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1150B - 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01150B CN103701150B CN201310733423.XA CN201310733423A CN103701150B CN 103701150 B CN103701150 B CN 103701150B CN 201310733423 A CN201310733423 A CN 201310733423A CN 103701150 B CN103701150 B CN 1037011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voltaic
- converter
- input
- cell panel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该多机并联电路包括: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至少一块电池板,至少一块电池板用于为光伏逆变器提供输入电压,至少一块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大于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对地产生负电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并网电路存在逆变器对地漏电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技术中,光伏组件的潜在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InducedDegradation,PID)指:当太阳能组件与地面形成高强度负电压,其所形成的电位差将导致太阳能电池或模组造成损害外,还会引发发电效率衰减的问题,影响整个系统的发电能力和总输出功率。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PID现象,将多台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多台逆变器的输出端接到同一个输出隔离变压器上,并由输出隔离变压器向电网输出交流电。并网逆变器正常并网工作时各个逆变器内部中点(母线分压电容中点)与隔离变压器的中线等电位,即各个逆变器内部中点的电位相等。
然而,由于各个逆变器的正极电压不一致,而各个逆变器内部中点电位相等,当各个逆变器的正极电压波动时,逆变器对地线(ProtectingEarthing,PE)之间会出现较大在漏电流,导致逆变器对地漏电流失去控制而无法稳定工作。
可见,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并网电路存在逆变器对地漏电流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并网电路存在逆变器对地漏电流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机并联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至少一块电池板,所述至少一块电池板用于为光伏逆变器提供输入电压,所述至少一块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除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以外的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1,I为整数且I≥1。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直接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熔丝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可控开关和熔丝接地,所述可控开关与所述熔丝串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机并联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分别与一处理器连接,其中N为整数且N≥2;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个光伏逆变器检测获得输入对地阻抗值,在所述输入对地阻抗值大于阻抗阈值时,将所述输入对地阻抗值传输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输入对地阻抗值发出告警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直接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熔丝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可控开关和熔丝接地,所述可控开关与所述熔丝串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M块电池板,用于提供输出电压,所述M块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其中M为整数且M≥3;
N个光伏逆变器,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M块电池板中的至少一块电池板,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隔离变压器,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除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以外的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1,I为整数且I≥1。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隔离变压器;
N个光伏逆变器,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处理器,分别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还一种电压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N个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其中,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在并网工作的光伏逆变器中,仅将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并在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数量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连接的电池板数量的电池板,使得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从而使得其余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压大于零,避免了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对地产生负电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并网电路存在逆变器对地漏电流的技术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机并联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三种接地方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两个光伏逆变器并联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机并联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逆变器内部采样电路;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多级并联电路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光伏逆变器对地阻抗检测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光伏逆变器对地阻抗检测电路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压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光伏逆变器并联输出电流给一个隔离变压器,由隔离变压器将变压交流电输出给电网,通过将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并给第一光伏逆变器接入数量较其余光伏逆变器接入数量多的电池板,使得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或由监控系统控制第一光伏逆变器调节其正极电压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从而避免了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对地产生负电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并网电路存在逆变器对地漏电流的技术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机并联电路,该电路包括:
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至少一块电池板,所述至少一块电池板用于为光伏逆变器提供输入电压,所述至少一块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
由于各个光伏逆变器连接的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串联的电池板数量大于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串联的电池板的数量,所以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Vbus1则比其他光伏逆变器即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输入的电压Vbus2大,即Vbus1>Vbus2。而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时各个光伏逆变器的中线即N1线并联其电位相等,其中N1线的电位VN1等于二分之一倍母线电压加上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压。那么第一光伏逆变器的中线电压VN1=1/2Vbus1+PV1-,其中PV1-为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压;第二光伏逆变器的中线电压VN1=1/2Vbus2+PV2-,其中PV2-为其余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压,则有1/2Vbus1+PV1-=1/2Vbus2+PV2-,由于第一光伏逆变器负极接地PV1-=0,Vbus1>Vbus2即1/2Vbus1>1/2Vbus2,那么PV2->0,可见N个光伏逆变器中第一光伏逆变器接地电位为零,其余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位均大于零,避免了光伏电池板对地形成高强度负电压出现PID现象,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光伏逆变器对地漏电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下将N个光伏逆变器中除第一光伏逆变器以外的其余光伏逆变器称之为第二光伏逆变器,第二光伏逆变器的个数为N-1。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可以连接I块电池板,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则可以连接I+1、I+2或I+i块电池板,其中I为整数且I≥1,i为正整数,即保证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数量至少比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数量多1。例如:假设N=3,若2个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数量分别为2、3,那么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则至少需要连接4块输出电压相同的电池板。
请参考图2,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在接地时,可以直接接地即通过一根导线接地;也可以通过熔丝接地,即在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与地线之间串联一熔丝;还可以通过可控开关和熔丝接地,其中可控开关与熔丝串联。第一光伏逆变器通过熔丝接地时,由于熔丝熔点低,通过较大电流时会被熔断从而断开与地线之间的连接进而保护电路。
下面以N=2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机并联电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I块电池板串联后与第二光伏逆变器连接;I+1块电池板串联后与第一光伏逆变器连接;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并联后与一个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相连;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接入电网。第一光伏逆变器内部中点N1'对负极电压PV1-的电压为1/2Vbus1,即VN1'=1/2Vbus1+PV1-;第二光伏逆变器内部中点N2'对其负极电压PV2-的电压为1/2Vbus2,即VN2'=1/2Vbus2+PV2-,由于第一光伏逆变器与第二光伏逆变器并联接入同一个隔离变压器,因此VN1'=VN1=VN2',那么可得PV2-=1/2Vbus1+PV1--1/2Vbus2,又因Vbus1>Vbus2,PV1-=0,所以PV2-=1/2Vbus1-1/2Vbus2>0,可见2个光伏逆变器中第一光伏逆变器接地电位为零,则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位大于零,避免了光伏电池板对地形成高强度负电压出现PID现象,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光伏逆变器对地漏电流。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详细阐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原理清楚的获知N为任一值时多机并联电路的连接,因此在此不再一一叙述。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机并联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410的通信接口分别与一处理器连接,其中N为整数且N≥2;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请参考图5,光逆变器中正负母线之间串联有X个电阻,其中X为正整数,在X个电阻中的某一个电阻的两端例如R4的两端连接有一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向控制器输出检测到的电压检测值,控制器根据该电压检测值计算获得母线电压,然后通过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将母线电压上报给处理器。具体的,控制器在获得电压检测值时,可以根据公式Vbus=(R1+R2+…+RX)*Vx/Rx,其中Vbus表示母线电压、RX表示正负母线之间连接的第X个电阻、Vx表示采样电路检测电阻Rx上的电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在接地时,可以以图2中的三种方式接地:一、直接接地即通过一根导线接地;二、通过熔丝接地,即在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与地线之间串联一熔丝;三、通过可控开关和熔丝接地,其中可控开关与熔丝串联。第一光伏逆变器通过熔丝接地时,由于熔丝熔点低,通过较大电流时会被熔断从而断开与地线之间的连接进而保护电路。
请参考图6,下面对本申请的多机并联电路的工作过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描述。首先,S601:多机并联系统开始上电工作;接着,S602:N个光伏逆变器检测并上报母线电压,即光伏逆变器通过内部采样电路和控制器获得母线电压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母线电压上报给处理器。处理器在接收光伏逆变器上报的母线电压并执行S603:统计所有N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包括判断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是否大于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余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若是继续统计下一周期上报的母线电压,若否获得最大母线电压,然后继续执行S604:下发调整指令给第一光伏逆变器,具体可以通过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向第一光伏逆变器下发调整母线电压的调整指令,假设最大母线电压为V,调整指令可以为指示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至V+Δ的指令,其中Δ为N个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最大波动的绝对值;第一光伏逆变器在接收到处理器的调整指令后执行S605:调整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为V+Δ,使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在第一光伏逆变器接收到处理器430的调整指令后,通过调整母线电压的基准值,将母线电压增大,使得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Vbus1大于第二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Vbus2,即Vbus1>Vbus2,其中,第二光伏逆变器为N个光伏逆变器中除第一光伏逆变器之外的其余光伏逆变器,进而使得第二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位PV2-=1/2Vbus1-1/2Vbus2>0,有效的防止光伏逆变器对地漏电。
请参考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并联电路在工作的过程中,负极接地的第一光伏逆变器还执行如下步骤:从系统上电工作开始,执行S701:检测输入对地阻抗值,并判断输入对地阻抗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否,继续检测下一时刻的输入对地阻抗值;若是,执行S702:将输入对地阻抗值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一光顾逆变器的输入对地阻抗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执行S703:根据输入对地阻抗值发出告警信号,如控制报警器告警,并在报警器的显示器上闪烁显示输入对地阻抗,以提示维护人员来排除故障,进一步保证第一光伏逆变器接地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对地阻抗检测电路请参考图8:Rx1为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正极PV1+对地线PE之间的阻抗;Rx2为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PV1﹣对地线PE之间的阻抗;在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正极PV1+与地线PE之间串联电阻R1和R2,其中R1的两端连接有一可控开关;在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正极PV1+与地线PE之间通过检测电路检测PV1+对地电压;在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正极PV1﹣与地线PE之间串联电阻R3和R4。当可控开关断开时,检测获得PV1+对地电压U1,其中,U1=U*{[Rx2//(R3+R4)]/[Rx1//(R1+R2)+Rx2//(R3+R4)]},U为PV1+对PV1﹣的电压值,“//”表示求并联电路值;当可控开关闭合时,R1被短路,检测获得PV1+对地电压U1',其中U1'=U*{[Rx2//(R3+R4)]/[(Rx1//R2)+Rx2//(R3+R4)]}。通过联解等式U1和U1'可以得出Rx1和Rx2的值,确定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对地阻抗值为Rx1和Rx2的最小阻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联N个光伏逆变器,仅将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通过处理器统计N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并向第一光伏逆变器下发指令,控制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为N个光伏逆变器中的最大母线电压,从而保证N个光伏逆变器中除第一光伏逆变器以外的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均大于零,避免了光伏电池板对地形成高强度负电压出现PID现象,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光伏逆变器对地漏电流。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调节方法,应用于一供电系统,该方法包括:
S901:通过N个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其中,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S902: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连接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时,可以先从获取到的母线电压中确定出最大母线电压Vmax,并判断最大母线电压Vmax对应的光伏逆变器是否是第一光伏逆变器,若是则不向第一光伏逆变器发送控制指令,若否则在最大母线电压的基础上加一个电压增量Δ获得调节电压Vmax+Δ,其中Δ为N个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最大波动的绝对值,然后向第一光伏逆变器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光伏逆变器将自身的母线电压调节为Vmax+Δ。
前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多机并联电路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压调整方法,通过前述多机并联电路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的电压调整方法的实施过程,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隔离变压器1001;
N个光伏逆变器1002,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002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002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002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处理器1003,分别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002的通信接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002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002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前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多机并联电路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供电系统,通过前述多机并联电路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M块电池板1101,用于提供输出电压,所述M块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其中M为整数且M≥3;
N个光伏逆变器1102,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102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102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M块电池板1101中的至少一块电池板,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102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隔离变压器1103,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102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1102中除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以外的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1,I为整数且I≥1。
前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多机并联电路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供电系统,通过前述多机并联电路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在并网工作的光伏逆变器中,仅将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并在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数量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连接的电池板数量的电池板,使得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的正极电压,从而使得其余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电压大于零,避免了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对地产生负电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并网电路存在逆变器对地漏电流的技术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增加第一光伏逆变器接入电池板的数量以保证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或者通过处理器控制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其母线电压大于其余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使得其余光伏逆变器的负极对地电压大于零,其负极不需要接地,光伏逆变器对地不会产生环流,从而可以将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后接到同一个隔离变压器上,减少了隔离变压器的使用数量,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机并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至少一块电池板,所述至少一块电池板用于为光伏逆变器提供输入电压,所述至少一块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除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以外的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1,I为整数且I≥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直接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熔丝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可控开关和熔丝接地,所述可控开关与所述熔丝串联。
4.一种多机并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分别与一处理器连接,其中N为整数且N≥2;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光伏逆变器检测获得输入对地阻抗值,在所述输入对地阻抗值大于阻抗阈值时,将所述输入对地阻抗值传输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输入对地阻抗值发出告警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直接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熔丝接地;或者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通过可控开关和熔丝接地,所述可控开关与所述熔丝串联。
7.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M块电池板,用于提供输出电压,所述M块电池板中每块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相同,其中M为整数且M≥3;
N个光伏逆变器,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M块电池板中的至少一块电池板,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隔离变压器,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除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以外的其他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板的数量为I+1,I为整数且I≥1。
9.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隔离变压器;
N个光伏逆变器,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处理器,分别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10.一种电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N个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获取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每个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其中,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并联,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一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仅有第一光伏逆变器的负极接地,其中N为整数且N≥2;
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调整母线电压,使所述第一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N个光伏逆变器中其他光伏逆变器的母线电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3423.XA CN103701150B (zh) | 2013-12-26 | 2013-12-26 | 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3423.XA CN103701150B (zh) | 2013-12-26 | 2013-12-26 | 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01150A CN103701150A (zh) | 2014-04-02 |
CN103701150B true CN103701150B (zh) | 2016-06-29 |
Family
ID=5036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33423.XA Active CN103701150B (zh) | 2013-12-26 | 2013-12-26 | 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011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1715A (zh) * | 2014-08-21 | 2014-12-10 | 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另一种抗多机并联光伏发电系统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电路及调压装置 |
CN104201714A (zh) * | 2014-08-21 | 2014-12-10 | 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又一种抗多机并联光伏发电系统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电路 |
CN104201713A (zh) * | 2014-08-21 | 2014-12-10 | 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多机并联光伏发电系统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电路及调压装置 |
CN104201983A (zh) * | 2014-09-23 | 2014-12-10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电势诱导衰减的装置 |
CN104538987B (zh) | 2014-12-31 | 2017-01-11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逆变器交流侧并联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4901618B (zh) | 2015-05-27 | 2017-06-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
CN106374830B (zh) * | 2016-09-13 | 2018-09-21 | 合肥工业大学 | 大功率高升压比光伏直流变流器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6645976A (zh) * | 2016-09-30 | 2017-05-10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电池板对地绝缘阻抗检测电路 |
CN109687513A (zh) * | 2018-12-28 | 2019-04-26 | 协鑫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光伏电站及其设计方法 |
CN109830985B (zh) * | 2019-03-25 | 2021-11-02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机并联系统及其电网阻抗检测方法 |
EP4080758B1 (en) * | 2020-08-14 | 2024-07-31 |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 Linkage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
CN113193597B (zh) * | 2021-05-27 | 2024-05-14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逆变器系统的接地控制方法、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97121B2 (ja) * | 1998-10-15 | 2005-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2273039A (zh) * | 2008-11-07 | 2011-12-07 | 丹佛斯太阳能变极器有限公司 | 具有控制变流器输出端dc电位的补偿电压源的光伏发电站 |
CN102751894A (zh) * | 2012-07-12 | 2012-10-24 | 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检测太阳能电池板及电网侧绝缘电阻的逆变器及检测方法 |
DE102012109012A1 (de) * | 2011-10-07 | 2013-04-11 |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 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ein Solarkraftwerk mit einer Gleichspannungsquelle für eine Offsetspannung |
CN103248007A (zh) * | 2013-05-20 | 2013-08-14 | 中节能东台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抗pid电路及其监控装置 |
CN103475271A (zh) * | 2013-09-24 | 2013-12-25 | 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13
- 2013-12-26 CN CN201310733423.XA patent/CN1037011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97121B2 (ja) * | 1998-10-15 | 2005-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2273039A (zh) * | 2008-11-07 | 2011-12-07 | 丹佛斯太阳能变极器有限公司 | 具有控制变流器输出端dc电位的补偿电压源的光伏发电站 |
DE102012109012A1 (de) * | 2011-10-07 | 2013-04-11 |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 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ein Solarkraftwerk mit einer Gleichspannungsquelle für eine Offsetspannung |
CN102751894A (zh) * | 2012-07-12 | 2012-10-24 | 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检测太阳能电池板及电网侧绝缘电阻的逆变器及检测方法 |
CN103248007A (zh) * | 2013-05-20 | 2013-08-14 | 中节能东台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抗pid电路及其监控装置 |
CN103475271A (zh) * | 2013-09-24 | 2013-12-25 | 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NPC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共模电流抑制技术研究;肖华锋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1125;第30卷(第33期);第23-29页 * |
System voltage potential-induced degradation mechanisms in PV modules and methods for test;peter hacke et al.;《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 (PVSC), 2011 37th IEEE 》;20111231;Page(s): 000814 - 000820 * |
无变压器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技术;邬伟扬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0625;第32卷(第18期);第1-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01150A (zh) | 201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01150B (zh) | 一种多机并联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 |
US9837930B2 (en) |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CN104730412B (zh) | 用于接地故障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178733B (zh) | 高效率三电平单相逆变器 | |
CN109490638B (zh) | 多光伏电源并网的直流电力系统的阻抗测量式孤岛检测法 | |
CN202019314U (zh) | 太阳能光伏三相微逆变器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
CN103280826B (zh) | 逆变器并网安全检测方法及逆变器并网电路 | |
CN107957546A (zh) | 一种逆变器并网交流继电器的检测方法及设备 | |
WO2017175535A1 (ja) | 地絡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3915856B (zh) | 一种基站并网-充电光伏微逆变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110899B (zh) | 光伏系统和用于在pv发电机上进行绝缘电阻测定的装置 | |
CN204948018U (zh) | 一种多机并联系统预防电池板pid效应的电路 | |
CN106208129A (zh) | 并联直流电源的接入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的装置 | |
WO2014047327A1 (en) | Serially connected micro-inverter system with trunk and drop cabling | |
CN103944420A (zh) | 电源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Negri et al. | VSC-based LVDC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ERs: Equivalent circuits for leakage and ground fault currents evaluation | |
CN104979846A (zh) | 一种多电平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6291207A (zh) | 一种链式svg模块测试系统、平台及方法 | |
CN102130572B (zh) | 一种三相整流桥直流侧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
CN102624102A (zh) | 一种用于链式svg模块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 |
CN111525887A (zh) | 一种用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接地检测电路及方法 | |
CN111585299A (zh) | 一种直流能量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979822A (zh) | 智能微电网电力质量管理的操作系统 | |
CN103915858B (zh) | 基于多绕组高频磁耦合系统的光伏微逆发电系统 | |
CN203707800U (zh) | 一种快速检测孤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3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