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334A -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334A
CN103676334A CN201310394730.XA CN201310394730A CN103676334A CN 103676334 A CN103676334 A CN 103676334A CN 201310394730 A CN201310394730 A CN 201310394730A CN 103676334 A CN103676334 A CN 103676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apsulant
false
line part
substrat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47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势惠
福冈畅子
小野良之
石川文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76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51Manufacturing of individual cells out of a plurality of cells, e.g. by d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1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准备将开关元件以及像素电极分别形成于多个有源区的第1基板,形成分别包围第1基板的有源区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位于多个有源区的外侧分别将多个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沿着第1基板的端部形成的工序,形成第1假密封材料以及第2假密封材料,并在第1假密封材料与第2假密封材料之间形成第1吸气孔;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以第1基板的密封材料以及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第1基板以及第2基板加压,并且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从第1吸气孔导入大气,使密封材料以及假密封材料固化。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关联申请
本申请基于并享受2012年9月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193213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包含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利用轻量、薄型、低耗电等特征,也作为个人计算机等OA设备、电视、便携终端设备、导航装置、游戏机等的显示装置而利用。
作为制造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之一,滴下式注入法得到了实际应用。在该滴下式注入法中,在一块基板上形成框状的密封材料,将液晶材料滴下到由该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真空状态使一块基板与另一块基板重合,通过释放到大气压下从而以大气压对一对基板加压,来形成期望的单元间隙(cell gap)的液晶显示面板。
在这种滴下式注入法中,提出了在一对基板的最外周配置假密封(dummy seal)材料的方法。作为配置假密封材料的方法,大体分为形成连续并且框状的假密封材料的封闭型、以及确保吸气孔并形成假密封材料的开放型。
在封闭型的情况下,当在真空状态使一对基板贴合时,以假密封材料包围的内侧成为真空。为此,在释放到大气压中时,通过假密封材料的内侧与外侧的压力差对一对基板加压。此时,在各密封材料内侧的区域,由于封入了滴下的液晶材料并且配置了多个柱状的间隔物(spacer),因此会适度地变形(潰す)。另一方面,密封材料的外侧的区域为真空状态并且与密封材料内侧的区域相比间隔物的数目较少,因此在施加了大气压时容易过度地变形。这种现象在密封材料的附近扩展的情况下,即使是密封材料内侧的区域,密封材料附近处的单元间隙也将变得小于期望的值。
另一方面,在开放型的情况下,在释放到大气压中时从吸气孔导入了大气,因此对各密封材料内侧的区域而言虽然通过压力差对一对基板加压,但对密封材料外侧的区域而言压力差较小,因此对一对基板加压的力较弱。为此,密封材料外侧的区域不会被过度地变形,但有时无法使密封材料内侧的区域适度地变形。尤其在吸气孔周边的区域,大气被瞬时导入,几乎没有压力差,因此密封材料内侧的区域未充分变形(或者密封材料附近隆起),单元间隙变得大于期望的值。
这种单元间隙的不均匀导致显示不均等显示品质的劣化。为此,希望提高单元间隙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单元间隙的均匀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形成包围第1基板上的多个有源区中的各个有源区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位于所述多个有源区的外侧分别将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的工序,即形成第1假密封材料和第2假密封材料并且在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与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之间形成第1吸气孔,其中,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从第1起点开始形成第1直线部之后U形转弯并形成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与所述第1起点重合的位置作为第1终点,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从第2起点开始形成第3直线部之后U形转弯并形成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与所述第2起点重合的位置作为第2终点;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从所述第1吸气孔向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形成包围第1基板上的多个有源区的各个有源区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位于所述多个有源区的外侧分别将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的工序,即形成具有第1直线部、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1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2曲线部的第1假密封材料,形成具有第3直线部、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3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4曲线部的第2假密封材料,并在所述第2曲线部与所述第3曲线部之间形成第1吸气孔;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从所述第1吸气孔向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第1基板上形成多个闭环状的密封材料;在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分别形成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的工序,即,在第1端部形成第1假密封材料,在与所述第1端部正交的第2端部形成与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分离的第2假密封材料,其中,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具有第1直线部、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1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2曲线部,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具有第3直线部、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3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4曲线部;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概略表示的俯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用于说明准备第1母基板的工序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用于说明形成密封材料以及假密封材料的工序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用于说明将液晶材料滴下到第1母基板之上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用于说明将第1母基板和第2母基板贴合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用于说明返回到大气压时的第1母基板与第2母基板之间的区域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用于说明对第1母基板以及第2母基板加压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是用于说明将第1母基板以及第2母基板割断并取出液晶显示面板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9是对密封材料以及假密封材料的其他的形状例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形成包围第1基板上的多个有源区的各个有源区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位于所述多个有源区的外侧分别将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的工序,即形成第1假密封材料和第2假密封材料并且在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与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之间形成第1吸气孔,其中,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从第1起点开始形成第1直线部之后U形转弯并形成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与所述第1起点重合的位置作为第1终点,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从第2起点开始形成第3直线部之后U形转弯并形成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与所述第2起点重合的位置作为第2终点;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从所述第1吸气孔向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形成包围第1基板上的多个有源区的各个有源区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位于所述多个有源区的外侧分别将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的工序,即形成具有第1直线部、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1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2曲线部的第1假密封材料,形成具有第3直线部、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3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4曲线部的第2假密封材料,并在所述第2曲线部与所述第3曲线部之间形成第1吸气孔;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从所述第1吸气孔向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第1基板上形成多个闭环状的密封材料;在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分别形成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的工序,即,在第1端部形成第1假密封材料,在与所述第1端部正交的第2端部形成与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分离的第2假密封材料,其中,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具有第1直线部、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1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2曲线部,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具有第3直线部、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3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4曲线部;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发挥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记同一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构成的俯视图。
即,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有源矩阵式的液晶显示面板LPN、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LPN的驱动IC芯片2以及挠性布线基板3等信号供给源等。
液晶显示面板LPN具备:作为第1基板的阵列基板AR、与阵列基板AR对置配置的作为第2基板的对置基板CT、以及保持于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液晶层LQ。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以在其之间形成了规定的单元间隙的状态由密封材料SE来贴合。该单元间隙由在阵列基板AR或对置基板CT上形成的未图示的柱状间隔物形成。液晶层LQ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单元间隙中保持于由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
这种液晶显示面板LPN在由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具备显示图像的有源区ACT。有源区ACT例如为大致矩形状,由配置成m×n个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构成(其中,m以及n为正整数)。
阵列基板AR具备沿第1方向X延伸的栅极线G、沿与第1方向X正交的第2方向Y延伸的源极线S、与连接于栅极线G以及源极线S的各像素PX对应配置的开关元件SW、以及连接于开关元件SW的像素电极PE等。隔着液晶层LQ与像素电极PE分别对置的对置电极CE例如配备于对置基板CT。
此外,关于液晶显示面板LPN的详细的构成省略说明,但构成为能够应用以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OCB(Optically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模式、VA(Vertical Aligned:垂直排列)模式等主要利用纵向电场的模式、以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等主要利用横向电场的模式等。在应用了利用横向电场的模式的构成中,像素电极PE以及对置电极CE这双方配备于阵列基板AR。
驱动IC芯片2以及挠性布线基板3等信号供给源位于比有源区ACT外侧的外围区PRP,并安装于延伸到比对置基板CT的基板端部CTE外侧的阵列基板AR的安装部MT。
密封材料SE位于有源区ACT与对置基板CT的端部之间的外围区PRP。该密封材料SE为闭环状(即,无断开处并连续的),例如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即,密封材料SE上未形成有注入液晶材料所用的注入口。
这种密封材料SE例如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热固化型树脂等密封材料形成,使用分配器等以从起点开始到终点为止的连续描画的方式形成。
接着,关于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LPN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准备用于形成阵列基板AR的第1母基板M1。第1母基板M1使用玻璃基板等透明的绝缘基板形成。该第1母基板M1具有一对长边L1以及L2、以及一对短边S1以及S2。在第1母基板M1上,形成有多个有效区域EF、…。有效区域EF分别相当于用于形成阵列基板AR的区域。有效区域EF包含有源区ACT以及外围区PRP。有源区ACT上形成各种绝缘膜、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以及取向膜等,外围区PRP上形成有用于安装驱动IC芯片2以及挠性布线基板3的安装部MT等,但省略详细的图示。
另外,图示了的第1母基板M1上的“CTL”是在之后从第1母基板M1单独地取出阵列基板AR时割断第1母基板M1的割断预定线。有效区域EF分别相当于由割断预定线CTL所包围的区域。
虽未图示,但另一方面,准备用于形成对置基板CT的第2母基板M2。该第2母基板M2例如具有与第1母基板M1同样的尺寸。
接下来,如图3所示,在第1母基板M1之上,形成分别对有效区域EF的有源区ACT进行包围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SE。这种形状的密封材料SE例如通过使用分配器以起点与终点重合的方式连续地描画密封材料而形成。在密封材料SE上,在图中以黑点所示的位置相当于封闭部SEC。即,密封材料SE的形成以与封闭部SEC相对应的位置为起点开始密封材料的描画,并以形成包围有源区AGT的大致矩形框状的闭环的方式沿着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连续地描画密封材料,并以与封闭部SEC相对应的位置为终点结束描画。即,描画各密封材料SE时的起点的位置与终点的位置大致一致。
另外,如图3所示,沿着第1母基板M1的多个端部分别形成假密封材料DM。上述的假密封材料DM形成为闭环状(无端状),并且均位于有效区域EF(或者有源区ACT)的外侧。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母基板M1上形成有4个假密封材料DM1至DM4。
假密封材料DM1沿着第1母基板M1的第1端部E1即沿长边L1形成,与长边L1大致平行地延伸。假密封材料DM1具有直线部LN11、与直线部LN11分离并与直线部LN11大致平行的直线部LN12、将直线部LN11以及直线部LN12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11、以及将直线部LN11以及直线部LN12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12。直线部LN11以及直线部LN12形成为与长边L1大致平行的直线状。曲线部CM11以及曲线部CM12形成为“U”字状。曲线部CM11位于长边L1与短边S2交叉的拐角C4的附近,曲线部CM12位于长边L1与短边S1交叉的拐角C1的附近。
假密封材料DM2沿着第1母基板M1的第2端部E2即沿短边S1形成,与短边S1大致平行地延伸。第2端部E2与第1端部E1正交。假密封材料DM2具有直线部LN21、与直线部LN21分离并与直线部LN21大致平行的直线部LN22、将直线部LN21以及直线部LN22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21、以及将直线部LN21以及直线部LN22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22。直线部LN21以及直线部LN22形成为与短边S1大致平行的直线状。曲线部CM21以及曲线部CM22形成为“U”字状。曲线部CM21位于长边L2与短边S1交叉的拐角C2的附近,曲线部CM22位于长边L1与短边S1交叉的拐角C1的附近。
假密封材料DM3沿着第1母基板M1的第3端部E3即沿长边L2形成,与长边L2大致平行地延伸。第3端部E3与第1端部E1平行,与第2端部E2正交。假密封材料DM3具有直线部LN31、与直线部LN31分离并与直线部LN31大致平行的直线部LN32、将直线部LN31以及直线部LN32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31、以及将直线部LN31以及直线部LN32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32。直线部LN31以及直线部LN32形成为与长边L2大致平行的直线状。曲线部CM31以及曲线部CM32形成为“U”字状。曲线部CM31位于长边L2与短边S1交叉的拐角C2的附近,曲线部CM32位于长边L2与短边S2交叉的拐角C3的附近。
假密封材料DM4沿着第1母基板M1的第4端部E4即沿短边S2形成,与短边S2大致平行地延伸。第4端部E4与第2端部E2平行,与第1端部E1以及第3端部E3正交。假密封材料DM4具有直线部LN41、与直线部LN41分离并与直线部LN41大致平行的直线部LN42、将直线部LN41以及直线部LN42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41、以及将直线部LN41以及直线部LN42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曲线部CM42。直线部LN41以及直线部LN42形成为与短边S2大致平行的直线状。曲线部CM41以及曲线部CM42形成为“U”字状。曲线部CM41位于长边L1与短边S2交叉的拐角C4的附近,曲线部CM42位于长边L2与短边S2交叉的拐角C3的附近。
这种形状的假密封材料DM1至DM4与密封材料SE同样地,例如通过使用分配器以起点与终点重合的方式连续地描画密封材料而形成。在假密封材料DM1至DM4各自之上,在图中以圆所示的位置是描画时的起点与终点重合的位置,相当于封闭部DMC。例如,在假密封材料DM1上,以与封闭部DMC相当的位置为起点开始密封材料的描画。从起点与长边L1大致平行地描画密封材料形成直线部LN11后,U形转弯并描画密封材料形成曲线部CM11,再次与长边L1大致平行地描画密封材料形成直线部LN12,U形转弯并描画密封材料形成曲线部CM12,将与起点重合的位置作为终点,并结束密封材料的连续的描画。由此,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DM1形成。关于假密封材料DM2至DM4,并未详述,但也通过同样的描画形成。
上述的假密封材料DM1至DM4互相分离。即,假密封材料DM1的一端侧即曲线部CM12与假密封材料DM2的一端侧即曲线部CM22分离。假密封材料DM2的另一端侧即曲线部CM21与假密封材料DM3的另一端侧即曲线部CM31分离。假密封材料DM3的一端侧即曲线部CM32与假密封材料DM4的一端侧即曲线部CM42分离。假密封材料DM4的另一端侧即曲线部CM41与假密封材料DM1的另一端侧即曲线部CM11分离。
在假密封材料DM1与假密封材料DM2之间(即,曲线部CM12与曲线部CM22之间),形成吸气孔H1。在假密封材料DM2与假密封材料DM3之间(即,曲线部CM21与曲线部CM31之间),形成吸气孔H2。在假密封材料DM3与假密封材料DM4之间(即,曲线部CM32与曲线部CM42之间),形成吸气孔H3。在假密封材料DM4与假密封材料DM1之间(即,曲线部CM41与曲线部CM11之间),形成吸气孔H4。
假密封材料DM1至DM4的各自的封闭部DMC位于吸气孔H1至H4的附近。即,封闭部DMC形成于能够确保比较宽的空间的场所。或者,假密封材料DM1的封闭部DMC位于直线部LN11的另一端部与直线部LN12的另一端部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假密封材料DM1的封闭部DMC位于吸气孔Hl的附近,位于直线部LN11与曲线部CM12之间,但也可以位于曲线部CM12的中途,也可以位于直线部LN12与曲线部CM12之间。同样地,假密封材料DM2的封闭部DMC位于吸气孔H1的附近,假密封材料DM3以及假密封材料DM4的各自的封闭部DMC位于吸气孔H3的附近。
接下来,如图4所示,在第1母基板M1之上,关于各个有效区域EF,将液晶材料LM滴下到由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包含有源区ACT)。此时,液晶材料LM配置于在各有效区域EF的表面形成的取向膜上。
接下来,如图5所示,将第1母基板M1与第2母基板M2贴合。即,在真空腔内等减压后的环境下(或者真空状态的环境下)配置第1母基板M1,并且在第1母基板M1的密封材料SE以及假密封材料DM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第2母基板M2。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母基板M2上形成有柱状间隔物SP。柱状间隔物SP不仅可以配置在以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也可以配置在密封材料SE的外侧、或以假密封材料DM所包围的内侧。
然后,对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适度地加压,从而第2母基板M2分别与密封材SE以及假密封材料DM接触,在第1母基板M1与第2母基板M2之间,密封材料SE以及假密封材料DM被压变形。由此,以假密封材料DM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成为密闭空间。在图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如下状态,即,在以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液晶材料LM扩展,另一方面在假密封材料DM4的内侧形成密闭空间SC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6所示,从减压环境下返回到大气压下,由此通过大气压对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加压,并且从吸气孔H1至H4向第1母基板M1与第2母基板M2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在图中以斜线所示的区域相当于以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包含液晶材料以及柱状间隔物。在图中以网点所示的区域相当于以假密封材料DM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保持于减压状态(或者真空状态)。即,在返回到大气压时,以密封材料SE以及假密封材料DM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保持于大致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在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的周围施加大气压。为此,在以密封材料SE以及以假密封材料DM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与外侧的区域产生压力差。利用这种压力差,对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加压。
特别地,假密封材料DM1至DM4各自的内侧的区域为气压比大气压低的密闭空间SC,因此以使上述的空间的气压接近大气压的方式使体积收缩。由此,产生以密闭空间SC为中心将第1母基板M1与第2母基板M2的间隔缩小的方式起作用的较强的加压力。此时,假密封材料DM1至DM4配置于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的4边,因此在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的各自的面内施加大致均等的压力。
此外,在释放于大气压时,在以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中如图7所示那样、液晶材料LM进一步扩展,另外通过柱状间隔物SP获得期望的单元间隙之前被适度地压变形。
然后,使密封材料SE以及假密封材料DM固化。在这种密封材料SE以及假密封材料DM的固化处理中,应用紫外线照射、高温环境下的烧制等方法。由此,在各个有效区域EF中,在第1母基板M1与第2母基板M2之间形成液晶层LQ。
之后,在割断预定线CTL处将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这双方割断。由此,如图8所示,制造出从第1母基板M1取出阵列基板AR并且从第2母基板M2取出对置基板CT并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保持了液晶层LQ的液晶显示面板LPN。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减压环境下在贴合了的第1母基板M1与第2母基板M2之间,多个假密封材料DM形成为闭环状。为此,在从减压环境下返回到大气压时,由假密封材料DM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保持于减压状态。通过这种假密封材料DM的内侧与外侧的压力差的影响,沿使密封材料SE以及假密封材料DM变形的方向对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双方施加较大的压力。为此,以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内侧的区域适度地变形直到达到期望的单元间隙为止。另外,在相邻的假密封材料DM之间形成有吸气孔H,因此在返回到大气压时,从吸气孔H导入大气。为此,能够抑制以密封材料SE所包围的外侧的区域的过度的变形。由此,对各有效区域EF而言,能够提高单元间隙的均匀性。因此,能够抑制由单元间隙的不均引起的显示品质的劣化,能够改善制造成品率。
另外,吸气孔H形成于相邻的假密封材料DM的“U”字状的曲线部之间。为此,与吸气孔H形成于相邻的假密封材料的直线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假密封材料变形时吸气孔H被堵塞或吸气孔H局部变窄等妨碍大气的导入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另外,通过描画成闭环状而形成的假密封材料DM的封闭部DMC位于曲线部的中途、或者直线部与曲线部之间。即,封闭部DMC形成于吸气孔H的附近、或者能够确保比较宽的空间的场所。所以,在假密封材料DM变形时,封闭部DMC的线宽比其他位置(直线部、曲线部)的线宽局部地变宽,但能够抑制向有效区域EF的扩展。所以,一直到第1母基板M1的端部为止都能够分配有效区域EF,能够提高制造成品率。
另外,假密封材料DM分别位于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的4边。为此,在返回到大气压时,第1母基板M1以及第2母基板M2在面内由大致均等的压力加压。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单元间隙的均匀性。
此外,假密封材料DM的形状、或者吸气孔H的位置不限于图3所示的例子。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配置成多个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DM分别沿着第1母基板M1的长边L1以及L2排列。即,多个假密封材料DM排列于与长边L1以及L2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在各个假密封材料DM之间形成吸气孔H。这样,就各假密封材料DM而言,通过形成为比较短的长度,能够防止在形成假密封材料DM的中途的密封材料的中断。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提高单元间隙的均匀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此外,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来出示的,无意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包围第1基板上的多个有源区中的各个有源区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
位于所述多个有源区的外侧分别将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的工序,即,形成第1假密封材料和第2假密封材料并且在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与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之间形成第1吸气孔,其中,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从第1起点开始形成第1直线部之后U形转弯并形成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与所述第1起点重合的位置作为第1终点,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从第2起点开始形成第3直线部之后U形转弯并形成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与所述第2起点重合的位置作为第2终点;
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
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从所述第1吸气孔向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的“U”字状的第1曲线部与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的“U”字状的第2曲线部之间形成所述第1吸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假密封材料的工序中,分别形成第3假密封材料和第4假密封材料,所述第3假密封材料与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相邻并在与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之间形成第2吸气孔,所述第4假密封材料与所述第3假密封材料相邻并在与所述第3假密封材料之间形成第3吸气孔,并且所述第4假密封材料与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相邻并在与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之间形成第4吸气孔。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包围第1基板上的多个有源区中的各个有源区的闭环状的密封材料;
位于所述多个有源区的外侧分别将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的工序,即,形成具有第1直线部、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1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2曲线部的第1假密封材料,并形成具有第3直线部、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3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4曲线部的第2假密封材料,并在所述第2曲线部与所述第3曲线部之间形成第1吸气孔;
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
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从所述第1吸气孔向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以第1起点与第1终点重合的方式描画,所述第1起点以及所述第1终点位于所述第1直线部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2直线部的另一端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假密封材料的工序中,
分别形成第3假密封材料和第4假密封材料,其中,所述第3假密封材料具有第5直线部、与所述第5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5直线部平行的第6直线部、将所述第5直线部以及所述第6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5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5直线部以及所述第6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6曲线部,所述第4假密封材料具有第7直线部、与所述第7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7直线部平行的第8直线部、将所述第7直线部以及所述第8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7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7直线部以及所述第8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8曲线部;
在所述第4曲线部与所述第5曲线部之间形成第2吸气孔,在所述第6曲线部与所述第7曲线部之间形成第3吸气孔,在所述第1曲线部与所述第8曲线部之间形成第4吸气孔。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1基板上形成多个闭环状的密封材料;
在所述第1基板的多个端部分别形成闭环状的假密封材料的工序,即,在第1端部形成第1假密封材料,在与所述第1端部正交的第2端部形成与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分离的第2假密封材料,其中,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具有第1直线部、与所述第1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1直线部平行的第2直线部、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1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1直线部以及所述第2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2曲线部,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具有第3直线部、与所述第3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3直线部平行的第4直线部、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3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3直线部以及所述第4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4曲线部;
将液晶材料滴下到分别由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内侧;
在减压后的环境下在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的各个区域对置配置了第2基板后,通过大气压对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加压,并且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空间导入大气,使所述密封材料以及所述假密封材料固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以第1起点与第1终点重合的方式描画,所述第1起点以及所述第1终点位于所述第1直线部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2直线部的另一端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假密封材料的工序中,
在与所述第1端部平行的第3端部形成与所述第1假密封材料以及所述第2假密封材料分离的第3假密封材料,所述第3假密封材料具有第5直线部、与所述第5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5直线部平行的第6直线部、将所述第5直线部以及所述第6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5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5直线部以及所述第6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6曲线部;
在与所述第2端部平行的第4端部形成与所述第1至第3假密封材料分离的第4假密封材料,所述第4假密封材料具有第7直线部、与所述第7直线部分离且与所述第7直线部平行的第8直线部、将所述第7直线部以及所述第8直线部各自的一端部相连的第7曲线部、以及将所述第7直线部以及所述第8直线部各自的另一端部相连的第8曲线部。
CN201310394730.XA 2012-09-03 2013-09-03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6763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3213A JP2014048573A (ja) 2012-09-03 2012-09-03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193213 2012-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334A true CN103676334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18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4730.XA Pending CN103676334A (zh) 2012-09-03 2013-09-03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60725A1 (zh)
JP (1) JP2014048573A (zh)
CN (1) CN1036763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3632A (zh) * 2015-09-01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母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102465375B1 (ko) * 2018-02-07 2022-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146A (zh) * 2002-11-13 2004-06-02 Lg.������Lcd��ʽ���� 用于制造液晶显示板的密封剂分配器及使用方法
JP2005266582A (ja) * 2004-03-19 2005-09-29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991482A (zh) * 2005-12-30 2007-07-04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134746A1 (en) * 1999-05-24 2010-06-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8382A (ja) * 2001-04-27 2002-11-15 Sharp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3789449B2 (ja) * 2003-10-09 2006-06-21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032894A (ja) * 2006-07-27 2008-02-1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4746A1 (en) * 1999-05-24 2010-06-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501146A (zh) * 2002-11-13 2004-06-02 Lg.������Lcd��ʽ���� 用于制造液晶显示板的密封剂分配器及使用方法
JP2005266582A (ja) * 2004-03-19 2005-09-29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991482A (zh) * 2005-12-30 2007-07-04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60725A1 (en) 2014-03-06
JP2014048573A (ja) 2014-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80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67865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57536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96481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067017A (zh)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EP341312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30258255A1 (en) 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50870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383505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US9195100B2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electrode and common electrode whose projections are overlapped
CN102636920A (zh) 一种硬屏液晶显示的装置和实现方法及其应用
US855135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1409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52409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94875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3676334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3109068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82496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7329329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uv2a配向方法
KR102119698B1 (ko) 곡면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3065580A1 (ja) 表示装置
CN103149742B (zh) 防止漏光的液晶显示器
US94594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guide patterns provided at a periphery of a substrate
JP2017151289A (ja) 熱硬化性シール材、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83914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