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2219A -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2219A
CN103682219A CN201210330761.4A CN201210330761A CN103682219A CN 103682219 A CN103682219 A CN 103682219A CN 201210330761 A CN201210330761 A CN 201210330761A CN 103682219 A CN103682219 A CN 103682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wall surface
linking
outside wall
link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0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2219B (zh
Inventor
伍必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xiang Electric Energy Hig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07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2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2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2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主要于两方形可充电电池的上下端部各套设有一连结套,且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的连结套具有相互链接的链接结构,并使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之间形成一安全间隙,且该安全间隙设计等于或大于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二,藉以避免当两相邻的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同时发生故障而使其外壳膨胀时,可避免其它正常的方形可充电电池受到挤压而发生故障,藉以提升安全性及散热性。

Description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方形可充电电池,特别是指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方形可充电电池,若是基于对高输出电量或高输出电压的实际需求,电池产业界的实务技术,是将数量庞大的单颗方形可充电电池进行并联或串联连接后,构成一个输出电量或输出电压较高的集合电池。然而,就将多个方形可充电电池并联或串联而成的集合电池而言,于实际使用情形仍具有须立即改善的缺陷。
由于当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发生外部或内部短路故障时,会导致该方形可充电电池产生外壳膨胀的现象,因此,传统方形可充电电池在设计上,会将其二侧面设计为变形面,作为故障时外壳变形以释放电池内部压力之用。据此,传统呈紧密排列的集合电池中,一旦其中一方形可充电电池发生故障时,膨胀的外壳变形面挤压了相邻的正常方形可充电电池,常常导致正常的方形可充电电池随之故障,严重者将使集合电池各方形可充电电池都故障,影响安全;此外,由于呈紧密排列的集合电池中,各该方形可充电电池是以其变形面相互贴靠,因此造成各该方形可充电电池间散热不佳,进而导致高损坏率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主要于两方形可充电电池的上下端部各套设有一连结套,且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的连结套具有相互链接的链接结构,并使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之间形成一安全间隙,且该安全间隙设计等于或大于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二,藉以避免当两相邻的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同时发生故障而使其外壳膨胀时,可避免其它正常的方形可充电电池受到挤压而故障,藉以提升安全性及散热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适用于套设在呈矩形块体的一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及一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电,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具有一第一上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一上端部的第一下端部、一设于该第一上端部并设有一第一正极极头及一第一负极极头的第一顶面、一设于该第一下端部且反向于该第一顶面的第一底面、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变形面及第一侧面、令该两第一变形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电池厚度;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设于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一侧,并具有一第二上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二上端部的第二下端部、一设于该第二上端部并设有一第二正极极头及一第二负极极头的第二顶面、一设于该第二下端部且反向于该第二顶面的第二底面、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顶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变形面及第二侧面,令该两第二变形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电池厚度;所述隔离结构包含有:
一第一上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上端部的第一上凹槽、一设于所述第一上凹槽槽底面并供该第一正极极头穿出的第一正极孔及一供该第一负极极头穿出的第一负极孔、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上凹槽的第一上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上槽壁面的第一上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一上外壁面的第一上连结部,令该第一上槽壁面与该第一上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上间隔厚度,且该第一上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一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一第一下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下端部的第一下凹槽、两呈对应设于所述第一下凹槽的第一下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下槽壁面的第一下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一下外壁面的第一下连结部,令该第一下槽壁面与该第一下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下间隔厚度,且该第一下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一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一第二上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上端部的第二上凹槽、一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槽底面并供该第二正极极头穿出的第二正极孔及一供该第二负极极头穿出的第二负极孔、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上凹槽的第二上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所述两第二上槽壁面的第二上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二上外壁面的第二上连结部,其中的一该第二上连结部与其中的一该第一上连结部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上外壁面与其中的一第一上外壁面贴靠,令该第二上槽壁面与该第二上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上间隔厚度,且该第二上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二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一第二下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该第二下端部的第二下凹槽、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下凹槽的第二下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二下槽壁面的第二下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二下外壁面的第二下连结部,其中的一该第二下连结部与其中一该第一下连结连结,并使其中一第二下外壁面与其中一第一下外壁面贴靠,令该第二下槽壁面与该第二下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下间隔厚度,且该第二下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较佳地,所述第一上连结套的其中一第一上连结部为凸柱、另一第一上连结部为凹孔,该第二上连结套的其中一第二上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凹孔的该第一上连结部相连结的凸柱、另一第二上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上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下连结套的其中一第一下连结部为凸柱、另一第一下连结部为凹孔,该第二下连结套的其中一第二下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凹孔的该第一下连结部相连结的凸柱、另一第二下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下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上连结套的各第一上连结部为凸柱,所述第二上连结套的各第二上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上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下连结套的各第一下连结部为凸柱,所述第二下连结套的各第二下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下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的第一顶面更具有一第一泄压部,所述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的第二顶面更具有一第二泄压部,该第一上连结套的第一正、负极孔相通而成一条孔,且对应该第一泄压部,该第二上连结套的第二正、负极孔相通而成一条孔,且对应该第二泄压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上连结套的二第一上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一上散热槽,所述第二上连结套的两第二上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二上散热槽,该第一下连结套的两第一下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一下散热槽,该第二下连结套的两第二下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二下散热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上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一上外壁面之间的第一上外侧面,且各该第一上外侧面具有一第一上连接部,该第二上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二上外壁面之间的第二上外侧面,且各该第二上外侧面具有一第二上连接部,其中一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与其中的一该第一上连接部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上外侧面与其中的一第一上外侧面贴靠。
较佳地,所述第一下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一下外壁面之间的第一下外侧面,且各该第一下外侧面具有一第一下连接部,该第二下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二下外壁面之间的第二下外侧面,且各该第二下外侧面具有一第二下连接部,其中的一该第二下连接部与其中一该第一下连接部连结,并使其中一第二下外侧面与其中一第一下外侧面贴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通过在两方形可充电电池的上下端部各套设有一连结套,且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的连结套具有相互链接的链接结构,并使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之间形成一安全间隙,且该安全间隙设计等于或大于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二。避免了当两相邻的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同时发生故障而使其外壳膨胀时,其它正常的方形可充电电池受到挤压而发生故障,藉以提升安全性及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二上连结套的立体状态。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二下连结套的立体状态。
图5A是图2线段5A-5A的剖面图。
图5B是图2线段5B-5B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第一、二上连结套的另一种实施状态。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第一、二下连结套的另一种实施状态。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上视图,显示第一、二上连结套的另一种实施状态。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二上连结套、第一、二下连结套凹设有散热槽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第一、二上连结套的另一种实施状态。
图11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第一、二下连结套的另一种实施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是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    11是第一上端部
12是第一下端部            13是第一正极极头
14是第一负极极头          15是第一顶面
151是第一泄压部
16是第一底面              17是第一变形面
18是第一侧面              19是第一电池厚度
20是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    21是第二上端部
22是第二下端部            23是第二正极极头
24是第二负极极头          25是第二顶面
251是第二泄压部
26是第二底面              27是第二变形面
28是第二侧面              29是第二电池厚度
30是第一上连结套          31是第一上凹槽
32是第一正极孔            33是第一负极孔
34是第一上槽壁面          35是第一上外壁面
351是第一上散热槽         36、37第一上连结部
38是第一上间隔厚度        39是条孔
301是第一上外侧面         302、303是第一上连接部
40是第一下连结套          41是第一下凹槽
42是第一下槽壁面          43是第一下外壁面
431是第一下散热槽
44、45是第一下连结部      46是第一下间隔厚度
401是第一下外侧面         402、403是第一下连接部
50是第二上连结套          51是第二上凹槽
52是第二正极孔            53是第二负极孔
54是第二上槽壁面          55是第二上外壁面
551是第二上散热槽         56、57是第二上连结部
58是第二上间隔厚度        59是条孔
501是第二上外侧面        502、503是第二上连接部
60是第二下连结套         61是第二下凹槽
62是第二下槽壁面         63是第二下外壁面
631是第二下散热槽
64、65是第二下连结部     66是第二下间隔厚度
601是第二下外侧面        602、603是第二下连接部
安全间隙A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5A、5B,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适用于套设在呈矩形块体的一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10及一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电20,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10具有一第一上端部11、一反向于该第一上端部11的第一下端部12、一设于该第一上端部11并设有一第一正极极头13及一第一负极极头14的第一顶面15、一设于该第一下端部12且反向于该第一顶面15的第一底面16、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顶面15与第一底面16之间的第一变形面17及第一侧面18、令该两第一变形面17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电池厚度19;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20设于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10一侧,并具有一第二上端部21、一反向于该第二上端部21的第二下端部22、一设于该第二上端部21并设有一第二正极极头23及一第二负极极头24的第二顶面25、一设于该第二下端部22且反向于该第二顶面25的第二底面26、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顶面25与第二底面26之间的第二变形面27及第二侧面28,令该两第二变形面27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电池厚度29。
所述隔离结构主要是由一第一上连结套30、一第一下连结套40、一第一上连结套50、及一第一下连结套60所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上连结套30,具有一套设于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10第一上端部11的第一上凹槽31、一设于该第一上凹槽31槽底面并供该第一正极极头13穿出的第一正极孔32及一供该第一负极极头14穿出的第一负极孔33、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上凹槽31的第一上槽壁面34、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上槽壁面34的第一上外壁面35、及二分别设于二第一上外壁面35的第一上连结部36、37,令该第一上槽壁面34与该第一上外壁面35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上间隔厚度38,且该第一上间隔厚度38等于(大于亦可)该第一电池厚度19的五分之一(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的一第一上连结部36为凸柱、另一第一上连结部37为凹孔。
所述第一下连结套40,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10第一下端部12的第一下凹槽41、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下凹槽41的第一下槽壁面42、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下槽壁面42的第一下外壁面43、及二分别设于两第一下外壁面43的第一下连结部44、45,令该第一下槽壁面42与该第一下外壁面4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下间隔厚度46,且该第一下间隔厚度46等于(大于亦可)该第一电池厚度19的五分之一(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的一第一下连结部44为凸柱、另一第一下连结部45为凹孔。
所述第二上连结套50,具有一套设于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20第二上端部21的第二上凹槽51、一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51槽底面并供该第二正极极头23穿出的第二正极孔52及一供该第二负极极头24穿出的第二负极孔53、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上凹槽51的第二上槽壁面54、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二上槽壁面54的第二上外壁面55、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二上外壁面55的第二上连结部56、57,其中的一该第二上连结部56与其中一该第一上连结部36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上外壁面55与其中一第一上外壁面35贴靠,令该第二上槽壁面54与该第二上外壁面55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上间隔厚度58,且该第二上间隔厚度58等于(大于亦可)该第二电池厚度29的五分之一(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的一第二上连结部57为用以与呈凹孔的该第一上连结部37相连结的凸柱、另一第二上连结部56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上连结部36相连结的凹孔。
所述第二下连结套60,具有一套设于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20第二下端部22的第二下凹槽61、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下凹槽61的第二下槽壁面62、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二下槽壁面62的第二下外壁面63、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二下外壁面63的第二下连结部64、65,其中恶一该第二下连结部64与其中一该第一下连结部44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下外壁面63与其中的一第一下外壁面43贴靠,令该第二下槽壁面62与该第二下外壁面6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下间隔厚度66,且该第二下间隔厚度66等于(大于亦可)该第二电池厚度29的五分之一(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第二下连结部65为用以与呈凹孔的该第一下连结部45相连结的凸柱、另一第二下连结部64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下连结部44相连结的凹孔。
以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之结构及其组态说明。
据此,由于该第一上、下连结套30、50分别套设在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10的第一上、下端部11、12、及该第二上、下连结套40、60分别套设在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20的第二上、下端部21、22,且该第一上连结套30与该第二上连结套50相互连结、该第一下连结套40与该第二下连结套60相互连结,因此,该第一、二方形可充电电池10、20的第一、二变形面17、27之间形成一安全间隙A,又该第一上连结套30的第一上间隔厚度38等于该第一电池厚度19的五分之一,该第一下连结套40的第一下间隔厚度46等于该第一电池厚度19的五分之一,该第二上连结套50的第二上间隔厚度58等于该第二电池厚度29的五分之一,第二下连结套60的第二下间隔厚度66等于该第二电池厚度29的五分之一,因此,使得该安全间隙A设计等于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二,藉以避免当两相邻的该第一、二方形可充电电池10、20同时发生故障而使其外壳(即第一、二变形面17、27)膨胀时,可避免其它正常的方形可充电电池受到挤压而故障,藉以提升安全性及散热性。
参阅图6,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第一上连结套30的各第一上连结部36、37为凸柱,所述第二上连结套50的各第二上连结部56、57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上连结部36、37相连结的凹孔,藉以达成另一种实施状态。
参阅图7,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第一下连结套40的各第一下连结部44、45为凸柱,所述第二下连结套60的各第二下连结部64、65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下连结部44、45相连结的凹孔,藉以达成另一种实施状态。
参阅图8,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10的第一顶面15更具有一第一泄压部151,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20的第二顶面25更具有一第二泄压部251,该第一上连结套30的第一正、负极孔相通而成一条孔39,且对应该第一泄压部151,该第二上连结套50的第二正、负极孔相通而成一条孔59,且对应该第二泄压部251,即使当该第一、二方形可充电电池10、20因损坏而使其内部压力过大时,藉由该第一、二泄压部151、251释出的气体或液体得以由该条孔39、59排出。
参阅图9,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第一上连结套30的两第一上外壁面35凹设有一第一上散热槽351,所述第二上连结套50的两第二上外壁面55凹设有一第二上散热槽551,该第一下连结套40的两第一下外壁面43凹设有一第一下散热槽431,该第二下连结套60的两第二下外壁面63凹设有一第二下散热槽631,据此,藉由各该散热槽的设计使该第一、二方形可充电电池10、20于工作时所产生的热得以顺利排出,降低各该方形可充电电池间因散热不佳所导致的高损坏率。
参阅图10,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第一上连结套30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一上外壁面35之间的第一上外侧面301,且各该第一上外侧面301具有一第一上连接部302、303,所述第二上连结套50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二上外壁面55之间的第二上外侧面501,且各该第二上外侧面501具有一第二上连接部502、503,其中一为凹槽的该第二上连接部502与其中一为凸柱的该第一上连接部302连结,并使其中一第二上外侧面501与其中一第一上外侧面301贴靠。
参阅图11,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第一下连结套40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一下外壁面43之间的第一下外侧面401,且各该第一下外侧面401具有一第一下连接部402、403,该第二下连结套60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二下外壁面63之间的第二下外侧面601,且各该第二下外侧面601具有一第二下连接部602、603,其中一为凹槽的该第二下连接部602与其中一为凸柱的该第二下连接部402连结,并使其中一第二下外侧面601与其中一第一下外侧面401贴靠。

Claims (9)

1.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适用于套设在呈矩形块体的一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及一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电,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具有一第一上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一上端部的第一下端部、一设于该第一上端部并设有一第一正极极头及一第一负极极头的第一顶面、一设于该第一下端部且反向于该第一顶面的第一底面、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变形面及第一侧面、令该两第一变形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电池厚度;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设于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一侧,并具有一第二上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二上端部的第二下端部、一设于该第二上端部并设有一第二正极极头及一第二负极极头的第二顶面、一设于该第二下端部且反向于该第二顶面的第二底面、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顶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变形面及第二侧面,令该两第二变形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电池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含有:
一第一上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上端部的第一上凹槽、一设于所述第一上凹槽槽底面并供该第一正极极头穿出的第一正极孔及一供该第一负极极头穿出的第一负极孔、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上凹槽的第一上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上槽壁面的第一上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一上外壁面的第一上连结部,令该第一上槽壁面与该第一上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上间隔厚度,且该第一上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一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一第一下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下端部的第一下凹槽、二呈对应设于该第一下凹槽的第一下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下槽壁面的第一下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一下外壁面的第一下连结部,令该第一下槽壁面与该第一下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下间隔厚度,且该第一下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一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一第二上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上端部的第二上凹槽、一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槽底面并供该第二正极极头穿出的第二正极孔及一供该第二负极极头穿出的第二负极孔、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上凹槽的第二上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二上槽壁面的第二上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二上外壁面的第二上连结部,其中的一个该第二上连结部与其中该第一上连结部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上外壁面与其中的一第一上外壁面贴靠,令该第二上槽壁面与该第二上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上间隔厚度,且该第二上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二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一第二下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下端部的第二下凹槽、二呈对应设于所述第二下凹槽的第二下槽壁面、二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二下槽壁面的第二下外壁面、及二分别设于两第二下外壁面的第二下连结部,其中的一该第二下连结部与其中的一该第一下连结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下外壁面与其中的一第一下外壁面贴靠,令该第二下槽壁面与该第二下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下间隔厚度,且该第二下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二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结套的其中的一第一上连结部为凸柱、另一第一上连结部为凹孔,所述第二上连结套的其中的一第二上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凹孔的该第一上连结部相连结的凸柱、另一第二上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上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结套的其中的一第一下连结部为凸柱、另一第一下连结部为凹孔,所述第二下连结套的其中的一第二下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凹孔的该第一下连结部相连结的凸柱、另一第二下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下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结套的各第一上连结部为凸柱,所述第二上连结套的各第二上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上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结套的各第一下连结部为凸柱,所述第二下连结套的各第二下连结部为用以与呈凸柱的该第一下连结部相连结的凹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的第一顶面更具有一第一泄压部,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的第二顶面更具有一第二泄压部,该第一上连结套的第一正、负极孔相通而成一条孔,且对应该第一泄压部,该第二上连结套的第二正、负极孔相通而成一条孔,且对应该第二泄压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结套的二第一上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一上散热槽,该第二上连结套的两第二上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二上散热槽,该第一下连结套的两第一下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一下散热槽,该第二下连结套的两第二下外壁面凹设有一第二下散热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一上外壁面之间的第一上外侧面,且各该第一上外侧面具有一第一上连接部,该第二上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二上外壁面之间的第二上外侧面,且各该第二上外侧面具有一第二上连接部,其中一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与其中一该第一上连接部连结,并使其中一第二上外侧面与其中一第一上外侧面贴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一下外壁面之间的第一下外侧面,且各该第一下外侧面具有一第一下连接部,该第二下连结套更具有两呈对应设于该两第二下外壁面之间的第二下外侧面,且各该第二下外侧面具有一第二下连接部,其中一该第二下连接部与其中一该第一下连接部连结,并使其中一第二下外侧面与其中一第一下外侧面贴靠。
CN201210330761.4A 2012-09-07 2012-09-07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Active CN103682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761.4A CN103682219B (zh) 2012-09-07 2012-09-07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761.4A CN103682219B (zh) 2012-09-07 2012-09-07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219A true CN103682219A (zh) 2014-03-26
CN103682219B CN103682219B (zh) 2016-05-11

Family

ID=50319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0761.4A Active CN103682219B (zh) 2012-09-07 2012-09-07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221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7368A (zh) * 2003-11-14 2005-05-1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密闭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40321A (zh) * 2010-09-22 2012-08-1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7368A (zh) * 2003-11-14 2005-05-1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密闭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40321A (zh) * 2010-09-22 2012-08-1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219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05239A1 (en) Battery connection device
CN104037372B (zh) 电池连接结构组件及使用其的蓄电池组
CN105931842A (zh) 一种脉冲功率电容器
JP6283613B2 (ja) モジュール電池及びモジュール電池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3251085A (ja) 複数の立方状二次電池を組付け可能なケース
CN103682219A (zh) 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
CN106229452A (zh) 一种整体卡板电池弹性连接装置
CN202758953U (zh) 以多个充电电池构成的安全电池组
CN204204949U (zh) 一种超大容量动力电池系统
CN208385490U (zh) 电芯模块以及电池模组结构
CN207368024U (zh) 一种可扩展电芯支架
CN209843517U (zh) 一种防损坏的超级电容器
CN204614677U (zh) 可扩充的超级电容装置
CN103545469B (zh) 装设多个软包装充电电池的壳体结构
CN203119016U (zh) 一种海啸监测系统专用电池组
CN103579567B (zh) 以多个充电电池构成的安全电池组
TWI462373B (zh) 以複數個二次電池構成安全電池組
CN103811709B (zh) 一种圆柱单体连接装置
CN103579568A (zh) 将可充电电池及保险丝以桥式接法构成的安全电池组
CN205231130U (zh) 一种电池模块支撑架及电池模块
CN204257737U (zh) 防止蓄电池过热的直升飞机启动直流电源装置
CN104681757A (zh) 集合电池的电池架结构
CN105244533A (zh) 蓄电池
CN103682234A (zh) 带独立切断保护的电池组
TWI412169B (zh) 集合電池的安全供電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2

Address after: Taiwan, Hsinchu, China Hukou Township Industrial Zone Five Industrial Road No. 7, No.

Patentee after: Bixiang Electric Energy Hig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of Tortola in Rhodes town P.O. Box 3444

Patentee before: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