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5625B - 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5625B
CN103685625B CN201310106266.XA CN201310106266A CN103685625B CN 103685625 B CN103685625 B CN 103685625B CN 201310106266 A CN201310106266 A CN 201310106266A CN 103685625 B CN103685625 B CN 103685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ylus
shell
rear portion
mobile terminal
recepta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62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5625A (zh
Inventor
崔明寿
梁智善
金敏洙
梁景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85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5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6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2Pen holder integrated in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提供一种可供稳定地联接触笔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移动终端接纳部,移动终端接纳在该移动终端接纳部中;以及触笔接纳部,触笔被接纳在该触笔接纳部中。所述触笔可以在壳体的与在移动终端的背面侧处的移动终端接纳部相邻的部分处联接到设置在触笔接纳部中的凹槽,以同时存放触笔和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9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103107的权益,该申请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就像在本文被完全阐述的那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可以构造成执行各种功能,诸如数据和声音传输、经由照相机捕获图像和视频、记录音频、播放音乐文件并经由扬声器系统输出音乐、以及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和视频。一些终端也可以支持玩游戏,而其它终端也可以构造成接收广播和多路广播信号的多媒体播放器。终端可以基于它们的移动程度(例如容易性)被分类为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移动终端还可基于相应移动方式被分类为手持式终端或车辆安装终端。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和控制该移动终端的方法,其基本上克服了由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该壳体具有稳定的触笔安装结构,在将触笔稳定地安装到移动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稳定的触笔安装结构用于提供所述触笔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整体感觉。
本公开内容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下文的说明中进行描述,并且部分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下文而显而易见或者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知。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和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具体地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具体实施和广义描述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后部安装壳体,该后部安装壳体构造成联接到移动终端的相应后侧,并且所述后部安装壳体具有终端接纳部和触笔接纳部,所述终端接纳部构造成在其中接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触笔接纳部沿着所述终端接纳部的第一端设置并且构造成在其中接纳触笔;以及前盖,该前盖连接到所述终端接纳部的第二端,以选择性地覆盖被接纳在所述终端接纳部中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至少前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后部安装壳体,该后部安装壳体具有凹部,该凹部构造成被联接到移动终端的后侧;安放托架,该安放托架构造成被联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接纳表面,以限定触笔凹槽;以及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设置在所述触笔凹槽中,以接合构造成被安放在所述触笔凹槽中的触笔的对应外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中并且构造成联接到移动终端的后侧;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形成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中,沿着所述第一凹部的端部延伸,并且构造成在其中接纳触笔;分隔壁,该分隔壁沿着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的边界设置;以及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部中,并且构造成接合待被安放在所述第二凹部中的触笔的对应外周面。
可从本发明获得的效果和/或优点不局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下列说明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它未提及的效果和/或优点。
将理解的是,前述总体概述以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下述详细说明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如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将参照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
图1是如在本文中宽泛描述的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后部安装壳体、安放构件和弯曲钩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从图1中所示的壳体拆下的触笔和安装到壳体上的触笔的剖视图;
图4是设置有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壳体的示例性可伸展触笔的平面图;
图5A是图4中所示的触笔的立体图;
图5B和图5C是图4中所示的触笔的剖视图;
图6A是图1中所示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立体图,其中在该壳体上联接有触笔;
图6B是图1中所示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立体图,该壳体包括外部连接器;以及
图7是如在本文中宽泛描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前侧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列详细说明中,将参照附图来进行,所述附图形成说明的一部分并且通过示出各个实施方式来显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利用其它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如在本文中宽泛描述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结构、电气以及过程的变化。在可行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后缀“模块”、“单元”和“部分”可被用于元件,仅为便于说明本公开内容。因此,对于这些后缀自身没有赋予特定的含义或角色,并且应理解,“模块”、“单元”和“部分”可以一起使用或者互换地使用。
如在本文中宽泛地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终端。这样的终端的实施例包括诸如移动电话、用户设备、智能电话、移动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以及导航系统的移动终端。然而,本文为了方便简单地讨论和描述,将提供关于移动终端的进一步说明,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导可等同地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终端,例如数字TV、桌面计算机和其他类型的终端(合适的话)。
移动终端可以例如经由触摸屏被操作,或者移动终端的功能可以经由该触摸屏被实施。使用者可以将手指、触笔、触摸笔或者其它适当的触摸或指向设备放置在这样的移动终端上以实施这些功能。当使用辅助触笔时,与使用触摸笔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更为专用的实施并且可以防止由指纹等在触摸屏上产生的污染。这样的触笔可以设置为辅助附件或者可以被嵌入在移动终端中,以在没有使用时被存放。
然而,当设置成附件物品时可能不方便携带这样分离的触笔,并且该分离的触笔可能丢失。可以设置具有用于存放分离的触笔的结构的附件壳体。即使在该情况下,触笔也不可能始终被稳定地存放并且触笔仍可能丢失。
而且,如果将嵌入型记录等设置在移动终端中,由触笔占用的预定空间会减少否则由其它部件占用的空间,并且会难以实现纤巧设计的移动终端。即使当提供嵌入型触笔时,安装结构也可能不会充分地稳固,并且仍可能发生触笔丢失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在下文中,移动终端壳体)可以包括后部安装壳体110、安放构件120或者安放托架120、以及一个或多个弯曲钩130。
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包括凹进部,该凹进部限定移动终端接纳部10或者终端接纳凹部10,其具有与移动终端的背面相对应的形状。因此,移动终端可以被安放在移动终端接纳部10上以将后部安装壳体110联接到移动终端。
如图1和图2所示,安放构件120可以被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边缘部,以形成触笔凹槽1210。在该情况下,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对应边缘可以向外突出超过容纳在后部安装壳体110中的移动终端的边缘。
在包括外部电池组的移动终端中,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被直接联接到移动终端的后壳体而不是电池盖,以覆盖接纳在后壳体自身的背面中的外部电池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被联接到电池盖的背面,该电池盖联接到后壳体的背面,以覆盖接纳在后壳体的背面中的外部电池组。在包括内部电池组的移动终端中,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被联接到后壳体的背面,该背面限定移动终端的外观。
如图1和图2所示,安放构件120可以沿着后部安装壳体110的边缘延伸,以形成触笔凹槽1210或者手写笔凹槽1210。由安放构件120形成的触笔凹槽1210可以沿着后部安装壳体110的端部设置在后部安装壳体110上。例如,触笔凹槽1210可以沿着后部安装壳体110的下端部延伸,所述下端部与待被接纳在移动终端接纳部10中的移动终端的下边缘对应。另选地,触笔凹槽1210可以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110的上端、右端、或左端。触笔凹槽1210可以限定后部安装壳体110的触笔接纳部20。
如图2所示,安放构件120可包括联接部124和垂直壁122或者托架壁122。当安放构件120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时,联接部124可以接触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或者接纳表面。垂直壁122可以从联接部124的端部略微垂直地向上突出。侧壁112还可以沿着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周缘从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略微垂直地向上突出。
一旦安放构件120的联接部124被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则安放构件120的垂直壁122可以面向后部安装壳体110的侧壁112,如图1所示。在该布置中,安放构件120的垂直壁122和后部安装壳体110的侧壁112与安放构件120的联接部124一起可以限定触笔凹槽1210的周缘,如图3A所示。如图1所示,安放构件120的垂直壁122还可以用作将终端接纳部10从触笔接纳部20分开的分隔壁。
为了将安放触笔或者其它这样的指向和/或触摸设备稳定地安放在触笔凹槽1210中,触笔凹槽1210的内周缘尺寸和形状可以与触笔的外周面的尺寸和形状对应。具体地,垂直壁122的内周面和侧壁112的内周面的轮廓可以对应于大体柱形触笔的外周面的轮廓。
在另选的实施方式中,不是将安放构件120作为分离部件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以形成触笔凹槽1210,而是分隔壁可从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突出。这样的分隔壁可以沿着后部安装壳体110的预定边缘部并且在纵向上沿着边缘部的端部设置,并且可以与后部安装壳体110一体地形成。
如图1和图3B所示,弯曲钩130可以设置在触笔凹槽1210中并且可以接合安放在触笔凹槽1210中的触笔的外周面部。如图3A所示,弯曲钩130的内(接合)表面可以成形为与安放在触笔凹槽1210中的触笔200的外周面对应,以稳固地接合触笔200,如图3B所示。
如图3A所示,弯曲钩(与安放构件120的垂直壁122对应)的内表面可以面向后部安装构件110的侧壁112。侧壁112的内表面还可以形成为与触笔200的外周面对应的形状。
如图3B所示,侧壁112的内表面的端部和弯曲钩130的内表面的端部之间的距离(a)可以小于触笔200的截面直径(b)。因而,当使用者向触笔200施加预定力以将其推入凹槽1210中时,可具有一定量弹性的弯曲钩130变宽而足以将触笔200接纳在其中。当使用者向触笔200施加预定力以将其从凹槽1210移除时,弯曲钩130变宽而足以允许触笔200从所述弯曲钩130分离。
如图2至图3B所示,在适当时,各弯曲钩130均可借助螺钉131或者其它紧固件被紧固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当弯曲钩130如图所示沿着后部安装壳体110的边缘部被联接时,安放构件120可以被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并且覆盖弯曲钩130,其中安放构件120的联接部124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
一旦通过将安放构件120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而形成触笔凹槽1210,则弯曲钩130可如图3A所示从触笔凹槽1210略微向外突出,以将触笔200稳定地固定在触笔凹槽1210中,如图3B所示。
如上所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凹进部可以形成移动终端接纳部10,并且触笔凹槽1210可以与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对应部分一起形成触笔接纳部20。换言之,如在本文中实施且宽泛地描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盖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接纳部10和触笔接纳部20。触笔接纳部20可以沿着移动终端接纳部10的端部形成。无论安放构件120是分离部件还是与后部安装壳体110一体形成,移动终端接纳部10和触笔接纳部20都可以借助由安放构件120的垂直壁122限定的分隔壁而彼此分离。可以在如上所述的触笔接纳部20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弯曲钩130,以将触笔200可拆卸地固定在凹槽1210中。
在如在本文中所实施和宽泛地描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中,安放构件120或者分隔壁可以将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内部空间分成移动终端接纳部10和触笔接纳部20。然而,移动终端接纳部10和触笔接纳部20可以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110上,使得可以在联接到移动终端壳体的移动终端与接纳在凹槽1210中的触笔200之间提供整体感。而且,由于设置在触笔凹槽1210中的一个或多个弯曲钩130稳固地接合触笔200的外表面,因此触笔200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凹槽1210中。因而,可以降低触笔200丢失的风险并且可以增强移动终端的移动性。
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触笔凹槽1210中的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140。这样的弹性构件140可以由例如橡胶、聚氨酯、硅等的弹性材料形成。如图2所示,弹性构件140可以被附接到安放构件120的与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联接的联接部124,从而覆盖弯曲钩130。在该情况下,弹性构件140可以横穿弯曲钩130。
弹性构件140可以被定位在触笔凹槽1210中,以防止在触笔200被安放在触笔凹槽1210中时由触笔200和安放构件120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噪音。而且,当弹性构件140定位成横穿弯曲钩130时,弹性构件140可以在弯曲钩130和触笔200之间被挤压,从而由弹性构件140进一步稳定弯曲钩130和触笔200之间的联接。结果,触笔200可以被更稳定地安装到用于移动终端的盖。
参照图4和图5A至图5C,现将描述设置在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中的触笔200的结构。图4示出了,触笔200可以安装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图5A示出触笔200的结构,图5B和图5C是沿着图5A所示的B-B’线剖取的触笔200的侧剖视图。
如图4和图5A所示,触笔200可以沿纵向方向伸展。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收回的状态下,可伸展的触笔200可以由上述的触笔凹槽1210容纳,从而其收回后的长度对应于触笔凹槽1210的长度。如图4所示,触笔凹槽1210可以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110的下端,并且可以具有与后部安装壳体110的下端的长度类似的预定长度。在该情况下,触笔200的长度可以被调节,使得整个触笔200可以被接纳在触笔凹槽1210中。触笔200可以与移动终端的壳体分离然后伸展以供使用。
具体地,如图5A所示,可伸展的触笔200可包括管形主体210、笔尖220和可伸展轴230。主体210可以被插入触笔凹槽1210中并且钩到弯曲钩130或由该弯曲钩130接合。笔尖220可以形成在主体210的第一端处。可伸展轴230可以被插入主体210的第二端中以及从主体210的第二端伸出,并且可相对于主体210沿纵向方向滑动。当可伸展轴230相对于主体210纵向滑动时,触笔200的长度可以被调节。如图5A所示,手柄240可以被设置在可伸展轴230上以允许使用者容易推动可伸展轴230,以伸展/收回触笔200。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触笔200的主体210中形成至少第一位置固定凹槽2011和第二位置固定凹槽2012。可以在可伸展轴230上形成第一位置固定突起2311和第二位置固定突起2312。第一位置固定凹槽2011和第二位置固定凹槽2012可以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其中第一位置固定突起2311和第二位置固定突起2312彼此间隔开相同的预定距离。在图5B和图5C中示出了第一和第二位置固定凹槽2011和2012以及第一和第二位置固定突起2311和2312。
如图5B所示,当触笔200伸展时,可伸展轴230的第一位置固定突起2311可以被插入主体210的第一位置固定凹槽2011中。第一位置固定突起2311和第一位置固定凹槽2011的联接可以向使用者提供触感响应,诸如当可伸展轴230被拉动以确认第一位置固定突起2311和第一位置固定凹槽2011之间的联接时的咔嗒声。可伸展轴230可以相对于主体210固定在该伸展状态。
如图5C所示,当触笔200收回时,可伸展轴230的第二位置固定突起2312可以被插入主体210的第二位置固定凹槽2012中。第二位置固定突起2312与第二位置固定凹槽2012的联接允许可伸展轴230被固定到主体210中,并且在可伸展轴230被推或拉时可以向使用者提供诸如上述咔嗒声的响应。
现在将参照图6A和图6B详细地描述根据如在本文中宽泛地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结构和另一使用示例。
图6A示出其中设置在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中的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由触笔200支撑在竖立位置的方式。图6B示出连接到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连接器,所述移动终端100被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其中后部安装壳体110由触笔200支撑在竖立位置。如图6A和图6B所示,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由触笔200支撑在例如台面上处于竖立位置,使得移动终端100可以容易地被使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后部安装壳体110还可以包括固定孔150,触笔200的近端(与尖端220相反)可以插入该固定孔150中。再次参照1和图4,这样的固定孔150可以形成在触笔凹槽1210的基面的部分中。例如,如图2所示,固定孔150可以穿过后部安装壳体110形成,并且安放构件120可以具有与固定孔150对应的敞开部并且因此在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时不覆盖孔150。固定孔150可以具有适于在其中接纳触笔200的近端的预定直径。
当触笔200的近端被插入固定孔150中时,触笔可以相对于后部安装壳体110倾斜地固定,如图6A所示。在该情况下,触笔200用于保持移动终端100的竖立固定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触笔200的近端可以被强制地插入固定孔150中。因此,触笔200的端部的直径可以大于固定孔150的直径。
当触笔200的端部以该方式被强制插入固定孔150中时,可以增强触笔200与固定孔150之间的联接力。而且,触笔200的端部在固定孔150中的插入可以提供某种用户反馈,诸如如上所述的咔嗒声,以确认它们之间的联接。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以在触笔200的端部处形成具有较小直径的台阶部2310,以被插入固定孔150中。在该情况下,仅台阶部2310可以被插入固定孔150中。换言之,台阶部2310可以具预定的形状和直径,以用于插入固定孔150中。可伸展轴230的与台阶部2310相邻的端部可以形成为阻止插入固定孔150中的形状。可伸展轴230的与台阶部2310相邻的端部的直径可以大于固定孔150的直径。
当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触笔200的端部处形成台阶部2310时,触笔200的端部被插入固定孔150中,并且触笔200在固定孔150中的位置可被固定。因而,触笔200可以更稳定地支撑后部安装壳体110。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可以在触笔凹槽1210中形成外部连接器孔160。如图6A所示,这样的外部连接器孔160可以形成在触笔凹槽1210的侧面中,从而当触笔200的端部被插入固定孔150中时,触笔200的端部的边缘可以被定位在与触笔凹槽1210的基面相同的平面中,或者可以被定位在触笔凹槽1210的基面的外部。触笔凹槽1210的供形成外部连接器孔160的侧面可以沿着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110中的移动终端接纳部10的端部定位。
在该情况下,即使当触笔200的端部如图6B所示被插入固定孔150中时,外部连接器160a也可以穿过形成在触笔凹槽1210的侧面中的外部连接器孔160。在该实施方式中,触笔200的端部的边缘不突出超过触笔凹槽1210的底部。因而,当外部连接器160a穿过外部连接器孔160时,其不与触笔200的后端干涉。
根据该实施方式,如图6B所示,诸如充电器的外部连接器可以被连接到移动终端100,同时移动终端100借助后部安装壳体110和触笔200被支撑在竖立位置中。结果,移动终端100可被竖立地定位,例如以观看视频文件并且同时向移动终端充电。因而,可以增强移动终端的使用。
参照图7,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结构还可包括开闭盖300或者前盖300。开闭盖300可以连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侧边缘,以覆盖安装在后部安装壳体110上的移动终端100的前表面。这样的开闭盖300可以覆盖移动终端的前表面,并且可以保护触摸屏免受外部冲击和污染。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开闭盖300可以由与后部安装壳体110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尽管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由坚固塑料材料形成以保护移动终端的后表面免受外部冲击,但开闭盖300也可以由诸如皮革的软材料形成,从而避免对移动终端100的前表面(诸如触摸屏)造成损害。
开闭盖300和后部安装壳体110可以由作为分离部件的连接器170联接,如图7所示。连接器170的第一端可以联接到与后部安装壳体110的端部相邻的基面,并且开闭盖300可以联接到连接构件170的第二端。这样的连接器170可以允许由不同材料形成的开闭盖300和后部安装壳体110彼此容易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开闭盖300中形成麦克风孔310,如图7所示。这样的麦克风孔310可以形成在与在移动终端100的前部中形成的麦克风的位置对应的预定位置中,从而当开闭盖300覆盖移动终端时,可以将外部声音有效地输入到移动终端100。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可以在后部安装壳体110的基面中形成近场通信(NFC)天线114、照相机孔116和扬声器孔118。照相机孔116和扬声器孔118可以形成为分别与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110的移动终端100的照相机和扬声器对应。根据该实施方式,NFC天线114可以设置在盖中以实施近场通信。即使当后部安装壳体110联接到移动终端100时,可以使用移动终端100的照相机,并且从移动终端100输出的声音可以被有效地输送到使用者。
在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以及其控制方法中,如在本文中实施和宽泛地描述的,触笔可以被稳定地安装到与移动终端的背面联接的壳体。触笔可以与移动终端方便地存放在一起。因而,可以减小触笔丢失的风险。而且,可以将触笔稳定地安装到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因而,即使触笔未被嵌入在移动终端中,也可以提供触笔嵌入移动终端中的整体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在没有脱离如在本文中宽泛地描述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和特征可以包括其它形式。
另外,上述方法可以在作为计算机可读编码的程序记录介质中被实施。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其中存放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各种记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例如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等,并且还可包括载波式实施方式(例如,经由因特网传输)。计算机可包括移动终端的控制单元。
提供这样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该壳体具有稳定的触笔安装结构,以在触笔和移动终端之间提供整体感,并且同时将触笔稳定地安装到移动终端。
如在本文中所实施的并且被宽泛地描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可包括:移动终端接纳部,该移动终端接纳部构造成在其中接纳移动终端的背面侧;触笔接纳部,该触笔接纳部沿着移动终端接纳部的端部紧邻移动终端接纳部的端部形成,并且构造成在其中接纳触笔;以及开闭盖,该开闭盖连接到终端接纳部的另一端,构造成被折叠以覆盖接纳在移动终端接纳部中的移动终端的前面侧。
根据另一实施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可包括:后部安装壳体,该后部安装壳体凹进以被联接到移动终端的背面侧;安放构件,该安放构件联接到后部安装壳体的背面,以限定触笔凹槽;以及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弯曲钩设置在触笔凹槽中,以钩住被安放在触笔凹槽中的触笔的横向表面。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可包括:移动终端接纳部,该移动终端接纳部凹进以在其中安放移动终端的背面侧;触笔接纳部,该触笔接纳部沿着移动终端接纳部的端部形成在移动终端接纳部的下部中;分隔壁,该分隔壁沿着移动终端接纳部和触笔接纳部之间的边界部设置;以及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弯曲钩设置在触笔接纳部中,以钩住被安放在触笔接纳部中的触笔的横向表面。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可包括: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中并且构造成被联接到移动终端的后侧;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中,沿着第一凹部的端部延伸并且构造成在其中接纳触笔;分隔壁,该分隔壁沿着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的边界部设置;以及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弯曲钩设置在第二凹部中,并且构造成结合被安放在第二凹部中的触笔的相应外周面。
在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等的任何引用是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这种词组不一定都指代同一实施方式。此外,当结合任何实施方式描述具体的特征、结构或者特性时,被认为的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范围内可以结合其他实施方式来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者特性。
尽管已参照多个示意性实施方式描述了这些实施方式,但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将落入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可以在公开内容、附图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主题组合布置的部件和/或布置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除了部件和/或布置的变形和修改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清楚替代部件和/或布置的使用。

Claims (23)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后部安装壳体,该后部安装壳体构造成联接到移动终端的相应后侧,并且所述后部安装壳体具有终端接纳部和触笔接纳部,所述终端接纳部构造成在其中接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触笔接纳部沿着所述终端接纳部的第一端设置并且构造成在其中接纳触笔;
前盖,该前盖连接到所述终端接纳部的第二端,以选择性地覆盖被接纳在所述终端接纳部中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至少前侧;以及
安放托架,该安放托架构造成被联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触笔接纳部,以限定触笔凹槽,所述安放托架包括:
联接部,当所述安放托架联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时,该联接部接触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触笔接纳部;以及
托架壁,所述托架壁从所述联接部向外延伸并且将所述终端接纳部和所述触笔接纳部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设置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以接合被接纳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的所述触笔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中的每个弯曲钩的内表面的轮廓均具有与待被接纳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的所述触笔的所述外周面对应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触笔接纳部的内表面的轮廓具有与被接纳在其中的所述触笔的所述外周面对应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待被接纳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触笔接纳部中的所述触笔构造成能够沿纵向方向伸展,并且构造成沿纵向方向收回至与所述触笔接纳部的纵向长度对应的长度,以便被容纳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设置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以接合被接纳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的所述触笔的外周面,
其中,待被接纳在所述触笔接纳部中的所述触笔包括:
管状主体,该主体构造成被插入所述触笔接纳部中并且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钩住;
笔尖,所述笔尖形成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处;以及
可伸展轴,所述可伸展轴构造成借助所述主体的第二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插入所述主体中以及伸出所述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所述触笔还包括:
第一位置固定凹槽和第二位置固定凹槽,所述第一位置固定凹槽和所述第二位置固定凹槽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可伸展轴的外表面中的一者中;以及
第一位置固定突起和第二位置固定突起,所述第一位置固定突起和所述第二位置固定突起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可伸展轴的所述外表面中的另一者中;
其中,当所述触笔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完全伸展以将所述可伸展轴固定在完全伸展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固定突起被插入所述第一位置固定凹槽中,当所述触笔完全收回到所述主体中以将所述可伸展轴固定在完全收回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固定突起被插入所述第二位置固定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触笔接纳部,并且构造成在其中接纳所述触笔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触笔的端部被强力配合在所述固定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固定孔构造成在其中仅接纳形成在所述触笔的端部中的台阶部,其中所述台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触笔的与所述台阶部相邻的部分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外部连接器孔,该外部连接器孔贯穿所述触笔接纳部的侧面,其中所述侧面沿着所述移动终端接纳部的所述第一端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其中,接纳在所述固定孔中的所述触笔的端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触笔接纳部的基面定位在大体同一平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终端接纳部构造成被直接联接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壳体,以覆盖被接纳在所述后壳体的背面中的外部电池组。
15.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该壳体包括:
后部安装壳体,该后部安装壳体具有凹部,该凹部构造成被联接到移动终端的后侧;
安放托架,该安放托架构造成被联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接纳表面,以限定触笔凹槽;以及
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设置在所述触笔凹槽中,以接合构造成被安放在所述触笔凹槽中的触笔的对应外周面,
其中,所述安放托架包括:
联接部,当所述安放托架联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时,该联接部接触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接纳表面;以及
托架壁,所述托架壁从所述联接部向外延伸并且将所述凹部和所述触笔凹槽分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
其中,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侧壁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端部从所述接纳表面向外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侧壁和所述安放托架一起形成所述触笔凹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中的每个弯曲钩借助螺钉被紧固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接纳表面,并且所述安放托架的所述联接部被附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接纳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侧壁的端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中的每个弯曲钩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构造成安放在所述触笔凹槽中的所述触笔的截面直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连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侧端,并且构造成覆盖接纳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凹部中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前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前盖的材料与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材料不同,并且其中所述前盖包括麦克风孔,所述麦克风孔形成在与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麦克风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移动终端被接纳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凹部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连接托架,所述连接托架具有与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侧端相连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前盖相连的第二端。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该壳体还包括:
近场通信天线,该近场通信天线形成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接纳表面中;以及
照相机孔和扬声器孔,所述照相机孔和所述扬声器孔在分别与设置在联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照相机和扬声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中。
23.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该壳体包括:
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形成在后部安装壳体中并且构造成联接到移动终端的后侧;
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形成在所述后部安装壳体中,沿着所述第一凹部的端部延伸,并且构造成在其中接纳触笔;
一个或多个弯曲钩,所述一个或多个弯曲钩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部中,并且构造成接合待被安放在所述第二凹部中的触笔的对应外周面;以及
安放托架,该安放托架构造成被联接到所述第二凹部以限定触笔凹槽,所述安放托架包括:
联接部,当所述安放托架联接到所述后部安装壳体时,该联接部接触所述后部安装壳体的所述第二凹部;以及
托架壁,所述托架壁从所述联接部向外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分开。
CN201310106266.XA 2012-09-18 2013-03-29 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5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03107 2012-09-18
KR1020120103107A KR20140036700A (ko) 2012-09-18 2012-09-18 이동단말기 후면 커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5625A CN103685625A (zh) 2014-03-26
CN103685625B true CN103685625B (zh) 2018-07-20

Family

ID=4775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62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5625B (zh) 2012-09-18 2013-03-29 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89372B2 (zh)
EP (1) EP2708974B1 (zh)
KR (1) KR20140036700A (zh)
CN (1) CN1036856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5381B2 (en) 2013-03-15 2016-04-26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pparatu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to monitor mobile devices
US20160072337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s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301463B (zh) * 2014-09-29 2018-0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系统、手机套、以及手机
KR200476796Y1 (ko) * 2014-10-16 2015-04-08 박효원 셀프 촬영을 위한 카메라를 구비하는 단말 케이스
KR102303664B1 (ko) * 2015-02-27 2021-09-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장 커버
WO2016175766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ylus pen housing with movable connector device
AU2016100745B4 (en) * 2016-05-24 2019-02-21 Stm Management Pty Ltd A case for a tablet shaped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 case for a tablet shaped device.
US10649548B2 (en) 2016-08-25 2020-05-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tractable fang attachment for stylus
US10310557B1 (en) * 2018-05-17 2019-06-04 Atenbo Enterprise Co., Ltd Mobile device protecting cover capable of storing a touch pen
US10623543B2 (en) * 2018-07-18 2020-04-14 Samsonite Ip Holdings S.Àr.L. Stand for mobile device
AU2019100104B4 (en) * 2018-12-14 2020-12-10 Stm Management Pty Ltd A case for a tablet shaped device
US11146301B2 (en) 2019-05-09 2021-10-12 William James Scot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cellular phone enclosure
JP2020197982A (ja) * 2019-06-04 2020-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表示装置
CN110580086B (zh) * 2019-09-19 2021-11-05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边框与电子设备
EP4365709A1 (en) * 2021-09-01 2024-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pocket clip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component
JP7231878B1 (ja) * 2022-12-01 2023-03-02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14145Y (zh) * 2009-05-19 2010-02-24 陆民 一种带手写笔的保护套
CN101754614A (zh) * 2008-12-22 2010-06-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699761U (zh) * 2010-02-05 2011-01-05 周斌 手机保护套
CN201743119U (zh) * 2010-06-30 2011-02-16 郑景良 防辐射手机套
CN102183994A (zh) * 2011-04-25 2011-09-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阅读设备保护套
CN102193653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触控笔
CN202060194U (zh) * 2011-05-18 2011-12-07 松达科技有限公司 壳套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2880B2 (en) 2003-03-05 2005-05-17 Motion Systems, Llc PDA holding unit and holding case
TWM256978U (en) 2004-04-02 2005-02-11 Nventec Appliances Corp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614A (zh) * 2008-12-22 2010-06-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414145Y (zh) * 2009-05-19 2010-02-24 陆民 一种带手写笔的保护套
CN201699761U (zh) * 2010-02-05 2011-01-05 周斌 手机保护套
CN102193653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触控笔
CN201743119U (zh) * 2010-06-30 2011-02-16 郑景良 防辐射手机套
CN102183994A (zh) * 2011-04-25 2011-09-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阅读设备保护套
CN202060194U (zh) * 2011-05-18 2011-12-07 松达科技有限公司 壳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89372B2 (en) 2015-03-24
KR20140036700A (ko) 2014-03-26
CN103685625A (zh) 2014-03-26
US20140077669A1 (en) 2014-03-20
EP2708974B1 (en) 2017-10-25
EP2708974A1 (en)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5625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
US8380264B2 (en) Case for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ame
US9737119B2 (en) Watch type terminal
EP2757438B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S9733668B2 (en) Wearable smart device
US2009030421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a portable media unit
USD569876S1 (en) Combined auto charger and docking cradl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cording, storing and transmitting audio or video files
EP3557852A1 (en) Mobile terminal
US20150189780A1 (en) Cas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interface to provide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bewteen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 external device
CN107040274A (zh) 附接配件的装置壳盖
WO2015077028A1 (en) A cas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able to electrically couple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o an external device
TWI384843B (zh) 可攜式終端
CN107967032A (zh) 用于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伸展式套管
KR101265220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케이스
US20130182387A1 (en) Accessory syste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computing devices
CN106031319B (zh) 电子装置和包括盖的电子装置
US20140197048A1 (en) Multiple orientation support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US9119308B2 (en) Cover
US9904353B2 (en) Mobile handset accessory supporting touchless and occlusion-free user interaction
US20070086153A1 (en) Display base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KR20160139470A (ko) 이동 단말기
TWM456735U (zh) 具薄形喇叭之手機保護套
CN201204055Y (zh) 自带usb接口数据线的移动存储装置
KR101838874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KR101190666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거치용 케이스 및 거치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