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6942A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6942A
CN103686942A CN201210337640.2A CN201210337640A CN103686942A CN 103686942 A CN103686942 A CN 103686942A CN 201210337640 A CN201210337640 A CN 201210337640A CN 103686942 A CN103686942 A CN 103686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data service
multimode user
network side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76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6942B (zh
Inventor
丛文
覃磊
张庆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ongxi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3376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6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6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6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6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6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无法保持正常的数据业务连接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多模用户终端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所述信号是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的;当监测到所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并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模用户终端。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在使用用户终端(如手机)的时候,越来越多地会使用到与数据业务相关的功能,如上网、在线观看流媒体、下载文件等等。而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终端(如手机)相比使用有线网络的其他终端(如计算机)来说,其移动特性导致该用户终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比如若用户终端所处地点的无线网络环境不好,就会对其使用相关的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多模用户终端逐渐展现出很大的市场空间,也成为了当前研发的重点之一。所谓多模用户终端,是指在满足不同技术标准的不同网络(即不同模式的网络)中都能使用的用户终端。其可以在网络侧覆盖支持的情况下,兼容多种模式的网络并进行无线通信,并可以被其支持的各种网络寻呼。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多模用户终端是双模用户终端。比如,同时支持码分多址(CDMA)网络和支持全球移动通信(GSM)网络的GSM/CDMA双模用户终端和同时支持全球移动通信(GSM)网络和个人便携式电话(PHS)网络的GSM/PHP双模用户终端。同时,支持CDMA2000 EVDO网络和WCDMA网络的多模用户终端也已出现。
按照现有技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用户终端,一旦其发起数据业务连接,那么其接入的网络也就被确定了。比如,以同时支持CDMA2000 EVDO网络和WCDMA网络的多模用户终端为例,是使用CDMA2000 EVDO网络接入还是使用WCDMA网络接入,在用户一开始使用用户终端发起数据业务连接时就已被确定,在这之后,只要数据业务连接没有被断开,其所使用的网络也不会有变化。如果用户一开始就选择使用CDMA2000 EVDO(简称EVDO)网络接入,那么其在本次数据业务连接中就将一直使用EVDO网络。但是,随着用户使用该多模用户终端的地点的变化(比如用户在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中),如果该多模用户终端检测到EVDO网络的信号质量变差甚至信号丢失,此时用户的网络连接速率就会从EVDO网络所能支持的3.2mbps降低到CDMA20001x所能支持的153.6kbps,也就是说用户的数据业务连接会从使用EVDO网络变成使用CDMA2000 1x网络。更进一步,如果多模用户终端检测到连CDMA2000 1x的网络信号都丢失,那么用户的数据业务连接就会彻底被中断掉。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如果用户正在进行重要数据的下载或者正在进行网络会议等重要的数据业务连接,那么这种意外的网络中断会严重地影响用户的使用,并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无法保持正常的数据业务连接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多模用户终端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所述信号是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的;当监测到所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并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
一种多模用户终端,包括: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所述信号是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的;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当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单元,用于连接单元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模用户终端监测与其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当监测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选择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上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并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从而即使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无法保持正常的第一数据业务连接,也可以通过重新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的方式来保持正常的数据传输,因此不仅大大减少了用户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时的掉网现象,还增强了数据业务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由于用户终端掉网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用户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无法保持正常的数据业务连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一种多模用户终端。通过多模用户终端监测与其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当监测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选择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上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并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从而即使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无法保持正常的第一数据业务连接,也可以通过重新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的方式来保持正常的数据传输,因此不仅大大减少了用户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时的掉网现象,还增强了数据业务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由于用户终端掉网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1,多模用户终端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该信号是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模用户终端可以同时支持多种模式的网络,比如可以同时支持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
该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每一个网络的网络侧与该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使用自身独立的射频系统。也就是说,该多模用户终端为其所支持的每一个网络都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射频系统,当其与所选取的网络侧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使用与所选取的网络侧相对应的射频系统,即第一数据业务连接是该多模用户终端基于第一射频系统建立的。正是因为如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模用户终端才能够实现同时支持多网络以及多网络能够同时与该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即:该多模用户终端具有多网络同时待机及同时接入的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多模用户终端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之前,还可以包括:该多模用户终端在发起数据业务连接时,首先检测其所支持的所有网络的网络侧的当前的网络信号情况,自动选择信号强度较好的一个网络侧来发起连接。比如,多模用户终端可以在获得来自用户的数据业务连接请求的触发指示后,先检测自身支持的网络中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并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与本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然后,再通过向确定的网络侧发送数据业务连接请求,与确定的网络侧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步骤12,当监测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上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
其中,上述指定时间长度和信号强度的门限值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主进行设定。
可选的,多模用户终端在监测与其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时,还可以同时监测由其所支持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选取规则,从该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具体包括:
根据监测到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按照前文所述的选取规则选择网络侧。
步骤13,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
具体的,该多模用户终端可以首先在不断开原有的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情况下,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然后再断开第一数据业务连接,完成第一数据业务连接和第二数据业务连接的无缝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模用户终端监测与其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当监测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选择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上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并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从而即使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无法保持正常的第一数据业务连接,也可以通过重新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的方式来保持正常的数据传输,因此不仅大大减少了用户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时的掉网现象,还增强了数据业务连接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由于用户终端掉网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将依据本发明上述发明原理,详细介绍一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实现原理进行阐述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用户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时的处理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1,多模用户终端检测用户是否有发起数据业务连接请求,即数据业务连接请求的触发指示,如果检测结果为否,返回步骤21;如果检测结果为是,执行步骤22。
步骤22,多模用户终端检测自身支持的网络中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并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通过向确定的网络侧发送数据业务连接请求,与确定的该网络侧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具体的,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可以具体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选择信号的强度最大且满足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门限值的一个网络侧;
其中,信号的强度可以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该值可以用来判定当前各个网络侧的信号强弱;预先设定的门限值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主进行设定,比如,预先设定第二门限值为-90dBm,那么根据检测到的RSSI,选择RSSI最大且大于-90dBm的一个网络侧。
步骤23,在第一数据业务连接建立之后,多模用户终端继续监测与其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的RSSI;
可选的,多模用户终端在监测与其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的RSSI时,还可以同时监测其所支持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的RSSI。
步骤24,判断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的RSSI是否持续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5;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23。
其中,第一门限值与步骤22中的第二门限值可以设置相同的值,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值,按照用户需求进行设定。
步骤25,判断该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是否满足选取规则,其中,选取规则为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需满足大于上述第二门限值;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23;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26。
步骤26,根据步骤23中监测到的该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按照步骤25中的选取规则,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即新的RLP(Radio Link Protocol)连接,并承载数据业务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连接的底层连接。
步骤27,在新的RLP连接建立好之后,将承载当前数据业务的PPP连接切换到新的RLP连接上,继续传输该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并将原有的RLP连接断掉。
步骤27中,在新的RLP连接建立好之后,与该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新的RLP连接的网络侧所属的网络则成为当前该多模用户终端所使用的网络,继续返回执行步骤23,如此循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模用户终端监测与其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当监测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选择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上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并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从而即使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无法保持正常的第一数据业务连接,也可以通过重新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的方式来保持正常的数据传输,因此不仅大大减少了用户终端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时的掉网现象,还增强了数据业务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由于用户终端掉网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模用户终端,如图3所示,为该多模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多模用户终端包括:
第一监测单元31,用于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该信号是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的;
第一建立单元32,用于当第一监测单元31监测到的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
传输单元33,用于基于第一建立单元32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
断开单元34,用于第一建立单元32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之后断开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其中,该多模用户终端包含对应的不同网络侧的不同射频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数据业务连接是该多模用户终端基于第一射频系统建立的;上述第二数据业务连接是该多模用户终端基于不同于第一射频系统的第二射频系统建立的。
可选的,该多模用户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由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则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建立单元32,具体用于根据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按照前文所述的选取规则选择网络侧。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监测单元31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之前,该多模用户终端还可以包括:
触发指示单元,用于第一监测单元31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之前获得数据业务连接请求的触发指示;
检测单元,用于监测自身支持的网络中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通过向确定的网络侧发送数据业务连接请求,与确定的网络侧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其中,确定单元可以具体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选择信号的强度最大且满足大于第二门限值的一个网络侧。
第二门限值与上述的第一门限值可以设置相同的值,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值,按照用户需求进行自主设定。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模用户终端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所述信号是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的;
当监测到所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并
基于与选择的网络侧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包含对应于不同网络侧的不同射频系统;则
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连接是所述多模用户终端基于第一射频系统建立的;
所述第二数据业务连接是所述多模用户终端基于不同于第一射频系统的第二射频系统建立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模用户终端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之后,还包括:
多模用户终端断开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模用户终端监测由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则
按照所述选取规则,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具体包括:
根据监测到的所述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按照所述选取规则选择网络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模用户终端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之前,还包括:
多模用户终端获得数据业务连接请求的触发指示;
多模用户终端检测自身支持的网络中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并
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
通过向确定的所述网络侧发送数据业务连接请求,与确定的所述网络侧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具体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选择信号的强度最大且满足大于第二门限值的的一个网络侧。
7.一种多模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所述信号是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发送的;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当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信号的强度在指定时间长度内均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则按照选取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满足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选取规则,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中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
传输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建立单元建立的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传输数据业务的相关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包含对应的不同网络侧的不同射频系统;则
所述第一数据业务连接是所述多模用户终端基于第一射频系统建立的;
所述第二数据业务连接是所述多模用户终端基于不同于第一射频系统的第二射频系统建立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还包括:
断开单元,用于第一建立单元选择网络侧建立第二数据业务连接之后断开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还包括: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由多模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则
第一建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其他网络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按照所述选取规则选择网络侧。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用户终端还包括:
触发指示单元,用于第一监测单元监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之前获得数据业务连接请求的触发指示;
检测单元,用于监测自身支持的网络中的网络侧发送来的信号的强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与多模用户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通过向确定的所述网络侧发送数据业务连接请求,与确定的所述网络侧建立第一数据业务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模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选择信号的强度最大且满足大于第二门限值的一个网络侧。
CN201210337640.2A 2012-09-13 2012-09-13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Active CN103686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7640.2A CN103686942B (zh) 2012-09-13 2012-09-13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7640.2A CN103686942B (zh) 2012-09-13 2012-09-13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6942A true CN103686942A (zh) 2014-03-26
CN103686942B CN103686942B (zh) 2019-11-29

Family

ID=50322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7640.2A Active CN103686942B (zh) 2012-09-13 2012-09-13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多模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694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860A (zh) * 2014-10-24 2015-01-2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124293A (zh) * 2017-12-15 2018-06-05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空间异构一体化网络中话音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66403A (zh) * 2018-02-02 2018-08-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367691A (zh) * 2020-10-30 2021-02-12 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LoRA的多模通信模组、通信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7383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LAN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method and program of controlling handover
CN101335942A (zh) * 2008-08-07 2008-12-3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手机及其进行信号控制的方法
CN101588617A (zh) * 2009-05-14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CN10162655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移动终端及其下载资源的方法
CN101765186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手机及其自动选择网络的方法
CN101980569A (zh) * 2010-07-22 2011-02-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的数据业务传输方法及双模终端
CN101980570A (zh) * 2010-07-22 2011-02-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选择网络的方法及双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7383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LAN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method and program of controlling handover
CN101335942A (zh) * 2008-08-07 2008-12-3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手机及其进行信号控制的方法
CN101765186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手机及其自动选择网络的方法
CN101588617A (zh) * 2009-05-14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CN10162655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移动终端及其下载资源的方法
CN101980569A (zh) * 2010-07-22 2011-02-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的数据业务传输方法及双模终端
CN101980570A (zh) * 2010-07-22 2011-02-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选择网络的方法及双模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860A (zh) * 2014-10-24 2015-01-2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320860B (zh) * 2014-10-24 2018-09-14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124293A (zh) * 2017-12-15 2018-06-05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空间异构一体化网络中话音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124293B (zh) * 2017-12-15 2020-07-31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空间异构一体化网络中话音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66403A (zh) * 2018-02-02 2018-08-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366403B (zh) * 2018-02-02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367691A (zh) * 2020-10-30 2021-02-12 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LoRA的多模通信模组、通信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6942B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58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service
CN104170460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7801222B (zh) 蓝牙和WiFi切换的方法和系统及客户端和无线接入点设备
US20080046542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ela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20100159948A1 (en) Adaptive Networking For Power Savings
US2015026459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JP2006279577A (ja) デュアルモード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ュアルモード通信端末
CN102781071B (zh) 一种搜索Wi-Fi热点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87046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终端以及方法
CN107592644B (zh) 电路域回落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8156267A1 (en) Enhancing data performance i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14094309A1 (zh) 最小化路测测量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US921566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rogram
US202303628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5g terminal during concurrency of services, device, and medium
JP6009715B2 (ja) 接続モードのdrxの間により望ましいplmnサーチを行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5085923A1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135307B (zh) 一种电话响应的方法和终端
CN103517363A (zh) 异系统快速返回方法和终端
CN103916923A (zh) 一种多模网络状态下终端进行重定向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GB2561721A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nection - destination selection method
CN106804050B (zh)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96854B (zh) 一种呼叫方法及终端
CN113727403B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11944A (zh) 一种重选Relay UE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31118A (zh) 用于支持基于多网络的数据传输服务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2

Address after: 210012 Nanjing, Yuhuatai District, South Street, Bauhinia Road, No. 68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Applicant before: Z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