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5224B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5224B
CN103715224B CN201310451835.4A CN201310451835A CN103715224B CN 103715224 B CN103715224 B CN 103715224B CN 201310451835 A CN201310451835 A CN 201310451835A CN 103715224 B CN103715224 B CN 103715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mination
hole transmission
main body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18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5224A (zh
Inventor
许晶行
李在万
曺贵正
安昭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5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5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6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90Multiple hosts in the emissive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射层和相邻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间有降低的界面电阻并因而有提高寿命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上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射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的第一叠层,所述层按顺序层叠在第一电极上;包括第三空穴传输层、第四空穴传输层、包含至少两种主体和单一掺杂剂且有至少三个发射区域的第二发射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第二叠层,所述层按顺序层叠在第一叠层与第二电极间;和形成在第一与第二叠层间并调节第一与第二叠层间电荷平衡的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射层包括:包含第四空穴传输层材料的第一发射区域、包含第二电子传输层材料的第二发射区域和包含至少两种主体的第三发射区域。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3年9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10927的权益,通过援引的方式将上述专利申请并入本文,如同在这里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减少发射层和与之相邻形成的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界面处的电阻而具有提高寿命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的图像显示装置是信息和通信的核心技术,并且正日益变得更薄、更轻、更便携和更高性能。因而,通过控制有机发射层(EML)的发光来显示图像的有机发光装置(OLED)显示装置作为可解决阴极射线管(CRT)中存在的重量和体积方面问题的平板显示装置而受到关注。
OLED是包括位于电极之间的薄EML的自发射装置,且能够制造成厚度类似于纸张厚度的薄膜。具体而言,OLED包括阳极、空穴传输层(HTL)、空穴注入层(HIL)、EML、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和阴极。
像这样,EML形成在HTL与ETL之间。在这方面,由于HTL和EML之间的界面势垒(interfacebarrier),空穴难以向EML移动,并且由于ETL与EML之间的界面势垒,电子难以向EML移动。因此,减少了OLED的寿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减少发射层和与之相邻形成的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界面处的电阻而具有提高寿命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列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的一部分,而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了下面的描述后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而领会到。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所具体和宽泛描述的那样,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相互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射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包括第三空穴传输层、第四空穴传输层、包含至少两种主体(host)和单一掺杂剂且具有至少三个发射区域的第二发射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之间并调节所述第一叠层与第二叠层之间的电荷平衡,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层包括:包含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料的第一发射区域、包含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的第二发射区域和包含所述至少两种主体的第三发射区域。
所述第三发射区域可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磷光掺杂剂。
所述第一发射区域可包括所述第一主体和磷光掺杂剂,所述磷光掺杂剂与所述第三发射区域的磷光掺杂剂相同。
所述第二发射区域可包括所述第二主体和磷光掺杂剂,所述磷光掺杂剂与所述第三发射区域的磷光掺杂剂相同。
所述第一主体可包括比所述第二主体更良好地(satisfactorily)接收从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传输的空穴的材料。
所述第二主体可包括比所述第一主体更良好地接收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传输的电子的材料。
所述第一发射区域可具有的厚度,所述第二发射区域可具有的厚度。
所述第二发射层可具有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相互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射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包括第三空穴传输层、第四空穴传输层、包含至少两种主体(host)及掺杂剂的第二发射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之间并调节所述第一叠层与第二叠层之间的电荷平衡;以及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混合层置于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与第二发射层之间且包含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和所述掺杂剂,所述第二混合层置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与所述第二发射层之间且包含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和所述掺杂剂。
所述第二发射层可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磷光掺杂剂。
所述第一主体可包括比所述第二主体更良好地接收从所述第一混合层传输的空穴的材料,所述第一混合层包括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料。
所述第二主体可包括比所述第一主体更良好地接收从所述第二混合层传输的电子的材料,所述第二混合层包括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
所述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的掺杂剂可以与所述第二发射层的掺杂剂相同。
所述第一混合层可具有的厚度,所述第二混合层可具有的厚度。
所述第二发射层可具有的厚度。
应当理解,本发明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所包括用来给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理解并包含在本申请内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图解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A至1D是各自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R、G、B和W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根据图1A至1D所示的R、G、B和W子像素区域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透视图;
图4A是表示图3中所示的白色OLED的能带(band)图;
图4B是表示图3中所示的形成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射区域中的第一和第二主体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白色OLED的透视图;
图6A是表示图5中所示的白色OLED的能带图;以及
图6B是表示图6A中所示的形成在第二混合层中的第一和第二主体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方式。从以下对特定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这些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操作效果。当相关技术的详细描述可能不必要地模糊化本发明的主题时,将省略对相关技术的描述。
下面,将参照图1A至图6B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A至1D是各自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R、G、B和W像素的等效电路图。图2是根据图1A至1D所示的R、G、B和W子像素区域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透视图。图4A是表示图3中所示的白色OLED的能带图。图4B是表示图3中所示的形成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射区域中的第一和第二主体的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和形成在基板上的封装基板或薄膜封装,所述基板中由矩阵形式的多个子像素区域界定出显示区域,所述封装基板或薄膜封装保护子像素免受潮气或氧气。
子像素区域由R子像素区域、G子像素区域、B子像素区域和W子像素区域组成,所述R、G、B和W子像素区域布置成矩阵形式并显示图像。如图1A中所示,子像素区域可配置成使R、G、B和W子像素区域布置为与栅线平行的单行,例如为1行4列的阵列(1行×4列)。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所述R、G、B和W子像素区域可布置为与数据线平行的单列,例如为4行1列的阵列(4行×1列)。尽管描述了以R、G、B和W子像素区域这种顺序布置的情形,但也可以以R、B、G和W子像素区域这种顺序布置,或者以W、R、G和B子像素区域这种顺序布置。也就是说,设置顺序不限于上述实例,可以按照用户所希望的方式来改变。
此外,如图1C和1D所示,R、B、G和W子像素区域可以布置为2行×2列的阵列。例如,如图1C所示,R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1条(这里i为1或更大的自然数)数据线(DL2i-1)与第2i-1条栅线(GL2i-1)之间的交点处,G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条数据线(DL2i)与第2i-1条栅线(GL2i-1)之间的交点处,B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1条数据线(DL2i-1)与第2i条栅线(GL2i)之间的交点处,而W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条数据线(DL2i)与第2i条栅线(GL2i)之间的交点处。
此外,如图1D所示,R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1条数据线(DL2i-1)与第2i-1条栅线(GL2i-1)之间的交点处,B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条数据线(DL2i)与第2i-1条栅线(GL2i-1)之间的交点处,G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1条数据线(DL2i-1)与第2i条栅线(GL2i)之间的交点处,而W子像素区域可形成在第2i条数据线(DL2i)与第2i条栅线(GL2i)之间的交点处。
R、G、B和W子像素区域每个包括盒(cell)驱动单元200和与该盒驱动单元200连接的白色OLED。
盒驱动单元200包括与栅线GL和数据线DL连接的开关薄膜晶体管TS,与开关薄膜晶体管TS连接的驱动薄膜晶体管TD,电源线PL,白色OLED的第一电极240,与电源线PL和开关薄膜晶体管TS的漏极110连接的存储电容器C。每个子像素区域可具有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电容器和OLED的结构,或者可具有进一步包括晶体管和电容器的结构。此外,驱动薄膜晶体管TD可与白色OLED的第一电极240直接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在驱动薄膜晶体管TD和白色OLED之间形成另一薄膜晶体管。
开关薄膜晶体管TS的栅极与栅极线GL连接,其源极与数据线DL连接,其漏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TD的栅极和存储电容器C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TD的源极与电源线PL连接,其漏极110与第一电极240连接。存储电容器C连接在电源线PL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D的栅极之间。
当扫描脉冲供给至栅线GL时,开关薄膜晶体管TS导通,由此将供给至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供给至存储电容器C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D的栅极。响应于供给至栅极的数据信号,驱动薄膜晶体管TD控制从电源线PL供给至OLED的电流I,从而调节OLED的发光。此外,即使开关薄膜晶体管TS截止,由于存储电容器C中充有的电压,故驱动薄膜晶体管TD也供给恒定电流I直到供给下一帧的数据信号,由此白色OLED保持发光。
如图2中所示,驱动薄膜晶体管TD与栅极线GL连接,并且驱动薄膜晶体管TD包括形成在基板100上的栅极102,形成在栅极102上的栅绝缘膜112,对应于栅极102形成且与栅极102之间设有栅绝缘膜112的氧化物半导体层114,形成在氧化物半导体层114上以防止对该氧化物半导体层114的损害并保护该氧化物半导体层114免受氧气的蚀刻阻挡物106,与数据线DL连接的源极108,以及与该源极108相面对的漏极110。此外,在驱动薄膜晶体管TD上形成有第一钝化膜118。
氧化物半导体层114由包括选自Zn、Cd、Ga、In、Sn、Hf和Zr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氧化物形成。包括这种氧化物半导体层的薄膜晶体管相比包括硅半导体层的薄膜晶体管具有较高的电荷迁移率和较低的漏电流。此外,包括硅半导体层的薄膜晶体管通过高温生产工艺生产,需要经历结晶化工艺,因而随着薄膜晶体管被制作成大面积,在生产工艺期间均匀性变劣,这使得难以制作成大面积的薄膜晶体管。对比之下,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层114的薄膜晶体管可通过低温生产工艺生产,故有利地适合于大面积制造。
作为滤色器,R滤色器124R形成在R子像素区域的钝化膜上以实现红(R)色,G滤色器124G形成在G子像素区域的钝化膜上以实现绿(G)色,B滤色器124B形成在B子像素区域的钝化膜上以实现蓝(B)色,而W子像素区域的钝化膜上不形成滤色器,因而W子像素区域实现白(W)色。此外,在R、G和B滤色器124R、124G和124B上形成有第二钝化膜126。
参照图2和3,白色OLED具有多叠层结构,所述多叠层结构包括与驱动薄膜晶体管TD的漏极110连接的第一电极240,与第一电极240相面对的第二电极230,设有堤孔132以暴露第一电极240的堤绝缘膜130,以及层叠在第一电极240与第二电极230之间的第一叠层210、电荷产生层(CGL)222和第二叠层220。在具有多叠层结构的白色OLED中,各叠层包括不同颜色的EML,从各叠层的EML发射的光混合以实现白光。此外,图3示出了底发射型白色OLED,其中从第一EML218和第二EML226发射的光在底部方向上发出,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可以是顶发射式或者是双重发射式。
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240由诸如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类似物。
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230由诸如铝(Al)、金(Au)、钼(Mo)、铬(Cr)、铜(Cu)、LiF、Al-LiF合金或类似物的反射性金属材料形成。
第一叠层210包括按顺序地层叠在第一电极240和CGL222之间的空穴注入层(HIL)214、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216a、HTL2216b、第一发射层(EML1)218和第一电子传输层(ETL1)212。在这点上,EML1218包括荧光蓝色掺杂剂和主体以发射蓝光。
CGL222形成在第一叠层210与第二叠层220之间,以调节二者之间的电荷平衡。CGL222包括N型CGL(N-CGL)222a和P型CGL(P-CGL)222b,N型CGL222a形成于邻近第一叠层210以将电子注入该第一叠层210,P型CGL222b设置于邻近第二叠层220以将空穴注入该第二叠层220。
第二叠层220包括按顺序地层叠在第二电极230和CGL222之间的第三HTL(HTL3)224a、第四HTL(HTL4)224b、第二发射层226和第二ETL(ETL2)228。
HTL3224a将从P型CGL222b供给的空穴传输到HTL4224b,HTL3224a是白色OLED中最厚的元件,且调节空腔(cavity)平衡。HTL4224b将从HTL3224a供给的空穴传输到EML2226,并且比EML2226具有更高的三重能级T1,以防止注入EML2226的空穴返回到HTL4224b。
EML2226由至少两种主体和单一掺杂剂组成,并具有至少三个发射区域。优选地,EML2226由不同的主体材料,即第一和第二主体(HOST1和HOST2),以及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组成。
特别地,EML2226包括:包括用于形成HTL4224b的材料的第一发射区域(EMA1)226a,包括用于形成ETL2228的材料的第二发射区域(EMA2)226b和包括第一和第二主体(HOST1和HOST2)的第三发射区域(EMA3)226c。在这点上,EML2226的总厚度为
如图4A和4B中所示,EMA1226a由HTL4224b的材料、HOST1和磷光黄绿色掺杂剂形成。这样,EMA1226a包括HTL4224b的材料,因而减少了EML2226与HTL4224b之间的界面电阻,并有助于通过EML2226将空穴注入EMA3226c。此外,HOST1由比HOST2更良好地(satisfactorily)接收从HTL4224b传输的空穴的材料形成。由此,EMA1226a经由HOST1良好地接收从HTL4224b传输的空穴,并且因此电子和空穴平稳地复合而没有电荷的消失或堆积,这使得发光效率提高。在这点上,EMA1226a具有的厚度。
如图4A和4B中所示,EMA2226b包括ETL2228的材料、HOST2和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的组合。这样,EMA2226b包括ETL2228的材料,因而减少了EML2226与ETL2228之间的界面电阻,并有助于通过EML2226将电子注入EMA3226c。此外,HOST2由比HOST1更良好地接收从ETL2228传输的电子的材料形成。由此,EMA2226b经由HOST2良好地接收从ETL2228传输的电子,并且因此电子和空穴平稳地复合而没有电荷的消失或堆积,这使得发光效率提高。在这点上,EMA2226b具有的厚度。
如图4A和4B中所示,EMA3226c包括HOST1、HOST2和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的组合。EMA3226c良好地接收来自EMA1226a中所包括的HTL4224b的材料的空穴,并良好地接收来自EMA2226b中所包括的ETL2228的材料的电子,并因此发光效率得以提高。EMA1226a、EMA2226b和EMA3226c由相同的掺杂剂形成。
这样,通过EMA1226a降低了HTL4224b与EML2226之间的电荷势垒,通过EMA2226b降低了ETL2228与EML2226之间的电荷势垒。随着电荷势垒的降低,电荷堆积减少,因而白色OLED不会变劣,这使得白色OLED的寿命得以提高。这将参照下表1来描述。
表1示出了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的寿命(以小时计)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的寿命(以小时计)。
表1
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多叠层结构,所述多叠层结构包括:包括荧光蓝色EML作为第一EML的第一叠层,和包括磷光黄绿色EML作为第二EML的第二叠层。所述磷光黄绿色EML由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组成。
如上表1所示,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2,836小时的寿命。对比之下,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4,526到7,000小时之间的寿命。表1中,T95指OLED达到总寿命的95%所需的时间。例如,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4,526到7,000小时之间的T95。
由于第二EML与第四EML之间界面处的电阻,故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减少的寿命,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在EML2226与相邻的HTL4224b或ETL2228之间具有降低的界面电阻,使得HTL4224b与相邻EML2226的EMA1226a包括HTL4224b的材料,且ETL2228与相邻EML2226的EMA2226b包括ETL2228的材料。因此,该白色OLED具有提高的寿命。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的透视图。图6A是表示图5中所示的白色OLED的能带(band)图。图6B是表示图6A中所示的形成在第二混合层中的第一和第二主体的视图。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和形成在基板上的封装基板或薄膜封装,所述基板中由矩阵形式的多个子像素区域界定出显示区域,所述封装基板或薄膜封装保护子像素免受潮气或氧气。
子像素区域由R子像素区域、G子像素区域、B子像素区域和W子像素区域组成,所述R、G、B和W子像素区域布置成矩阵形式并显示图像。所述R、G、B和W子像素区域可如图1A至1D所示那样布置,并且其设置顺序可以按照用户所希望的方式来改变。
R、G、B和W子像素区域每个包括盒(cell)驱动单元200和与该盒驱动单元200连接的白色OLED。除了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不同的白色OLED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相同的元件并具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因此将省略对相同元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2和5,白色OLED具有多叠层结构,所述多叠层结构包括与驱动薄膜晶体管TD的漏极110连接的第一电极240,与第一电极240相面对的第二电极230,设有堤孔132以暴露第一电极240的堤绝缘膜130,以及层叠在第一电极240与第二电极230之间的第一叠层210、CGL222和第二叠层220。在具有多叠层结构的白色OLED中,各叠层包括不同颜色的EML,从各叠层的EML发射的光混合以实现白光。此外,图5示出了底发射型白色OLED,其中从第一EML218和第二EML226(EML1和EML2)发射的光在底部方向上发出,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可以是顶发射式或者是双重发射式。
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240由诸如TC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TCO例如ITO、IZO或类似物。
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230由诸如Al、Au、Mo、Cr、Cu、LiF、或Al-LiF合金之类的反射性金属材料形成。
第一叠层210包括按顺序地层叠在第一电极240和CGL222之间的HIL214、HTL1216a、HTL2216b、EML1218和ETL1212。在这点上,EML1218包括荧光蓝色掺杂剂和主体以发射蓝光。
CGL222形成在第一叠层210与第二叠层220之间,以调节二者之间的电荷平衡。CGL222包括N-CGL222a和P-CGL222b,N-CGL222a形成于邻近第一叠层210以将电子注入该第一叠层210,P-CGL222b设置于邻近第二叠层220以将空穴注入该第二叠层220。
第二叠层220可具有叠层结构,在所述叠层结构中HTL3224a、HTL4224b、EML2246和ETL2228按顺序地层叠在第二电极230和CGL222之间,并且第二叠层220可包括位于HTL4224b与EML2246之间的第一混合层(ML1)236a,位于ETL2228与EML2246之间的第二混合层(ML2)236b,或者ML1236a和ML2236b。现在将以实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同时包括ML1236a和ML2236b的情形。
HTL3224a将从P-CGL222b供给的空穴传输到HTL4224b,HTL3224a是白色OLED中最厚的元件,且调节空腔(cavity)平衡。HTL4224b将从HTL3224a供给的空穴传输到EML2226,并且比EML2226具有更高的三重能级T1,以防止注入EML2226的空穴返回到HTL4224b。
EML2226由至少两种主体和单一掺杂剂组成,并具有至少三个发射区域。优选地,如图6A和6B中所示,EML2226由不同的主体材料,即第一和第二主体(HOST1和HOST2),以及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组成。在这点上,HOST1由比HOST2更容易接收从包括HTL4224b的材料的ML1236a传输的空穴的材料形成,并且HOST2由比HOST1更容易接收从包括ETL2228的材料的ML2236b传输的电子的材料形成。因此,EML2246经由HOST1良好地接收从ML1236a传输的空穴,并经由HOST2良好地接收从ML2236b和ETL2228传输的电子,由此电子和空穴在其中平稳地复合,这使得发光效率提高。EML2246具有的厚度。
如图6A中所示,ML1236a包括HTL4224b的材料和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的组合。这样,ML1236a包括HTL4224b的材料,因而减少了EML2246与HTL4224b之间的界面电阻,并且空穴平稳地注入EML2246。ML1236a的掺杂剂与EML2246的掺杂剂相同。在这点上,ML1236a具有的厚度。
如图6A中所示,ML2236b包括ETL2228的材料和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的组合。这样,ML2236b包括ETL2228的材料,因而减少了EML2246与ETL2228之间的界面电阻,并且电子平稳地注入EML2246。ML2236b的掺杂剂与EML2246的掺杂剂相同。在这点上,ML2236b具有的厚度。
这样,通过ML1236a降低了HTL4224b与EML2246之间的电荷势垒,通过ML2236b降低了ETL2228与EML2246之间的电荷势垒。随着电荷势垒降低,电荷堆积减少,因而白色OLED不会变劣,这使得白色OLED的寿命得以提高。这将参照下表2来描述。
表2示出了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的寿命(以小时计)和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的寿命(以小时计)。
表2
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多叠层结构,所述多叠层结构包括:包括荧光蓝色EML作为第一EML的第一叠层,和包括磷光黄绿色EML作为第二EML的第二叠层。所述磷光黄绿色EML由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磷光黄绿色掺杂剂组成。
表2中,A情形指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同时包括ML1236a和ML2236b的情形。也即,A情形指包括第一叠层210、CGL222和第二叠层220的白色OLED,其中第一叠层210包括按顺序层叠的HIL214、HTL1216a、HTL2216b、EML1218和ETL1212,CGL222形成于第一叠层210与第二叠层220之间,而第二叠层220包括按顺序层叠在CGL222上的HTL3224a、HTL4224b、ML1236a、EML2246、ML2236b和ETL2228。
表2中,B情形指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仅包括ML1236a的情形。也即,B情形指包括第一叠层210、CGL222和第二叠层220的白色OLED,其中第一叠层210包括按顺序层叠的HIL214、HTL1216a、HTL2216b、EML1218和ETL1212,CGL222形成于第一叠层210与第二叠层220之间,而第二叠层220包括按顺序层叠在CGL222上的HTL3224a、HTL4224b、ML1236a、EML2246和ETL2228。
如上表2所示,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2,836小时的寿命。对比之下,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A情形)具有5,436小时的寿命,而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B情形)具有6,742小时的寿命。
这样,可以确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比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更长的寿命。
由于EML与第四HTL之间界面处的电阻,故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减少的寿命,而由于ML1236a设置在HTL4224b与EML2246之间且包括HTL4224b的材料,或者ML2236b设置在ETL2228与EML2246之间且包括ETL2228的材料,故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白色OLED具有降低的界面电阻。因此,该白色OLED具有提高的寿命。
从前面的描述明显可见,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白色OLED,该白色OLED包括由EMA1、EMA2和EMA3组成的EML2。在白色OLED中,HTL4和相邻EML2的EMA1包括HTL4的材料,ETL2和相邻EML2的EMA2包括ETL2的材料,因而EML2与相邻的HTL4或ETL2之间的界面电阻减少。因此白色OLED具有提高的寿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白色OLED,该白色OLED包括ML1和ML2中的至少一种。该白色OLED包括设置在HTL4与EML2之间且包括HTL4的材料的ML1,设置在ETL2与EML2之间且包括ETL2的材料的ML2,或者ML1和ML2,因而在EML2与相邻的HTL4或ETL2之间具有减少的界面电阻。因此,该白色OLED具有增强的OLED。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只要这些修改和变化落入了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式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在基板上相互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射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发射层和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包括第三空穴传输层、第四空穴传输层、包含至少两种主体和单一掺杂剂且具有至少三个发射区域的第二发射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三空穴传输层、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发射层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
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之间并调节所述第一叠层与第二叠层之间的电荷平衡,
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层包括:包含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料、第一主体和所述掺杂剂的第一发射区域,包含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第二主体和所述掺杂剂的第二发射区域,和包含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掺杂剂的第三发射区域,所述第一主体不同于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且所述第二主体不同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区域的掺杂剂是与所述第三发射区域相同的磷光掺杂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区域的掺杂剂是与所述第三发射区域相同的磷光掺杂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比所述第二主体更多地接收从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传输的空穴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包括比所述第一主体更多地接收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传输的电子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区域具有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发射区域具有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层具有的厚度。
8.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在基板上相互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射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发射层和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包括第三空穴传输层、第四空穴传输层、包含至少两种主体及掺杂剂的第二发射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三空穴传输层、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发射层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按顺序地层叠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叠层与所述第二叠层之间并调节所述第一叠层与第二叠层之间的电荷平衡;以及
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混合层置于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二发射层之间,所述第二混合层置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与所述第二发射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混合层包含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和所述掺杂剂,所述第二混合层包含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和所述掺杂剂,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层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磷光掺杂剂,所述第一主体不同于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和所述第一混合层的材料,且所述第二主体不同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和所述第二混合层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比所述第二主体更多地接收从所述第一混合层传输的空穴的材料,所述第一混合层包含所述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包括比所述第一主体更多地接收从所述第二混合层传输的电子的材料,所述第二混合层包含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的掺杂剂与所述第二发射层的掺杂剂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混合层具有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混合层具有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层具有的厚度。
CN201310451835.4A 2012-09-28 2013-09-27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715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09027A KR101941453B1 (ko) 2012-09-28 2012-09-28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12-0109027 2012-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224A CN103715224A (zh) 2014-04-09
CN103715224B true CN103715224B (zh) 2016-05-04

Family

ID=4955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1835.4A Active CN103715224B (zh) 2012-09-28 2013-09-27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78171B2 (zh)
KR (1) KR101941453B1 (zh)
CN (1) CN103715224B (zh)
GB (1) GB25074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7279B1 (ko) * 2013-01-24 2019-11-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65234B1 (ko) 2014-04-25 2020-10-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60069044A (ko) 2014-12-05 2016-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KR102256498B1 (ko) * 2015-07-24 2021-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574052B1 (ko) * 2015-11-19 2023-09-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7068886B (zh) * 2017-05-12 2019-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发光装置
KR102661471B1 (ko) * 2018-04-27 2024-04-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금속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0767715B (zh) * 2019-03-29 2022-03-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oled透光基板、oled基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536A (zh) * 2005-05-20 2006-11-22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层叠有机发光器件结构
CN102024908A (zh) * 2009-09-23 2011-04-2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6840A (zh) * 2010-10-21 2012-05-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CN102694131A (zh) * 2012-06-04 2012-09-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5080B (en) * 2000-12-28 2003-08-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380275B2 (ja) * 2007-02-19 2014-01-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20090131550A (ko) * 2008-06-18 2009-12-2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584990B1 (ko) * 2008-12-01 2016-0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609058B2 (ja) * 2009-10-22 2014-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365824B1 (ko) * 2010-10-22 2014-0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1351417B1 (ko) * 2010-10-26 2014-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756657B1 (ko) * 2010-11-03 2017-07-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KR101777123B1 (ko) * 2010-12-22 2017-09-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786881B1 (ko) * 2010-12-30 2017-10-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8884274B2 (en) * 2011-10-12 2014-11-11 Lg Display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536A (zh) * 2005-05-20 2006-11-22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层叠有机发光器件结构
CN102024908A (zh) * 2009-09-23 2011-04-2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6840A (zh) * 2010-10-21 2012-05-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CN102694131A (zh) * 2012-06-04 2012-09-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224A (zh) 2014-04-09
US8878171B2 (en) 2014-11-04
US20140091289A1 (en) 2014-04-03
KR101941453B1 (ko) 2019-01-23
GB201316848D0 (en) 2013-11-06
GB2507407B (en) 2014-12-17
KR20140042351A (ko) 2014-04-07
GB2507407A (en)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22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1532683B2 (en) One-way transparent display
KR101320655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0288183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3681760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390619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56666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
KR102106146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887516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包含该二极管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3730581B (zh) 有机发光装置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972105A (zh) 显示设备
KR2014005971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385340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9379169B2 (en) Very high resolution AMOLED display
CN106549108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70137577A (ko) 초고해상도 아몰레드 디스플레이용 아키텍쳐
CN103681739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4518126B (zh) 有机发光装置和具有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2376894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WO2024113176A1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KR20110053568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110043319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110014414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110011079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