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114B -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6114B
CN103716114B CN201210370181.8A CN201210370181A CN103716114B CN 103716114 B CN103716114 B CN 103716114B CN 201210370181 A CN201210370181 A CN 201210370181A CN 103716114 B CN103716114 B CN 103716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base station
terminal
life span
trigger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01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6114A (zh
Inventor
陈兵
韩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701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611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4341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108A1/zh
Priority to EP13842700.0A priority patent/EP2884683A4/en
Publication of CN103716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114A/zh
Priority to US14/639,780 priority patent/US2015018078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6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6Time to li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38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该方法包括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所述生存时间,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保证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和演进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的空中接口协议栈包括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用户平面协议栈包括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控制平面在上述架构上还有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在RRC初始连接建立、连接重配置、连接重建过程中,RRC实体都要对PDCP实体进行参数配置。该参数之一为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该时长可以为50ms、100ms、150ms、300ms、500ms、700ms、1500ms或无穷大。当配置了该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后,PDCP实体会为每个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配置一个丢弃定时器,当PDCP实体接收到SDU时会启动对应的丢弃定时器,当该丢弃定时器超时,则丢弃对应的SDU以及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如果相应的PDU已递交给下层,就会向下层发送丢弃指示命令。
现有技术中,上述的PDCP层丢失定时器时长是根据网络传输的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要求设定的,只能在整体上满足QoS要求,不能动态设置相关参数,也就不能保证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保证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所述生存时间,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包括:
当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或者,
当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和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配置上报策略,所述上报策略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或者,
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在检测到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后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无线链路控制MAC层,或者,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后发送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存时间为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以使得所述基站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为所述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以便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数据包。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触发消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检测到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后发送触发消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无线链路控制MAC层;或者,
所述基站在检测到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后发送触发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发送器,用于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所述生存时间,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或者,
当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和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配置的上报策略,所述上报策略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或者,
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到所述触发消息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生存报告。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的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在检测到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后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无线链路控制MAC层,或者,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后发送的。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所述生存时间为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以使得所述基站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为所述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以便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数据包。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到如下事件: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无线链路控制MAC层;或者,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
所述第二发送器具体用于在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事件时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终端根据当前数据包的情况确定生存时间,可以动态确定出生存时间并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该生存时间进行相关参数设置,进而在根据该相关参数传输数据包时,可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基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可以是,当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或者,
当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和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例如,将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之和,确定为所述生存时间;或者,将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为所述生存时间。
例如,生存时间用Tsur表示,t1表示终端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t2表示终端的缓存中除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那么,可以是,Tsur=t1+t2,或者,Tsur=t2
其中,终端在播放视频时可以先将从网络侧下载的数据包缓存,数据包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频帧组成,之后终端可以从缓存中获取视频帧进行播放。除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缓存内的数据包即为剩余数据包。
每个视频帧都有标准的播放时间,例如,每个视频帧的播放时间为0.3ms,那么当前视频帧持续的时间就是0.3ms,而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可以根据剩余数据包内视频帧的数量和标准时间确定,例如,剩余数据包内视频帧的数据为N,那么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为N×0.3ms。
也就是说,生存时间等于从当前播放点到缓存中有效的最后数据包的播放时间间隔,等同于下个未收到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时延;或者,简化为剩余数据包所能继续维持播放的时间。
或者,除上述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之外还可以根据触发事件确定生存时间。例如,当终端获知触发事件为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时,可以在根据上述的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的生存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时间,即此时的生存时间为:Tsur=t1+t2+δ,或者,Tsur=t2+δ,其中,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而具体的触发事件的内容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以及,根据具体的触发事件在t1+t2或者t2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多少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步骤12: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所述生存时间,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
其中,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数据包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例如,基站可以将可配置的时间中,如50ms、100ms、150ms、300ms、500ms、700ms、1500ms或无穷大中,与生存时间误差最小的时间设置为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之后基站可以根据该时长进行数据包丢弃处理。或者,
基站根据生存时间,用生存时间除以数据包重传时间,得到最大重传次数。之后,基站可以在没有超出最大重传次数后重传数据包。或者,
用户调度策略包括调度优先级和无线资源,当生存时间较短时,设置调度优先级越高,分配更多的无线资源,而生存时间较长时,设置调度优先级越低,分配更少的无线资源。之后,基站可以根据该调度策略进行数据包调度与传输。
相应的,参见图2,基站侧执行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21: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为所述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步骤22: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以便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当前数据包的情况确定生存时间,可以动态确定出生存时间并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该生存时间进行相关参数设置,进而在根据该相关参数传输数据包时,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包能够有效的发送到终端,可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效果。
随着系统的不同,终端和基站具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终端可以为MS、UE等,基站可以为NodeB、eNodeB等,本发明实施例以UE和eNodeB为例进行说明。
图3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UE自身内配置上报策略生存报告为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1:在UE内配置上报策略,该上报策略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
该上报策略用于指示终端在发生该触发事件时上报生存报告,以便终端在发生该触发事件时上报生存报告。
触发事件可以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
达到配置的上报周期;
基站触发。
步骤32:UE确定生存时间。
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步骤11。
步骤33:UE根据配置的上报策略,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该报告中包含生存时间。
例如,生存时间生存报告生存时间生存报告当上报策略是根据上报周期上报时,则UE在到达上报周期时上报生存报告;或者,
当上报策略是缓存数据为空时,则UE在缓存数据为空时上报生存报告。
进一步的,该生存报告中还可以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
基站触发。
步骤34:eNodeB根据生存时间设置数据传输参数,该数据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ARQ最大重传次数;
调度策略。
具体设置方法可以参见步骤12。
另外,终端上报的触发事件的信息可以作为调整数据传输参数的又一个参考,例如,触发事件是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时,因为这时用户不播放视频,就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生存时间,或者把生存时间设置成最大,直到终端通知开始播放,再按照上报的生存时间设置数据传输参数。
步骤35:eNodeB根据数据传输参数,向UE发送数据。
例如,在PDCP层丢弃定时器超时后丢弃数据,或者,在最大重传次数内重传数据,超出最大重传次数则丢弃数据;或者,根据设置的优先级顺序在设置的无线资源上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由UE触发生存报告的上报,使得eNodeB可以动态根据生存时间设置相关参数,以满足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如图3b或图3c所示,可以进行如下参数设置。
参见图3b,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11:UE确定生存时间(Survivor Time Estimation);
步骤312:UE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其中携带生存时间(SurvivorTimeReporting);
步骤313:eNodeB的PDCP层根据生存时间设置丢失定时器的时长(PDCP:DiscardTimer Configuration);
步骤314:eNodeB根据设置的丢弃定时器的时长传输数据(DataTransmission)。
具体的计算生存时间、设置丢弃定时器的时长的内容可以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参见图3c,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21:UE确定生存时间(Survivor Time Estimation);
步骤322:UE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其中携带生存时间(SurvivorTimeReporting);
步骤323:eNodeB的MAC层根据生存时间设置HARQ最大重传次数(MAC:maxHARQConfiguration);
步骤324:eNodeB的RLC层根据生存时间设置ARQ最大重传次数(RLC:maxRetxThreshold Configuration);
步骤325:eNodeB根据设置的HARQ最大重传次数和/或ARQ最大重传次数传输数据(Data Transmission)。
具体的计算生存时间、设置HARQ最大重传次数的内容、设置ARQ最大重传次数的内容可以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eNodeB向UE发送配置消息,UE根据该配置消息上报生存报告为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41:eNodeB向UE发送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
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在发生触发事件时上报生存报告,以便终端在发生该触发事件时上报生存报告。
触发事件可以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
达到配置的上报周期;
基站触发。
步骤42:UE确定生存时间。
步骤43:UE根据配置消息,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该报告中包含生存时间。
例如,配置消息中包含上报周期时,在到达上报周期时上报生存报告;
或者,配置消息中包含缓存数据为空时,在缓存数据为空时上报生存报告。
进一步的,该生存报告中还可以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
基站触发。
步骤44:eNodeB根据生存时间设置数据传输参数,该数据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ARQ最大重传次数;
调度策略。
步骤45:eNodeB根据数据传输参数,向UE发送数据。
步骤42、44、45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步骤32、34、35。
本实施例由eNodeB向UE发送配置信息,UE根据该配置信息触发生存报告的上报,使得eNodeB可以动态根据生存时间设置相关参数,以满足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如图4b、图4c或图4d所示,可以进行如下参数设置。
参见图4b,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411:eNodeB向UE发送配置消息(SurvivorTimeConfiguration);
步骤412:UE确定生存时间(Survivor Time Estimation);
步骤413:UE根据配置消息,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其中携带生存时间(SurvivorTimeReporting);
步骤414:eNodeB的PDCP层根据生存时间设置丢失定时器的时长(PDCP:DiscardTimer Configuration);
步骤415:eNodeB根据设置的丢弃定时器的时长传输数据(DataTransmission)。
具体的计算生存时间、设置丢弃定时器的时长的内容、配置消息的内容可以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见图4c,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421:eNodeB向UE发送配置消息(SurvivorTimeConfiguration);
步骤422:UE确定生存时间(Survivor Time Estimation);
步骤423:UE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其中携带生存时间(SurvivorTimeReporting);
步骤424:eNodeB的MAC层根据生存时间设置HARQ最大重传次数(MAC:maxHARQConfiguration);
步骤425:eNodeB的RLC层根据生存时间设置ARQ最大重传次数(RLC:maxRetxThreshold Configuration);
步骤426:eNodeB根据设置的HARQ最大重传次数和/或ARQ最大重传次数传输数据(Data Transmission)。
具体的计算生存时间、设置HARQ最大重传次数的内容、设置ARQ最大重传次数的内容、配置消息的内容可以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见图4d,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431:eNodeB向UE发送配置消息(SurvivorTimeConfiguration);
步骤432:UE确定生存时间(Survivor Time Estimation);
步骤433:UE根据配置消息,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其中携带生存时间(SurvivorTimeReporting);
步骤434:eNodeB根据调整调度策略(Schedule Decision);
步骤435:eNodeB根据调整后的调度策略传输数据(Data Transmission)。
具体的计算生存时间、调整调度策略的内容、配置消息的内容可以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5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eNodeB触发UE上报生存报告为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51:eNodeB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UE发生小区切换。
其中,可以是检测到如下层的至少一层数据包丢失:PDCP层、RCL层、MAC层。
步骤52:eNodeB向UE发送触发消息,该触发消息用于触发UE上报生存报告。
步骤53:UE确定生存时间。
步骤54:UE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该报告中包含生存时间。
进一步的,该生存报告中还可以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本实施例中为:基站触发。
步骤55:eNodeB根据生存时间设置数据传输参数,该数据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ARQ最大重传次数;
调度策略。
步骤56:eNodeB根据数据传输参数,向UE发送数据。
其中,步骤53、55、56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步骤32、34、35。
本实施例由eNodeB触发UE上报生存报告,使得eNodeB可以动态根据生存时间设置相关参数,以满足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如图5b、或图5c所示,可以检测到如下事件。
参见图5b,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511:eNodeB检测到包丢失(Detect PackLoss);
步骤512:eNodeB向UE请求生存时间(Request Survivor Time);
可以是如上一实施例的向UE发送触发消息。
步骤513:UE确定生存时间(Survivor Time Estimation);
步骤514:UE向eNodeB反馈生存时间T(Feedback “T”);
可以是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该生存报告中携带生存时间T。
步骤515:eNodeB进行生存时间定时器重配置(Survivor TimerRe-configuration);
可以将该定时器的时长设置为生存时间。
步骤516:eNodeB确定传输数据包,如PDU3的期限(Deadline forTransmittingPDU3);
可以达到定时器设置的时长后即为传输数据包的期限。
步骤517:eNodeB根据PDU3的期限传输PDU3(PDU3Transmission)。
具体的计算生存时间、检测到包丢失的内容、定时器重配置的内容可以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见图5c,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521:eNodeB检测到切换(Detect Handover);
步骤522:eNodeB向UE请求生存时间(Request Survivor Time);
可以是向UE发送触发消息。
步骤523:UE确定生存时间(Survivor Time Estimation);
步骤524:UE向eNodeB反馈生存时间T(Feedback“T”);
可以是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该生存报告中携带生存时间T。
步骤525:eNodeB进行生存时间定时器重配置(Survivor TimerRe-configuration);
可以将该定时器的时长设置为生存时间。
步骤526:eNodeB确定传输数据包,如PDU3的期限(Deadline forTransmittingPDU3);
可以达到定时器设置的时长后即为传输数据包的期限。
步骤527:eNodeB根据PDU3的期限传输PDU3(PDU3Transmission)。
具体的计算生存时间、检测到切换的内容、定时器重配置的内容可以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6a为本发明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61:UE确定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为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
步骤62:UE确定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
该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确定,例如,将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之和,确定为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或者,将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为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
步骤63:UE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该生存报告中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和生存时间。
其中,假设第一数据包为RTP3,生存时间用T表示,那么生存报告中可以包含(3,T)。
可选的,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该生存报告可以是在发生如下触发事件中的任一项时发送的: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
基站触发。
其中,可以如图3所示的在UE内配置包括上述触发事件的信息的上报策略,或者,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eNodeB向UE发送包含上述触发事件的信息的配置消息,或者,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UE直接根据eNodeB发送的触发消息上报生存报告。
可选的,该生存报告中还可以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
步骤64:eNodeB根据生存时间设置第一数据包的数据传输参数,该数据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ARQ最大重传次数;
调度策略。
类似上述实施例,eNodeB可以只根据生存时间设置数据传输参数,或者根据生存时间和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数据传输参数。
步骤65:eNodeB根据第一数据包的数据传输参数,向UE发送该第一数据包。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是针对每个数据包计算各自的生存时间以及相应的数据传输参数,可以提高每个数据包相关参数的准确性。
可选的,参见图6b,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611:UE确定生存时间和数据包序号,假设生存时间为T、数据包序号为3(Survivor Time=T;Exp PN=3);
步骤612:UE向eNodeB反馈T和序号3(Feedback T&“3”);
可以是,UE向eNodeB发送生存报告,该生存报告中携带生存时间T和序号3。
步骤613:数据包,如RTP3缓存在eNodeB(RTP3buffered in eNodeB)。
步骤614:eNodeB根据生存时间T和序号3,设置RTP3的HARQ最大重传次数(HARQMulti-Tx for RTP3);
步骤615:eNodeB根据生存时间T和序号3,确定RTP3的期限(Deadlinefortransmitting RTP3);
步骤616:UE对RTP3进行播放或者丢弃(Playing or Skipping RTP3)。
UE和/或eNodeB的具体处理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71和发送器72;处理器71用于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发送器72用于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所述生存时间,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或者,
当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和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可选的,该终端还可以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配置的上报策略,所述上报策略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或者,
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可选的,该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到所述触发消息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生存报告。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的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在检测到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后发送的:PDCP、RLC、MAC,或者,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后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所述生存时间为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以使得所述基站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可以是分离设置的,或者也可以为合设在一个物理设备中的。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一接收器和/或第二接收器与发送器也可以是分离设置或合设的。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实施例的终端根据当前数据包的情况确定生存时间,可以动态确定出生存时间并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该生存时间进行相关参数设置,进而在根据该相关参数传输数据包时,可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效果。
图8为本发明基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接收器81和处理器82;接收器8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为所述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处理器82用于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以便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数据包。
可选的,该基站还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可选的,该基站还可以包括:
第二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到如下事件: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PDCP、RLC、MAC;或者,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
所述第二发送器具体用于在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事件时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可选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生存时间进行相关参数设备,该生存时间是终端根据当前数据包的情况确定的,由于生存时间是动态确定的,可以实现根据该相关参数传输数据包时,可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所述生存时间等同于下个未收到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时延;
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所述生存时间,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
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包括:
当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或者,
当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和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配置上报策略,所述上报策略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或者,
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在检测到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后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或者,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后发送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时间为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以使得所述基站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9.一种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为所述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所述生存时间等同于下个未收到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时延;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以便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数据包;
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触发消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检测到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后发送触发消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媒体访问控制RLC层、无线链路控制MAC层;或者,
所述基站在检测到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后发送触发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
发送器,用于向基站发送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所述生存时间,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所述生存时间等同于下个未收到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时延;
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与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或者,
当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时,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当前播放的视频帧持续的时间和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触发事件、缓存中除所述当前播放的视频帧之外的剩余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确定所述生存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配置的上报策略,所述上报策略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或者,
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器接收的触发事件的信息对应的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到所述触发消息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生存报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的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在检测到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后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或者,所述触发消息为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后发送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所述生存时间为第一数据包的生存时间,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终端下一个需要接收的数据包,以使得所述基站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2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生存报告,所述生存报告中包含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的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为所述终端根据终端状态确定,所述终端状态为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或者,所述终端状态包括触发事件和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所能够维持播放的时间;所述生存时间等同于下个未收到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时延;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生存时间设置数据包传输参数,以便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数据包;
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PDCP层丢弃定时器时长;
MAC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
RLC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
用户调度策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含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在发生所述触发事件时上报所述生存报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器发送的所述触发事件的信息对应的触发事件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项:
缓存数据为空,或,因缓存数据为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初始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停止播放导致的缓冲结束,开始播放;或者,
因为用户行为导致的播放停止;或者,
缓存到达预设的门限;或者,
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者,
到达配置的上报周期;或者,
基站触发。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触发消息,所述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生存报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到如下事件:如下层中至少一层发生丢包: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或者,所述终端发生小区切换;
所述第二发送器具体用于在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事件时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基站还根据所述已发生的触发事件的信息设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报告中还包含第一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生存时间内,根据所述数据包传输参数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
CN201210370181.8A 2012-09-28 2012-09-28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Active CN103716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0181.8A CN103716114B (zh) 2012-09-28 2012-09-28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PCT/CN2013/074341 WO2014048108A1 (zh) 2012-09-28 2013-04-18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EP13842700.0A EP2884683A4 (en) 2012-09-28 2013-04-18 METHOD FOR SETTING PARAMETER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
US14/639,780 US20150180786A1 (en) 2012-09-28 2015-03-05 Method for setting parameter in 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0181.8A CN103716114B (zh) 2012-09-28 2012-09-28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114A CN103716114A (zh) 2014-04-09
CN103716114B true CN103716114B (zh) 2018-02-23

Family

ID=50386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0181.8A Active CN103716114B (zh) 2012-09-28 2012-09-28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80786A1 (zh)
EP (1) EP2884683A4 (zh)
CN (1) CN103716114B (zh)
WO (1) WO20140481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945B (zh) * 2014-09-24 2018-05-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器时长调整方法及基站
CN115209484A (zh) * 2016-03-30 2022-10-18 Idac控股公司 在无线系统中处理用户平面
CN117500082A (zh) 2016-03-30 2024-02-0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5g灵活的rat系统中的独立的l2处理和控制架构
CN110855402A (zh) * 2016-09-30 2020-02-28 瞬已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实时视频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425594B2 (en) * 2017-03-23 2022-08-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relocation
WO2018195770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0367682B2 (en) * 2017-06-30 2019-07-30 Bank Of American Corporation Node failure recovery tool
CN110730467A (zh) * 2018-07-17 2020-0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接收设备
CN111132195B (zh) * 2019-12-19 2022-05-03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倒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6391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783A (zh) * 2005-05-18 2006-11-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分组数据业务的信道速率调整方法
CN1981492A (zh) * 2004-05-12 2007-06-13 诺基亚公司 用于多媒体流中速率适配的缓冲器水平信令
CN101489263A (zh) * 2009-03-03 2009-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45262A (zh) * 2009-06-24 2011-01-12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影像传送系统、内容比特率控制方法
CN102111808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告缓存数据量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7416B1 (en) * 1997-10-14 2003-05-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access control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177274B2 (en) * 2002-06-19 2007-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without exceeding a maximum queue time period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0484148C (zh) * 2003-09-29 2009-04-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信息终端装置、信息共享方法、使用它们的p2p系统及指针系统
FI20031779A0 (fi) * 2003-12-05 2003-12-0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ärjestelmä ja lähetettävän puolen yhteyskäytäntöyksikkö datapakettien lähettämiseksi kuittaamattoman toimintamuodon palveluissa
US7761767B2 (en) * 2005-10-21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JP4842075B2 (ja) * 2006-09-28 2011-1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声伝送装置
KR100996069B1 (ko) * 2006-11-27 2010-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링크 제어 계층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77454B1 (ko) * 2007-03-02 2012-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데이터의 전송에 따른 에러 복원 결정을 위한 서버 및클라이언트와, 영상 데이터의 전송에 따른 에러 복원결정방법
CN101400105B (zh) * 2007-09-25 2013-04-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及网关
KR101132522B1 (ko) * 2007-10-01 2012-04-0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Pdcp를 폐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208394B2 (en) * 2007-10-30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 data unit discard timers
US20090215438A1 (en) * 2008-02-23 2009-08-27 Ajay Mittal Methods for performing transparent callback
KR101616663B1 (ko) * 2008-08-08 2016-04-2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버퍼 상태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76239A1 (en) * 2009-12-24 2011-06-30 Telecom Italia S.P.A. A method of scheduling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2104468A (zh) * 2011-02-18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由代理的媒体感知arq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492A (zh) * 2004-05-12 2007-06-13 诺基亚公司 用于多媒体流中速率适配的缓冲器水平信令
CN1866783A (zh) * 2005-05-18 2006-11-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分组数据业务的信道速率调整方法
CN101489263A (zh) * 2009-03-03 2009-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45262A (zh) * 2009-06-24 2011-01-12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影像传送系统、内容比特率控制方法
CN102111808A (zh) * 2009-12-25 201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告缓存数据量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80786A1 (en) 2015-06-25
EP2884683A4 (en) 2015-11-25
WO2014048108A1 (zh) 2014-04-03
CN103716114A (zh) 2014-04-09
EP2884683A1 (en)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6114B (zh) 数据传输业务中参数设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KR101450990B1 (ko) 무선 장치에서 다중 무선 액세스 베어러를 제어하는 방법
JP600571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状態情報送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EP1864538B1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lower layer data block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stion system
CN103202089B (zh) 用于控制无线设备中的多个无线电接入承载的重新配置的方法
JP4954996B2 (ja)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JP535132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1対多サービス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端末
US20120178438A1 (en) Control of measurement messaging in a mobile device
CN106134099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载波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0800221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ransmission erro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04013B2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mobile device
WO2015109709A1 (zh)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09926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equence of data units betwee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network
CN10863195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57496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00045766A1 (en) Wireless n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47452B2 (en) Passive 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 with unified interface
CN106171004A (zh) 一种rlc数据包分流方法及基站
CN10802428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70382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090312007A1 (en) Re-establishment of a rlc entity
CN109729554A (zh) 上行增强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11546100B2 (en) Ope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