,进行第二系统测量;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MME转发该测量结果;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UE能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无线宽带技术的挑战,保持第三代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网络的领先优势,3GPP在2004年底制定了长期演进计划(LongTerm Evolution,LTE),在该演进计划的指导下定义了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该架构只保留了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ed,PS)域,因此,该架构被称为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Packet System,EPS)或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
LTE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演进陆地通用无线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是演进后的基站eNB,负责数据的调制解调。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和分组数据网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P-GW)是演进后的网关,负责转发数据包,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是演进系统的信令控制实体,负责鉴权、移动性管理等功能,演进后的网络不提供传统电路交换的语音功能,只提供高速率数据承载业务。如图1所示,演进的系统还能够支持与3GPP的第三代无线数据网络和第二点五代无线数据网络的互通。
3GPP和3GPP2也定义了LTE网络与CDMA高速率分组数据(High Rate Packet Data,HRPD)网络分组数据业务的互通标准,支持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通过CDMA HRPD网络接入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以及UE在两个系统之间的切换。参考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在实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在LTE网络与CDMA HRPD网络分组数据业务的互通架构下,UE同一时刻只能在一种系统(LTE或CDMA HRPD)进行数据业务,无法同时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UE无法同时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进行第二系统测量;
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转发该测量结果;
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
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
可选的,所述第一系统为:长期演进计划LTE系统,第二系统为:演进高速率分组数据eHRPD或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
或所述第一系统为:eHRPD或HRPD,所述第二系统为:LTE系统。
另一方便,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系统基站与用户设备UE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转发的UE发送的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
接收服务网关S-GW发送的建立承载请求,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所述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QoS信息、业务流模板TFT信息以及UE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将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指定给第二系统基站,并将该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使UE依据该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
可选的,所述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具体为:
选择测量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质量最好的载波及该载波对应小区信息作为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S-GW发送的删除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分组数据网网关PDN GW发送的请求删除的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标识;
向基站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该请求内携带有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
接收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后发送删除承载响应。
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进行第二系统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MME转发该测量结果;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发送给连接业务单元;
连接业务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
可选的。所述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eHRPD或HRPD;
或所述第一系统为:eHRPD或HRPD,所述第二系统为:LTE系统。
最后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实体,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系统基站与UE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转发的UE发送的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发送给聚合选择单元;
聚合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建立承载请求,并将该建立承载请求发送给载波选择单元;
所述载波选择单元,用于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发送单元;
所述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QoS信息、TFT信息以及UE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指定给第二系统基站,并将该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使UE依据该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
可选的,所述载波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选择测量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质量最好的载波及该载波对应小区信息作为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删除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PDNGW发送的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将所述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传递给所述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基站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该请求内携带有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后发送删除承载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UE能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的同时,也能通过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二系统建立连接和承载,进行数据业务,所以其具有UE同时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LTE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UE在两个系统之间的切换的参考网络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eHRPD和LTE系统聚合架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分支删除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分支删除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用户设备的结构图;以及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如图3所示,由UE执行,该方法包括:
S31、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进行第二系统测量;
S32、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MME转发该测量结果;可选的,上述测量结果包括:载频信息、小区标识信息以及信号强度或质量信息。
S33、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
S34、UE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
可选的,上述第一系统可以为:LTE系统,第二系统可以为:eHRPD或HRPD;当然上述第一系统可以为:eHRPD或HRPD,第二系统可以为:LTE系统。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UE能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的同时,也能通过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二系统建立连接和承载,进行数据业务,所以其具有UE同时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的优点。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如图4所示,由MME执行,该方法包括:
S41、在第一系统基站与UE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转发的UE发送的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
其中,上述测量结果包括:载频信息、小区标识信息以及信号强度或质量信息;
S42、根据该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该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
上述S42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为:
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内的信号强度信息或信号质量来确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具体为,判断该信号强度超过强度阈值或者信号质量超过质量阈值时,可以确定能够进行载波聚合,并确定信号质量最好或者信号强度最好的测量结果对应的小区标识,将该小区标识对应的基站作为第二系统的目标基站。
S43、接收S-GW发送的建立承载请求,;
可选的,上述承载请求中包括:QoS信息、业务流模板(Traffic Flow Template,TFT)信息、以及UE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根据业务的QoS要求以及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承载能力或拥塞情况来确定该业务由第一系统承载,或由第二系统承载,或由两个系统共同承载。如上网浏览类业务由数据速率低的系统承载,而需要带宽多的视频类业务由数据速率高的系统来承载。如确定由第二系统承载业务,
S44、获取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目标载波信息,将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其对应的小区指定给第二系统基站,并将该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使UE依据该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UE能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的同时,也能通过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二系统建立连接和承载,进行数据业务,所以其具有UE同时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的优点。
可选的,上述获取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信息具体可以为:
选择测量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质量最好的载波及对应小区信息。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S44之后,还可以包括:
MME接收S-GW发送的删除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PDN GW发送的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
MME向基站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该请求内携带有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
MME接收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后发送删除承载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既可以使第一系统的EPS承载,也可以使第二系统的EPS承载。
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的具体方式可以为:如EPS承载为LTE系统的EPS承载,则基站和UE执行RRC连接重配过程。如果LTE分支的所有承载都需要删除,则同时执行RRC连接释放过程,删除LTE分支。如EPS承载为eHRPD或HRPD承载,则基站和UE执行空口流配置过程,释放空口无线承载。如果eHRPD或HRPD分支的所有承载都需要删除,则会执行eHRPD空口连接释放过程,删除eHRPD分支。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
测量单元102,用于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进行第二系统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发送单元103;
发送单元103,用于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MME转发该测量结果;
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发送给连接业务单元104;
连接业务单元104,用于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
可选的,所述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eHRPD或HRPD;
或所述第一系统为:eHRPD或HRPD,所述第二系统为:LTE系统。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UE能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的同时,也能通过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二系统建立连接和承载,进行数据业务,所以其具有UE同时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的优点。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实体,移动性管理实体如图11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111,用于在第一系统基站与UE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转发的UE发送的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发送给聚合选择单元112;
聚合选择单元112,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
接收单元111,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建立承载请求,并将该建立承载请求发送给载波选择单元113;
载波选择单元113,用于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发送单元114;
所述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QoS信息、TFT信息以及UE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发送单元114,用于将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指定给第二系统基站,并将该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使UE依据该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
可选的,上述载波选择单元113进一步用于选择测量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质量最好的载波及该载波对应小区信息作为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可选的,上述接收单元111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删除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PDN GW发送的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将所述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传递给发送单元114;
发送单元114,还用于向基站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该请求内携带有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
接收单元111,还用于接收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后发送删除承载响应。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如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
处理器,用于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进行第二系统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所述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MME转发该测量结果;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
可选的,所述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eHRPD或HRPD;
或所述第一系统为:eHRPD或HRPD,所述第二系统为:LTE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收发器具体可以为天线或天线矩阵等。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UE能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的同时,也能通过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第二系统建立连接和承载,进行数据业务,所以其具有UE同时在两种系统下同时进行数据业务的优点。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实体,移动性管理实体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
收发器,用于在第一系统基站与UE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转发的UE发送的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建立承载请求,并将该建立承载请求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所述收发器;
所述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QoS信息、TFT信息以及UE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将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指定给第二系统基站,并将该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使UE依据该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选择测量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质量最好的载波及该载波对应小区信息作为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可选的,上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删除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PDN GW发送的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向基站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该请求内携带有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接收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后发送删除承载响应。
实施例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本实施例在如图5所示的eHRPD和LTE系统聚合架构中实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eHRPD也可以替换成HRPD;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S61、UE在LTE系统已经连接,进行数据业务;
S62、eNB对UE进行配置使UE进行异系统测量;
S63、UE向eNB发送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内包括:eHRPD的基站的载频信息、小区导频偏置以及eHRPD的各个小区(能够测量到的eHRPD的基站)的信号质量或信号强度(可以只选择一个);
S64、eNB将测量结果发送给MME,并携带小区偏置对应的小区标识;
S65、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进行聚合确定;
S65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为,根据该测量结果内的信号质量或信号强度看是否符合聚合的质量阈值或强度阈值,如符合,进行聚合确定,不符合,结束操作。
S66、S-GW发送建立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QoS信息、TFT信息、以及S-GW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S67、MME根据该承载请求的QoS信息获取符合QoS要求对应的eHRPD系统载频信息,从符合要求的eHRPD系统载频信息中查找出信号质量最好或信号强度最强eHRPD系统载频信息,并将该eHRPD系统载频信息对应的载波作为eHRPD系统目标载波,并获取该eHRPD系统目标载波的小区;
S68、MME通过NAS信令将eHRPD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MME给eAN/ePCF指定需要协作的目标载波和小区;
S69、UE监控目标载波的寻呼信道,等待eHRPD的寻呼或者主动发起与eHRPD网络系统的连接过程;UE和eAN/ePCF之间建立eHRPD信令连接和承载。
具体实现方法可以为:eAN/ePCF通过寻呼消息发起用户终端接入eHRPD网络系统的过程。也可以由用户终端根据MME网络下发的目标载波信息主动发起接入eHRPD网络系统的过程。此过程中,当UE和eAN之间可以不执行认证过程。
S691、eAN/ePCF给MM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eAN/ePCF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S692、MME向S-GW/PGW发送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eAN/ePCF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方式提供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S71、UE在eHRPD系统已经连接,进行数据业务;
S72、eAN/ePCF对UE进行配置使UE进行异系统测量;
S73、UE向eAN/ePCF发送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内包括:LTE的基站的载频信息、物理小区标识以及LTE的各个小区(能够测量到的LTE的基站)的信号质量或信号强度(可以只选择一个);
S74、eAN/ePCF将测量结果发送给MME,并携带物理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全局标识;
S75、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进行聚合确定;
S75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为,根据该测量结果内的信号质量或信号强度看是否符合聚合的质量阈值或强度阈值,如符合,进行聚合确定,不符合,结束操作。
S76、S-GW发送建立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QoS信息、TFT信息、以及S-GW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S77、MME根据该承载请求的QoS信息获取符合QoS要求对应的LTE系统载频信息,从符合要求的LTE系统载频信息中查找出信号质量最好或信号强度最强LTE系统载频信息,并将该LTE系统载频信息对应的载波作为LTE系统目标载波,并获取该LTE系统目标载波的小区;
S78、MME通过NAS信令将LTE系统目标载波发送给UE;MME给eNB指定需要协作的目标载波和小区;
S79、UE监控目标载波的寻呼信道,等待LTE的寻呼或者主动发起与LTE网络系统的连接过程;UE和eNB之间建立LTE信令连接和承载。
具体实现方法为:eNB通过寻呼消息发起用户终端接入LTE网络系统的过程。也可以由用户终端根据MME网络下发的目标载波信息主动发起接入LTE网络系统的过程。此过程中,当UE和eAN之间可以不执行认证过程。
S791、eNB给MM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eNB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S792、MME向S-GW/PGW发送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eNB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又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分支删除的方法,本实施例以删除eNB的承载请求为例,该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S81、UE已经在eHRPD系统和LTE系统同时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
S82、PDN GW发送删除承载请求消息,包含需要删除的EPS承载以及EPS承载标识。S-GW向MME发送删除承载请求,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EPS承载以及EPS承载标识。
S83、MME向eNB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要求删除EPS承载,该去激活请求中包括:需要删除的EPS承载的标识。
S84、eNB和UE执行RRC连接重配过程,删除该EPS承载标识对应的EPS承载。如果LTE分支的所有承载都需要删除,则会同时执行RRC连接释放过程,删除LTE分支。
S85、eNB将承载去激活响应发送给MME。
S86、MME将删除承载响应发送给S-GW/P-GW。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下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分支删除的方法,本实施例以删除eAN/ePCF的承载请求为例,该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
S91、UE已经在eHRPD系统和LTE系统同时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
S92、PDN GW发送删除承载请求消息,包含需要删除的EPS承载以及EPS承载标识。S-GW向MME发送删除承载请求,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EPS承载以及EPS承载标识。
S93、MME向eAN/ePCF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要求删除EPS承载,该去激活请求中包括:需要删除的EPS承载的标识。
S94、eAN/ePCF和UE执行空口流配置过程,释放空口无线承载。如果eHRPD分支的所有承载都需要删除,则会执行eHRPD空口连接释放过程,删除eHRPD分支。
S95、eAN/ePCF将承载去激活响应发送给MME。
S96、MME将删除承载响应发送给S-GW/P-GW。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进行第二系统测量;
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转发该测量结果;
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
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所述第一系统为:长期演进计划LTE系统,第二系统为:演进高速率分组数据eHRPD或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
或所述第一系统为:eHRPD或HRPD,所述第二系统为:LTE系统。
2.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系统基站与用户设备UE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转发的UE发送的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载频信息、小区标识信息以及信号强度或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
接收服务网关S-GW发送的建立承载请求,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所述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QoS信息、业务流模板TFT信息以及UE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将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指定给第二系统基站,并将该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使UE依据该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
所述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包括:根据测量结果内的信号强度信息或信号质量来确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具体为,判断该信号强度超过强度阈值或者信号质量超过质量阈值时,确定能够进行载波聚合,并确定信号质量最好或者信号强度最好的测量结果对应的小区标识,将该小区标识对应的基站作为第二系统的目标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具体为:
选择测量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质量最好的载波及该载波对应小区信息作为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S-GW发送的删除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分组数据网网关PDN GW发送的请求删除的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标识;
向基站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该请求内携带有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
接收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后发送删除承载响应。
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在与第一系统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进行第二系统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系统基站使得第一系统基站向MME转发该测量结果;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MME根据该测量结果返回的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发送给连接业务单元;
连接业务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二系统的目标载波信息和小区与第二系统的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在第二系统进行数据业务;
所述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eHRPD或HRPD;或所述第一系统为:eHRPD或HRPD,所述第二系统为:LTE系统。
6.一种移动性管理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系统基站与UE进行数据业务时,接收第一系统基站转发的UE发送的第二系统测量的测量结果,并将所述测量结果发送给聚合选择单元,所述测量结果包括:载频信息、小区标识信息以及信号强度或质量信息;
聚合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所述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进行载波聚合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参与聚合的第二系统基站包括:根据测量结果内的信号强度信息或信号质量来确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具体为,判断该信号强度超过强度阈值或者信号质量超过质量阈值时,确定能够进行载波聚合,并确定信号质量最好或者信号强度最好的测量结果对应的小区标识,将该小区标识对应的基站作为第二系统的目标基站;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建立承载请求,并将该建立承载请求发送给载波选择单元;
所述载波选择单元,用于确定该建立承载请求对应的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并将所述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发送单元;
所述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QoS信息、TFT信息以及UE的用户面隧道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指定给第二系统基站,并将该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发送给UE使UE依据该目标载波信息与第二系统基站建立连接和承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选择测量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质量最好的载波及该载波对应小区信息作为第二系统目标载波和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删除承载请求,该请求内包括:PDN GW发送的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将所述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传递给所述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基站发送承载去激活请求,该请求内携带有请求删除的EPS承载标识;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基站在依据该承载去激活请求将请求删除的EPS承载删除后发送删除承载响应。
CN201210384472.2A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3731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4472.2A CN103731864B (zh)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3/083191 WO2014056380A1 (zh) 2012-10-11 2013-09-10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4472.2A CN103731864B (zh)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1864A CN103731864A (zh) 2014-04-16
CN103731864B true CN103731864B (zh) 2017-09-12

Family

ID=5045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4472.2A Active CN103731864B (zh) 2012-10-11 2012-10-11 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31864B (zh)
WO (1) WO20140563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3805A1 (en) * 2014-06-30 2016-01-07 Intel IP Corporatio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enhancing quality of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 lte
US10075888B2 (en) 2014-09-25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specific air-interface selection
CN107040346B (zh) * 2016-02-03 202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面传输通道处理方法及基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586A (zh) * 2009-10-13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测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2047144A1 (en) * 2010-10-04 2012-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cquisition of cell information for enhancing network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CN102640561A (zh) * 2009-12-03 2012-08-15 诺基亚公司 提供多系统载波聚合的架构
CN102685796A (zh) * 2011-03-08 2012-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方法、系统与基站、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8666B2 (en) * 2010-05-05 2013-07-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two radio systems
US8989087B2 (en) * 2010-06-15 2015-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radio acces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04616B2 (en) * 2010-06-15 2014-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mechanism for inter-RAT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111805B (zh) * 2010-06-18 2016-12-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载波系统的测量配置和上报方法及设备
CN102026264B (zh) * 2010-12-17 2013-10-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测量上报和系统间互操作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586A (zh) * 2009-10-13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测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640561A (zh) * 2009-12-03 2012-08-15 诺基亚公司 提供多系统载波聚合的架构
WO2012047144A1 (en) * 2010-10-04 2012-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cquisition of cell information for enhancing network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CN102685796A (zh) * 2011-03-08 2012-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方法、系统与基站、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ews on Rel-12 and Onwards;China Telecom;《3GPP RAN Workshop on Release 12 and onwards RWS-120037》;20120601;第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56380A1 (zh) 2014-04-17
CN103731864A (zh) 201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8609B2 (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581843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端的处理交递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JP6969636B2 (ja) 無線端末、無線端末における方法、及び無線局
US924755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469872B (zh) 跨系统的数据业务双向切换方法、系统与双模终端
CN104427566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载波聚合系统
JP202051186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スライス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451549A (zh) 语音回退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CN10646518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执行载波聚合和双连接的流量定向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4821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x2 interface setu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96262B (zh) 直接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91322A (zh) 处理新无线能力的装置及方法
CN103947252A (zh) 无线连接失败期间的掉话避免
CN107635258A (zh) 一种数据或者信令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TW201220914A (en) Handl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N104158581B (zh) 一种中继节点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WO2011162654A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handov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30021902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Time Reference
CN108141816A (zh) 用于由终端执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82054B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959662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CN103428768A (zh)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接入点和用户设备
KR20150065874A (ko) 디바이스 투 디바이스 통신, 기지국 및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CN106358248A (zh) 无线局域网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2215545A (zh) 一种中继网络中重建回传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1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