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0137A - 记录控制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控制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30137A CN103730137A CN201310461348.6A CN201310461348A CN103730137A CN 103730137 A CN103730137 A CN 103730137A CN 201310461348 A CN201310461348 A CN 201310461348A CN 103730137 A CN103730137 A CN 1037301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track
- recording
- data
- layer
- reco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3
- OAIGZYFGCNNVIE-ZPFDUUQYSA-N Ala-Val-Asp-Pro Chemical compound C[C@H](N)C(=O)N[C@@H](C(C)C)C(=O)N[C@@H](CC(O)=O)C(=O)N1CCC[C@H]1C(O)=O OAIGZYFGCNNVIE-ZPFDUUQYSA-N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224 prote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9506 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 subunit alph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101156 slc51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11B20/1889—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with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控制设备及方法。提供了一种记录控制设备,其包括记录控制部,以及替代处理部,所述记录控制部通过向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来控制对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规定连续记录范围的特定地址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每个记录层的连续记录范围的下一可写地址中的、在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与特定地址的位置之间具有距在从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到外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控制设备及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在对多层光盘执行数据记录时可以提高操作效率的记录控制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光盘记录介质(以下简称光盘),比如CD(压缩盘)、DVD(数字通用光盘)或BD(蓝光光盘:注册商标)等,已经广泛作为光学记录介质,通过照射光来执行至/自光学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和再现(例如,参阅“Universal Disk Format Specification Revision2.50”OSTA,2003及JP2009-123331A)。
在这样的光盘中,通过试图提高信息记录密度来实现大存储容量。具体地,已经采用了通过减小用于形成作为坑列或标记列的磁道的间距来沿径向方向提高记录密度,或通过减小坑或标记的大小来提高与径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记录密度的技术。
另一方面,在试图增加记录容量时,使记录层(层)的数量增加的技术同样是有效的,并且已经提出了两层盘或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层的多层盘且已在当前条件下投入使用。
发明内容
顺便,存在多层光盘需求以便有效管理其上记录有用户数据和管理信息的磁道(连续记录范围),并提高可靠性和操作效率。
例如,在光盘上具有缺陷区域的情况下且在数据重写由一次写入介质执行的情况下,将数据记录到与通过执行替代处理而利用写入请求指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如果相同类型的数据,比如用户数据或管理信息比如元数据,分散在记录区域上,则操作效率在将该数据写入光盘且从该光盘读出的情况下将降低。
本发明通过考虑这种情况来执行,并且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记录控制设备,包括:记录控制部,通过向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来控制对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执行数据记录的多个记录层,并在每个记录层上具有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连续记录范围,以及替代处理部,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规定连续记录范围的特定地址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其将每个记录层的连续记录范围的下一可写地址中的、在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与特定地址的位置之间具有距在从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到外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在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当在包括特定地址的连续记录范围内存在下一可写地址时,替代处理部可以将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并且当在包括特定地址的连续记录范围内不存在下一可写地址时,替代处理部可以将具有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用于记录管理信息的连续记录范围,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连续记录范围,以及用于记录管理信息的镜像数据的连续记录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形成在记录层上。
记录控制部可以将当从记录介质的激光入射面的一侧观察时位于最后侧上的记录层上的从中心到外周方向上的最内周侧上的连续记录范围设置为用于记录管理信息的连续记录范围,并将最外周侧上的连续记录范围设置为用于记录镜像数据的连续记录范围。
在存在距离最短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的情况下,当指示要记录的数据是管理信息时,替代处理部可以将最短距离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位于从中心到外周方向上的最内周侧上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在存在距离最短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的情况下,当指示要记录的数据是镜像数据时,替代处理部可以将最短距离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从中心到外周方向的最外周侧上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在执行记录介质的格式化时,记录控制部封闭位于沿着连续布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记录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位于所述记录方向的所述端部处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内的所述特定地址,并且所述连续记录范围被封闭的情况下,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每个所述记录层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所述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位于从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的最外周侧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记录介质可以是数据的记录方向对于相互相邻的记录层不同的记录介质。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记录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向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来控制对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对其执行数据记录的多个记录层,并在每个记录层上具有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连续记录范围,以及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规定连续记录范围的特定地址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将每个记录层的连续记录范围的下一可写地址中的、在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与特定地址的位置之间具有在从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向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来控制对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其中记录介质具有对其执行数据记录的多个记录层,并在每个记录层上形成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连续记录范围,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规定连续记录范围的特定地址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将每个记录层的连续记录范围的下一可写地址中的、在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与特定地址的位置之间具有在从记录介质的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光盘的配置实例的示图;
图2是示出了记录系统的配置实例的示图;
图3是描述了单层文件系统的示图;
图4是描述了多层文件系统的示图;
图5是描述了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层文件系统的示图;
图6是描述了格式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描述了替代处理的示图;
图8是描述了替代处理的示图;
图9是描述了替代处理的示图;
图10是描述了数据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描述了数据容量获取的示图;
图12是描述了数据容量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描述了磁道划分的示图;
图14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描述了磁道划分的示图;
图16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描述了磁道划分的示图;
图18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描述了磁道划分的示图;
图20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描述了磁道划分的示图;
图22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描述了磁道划分的示图;
图24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描述了磁道划分的示图;
图26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描述了磁道划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描述了磁道保护的示图;
图29是描述了磁道保护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要注意的是,在该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大致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参考编号表示,并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阐述。
下文中,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照图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记录介质]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层记录介质,将数据记录到该多层记录介质且从该多层记录介质读取数据。
例如,将多层记录介质设置为具有多个记录层的WO(一次写入)光盘等。要注意的是,下文中,尽管将针对作为光盘的多层记录介质继续描述,但是下文描述的光盘是多层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且其可以具有任何类型的结构或形式的记录层等。
例如,将作为多层记录介质的光盘设置为数据的记录方向对于相互相邻的层(记录层)不同的OTP(反向磁道路径)型WO多层盘等。在此光盘的横截面中,比如图1所示,形成多个记录层。
覆盖层21,记录层形成区域22和基板23从图中的顶侧开始依次包括在图1中所示的光盘11中。同样,通过从覆盖层21的表面上的激光入射面31的侧面照射激光,执行至/自记录层形成区域22记录和读取数据。
要注意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基于激光至光盘11的入射方向,光盘11中的激光入射面31的侧面被称为正面,光盘11中的记录层形成区域22的侧面被称为背面。
覆盖层21由树脂构成,例如,用作形成在背面的记录层形成区域22的保护层。
其上记录有数据的两个记录层32-1和32-2包括在记录层形成区域22中,并且中间层33包括在记录层32-1与记录层32-2之间。要注意的是,下文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记录层32-1和记录层32-2的情况下,记录层32-1和记录层32-2将被简称为记录层32。
例如,记录层32由半透明记录膜构成,中间层33由比如热塑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树脂材料构成。进一步地,凹槽34-1和凹槽34-2各自作为位置引导件(凸模式和凹模式)被分别包括在记录层32-1和记录层32-2中。下文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凹槽34-1和凹槽34-2的情况下,凹槽34-1和凹槽34-2将被简称为凹槽34。这些凹槽34被用作记录层32的地址信息。
要注意的是,在该实例中,将正面的记录层32-1设置为L1层,并将背面的记录层32-2设置为L0层。例如,在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记录层32的情况下,交替包括记录层32和中间层33,并从背面开始按依次将每个记录层32设置为L0层,L1层,L2层,L3层,……,Lk层(然而,k是任意整数)。
记录标记列根据此光盘11中包括的记录层32上的数据的记录操作来形成。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记录标记列是例如在光盘上以螺旋形状形成的磁道,并具有连续记录范围的单位的含义。
[记录系统的配置实例]
将继续描述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系统的配置。图2是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系统的实施方式的配置实例的示图。要注意的是,图2中相同的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
图2中所示的记录系统执行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1并执行从光盘11读取数据,并由主机设备61和记录/再现设备62构成。
主机设备61向记录/再现设备62发出各种命令,并且由记录/再现设备62执行至/自光盘11的记录/再现。要注意的是,例如可以将主机设备61和记录/再现设备62设置为独立设备比如与主计算机设备和磁盘驱动设备相关的独立设备,或者主机设备61和记录/再现设备62可以包括在一个设备中。
主机设备61包括驱动控制部71,该驱动控制部71根据请求利用应用软件或OS(操作系统)来控制记录/再现设备62进行的数据记录和再现。
例如,驱动控制部71通过设置在光盘11中构建而成的文件系统来执行符合UDF(通用磁盘格式)的文件系统管理。进一步地,驱动控制部71对此执行磁道设置和封闭磁道处理,并通过指示执行记录/再现设备62的各种处理而在光盘11上反映管理状态。具体地,驱动控制部71具有划分部81,划分部81控制光盘11上的记录层32的磁道的划分。
记录/再现设备62包括主机接口(主机I/F)91,控制器92,存储器93,记录/再现处理部94,光学拾取器95及主轴电机96。
主机接口91通过与主机设备61通信来传输各种数据。例如,主机接口91将从主机设备61提供而来的各种命令提供给控制器92,并将从主机设备61提供而来的记录数据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进一步地,主机接口91从光盘11进行读取,并将从记录/再现处理部94提供而来的再现数据提供给主机设备61。
控制器92控制记录/再现设备62的每个部分,以便根据经由主机接口91从主机设备61提供而来的各种命令执行至/自光盘11的数据记录和再现、格式化处理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必要,控制器92将存储器93作为工作区。
进一步地,控制器92包括替代处理部101,并且如果必要,该替代处理部101在执行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1时执行替代处理,并改变数据的记录目的地。存储器93利用控制器92执行数据传输,用作被控制器92使用的工作区域,并记录各种参数。
记录/再现处理部94根据控制器92的控制执行信号处理和用于记录和再现数据的伺服操作。例如,记录/再现处理部94通过将从主机接口91提供而来的记录数据提供给光学拾取器95来记录到光盘11,并通过将从光学拾取器95提供而来的再现数据提供给主机接口91来从光盘11读取。
光学拾取器95根据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控制器92的控制来向光盘11照射与从记录/再现处理部94提供而来的记录数据对应的激光,并将记录数据记录到光盘11。进一步地,光学拾取器95根据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控制器92的控制来向光盘11照射激光,接收该激光的反射光,并将通过该接收的光获得的信号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
使主轴电机96通过旋转驱动主轴来使安装在主轴电机上的光盘11旋转。
[文件系统]
接下来,将描述光盘11的磁道管理系统和记录系统中的数据记录。要注意的是,磁道管理被作为文件系统管理由主机设备61的驱动控制部71执行。
进一步地,尽管记录/再现设备62的控制器92根据来自驱动控制部71的写入命令执行记录控制,但存在此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替代处理是这样一种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记录到通过写入命令被指定为数据的记录目的地(写入目的地)的区域,从而通过将与该区域不同的区域设置为数据的记录目的地来记录所述数据。
另外,驱动控制部71对光盘11的一层(记录层32)执行磁道设置处理和封闭磁道处理,磁道设置处理设置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磁道,封闭磁道处理将每个磁道设置为连续记录完成状态(sequential recordingcompletion state)。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磁道是连续记录范围(SRR)。磁道以螺旋形状从记录层32的中心朝外侧形成在光盘11的每个记录层32中。
进一步地,当这些磁道处于已经完成记录的状态,且被设置为连续记录范围的连续记录不能在以后使用的管理状态时封闭。记录/再现设备62的控制器92通过驱动控制部71对文件系统管理执行针对这些磁道的记录操作。
这里,首先,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实例,在图3中示出了符合由具有一层的光盘(单层光盘)使用的文件系统,即符合UDF的逻辑布局和物理布局。
在图3中,在该图中的上部示出文件系统的逻辑布局,并在该图中的下部示出文件系统的物理布局。要注意的是,在文件系统的物理布局中,光盘的记录层131的图中的左侧是光盘的中心侧,记录层131的图中的右侧示出了光盘的外周侧。
在图中的下部所示的逻辑布局中,将五个磁道#1至#5,即,磁道#1至磁道#5,设置在光盘的卷空间中。要注意的是,备用区域(替代区域)设置在卷空间的外侧。
这里,图3中所示的所有磁道都是数据在其上连续记录到光盘上的物理区域的单元,每个磁道都对应于上述连续记录范围(SRR)。
在该实例中,磁道#1成为其上记录有管理信息,比如卷结构、元数据文件FE(元数据文件文件条目)和元数据镜像文件FE(元数据镜像文件文件条目)的地址空间。
磁道#2是元数据文件的连续记录范围,成为其上记录有文件集描述符和作为根目录的文件条目的地址空间。
磁道#3成为其上连续记录有用户数据等的地址空间。磁道#4是元数据镜像文件(元数据的副本)的连续记录范围,成为其上记录有文件集描述符和文件条目的地址空间。
磁道#5成为其上记录有AVDP(定位卷描述符指针)的地址空间。要注意的是,在“Universal Disk Format Specification Revision2.50”OSTA,2003中公开了每个上述类型的数据的详情(卷结构、元数据文件FE、元数据镜像文件FE、文件集描述符、AVDP等)。
在图中的下部所示的物理布局中,这些磁道#1至#5物理布置在单层光盘的层L0(即,记录层131)上。这里,示出了记录层131的径向方向(即,图中的水平方向)的每个位置的边界位置BO11至BO15示出了每个磁道的边界位置。
在每个磁道#1至#5中,根据每次数据记录将NWA(下一可写地址)更新为继已记录的地址之后的地址,并在执行数据记录时执行由NWA所示的地址的数据记录。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连续使用磁道中的物理区域,对磁道#1至#5的每一个进行记录。
要注意的是,图3中的每个磁道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已经执行了数据记录的区域,即,完成数据记录的区域。下文中,每个记录层的磁道中的阴影部分将表示完成数据记录的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在单层光盘中,由于物理记录区域是层L0,即,仅仅是L0层,因此每个磁道形成在层L0上。
图4中继续示出了多层光盘的实例作为比较实例。要注意的是,在图4中,在图中的上部示出文件系统的逻辑布局,并在该图中的下部示出文件系统的物理布局。进一步地,由于该实例中的文件系统的逻辑布局与图3的实例的逻辑布局相同,因此将省略该描述。
图4的下部示出两层光盘的物理磁道的布置实例。在该实例中,位于背面的记录层161和位于正面的记录层162作为记录层包括在光盘中,并且记录层161是L0层,记录层162是L1层。进一步地,光盘的记录层的图中的左侧是光盘的中心侧,记录层的图中的右侧示出了光盘的外周侧。
另外,在L0层(层L0)中,数据的记录方向朝向图中的右侧方向,并且从左至右的方向将数据记录在记录层161上。与此相反,在L1层(层L1)中,数据的记录方向朝向左侧方向,并且从右至左的方向将数据记录在记录层162上。
在图4的实例中,逻辑布局的磁道记录利用层L0和层L1的区域来实现。即,将层L0和层L1设置为一个物理记录空间,并设置磁道#1至#5。进一步地,边界位置BO21至BO25是每个磁道的边界位置。
具体地,磁道#1和磁道#2设置在层L0中,磁道#3设置在跨过层L0和层L1的范围内。此外,磁道#4和磁道#5设置在层L1的光盘中心侧的边缘区域上。
在图4的实例中,在多层光盘中,与单层光盘对应的文件系统仅仅通过像这样延伸贯穿每个记录层来应用。
然而,当此文件系统在多层光盘中应用时,操作效率和可靠性在执行数据记录时将降低。
具体地,例如,当执行元数据文件(以下简称元数据)的写入时,数据记录的操作效率对于元数据镜像文件(以下简称元数据镜像)的写入将降低。例如,当试图记录元数据文件和元数据镜像文件时,由于从层L0至层L1的明显移动是必要的,因此随着光盘的层数增加该操作效率的降低将变得明显。
进一步地,在当从激光入射面的一侧观察时位于正面的层的记录条件下,容易发生背面的层被影响且适当记录不能被执行的情况。
例如,当在磁道#4中进行元数据镜像的记录时,完成记录的层L1将存在于直接位于磁道#4的区域下方的磁道#1和磁道#2的两个区域的激光入射面的完成记录的一侧上。因此,对磁道#1和磁道#2之后的数据记录,例如,用户数据记录来说,或者对根据该记录更新管理信息来说,存在干扰的可能性。即,例如,照射到层L0的激光在层L1中扩散,存在适当的数据不能被记录到层L0的磁道的可能性,从而数据记录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例如,当磁道#5等的AVDP的更新是必要的时,根据层L0中的磁道#2的记录,层L0与层L1之间移动可能变得必要,从而数据记录的操作效率将降低。进一步地,当考虑到替代处理的生成时,就会出现诸如不能维护管理信息的巩固或元数据和元数据镜像的分散等问题。例如,当考虑到缺陷时,期望将管理信息文件,比如元数据和元数据镜像分散到适当的分离的位置,然后进行记录。
通过这种方式,从执行数据记录时的操作效率和数据记录的可靠性的方面来看,不可能说图4中所示的多层光盘的文件系统和物理磁道管理系统是足够且适当的。
另一方面,在本公开中,执行磁道管理,比如图5所示。
图5中的上部示出符合UDF的文件系统的逻辑布局,并且该图中的下部示出文件系统的物理布局。
要注意的是,图5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进一步地,在文件系统的逻辑布局中,光盘11的记录层32的图中的左侧是光盘11的径向方向的中心侧,记录层32的图中的右侧示出了光盘11的径向方向的外周侧。要注意的是,径向方向是连接光盘11的中心和外周的方向。
在图5中的上部所示的逻辑布局中,在初始状态下,四个磁道#1至#4,即,磁道#1至磁道#4,被设置在光盘11的卷空间中。
在该实例中,磁道#1成为其上记录有卷结构、元数据FE(元数据文件条目)、元数据镜像文件FE(元数据镜像文件条目)、文件集描述符和作为根目录的文件条目的地址空间。即,将磁道#1被设置为用于管理信息文件的记录的管理信息磁道。下文中,用于管理信息文件的记录的磁道,比如磁道#1,也将被称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磁道#2成为其上例如连续记录有用户数据的地址空间。即,磁道#2成为用于用户数据的记录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
磁道#3是元数据镜像文件(元数据的副本)的连续记录范围,成为其上记录有文件集描述符和文件条目的地址空间。即,磁道#3成为用于管理信息的镜像文件的记录的用于镜像(mirror)的磁道。
磁道#4成为其上记录有AVDP的地址空间。
在光盘11中,这样的磁道#1至磁道#4,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通过格式化处理而被包括在记录层32中,并被设置为初始状态。
在该实例中,当从激光入射面31的一侧观察时,磁道#1和磁道#2设置在最后面的层L0,当从层L0和激光入射面31的一侧观察时,磁道#3设置为跨过层L1而处于L0的正面侧上。另外,磁道#4被设置到层L1中的光盘11的径向方向的中心侧的边缘,即,被设置到内周侧的边缘部分。换句话说,磁道#4是位于记录方向末端的磁道。
进一步地,在图5中,边界位置BO31至BO34是每个磁道的边界位置。即,将从层L0的边界位置BO31至边界位置BO32的区域设置为磁道#1,并将从层L0的边界位置BO32至边界位置BO33的区域设置为磁道#2。类似地,将从层L0的边界位置BO33至层L1的边界位置BO34的区域设置为磁道#3,并将从层L1的边界位置BO34至内周侧的边缘的区域设置为磁道#4。
要注意的是,在层L0和层L1的每一个中,记录以OTP形式进行。即,在该实例中,层L0的记录方向在该图中为从左至右,并从光盘11的内周至外周记录数据。另一方面,层L1的记录方向在该图中为从右至左,并且从光盘11的外周至内周记录数据。进一步地,每个层从最后面的层L0开始按顺序使用以便进行数据记录。
在光盘11中,磁道#1,磁道#2,磁道#3,……,磁道#N从层L0的内周侧的边缘部分开始沿记录方向设置,并且磁道的数量根据从前侧至后侧的位置沿记录方向以1的增量增加。进一步地,在将一个磁道划分为多个磁道的情况下,再次分配新磁道的数量。
顺便,由于磁道#4临时设置到最前侧的层L1的最终边缘部分,因此设置AVDP的记录位置以便适于UDF规定。
在UDF的文件结构,比如众所周知的文件结构中,连续记录中使用的卷识别区域通过从自前导LSN(逻辑扇区号:逻辑地址)设置16个扇区而开始。同样,定位点例如布置在第256扇区的位置,以及最后扇区N或第N-256扇区的位置。记录最后扇区N或第N-256扇区的AVDP的磁道在成为这里的磁道#4。
然而,磁道#4在设置之后立即封闭,而实际上不执行AVDP等的记录。然后,由于在磁道#4中不存在作为下一可写地址的NWA,此后,将变成不执行数据实际写入磁道#4的管理状态。
然而,在执行光盘11的格式化时执行AVDP或其他类型管理信息的写入可能是必要的。同样,当实际指示数据记录到磁道#4时,生成替代处理(POW(伪重写)),并执行数据写入替代目的地的区域。
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中,为光盘11的每个层设置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磁道,比如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和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进一步地,当用于规定层的不同记录目的的磁道的整个区域已经完成记录时,将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新磁道设置在位于该层的正面侧上的层中。
通过这种方式,比如在图5的实例中,例如,由于元数据用磁道#1和镜像用磁道#3在初始状态下包括在同一层L0中,因此在执行元数据和元数据镜像的记录时不会出现在层之间的移动,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进一步地,保持了元数据和元数据镜像的分布,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鲁棒性。
另外,在本公开中,比如前面描述的数据记录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为每个层设置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磁道来提高,并且在执行数据记录时的操作效率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在执行格式化封闭磁道#4来提高。
[格式化处理的描述]
因此,下文中,将描述图2中所示的记录系统的具体操作。
首先,将参照图6的流程图描述由主机设备61执行的格式化处理。该格式化处理这样一种处理,所述处理控制其上尚未记录数据的作为光盘11的空白盘的格式化,并在文件系统的格式化命令从主机设备61的驱动控制部71提供而来时开始。
在步骤S11中,驱动控制部71从光盘11获取磁盘参数。
也就是说,当驱动控制部71经由主机接口91指示将磁盘参数读到控制器92时,通过控制光学拾取器95和记录/再现处理部94来使控制器92从光盘11读取磁盘参数。记录/再现处理部94在必要时将解调处理等应用于从光学拾取器95提供而来的信号,并将由此获得的磁盘参数提供给驱动控制部71。
在步骤S12中,驱动控制部71基于所读取的磁盘参数判断安装在记录/再现设备62中的光盘11是否是空白盘。
在步骤S12中判断没有空白盘的情况下,由于光盘11已经被格式化,例如,驱动控制部71将介质不能被格式化的消息提供给主机设备61,从而格式化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判断有空白盘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驱动控制部71将格式单元命令提供给控制器92,并指示光盘11的物理格式。
然后,控制器92根据格式单元命令控制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光学拾取器95,使其执行光盘11的物理格式化,并将示出该执行结果的信息提供给驱动控制部71。
在步骤S14中,驱动控制部71基于从控制器92提供而来的信息判断在执行物理格式化时是否出现错误。
在步骤S14中判断出现错误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71将出现格式化错误的消息输出至主机设备61,从而格式化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中判断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由于物理格式化完成,因此该处理进入步骤S15,执行光盘11的磁道设置。
在步骤S15中,驱动控制部71向控制器92指示保护用于AVDP和用于RVDS的磁道(保留卷描述符序列)。然后,控制器92根据驱动控制部71的指示在光盘11上设置(保留)用于AVDP和RVDS的记录的磁道。
通过这种方式,将比如图5所示的位于光盘11的最前侧上的层L1的记录方向侧上的最终边缘部分设置为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4。
在步骤S16中,驱动控制部71向控制器92指示封闭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然后,控制器92根据驱动控制部71的指示控制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光学拾取器95,并使其封闭由驱动控制部71指定的磁道。
通过这种方式,图5中所示的磁道#4例如在未记录的状态下被封闭。这样的封闭处理是根据UDF规定将AVDP区域设置到磁道#4,封闭该磁道#4,之后通过替代处理将AVDP记录到另一个位置的处理。
要注意的是,UDF中的AVDP是最初由主机读取的点,并且是从这里导向至光盘上的所有文件的信息。在UDF中,AVDP向逻辑块第256扇区、最终扇区(Z)和第Z-256扇区中这个提供至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置提供记录。
在步骤S17中,驱动控制部71向控制器92指示保护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然后,控制器92根据驱动控制部71的指示在光盘11上设置用于元数据的记录的磁道。
通过这种方式,比如图5所示,例如,将位于光盘11的最后侧上的层L0的内周侧的边缘部分,即,与记录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边缘部分,设置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1。
在步骤S18中,驱动控制部71向控制器92指示保护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然后,控制器92根据驱动控制部71的指示在光盘11上设置用于用户数据的记录的磁道。
通过这种方式,比如图5所示,例如,将位于光盘11的最后侧上的层L0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1之后的区域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2。因此,将从磁道#2起至磁道#4的部分设置为磁道#3(其是用于过渡镜像的磁道)。
在步骤S19中,驱动控制部71创建UDF结构。
在步骤S20中,驱动控制部71在必要时将命令等提供给控制器92,并将数据比如AVDP记录到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例如,驱动控制部71将AVDP、MVDS(主卷描述符序列)、元数据文件FE、元数据镜像文件FE及元数据文件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并向控制器92指示将该数据记录到光盘11。
然后,控制器92控制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光盘95,并控制将从驱动控制部71提供至记录/再现处理部94的数据记录到光盘11上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再现处理部94在必要时调制从驱动控制部71提供而来的数据比如AVDP,并将调制数据提供给光学拾取器95。进一步地,光学拾取器95根据从记录/再现处理部94提供而来的数据向光盘11照射激光,并执行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1。
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将AVDP、MVDS、元数据文件FE、元数据镜像文件FE及元数据文件记录到图5中所示的磁道#1。在该实例中,由于磁道#1处于打开状态,并且磁道#1的前导位置是NWA的位置,由此从NWA的位置写入数据比如AVDP。
在步骤S21中,驱动控制部71判断在执行将数据写入用于元数据的磁道时是否出现错误。
在步骤S21中判断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即,在出现写入错误且数据写入存在缺陷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71将格式化失败的消息输出至主机设备61,并且格式化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判断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如果必要,驱动控制部71将命令等提供给控制器92,并将元数据镜像记录到用于镜像的磁道。
也就是说,驱动控制部71将元数据镜像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并向控制器92指示将元数据镜像记录到光盘11。然后,控制器92控制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光学拾取器95,并控制从驱动控制部71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的元数据镜像在光盘11上的用于镜像的磁道的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再现处理部94在必要时调整从驱动控制部71提供而来的元数据并将调整元数据镜像提供给光学拾取器95,并且光学拾取器95根据来自记录/再现处理部94的数据向光盘11照射激光。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将元数据镜像记录到图5中所示的磁道#3。
在步骤S23中,驱动控制部71将AVDP和RVDS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并通过向控制器92指示将该数据记录到光盘11来将AVDP和RVDS记录到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
然后,控制器92控制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光学拾取器95,从而控制将AVDP和RVDS记录到光盘11。记录/再现处理部94在必要时调整AVDP和RVDS并将调整AVDP和RVDS提供给光学拾取器95,并且光学拾取器95根据来自记录/再现处理部94的数据向光盘11照射激光。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通过步骤S16的处理封闭,因此控制器92执行替代处理,并控制数据记录以便将AVDP和RVDS记录到另一个磁道。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光盘11变成图5中所示的初始状态。要注意的是,稍后将描述替代处理,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封闭磁道的情况下执行该替代处理。
在步骤S24中,驱动控制部71判断在执行AVDP和RVDS的写入时是否出现错误。
在步骤S24中判断出现错误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71将出现写入错误的消息输出至主机设备61,并且格式化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24中判断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71将格式化正常结束的消息输出至主机设备61,并且格式化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通过额外向最后侧的层设置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磁道,主机设备61在光盘11的最前侧的层上设置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封闭该磁道,并记录必要数据。
[替代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由记录/再现设备62执行的替代处理。
在驱动控制部71指定光盘11的指定区域作为写入目的地,并且发出请求写入数据的写入命令的情况下,在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区域是不能执行数据写入的区域时发出替代处理。
例如,驱动控制部71指定LSN(逻辑扇区号)作为写入目的地,该LSN是示出了光盘11的记录层32上的位置(更具体地,扇区号)的逻辑地址。
进一步地,当从驱动控制部71接收写入命令时,控制器92将示出了写入目的地的LSN转换为PSN(物理扇区号),该PSN是在光盘11的记录层32上示出了物理位置的物理地址,更详细地,是物理扇区号。同样,在由PSN示出的位置与光盘11上的磁道的NWA(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相匹配时,控制器92执行从NWA的位置写入数据。
另一方面,在由PSN示出的位置与磁道中的NWA的位置不相匹配时,控制器92(替代处理部101)执行替代处理,并将数据的写入目的地更改为另一个位置(以下称为替代目的地)。然后,控制器92通过将替代目的地设置为数据的最终写入目的地来执行数据写入。
这里,在控制器92的替代处理部101确定替代目的地的情况下,依次从如下所示的优先级,即,依次按以下第一优先级至第四优先级选择替代目的地。
(第一优先级)
写入目的地是位于光盘11的末端的磁道,并且在封闭该磁道的情况下,将光盘11的最外周侧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
(第二优先级)
在包括写入目的地的磁道中存在NWA的情况下,将该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
(第三优先级)
将所有层的NWA中的在写入目的地和NWA之间具有光盘11的径向方向的最短相对距离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
(第四优先级)
在存在在写入目的地与NWA之间具有光盘11的径向方向的最短相对距离的多个NWA的情况下,如果写入数据是元数据,则将最内周侧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并且如果写入数据是元数据镜像,则将最外周侧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
替代处理部101按第一优先级至第四优先级的上述顺序确定替代目的地。
因此,比如图7所示,例如,在位于光盘11的末端的磁道#4中的位置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情况下,第一优先级适用。要注意的是,图7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5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
在图7中,将磁道#1至#4设置在光盘11上,并且磁道中的NWA对磁道#1至磁道#3来说分别变成NWA1至NWA3。进一步地,由于磁道#4被封闭,因此磁道#4的NWA不存在。这里,磁道#4是从边界位置BO34至边界位置BO41的位于层L1的内周侧的边缘的区域。
在此状态下,发出写入命令,并且逻辑地址LSN N被指定为数据的写入目的地。这里在LSN之后的“N”是逻辑地址号。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92将逻辑地址LSN N转换为物理地址PSN N,并获取由物理地址PSNN指定的磁道的磁道信息。要注意的是,在PSN之后的N是物理地址号。
这里,当由物理地址PSN N示出的位置是磁道#4中的位置时,由于磁道#4封闭,所以生成替代处理。
尽管在替代处理中指定从第一优先级至第四优先级按上述顺序是否满足条件,但在该实例中,磁道#4是位于末端的磁道,即,具有最大磁道号的磁道。进一步地,由于磁道#4被封闭,因此第一优先级适用。
相应地,替代处理部101从目前设置在光盘11中的磁道的所有NWA中选择替代目的地。在第一优先级中,由于将光盘11的最外周侧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因此在图7的实例中的NWA3被确定为替代目的地。当确定了此替代目的地时,控制器92从NWA3(其是替代目的地)的位置写入指示要记录的数据。当完成将数据写入磁道#3时,用于记录数据的部分的NWA3的位置沿记录方向移动,且被设置为NWA3'。因此,在此后将数据写入磁道#3的情况下,从NWA3'的位置执行记录。
进一步地,替代处理部101将具有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 N的实际写入目的地更改为NWA3的信息注册为替代信息。
存在通过第一优先级执行的替代处理例如通过图6的步骤S23的处理执行的情况。
在执行图6的步骤S23的处理的情况下,将元数据写入磁道#1,另外将元数据镜像写入磁道#3,之后指示将数据比如AVDP写入磁道#4。然后,通过替代处理将指示要写入磁道#4的数据比如AVDP写入磁道#3。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将数据写入层L0的所有磁道,因此在执行数据写入时,在格式化处理中,对光学拾取器95来说没有必要将激光的照射目的地从层L0移至另一层。因此,可以提高在执行数据记录时的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比如图8所示,例如,三个记录层191-1至191-3包括在安装在记录/再现设备62中的光盘中,并将记录层191-1至191-3分别设置为层L0至L2。这里,层L0是位于最后侧中的记录层,图中的左侧是光盘的径向方向内周侧。进一步地,层L0和L2的记录方向朝向图中的右侧方向,层L1的记录方向朝向左侧方向。
在该实例中,四个磁道#1至#4设置在光盘上,并且磁道#1至#3中的NWA分别是NWA1至NWA3。进一步地,磁道#4被封闭,并处于不存在NWA的状态。要注意的是,在图8中,边界位置BO51至BO55示出了每个磁道的边界位置。
在这样的状态下,发出写入命令,并且逻辑地址LSN0被指定为数据的写入目的地。控制器92将逻辑地址LSN0转换为物理地址PSN0。
这里,当物理地址PSN0的位置是磁道#1的前导位置时,由于物理地址PSN0的位置从NWA1的位置在与记录方向相反的一侧上,因此已经将数据记录到物理地址PSN0,从而生成替代处理。
由于包括物理地址PSN0的磁道#1不是最终磁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优先级不适用。进一步地,由于NWA1存在于包括物理地址PSN0的磁道#1中,因此第二优先级在该实例中适用,并且NWA1被确定为替代目的地。
此后,控制器92从NWA1(其是替代目的地)的位置写入指示要记录的数据。当完成将数据写入磁道#1时,用于记录数据的部分的NWA1的位置沿记录方向移动,且被设置为NWA1'。进一步地,替代处理部101将具有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0的实际写入目的地更改为NWA1的效果的信息注册为替代信息。
由于维护相同类型的数据的集中,因此如果此替代目的地根据第二优先级确定,则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提高在执行数据记录和数据读取时的操作效率。
在该实例中,当磁道#1是用于元数据的磁道时,磁道#1中的位置在执行元数据写入时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因此,即使在不能将指定元数据写入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位置的情况下,如果包括写入目的地的磁道中的NWA被确定为替代目的地,将指示要写入的元数据仍被记录在元数据用磁道中。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元数据仍被记录到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维护了元数据的集中,从而提高了元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由于管理信息比如元数据集中在指定区域中,因此可以缩短光盘的安装时间。
另外,比如图9所示,例如,三个记录层211-1至211-3包括在安装在记录/再现设备62中的光盘中,并将记录层211-1至211-3分别设置为层L0至L2。这里,层L0是位于最后侧中的记录层,图中的左侧是光盘的径向方向内周侧。进一步地,层L0和L2的记录方向朝向图中的右侧方向,层L1的记录方向朝向左侧方向。
在该实例中,五个磁道#1至#5设置在光盘上,并且磁道#1至#3中的NWA分别是NWA1至NWA3。进一步地,磁道#4被封闭,并处于不存在NWA的状态下。要注意的是,在图9中,边界位置BO61至BO65示出了每个磁道的边界位置。
在这样的状态下,发出写入命令,并且逻辑地址LSN N被指定为数据的写入目的地。控制器92将逻辑地址LSN N转换为物理地址PSN N。
这里,当物理地址PSN N的位置是磁道#4的最终边缘位置时,由于包括物理地址PSN N的磁道#4中没有NWA,并且不能记录数据,因此生成替代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括物理地址PSN N的磁道#4不是最终磁道,因此第一优先级不适用,并且由于磁道#4中没有NWA,因此第二优先级同样不适用。
相应地,替代处理部101应用第三优先级,并将目前设置在光盘中的所有磁道的NWA中的、具有与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 N的位置的光盘的径向方向的最短相对距离的NWA确定为替代目的地。
在该实例中,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 N,即,在NWA1至NWA3中的、具有与作为磁道#4的最终边缘位置的边界位置BO65的最短相对距离的NWA3,被选择作为替代目的地。
当确定替代目的地时,控制器92从NWA3(其是替代目的地)的位置写入指示要记录的数据。当完成将数据写入磁道#3时,用于记录数据的部分的NWA3的位置沿记录方向移动,且被设置为NWA3'。进一步地,替代处理部101将具有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 N的实际写入目的地更改为NWA3的效果的信息注册为替代信息。
由于数据被记录到尽可能接近光盘的径向方向上的被指示要写入的位置的位置,因此如果根据第三优先级确定此替代目的地,则维护了数据的集中,从而可以提高在执行数据读取时的操作效率。
例如,磁道#4是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且指示要写入的数据是用户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通过替代处理生成的用户数据记录到磁道#3,由于光盘的径向方向的距离在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与磁道#4之间足够短,因此可维护用户数据的集中。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在执行用户数据的读取时可能没有必要明显移动光学拾取器95进行的激光的照射区域,因此将提高操作效率。
[数据记录处理的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记录/再现设备62在必要时通过应用第一优先级至第四优先级中的任一个来将数据记录到光盘的具体处理。
也就是说,下文中,将参照图10的流程图描述数据记录处理,其中记录/再现设备62根据来自驱动控制部71的写入命令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1。
在步骤S51中,控制器92接收从驱动控制部71提供而来的写入命令。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控制部71将要写入的数据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并且逻辑地址LSN在写入命令中被指定为该数据的写入目的地。
在步骤S52中,控制器92将在接收的写入命令中的被指定为数据的写入目的地的逻辑地址LSN转换为物理地址PSN。
在步骤S53中,控制器92获取磁道信息,该磁道信息是与包括在光盘11上由获取物理地址PSN所示的位置的磁道有关的信息。要注意的是,下文中,包括由获取物理地址PSN所示的位置的磁道也被称为用于处理的磁道。
在步骤S54中,控制器92基于磁道信息判断用于处理的磁道是否是最终磁道且是否被关闭。即,判断在执行替代处理时是否满足第一优先级的条件。
这里,最终磁道是沿光盘11的记录方向直线排列的磁道中的在位于最前侧的记录层上的记录方向侧的边缘处的磁道。
在步骤S54中判断磁道不是最终位置并且未被封闭的情况下,即,在不满足第一优先级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55中,控制器92判断用于处理的磁道中是否存在NWA。
在步骤S55中判断存在NWA的情况下,在步骤S56中,控制器92判断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是否等于或大于用于处理的磁道的NWA,即,是否PSN≥NWA。
在步骤S56中判断满足PSN≥NWA的情况下,在步骤S57中,控制器92判断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是否等于用于处理的磁道的NWA,即,是否PSN=NWA。
在步骤S57中判断不满足PSN=NWA的情况下,控制器92将存在参数错误的消息输出至驱动控制部71,并且数据记录处理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目的地的地址位置被指定为从NWA开始沿记录方向的写入目的地,因此由于在所述磁道中没有执行数据的连续记录,因此其被设置为参数错误。
另一方面,在步骤S57中判断满足PSN=NWA的情况下,在步骤S58中,控制器92控制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光学拾取器95,并使其从用于处理的磁道的NWA记录数据。
记录/再现处理部94在必要时根据控制器92的控制调制从驱动控制部71提供而来的数据,并将调制数据提供给光学拾取器95。光学拾取器95根据从记录/再现处理部94提供而来的数据向光盘11的磁道照射激光,并将数据记录到磁道。
例如,在判断满足PSN=NWA的情况下,由于用于处理的磁道的NWA的位置被指定为写入命令中写入目的地的位置,因此不具体执行替代处理,并从指定写入目的地连续写入数据。
在步骤S59中,控制器92判断在执行数据记录时是否出现错误。要注意的是,即使在记录/再现设备62中执行缺陷替代或重试处理,也存在这里的错误是写入错误的情况。进一步地,由于文件系统的一侧(驱动控制部71)执行了写入处理,因此同样包括针对写入错误的情况。
在步骤S59中判断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控制器92将数据记录存在缺陷的消息输出至驱动控制部71,并且数据记录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59中判断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在步骤S60中,控制器92判断在执行数据记录时是否执行了替代处理。
在步骤S60中判断未执行替代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器92将数据的记录被正常执行的消息输出至驱动控制部71,并且数据记录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60中判断执行了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61中,替代处理部101将具有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的实际写入目的地更改为NWA(其是替代目的地)的效果的信息注册为替代信息。
当替代信息被注册时,控制器92将数据记录被正常执行的消息输出至驱动控制部71,并且数据记录处理结束。
进一步地,在步骤S54中判断用于处理的磁道是最终磁道且封闭的情况下,即,在满足第一优先级的条件的情况下,该处理进入步骤S62。在这种情况下,生成替代处理并且第一优先级适用。
在步骤S62中,替代处理部101获取光盘11上所有磁道的NWA的径向方向的位置(以下简称径向位置)。
在步骤S63中,替代处理部101根据第一优先级并基于每个磁道的NWA的径向位置,将沿光盘11的径向方向位于最外周侧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通过这种方式,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例如,磁道#3的NWA3被选择作为替代目的地。
当确定替代目的地的NWA时,该处理进入步骤S58,并且由步骤S58至步骤S61的处理执行的数据记录处理结束。即,数据从被设置为替代目的地的NWA至记录方向被连续记录。
进一步地,在步骤S56中判断不满足PSN≥NWA的情况下,即,在前侧的位置沿记录方向从用于处理的磁道的NWA开始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情况下,该处理进入步骤S64。在这种情况下,由于NWA存在于用于处理的磁道中,因此满足第二优先级的条件。
在步骤S64中,使替代处理部101生成替代处理,并根据第二优先级将与写入目的地的磁道相同的磁道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通过这种方式,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例如,磁道#1(其是用于处理的磁道)的NWA1被选择作为替代目的地。
当确定替代目的地的NWA时,该处理进入步骤S58,并且由步骤S58至步骤S61的处理执行的数据记录处理结束。即,数据从被设置为替代目的地的NWA至记录方向被连续记录。
另外,在步骤S55中判断用于处理的磁道中不存在NWA的情况下,该处理进入步骤S6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满足第一优先级和第二优先级的条件,因此第三优先级或第四优先级在必要时是适用的。
要注意的是,存在以下情况,判断用于处理的磁道中不存在NWA是针对作为封闭磁道的用于处理的磁道,比如在图9中所示的实例中。
在步骤S65中,使替代处理部101生成替代处理。然后,在后继处理中,指定是否存在应用第三优先级或第四优先级的可能性。
在步骤S66中,替代处理部101获取在写入命令中指定的写入目的地的位置的径向信息R。这里,径向信息R是示出了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物理地址PSN的径向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67中,替代处理部101将指定光盘11上的磁道的NWA的变量N设置为1,并将变量N的最大值Nmax设置为NWA_Num。
这里,变量N示出,在与层L0的记录方向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即,内周侧的边缘部分)的NWA中,用于处理的NWA是沿记录方向的某个编号位置的哪一个NWA。因此,例如,在磁道#1中存在NWA的情况下,由变量N=1指定的第N NWA成为磁道#1的NWA。
进一步地,最大值Nmax=NWA_Num示出了存在于包括在光盘11中的磁道中的NWA的数量。
在步骤S68中,替代处理部101获取光盘11的所有磁道的NWA的径向位置,并计算与由径向信息R指定的径向位置的差值。
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在光盘11上具有NWA的所有磁道,获得磁道中的NWA的径向位置与由写入命令指定的写入目的地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径向方向之间的距离,作为径向位置的差值。
在步骤S69中,替代处理部101判断是否存在在步骤S68的处理中获得的每个磁道的NWA的径向位置的差值中差值相同的多个NWA。
在步骤S69中判断存在差值相同的NWA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中,替代处理部101执行差值的调整。
具体地,在由写入命令指示要记录到光盘11的数据是元数据(管理信息)的情况下,替代处理部101仅将差值相同的NWA中的,位于光盘11的最内周侧中的NWA的差值减少特定值。
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在差值相同的NWA是具有最小差值的NWA的情况下,第四优先级适用,并且在这些NWA中的,位于光盘11的最内周侧中的NWA被选择作为替代目的地。
例如,比如图5所示,由于将位于层L0中的最内周侧中的磁道#1设置为元用于数据的磁道,如果考虑到元数据的集中,则期望每个元数据尽可能多地被记录到光盘11的内周侧的区域。
相应地,在存在差值相同的多个NWA的情况下,第四优先级在必要时通过适当调整这些NWA中的位于最内周侧中的NWA的差值而适用,并且记录由元数据的区域可以被集中到指定区域。因此,维护元数据的基准,并且可以提高元数据的可靠性和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通过写入命令被指示要记录到光盘11的数据是元数据镜像的情况下,替代处理部101仅将差值相同的NWA中的,位于光盘11的最外周侧中的NWA的差值减少特定值。
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在差值相同的NWA是具有最小差值的NWA的情况下,第四优先级适用,并且在这些NWA中,位于光盘11的最外周侧中的NWA被选择作为替代目的地。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元数据的情况类似,由于由元数据镜像指定的区域可以被集中到指定区域,因此维护了元数据镜像的集中,并且可以提高元数据镜像的可靠性和操作效率。进一步地,由于元数据和元数据镜像被合理分散,因此几乎可以不受缺陷等的任何影响,并且可以增加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这种方式,当NWA的差值的调整被任意执行时,该处理从步骤S70进入步骤S71。
在步骤S70中执行差值的调整,或步骤S69中判断不存在差值相同的NWA的情况下,在步骤S71中,替代处理部101判断由变量N指定的第N NWA的差值是否最小。即,判断第N NWA的差值是否是NWA的所有差值的最小值。
在步骤S71中判断第N NWA的差值最小的情况下,替代处理部101根据第三优先级或第四优先级通过替代处理将第N 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
通过这种方式,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例如,从被指定为写入目的地的磁道#4中的位置,NWA3(其是具有径向距离的最短距离的NWA)被选择作为替代目的地。
当确定了替代目的地的NWA时,该处理进步骤S58,并且通过步骤S58至步骤S61的处理执行的数据记录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71中判断第N NWA的差值不是最小的情况下,在步骤S72中,替代处理部101将变量N设置为1的增量。
在步骤S73中,替代处理部101判断是否满足N>Nmax,即,所有NWA是否被设置为用于处理。
在步骤S73中判断不满足N>Nmax的情况下,该处理返回步骤S71,并重复上述处理。即,对下一NWA执行差值是否最小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73中判断满足N>Nmax的情况下,该处理进入步骤S74。
在步骤S74中,替代处理部101从磁道#1,即,从初始磁道沿着记录方向直至最后磁道依次检索磁道的NWA组,所述初始磁道位于光盘11的最后面的层的层L0的内周侧的边缘上。
在步骤S75中,作为步骤S74的处理中的检索的记过,替代处理部101判断光盘11的磁道中是否存在NWA。
在步骤S75中判断存在NWA的情况下,替代处理部101在替代处理中将通过检索获得的NWA设置为替代目的地。当确定替代目的地的NWA时,该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58,并且由步骤S58至步骤S61的处理执行的数据记录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例如,在步骤S75中判断不存在NWA的情况下,控制器92向驱动控制部71输出已经出现写入错误的消息以及通过写入保护而在数据记录的过程中存在失败的消息。当输出消息时,数据记录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当接收写入命令时,记录/再现设备62通过在必要时应用第一优先级至第四优先级来确定替代目的地,并将指定数据记录到光盘11。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应用第一优先级至第四优先级来确定替代目的地,维护了适当数据的集中和镜像分散,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操作效率。
[数据容量获取处理的描述]
顺便,例如,当将数据写入光盘11的一层(记录层)中的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规定磁道的所有区域时,可能有必要划分该层的正面的层,并且有必要设置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新磁道。
在此情况下,驱动控制部71获得光盘11的每一层的数据容量,并将基于该数据容量有针对性将层划分为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磁道。这里的数据容量是能够被用作磁道的区域的容量。
例如,比如图11所示,四个记录层241-1至241-4包括在光盘中,并将记录层241-1至241-4分别设置为层L0至L3。
在这种情况下,光盘的层数NL为4,并且层数NL是已知信息。进一步地,整个光盘的数据容量SENT也是已知信息。因此,驱动控制部71可以根据数据容量SENT和层数NL计算光盘的每一层的数据容量SL。即,数据容量SL可以通过将数据容量SENT除以层数NL而获得。
这里,将参照图12的流程图描述数据容量获取处理,该数据容量获取处理是主机设备61获取光盘的每一层的数据容量的处理。
在步骤S101中,驱动控制部71获取整个光盘11的数据容量SENT。
在步骤S102中,驱动控制部71获取光盘11的层数NL。
例如,数据容量SENT和层数NL各自从控制器92等获取。具体地,例如,控制器92控制记录/再现处理部94和光学拾取器95,使其从光盘11读取被作为管理信息记录到记录/再现处理部94的数据容量SENT和层数NL,并使其将数据容量SENT和层数NL提供给驱动控制部71。
在步骤S103中,驱动控制部71通过将获取数据容量SENT除以层数NL来计算光盘11的每一层的数据容量SL。
如上所述,主机设备61计算整个光盘11的数据容量,并根据光盘的层数来计算每一层的数据容量。主机设备61利用此获得的每一层的数据容量来将光盘11的层(磁道)划分为多个磁道。要注意的是,数据容量获取处理可以在划分层时执行,或者可以在划分层之前事先执行。
[磁道划分处理的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在额外规定层(磁道)被划分为多个磁道的情况下,在通过将每层划分为多个磁道来设置初始状态之后执行的处理。
例如,比如图13的上部所示,将光盘11的记录层32划分为磁道#1至#4。要注意的是,图13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5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进一步地,在图13中,磁道上的阴影部分的区域表示完成数据记录的区域,边界位置BO71至BO76表示每个磁道的边界位置。
在该实例中,图中的左侧是光盘11的内周侧,层L0和层L1的记录方向分别朝向图中的右侧方向和左侧方向。
在图13的上部所示的实例中,磁道#1至#3从光盘11的内周侧开始设置在层L0中,并且磁道#3被设置为扩展至层L1。进一步地,磁道#3和磁道#4从光盘11的外周侧开始设置在层L1中,并且磁道#4已经被封闭。
这里,磁道#1是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磁道#2是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进一步地,磁道#3是用于镜像的磁道,磁道#4是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
另外,每一个层的数据容量为SL,并且层L0中的磁道#1、磁道#2和磁道#3的区域的数据容量分别是SMeta、SUSR和SMirror。
在这样的状态下,数据记录进行到磁道#1,并且层L0中的磁道#1被封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磁道#1是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并且层L0或层L1中不存在其他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因此可能有必要在层L1中设置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相应地,驱动控制部71的划分部81将命令输出至控制器92,并划分磁道#3使得层L1中的磁道#3的尺寸变成SUSR+SMirror。通过这种方式,磁道#3通过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的边界位置BO76划分。即,磁道#3在这里被分为新磁道#3和新磁道#4。然后,将通过磁道划分获得的新磁道#4设置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并将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4的区域设置为新磁道#5,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
通过这种方式,在用于元数据的磁道#1被封闭的情况下,划分位于设置磁道#1的层L0的正面侧的层L1,并沿层L1上的光盘11的径向方向在与磁道#1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设置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通过执行这样的磁道划分,由于将每个用于元数据的磁道设置到径向方向的大致相同位置,因此即使在每个层被划分为多个磁道的情况下,元数据也可集中在指定区域中,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操作效率。进一步地,可在维护数据的鲁棒性的同时可以简单扩展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而且,甚至在将数据写入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4的情况下,已经将数据记录到位于磁道#4的背面的磁道#1中的所有区域。因此,通过执行对磁道#4的数据的写入,在执行对背面的磁道的数据写入时,激光在完成磁道#4的数据记录的区域中扩散,并且可以防止数据不正确写入。
接下来,将参照图14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13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当用于元数据的磁道被封闭时,磁道划分处理开始。
在步骤S131中,划分部81划分用于镜像的磁道,从而使得层L1中的用于镜像的磁道的尺寸变成SUSR+SMirror。即,用于镜像的磁道被划分为使得设置在层L0和层L1上的所有用于镜像的磁道的尺寸变成SUSR+2xSMirror。
具体地,划分部81向控制器92指示用于镜像的磁道的划分,并使控制器92执行磁道划分。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图13的上部所示的磁道#3被划分为两个磁道。
在步骤S132中,划分部81沿记录方向将与记录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磁道设置为用于镜像的磁道,并将通过划分获得的磁道中的记录方向侧的磁道设置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并且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当这样的磁道被划分时,从通过划分被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磁道的NWA的位置记录元数据。例如,在图13的下部所示的实例中,将磁道#4设置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将磁道#4的前导位置设置为NWA,并从该NWA的位置记录元数据。
如上所述,当用于元数据的磁道被封闭时,主机设备61在该磁道的一个正面的层中的径向方向的大致相同位置设置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并执行元数据的记录。
进一步地,例如,比如图15的下部所示,在磁道#1至#4设置在光盘11中的状态下,将数据写入作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磁道#2,并封闭磁道#2。要注意的是,图15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3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
在图15的上部所示的状态下,分别将磁道#1至#4设置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用于镜像的磁道和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在这样的状态下,数据的记录进行到磁道#2,并且层L0中的磁道#2被封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磁道#2是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且层L0或层L1中不存在其他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因此可能有必要在层L1中设置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
相应地,划分部81将命令输出至控制器92,并划分磁道#3,从而使得划分之后磁道#3的尺寸变成2xSMirror。通过这种方式,磁道#3通过边界位置BO81划分,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且被设置为新磁道#3和新磁道#4。然后,将通过磁道划分获得的新磁道#4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将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4的区域设置为新磁道#5,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
通过这种方式,在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2被封闭的情况下,划分位于设置磁道#2的层L0的正面的层L1,并在层L1中沿光盘11的径向方向在与磁道#2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设置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
通过执行这样的磁道划分,由于将每层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设置在径向方向的大致相同位置,因此用户数据集中在每层的大致中心位置,从而可以在执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取时提高操作效率。进一步地,在执行将数据写入磁道时,在磁道的数据记录在正面完成的区域中防止激光扩散的生成,从而数据可以被正确写入。
接下来,将参照图16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15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当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被封闭时,磁道划分处理开始。
在步骤S161中,划分部81划分用于镜像的磁道,从而使得用于镜像的磁道的尺寸变成SMirror的尺寸的两倍。即,用于镜像的磁道被划分为使得设置在层L0和层L1上的所有用于镜像的磁道的尺寸变成2xSMirror。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图15的上部所示的磁道#3被划分为两个磁道。
在步骤S162中,划分部81沿记录方向将与记录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磁道设置为用于镜像的磁道,并将通过划分获得的磁道中的记录方向侧的磁道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且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当这样的磁道被划分时,从通过划分被设置为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磁道的NWA的位置记录用户数据。例如,在图15的下部所示的实例中,将磁道#4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将磁道#4的前导位置设置为NWA,并从该NWA的位置记录用户数据。
如上所述,当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被封闭时,主机设备61在该磁道的一个正面的层中的径向方向的大致相同位置设置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执行用户数据的记录。
另外,例如,比如图17的上部所示,光盘11的记录层32被划分为磁道#1至#6。要注意的是,图17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5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进一步地,在图17中,磁道上的阴影部分的区域表示完成数据记录的区域,边界位置BO91至BO98表示每个磁道的边界位置。
在该实例中,图中的左侧是光盘11的内周侧,层L0和层L1的记录方向分别朝向图中的右侧方向和左侧方向。
在图17的上部所示的实例中,磁道#1至#3沿记录方向从光盘11的内周侧开始依次设置在层L0中,并且磁道#3被设置为扩展至层L1。进一步地,磁道#3和磁道#6沿记录方向从光盘11的外周侧开始依次设置在层L1中,并且磁道#6已经被封闭。
这里,磁道#1和磁道#5是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磁道#2和磁道#4是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进一步地,磁道#3是用于镜像的磁道,磁道#6是用于AVDP和RVDS的磁道。
另外,每一个层的数据容量为SL,并且层L0中的磁道#1、磁道#2和磁道#3的区域的数据容量分别是SMeta、SUSR和SMirror。
在这样的状态下,数据记录进行到磁道#5,比如图中的上部所示,并且层L1中的磁道#5被封闭。要注意的是,此时,磁道#2已经被封闭,并用户数据被记录到磁道#4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磁道#5是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并且在开放状态下,即在能够记录数据的状态下,层L0或层L1中不存在其他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因此可能有必要在层L1中设置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相应地,划分部81将命令输出至控制器92,并将在层L1中与磁道#5相邻并在这里被用作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磁道#4划分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和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通过这种方式,磁道#4通过边界位置BO98划分,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即,磁道#4在这里被分为新磁道#4和新磁道#5。相应地,将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5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设置为新磁道#6,并将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6的磁道设置为新磁道#7。然后,像以前一样将通过磁道划分获得的新磁道#4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将通过磁道划分获得的磁道中的与磁道#6相邻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5。
通过这种方式,在用于元数据的磁道#5被封闭的情况下,通过划分与磁道#5相邻的磁道#4,并通过将磁道中与磁道#5相邻的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元数据可以集中在指定区域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操作效率。
要注意的是,在图17中,尽管描述了磁道#2被封闭且执行对磁道#4的用户数据写入的情况,但在没有足够的可用容量的情况下,即使磁道#2尚未被封闭,也可执行相似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8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17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当用于元数据的磁道被封闭时,磁道划分处理开始。
在步骤S191中,划分部81将层L1中与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相邻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划分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和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
具体地,划分部81向控制器92指示用户数据用磁道的划分,并使控制器92执行磁道划分。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图17的上部所示的磁道#3被划分为两个磁道。
在步骤S192中,划分部81将通过划分获得的磁道中的与封闭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相邻的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并将其他磁道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且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当这样的磁道被划分时,从通过划分被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磁道的NWA的位置记录元数据。例如,在图17的下部所示的实例中,将磁道#5被设置为用于元数据的磁道,将磁道#5的前导位置设置为NWA,并从该NWA的位置记录元数据。进一步地,在磁道#4中,从磁道#4的NWA的位置记录用户数据。
如上所述,当用于元数据的磁道被封闭时,主机设备61划分沿记录方向位于该磁道之前的磁道,并将与封闭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一侧相邻的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另外,例如,比如图19的上部所示,在磁道#1至#6设置在光盘11中的状态下,数据被写入作为用于镜像的磁道的磁道#3,且磁道#3被封闭。要注意的是,图19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7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
图19的上部所示的状态是与图17的上部所示的状态大致相同的状态。然而,图19的上部所示的状态是用于镜像的磁道#3被封闭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当磁道#3被封闭时,由于层L0或层L1中不存在其他用于镜像的磁道,因此可能有必要在层L1中设置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然而,在这种状态下,已经将用户数据写入在层L1中与磁道#3相邻的磁道#4。
相应地,划分部81将命令输出至控制器92,并封闭与磁道#3相邻的磁道#4。然后,由于尚未执行数据写入的新磁道包括在封闭磁道#4和磁道#5之间,因此划分部81将该磁道划分为两个磁道。
同样,划分部81将通过划分获得的两个磁道中沿记录方向最靠近磁道#3的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并将另外的磁道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
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将从边界位置BO101至边界位置BO102的区域设置为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5,该区域与由边界位置BO101封闭的磁道#4相邻,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进一步地,将与磁道#5相邻的磁道#6设置为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另外,根据这些新磁道#5和#6的设置将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5和磁道#6的磁道设置为新磁道#7和新磁道#8。
通过这种方式,在用于镜像的磁道#3被封闭的情况下,并且在已经将数据写入磁道#4的与磁道#3相邻的部分的情况下,磁道#4被封闭,并且将由此获得的一个磁道被划分为两个磁道。然后,将通过划分获得的磁道中与镜像用磁道#3最接近的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
通过执行这样的磁道划分,由于将用于每个镜像的磁道设置到在径向方向上尽可能靠近的位置,因此用户数据镜像集中在指定区域中,从而可以在执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取时提高操作效率。
要注意的是,在图19中,尽管描述了磁道#3被封闭的情况,但在没有足够的可用容量的情况下,即使磁道#3尚未被封闭,也可执行相似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20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19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例如当用于镜像的磁道被封闭时,磁道划分处理开始。
在步骤S221中,划分部81封闭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该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与层L1中封闭的用于镜像的磁道相邻地包括在记录方向上。
在步骤S222中,划分部81将在步骤S221的处理中通过封闭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获得的新磁道划分为两个磁道。
在步骤S223中,划分部81将通过划分获得的磁道中沿记录方向的位于用于镜像的磁道的一侧(即,位于封闭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一侧)的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并将其他磁道设置为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当设置了这样的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和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时,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当这样的磁道被时,从通过划分被设置为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的磁道的NWA的位置记录用户数据镜像,并从被设置为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磁道的NWA的位置记录用户数据。
如上所述,当用于镜像的磁道被封闭时,主机设备61封闭与该磁道相邻的磁道,划分由此获得的一个磁道,并设置新的用于镜像的磁道和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
<第二实施方式>
[用于镜像的磁道的边界位置]
顺便,例如,层L0上的规定磁道被封闭,并且据此在位于层L0的正面的层L1中执行磁道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在层L1中的新设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的背面,即,在层L0的相同径向位置处存在另一个磁道的边界位置,并且当靠近该边界位置存在未记录数据的区域时,在执行数据记录时的可靠性有可能将降低。
具体地,例如,比如图21所示,磁道#1至#3设置在层L0中,并且将数据逐步写入磁道#3。要注意的是,图21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3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
在图21的实例中,将层L0和层L1的一部分设置为磁道#3的区域。进一步地,将数据记录到沿数据记录方向位于磁道#3之前的磁道#2的区域的一部分。
在这种状态下,当将数据被记录到层L0中的磁道#3的所有部分时,在已经指示对磁道#3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数据被写入层L1中的磁道#3的一部分。
在层L0中,尚未将数据记录到靠近磁道#2的边界位置BO73的区域。因此,在将数据逐步写入磁道#3的情况下,当从具有边界位置BO73的相同径向位置对记录方向侧额外执行数据记录时,在完成磁道#3的数据记录的区域的背面存在未记录数据的区域。
然后,在对磁道#2指示数据记录,并且通过让记录/再现设备62记录数据来向靠近磁道#2的边界位置BO73的区域照射激光的情况下,在正面上的磁道#3的区域中可能发生激光扩散。当发生激光扩散时,数据有可能不被正确记录到磁道#2,并且数据的可靠性有可能将降低。
因此,在记录/再现设备62中,在层L1中完成磁道#3的数据记录的区域到达与边界位置BO73的径向位置相同的径向位置之前,可能有必要封闭磁道#3。
目前,磁道#3在边界位置BO111的位置被临时封闭。这里,边界位置BO111的位置沿光盘11的径向方向与边界位置BO73的位置相同。如果磁道#3在边界位置BO111被封闭,则在未记录磁道#2的数据的区域的正面不存在已经记录数据的区域。
然而,严格说来,在向靠近磁道#2的边界位置BO73的区域照射激光的情况下,由于诸如激光的光束半径的影响将会在边界位置BO111发生激光的扩散,从而正确的数据可能没有被记录到磁道#2。
相应地,在磁道#3被封闭的情况下,主机设备61包括从边界位置BO111在记录方向的前侧上的边界位置BO112,并通过在该边界位置BO112处封闭磁道#3来提高记录到磁道#2的数据的可靠性。即,通过将磁道#3的最终边缘位置从边界位置BO111移至边界位置BO112来防止激光的扩散。
这里,磁道#3的最终边缘位置从边界位置BO111正常移至边界位置BO112的量,即,数据的记录方向的距离(以下称为缓冲量)根据边界位置BO111(边界位置BO73)的径向位置而不同。
例如,当从激光入射面31的方向观察光盘11时,每个层(记录层32)的磁道,即,记录标记列,以螺旋形状从记录层32的中心向外侧形成。这里,当从激光入射面31观察时,确定缓冲量(其是边界位置BO111与边界位置BO112之间的数据记录方向的距离),以便在边界位置BO111与边界位置BO112之间仅包括两个磁道(记录标记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边界位置BO111至边界位置BO112的记录方向的距离根据边界位置BO111位于光盘11的径向方向的哪个位置(即,哪个径向位置)而改变。即使从边界位置BO111至边界位置BO112的径向方向的距离相同,在沿数据记录方向观察时,从边界位置BO111至边界位置BO112的记录方向的距离也将随着边界位置BO111更朝向外周侧放置而变得更长。
相应地,划分部81事先保留缓冲量表,其中,径向方向(径向位置)的位置与缓冲量相关联,该缓冲量是要移至径向位置的数据记录方向的距离。同样,划分部81通过参照所保留的缓冲表来指定与边界位置BO111的径向位置相关联的缓冲量,并确定边界位置BO112的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在数据被记录到磁道#2的未记录区域的情况下,防止激光扩散,从而可以提高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在概括时,在靠近当从激光入射面31观察时位于目标层(以下称为目标边界位置)的背面的层的磁道的边界位置划分目标层的磁道的情况下,数据不会被记录到与该目标边界位置相邻的磁道区域。即,靠近磁道的目标边界位置的区域是未记录数据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在与目标边界位置相邻的其他磁道中,靠近目标边界位置的区域是完成数据记录的区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划分部81在从这里通过划分设置的目标层的磁道中,将径向方向与目标边界位置(以下称为暂时边界位置)的径向方向相同的位置中的、仅沿记录方向间隔缓冲量的位置设置为最终边界位置,并执行目标层的磁道划分。在这种情况下,最终边界位置是光盘11的径向方向上的从暂时边界位置位于其他磁道的一侧的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划分磁道的最终边界位置变成沿光盘11的径向方向与目标边界位置(临时边界位置)通常仅间隔恒定距离的位置。而且,最终边界位置从目标边界位置移至沿径向方向的正下方在层上完成数据记录的区域的一侧。
即使靠近目标边界位置照射例如基于激光等的光束半径获得的激光,如果恒定距离是在最终边界位置出现激光扩散的距离,则在不出现激光扩散的情况下可以将数据记录到与目标边界位置相邻的磁道。即,可以提高数据记录的可靠性。
接下来,将参照图22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21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
在步骤S251中,划分部81基于用于镜像的磁道的边界位置获得缓冲量。例如,在图21的实例中,划分部81通过从保留缓冲量中读取与磁道#3(其是用于镜像的磁道)的边界位置BO73的径向位置对应的缓冲量来获取缓冲量。
在步骤S252中,划分部81基于所获得的缓冲量和用于镜像的磁道的边界位置来获得将成为用于镜像的磁道的最终边缘的位置作为缓冲地址。通过这种方式,在图21的实例中,成为磁道#3的最终边缘位置的边界位置BO112的位置被计算为缓冲地址。
在步骤S253中,驱动控制部71控制元数据镜像的记录以便不超出所获得的缓冲地址。
例如,在图21的实例中,驱动控制部71将写入命令提供给控制器92,将数据提供给记录/再现处理部94,并将数据写入磁道#3,从而使得径向方向上数据的记录位置不超出边界位置BO112(缓冲地址)。
然后,当将数据写入缓冲地址时,在步骤S254中,划分部81将命令提供给控制器92,在缓冲地址位置划分用于镜像的磁道,并且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例如,在图21的实例中,磁道#3在边界位置BO112的位置被封闭,将从边界位置BO112至边界位置BO74的部分(其在这里是磁道#3的区域)设置为新磁道#4。然后,将从边界位置BO74至边界位置BO75的部分(其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4)设置为新磁道#5。
如上所述,当数据被写入层L0的所有区域时,在位于光盘11的外周侧中的用于镜像的磁道中,主机设备61基于该用于镜像的磁道的边界位置的径向位置获得缓冲量,并计算缓冲地址。然后,主机设备61控制层L1中的用于镜像的磁道的数据记录,从而使得不通过超出缓冲地址所示的位置来执行数据写入。
通过这种方式,在执行与用于镜像的磁道相邻的其他磁道的数据写入时,防止激光扩散,从而可以提高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
进一步地,例如,比如图23所示,磁道#1至#3包括在层L0中,并将数据逐步写入磁道#1。要注意的是,图23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3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
在图23的实例中,将层L0和层L1的一部分设置为磁道#3的区域。进一步地,将数据记录到沿记录方向位于磁道#1之后的磁道#2的区域的一部分。另外,变成磁道#3和磁道#4设置在层L1中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将数据写入用于元数据的磁道#1的整个区域,并封闭磁道#1。在这种情况下,对划分部81来说可能有必要通过划分层L1的磁道#3来设置层L1中的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
在该实例中,由于几乎没有执行对磁道#2的数据写入,因此磁道#2,即,NWA2的未记录区域位于靠近边界位置BO72。因此,将边界位置BO121设置到层L1的径向方向与边界位置BO72的径向方向相同的位置,并且当将边界位置BO121设置为新磁道#4的边界位置时,记录到磁道#2的数据的可靠性有可能会降低,与图21的实例类似。即,在将数据写入磁道#2的情况下,通过边界位置BO121出现的激光扩散,存在数据将不会被正确写入磁道#2的可能性。
相应地,划分部81基于边界位置BO72(边界位置BO121)的径向位置获得缓冲量,并且新磁道#4的边界位置沿数据的径向方向从边界位置BO121仅移动缓冲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边界位置移动的方向设置为磁道#1的一侧,即,数据已经沿径向方向记录在层L0中的一侧的方向。然后,将边界位置BO122(其是边界位置BO121已经移至的位置)设置为新磁道#4的边界位置。
也就是说,将从边界位置BO73至边界位置BO122的区域设置为新磁道#3,将从边界位置BO122至边界位置BO74的区域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4,并将这里的磁道#4设置为新磁道#5。进一步地,沿记录方向将数据从边界位置BO122写入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4。
通过这种方式,在执行将数据记录到背面的层时,通过将新磁道的边界位置移至数据已经记录在背面的层中的一侧,可以防止激光在正面的新磁道边界中扩散。结果,可以提高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接下来,将参照图24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23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
在步骤S281中,划分部81基于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获得缓冲量。例如,在图23的实例中,划分部81通过从保留缓冲量中读取与磁道#1(其是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BO72的径向位置对应的缓冲量来获取缓冲量。
在步骤S282中,划分部81基于所获得的缓冲量和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来获得将成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初始边缘的位置作为缓冲地址。通过这种方式,在图23的实例中,边界位置BO112的位置被计算为缓冲地址。
在步骤S283中,划分部81将命令提供给控制器92,在缓冲地址位置划分用于镜像的磁道,并且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例如,在图23的实例中,磁道#3在边界位置BO112的位置处被划分,将从边界位置BO112至边界位置BO74的区域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4。进一步地,将从边界位置BO74至边界位置BO75的部分(其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4)设置为新磁道#5。
如上所述,当数据被写入层L0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所有区域时,主机设备61基于该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的径向位置获得缓冲量,并计算缓冲地址。然后,主机设备61将缓冲地址所示的位置设置为层L1中的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在执行与用于元数据的磁道相邻的其他磁道的数据写入时,防止激光扩散,从而可以提高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
进一步地,例如,比如图25所示,磁道#1至#3包括在层L0中,并将数据逐步写入磁道#2。要注意的是,图25中的相同参考编号表示与图15的情况对应的部件,并且适当省略部件的描述。
在图25的上部的实例中,将层L0和层L1的一部分设置为磁道#3的区域。进一步地,未记录区域保留在层L0中的磁道#1和磁道#3上,并数据被写入磁道#2的整个区域。另外,变成磁道#3和磁道#4设置在层L1中的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数据被写入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2的整个区域,并封闭磁道#2。在这种情况下,对划分部81来说可能有必要通过划分层L1的磁道#3来设置层L1中的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
在该实例中,由于几乎没有执行对磁道#3的数据写入,因此磁道#3的未记录区域,即,NWA3靠近边界位置BO73。
因此,将边界位置BO131设置到层L1的径向方向与边界位置BO73的径向方向相同的位置,并且当将边界位置BO131设置为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4的边界位置时,存在记录到磁道#3的数据的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即,在数据被写入磁道#3的情况下,通过边界位置BO131出现的激光扩散,存在数据未被正确写入层L0的磁道#3的可能性。
相应地,划分部81基于边界位置BO73(边界位置BO131)的径向位置获得缓冲量,并且新磁道#4的边界位置沿数据的径向方向从边界位置BO131仅移动缓冲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边界位置移动的方向设置为磁道#2的一侧,即,数据已经沿径向方向记录在层L0中的一侧的方向。然后,将边界位置BO132(其是边界位置BO131已经移至的位置)设置为新磁道#4的边界位置。
也就是说,将从边界位置BO73至边界位置BO132的区域设置为新磁道#3,将从边界位置BO132至边界位置BO74的区域设置为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4,并将这里的磁道#4设置为新磁道#5。
然后,从这里开始,在将新用户数据记录到光盘11的情况下,从新磁道#4的边界位置BO132朝记录方向写入数据。
结果,例如,将数据逐步写入磁道#4,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并且完成磁道#4的数据记录的区域到达与边界位置BO72的径向位置相同的径向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对划分部81来说可能有必要封闭磁道#4。
在该实例中,由于磁道#1中存在未记录区域,因此边界位置BO133设置在层L1的径向位置与边界位置BO72的径向位置相同的位置,如果将边界位置BO133设置为磁道#4的边界位置,则存在记录到磁道#1的数据的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即,在将数据写入磁道#1的情况下,通过边界位置BO133出现的激光扩散,存在数据未被正确写入层L0的磁道#1的可能性。
相应地,划分部81基于边界位置BO72的径向位置获得缓冲量,并且封闭的磁道#4的边界位置沿数据的径向方向从边界位置BO133仅移动缓冲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边界位置移动的方向设置为磁道#2的一侧,即,数据已经沿径向方向记录在层L0中的一侧的方向。然后,将边界位置BO134(其是边界位置BO133已经移至的位置)设置为封闭磁道#4的边界位置。
也就是说,磁道#4在边界位置BO134处被封闭,并将从边界位置BO134至边界位置BO74的区域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5。进一步地,将这里的磁道#5设置为新磁道#6。
通过这种方式,在执行将数据记录到背面的层时,通过将新磁道的边界位置移至数据已经记录在背面的层中的一侧,可以防止激光在正面的新磁道边界中扩散。因此,可以提高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接下来,将参照图26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25的上部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
在步骤S311中,划分部81基于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获得缓冲量。例如,在图25的实例中,划分部81通过从保留缓冲量中读取与磁道#2的边界位置BO73的径向位置对应的缓冲量来获取缓冲量。
在步骤S312中,划分部81基于所获得的缓冲量和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来获得将成为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作为缓冲地址。通过这种方式,在图25的实例中,边界位置BO132的位置被计算为缓冲地址。
在步骤S313中,划分部81将命令提供给控制器92,在缓冲地址位置划分用于镜像的磁道,并且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例如,在图25的实例中,磁道#3在边界位置BO132的位置处被划分,将从边界位置BO132至边界位置BO74的区域设置为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4。进一步地,将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4的磁道设置为新磁道#5。
如上所述,当数据被写入层L0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所有区域时,主机设备61基于该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的径向位置获得缓冲量,并计算缓冲地址。然后,主机设备61将缓冲地址所示的位置设置为层L1中的新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在执行与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相邻的其他磁道的数据写入时,防止激光扩散,并且可以提高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另外,将参照图27的流程图描述磁道划分处理,该磁道划分处理在执行比如图25的下部所示的磁道划分的情况下由主机设备61执行。
在步骤S341中,划分部81基于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获得缓冲量。例如,在图25的实例中,划分部81通过从保留缓冲量中读取与磁道#2的边界位置BO72的径向位置对应的缓冲量来获取缓冲量。
在步骤S342中,划分部81基于所获得的缓冲量和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来获得将成为封闭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作为缓冲地址。通过这种方式,在图25的实例中,边界位置BO134的位置被计算为缓冲地址。
在步骤S343中,划分部81将命令提供给控制器92,在缓冲地址位置封闭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并且磁道划分处理结束。
例如,在图25的实例中,磁道#4在边界位置BO134的位置处被划分,因此,将从边界位置BO134至边界位置BO74的区域设置为新的用于元数据的磁道#5。进一步地,将在这里被设置为磁道#5的磁道设置为新磁道#6。
如上所述,当数据被逐步写入层L1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靠近径向位置与层L0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的边界位置的径向位置相同的区域时,主机设备61基于该径向位置获得缓冲量,并计算缓冲地址。然后,主机设备61在缓冲地址所示的位置封闭层L1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通过这种方式,在执行与层L0的用于用户数据的磁道相邻的其他磁道的数据写入时,防止激光扩散,并且可以提高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光盘]
要注意的是,直到此时,尽管描述了记录层被包括在被安装在数据记录到此且从中读取数据的记录/再现设备62上光盘的一个表面上,但记录层可以被包括在光盘的两个表面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比如图28的上部所示,将位于光盘的前表面的第一背面上的记录层271设置为前表面的层L0,并且磁道#1a设置在该记录层271中。进一步地,将位于光盘的后表面的第一正面上的记录层272设置为后表面的层L0,并且磁道#1b设置在该记录层272中。
同样,当通过保留磁道命令指示在层L0中的数据容量为S的磁道的设置时,划分光盘的前表面的层L0,比如图中的下部所示,并保护数据容量为S/2的磁道#1a。在这种情况下,将远离记录层271的磁道#1a的区域设置为磁道#2a。
类似地,划分光盘的后表面的层L0,保护数据容量为S/2的磁道#1b,并将远离记录层272的磁道#1b的区域设置为磁道#2b。
然后,在将数据写入层L0的情况下,例如将数据以规定数据量交替地记录到磁道#1a和磁道#1b。即,执行分段进行的数据记录。
接下来,将参照图29的流程图描述磁道保护处理,其中,主机设备61通过保留磁道命令保护光盘中的磁道。
在步骤S371中,主机设备61通过指定要保护的磁道的数据容量S来发出保留磁道命令,并将保留磁道命令提供给驱动控制部71。
然后,在步骤S372中,驱动控制部71根据保留磁道命令控制控制器92,并保护安装在记录/再现设备62中的光盘中的磁道。
例如,驱动控制部71将指定的数据容量S除以2,得到S/2。然后,驱动控制部71在光盘(其是双面磁盘)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每一个上保护数据容量为S/2的磁道。通过这种方式,例如,保护图28中所示的磁道#1a和磁道#1b。当磁道被保护时,磁道保护处理结束。
要注意的是,在数据容量S不被划分为2个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71设置错误,并且磁道保护处理结束。进一步地,在光盘是单面磁盘比如光盘11的单面磁盘的情况下,在一个层中保护数据容量为S的磁道。
如上所述,主机设备61保护光盘上的所需磁道。
通过这种方式,当在光盘(其是双面磁盘)上保护磁道时,如上所述,将数据交替记录到前表面和后表面。因此,在安装在记录/再现设备62中的光盘由每侧上的多个记录层构成的情况下,执行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处理类似的处理。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改变,只要其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内容的范围之内即可。
例如,本发明可以采用通过借助多个装置经由网络分配并连接一个功能进行处理的云计算配置。
进一步地,由上述流程图描述的每个步骤可以由一个装置执行或者可以通过分配多个装置来执行。
另外,在一个步骤中包括有多个处理的情况下,一个步骤中包括的多个处理可以由一个装置执行或者可以通过分配多个装置来执行。
另外,本技术的配置还可以如下。
(1)一种记录控制设备,包括:
记录控制部,所述记录控制部通过向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来控制对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执行数据记录的多个记录层,并在每个所述记录层上具有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连续记录范围;以及
替代处理部,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规定连续记录范围的特定地址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每个所述记录层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下一可写地址中的、在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与所述特定地址的位置之间具有距在从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到外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2)根据(1)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生成所述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当在包括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内存在下一可写地址时,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所述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并且当在包括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内不存在下一可写地址时,所述替代处理部将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所述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3)根据(1)或(2)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用于记录管理信息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以及用于记录所述管理信息的镜像数据的连续记录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记录层上。
(4)根据(3)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控制部将当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激光入射表侧观察时位于最后侧的所述记录层上的在从所述中心到外周方向上的最内周侧上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设置为用于记录所述管理信息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并将最外周侧上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设置为用于记录所述镜像数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
(5)根据(4)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存在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的情况下,当指示要记录的数据为所述管理信息时,所述替代处理部将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所述多个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位于从所述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的最内周侧上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6)根据(4)或(5)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存在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的情况下,当指示要记录的数据为所述镜像数据时,替代处理部将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所述多个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从所述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的最外周侧上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7)根据(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执行所述记录介质的格式化时,所述记录控制部封闭位于沿着连续布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记录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并且
其中,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位于所述记录方向的所述端部处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内的所述特定地址,并且所述连续记录范围被封闭的情况下,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每个所述记录层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所述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位于从中心到外周的方向上的最外周侧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记录介质是数据的记录方向对于相互相邻的记录层不同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包含于2012年10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2-224659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10)
1.一种记录控制设备,包括:
记录控制部,所述记录控制部通过向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来控制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对其执行数据记录的多个记录层,并在每个所述记录层上具有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连续记录范围;以及
替代处理部,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规定连续记录范围的特定地址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来自每个所述记录层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下一可写地址中的、在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与所述特定地址的位置之间具有在外周方向上距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的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生成所述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当在包括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内存在下一可写地址时,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所述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并且当在包括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内不存在下一可写地址时,所述替代处理部将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所述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用于记录管理信息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以及用于记录所述管理信息的镜像数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记录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控制部将当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激光入射面的一侧观察时位于最后侧的所述记录层上的从所述中心到所述外周方向上的最内周侧上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设置为用于记录所述管理信息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并将最外周侧上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设置为用于记录所述镜像数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存在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的情况下,当指示要记录的数据为所述管理信息时,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来自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所述多个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位于从所述中心到所述外周方向上的所述最内周侧上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存在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多个下一可写地址的情况下,当指示要记录的数据为所述镜像数据时,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来自具有所述最短距离的所述多个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从所述中心到所述外周方向上的所述最外周侧上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在执行所述记录介质的格式化时,所述记录控制部封闭位于沿着连续布置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记录方向上的端部处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并且
其中,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位于所述记录方向的所述端部处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内的所述特定地址,并且所述连续记录范围被封闭的情况下,所述替代处理部将来自每个所述记录层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所述下一可写地址中的位于从所述中心到所述外周方向上的所述最外周侧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所述替代目的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介质是数据的记录方向对于相互相邻的记录层不同的记录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控制设备,所述记录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划分部,所述划分部控制所述记录层的磁道的划分。
10.一种记录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向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来控制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所述记录介质具有对其执行数据记录的多个记录层,并在每个所述记录层上具有用于不同记录目的的多个连续记录范围;以及
在指示将数据记录到规定连续记录范围的特定地址并生成替代处理的情况下,将来自每个所述记录层的所述连续记录范围的下一可写地址中的、在下一可写地址的位置与所述特定地址的位置之间具有在外周方向上距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的最短距离的下一可写地址设置为所述特定地址的替代目的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24659A JP5966838B2 (ja) | 2012-10-10 | 2012-10-10 | 記録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2012-224659 | 2012-10-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0137A true CN103730137A (zh) | 2014-04-16 |
CN103730137B CN103730137B (zh) | 2017-08-25 |
Family
ID=5043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61348.6A Active CN103730137B (zh) | 2012-10-10 | 2013-09-30 | 记录控制设备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67515B2 (zh) |
JP (1) | JP5966838B2 (zh) |
CN (1) | CN10373013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53705A (zh) * | 2018-03-22 | 2020-12-08 | 株式会社东芝 | 磁盘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3485A (zh) * | 2004-06-15 | 2007-08-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驱动装置 |
US20090092013A1 (en) * | 2007-10-04 | 2009-04-09 | Hitachi, Ltd.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CN101601092A (zh) * | 2007-11-20 | 2009-12-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光盘、光盘装置、光盘记录再生方法、集成电路 |
CN102136277A (zh) * | 2010-01-21 | 2011-07-27 | 索尼公司 | 多层可记录光盘、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58115A4 (en) * | 2004-06-15 | 2013-03-13 | Panasonic Corp | CONTROL DEVICE |
JP4769881B2 (ja) | 2009-02-04 | 2011-09-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
-
2012
- 2012-10-10 JP JP2012224659A patent/JP59668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30 CN CN201310461348.6A patent/CN103730137B/zh active Active
- 2013-10-03 US US14/044,942 patent/US876751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3485A (zh) * | 2004-06-15 | 2007-08-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驱动装置 |
US20090092013A1 (en) * | 2007-10-04 | 2009-04-09 | Hitachi, Ltd.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CN101601092A (zh) * | 2007-11-20 | 2009-12-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光盘、光盘装置、光盘记录再生方法、集成电路 |
CN102136277A (zh) * | 2010-01-21 | 2011-07-27 | 索尼公司 | 多层可记录光盘、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53705A (zh) * | 2018-03-22 | 2020-12-08 | 株式会社东芝 | 磁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98653A1 (en) | 2014-04-10 |
US8767515B2 (en) | 2014-07-01 |
JP5966838B2 (ja) | 2016-08-10 |
CN103730137B (zh) | 2017-08-25 |
JP2014078292A (ja) | 2014-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99668B2 (en) |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on write-once storage medium having space bit map and defect management structures | |
JP2005093031A (ja) |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
JP2006522991A5 (zh) | ||
US7898913B2 (en) |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record carrier | |
CN103514912A (zh)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备用目的地选择方法 | |
US7801015B2 (en)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hysical and logical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buffer areas | |
CN103730137A (zh) | 记录控制设备及方法 | |
US7889604B2 (e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dummy data in dummy data recording area | |
JP2013235647A (ja) | 多層ディスクに情報を記録する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 |
CN103730138A (zh) | 记录控制设备及方法 | |
CN103514900A (zh) | 记录管理装置、记录管理方法及程序 | |
US8018802B2 (e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CN1875425A (zh) | 在otp盘上记录信息 | |
CN103514904A (zh) | 记录管理装置、记录管理方法及程序 | |
KR100607985B1 (ko) |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그 정보 저장 매체 | |
JPH0287370A (ja) | 光ディスクの欠陥管理方法 | |
CN103514911A (zh)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
JP4145853B2 (ja) | 記録媒体がオリジナル媒体か複製媒体かを判定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
US8125880B2 (e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 |
ZA200503886B (en) |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tarage medium therefor | |
JP2005327466A (ja) |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
KR20050015810A (ko) | 정보 저장매체, 그 정보 저장매체에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및그 데이터 기록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