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6682B -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6682B
CN103706682B CN201310700157.0A CN201310700157A CN103706682B CN 103706682 B CN103706682 B CN 103706682B CN 201310700157 A CN201310700157 A CN 201310700157A CN 103706682 B CN103706682 B CN 103706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wire bundle
die sleeve
punch
boun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00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6682A (zh
Inventor
王匀
许桢英
薛小峰
朱金鑫
朱凯
杜金星
徐吉伟
魏人杰
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7001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06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0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6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6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6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和方法,包括两个固定底座和两个加载架,两个加载架的顶端通过安装板连接为一体,安装板上板面上安装两个步进电机Ⅰ;每个加载架上安装有方形导轨和丝杠;每个丝杠分别通过联轴器和两个步进电机Ⅰ相连;丝杠上连接有滑动面板,滑动面板之间连接有H形板;H形板下端连接U形板,U形板上装凸模组件;安装台上设有二维移动台,二维移动台上表面安装有凹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上设有凹模,凹模上设有定位块。使用时根据微弯曲件厚度和凹模宽度尺寸,更换匹配直径的金属丝和对应的模套即可。本发明解决了微弯曲凸模制造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于微弯曲件厚度变化而频繁更换凸模的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是微塑性成形领域,指的是一种用张紧的模套集束组合式金属线束替代凸模完成微小弯曲的成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业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产品微型化趋势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当今微机电系统、集成化技术等学科的突破性发展,对微塑性成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电子、医药、精密仪器等领域,微形器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因为产品非常微小,所以在加工工艺上的困难程度也大大增加,加工过程中的进给量、加载速度、加工精度、位移和力测量的实时性等因素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都很大。很明显,传统的加工方法无法适用。
微弯曲成形作为微塑性成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比如在微机电系统中的一些微型机械构件中的线条、连接头、连杆等,以及在一些电子传感器中的簧片等。目前微弯曲成形技术主要依赖于激光微弯曲成形技术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弯曲成形等,都是依据温度梯度理论而进行的微弯曲成形方法,其他方法有利用微模具弯曲成形和电化学成形方法等。近期光刻也被应用在这一领域,以上技术的应用足见其需求,对微弯曲的研究的热度也居高不下。但目前对于微弯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弯曲的原理方面,对微弯曲具体的成形方法和装置研究略显不足,本设计就是针对于这一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在微弯曲成形方法和装置上进行的研究较少。Kals对厚度在0.1~1mm镍合金以及铜合金薄板做了弯曲试验(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0, 103:95-101),是根据普通自由弯曲比例缩小后的一种成形实验。W. Wang对镍箔作了微弯曲试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03, 19:365-382),根据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研究了微弯曲的成形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的蒋振新等(电子工艺技术, 2003, 5)提出了一种借助二次熔胶工艺实现微弯曲面成型的新工艺制作微弯曲镍梁,但成形过程不宜控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黄晨光等人(中国激光,2002,3)对激光微弯曲的成形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但激光参数对微弯曲成形影响很大,激光加热成本高且弯曲成形可控性差。经检索国内外在微塑性成形的专利技术为数不多,特别是专门针对塑性成形领域的微弯曲成形技术几乎没有。在微塑性成形领域,美国的Edward G. Wenskis设计了一种微拉伸用成形装置,专利号为US6983658,该装置仅用作微拉伸试验,难以应用在微弯曲上。中国专利03132554.8报道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种精密微塑性成形系统,其原理是采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施压成形,但没有细化到微弯曲成形方面。中国专利200510022725.1报道了西北工业大学的一种微小型零件的超塑性挤压成形装置,但是仅针对超塑性材料设计的装置,适用面窄。
总结以上的研究和报道,现在已有的微弯曲成形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在激光方面,利用了材料的温度梯度效应,通过激光加热,使得材料表面温度不均匀,材料变形不均匀,产生弯曲,但这种方法存在缺陷。由于激光加热程度难以控制,最后成形工件精度不高,因此,这种技术仍在实验阶段;其次,激光加热能耗很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产理念,生产成本也很高。2.电化学的方法加工成本比较高,专业化程度高,且生产周期太长,不利于广泛应用。而且电化学方法生产的弯曲件材料表面质量不高,强度也比较低。3.超塑性微成形方法的前提是采用具有超塑性的材料,原材料受限,能够满足微器件要求的材料就更少,生产成本高,无法批量生产。另外超塑性材料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表现出超塑性,条件较苛刻,生产成本更高。4.采用传统模具的方法生产微弯曲件,模具制造很困难,而且由于微器件非常小,凸模的刚度就比较差,使用性能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克服以上缺点的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成形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成形方法,基本原理在于:将一束金属丝穿过特定的模套,使金属丝束具有一定的形状,然后张紧固定在凸模支架上,被张紧的金属丝束用作微弯曲成形的凸模,根据工件形状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套,模套的内孔形状由凹模面确定,将金属丝束放入模套中,使金属丝束的外包络面和模套内孔的外形一致,使金属丝束起到凸模的作用,模套、金属丝束与凸模具支架一起构成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通过调整二维移动台,实现金属丝和凹模的对中,经安装在凹模上的定位块对工件定位,以步进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丝杠,带动滑动面板沿方形导轨移动,使与滑动面板相连的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上下移动,实现被张紧的金属丝对凹模上的的工件进行微弯曲成形,得到与凹模形状相匹配的微弯曲器件。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底座和两个加载架,固定底座安装在安装台上,所述每个固定底座上对应安装一个加载架,所述两个加载架的顶端通过安装板连接为一体,所述安装板上板面上安装两个步进电机Ⅰ,所述每个步进电机Ⅰ上分别设置有电机手柄;所述每个加载架上安装有方形导轨和丝杠,所述两个丝杠通过所述安装板下端的固定板定位;所述每个丝杠分别通过联轴器和所述两个步进电机Ⅰ相连;所述每个丝杠上连接有滑动面板,所述两个滑动面板之间连接有H形板,所述滑动面板通过丝杠的转动带动所述H形板沿所述方形导轨上下移动;所述H形板下端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上装有凸模组件;所述安装台上正对所述凸模组件的下方设有二维移动台,所述二维移动台上表面安装有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上设有凹模,所述凹模上设有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凸模组件包括凸模支架,所述凸模支架的截面呈“几”字形设置,所述凸模支架两突出的悬臂上分别开有两个凹槽,模套分别插装到所述凹槽中,并通过两突出悬臂上的螺栓Ⅰ的压紧力固定,所述模套上开有金属丝束通孔;所述凸模支架一侧悬臂上还开有金属丝束固定孔,所述金属丝束固定孔的侧壁上对应装有螺栓Ⅲ,所述凸模支架另一侧悬臂上还设有螺栓Ⅱ;金属丝束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模套上的金属丝束通孔,其中一端插入所述金属丝束固定孔中,并通过螺栓Ⅲ固定,另一端系紧在所述螺栓Ⅱ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移动台通过步进电机Ⅱ和步进电机Ⅲ实现两个维度的位移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凸模支架上正对所述金属丝束的位置设有CCD摄像机;所述两个步进电机Ⅰ、所述步进电机Ⅱ和所述步进电机Ⅲ分别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器接入计算机;所述U形板通过力传感器与所述H形板连接,所述U形板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变送器和多功能数据采集卡连入计算机;所述CCD摄像机通过图像采集卡接入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束选用钢丝或钼丝。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加载架的两侧还设置有角铁固定块。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方法,将金属丝束张紧在凸模支架上,被张紧的金属丝束用作微弯曲成形时的凸模,根据工件形状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套,模套的内孔形状由凹模面确定,将金属丝束放入模套中,使金属丝束的外包络面和模套内孔的外形一致,使金属丝束起到凸模的作用,模套、金属丝束与凸模支架一起构成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利用安装在凸模支架上的CCD摄像头观测金属丝束与凹模的位置关系,通过调整二维移动台,实现金属丝束和凹模的对中,经安装在凹模上的定位块对工件定位,以步进电机Ⅰ作为动力源驱动丝杠,带动滑动面板沿方形导轨移动,使与滑动面板相连的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上下移动,实现被张紧的金属丝束对凹模上的工件进行微弯曲成形,得到与凹模形状相匹配的微弯曲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厚度h、所述凹模宽度w和所述金属丝直径d之间的关系为: w≧(5~10)d,h≧(3~8)d;金属丝的数量n满足:S<1.25ns<1.5S,其中S为凹模凹槽横截面面积,s为金属丝截面积。
上述的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器件弯曲成形方法,其关键装置特征在于:1、金属丝可以是钢丝或者钼丝或者根据弯曲材料选择的其他材料。2、根据微弯曲器件的形状,将金属丝束穿过相应内孔形状的模套。3、根据弯曲件厚度和凹模宽度以及弯曲精度的要求,选用对应直径的金属丝张紧在凸模支架上即可达到要求,金属丝直径d满足的条件为:d≤w/(5~10),且d ≤h/(3~8)。
    上述的成形方法,控制系统特征在于:1.把CCD摄像头竖直安装在凸模支架中间,CCD拍摄的图像经过工业图像采集卡把金属丝与凹模的位置关系显示在计算机上,调整二维移动台,使安装在二维移动台上的凹模与金属丝对中。2. 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步进电机反馈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控制位移大小和力的大小。
本设计所提出的张紧式微弯曲成形技术,不同于常规方法所进行的弯曲成形,而是利用被张紧的金属丝束作为微弯曲成形的凸模进行弯曲成形:1.根据工件材料的硬度和材料,选取金属丝的材料;根据工件的尺寸,选择金属丝的直径,张紧后能有效的成形普通方法无法成形的微弯曲零件。2.根据工件形状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套,模套的内孔形状由凹模面确定,将金属丝束放入模套中,使金属丝束的包络面与模套内孔一致,以满足不同工件的需求。3.因为金属丝比较软,刚性不足,为能利用金属丝作为凸模成形弯曲件,本设计采取的张紧方式是金属丝束一边用螺钉旋紧压住,一边缠紧在螺栓上,通过旋紧螺栓张紧金属丝,并使用螺母固定螺栓防止金属丝松动。4.根据工件的尺寸和材料以及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步进电机反馈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控制位移大小和力的大小。
     本设计具有以下的技术优势:1.采用张紧的金属丝或金属丝束作为凸模,解决了传统凸模微型化后制造困难的难题。2.采用张紧的金属丝束作为凸模,弯曲力由金属丝拉力承担,解决了传统凸模微型化后在弯曲零件时刚度不足问题,强化了使用性能。3.根据微弯曲件厚度不同的要求,选用对应直径尺寸的金属丝张紧后作为微弯曲凸模即可,操作方便。4.根据微弯曲件的形状,只需要更换相应内孔形状的模套,就可以生产不同形状的工件,更有利于批量化生产。5.整个装置的支承系统采取H型的结构,精度高。6.装置中金属丝束与凹模槽的平行度问题可以通过模套得到解决,提高了定位效率和精度。7.对于金属丝的张紧,金属丝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栓的旋转张紧金属丝,张紧过程简单,且螺栓选用方便,张紧力可根据需要调节,实现过程容易。8.根据不同材料抗拉强度、硬度等不同,可以选用其他如钼丝等金属丝替代金属丝,实用性强。9.,采用CCD和工业图像采集卡通过计算机观测金属丝和凹模的位置关系,调整二维移动台实现金属丝束和凹模对中,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凸模支架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凸模支架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凸模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凸模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模套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模套的左视图。
图8是本发明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加载架  2方形导轨  3步进电机Ⅰ  4步进电机手柄  5安装板  6联轴器  7固定板  8丝杠  9滑动面板  10 H形板  11变送器  12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13计算机  14图像采集卡  15步进电机控制器  16位移传感器  17力传感器  18U形板  19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  20 CCD摄像机  21凹模  22凹模固定板   23步进电机Ⅱ  24二维移动台  25步进电机Ⅲ  26定位块  27固定底座  28安装台  29角铁固定块  30凸模支架  31模套   32螺栓Ⅰ  33螺栓Ⅱ  34金属丝束  35垫圈  36螺栓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说明的装置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所提出的成形装置包括六个部分:安装台28、平移加载工作台、数据采集系统、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19、凹模组件和控制系统。动力源由平移加载工作台提供,数据采集系统提供控制所需的信息,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19与凹模组件共同完成成形弯曲,控制系统主要根据加工需要控制位移,速度以及对中等。下面将结合图具体介绍每一部分的细节。
结合图1,平移加载工作台由固定底座27、角铁固定块29、加载架1、方形导轨2、丝杠8、滑动面板9、固定板7、联轴器6、安装板5、步进电机Ⅰ3、步进电机手柄4组成,步进电机Ⅰ3通过联轴器6驱动丝杠8转动,丝杠带动滑动面板9沿方形导轨2移动,步进电机手柄4用来手动驱动丝杠8,实现滑动面板9沿方形导轨2移动。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16、力传感器17、变送器11、多功能数据采集卡12和计算机13,位移传感器16、力传感器17采集位移和力的模拟信号,经变送器11放大传送给多功能数据采集卡12,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储存于计算机13中。
   凹模组件由二维移动台24、步进电机Ⅲ25、步进电机Ⅱ23、凹模固定板22、凹模21和定位块26组成,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器15控制步进电机Ⅲ25和步进电机Ⅱ23,调整二维移动台24,从而保证安装在二维移动台24上的凹模21和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19中金属丝束34的位置关系对中,起定位的作用。
   控制系统由CCD20、工业图像采集卡14、步进电机控制器15和计算机13组成,CCD20和工业图像采集卡14和计算机13用于观测金属丝束与凹模之间位置关系,步进电机控制器15用于控制步进电机Ⅰ3、步进电机Ⅱ23和步进电机Ⅲ25的运动,保证金属丝束34与凹模21对中。
   结合图2—图7,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19由凸模支架30、金属丝束34、螺栓Ⅰ32、螺母、螺栓Ⅱ33、垫圈35和螺栓Ⅲ36,模套31组成,所述凸模支架30的截面呈“几”字形设置,所述凸模支架30两突出的悬臂上分别开有两个凹槽,模套31分别插装到所述凹槽中,并通过两突出悬臂上的螺栓Ⅰ32的压紧力固定,所述模套31上开有金属丝束通孔;所述凸模支架30一侧悬臂上还开有金属丝束固定孔,所述金属丝束固定孔的侧壁上对应装有螺栓Ⅲ36,所述凸模支架30另一侧悬臂上还设有螺栓Ⅱ33;金属丝束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模套31上的金属丝束通孔,其中一端插入所述金属丝束固定孔中,并通过螺栓Ⅲ36固定,另一端系紧在所述螺栓Ⅱ33上。根据弯曲工件形状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套31,模套的内孔形状由凹模面确定,将金属丝束34放入模套31中,使金属丝束34的外包络面和模套31内孔的外形一致;垫圈35和螺栓Ⅲ36把金属丝束34的一端固定在凸模支架30的一侧,然后经过两个模套31使金属丝束呈现模套孔的形状,螺栓Ⅱ33旋钮在凸模支架30的另一侧、金属丝束34缠绕在螺栓Ⅱ33中间,旋紧金属丝束34后,用螺母固定住螺栓并防止金属丝束松动,张紧后的金属丝束34用作微弯曲成形的凸模。凸模支架30左上侧螺纹孔用螺栓Ⅲ36联接固定金属丝束34的一端,右侧突出部分正向的螺纹孔用螺栓Ⅱ33旋进后,再以金属丝束34缠绕,旋紧后固定,用于张紧金属丝束34,凸模支架30中间两盲孔用于安装CCD20,底部两通孔用于安装在拱形板18上。
本发明装置的具体装配过程为:把固定底座27安装在安装台28上,然后将角铁固定块29安装在固定底座27上,再将加载架1安装在角铁固定块29右侧,并将滑动面板9连同丝杠8和方形导轨2安装在加载架1上,在丝杠8上安装固定板7和联轴器6,并在加载架1上面安装安装板5,在安装板5上面安装步进电机Ⅰ3,左边同样安装;然后将H形板10安装在滑动面板9上,在H形板10下面安装位移传感器16和力传感器17,U形板18安装在力传感器17下面,由位移传感器16和力传感器17连出后经由变送器11,再连接多功能数据采集卡12,最终把多功能数据采集卡12安装在计算机13中;将步进电机Ⅱ23和步进电机Ⅲ25连同二维移动台24安装在安装台28上,并将凹模固定板22安装在二维移动台24上,在凹模固定板22上安装凹模21和定位块26,将步进电机Ⅰ3、步进电机Ⅱ23和步进电机Ⅲ25连接到步进电机控制器15上,并将步进电机控制器15连接到计算机13中;根据微弯曲件的尺寸要求,选用与之相配直径的金属丝束34,并设计与弯曲件相匹配的凹模21;垫圈35和螺栓Ⅲ36把金属丝束34的一端固定在凸模支架30的一侧,然后经过两个模套31使金属丝束呈现模套孔的形状,螺栓Ⅱ33螺母在凸模支架30的另一侧、金属丝束34缠绕在螺栓Ⅱ33中间,旋紧金属丝束34后,用螺母固定住螺栓33并防止金属丝束34松动,张紧后的金属丝束34用作微弯曲成形的凸模。将CCD20安装在凸模支架30的中间,并将所组成的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19安装在H形板10上;然后利用计算机13和步进电机控制器15控制步进电机Ⅰ3,使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19处于适当的位置,打开CCD20,通过计算机13观测金属丝束34和凹模21的相对位置,并使用计算机13和步进电机控制器15控制步进电机Ⅱ23和步进电机Ⅲ25,使凹模21与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19中的金属丝束34对中,然后将定位块26安装在凹模21上,通过定位块26把工件平放于凹模21上;利用计算机13和步进电机控制器15控制步进电机Ⅰ3,使金属丝束34通过凹模21对工件加载成形;与此同时,通过位移传感器16和力传感器17所测得的位移和力的模拟信号,经过变送器11放大传送给多功能数据采集卡12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保存于计算机13中,以便分析成形过程的受力情况。
当需要成形不同的微弯曲件时,只需根据微弯曲件厚度和凹模宽度尺寸,更换匹配直径的金属丝,更换不同内孔形状的模套,保证金属丝束的外包络面和模凹模形状一致即可,张紧在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上即可成形出合格的微弯曲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成形方法及装置,将包络好的张紧金属丝束作为微弯曲的凸模,解决了微弯曲凸模制造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于微弯曲件厚度变化导致微弯曲凸模宽度变化而频繁更换凸模的问题,只需更换金属丝和模套,便可以重复利用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降低了模具生产的成本和周期。本发明的装置设计合理,可靠,而且适于批量生产。

Claims (6)

1.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底座(27)和两个加载架(1),固定底座(27)安装在安装台(28)上,每个所述固定底座(27)上对应安装一个加载架(1),所述两个加载架(1)的顶端通过安装板(5)连接为一体,所述安装板(5)上板面上安装两个步进电机Ⅰ(3),每个所述步进电机Ⅰ(3)上分别设置有电机手柄(4);每个所述加载架(1)上安装有方形导轨(2)和丝杠(8),两个所述丝杠(8)通过所述安装板下端的固定板(7)定位;每个所述丝杠(8)分别通过联轴器(6)和两个所述步进电机Ⅰ(3)相连;每个所述丝杠(8)上连接有滑动面板(9),两个所述滑动面板(9)之间连接有H形板(10),所述滑动面板(9)通过丝杠(8)的转动带动所述H形板(10)沿所述方形导轨(2)上下移动;所述H形板(10)下端连接有U形板(18),所述U形板(18)上装有凸模组件(19);所述安装台(28)上正对所述凸模组件(19)的下方设有二维移动台(24),所述二维移动台(24)上表面安装有凹模固定板(22),所述凹模固定板(22)上设有凹模(21),所述凹模(21)上设有定位块(26),所述凸模组件(19)包括凸模支架(30),所述凸模支架(30)的截面呈“几”字形设置,所述凸模支架(30)两突出的悬臂上分别开有两个凹槽,模套(31)分别插装到所述凹槽中,并通过两突出悬臂上的螺栓Ⅰ(32)的压紧力固定,所述模套(31)上开有金属丝束通孔;所述凸模支架(30)一侧悬臂上还开有金属丝束固定孔,所述金属丝束固定孔的侧壁上对应装有螺栓Ⅲ(36),所述凸模支架(30)另一侧悬臂上还设有螺栓Ⅱ(33);金属丝束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模套(31)上的金属丝束通孔,其中一端插入所述金属丝束固定孔中,并通过螺栓Ⅲ(36)固定,另一端系紧在所述螺栓Ⅱ(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移动台(24)通过步进电机Ⅱ(23)和步进电机Ⅲ(25)实现两个维度的位移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支架(30)上正对所述金属丝束的位置设有CCD摄像机(20);所述两个步进电机Ⅰ(3)、所述步进电机Ⅱ(23)和所述步进电机Ⅲ(25)分别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器(15)接入计算机(13);所述U形板(18)通过力传感器(17)与所述H形板(10)连接,所述U形板(18)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16),所述力传感器(17)和所述位移传感器(16)通过变送器(11)和多功能数据采集卡(12)连入计算机(13);所述CCD摄像机(20)通过图像采集卡(14)接入计算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束选用钢丝或钼丝。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进行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属丝束张紧在凸模支架上,被张紧的金属丝束用作微弯曲成形时的凸模,根据工件形状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套,模套的内孔形状由凹模面确定,将金属丝束放入模套中,使金属丝束的外包络面和模套内孔的外形一致,使金属丝束起到凸模的作用,模套、金属丝束与凸模支架一起构成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利用安装在凸模支架上的CCD摄像头观测金属丝束与凹模的位置关系,通过调整二维移动台,实现金属丝束和凹模的对中,经安装在凹模上的定位块对工件定位,以步进电机Ⅰ作为动力源驱动丝杠,带动滑动面板沿方形导轨移动,使与滑动面板相连的模套集束组合式凸模组件上下移动,实现被张紧的金属丝束对凹模上的工件进行微弯曲成形,得到与凹模形状相匹配的微弯曲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厚度h、凹模宽度w和金属丝直径d之间的关系为:w≧(5~10)d,h≧(3~8)d;金属丝的数量n满足:S<1.25ns<1.5S,其中S为凹模凹槽横截面面积,s为金属丝截面积。
CN201310700157.0A 2013-12-19 2013-12-19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3706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00157.0A CN103706682B (zh) 2013-12-19 2013-12-19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00157.0A CN103706682B (zh) 2013-12-19 2013-12-19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6682A CN103706682A (zh) 2014-04-09
CN103706682B true CN103706682B (zh) 2015-08-26

Family

ID=50400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00157.0A Active CN103706682B (zh) 2013-12-19 2013-12-19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06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3156A (zh) * 2017-11-30 2018-06-29 昆山邦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磁性检测的数控冲压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0939B2 (ja) * 2000-04-07 2010-04-14 株式会社アマダ プレスブレーキ
CN101130196A (zh) * 2007-06-27 2008-02-27 江苏大学 一种微器件的微塑性成形方法和装置
CN101284288B (zh) * 2008-05-16 2010-08-04 江苏大学 一种张紧式微弯曲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03042109B (zh) * 2012-12-28 2015-03-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频振动辅助箔板微拉深成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6682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9412C (zh) 铝合金锥形环锻件的辗轧成形方法
CN102359912B (zh) 基于准静态加载的扫描电镜下原位拉伸/压缩材料力学测试平台
CN105436286B (zh) 一种预应力与脉冲电磁力复合作用下板材调形与调性方法
CN106862330B (zh) 异形截面金属空心构件六轴自由弯曲成形装备及工艺解析方法
CN101279345A (zh) 钛合金异形环锻件的辗轧成形方法
CN110102606B (zh) 一种商业厨房用板材折弯限位装置
CN201923973U (zh) 冲切式金属片粘贴机
CN103722061B (zh) 自适应式微弯曲成形装置及方法
CN206982940U (zh) 一种多孔陶瓷3d打印机
CN201653835U (zh) 蠕变疲劳试验机
CN108704949A (zh) 一种镁合金通道转角热挤压模具及其加热装置
CN103706682B (zh) 一种模套集束组合式微弯曲装置及方法
CN111530987B (zh) 一种利用板料反向回弹补偿的模具
CN204657234U (zh) 一种脉冲电流加热的气化剂加压胀形装置
CN101284288B (zh) 一种张紧式微弯曲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03528889B (zh) 一种基于尺蠖型压电驱动器的原位拉伸实验仪
CN101961746B (zh) 一种多螺杆局部柔性化拉形及压形一体装置
CN201761029U (zh) 一种生产注塑面板用的模具
CN205522357U (zh) 一种开合模及锁模机构
CN205080830U (zh) 机械压力机工作机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CN108613490A (zh) 一种新材料烘干设备
CN201633181U (zh) 一种调整注塑机模板平行度的装置
CN210907569U (zh) 一种汽车零件生产用冲压装置
CN212664586U (zh) 一种标识牌生产用钣金折弯治具
CN2928457Y (zh) 模具对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02

Address after: 212005 South Xu Road, Zhenjiang, Zhenjia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UIZ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013 Jingkou District Road No. 301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03

Address after: 213161 floor 8, block B, tin 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801 Changwu Middle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iangsu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12005 101 South Xu Road, Zhenjia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UIZ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7

Address after: 215500 No.13, Caotang Road,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161 floor 8, block B, tin r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801 Changwu Middle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JIANGSU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500 5th floor, building 4, 68 Lianfeng Road, Changfu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 caodang Road,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