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266A -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6266A
CN103716266A CN201210374967.7A CN201210374967A CN103716266A CN 103716266 A CN103716266 A CN 103716266A CN 201210374967 A CN201210374967 A CN 201210374967A CN 103716266 A CN103716266 A CN 103716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downstream
downstream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49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6266B (zh
Inventor
林华炯
韩波
吕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749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626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5052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114A1/zh
Priority to EP13842190.4A priority patent/EP289216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716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266A/zh
Priority to US14/669,191 priority patent/US1021196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6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1Suppression of signals in the return path, i.e. bi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可以实现不使用多个射频前端或是在同一射频前端不使用双工器也能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不采用双工滤波器,因此可以改善基站及系统布放难度和开销,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额外能耗。

Description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在多个频段上异步进行接收和发送信号,通常是每个频段对应一个射频前端,如果使用同一射频前端进行不同频段的异步收发,会导致接收通道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饱和,例如,发射信号的最大功率为30dBm,接收信号的功率为-90--50dBm,虽然自干扰信号和接收信号处于不同的频段,但是ADC会将所有的频段内的信号都包含进来进行采样,因此自干扰信号会使接收信号淹没在噪声中。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信号处理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在射频前端使用双工滤波器(Duplexer)来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让发射信号带外泄漏到接收信号频段上的自干扰信号尽量减小。
然而基于双工滤波器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基站使用的腔体双工滤波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的特点,会增加系统布放难度和开销;又例如,移动终端使用的介质双工滤波器存在能耗高的特点,会大幅降低接收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实现不使用多个射频前端或是在同一射频前端不使用双工器也能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可以改善基站及系统布放难度和开销,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额外能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
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之后,还包括:
利用预估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对第一干扰抵消之后的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进行第二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二干扰阈值。
基于第一方面和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是物理层根据当前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动态分配的;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资源块RB位置,在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上,将所述下行信号从所述第一或第二干扰抵消后的下行信号中读取出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
第一抵消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的基础上,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抵消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抵消模块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的基础上,利用预估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进行第二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二干扰阈值。
基于第一方面和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是物理层根据当前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动态分配的;
读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资源块RB位置,在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上,将所述下行信号从所述第一抵消模块或第二抵消模块进行干扰抵消后的下行信号中读取出来。
所述第一抵消模块包括射频干扰消除器。
所述第二抵消模块包括数字干扰消除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基站或移动终端;
所述基站包括上述信号处理装置;
所述移动终端上述信号处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到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时,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不使用多个射频前端或是在同一射频前端不使用双工器也能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不采用双工滤波器,因此可以改善基站及系统布放难度和开销,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额外能耗。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物理层根据当前系统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带宽,而基于双工滤波器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双工滤波器只能应用于固定的上下行带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而且可以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带宽,扩展现有系统的应用范围,增加了系统的应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信号处理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4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5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6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图5所示系统进行动态分配上下行带宽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8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CDMA2000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系统等。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201、接收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
图3为图1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收发通道各自使用一个天线,系统将上行信号Tx承载在频率为f1的载波上进行发射,将下行信号Rx承载在频率为f2的载波上进行接收,由于使用同一射频前端进行不同载波的上下行信号的异步收发,在发射上行信号时产生的自干扰信号将会携带在接收的下行信号中,其中,在发射上行信号时产生的自干扰信号为上行信号。
202、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射频干扰消除器对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进行干扰消除,具体地,射频干扰消除器可以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具体实现时,射频干扰消除器可以利用自身的模拟输入接口接收的上行信号预估自干扰信号,例如,射频干扰消除器可以使用频域模型来有效估计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自干扰信号(即射频干扰),然后,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例如,在接收到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时,根据干扰抵消原理,即将靠近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应的估计频率的信号无效,也就是说,由于上行信号对应的频率靠近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应的估计频率,因此,射频干扰消除器不能将上行信号传输到射频前端,即可以实现将上行信号从接收到的下行信号中除去。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只能是接近于上行信号,因此,通过射频干扰消除器只能是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自干扰信号降低到最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设置第一干扰阈值时,例如,在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的功率值低于模数转换器ADC的饱和值时,将该剩余干扰量设置为第一干扰阈值。
通过上述第一干扰抵消后的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时,即可确定满足通信要求,接收链路就能正常的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果系统对干扰指标有更高的要求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3,具体为:
203、利用预估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进行第二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二干扰阈值。
图4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4所示,经过射频干扰消除器进行第一干扰抵消后的下行信号中还携带有上行信号的剩余自干扰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例如,通过数字干扰消除器利用预估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进行第二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二干扰阈值。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干扰消除器实现干扰抵消的原理与射频干扰消除器实现干扰抵消的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干扰阈值可以根据系统对干扰指标的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图5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5所示,如果发射天线可以发射多个频段的上行信号,或者接收天线可以接收多个频段的下行信号,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不同频段看作为不同的子载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新的动态自适应上下行带宽分配的双工方式,以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方式的LTE系统为例,具体实现时,如图5所示,物理层(例如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根据系统当前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动态分配上下行信号对应的带宽,例如,动态分配上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esource bluck,RB)位置。
例如,当系统发射多个上行信号时,具体实现时,例如,物理层可以对待发射的多个上行信号分别进行编码调制,如图5所示,通过发射子载波映射模块根据物理层分配的各上行信号对应的RB位置,将编码调制后的各上行信号映射到相应的子载波上,然后进行反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
又例如,当系统接收多个下行信号时,具体实现时,如图5所示,多个下行信号分别经过射频干扰消除器和数字干扰消除器进行干扰抵消后,接收子载波映射模块可以分别对各下行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并根据物理层分配的各下行信号对应的RB位置,在各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上,将各下行信号分别从干扰抵消后的下行信号中读取出来,然后将读取出来的各下行信号分别传输给物理层进行解码和解调。
图6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图5所示系统进行动态分配上下行带宽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例如,20MHz的带宽共有6个频率的载波,分别为f1-f6,D表示下行信号,U表示上行信号,物理层根据当前系统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动态分配各上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RB位置,如图6中虚线框图内的1ms时刻为例,经过射频干扰消除和数字干扰消除后,接收子载波映射模块接收的下行信号中不同子载波间的干扰被极大地降低,因此可以认为接收RB(f2、f4和f6)基本上没有受到发射RB(f1、f3和f5)的干扰。这样就可以完整的把下行信号恢复和读取出来。在下一个时刻,即使分配给上下行信号的RB位置不一样,同理也可以恢复出理想的下行信号。
图7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7所示,采用环形器,将上下行信号融合在一起,利用一根收发天线进行工作,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其中,收发天线发射的上行信号为一个频率的信号,接收的下行信号为另一频率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系统可以采用的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其中,射频干扰消除器和数字干扰消除器的具体实现原理可以参考图2所示示例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图8为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实施例应用的又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8所示,采用环形器,将上下行信号融合在一起,利用一根收发天线进行工作,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其中,收发天线可以发射多个不同频率的上行信号,也可以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下行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系统可以采用的图2所示信号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将各上行信号对各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而且可以实现根据当前系统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带宽。其中,射频干扰消除器和数字干扰消除器的具体实现原理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发射子载波映射模块和接收子载波映射模块的具体实现原理可以参考图5所示系统中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到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时,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不使用多个射频前端或是在同一射频前端不使用双工器也能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不采用双工滤波器,因此可以改善基站及系统布放难度和开销,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额外能耗。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物理层根据当前系统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带宽,而基于双工滤波器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双工滤波器只能应用于固定的上下行带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而且可以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带宽,扩展现有系统的应用范围,增加了系统的应用灵活性。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91,用于接收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
第一抵消模块92,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的基础上,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信号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抵消模块93,用于在所述第一抵消模块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的基础上,利用预估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进行第二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二干扰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系统接收多个下行信号时,信号处理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94,用于获取各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所述各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是物理层根据当前系统的上下行负载和/或各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动态分配的;
读取模块95,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各下行信号对应的资源块RB位置,在各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上,将各下行信号分别从所述第一抵消模块或第二抵消模块进行干扰抵消后的下行信号中读取出来。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消模块92的功能例如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射频干扰消除器来实现,第二抵消模块93的功能例如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数字干扰消除器来实现,获取模块94和读取模块95的功能例如可以采用图5或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接收子载波映射模块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另一获取模块,例如,当系统发射多个上行信号时,另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上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所述各上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是物理层根据当前的上下行负载和/或各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动态分配的;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映射模块,用于根据另一获取模块获取的各上行信号对应的资源块RB位置和子载波,将各上行信号分别映射到相应的子载波上,然后进行反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其中,另一获取模块和映射模块的功能可以采用图5或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射子载波映射模块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到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时,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不使用多个射频前端或是在同一射频前端不使用双工器也能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不采用双工滤波器,因此可以改善基站及系统布放难度和开销,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额外能耗。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物理层根据当前系统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带宽,而基于双工滤波器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双工滤波器只能应用于固定的上下行带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将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带外干扰降低到最小,而且可以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带宽,扩展现有系统的应用范围,增加了系统的应用灵活性。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或移动终端等设备,其中,基站中包括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移动终端中包括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或移动终端等设备,其中,基站中包括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移动终端中包括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
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之后,还包括:
利用预估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对第一干扰抵消之后的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进行第二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二干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是物理层根据当前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动态分配的;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资源块RB位置,在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上,将所述下行信号从所述第一或第二干扰抵消后的下行信号中读取出来。
4.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
第一抵消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携带有上行信号的下行信号的基础上,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一干扰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抵消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抵消模块利用预估的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第一干扰抵消的基础上,利用预估的剩余自干扰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进行第二干扰抵消,以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剩余干扰量小于第二干扰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和资源块RB位置是物理层根据当前的上下行负载和/或上下行信号对应的类型和/或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动态分配的;
读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资源块RB位置,在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子载波上,将所述下行信号从所述第一抵消模块或第二抵消模块进行干扰抵消后的下行信号中读取出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消模块包括射频干扰消除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消模块包括数字干扰消除器。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或移动终端;
所述基站包括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
CN201210374967.7A 2012-09-29 2012-09-29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3716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4967.7A CN103716266B (zh) 2012-09-29 2012-09-29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3/075052 WO2014048114A1 (zh) 2012-09-29 2013-05-02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3842190.4A EP2892162B1 (en) 2012-09-29 2013-05-02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4/669,191 US10211968B2 (en) 2012-09-29 2015-03-26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4967.7A CN103716266B (zh) 2012-09-29 2012-09-29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266A true CN103716266A (zh) 2014-04-09
CN103716266B CN103716266B (zh) 2017-09-12

Family

ID=5038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4967.7A Active CN103716266B (zh) 2012-09-29 2012-09-29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1968B2 (zh)
EP (1) EP2892162B1 (zh)
CN (1) CN103716266B (zh)
WO (1) WO201404811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420A (zh) * 2014-04-25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估计基带自干扰信道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23314A (zh) * 2015-02-12 2017-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适应接收功率降低的全双工无线电
CN109041240A (zh) * 2018-08-09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信号干扰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20220200A1 (zh) * 2019-04-29 2020-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自干扰估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865221A (zh) * 2022-11-30 2023-03-28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n网络bosa器件干扰屏蔽装置、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0880B1 (en) 2007-05-23 2012-03-06 Hypress, Inc. Wideband digital spectrometer
CN105450559B (zh) * 2014-07-31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干扰信道估计方法和设备
US20170063427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alog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or shared antennas
CN108028676B (zh) * 2015-09-08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全双工mimo无线电传输和接收的全双工mimo无线电单元及方法
WO2017168712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9000195A1 (zh) * 2017-06-26 2019-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8183781B (zh) * 2017-11-28 2020-10-09 北京大学 一种NB-IoT系统与其它宽带通信系统共享频谱的方法
EP3863191A1 (en) * 2020-02-04 2021-08-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14A (zh) * 2003-12-05 2004-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070217488A1 (en) * 2006-03-17 2007-09-20 Stmicro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n incident signal received by a full-duplex type device
US20080198772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er leak-over cancellation with closed loop optimization
WO2009056410A1 (en) * 2007-11-01 2009-05-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 self-interfering signal eli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rfid reader
CN101754480A (zh) * 2010-02-03 2010-06-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gsm直放站及其自适应干扰抵消方法
WO2010084866A1 (ja) * 2009-01-21 2010-07-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CN201608908U (zh) * 2009-09-29 2010-10-13 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 宽带码分多址干扰自适应直放站设备
US20120201153A1 (en) * 2011-02-03 2012-08-09 Dinesh Bharadia Adaptive techniques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1978A (en) * 1995-04-07 1997-11-25 Signal Science, Inc. Self-cancelling full-duplex RF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679187C (en) * 2007-02-28 2015-11-03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85969B2 (en) * 2008-01-29 2013-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transmitting TPC commands
WO2010019017A2 (ko) * 2008-08-14 2010-02-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 기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일 주파수 릴레이 및 리피터의 자기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8169933B2 (en) * 2008-09-30 2012-05-01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Dynamic topological adaptation
US8199681B2 (en) * 2008-12-12 2012-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ftware radio frequency canceller
IL206008A0 (en) * 2010-05-27 2011-02-28 Amir Meir Zilbershtain Transmit rece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9331737B2 (en) * 2012-02-08 2016-05-0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ncelling interference using multiple attenuation delays
US9025478B2 (en) * 2011-08-16 2015-05-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elf-interference ha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209415B (zh) * 2012-01-16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双工干扰处理方法和装置
US8699266B2 (en) * 2012-01-30 2014-04-15 HGST Netherlands B.V. Implementing enhanced data write for multi-level cell (MLC) memory using threshold voltage-drift or resistance drift tolerant moving baseline memory data encoding
US20130197984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Yahoo! Inc. Socially Shared Ads
US9184902B2 (en) * 2012-04-25 2015-11-10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CA2873411C (en) * 2012-05-13 2020-06-16 Amir Khandani Full duplex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14A (zh) * 2003-12-05 2004-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070217488A1 (en) * 2006-03-17 2007-09-20 Stmicro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n incident signal received by a full-duplex type device
US20080198772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er leak-over cancellation with closed loop optimization
WO2009056410A1 (en) * 2007-11-01 2009-05-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 self-interfering signal eli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rfid reader
WO2010084866A1 (ja) * 2009-01-21 2010-07-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CN201608908U (zh) * 2009-09-29 2010-10-13 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 宽带码分多址干扰自适应直放站设备
CN101754480A (zh) * 2010-02-03 2010-06-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gsm直放站及其自适应干扰抵消方法
US20120201153A1 (en) * 2011-02-03 2012-08-09 Dinesh Bharadia Adaptive techniques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420A (zh) * 2014-04-25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估计基带自干扰信道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4420B (zh) * 2014-04-25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估计基带自干扰信道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23314A (zh) * 2015-02-12 2017-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适应接收功率降低的全双工无线电
CN107223314B (zh) * 2015-02-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适应接收功率降低的全双工无线电
CN109041240A (zh) * 2018-08-09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信号干扰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20220200A1 (zh) * 2019-04-29 2020-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自干扰估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865221A (zh) * 2022-11-30 2023-03-28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n网络bosa器件干扰屏蔽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5865221B (zh) * 2022-11-30 2024-04-19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n网络bosa器件干扰屏蔽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266B (zh) 2017-09-12
US20150200764A1 (en) 2015-07-16
EP2892162B1 (en) 2021-07-07
US10211968B2 (en) 2019-02-19
EP2892162A1 (en) 2015-07-08
WO2014048114A1 (zh) 2014-04-03
EP2892162A4 (en)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6266A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24754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pectral usage in extensible carrier deployments
CN106559365B (zh) 自干扰消除方法和设备
CN101331726B (zh) 用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421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acent-channel emission limit depending on synchronization of interfered receiver
CN105230079B (zh) 使用多个网络信令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14094A (zh) 智能天线发射通道及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413722B (zh) 发送和接收上行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17431A (zh) 降低上行链路前传链路上的比特率要求
CN110831178A (zh) 时域资源配置方法
CN111901087A (zh) 一种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2404038A (zh) 接收分集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设备、终端
US20220385510A1 (en) Ofdm time domain window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827058A (zh) 发射机、接收机、功率放大方法以及信号解调方法
CN102340782A (zh) 一种双模系统、频谱调度、基带单元及干扰消除方法
CN102870368B (zh) 基于ofdm-tdma双向业务的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2571667A (zh) 在发射系统中进行功率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14466434A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148614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부반송파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WO2024077462A1 (en)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WO2023087315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US818952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amble pseudo noise code alloc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18862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551089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3136648A (ja) トランスポンダ、通信システム、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