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2462A -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2462A
CN103682462A CN201310754818.8A CN201310754818A CN103682462A CN 103682462 A CN103682462 A CN 103682462A CN 201310754818 A CN201310754818 A CN 201310754818A CN 103682462 A CN103682462 A CN 103682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component
modified epoxy
batter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48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2462B (zh
Inventor
郭兵
谭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epow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pow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pow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pow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48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2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2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26Moulds or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及模具。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组芯体、以及包裹在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由液态胶一体化灌注成型。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壳体的厚度,提高壳体的结构牢固性以及密封性。

Description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环保节能的特性,已经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力能源,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并联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组由于其大容量、高倍率放电的特性,已被越来越被广泛的作为动力提供能源应用到各种领域。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是胶壳封装结构,具体是将锂离子电池组装配到一预定的胶壳中,然后通过螺钉固定将胶壳密封,实现锂离子电池组的封装。
本发明人在进行本发明的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缺陷:
现有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进水或者进沙的而损坏胶壳内的锂离子电池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壳体的厚度,提高壳体的结构牢固性以及密封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壳体的厚度,提高壳体的结构牢固性以及密封性。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壳体的厚度,提高壳体的结构牢固性以及密封性。
第一方面,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将锂离子电池组芯体置入模具,在所述模具的各内壁预喷有脱模剂;
将已脱气泡的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灌注至所述模具中,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包裹在所述电池组芯体四周外;
静置灌注有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直到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凝固成型为固化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层;
从所述模具脱模取出锂离子电池组,所述锂离子电池组包括所述锂离子电池组芯体以及包裹在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组芯体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厚度为0.5±0.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质量配比为10±5:6±5;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10%;
苯甲醇:2.5%--5.5%;
抗氧剂:3%--5%;
KS603消泡剂:0%--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60%;
光稳定剂UV29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5%;
苯甲醇:5%;
抗氧剂:0.5%;
KS603消泡剂: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6.5%;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
光稳定剂UV29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静置灌注有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具体是,
在温度60摄氏度下,静置灌注有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2至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
苯甲醇:2.5%;
抗氧剂:3%;
双酚A型环氧树脂: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
光稳定剂UV292: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
苯甲醇:2.5%;
抗氧剂:3%;
双酚A型环氧树脂: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60%;
光稳定剂UV292: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10%;
苯甲醇:5.5%;
非活性稀释剂:4%;
抗氧剂:0.5%;
KS603消泡剂: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60%;
光稳定剂UV292: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10%;
苯甲醇:5.5%;
非活性稀释剂:4%;
抗氧剂:0.5%;
KS603消泡剂: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
光稳定剂UV292: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还包括聚丁二烯基聚氨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还包括三氧化二锑。
第二方面,1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包括:锂离子电池组芯体、以及包裹在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由液态胶一体化灌注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组芯体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厚度为0.5±0.2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在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下还埋有用于标示所述锂离子电池组容量的LED指示灯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在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表面还埋设有用于控制所述LED指示灯序列开关的电量指示开关按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在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下还埋设有电池标示铭牌。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由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质量配比为10±5:6±5;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10%;
苯甲醇:2.5%--5.5%;
抗氧剂:3%--5%;
KS603消泡剂:0%--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60%;
光稳定剂UV292: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5%;
苯甲醇:5%;
抗氧剂:0.5%;
KS603消泡剂: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6.5%;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
光稳定剂UV292:3%。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
苯甲醇:2.5%;
抗氧剂:3%;
双酚A型环氧树脂: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
光稳定剂UV292:3%。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
苯甲醇:2.5%;
抗氧剂:3%;
双酚A型环氧树脂: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60%;
光稳定剂UV292:3%。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10%;
苯甲醇:5.5%;
非活性稀释剂:4%;
抗氧剂:0.5%;
KS603消泡剂: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60%;
光稳定剂UV292:3%。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10%;
苯甲醇:5.5%;
非活性稀释剂:4%;
抗氧剂:0.5%;
KS603消泡剂: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
光稳定剂UV292:3%。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还包括聚丁二烯基聚氨酯。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还包括三氧化二锑。
第三方面,2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其特征是,包括上模具、下模具,
在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位,
在所述下模具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位;
在所述第一凹位、第二凹位的周围分别形成有能相互匹配的凸棱以及凹槽,
当所述上模具、下模具相互正对相合时,所述凸棱限位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凹位、第二凹位正对形成空腔;
在所述上模具或者下模具上还设置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其特征是,
在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所述下模具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相互正对的磁性吸附部,在所述磁性吸附部的磁力下,所述上模具、下模具可正对紧密相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其特征是,
所述磁性吸附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四个顶角处。
26、根据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其特征是,
在所述上模具或者下模具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孔,各所述排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注胶孔,且与所述空腔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其特征是,
在所述上模具、下模具的外周还设置有向内凹进的夹持部。
由上可见,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壳装配的技术方案,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在确定的磨具中放置锂离子电池组芯体,然后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使其成型作为电池组外壳,可以在锂离子电池组芯体外形成牢固的胶层,且该胶层与电池组芯体无缝配合,外层胶体对电池组芯体进行360摄氏度的全方位保护,且该胶层厚度相对于装配的壳体大大降低,实验证明其厚度可以做到0.5±0.2毫米的厚度,在电池尺寸确定的前提下,减少壳体空间,提高电芯体的空间利用率,以便提高电池容量。实验证明,相同体积的电池组,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电池组容量相对于壳体装配的现有技术可以提升20%。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模具的上模具、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201:上模具;        202:下模具;         203:磁性吸附部;
204:第一凹位;      205:第二凹位;       206:凸棱;
207:凹槽;          208:注胶孔;         209:夹持部;
210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括:
步骤101:将锂离子电池组芯体置入模具。
在本该模具的各内壁上被预喷有脱模剂。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实施例中,该模具可以为具有一个方形或者其他预定形状用于防止电池组芯体以及浇注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凹位的模具。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的模具:
参见图2所示,该模具包括上模具201以及下模具202,在该模具的上模具201、下模具202的任一或者两者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注胶孔208。在上模具20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位204,在下模具20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位205,在第一凹位204、第二凹位205的周围分别形成有能相互匹配的凸棱206以及凹槽207,这样,当上模具201、下模具202相互正对相合时,第一凹位204、第二凹位205相互正对形成一个空腔,位于第一凹位204、第二凹位205外周的凸棱206限位在凹槽207内,通过其相互过盈匹配限位,使空腔的四周密封性更佳。
在应用时,通过模具的注胶孔208往空腔内上注入改性环氧树脂胶,改性环氧树脂胶在空腔内流动包围在电池组芯体的周围,直到改性环氧树脂胶充满空腔为止。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上模具201的下端面、下模具202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相互正对的磁性吸附部203,在上模具201、下模具202相互正对扣合时,可以通过磁性吸附部203的相互吸合而使上模具201、下模具202正对紧密相合,有利于上下模具202的位置吸合定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该磁性吸附部203可以但不限于设置在上下模具202的四个顶角处。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上模具201、下模具202的外周还设置有向内凹进的夹持部209、夹持部210,在生产时,可以通过机械手或者其他夹持部件夹持住夹持部209、夹持部210固定上模具201、下模具202,实现夹持以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气缸驱动的方式移动上模具或者下模具的任一或者两者,而实现上下模具的移动以及合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上模具201、下模具的空腔上任一或者两者上设置有排气孔,且使各排气孔的孔径小于注胶孔208。这样在灌注胶液时,其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孔209挤出,避免形成气泡。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抽真空灌注的方式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一方面使改性环氧树脂胶的灌注速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减少空腔中的气体,避免改性环氧树脂胶中形成气泡而影响改性环氧树脂胶成型。
步骤102:将已脱气泡的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灌注至模具中,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包裹在电池组芯体四周外。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该改性环氧树脂胶可以但不限于为任意绝缘胶体。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也可以采用以下改性环氧树脂胶:该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由第一组分A、第二组分B组成。第一组分A、第二组分B的质量配比比例为:10±5:6±5。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A,其中的第一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一: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 68609-97-2 2.5
2 苯甲醇 100-51-6 2.5
3 抗氧剂264 128-37-0 3
4 KS603消泡剂 未知 0
5 双酚A型环氧树脂 25036-25-3 92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A,其中的第二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二: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 111-40-0 42
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90-72-2 5
3 聚醚胺固化剂 9046-10-0 50
4 光稳定剂UV292 41556-26-7 3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B,其中的第一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三: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 68609-97-2 2.5
2 苯甲醇 100-51-6 2.5
3 抗氧剂264 128-37-0 3
4 KS603消泡剂 未知 0
5 双酚A型环氧树脂 25036-25-3 92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B,其中的第二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四: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 111-40-0 32
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90-72-2 5
3 聚醚胺固化剂 9046-10-0 60
4 光稳定剂UV292 41556-26-7 3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C,其中的第一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五: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 68609-97-2 10
2 苯甲醇 100-51-6 5.5
3 抗氧剂264 128-37-0 4
4 KS603消泡剂 未知 0.5
5 双酚A型环氧树脂 25036-25-3 80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C,其中的第二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六: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 111-40-0 32
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90-72-2 5
3 聚醚胺固化剂 9046-10-0 60
4 光稳定剂UV292 41556-26-7 3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D,其中的第一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七: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 68609-97-2 10
2 苯甲醇 100-51-6 5.5
3 抗氧剂264 128-37-0 4
4 KS603消泡剂 未知 0.5
5 双酚A型环氧树脂 25036-25-3 80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D,其中的第二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八: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 111-40-0 42
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90-72-2 5
3 聚醚胺固化剂 9046-10-0 50
4 光稳定剂UV292 41556-26-7 3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E,其中的第一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九: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 68609-97-2 5
2 苯甲醇 100-51-6 5
3 抗氧剂264 128-37-0 3
4 KS603消泡剂 未知 0.5
5 双酚A型环氧树脂 25036-25-3 86.5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作为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可选配方E,其中的第二组份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参见表十:
序号 化学名称 CAS NO. 含量
1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 111-40-0 42
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90-72-2 5
3 聚醚胺固化剂 9046-10-0 50
4 光稳定剂UV292 41556-26-7 3
各配方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应用效果分析比对详细见后文的实验数据分析。
按照上述的可选配方要求对材料进行称量,混合搅拌均匀即可灌注至模具中。
步骤103:静置成型。
在灌注后,按照工艺要求,在一定的温度下,灌注有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直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凝固成型为固化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层。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但不限于在温度为60-80摄氏度的烘烤环境中,静置该灌注有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2-3小时;或者,在温度45摄氏度下,静置该模具6小时;或者,在温度60摄氏度下,静置灌注有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2至3小时。
步骤104:脱模。
从模具脱模取出成型的胶体锂离子电池,此时外层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层牢牢地将锂离子电池组芯体以及包裹在内,得到本实施例的一体化胶体锂离子电池组。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前在模具的预定位置放置与锂离子电池电芯体电路连接的LED电路,该LED电路上设置有由多个LED组成的LED指示灯序列,在应用时可以采用LED指示灯序列标示该锂离子电池组当前容量。在成型后,使该LED指示灯序列被埋在改性环氧树脂胶下,LED发出的光线透过胶体对外发光。当然该LED指示灯序列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露出在胶体外。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前在模具的预定位置放置有与锂离子电池电芯体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LED指示灯序列的开关按钮,使在成型后,该电量指示开关按钮被固定在胶体上,用户可以控制电量指示开关而控制LED指示灯序列查看当前电量,方便用户随时连接带电池当前的状态且有利于节省电量损耗。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前在模具的预定位置放置有过充报警电路,该报警部件可以采用LED闪烁报警电路或者蜂鸣报警电路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应用方便性以及安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前在模具的预定位置放置产品型号铭牌,使其被埋在胶体下,使产品更加大方美观,结构更加一体化,放置他人拆卸铭牌而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另外,还可以在模具上设置一凸起的位置从而使在胶体的表面形成一凹位,人们可以在该凹位上安装产品铭牌或者其他的标记。
由上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壳装配的技术方案,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在确定的磨具中放置锂离子电池组芯体,然后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胶,使其成型作为电池组外壳,可以在锂离子电池组芯体外形成牢固的胶层,且该胶层与电池组芯体无缝配合,外层胶体对电池组芯体进行360摄氏度的全方位保护,且该胶层厚度相对于装配的壳体大大降低,实验证明其厚度可以做到0.5±0.2毫米的厚度,在电池尺寸确定的前提下,减少壳体空间,提高电芯体的空间利用率,以便提高电池容量。实验证明,相同体积的电池组,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电池组容量相对于壳体装配的现有技术可以提升20%。
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壳体结构,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电池组外层胶层一体化固化成型,还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防摔性能。
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壳体结构,采用本实施例一体化固化成型壳体技术方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电池组的制作要求一对一灌注制作壳体,既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制备工艺,有利于电池的批量生产,还有利于避免装配壳体的库存积累,降低壳体的损耗率。
另外,采用本实施例一体化固化成型壳体技术方案,整个壳体全面密封,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防潮、防尘能力,提高电池组的温度保温能力,提高电池的温度适应范围,特别适用于寒冷、潮湿的恶劣环境。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本实施例的改性环氧树脂胶中加散热粉(譬如但不限于聚丁二烯基聚氨酯,其加入的剂量可以根据性能要求添加,譬如其与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质量配比可以但不限于为10±5:6±5:2±5),提高其散热性能,使其适用于高温环境。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改性环氧树脂胶中加入预定颜色的色粉,制作确定颜色或者彩色的壳体,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外形显著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改性环氧树脂胶中加入阻燃剂(譬如但不限于三氧化二锑,其与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质量配比可以但不限于为10±5:6±5:1±5),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阻燃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效果,以下壳体采用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的配方A、B、C、D、E的制备过程以下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分别采用按照配方A、B、C、D、E对各配方的材料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材料分别搅拌,其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胶体液的参数如下:
型号 第一组分胶体液 第二组分胶体液
外观 无色粘稠体 无色透明至微黄色液体
比重:25℃g/cm3 1.15±0.05 0.97±0.05
粘度:CPS/25℃ 800~1200 75~105
在得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后,按照以下的工艺进行材料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改性环氧树脂胶:
混合配比(重量比) A:B=100±5%:60±5%
使用时间(100g/混合量25℃) 40~60分钟
备注,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随着搅拌的过程,胶体会释放处大量的热量,注意人体眼睛以及皮肤的保护,另外工作环境注意通风,避免物料与皮肤接触。并且第一组分材料存储超过一个月左右可能会产生微量的分层,在倒置与第二组分混合前最好进行搅拌避免产生固化色差。各物料需在通风、避光、阴凉、干燥处密封存放,贮存期为半年。
分别抽真空灌注至相同规格的预置有电池组芯体的模具内,然后通过加热固化的方式使胶体成型,其中:
配方A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加温8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在3--4个小时固化,固化后的壳体机械特性以及电子特性如下:
硬度Shore A 84±5
冲击强度kg/mm2 3~4
弯曲强度kg/mm2 1~2
抗压强度kg/mm2 15
体积电阻率Ωcm ≥1.0×1015
表面电阻Ω ≥1.0×1014
耐电压kv/mm ≥18
耐冷热温度℃ -45~+120
可见,采用配方A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其固化时间仍然较长,且固化后在胶体的表面形成有气泡孔,并且胶体的散热系数在0.4左右,散热性比较低。
对于配方B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加温70摄氏度至100摄氏度在2.5--3个小时左右可以固化,固化后的壳体机械特性以及电子特性如下:
硬度Shore A 75±5
冲击强度kg/mm2 4~5
弯曲强度kg/mm2 2~3
抗压强度kg/mm2 16
体积电阻率Ωcm ≥1.0×1015
表面电阻Ω ≥1.0×1014
耐电压kv/mm ≥18
耐冷热温度℃ -45~+120
可见,采用配方B,其加热固化时间相对于配方A虽然缩短,但固化后的强度还是比较偏硬,并且胶体的散热系数在0.6左右,散热性比较低。
对于配方C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加温60摄氏度至80摄氏度在2--2.5个小时左右可以固化,固化后的壳体机械特性以及电子特性如下:
硬度Shore A 58±5
冲击强度kg/mm2 5~6
弯曲强度kg/mm2 4~5
抗压强度kg/mm2 20
体积电阻率Ωcm ≥1.0×1015
表面电阻Ω ≥1.0×1014
耐电压kv/mm ≥18
耐冷热温度℃ -45~+120
可见,采用配方B,其加热固化时间相对于配方B缩短,但固化后的强度基本合适,但柔韧性能略差,并且胶体的散热系数在0.68左右,散热性比较低。
对于配方D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加温60度至80度在2--2.5个小时左右可以固化,固化后的壳体机械特性以及电子特性如下:
硬度Shore A 50±5
冲击强度kg/mm2 5~6
弯曲强度kg/mm2 8~9
抗压强度kg/mm2 15
体积电阻率Ωcm ≥1.0×1015
表面电阻Ω ≥1.0×1014
耐电压kv/mm ≥18
耐冷热温度℃ -45~+120
可见,采用配方D,其加热固化时间相对于配方C缩短,固化后的强度较低,且过于柔韧,易变形,且胶体的散热系数在0.68左右,散热性比较低。
对于配方E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加温60度左右在2小时可以固化,完全固化后的壳体机械特性以及电子特性如下:
硬度Shore A 65±5
冲击强度kg/mm2 7~9
弯曲强度kg/mm2 5~7
抗压强度kg/mm2 ≥22
体积电阻率Ωcm ≥1.0×1015
表面电阻Ω ≥1.0×1014
耐电压kv/mm ≥18
耐冷热温度℃ -45~+120
体积电阻率Ωcm ≥1.0×1015
表面电阻Ω ≥1.0×1014
耐电压kv/mm ≥18
耐冷热温度℃ -45~+120
可见,采用配方E,其加热固化时间最短,强度以及韧度均优,且导热系数在0.8,散热性佳。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将锂离子电池组芯体置入模具,在所述模具的各内壁预喷有脱模剂;
将已脱气泡的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灌注至所述模具中,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包裹在所述电池组芯体四周外;
静置灌注有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直到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凝固成型为固化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层;
从所述模具脱模取出锂离子电池组,所述锂离子电池组包括所述锂离子电池组芯体以及包裹在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组芯体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厚度为0.5±0.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包括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质量配比为10±5:6±5;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10%;
苯甲醇:2.5%--5.5%;
抗氧剂:3%--5%;
KS603消泡剂:0%--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60%;
光稳定剂UV29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5%;
苯甲醇:5%;
抗氧剂:0.5%;
KS603消泡剂: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6.5%;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
光稳定剂UV29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静置灌注有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具体是,
在温度60摄氏度下,静置灌注有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的模具2至3小时。
6.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包括:锂离子电池组芯体、以及包裹在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由液态胶一体化灌注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包裹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组芯体外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层厚度为0.5±0.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
所述改性环氧树脂胶液由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质量配比为10±5:6±5;
所述第一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十二至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2.5%--10%;
苯甲醇:2.5%--5.5%;
抗氧剂:3%--5%;
KS603消泡剂:0%--0.5%;
双酚A型环氧树脂:80%-92%;
所述第二组份由的组分按照以下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二乙烯三胺改性固化剂:32%--42%;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5%;
聚醚胺固化剂:50%--60%;
光稳定剂UV292:3%。
9.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其特征是,包括上模具、下模具,
在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位,
在所述下模具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位;
在所述第一凹位、第二凹位的周围分别形成有能相互匹配的凸棱以及凹槽,
当所述上模具、下模具相互正对相合时,所述凸棱限位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凹位、第二凹位正对形成空腔;
在所述上模具或者下模具上还设置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封装的模具,其特征是,
在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所述下模具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相互正对的磁性吸附部,在所述磁性吸附部的磁力下,所述上模具、下模具可正对紧密相合。
CN201310754818.8A 2013-12-31 2013-12-31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682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4818.8A CN103682462B (zh) 2013-12-31 2013-12-31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4818.8A CN103682462B (zh) 2013-12-31 2013-12-31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462A true CN103682462A (zh) 2014-03-26
CN103682462B CN103682462B (zh) 2015-11-18

Family

ID=5031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4818.8A Active CN103682462B (zh) 2013-12-31 2013-12-31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2462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3047A (zh) * 2014-03-28 2015-09-30 英特尔公司 用于在电池单元上提供密封化合物的方法
CN105826589A (zh) * 2016-03-23 2016-08-03 浙江伊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箱灌胶方法
CN108260362A (zh) * 2015-04-15 2018-07-06 株式会社Lg化学 使用热熔固定结构制造电池组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电池组
CN108987292A (zh) * 2017-06-05 2018-12-11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模具和半导体封装制程
CN109830761A (zh) * 2019-02-11 2019-05-31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电芯内部结构的方法
CN110444712A (zh) * 2019-08-22 2019-11-12 谢馥伊 一种全过程安全锂动力电池模块
CN110867535A (zh) * 2019-11-14 2020-03-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压合夹具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TWI688054B (zh) * 2017-06-05 2020-03-11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封裝模具及半導體封裝製程
CN112483599A (zh) * 2020-11-26 2021-03-12 成都恒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振晶体实现方法
WO2021244595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极安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6822A1 (en) * 1994-04-07 1995-10-11 Globe-Union Inc. Injection molded battery containment for bipolar batteries
CN1306052A (zh) * 2000-12-27 2001-08-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效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322019A (zh) * 2000-04-29 2001-11-1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微孔聚合物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7713A (zh) * 2009-02-18 2010-08-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和用此方法制造的二次电池
CN101908640A (zh) * 2009-06-03 2010-12-08 索尼公司 电池组件
CN102299386A (zh) * 2011-08-08 2011-12-28 能一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外形灌胶方法
CN102306718A (zh) * 2011-08-19 2012-01-04 山东驰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浇注式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76907A (zh) * 2010-08-16 2012-03-14 芜湖大江电源有限公司 蓄电池的封胶方法
CN102544539A (zh) * 2012-01-17 2012-07-04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燃料电池封装方法及燃料电池封装模具
CN102533193A (zh) * 2011-12-22 2012-07-04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建筑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3976A (zh) * 2010-07-23 2013-03-27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改善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锂电池和-电池组、其制造方法及在移动和固定电储能器中的用途
CN103450448A (zh) * 2012-05-31 2013-1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水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CN203674275U (zh) * 2013-12-31 2014-06-25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6822A1 (en) * 1994-04-07 1995-10-11 Globe-Union Inc. Injection molded battery containment for bipolar batteries
CN1322019A (zh) * 2000-04-29 2001-11-1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微孔聚合物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306052A (zh) * 2000-12-27 2001-08-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效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07713A (zh) * 2009-02-18 2010-08-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和用此方法制造的二次电池
CN101908640A (zh) * 2009-06-03 2010-12-08 索尼公司 电池组件
CN103003976A (zh) * 2010-07-23 2013-03-27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改善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锂电池和-电池组、其制造方法及在移动和固定电储能器中的用途
CN102376907A (zh) * 2010-08-16 2012-03-14 芜湖大江电源有限公司 蓄电池的封胶方法
CN102299386A (zh) * 2011-08-08 2011-12-28 能一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外形灌胶方法
CN102306718A (zh) * 2011-08-19 2012-01-04 山东驰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浇注式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3193A (zh) * 2011-12-22 2012-07-04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建筑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44539A (zh) * 2012-01-17 2012-07-04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燃料电池封装方法及燃料电池封装模具
CN103450448A (zh) * 2012-05-31 2013-1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水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CN203674275U (zh) * 2013-12-31 2014-06-25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模具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3047A (zh) * 2014-03-28 2015-09-30 英特尔公司 用于在电池单元上提供密封化合物的方法
CN108260362A (zh) * 2015-04-15 2018-07-06 株式会社Lg化学 使用热熔固定结构制造电池组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电池组
CN105826589A (zh) * 2016-03-23 2016-08-03 浙江伊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箱灌胶方法
CN105826589B (zh) * 2016-03-23 2018-09-14 浙江伊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箱灌胶方法
CN108987292A (zh) * 2017-06-05 2018-12-11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模具和半导体封装制程
TWI688054B (zh) * 2017-06-05 2020-03-11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封裝模具及半導體封裝製程
CN108987292B (zh) * 2017-06-05 2022-07-08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模具和半导体封装制程
CN109830761A (zh) * 2019-02-11 2019-05-31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电芯内部结构的方法
CN110444712A (zh) * 2019-08-22 2019-11-12 谢馥伊 一种全过程安全锂动力电池模块
CN110867535A (zh) * 2019-11-14 2020-03-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压合夹具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WO2021244595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极安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483599A (zh) * 2020-11-26 2021-03-12 成都恒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振晶体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462B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2462B (zh)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
WO2014190765A1 (zh)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制备方法及模具
CN104716402B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CN102115655B (zh) 单组份柔韧性环氧密封胶
CN204315668U (zh) 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一体化气体扩散层及膜电极组件
CN109439272A (zh) 电动汽车用双组份导热阻燃有机硅灌封胶组合物及其灌封胶和制备方法
CN102585360A (zh) 复合塑料及制法及用其制造的封装壳体、锂电池和电池组
CN105161363A (zh) 一种温度保护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4332569U (zh) 高稳定性的热敏电阻器
CN102675601B (zh) 用于qfn的低翘曲环氧树脂组合物
CN203674275U (zh) 灌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组及模具
CN204289556U (zh)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
CN104466054B (zh)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
CN209374620U (zh) 一种具有良好温度控制性能的圆柱形电芯模组
CN104466052A (zh) 电池包外壳
CN107446312A (zh) 环氧树脂组合物、环氧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封装体
US9695315B1 (en) Modified computer silicon rubber protection sh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CN102175014A (zh) 安全灯座制备方法
CN102276967A (zh) 一种浇铸模具材料的配方
CN208723041U (zh)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部件
CN208507765U (zh) 液冷电池模组及新能源汽车
CN106833467A (zh) 一种电器绝缘密封胶
CN207938764U (zh) 扁管接头及热量管控装置
CN20818965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8493513A (zh) 一种电池模块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