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8803B -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8803B
CN103698803B CN201210374674.9A CN201210374674A CN103698803B CN 103698803 B CN103698803 B CN 103698803B CN 201210374674 A CN201210374674 A CN 201210374674A CN 103698803 B CN103698803 B CN 103698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ciculiform
rock cor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
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46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98803A (zh
Inventor
唐刚
杨志芳
曹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746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98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98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8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98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8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岩石样品并制备岩心;对所述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并进行图像识别以提取岩心孔隙;计算每个岩心孔隙的纵横比;设定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和近似简化,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该方法可建立一种简化、直观、数字化的等效岩石孔隙结构分布图。

Description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岩石孔隙结构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等复杂孔隙储层逐渐成为我国勘探生产的重点与难点。这类储层普遍具有非均质性强、岩石类型多样、孔隙尺寸变化大、孔隙形状多变等特点,常规的油气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处理这类复杂的多孔介质问题,国内外学者通常进行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发展了层状模型、球形孔隙模型、包含体模型和接触模型等一系列等效介质模型方程(马淑芳等,2010),并依此进行地震参数预测。但每种模型的假设条件和对复杂孔隙介质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例如,球形孔隙模型假设岩石是由颗粒和球状孔隙组成的集合体,经典的Gassmann方程和Biot理论都属于这一类。包含体模型则假设岩石是由颗粒和球形或椭球形的包含体所组成的集合体,其中Wu包含体模型计算了含针状和圆盘状包含体的岩石等效弹性模量;Korringa包含体模型则通过迭代方法和人为设定包含体纵横比进行等效;基于散射理论的Kuster-Toksoz模型则同时考虑了包含体弹性性质、体积百分比和形状的影响;Berrymann对此进行了推广,推导出含椭圆形包含体的岩石等效弹性模量,但是对于含针状、盘状和硬币状包含体的饱含流体岩石必须谨慎使用;Xu-White模型假设岩石骨架矿物主要由砂和泥组成,并采用纵横比来描述孔隙形状,提出了一种估算泥质砂岩纵、横波速度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不同模型的适用性是不同的,需要发展有效的方法分析目标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并依此选用合适的模型。同时,这些理论模型所涉及的孔隙形状以及百分比含量等输入参数不易直接获取,目前主要是通过人为假定,或者对于不同地区采用相同的参数(例如,Xu-white模型把砂岩相关的孔隙纵横比设为0.1),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人为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迫切地需要发展一种能够全面、精细刻画岩石孔隙结构的数字表征方法。
而在目前的地震岩石物理实验技术中,鲜见针对上述理论模型的孔隙结构数字成像与表征方法。现有岩样扫描实验与处理方法对岩石类型、组分和孔隙度等宏观特征关注较多,缺少必要手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孔隙级别上的定量描述,微观尺度上的孔隙尺寸、形状、结构和分布特征的数字化定量表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发展针对上述理论模型要求的孔隙结构扫描成像和表征方法与装置,才能与现有地震岩石物理理论模型紧密结合,以适应复杂孔隙储层的高精度、定量化勘探需求,这对于提高油气储层的地震定量化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孔隙结构表征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以对岩石孔隙结构进行直观、等效、数字化的表征。
一方面,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岩石样品并制备岩心;
对所述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并进行图像识别以提取岩心孔隙;
计算每个岩心孔隙的纵横比;
设定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
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
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在保持两者特征参数近似的条件下,将非针形孔隙简化成规则几何形状,针形孔隙则保持不变,从而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另一方面,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设备,用于在野外露头或油田钻井现场获取目标区的岩石样品;
加工设备,用于根据扫描设备的规格要求,将目标区的岩石样品加工成岩心;
扫描设备,用于对所述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
数据读入设备,用于读取扫描设备所形成的岩心数字图像;
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岩心数字图像进行滤波、重构、图像分割和孔隙提取;
孔隙结构表征设备,用于计算每个岩心孔隙的纵横比;设定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并将非针形孔隙简化为规则几何形状,针形孔隙则保持不变,从而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岩石样品孔隙结构的表征结果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针对目前地震岩石物理预测模型的需要,对岩石样本的孔隙结构进行扫描成像,并根据数字图像进行孔隙特征提取、分类、简化及统计分析,建立一种直观、等效、数字化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几种典型规则形状的两种特征参数值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心数字图像孔隙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心孔隙椭圆形等效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装置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孔隙结构表征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针对目前地震岩石物理预测模型的需要,对岩石样本的孔隙结构进行扫描成像,并根据数字图像进行孔隙特征提取、分类、简化及统计分析,建立一种直观、等效、数字化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0、采集岩石样品并制备岩心。
本步骤在目标区采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岩石样品,并根据设备的规格要求对岩样进行加工,得到岩心。
120、对所述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并进行图像识别以提取岩心孔隙。
本步骤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设备(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CT等)对上述制备的岩心进行扫描,得到一系列原始二维图像。对所有二维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一定的重构方法得到岩心微观孔隙结构的数字图像。根据岩石不同成分所表现出来的图像灰度值的不同,识别并提取岩心孔隙。
其中,岩心扫描、重建及孔隙图像识别是现有技术,一些常规方法即可以实现。可参考“关振良,谢丛姣,董虎等.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三维成像技术.地质科技情报,28(2),2009”。
130、计算每个岩心孔隙的纵横比。
根据图像识别的岩心孔隙,计算其短轴和长轴长度之比,即纵横比。
140、设定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通常取0.02左右,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
本步骤通过设定针形孔隙的纵横比阈值,将孔隙初步分为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两类。
150、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
具体地,对于孔隙纵横比小于预设的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的孔隙,则认为是针形孔隙。此类孔隙对地震岩石物理参数的影响较大,但其形态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其长轴、短轴长度差别较大,即纵横比较小,难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复杂孔隙形态参数。因此,只采用纵横比和长轴长度参数进行表征,不再计算其他形状特征参数。
对于纵横比大于预设的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的孔隙,则认为其孔隙形态可能较为复杂,认为是非针形孔隙。对于非针形孔隙,在纵横比之外,利用几何拓扑方法计算孔隙的等效圆半径以反映孔隙的大小特征,计算孔隙的圆度以反映孔隙的形状特征。其中,等效圆半径是指与目标孔隙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半径,圆度定义为:
160、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具体地,计算目标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如长轴长度、纵横比、等效圆半径、圆度),与易于识别的常见规则几何形状(如标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等)的对应参数(如图2所示,此处只给出了纵横比和圆度两个无量纲参数,长轴长度和等效圆半径则要依据孔隙实际尺寸确定,故此图未给出)进行比对,在保持两者对应几何参数接近一致的条件下(例如误差小于1%),将不规则的孔隙形态简化成特征参数与其近似的规则几何形状,形成一种等效孔隙分布图,为建立地震岩石物理理论模型提供依据。
与现有的相关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利用岩石样本的扫描成像技术,准确快速地获取多孔岩石的内部结构数字图像。根据图像的特征识别结果,针对现有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的需要,对不规则的岩样孔隙结构进行分类与简化,以此来表征目标岩样的孔隙结构特征,统计分析特征参数,最终形成以规则几何形状近似的岩石等效孔隙分布图,以指导地震油气储层预测。
以下通过举例对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210-220、岩样采集与岩心制备。
采集研究区/目标区目的层的岩石样品-某地区的碳酸盐岩样品,并根据设备和精度要求将岩样加工为高度30mm×直径25mm的圆柱形岩心。
230、岩心扫描成像。
本实施例采用某公司的Nano-Tom CT(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设备对采集到的岩样进行扫描。CT机的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本实施例所用的CT设备参数
在扫描过程中,CT射线源固定,岩心每转动0.36°扫描一次,最终得到1000组扫描数据。
240、图像重建。
对岩心进行CT扫描可得到模拟视频信号数据,通过采集系统转化为数字信号传入计算机,以一系列原始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得到更加直观反映孔隙系统的图像,还需要对这些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构,以得到扫描岩石的立体数字图像。
250、岩心孔隙特征提取。
根据扫描图像中不同组分灰度值的不同,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特征识别与提取,得到岩石孔隙分布图。为简单起见,本实施例均采用二维图像进行示意说明,如图4所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二维图像。
260、孔隙分类与特征参数计算,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261、根据图像识别的岩心孔隙,首先计算其短轴和长轴长度之比,即纵横比;
262、设定针形孔隙的纵横比阈值。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为了简单起见,这里设定较小的阈值,即认为所有孔隙都为非针状孔隙;
263、对于针形孔隙,只利用孔隙纵横比和长轴长度进行表征,不再计算其他形状特征参数。
264、对于非针形孔隙,其孔隙形态可能较为复杂,计算孔隙的等效圆半径以反映孔隙的大小特征,计算孔隙的圆度以反映孔隙的形状特征。
270、孔隙形态等效,建立等效孔隙分布图。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将图4中不规则孔隙都等效为规则的椭圆形状,即根据步骤260所计算的孔隙几何特征参数,与图2所示的规则形状的对应特征参数进行比较,按照步骤160所述方法,将不规则孔隙简化为几何特征参数与之较为接近的椭圆形状,最终形成以椭圆形近似的等效孔隙分布图,如图5所示。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利用岩石样本的扫描成像技术,准确快速地获取多孔岩石的内部结构数字图像。根据图像的特征识别结果,针对现有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的需要,对不规则的岩样孔隙结构进行分类与简化,以此来表征目标岩样的孔隙结构特征,统计分析特征参数,最终形成以规则几何形状近似的岩石等效孔隙分布图。基于此技术所构建的地震岩石物理几何模型,复杂的孔隙形状得到了合理简化,模型孔隙形状规则,可以有效解决复杂孔隙形状在数学上难以刻画的问题。同时,与传统的人为假设模型相比,此技术所构建的模型孔隙几何特征参数与真实岩石孔隙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够更真实反映目标区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基于此的地震弹性参数预测精度将得到大幅改善,从而提高地震油气预测的能力和水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岩石孔隙结构表征装置的功能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300包括:
采集设备310,用于在野外露头或油田钻井现场获取目标区的岩石样品;
加工设备320,用于根据扫描设备的规格要求,将目标区的岩石样品加工成岩心;
扫描设备330,用于对所述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
数据读入设备340,用于读取扫描设备所形成的岩心数字图像;
图像处理设备350,用于对岩心数字图像进行滤波、重构、图像分割和孔隙提取;
孔隙结构表征设备360,用于计算每个岩心孔隙的纵横比;设定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该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并将非针形孔隙简化为规则几何形状,针形孔隙则保持不变,从而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存储设备370,用于存储岩石样品孔隙结构的表征结果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孔隙结构表征设备360,具体可以用于对于针形孔隙,只利用孔隙纵横比和长轴长度进行表征,不再计算其他形状特征参数;或者,对于非针形孔隙,在纵横比之外,通过几何拓扑方法求取等效圆半径以反映孔隙的大小特征,计算孔隙的圆度以反映孔隙的形状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孔隙结构表征设备360,具体可以用于根据已经计算出的包括孔隙纵横比、长轴长度、等效圆半径、圆度在内的几何特征参数,与包括标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在内的规则形状的对应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在保持两者几何特征参数近似条件下(例如两者之间的误差小于1%),利用规则形状近似不规则孔隙形态,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可选地,扫描设备330可以包括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或者CT等。
本发明的上述装置的优点在于:利用岩石样本的扫描成像技术,准确快速地获取多孔岩石的内部结构数字图像;根据图像的特征识别结果,针对现有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的需要,对不规则的岩样孔隙结构进行分类与简化,以此来表征目标岩样的孔隙结构特征,统计分析特征参数,最终形成以规则几何形状近似的岩石等效孔隙分布图,为地震岩石物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几何模型,以改善地震弹性参数预测的精度,从而可以指导地震油气储层预测。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模块或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存储介质可以是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岩石样品并制备岩心;
对所述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并进行图像识别以提取岩心孔隙;
计算每个岩心孔隙的纵横比;
设定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
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
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并将非针形孔隙简化为规则几何形状,针形孔隙则保持不变,从而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包括:
对于针形孔隙,只利用孔隙纵横比和长轴长度进行表征,不再计算其他几何特征参数;或者,
对于非针形孔隙,在纵横比之外,通过几何拓扑方法求取等效圆半径以反映孔隙的大小特征,计算孔隙的圆度以反映孔隙的形状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并将非针形孔隙简化为规则几何形状,针形孔隙则保持不变,从而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包括:
将已经计算出的包括孔隙纵横比、圆度、长轴长度、等效圆半径在内的几何特征参数,与包括标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在内的规则形状的对应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在保持两者的几何特征参数近似的条件下,利用规则形状近似不规则孔隙形态,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并进行图像识别以提取岩心孔隙包括:
采用扫描设备对制备的岩心进行扫描,得到原始二维图像;
通过包括去噪和重构在内的图像处理方法,对所述原始二维图像进行特征分割与提取,得到岩心微观孔隙结构的数字图像,并进行图像识别以提取岩心孔隙。
5.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岩心数字图像进行滤波、重构、图像分割和孔隙提取;所述岩心数字图像是对岩心进行扫描及数字成像所形成;所述岩心是根据扫描设备的规格要求,对在野外露头或油田钻井现场获取到的目标区的岩石样品进行加工而成;
孔隙结构表征设备,用于计算每个岩心孔隙的纵横比;设定针形孔隙纵横比阈值,将计算的纵横比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针形孔隙,将计算的纵横比不小于所述阈值的孔隙分类为非针形孔隙;分别计算针形孔隙和非针形孔隙各自的几何特征参数;将非针形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与规则形状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并将非针形孔隙简化为规则几何形状,针形孔隙则保持不变,从而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结构表征设备,具体用于对于针形孔隙,只利用孔隙纵横比和长轴长度进行表征,不再计算其他几何特征参数;或者,对于非针形孔隙,在纵横比之外,通过几何拓扑方法求取等效圆半径以反映孔隙的大小特征,计算孔隙的圆度以反映孔隙的形状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结构表征设备,具体用于根据已经计算出的包括孔隙纵横比、圆度、长轴长度、等效圆半径在内的几何特征参数,与包括标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在内的规则形状的对应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比对,在保持两者几何特征参数近似的条件下,利用规则形状近似不规则孔隙形态,形成等效孔隙分布图。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设备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或者CT。
CN201210374674.9A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698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4674.9A CN103698803B (zh)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4674.9A CN103698803B (zh)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8803A CN103698803A (zh) 2014-04-02
CN103698803B true CN103698803B (zh) 2017-02-08

Family

ID=5036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4674.9A Active CN103698803B (zh)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98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4009B (zh) * 2014-04-16 2016-04-13 刘致水 基于纵、横波测井资料的三种孔隙类型定量反演方法
CN104535475B (zh) * 2015-01-08 2018-02-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微观结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729971B (zh) * 2015-04-08 2017-02-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岩石纳米ct的孔隙标定方法
CN104751473B (zh) * 2015-04-10 2017-10-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岩多尺度孔洞特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0055884B2 (en) * 2015-04-30 2018-08-21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fluid micromodels
CN104849276B (zh) * 2015-05-20 2018-07-0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像素统计的花岗岩三维细观结构重构方法
CN107133630B (zh) * 2016-02-29 2020-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扫描图像判断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的方法
CN105953766B (zh) * 2016-04-28 2019-03-15 长江大学 基于岩芯图像的砾石磨圆度测量方法
CN106022405A (zh) * 2016-05-17 2016-10-1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形状的餐盘自动计价系统
CN106227943B (zh) * 2016-07-26 2018-10-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二维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随机孔隙生成方法
CN106383078B (zh) * 2016-09-20 2019-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水驱效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525680B (zh) * 2016-10-10 2020-0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心孔隙度参数场的获取方法
CN107831101B (zh) * 2017-05-08 2020-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描述油藏岩石孔隙中水膜存在形态的方法
CN107655908B (zh) * 2017-11-07 2020-05-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数字岩心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20292A (zh) * 2017-12-20 2018-07-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968928B (zh) * 2018-09-29 2024-03-22 北京阳光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致密砂岩等效三孔隙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CN111220519A (zh) * 2018-11-23 2020-06-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岩心模型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32650B (zh) * 2019-08-13 2021-08-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全波形反演数据的分时窗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1259944B (zh) * 2020-01-10 2022-04-15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快速PCA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的块石形状分类方法
CN111366753A (zh) * 2020-03-12 2020-07-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有机质孔隙类型的微观识别方法
CN111999229B (zh) * 2020-08-24 2022-09-06 海南大学 孔隙结构试样表层孔隙识别装置及使用方法及修补方法
CN113610914A (zh) * 2021-07-02 2021-11-05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砂岩孔隙结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402A (zh) * 2008-11-12 2010-06-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样二维ct图像分析系统
CN102262041A (zh) * 2011-04-20 2011-1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谱孔隙结构分析的饱和度确定方法
CN102297828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核磁三组分百分比的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方法
CN102608011A (zh) * 2012-01-18 2012-07-25 西南石油大学 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岩心束缚水的确定与建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9501B2 (en) * 2010-04-06 2013-12-3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performed on rock cor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402A (zh) * 2008-11-12 2010-06-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样二维ct图像分析系统
CN102297828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核磁三组分百分比的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方法
CN102262041A (zh) * 2011-04-20 2011-1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谱孔隙结构分析的饱和度确定方法
CN102608011A (zh) * 2012-01-18 2012-07-25 西南石油大学 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岩心束缚水的确定与建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应用CT成像技术研究岩心孔隙度分布特征;高建等;《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0615;第18卷(第02期);50-57 *
核磁共振T_2谱换算孔隙半径分布方法研究;李海波等;《波谱学杂志》;20080615;第25卷(第02期);273-28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8803A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8803B (zh) 一种岩石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
Al-Raoush et al. Extraction of physically realistic pore network properties from three-dimensional synchrotron X-ray microtomography images of unconsolidated porous media systems
US8909508B2 (en) Petrographic image 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capillary pressure in porous media
CN104751178B (zh) 基于形状模板匹配结合分类器的肺结节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713316B (zh) 一种基于岩石孔隙数字表征的速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US8908925B2 (en) Methods to build 3D digital models of porous media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igh- and low-resolution data and multi-point statistics
CN108876901A (zh) 一种基于二维图像和多点统计学的数字岩心重建方法
CN109285222A (zh) 有机页岩高分辨率数字岩心构建与分析方法
CN106842193A (zh) 道路检测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90165A (zh) 表征碳酸盐岩非组构选择性储集空间的方法
CN103733322A (zh) 提供裂纹检测用预测模型的方法和检测半导体结构上的裂纹的方法
CN111340767A (zh) 一种脑部肿瘤头皮定位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Ushizima et al. Materials data science for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chaeological concrete
Hou et al. A review of the edge detection technology
CN112147680A (zh) 岩石内部微裂缝提取和刻画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Multicomponent digital core construc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micro-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shale
Wang et al. Anisotropy of fracture and permeability in high-rank coal analyzed using digital rock physics
CN112802042A (zh) 二维岩心数字化图像颗粒分割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Sun et al. Rock mass discontinuity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supervoxel segmentation of point cloud
Mahanta et al. Digital rock physics and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micro-CT techniques for geomaterials
Song et al. 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for 2D core grayscale image reconstruction from pore parameters
Buono et al. Exploring microstructure and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microporous volcanic rocks through 3D multiscale and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CN114528729A (zh) 一种基于多尺度耦合的潜山裂缝气藏产量预测方法
CN113138407B (zh) 一种深层页岩气的多尺度断裂地震预测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3D re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ef limestone pores based on optical and acoustic microscopic im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