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4275A -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4275A
CN103674275A CN201210356265.6A CN201210356265A CN103674275A CN 103674275 A CN103674275 A CN 103674275A CN 201210356265 A CN201210356265 A CN 201210356265A CN 103674275 A CN103674275 A CN 103674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imagery
data
analyzed area
reference picture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62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ission Infrared Electro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ission Infrared Electro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ission Infrared Electro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ission Infrared Electro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562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4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4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4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热像分析装置和热像分析方法,涉及热像装置,以及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应用领域。现有技术的热像装置,拍摄时需依靠使用者的主观经验来设置针对被摄体热像的分析区域和分析模式,操作繁琐,影响热像状态评估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热像分析装置和热像分析方法,在红外热像中重叠显示体现了被摄体预定形态特征的基准图像,以该基准图像作为拍摄被摄体热像的视觉参照,并通过该基准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和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被摄体热像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并且,可以在多种分析之间进行切换;由此,使普通使用者也能达到良好的拍摄技能水平。

Description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涉及热像装置、热像处理装置,以及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公知的技术,热像装置通过接收被摄体的红外能量辐射来成像,根据使用者设置针对被摄体热像的分析区域和分析模式,计算热像分析的结果,使用者通过观察被摄体热像和分析结果来判断被摄体的状态。 
其中,分析区域对应了红外热像中需要分析的部位,例如点、线、面等区域单元或多个区域单元的组合;分析模式代表了基于分析区域所决定的热像数据进行规定分析获得分析结果所采用的分析计算规则,例如计算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最低温度、百分比含量等,以及,还可包括各区域单元之间的计算关系如温差等。 
自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诞生以来,依赖使用者在拍摄时,依靠主观经验来设置针对被摄体热像的分析区域和分析模式,现场操作即繁琐又容易出错。分析区域的设置,如图6所示的分析区域F1中区域单元S01、S02的编号、种类、位置、大小等因素改变,最终的计算结果都可能不同,精细的设置相当费时。而设置分析模式也是繁琐的操作,分析模式的设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计算分析结果。分析区域和分析模式的设置需要依靠使用者对被摄体的检测理解来进行设置,技术要求高。 
而即便预先设置了分析区域和分析模式,使用仍非常不便,因为对于使用者而言,其无法从如图6所示的分析区域F1直观理解到被摄体热像中的具体分析部位,分析容易出错。此外,现有技术中,为避免所显示的分析区域对红外热像观察的影响,还不便进行多种分析区域的设置,不易进行复杂的分析。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使用者凭经验设置简单的分析区域,如多数情况下,设置最高温自动捕捉,但这种粗放的分析方式,使拍摄时的测量结果参考价值减低。并且,由于上述原因,在拍摄时对被摄体的智能诊断非常困难。 
因此,所理解需要一种热像装置,其能辅助使用者便于设置针对被摄体的分析区域,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由此,根据分析结果来获得智能诊断的结果。使普通使用者也能达到良好的红外拍摄技能水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在红外热像中显示体现了被摄体预定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以该参考图像作为拍摄被摄体热像的视觉参照,并通过该参考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和按照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对被摄体热像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并按照规定的诊断规则对分析结果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而后,响应使用者的预定操作,来切换参考图像和/或诊断规则,由此,使普通使用者也能达到良好的拍摄技能水平。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包括: 
拍摄部,用于拍摄获得热像数据; 
显示控制部,用于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参考图像与连续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动态的红外热像;所述显示控制部具有:指定单元,用于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指定与 的参考图像有关的构成数据;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规定位置规则来设置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规定的显示参数,将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 
热像诊断部,用于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所述热像分析部具有:分析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分析区域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分析单元,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诊断单元,用于根据热像分析部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切换控制部,用于发出切换指示; 
所述显示控制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构成数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显示参数至少之一的切换的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切换后的参考图像及红外热像,或红外热像;和/或,所述热像诊断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分析区域、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至少之一的切换,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说明书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热像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2是实施例的热像装置的外型图。 
图3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被摄体信息和构成数据的实施示意图。 
图4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被摄体信息和多个类型的构成数据、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的实施示意图。 
图5为参考图像的例子,其中501是代表半透明的参考图像、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显示例;502是代表被摄体边缘轮廓的参考图像、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显示例;503是代表被摄体纹理的参考图像、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显示例。 
图6是代表现有技术的分析区域、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显示例。 
图7是代表分析区域和边缘轮廓图像的参考图像、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显示例。 
图8是代表加工获得的分析区域F101与本透明图像TU1构成的参考图像、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显示例。 
图9是实施例的热像装置设置菜单的示意图。 
图10是对象加工的设置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图11是对象计算的设置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图12是举例了5种通过计算或加工,获得的分析区域的作用和效果。 
图13是包括参考图像、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的诊断配置的设置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图14是包括参考图像、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的诊断配置的切换设置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图15是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的设置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诊断模式的一个示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17为利用参考图像对被摄体1进行拍摄、诊断过程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8为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的指定处理流程图。 
图19为参考图像的位置设置处理流程图。 
图20为分析区域的确定处理流程图。 
图21为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的确定处理流程图。 
图22为分析区域的位置设置处理流程图。 
图23是表示诊断模式的另一种控制流程图。 
图24为热像处理装置100和热像拍摄装置101连接构成的热像诊断切换系统的一种实施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25为热像处理装置100和热像拍摄装置101连接构成的热像诊断切换系统的一种实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注意,以下要说明的实施例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可以改变成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形式。 
电气结构 
实施例1以热像装置13作为热像诊断切换装置的实例。 
参考图1来说明实施例1的热像装置13的结构。图1是实施例的热像装置13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热像装置13具有拍摄部1、图像处理部2、显控部3、显示部4、通信I/F5、临时存储部6、存储卡I/F7、存储卡8、闪存9、控制部10、操作部11,控制部10通过控制与数据总线12与上述相应部分进行连接,负责热像装置13的总体控制。控制部10例如由CPU、MPU、SOC、可编程的FPGA等来实现。 
拍摄部1由未图示的光学部件、镜头驱动部件、红外探测器、信号预处理电路等构成。光学部件由红外光学透镜组成,用于将接收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镜头驱动部件根据控制部10的控制信号驱动透镜来执行聚焦或变焦操作。此外,也可为手动调节的光学部件。红外探测器如制冷或非制冷类型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把通过光学部件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信号预处理电路包括采样电路、AD转换电路、定时触发电路等,将从红外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在规定的周期内进行取样等信号处理,经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的热像数据,该热像数据例如为14位或16位的二进制数据(又称为AD值)。 
图像处理部2用于对通过拍摄部1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处理,图像处理部2的处理如修正、插值、伪彩、合成、压缩、解压等,进行转换为适合于显示用、记录用等数据的处理。图像处理部2用于对拍摄部1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来获得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例如,图像处理部2对拍摄部1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非均匀性校正、插值等规定处理,对规定处理后的热像数据进行伪彩处理,获得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伪彩处理的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根据热像数据(AD值)的范围或AD值的设定范围来确定对应的伪彩板范围,将热像数据在伪彩板范围中对应的具体颜色值作为其在红外热像中对应像素位置的图像数据,在此,灰度红外图像可以视为伪彩图像中的一种特例。并且,基于控制部10的记录指示,图像处理部2用于将热像数据按照规定的压缩处理获得压缩后的热像数据,而后该热像 数据被记录到如存储卡8等存储介质。此外,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图像处理部2执行与图像处理相关的各种处理,例如使像素的增减来改变图像数据尺寸的处理,例如对图像数据的剪切处理;图像处理部2例如可以采用DSP或其他微处理器或可编程的FPGA等来实现,或者,也可与控制部10为一体。 
显控部3根据控制部10进行的控制,执行将临时存储部6所存储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4。例如,在拍摄待机模式中,连续显示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红外热像;在诊断模式,同时显示红外热像(包括动态的红外热像和静止的红外热像的情况)和参考图像,在回放模式,显示从存储卡8读出和扩展的红外热像,此外,还可显示各种设定信息。具体而言,显控部3具有VRAM、VRAM控制单元、信号生成单元等,从VRAM中定期读出在控制部10的控制下,从临时存储部6读出并存储到VRAM的图像数据,产生视频信号输出,显示在显示部4。在热像装置13中,显示部4作为显示部的实例。不限于此,显示部还可以是与热像装置13连接的其他显示装置,而热像装置13自身的电气结构中可以没有显示部。 
通信I/F5是例如按照USB、1394、网络等通信规范,将热像装置13与外部装置进行连接并数据交换的接口,作为外部装置,例如可以列举个人计算机、服务器、PDA(个人数字助理装置)、其他的热像装置、可见光拍摄装置、存储装置等。 
临时存储部6如RAM、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作为对拍摄部1输出的热像数据进行临时存储的缓冲存储器,同时,作为图像处理部2和控制部10的工作存储器起作用,暂时存储由图像处理部2和控制部10进行处理的数据。不限于此,控制部10、图像处理部2等处理器内部包含的存储器或者寄存器等也可以解释为一种临时存储介质。 
存储卡I/F7,作为存储卡8的接口,在存储卡I/F7上,连接有作为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卡8,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热像装置13主体的卡槽内,根据控制部10的控制记录热像数据等数据。 
闪存9,存储有用于控制的程序,以及各部分控制中使用的各种数据。 
操作部11:用于使用者进行各种指示操作,或者输入设定信息等各种操作,控制部10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信号,执行相应的程序。参考图2来说明操作部11,提供使用者操作的按键有记录键21、切换键22、调焦键23、菜单健24、模式键25、加工键26、确认键27、方向键28、方位键29、回放键30等;其中,记录键21用于进行记录操作;切换键22用于合成对象等的切换操作;调焦键23用于进行调焦操作;菜单健24用于进入或退出菜单模式的操作;模式按键25用于进入或退出诊断模式;加工键26用于进入或退出加工模式;确认键27用于确认操作;方向键28用于进行菜单条目等的选择;方位键29用于进入或退出方位检测模式;回放键30用于进入或退出回放模式。不限于此,也可采用触摸屏31或语音识别部件(未图示)等来实现相关的操作。 
热像装置13的整体的动作由控制部10控制,在存储介质例如闪存9中存储有用于控制的程序,以及各部分控制中使用的各种数据。 
名词解释 
下面,对本文中出现的存储介质、参考图像、构成数据、形态构成数据、辅助构成数据、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计算对象、加工对象、主对象、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位置参数、位置信息、自适应区域、自适应等名词进行解释。 
存储介质,可以是热像装置13中的存储介质,如闪存9、存储卡8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临时存储部6等易失性存储介质;还可以是与热像装置13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其他存储介质,如通过与通信I/F5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其他装置如其他存储装置、热像装置、电脑等中的存储介质或网络目的地的存储介质。优选的,构成数据等数据预先存储在热像装置13中或与其连接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在实施例中,以闪存9作为存储介质的实例。 
体现了被摄体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例如,参考图5所示的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的共同显示的图像,501所示的参考图像TU1(半透明),体现了被摄体的纹理,还体现了被摄体的轮廓,因而,比较生动易于理解,该类参考图像,例如被摄体的可见光图像、红外热像、预先绘制包含了纹理和轮廓等特征的图像,通常为半透明显示;502所示的参考图像T1(边缘轮廓图像,可以不透明或半透明),在重叠位置以外的其他像素位置可以全透明显示红外热像;503所示的参考图像W1(纹理图像,可以不透明或半透明),在重叠位置以外的其他像素位置可以全透明显示红外热像。此外,形态特征可以是被摄体整体或部分或局部的形态特征。 
构成数据,是指与参考图像、分析区域有关的构成数据,可以是矢量图形数据,也可以是点阵数据,或同时包含有矢量图形数据和点阵数据,点阵数据,例如可以是点阵图像数据,还可以是如热像数据等的点阵数据。在说明中,分为形态构成数据和辅助构成数据。形态构成数据,用于获得例如上述图5所示的,体现了被摄体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称为形态构成数据;形态构成数据以外的构成数据称为辅助构成数据。体现了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形态构成数据,或形态构成数据结合辅助构成数据来获得;用来获得体现了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但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形态构成数据。 
辅助构成数据,在实施例中,形态构成数据以外的构成数据称为辅助构成数据。辅助构成数据的作用,例如用于生成分析区域,如图6所示的分析区域F1,为现有技术设置的分析区域,但单独使用时在拍摄中的参照性弱。此外,在记录处理时与热像数据关联存储辅助构成数据,由于形态构成数据的数据量相对较大,存储与参考图像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的辅助对象的辅助构成数据可以减少存储数据量,当辅助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代表了分析区域的时,该存储方式有益于后续的批处理。 
优选的,由形态构成数据和辅助构成数据共同来获得参考图像,参考图7所示的轮廓图像T1与F1分析区域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提供该提示,将提升T1的参照效果,并避免了F1参照性弱的缺点,由此,在形态构成数据中也可包含有辅助构成数据。 
在实施例中,存储介质中至少存储了一个形态构成数据。构成数据可以以一个构成数据对应一个文件如数据文件、热像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等形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可以是外部计算机中制作后存储在存储介质的,也可由热像装置13拍摄的热像数据等经规定处理获得并存储于存储介质。但也可不以一个构成数据对应一个文件的存储形式,例如以数据库的方式来存储构成数据,构成数据作为特定字段对应的数据;此外,还可将多个构成数据作为一个数据文件。优选的方式,辅助构成数据预先与形态构成数据相关联存储在存储介质,并且还存储了二者获得的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其中,辅助构成数据也可作为形态构成数据的一个属性的数据。 
分析区域对应了红外热像中需要分析的部位,例如点、线、面等区域单元或多个区域单元的组合;热像分析部,用于基于规定的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 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在实施例中,用来获得分析区域可以是形态构成数据,或辅助构成数据;优选的,从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构成数据来确定分析区域,此外,也可是由指定加工对象结合加工算法来获得的分析区域,或也可是由指定计算对象按照规定算法计算获得分析区域。此外,分析区域的构成数据也可用来获得分析区域的图像数据,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 
参考图3所示的表(以下称为表3),来说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存储多个被摄体信息及各被摄体信息关联的一个形态构成数据。多个被摄体信息,各被摄体信息对应的形态构成数据(T1构成数据-T5构成数据),通过表3进行关联;此外,如果是通过在表3中存储形态构成数据的索引信息(如文件名等)进行关联的方式,则在存储介质中还相应存储了索引信息(如文件名等)对应的形态构成数据的文件。其中,被摄体信息为与被摄体有关的信息,例如代表被摄体地点、类型、编号、名称等的信息之一或多个的组合。表3中,部分不同的被摄体信息(例如表3中的被摄体2、被摄体3)关联了相同的构成数据。在红外检测的场合,常存在大量外形相同的不同被摄体,采用如表3所示的被摄体信息与形态构成数据关联的方式来存储构成数据,便于使用者根据现场认知的被摄体信息进行选用,避免了构成数据选用错误导致的困惑,并能降低数据冗余。 
参考图4所示的表(以下称为表4),来说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存储多个被摄体信息及各被摄体信息关联的多个构成数据。如表4所示,多个被摄体信息关联的多个构成数据(形态构成数据的类型有:基准1、基准2,辅助构成数据的类型有:辅助1),针对辅助1构成数据获得分析区域时的“分析模式1”的分析模式信息,针对各类型构成数据获得的分析区域时对应的“分析模式2”的分析模式信息。“分析模式1”对应的诊断规则1,“分析模式2”对应的诊断规则2通过表4进行关联。其中,还存储了同一被摄体信息关联的各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的信息,其中,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例如构成数据获得的图像或代表特定点、线、区域,其中规定位置关系是指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而言,例如,存储原始状态下(未发生位移、缩放、旋转的状态下),同一被摄体信息关联的基准2、基准3、辅助1类型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分别相对于基准1类型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的位置信息(坐标位置、或还有尺寸、或还有旋转角度的信息);此外,规定位置关系也可以是这样的表现形式,存储各类型的对象分别位于同一参照系中(例如红外热像中)的位置信息(坐标位置、或还有尺寸、旋转角度的信息)。在表4中,规定位置关系的信息作为构成数据的一个属性,此外,也可以单独存储的规定位置关系的信息。此外,如果是通过在表4中存储构成数据的索引信息(如文件名等)进行关联的方式,在存储介质中还相应存储了索引信息(如文件名等)对应的构成数据的文件。在表4中,各种构成数据按照规定类型来分类存储,例如按照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的显示效果分类,基准1对应了轮廓、基准2对应了事先加工的红外热像(例如局部的标准被摄体热像)、基准3对应了纹理、辅助1对应了重点关注区域。此外,还可按照拍摄用途、数据类型(矢量图形数据、点阵数据)等来分类;此外,分类并不限于对单个的构成数据,还可对多个构成数据的组合构成来分类。此外,并不限于表4的实施形式,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在存储介质中仅以图形文件、图像文件的形式来存储构成数据,或进一步采用文件夹对这些文件进行分类。 
虽然,如表4的实施方式,在存储介质中预先存储同一被摄体信息关联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的信息;但也可以不存储,例如由使用者赋予对象之间的规定位 置关系,或者由热像装置13的默认位置规则来赋予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此外,对于计算获得的构成数据及加工获得的构成数据,与其他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可以由相应的计算规则、加工规则来决定,例如由轮廓缩放变形后获得的分析区域,其与轮廓的位置关系,由缩放及变形的基点来决定。在下文中,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有时也称为构成数据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 
基于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二个对象为例,可根据其中一个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位置、或还包括尺寸、旋转角度),通过保持二者相对的规定位置关系不变,来设置另一个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位置、或还包括尺寸、旋转角度)。即,当其中之一位移时,另一对象相同的位移,以保持二者的相对位置不变;当其中之一发生尺寸缩放时,另一对象基于相同的基点,随之发生相同的缩放,以保持二者的大小比例不变;当其中之一发生旋转角度,另一对象基于相同的基点,随之发生相同的旋转角度,以保持二者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不变。特殊的情况下,例如一个对象为另一对象对应的特征点(特征坐标点),当另一对象发生位移时,该特征点随之发生相同的位移;当另一对象相对于缩放基点缩放时,以该缩放基点作为坐标原点,特征点缩放后相对于该缩放基点的坐标(X2,Y2)等于该特征点缩放前相对于该缩放基点的坐标(X1,Y1)乘以缩放率S,即为(X1*S,Y1*S);当参考图像发生旋转角度P(如逆时针),特征点基于相同的旋转基点,随之发生相同的旋转角度,特征点旋转后相对于该旋转基点的坐标(X2,Y2)与该特征点旋转前相对于该旋转基点的坐标(X1,Y1)的关系:(X2,Y2)=(X1cosP-Y1sinP,Y1cosP+X1sinP)。 
分析模式代表了基于分析区域所决定的热像数据进行规定分析获得分析结果所采用的分析计算规则,以温度值计算为例,如计算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最低温度、百分比含量等,以及,还可包括各区域单元之间的计算关系如温差等。但不限于于温度值的计算,可以是涉及热像数据或红外热像有关的各种分析的分析计算规则。 
优选的,与分析模式有关的分析模式信息预先与构成数据关联存储在存储介质。分析模式信息可以是针对各被摄体信息各自不同的分析模式的信息:如被摄体1的分析模式1的信息为计算:计算辅助1(F1)区域内的S01的最高温度与S02的最高温度,及S01和S02最高温度的差值。而被摄体2的分析模式1的信息为:计算辅助1(F2)区域内的平均温度与最高温度,及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分析模式信息可以是针对所有的被摄体等通用的:如分析模式2的信息,为计算:所选择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分析区域内的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 
诊断规则,用于诊断部根据热像分析部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以分析模式1对应的诊断规则1为例:诊断规则1的信息至少包含了对应分析模式1的至少一个诊断阀值;进一步,由于在电力行业,期望直接得到诊断的结论,对被摄体的正常、关注、缺陷3种(也可能是一种或多于3种)情况,分别具有对应的诊断阀值及结论。以被摄体1的诊断规则为例,包括: 
1)正常:S01和S02最高温度的差值小于2℃; 
2)关注:S01和S02最高温度的差值小于4℃,大于2℃; 
3)缺陷:S01和S02最高温度的差值大于4℃; 
显然,同一分析模式可以对应有一个或多个诊断的规则;再进一步,诊断规则中或关联有结论对应的诊断依据、详细的缺陷类型、缺陷程度、处理建议等。而诊断规则2:分析区域中的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小于3℃;由此,对于分析模式2及诊断规则2也可以不与被摄体信息、构成数据等关联存储在表4中,而存储在热像装置13的存储介质中作为通用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 
诊断处理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10(作为诊断部),根据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分析模式对应的诊断阀值进行比较,将该诊断阀值与分析结果依据诊断规则中的比较关系,来得到诊断结果;诊断结果的输出可以是控制信号,例如控制部10作为通知部件,例如通过显示部件等中以文字或图像(包括红外热像、参考图像等)的显示变化、有指示灯产生的光、声音提示、振动等,只要是使用者可以感知的方法都包含在内。优选的方式,控制显示部4将诊断结论进行显示,进一步,还可将与诊断有关的诊断阀值、诊断依据、缺陷类型、缺陷程度、处理建议等以文字等使用者能感知的方式进行通知。相应的,这些相关的数据与诊断规则的数据关联存储。 
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来指定用于获得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是指,从存储介质存储的构成数据中选择用于获得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此外,还包括这种情况,从存储介质存储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加工对象及加工规则来获得形态构成数据或用于获得参考图像;此外,还包括这种情况,也可从存储介质存储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计算对象及计算规则来获得辅助构成数据或与形态构成数据一起来获得参考图像。即,除了预先存储的构成数据,还可通过加工、计算等方式,来获得适用的构成数据或由此获得适用的参考图像。 
加工对象,用于按照规定的加工规则,通过加工获得形态构成数据或适用的参考图像。加工对象,可以是存储介质中预先存储的形态构成数据,例如,可以是表4中所示“基准1”、“基准2”、“基准3”代表的形态构成数据;例如,也可以是存储卡8中的热像文件所获得的热像数据或红外热像;此外,也可以将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红外热像作为加工对象。加工对象和加工规则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此外,还将显示的参考图像指定作为加工对象并配置加工规则。所述加工规则至少包括对加工对象进行“剪切”、“阀值范围提取”、“边缘提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图像处理。 
剪切,即提取加工对象位于剪切区域中的数据。 
阀值范围提取,对加工对象位于阀值范围的数据进行提取;阀值范围的表现形式,例如:热像数据AD值范围、红外热像的色标范围、温度的阀值范围、灰度范围、亮度范围、颜色范围等,可以是预存的阀值范围,也可由使用者进行阀值范围的设置和调节。其作用,例如提取红外热像(加工对象)中的温度带或颜色带来获得参考图像或形态构成数据,例如提取可见光图像(加工对象)中的特定颜色的像素来获得参考图像或形态构成数据,例如提取热像数据(加工对象)中的特定AD值的像素来获得参考图像或形态构成数据。 
边缘提取处理,即依据规定的算法,基于加工对象来提取边缘轮廓的数据。例如按照规定的阀值范围对红外热像(加工对象)进行二值化;其中,规定的阀值范围可以是预存的阀值范围,也可显示二值图像,由人工进行二值化阀值范围的设定,所述阀值范围例如设置热像数据AD值范围、温度的阀值范围、灰度范围、色标范围等;而后,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连通区域的处理;接着,对连通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处理,得到边缘轮廓数据。进一步,还可对获得的边缘轮廓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 
计算对象,用于按照规定的计算规则,通过计算获得辅助构成数据或或辅助对象(包括参考图像中的辅助图像)。计算对象,例如,可以是表4中所示“基准1”、“基准2”、“基准3”“辅助1”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计算规则至少包括对计算对象进行缩放、变形、分割、等分、计算外包矩形、计算内切矩形、计算中心线、计算特征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此外,使用者还可在显示部4显示的参考图像或部分,来作为计算对象,也可由使用者设置并赋予了与参考图像之间具有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点、线、面的构成数据中。 
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是指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和尺寸,或还包括旋转角度。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位于显示部(显示屏)的坐标系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的参数(但落在红外热像显示窗口中),也可以是位于红外热像显示窗口中的红外热像的坐标系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的参数。也包括这种情况,位置设置部(控制部10)仅设置了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而默认以原始尺寸进行显示,也视为设置了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 
位置参数,对于体现了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是指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或还包括旋转角度。对于分析区域,是指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例如分析区域为点的情况),或还包括尺寸,或还包括旋转角度。实施例中的位置参数,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位于显示部(显示屏)的坐标系中位置参数(但落在红外热像显示窗口中);也可以是位于红外热像显示窗口中的红外热像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参数。 
位置信息,例如,与构成数据关联的位置信息、或热像装置13默认的位置信息,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位置参数,但也可以是获得位置参数的规则。 
主对象,主对象,当有多个与参考图像有关的构成数据时,可以指定之中一个或多个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作为主对象;当指定了主对象,位置设置部,用于设置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而后,基于其他合成对象与主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及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来设置合成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 
自适应区域,为红外热像中的规定区域,例如在实施例中,以位于红外热像中,红外热像90%比例的居中窗口区域Z1,作为自适应区域。 
自适应,是指自适应对象在自适应区域中的指定位置(或还有规定旋转角度),进行在自适应区域中非溢出的、纵横比固定的最大化缩放而获得自适应后的尺寸,从而可获得自适应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的位置设置实施方式。以自适应对象在Z1中居中自适应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例来说明,计算自适应区域Z1(尺寸X1,Y1)与自适应对象(自适应对象原始尺寸X2、Y2,)的X轴、Y轴比值,选取X1/X2和Y1/Y2中较小的一个轴的比值,作为自适应对象居中时基于自适应对象中心点的缩放率,由此,获得自适应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规定尺寸。自适应对象,例如合成对象,例如主对象。采用自适应的实施方式来设置合成对象、主对象等的位置参数,可便于规范和调整合成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自适应,均以自适应对象在Z1中居中自适应作为实施的例子。 
合成对象,根据显示控制的实施方式不同,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参考图像,例如可以为一个或包含有多个与红外热像等进行合成的合成对象。其中,单个合成对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构成数据来获得。当由多个构成数据来获得一个合成对象时,位置设置部可仅设置该合 成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而不需分别设置每一个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分别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 
当参考图像为一个合成对象时,一种实施方式,位置设置部(控制部10),用于设置该合成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显示控制部(控制部10),用于将所述规定尺寸的合成对象,按照规定位置,与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红外热像连续合成,而后控制将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的合成图像显示,来实现共同显示。当参考图像包含有多个合成对象时,一种实施方式,按照各合成对象的合成次序和对应的透明率,依次与红外热像进行合成,而后控制将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的合成图像显示,来实现共同显示。 
菜单 
下面来详细介绍实施例1的具体操作和控制流程。在此,假设闪存9中存储了如图4所示的内容。本应用场景例如对变电站的被摄体进行拍摄。控制部10基于闪存9中存储的控制程序,以及各部分控制中使用的各种数据,控制了热像装置13的整体的动作及执行多种模式处理的控制,在接通电源后,控制部10进行内部电路的初始化,而后,进入待机拍摄模式,即拍摄部1拍摄获得热像数据,图像处理部2将拍摄部1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处理,存储在临时存储部6中,控制部10执行对显控部3的控制,使显示部4上以动态图像形式连续显示红外热像,在此状态,控制部10持续监视是否按照预定操作切换到了其他模式的处理或进行了关机操作,如果有,则进入相应的处理控制。 
当使用者按下了菜单键,进入菜单模式,显示部4显示如图9所示的菜单。当选中其中的菜单项,则显示相应的配置界面。控制部10与操作部11等构成了配置部,控制部10响应使用者的操作信号,进行相应的显示控制,并将使用者的配置的内容记录至存储介质。通过操作部11的方向键及确认键或通过触摸屏30来进行相关操作。 
参考图10所示的配置界面,来说明“对象加工CD1”菜单项,用于使用者指定加工对象及设置(增加、修改、删除)加工规则。 
构成数据CD11:显示供选择构成数据的信息。供选择构成数据的信息例如从表4中获得“基准1”、“基准2”、“基准3”的类型信息,此外,当有其他的类型信息,例如指定的加工对象类型结合特定加工规则所代表的构成数据的类型信息,也显示作为供选择的类型信息。 
加工对象CD12:用于使用者选择作为加工对象的构成数据,显然,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构成数据作为加工对象。此外,还可将显示参考图像指定作为加工对象。此外,也可从存储卡8等存储介质中的热像文件中选择加工对象,此外,也可将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红外热像作为加工对象。 
加工规则CD13:用于使用者设置针对加工对象的加工规则;加工规则包括加工算法及相关参数,在选中加工算法时长按确认键,将显示参数栏供录入参数(未图示)。加工算法例如“剪切”、“阀值范围提取”、“边缘提取”中至少一种处理,也可同时选择多种处理。 
参考图11所示的配置界面,来说明“对象计算CD2”菜单项,用于使用者选择计算对象并设置(增加、修改、删除)计算规则。 
构成数据CD21:显示供选择构成数据的信息。供选择构成数据的信息例如从表4中获得“基准1”、“基准2”、“基准3”,“辅助1”的类型信息,此外,当有其他的类型信息,例如指定的计算对象类型结合特定计算规则所代表的类型信息,例如指定的加工对象结合特定加工算法所代表的类型信息,也显示作为供选择的类型信息。 
计算对象CD22:用于使用者选择计算对象;显然,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构成数据作为计算对象。此外,使用者还可将在显示部4显示的参考图像等,指定作为计算对象。 
计算规则CD23:用于使用者选择和设置针对计算对象的计算规则;计算规则包括算法及相关参数,算法例如缩放、变形、计算特征点、等分、外包矩形、内切矩形、中心线、包络线等的算法,参数例如缩放的基点、缩放率,变形的基点、变形率(如纵横比),基于特征点设置的构成数据类型(如点、线、面等)及尺寸、等分的数量等与算法相关的参数,在选中算法时常按确认键,将显示参数栏供录入参数(未图示)。对所选择的计算对象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计算规则。 
参考图12来说明通过计算或加工,获得的分析区域(或图像)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图12(101)所示,将轮廓T1构成数据作为计算对象,以轮廓T1的中心点作为基点,进行缩放和变形后,获得的分析区域F101;可用于分析计算被摄体本体上规定区域的温度分布,减少周围环境对评估的影响。 
参考图12(102)所示,将轮廓T1构成数据作为计算对象,算法参数为进行8等分,获得的8等分的分析区域F102;可用于分析被摄体本体不同部分的温度分布。 
参考图12(103),将轮廓T1构成数据作为计算对象,算法参数为计算外包矩形,获得的外包矩形F103;可用于分析测量被摄体的最高温度,可以减少背景中的高温物体的影响。 
参考图12(104),将TU1(TU1为局部红外热像)构成数据作为加工对象,加工规则如边缘轮廓提取,获得的边缘轮廓的分析区域F105,可用于分析测量被摄体的最高温度,可以减少背景中的高温物体的影响。 
参考图12(105),将TU1(TU1为局部红外热像)构成数据作为加工对象,加工规则如提取规定温度阀值以上的像素点(范围提取),获得的分析区域F105,可用于对被摄体特征部位进行分析计算。 
参考图13所示的配置界面,来说明“诊断配置CD3”的配置。 
“诊断配置CD3”:用于使用者选择在诊断模式中,非切换状态下,设置与参考图像有关的构成数据、位置规则、合成参数等。 
构成数据CD31:显示供选择构成数据的信息,例如从表4中获得“基准1”、“基准2”、“基准3”,“辅助1”的类型信息,此外,当有其他的类型信息,如在“对象加工CD1”中设置的代表规定的加工对象类型结合特定加工规则所代表的类型信息“基准1(加工)”,如在“对象计算CD2”中设置的代表规定的计算对象类型结合特定计算规则所代表的类型信息“基准1(计算)”,也显示供选择。 
参考图像CD32:用于使用者选择用于获得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构成数据来获得参考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将每一个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均作为一个合成对象,即当选择了多个构成数据时,参考图像将包含多个合成对象(也可理解包含多个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部分);也可选中参考图像CD32,并长按确认键,可将所选择的构成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作为一个合成对象(未图示)。 
位置规则CD33:用于使用者配置与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位置,或还有尺寸,或还有旋转角度)有关的位置规则。 
主对象:选择用于获得主对象的构成数据。从图12中可见,主对象可以从构成数据CD31中选择,显然,可以是参考图像,也可以是其他的构成数据获得的主对象。即,用来获得主 对象的构成数据,例如可以是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的下面的构成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态构成数据、形态构成数据关联的构成数据,此外,也可以基于从形态构成数据或其关联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计算对象结合规定计算规则来获得主对象,或基于从形态构成数据中指定的加工对象结合规定加工规则来获得主对象。通常所设置的主对象代表了需要重点观察的区域,通过变换主对象,能实现参考图像在不同显示位置上的变换,来实现不同的拍摄目的。此外,使用者还可选择在显示部4显示的参考图像(其中的合成对象之一或多个),来作为主对象。 
当不选择用于获得主对象的构成数据时,在“参考图像CD32”中所选择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按照各自的位置规则来设置其位置参数。 
其中,自适应:用于选择自适应处理的位置设置方式及指定自适应对象。自适应区域为红外热像中的规定区域,选中自适应,而后长按确认键29,可设置自适应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尺寸、旋转角度,以及采用自适应对象位于自适应区域中的位置(可作为自适应的缩放基点)和旋转角度。本例中,设置红外热像90%比例的居中窗口区域作为自适应区域,以下简称Z1,自适应对象在Z1中,居中自适应。自适应对象可以从构成数据CD31中选择,显然,可以是参考图像,也可以是其他的构成数据获得的主对象。 
其中,指定位置:用于指定所选择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当选择了主对象,则指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位置、尺寸、旋转角度)。当使用者选中“指定位置栏”,则显示输入栏(未图示),使用者可输入所选择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在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尺寸、旋转角度。当均不输入时,例如,可以默认位置起点为红外热像的左上角、尺寸为原始尺寸、旋转角度为0。 
其中,关联位置:选择该项,则将根据所选择的构成数据(当选择了用于获得主对象的构成数据,则指主对象)预先关联的位置信息,来获得该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将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 
合成参数CD34:用于设置所选择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的合成参数,合成参数如透明率、颜色、线型等(未图示),当参考图像有多个合成对象时的合成次序。 
分析区域CD35:用于使用者设置和选择分析区域的构成数据的类型。使用者可以在构成数据CD31中选择用于获得分析区域的构成数据;此外,当选中“分析区域CD35”并长按确认键29,则显示如图15所示的分析区域和分析模式的设置界面,用于使用者在参考图像或红外热像中设置“点”、“线”、“面”的分析区域。此外,还可设置分析区域的范围,以图15中的T1为例,可以设置分析区域是位于T1的区域内,还是T1的区域外,还是T1的边缘轮廓上。 
显然,分析区域,可以是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所指定的形态构成数据或该形态构成数据关联的构成数据来获得;也可以是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形态构成数据或关联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计算对象,按照规定算法规则计算来获得;也可选择多个构成数据来获得组合的分析区域;也可以是指定的加工对象,通过特定加工规则,进行加工获得分析区域;此外,也可以是使用者也可人为操作设置的“点、线、面”分析区域,即人为确定与参考图像(或红外热像)的规定位置关系而获得分析区域。采用哪一种分析区域的设置方式可以由使用者根据红外检测的目的来选择。注意,设置分析区域时,可对分析区域中的区域单元进行人工或自动编号(如图15中的F1具有的框形区域单元S01、S02)。当完成分析区域的配置,可进一步设置该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的设置。 
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CD36:用于使用者设置分析区域所对应的分析模式,或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供选择的信息例如从表4中获得分析模式1及诊断规则1(分析诊断1)、分析模式2及诊断规则2(分析诊断2)或预先存储的分析模式或诊断规则的信息;此外,当选中“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CD36”并长按确认键29,则显示如图15所示的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的设置界面。 
参考图15来说明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的设置界面,具有分析区域的调整栏SZ0、分析区域设置栏SZ1、诊断规则设置栏SZ2等。 
调整栏SZ0中,为调整分析区域与参考图像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通常将显示形态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及分析区域,作为调整位置的参照,本例中以显示在“参考图像CD32”中选择的参考图像T1,及在“分析区域CD35”中选择的分析区域F1为例,调整栏SZ0中,使用者可以对分析区域F1中的区域单元S01、S02进行如减少、改变位置、调整、改变(点、线、面)种类,或设置新的区域单元。 
分析区域设置栏SZ1,用于设置参考图像T1所对应的分析区域,包括设置点、线、面、和类同于“对象计算CD1”中的计算规则,这时计算对象通常默认为T1。 
诊断规则设置栏SZ2,用于设置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其中的“区域”用于选择在SZ0中显示的区域单元的编号,例如:S01、S02;“模式”如:最高、最低、平均温度等;“计算”如:加、减、乘、除;“比较”如:大于、小于等,“阀值”为用于诊断的阀值;“关系”如与、或、非等逻辑关系,此外,还可有信息选择或录入栏(未图示),用于输入诊断依据、缺陷类型、缺陷程度、处理建议。 
其中,当不录入“比较”关系和“阀值”时,构成了分析模式,如录入“比较”关系和“阀值”时,构成了分析模式及对应的诊断规则(带有诊断规则的分析模式信息)。当设置完成确认后,关联存储到如闪存9的表4中。 
由此,与分析区域所对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可以是预先关联存储的;也可以没有预先关联存储的情况,如可以是使用者的设置的、热像装置13所规定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等这些情况。 
切换CD4:用于设置在诊断模式中,例如“诊断配置CD3”所配置的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的状态下,按动一次切换键22时,与切换对象有关的配置信息。参考图14所示的配置界面,来说明“切换CD4”的配置,切换的配置信息例如切换的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的类型、位置规则、合成参数(如重叠次序、透明率、颜色)、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等,可以是其中一项或多项的变换,即可以是图14中CD31-CD36中任意一项的变换,来获得不同使用效果的诊断配置。具体配置项目与“诊断配置CD3”类同,省略了说明,不同在于,还可有红外热像作为切换对象。在切换CD4中的箭头CD40:用于设置(增加、修改、删除)切换规则,例如通过箭头CD40可以进入下一切换的界面,来配置更多的切换对象的配置信息。 
参考所示的配置界面,来说明“记录设置CD5”的配置;用于使用者设置,在记录时,将与红外数据关联存储的规定记录信息。规定记录信息为规定的记录信息,使用者可以从被摄体信息、构成数据、构成数据的索引信息(如构成数据的文件名、编号等)、构成数据获得的对象、分析区域、分析模式、分析结果,位置信息(所规定的,例如在响应记录指示时的)、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规定记录信息的构成。 
在实施例1中,使用者的拍摄目的,是检测被摄体的整体热场分布(基准1所代表的整体部分)。 
使用者通过“诊断配置CD3”设置的配置如图13所示,参考图像:“基准1(主对象)、辅助1”;位置规则:自适应,自适应区域Z1,居中;合成参数:透明率为1;分析区域:辅助1,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分析模式1及诊断规则1。 
使用者通过“切换配置CD3”设置的配置如图14所示,参考图像:“基准1、辅助1(主对象)”;位置规则:自适应,自适应区域Z1,居中;合成参数:透明率为1;分析区域:辅助1,分析模式:分析模式1及诊断规则1。 
虽然,在实施例1中,以表4中部分的构成数据作为来配置参考图像和分析区域的例子。但显然,通过对图9-15所示的菜单的上述说明,使用者可根据表4中的构成数据,包括可以是将指定的计算对象结合计算规则,包括可以是将指定的加工对象结合加工规则,来配置各种不同效果的参考图像和分析作用的分析区域。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位置规则、合成参数中、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至少之一的不同,就可能获得不同应用用途的分析配置。通过对切换的配置就可就可获得不同用途和效果的分析配置;通过对记录的配置就可获得不同用途的规定记录信息。 
此外,即便当如图3所示的构成数据时,使用者可通过“诊断配置CD3”或“切换对象CD4”来配置相关的构成数据、位置规则、显示参数、参考图像、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等,也能获得不同应用用途的诊断配置。 
当完成设置操作,按下确认键27,控制部10将所设置的各项配置存储在闪存9中(例如作为一个配置文件),作为之后热像装置13的默认配置,而并不需要每次使用都设置一次,而后,回到待机拍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示例了可由使用者进行相关配置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即热像装置13在出厂时,即配置好了上述各种处理的相关配置,而不需要使用者进行任何人工设置;或者在外部计算机中配置完毕,在拍摄前将配置文件装载到热像装置13;或者,由使用者进行上述说明的部分内容的配置。 
下面介绍热像装置13的总体功能,包括: 
拍摄部,例如图1中的拍摄部1,用于拍摄获得热像数据。 
显示控制部,用于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参考图像与连续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动态的红外热像;所述显示控制部具有: 
指定单元,用于指定用于获得体现被摄体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其中,可以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来指定构成数据,也可以将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等指定为构成数据;为获得体现被摄体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所指定的构成数据中至少包含一个形态构成数据。此外,也可指定多个构成数据,多个构成数据可以是多个形态构成数据,或者也可以包含辅助构成数据。参考图13来说明指定的构成数据: 
显然,可以从存储的“基准1”、“基准2”、“基准3”,“辅助1”中,指定与参考图像有关的一个形态构成数据,也可以指定至少包含一个形态构成数据在内的多个构成数据;也可以基于存储的构成数据“基准1”、“基准2”、“基准3”中,指定由作为加工对象的构成数据(形态构成数据,或形态构成数据与辅助构成数据)结合规定的加工规则所代表的形态构成数据“基准1(加工)”;也可以指定由作为计算对象的构成数据结合规定的计算规则所代表 的辅助构成数据“基准1(计算)”及一个形态构成数据来获得参考图像;即,也可以基于存储介质中预先存储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加工对象结合规定加工规则(例如本例中的剪切),或基于存储介质中预先存储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计算对象结合规定计算规则,来获得参考图像。 
具体的指定方式,例如可以选择默认的构成数据。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选择构成数据,如根据使用者的对被摄体选择信息的选择结合构成数据的规定确定类型来选择构成数据;如根据使用者对构成数据的身份信息的选择来选择构成数据;如根据对特定按键的操作来选择该按键对应的构成数据。也可以基于规定的触发条件,来确定与该触发条件对应的构成数据。 
参考图像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具体的位置设置实施方式,可以按照规定的位置规则来自动设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例如可以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及其关联的位置信息,将所述位置信息所代表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将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设置为该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将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也可以按照规定的自适应区域,来自动设置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也可以先确定与参考图像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的主对象,设置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而后,基于参考图像与主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及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来设置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也可以按照热像装置13默认的指定位置来设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此外,也可以按照使用者录入的位置参数来设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 
当所指定的构成数据(加工对象)结合了加工算法,一种实施方式,控制部10控制图像处理部2,对加工对象进行处理,而后,位置设置部设置进行加工获得的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 
当指定的(多个)构成数据中,具有结合了加工算法的加工对象时,一种实施方式,控制部10控制图像处理部2,对加工对象进行加工,位置设置部基于其中所指定的构成数据,包括非加工对象的构成数据及加工对象加工后获得的构成数据,所获得的参考图像,设置该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 
当指定的构成数据(多个)中具有结合了计算算法的计算对象时,一种实施方式,控制部10控制图像处理部2,对计算对象进行计算,位置设置部基于其中所指定的构成数据中,非计算对象的构成数据及计算对象计算后获得的数据,所获得的参考图像,设置该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所述规定尺寸的参考图像,按照所述规定位置,与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红外热像共同显示; 
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所述规定尺寸的参考图像,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控制图像处理部2,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进行规定处理,获得所述规定尺寸的参考图像;按照构成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或应用的不同,所述规定的处理如解压、缩放、图像增强、去除噪声、伪彩、剪切、阀值范围提取、边缘提取等各种图像处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规定的处理可以是热像装置13根据不同的数据格式默认的处理,例如,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进行解压缩、缩放等规定的处理来获得参考图像的图像数据;例如,形态构成数据为矢量图形数据,将其转换为参考图像的图像数据;例如对热像数据进行伪彩处理;例如,当所选择的构成数 据中具有指定的加工对象,对加工对象按照规定加工规则进行加工,来获得参考图像的图像数据。 
与红外热像的共同显示,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一种实施方式,当参考图像为一个合成对象时,按照所述规定位置,与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红外热像连续合成。在此,可以按照规定的透明率进行合成。规定的透明率,可以是固定的值,例如可以是热像装置13中存储的默认值、或由使用者通过操作部11的设置值、或获得合成对象的构成数据的属性中存放了关于透明率的信息。合成对象的透明率,代表了合成时,合成对象与背景(例如,红外热像)合成获得的合成像素中所占的比率。例如,当由一个合成对象与背景合成时,根据“合成对象的图像数据x合成对象的透明率+背景的图像数据x(1-合成对象的透明率)”来获得合成像素点的图像数据。此外也包括当不设置透明率的参数,即代表默认透明率1。 
一种实施方式,当有多个需要与背景(例如,红外热像)合成的合成对象时,按照各合成对象的合成次序和对应的透明率,逐次进行合成处理来获得最终的显示图像;例如,有合成对象1(合成次序为1)和合成对象2(合成次序为2),则先将合成对象1按照其透明率与背景合成获得中途数据“合成对象1的图像数据x合成对象1的透明率+背景的图像数据x(1-合成对象1的透明率)”,而后,将合成对象2按照其透明率与所述中途数据再次合成处理,即,该处理获得的合成像素根据下式获得,合成对象2*合成对象2的透明率+中途数据*(1-合成对象2的透明率)。 
一种实施方式,根据参考图像在红外热像中的像素位置来对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选择性的伪彩处理而获得显示的图像。具体而言,例如以处于重叠像素位置的参考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该像素位置的重叠图像的图像数据,对重叠像素位置的热像数据不再进行伪彩转换的处理,仅对重叠像素位置以外的热像数据进行伪彩转换来获得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以此生成显示的图像,在某些应用中可加快处理速度。适用于例如边缘轮廓的参考图像,对于希望以这种方式进行处理的参考图像或辅助对象可在其构成数据的属性中事先附加相应标识信息。 
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根据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的阀值区间范围(如AD值范围)来确定与其合成的参考图像部分的透明率,具体而言,例如将与位于阀值区间范围的红外热像合成的参考图像的透明率设置为0,阀值区间范围外的设置为1,来避免重要的部分(阀值区间范围内)的红外热像被遮挡。在此,规定的透明率,也可以是变化的值。 
显示控制部,控制显示部4显示参考图像、红外热像,当显示界面配置为还显示其他规定信息时,控制显示其他规定信息的图像数据,例如图8中所示,显示图像由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的图像802与其他规定信息的图像801构成。其中,也可以显示分析区域,当将分析区域与作为基准参照的形态特征的图像部分以颜色、透明率、线型至少之一的区域方式进行显示。 
热像诊断部,用于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所述热像分析部具有: 
分析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参考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 
参考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例如与参考图像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的分析区域,如图13所示,显然,可以从存储的“基准1”、“基准2”、“基准3”,“辅助1”中,指定一个或多个构成数据来获得分析区域;也可以基于存储介质中预先存储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加工对象结合规定 加工规则(例如本例中的剪切),或基于存储介质中预先存储的构成数据中指定的计算对象结合规定计算规则,来获得分析区域。具体的选择方式,例如可以选择默认的构成数据。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选择构成数据,如根据使用者的对被摄体选择信息的选择结合构成数据的规定确定类型来选择构成数据;如根据使用者对构成数据的身份信息的选择来选择构成数据;如根据对特定按键的操作来选择该按键对应的构成数据。也可以基于规定的触发条件,来确定与该触发条件对应的构成数据,等来获得分析区域。 
例如,与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关联的构成数据,或同一被摄体信息关联的构成数据中选择的参考图像和分析区域的构成数据,之间没有预先存储规定位置关系,例如由使用者赋予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或者由热像装置13的默认位置规则来赋予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 
即,参考图像与分析区域的规定位置关系,可以是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的规定位置关系的信息来获得,也可以是使用者设置的,也可以由热像装置13的默认位置规则来赋予;此外,对于计算获得的构成数据及加工获得的构成数据,与其他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可以由相应的计算规则、加工规则来决定,例如由轮廓缩放变形后获得的分析区域,其与轮廓的位置关系,由缩放及变形的基点来决定。 
分析区域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 
可以按照规定的位置规则来自动设置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及其关联的位置信息,将所述位置信息所代表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合成对象将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设置为该构成数据获得的分析区域将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也可以按照规定的自适应区域,来自动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也可以按照热像装置13默认的指定位置来设置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此外,也可以按照使用者录入的位置参数来设置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应用的不同,可以先设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而后来设置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可以先设置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而后来设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也可以先确定与分析区域和/或参考图像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的主对象,设置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而后,基于分析区域和/或参考图像与主对象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及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来设置分析区域和/或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 
热像分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 
其中,分析模式,可以是预先与构成数据关联存储的,也可以是由使用者设置的,也可以由热像装置13的默认的分析模式。 
基于控制部10(热像分析部)的控制,图像处理部2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摄部1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以温度分析为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图像处理部2对拍摄部1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规定处理如修正、插值,基于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例如提取所设置的分析区域所决定的热像数据,进行温度值的转换处理,获得这些热像数据对应的温度值,而后对得到的温度值,按照分析模式进行分析计算。例如计算其中最大值,则提取其中最大的温度值作为分析结果。当分析区域包含多个区域单元时,如图6中的分析区域F1有区域单元 S01、S02,则依次对各区域单元中的热像数据,进行温度值的转换和进行分析,获得各区域单元的分析结果,将计算获得的分析结果与区域单元的编号关联存储在临时存储部6的规定区域,而后根据各区域单元的分析结果,按照分析模式中各单元的相互关系,来计算获得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 
上述的例举并非作为分析处理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对分析区域中的热像数据进行转换为温度值的处理,可以是将分析区域中所有的热像数据都转换为温度值;也可以是规定的部分热像数据转换为温度值;还可以是根据分析模式中计算最高、最低、平均温度等不同的模式,来决定对热像数据的转换,是转换分析区域中的一部分热像数据,还是全部;如分析模式为计算分析区域中最高温度时,也可针对分析区域中的热像数据,先比较热像数据AD值的大小,将其中最大的AD值转换为温度值,而并不必须将分析区域中的热像数据全部转化为温度值。此外,也包括算法不同的情况,例如计算最高温度时,并不以单个像素而是以规定数量的相邻像素的AD值的平均值,将最大平均值的相邻像素的AD值转换为温度值,并将该相邻像素热像数据的温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最高温度值。其中,热像数据经过规定处理转换为温度值,实施方式例如根据设置的被摄体的辐射系数、环境温度、湿度、与热像分析装置13的距离等以及热像数据的AD值与温度之间的转换系数,通过规定转换公式,得到温度值。此外,分析区域所决定的热像数据,如图6所示,可以是分析单元S01、S02内的热像数据,也可以是分析单元S01、S02外的热像数据,也可以是分析单元S01、S02的线条所在像素的热像数据。 
上面的示例说明的根据分析区域来获得温度分析结果的情况,但不限与此,对于热像分析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并不一定是将热像数据转换为温度值来进行的,例如,可以转换为辐射能量值、灰度值、辐射率值等进行分析的情况。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这些情况。 
诊断单元,用于根据热像分析部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基于分析模式对应的诊断规则,根据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与阀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诊断结果。 
切换控制部,用于发出切换指示; 
所述显示控制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构成数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显示参数至少之一的切换的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切换后的参考图像及红外热像,或红外热像;和/或,所述热像诊断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分析区域、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至少之一的切换,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在实施例1中,使用者的拍摄目的,是诊断被摄体的重点分析部位(辅助1所代表的区域)。为方便地实现该检测目的,使用者首先进行了对象设置。 
使用者通过“诊断配置CD3”设置的配置如图13所示,参考图像:“基准1”、“辅助1”;位置规则:基准1(主对象),自适应区域Z1,自适应居中;合成参数:透明率为1,基准1合成次序为1,辅助1合成次序为2。分析区域:辅助1,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分析模式1及对应的诊断规则1(分析诊断1)。 
如果发现可疑之处,还将走近拍摄被摄体重点分析部位(辅助性所代表的区域)。为方便地实现该检测目的,使用者还进行了切换的设置。 
使用者通过“切换CD4”的配置如图14所示,参考图像:“基准1”、“辅助1”;位置规则:辅助1(主对象)、自适应,自适应区域Z1,居中;合成参数:透明率为1,基准1合成次序为1,辅助1合成次序为2;分析区域:辅助1,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分析模式1及对应的诊断规则1(分析诊断1)。 
即按一下切换键22,由“基准1(主对象)、分析区域”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切换为“基准1、分析区域(主对象)”与红外热像的共同显示;再按一下,则回到“基准1(主对象)、辅助1”与红外热像的共同显示的显示状态。采用不同的主对象,代表了不同的关注重点的控制方式。 
虽然在实施例中,使用者进行了如图13、图14所示的配置,但不限于此,显然,通过对图9所示的菜单的上述说明,应能理解,还可以指定的其他的构成数据,即,可以将预存的构成数据、指定的计算对象结合计算规则所代表的构成数据、指定的加工对象结合加工规则所代表的构成数据,作为用于获得参考图像、分析区域。通过对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位置规则、合成参数、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进行各种不同的配置,就可获得不同应用用途的诊断配置。 
当完成设置操作,按下确认键27,控制部10将所设置的各项配置存储在闪存9中(例如作为一个配置文件),作为之后热像装置13的默认配置,而并不需要每次使用都设置一次,而后,回到待机拍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示例了可由使用者进行相关配置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即热像装置13在出厂时,即配置好了上述各种处理的相关配置,而不需要使用者进行任何人工设置;或者在外部计算机中配置完毕,在拍摄前将配置文件装载到热像装置13;或者,由使用者进行上述说明的部分内容的配置。 
参考图16的流程图来说明实施例1的参照模式的控制步骤。图17为利用T1和F1构成的参考图像对被摄体1进行拍摄和分析诊断过程的显示界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使用者的操作是:通过按下操作部11的模式键25进入参照模式,当按下分析键26查看分析诊断结果。 
步骤A01,控制部10持续监视使用者是否选择了参照模式。 
在待机拍摄状态,控制部10实施其控制,持续监视用户是否选择了参照分析模式。在待机拍摄状态,显示部3显示动态的红外热像。这时的拍摄角度,拍摄距离获得如图17的显示部3界面1701所示的红外热像,对其中被摄体1的热像,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可能会困惑于拍摄被摄体1的拍摄距离、拍摄部位,需要人工来设置分析区域进行分析。为通过参考图像的参照来保证对被摄体1拍摄和分析的正确性,使用者通过按下操作部11的模式键25或菜单选择参照模式,进入步骤A02。 
步骤A02,控制部10进行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的指定处理。详细见图18中的步骤S101-S107。 
步骤A03,控制部10进行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的设置处理,或还有旋转角度。详细见图19中的步骤S201-S203。 
步骤A04,控制部10进行分析区域的确定处理。详细见图20中的步骤S301-S303。 
步骤A05,控制部10进行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确定处理。详细见图21中的步骤S401-S403。 
步骤A06,控制部10进行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和尺寸的设置处理。详细见图22中的步骤S501-S503。 
步骤A07,接着,将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传送到临时存储部6; 
步骤A08,进行分析处理;即基于上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F1,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即图像处理部2对分析区域F1(S01、S02)所决定的热像数据(S01、S02中的热像数据),转换为温度值的处理,并根据分析区域F1所关联的分析模式信息获得的分析模式进行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分析结果数据如区域单元S01、S02的最高温度,以及S01、S02之间的温差等分析结果存放到临时存储部6的规定区域。 
步骤A09,进行诊断处理;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10(作为诊断部),根据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分析模式对应的诊断阀值进行比较,将该诊断阀值与分析结果依据诊断规则中的比较关系,来得到诊断结果,本例中诊断结果对应了被摄体运行状态的信息“关注”。 
步骤A10,将所确定的构成数据按照位置设置部所设置的所述规定尺寸获得的参考图像,所述规定位置,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构成数据为T1构成数据和F1构成数据,将获得的T1和F1与红外热像合成,将合成的图像数据存放在临时存储部6,接着,控制部10控制,将参考图像和红外热像显示在显示部4。如显示界面1703所示。可以看出被摄体热像IR1与轮廓图像T1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想象,如没有体现被摄体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的参照手段,使用者拍摄的被摄体热像IR1的形态和在红外热像中的成像位置、大小、角度,难以主观把握,不但容易遗漏重点测量部位,而且导致设置分析区域的操作繁琐,并且如果没有T1的形态参照,F1的参照效果很弱。 
步骤A11,控制部10检测是否接收到诊断指示?如无则进入步骤A14判断是否退出参照模式,如没有退出,则回到步骤A07,并在步骤A08、A09,对新获得的热像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和诊断的结果替换之前的分析和诊断的结果,存储在临时存储部6的规定区域。而后,在步骤A10,将参考图像与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获得的红外热像共同显示,反映了连续拍摄获得的动态的红外热像与参考图像T1连续显示的状态。 
使用者根据轮廓图像T1的视觉参照,就理解了需要拍摄的被摄体热像IR1的形态要求和在红外热像中的成像位置、大小、角度,而后通过调整热像诊断切换装置13的光学部件和被摄体1之间的拍摄距离、角度、成像位置,使得到的如图17中(显示界面1704)被摄体热像IR1与轮廓图像T1在视觉上处于重合匹配状态。这时,使用者按下分析键26,进入步骤A12。 
步骤A11,显示分析和诊断结果;如图17中(显示界面1705)所示,将存储在规定区域中的分析和诊断结果J17显示在显示部3,使用者根据分析和诊断结果便于作出判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显示,例如作为控制其他设备动作的控制信号从通信接口I/F5输出。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7的显示界面1702和1703中,分析区域F1显示,也可配置为不显示。 
通知的方式,例如通过显示部件等中以文字或图像(包括红外热像、参考图像等)的显示变化、有指示灯产生的光、声音提示、振动等,只要是使用者可以感知的方法都包含在内。优选的方式,控制显示部4将诊断结论进行显示,进一步,还可将与诊断有关的诊断阀值、诊断依据、缺陷类型、缺陷程度、处理建议等以文字等使用者能感知的方式进行通知。 
步骤A13,判断是否按下了切换键22? 
如按动,则进行相应的切换,即回到步骤A02,根据切换配置:确定T1和F1的构成数据来获得参考图像,并将F1(分析区域)作为主对象,先设置F1(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 中的位置参数,而后,根据F1的位置来设置T1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如图17中的1706所示,并且,由于拍摄距离的不同,1706所示分析的诊断结果与1705中的不同,温差增至4.5,由此,使用者能根据该分析的诊断结果,作为更为全面的判断。 
将F1设置为主对象的显示效果,代表了对F1的分析部位的最大化显示的拍摄分析目的,注意轮廓T1部分溢出,符合应用需求而可接受。根据测量目的等的不同,可设置不同的主对象来代表了需要重点观察的区域,根据主对象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尺寸来配置参考图像或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尺寸,即方便又灵活。 
此外,并不限于位置规则的变换,切换的,可以是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分析区域,合成参数、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等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变换,均可达到不同的测量或观察效果。 
步骤A14,判断是否退出参照模式,如未退出,则回到步骤A07,如使用者未释放分析键26,在步骤A12,显示根据步骤A07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经分析诊断处理获得的实时的分析和诊断结果,如使用者释放分析键26,则显示动态的红外热像和参考图像。 
参考图18来说明参考图像(在本实施例中为参考图像)构成数据的指定处理。 
步骤S101,判断是否有默认的(或闪存9中只存储有一个形态构成数据)构成数据,如有,则跳到步骤S107,控制部10选择默认的构成数据;如无,则进入步骤S102。 
步骤S102,控制部10基于闪存9中存储的表4,使显示部4的规定位置显示规定数量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如图17中的1702所示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列表LB。 
步骤S103,接着,根据对拍摄现场的被摄体1的认知,例如现场的设备指示牌,通过操作部11对显示部4上所显示的“被摄体1”予以选择。 
此外,当表4中的被摄体信息由多个属性的属性信息组合构成时,通过对构成被摄体信息的多个属性的属性信息(被摄体选择信息)的显示和多次选择,来最终选择被摄体信息。例如,假定“被摄体1”由对应了变电站属性、设备区属性、设备类型属性的属性信息“变电站1”、“设备区1”、“设备1”构成,选择操作可以是从所显示的变电站属性对应的规定数量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属性信息)中选择“变电站1”,而后,从设备区属性对应的规定数量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属性信息)中选择“设备区1”,接着,从设备类型属性对应的规定数量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属性信息)中选择“设备1”,来最终选择“被摄体1”。选择操作可以分解为对属性信息的多次选择操作来最终选择被摄体信息。 
步骤S104,接着,控制部10判断所选择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对应的被摄体信息关联的构成数据中,是否有规定指定类型的构成数据(或仅关联了一个构成数据); 
如仅关联了一个构成数据,控制部10将根据使用者选择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对应的被摄体信息来选择构成数据;例如当闪存9中存储了如图3所示的被摄体信息及其关联的构成数据,则在步骤S107,控制部10将T1确定为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 
当闪存9中存储了如图4所示的被摄体信息及其关联的多个类型的构成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者事先设置了构成数据的规定指定类型,则跳到步骤S107,控制部10将根据“被摄体1”,及规定确定类型“基准1”“辅助1”,指定构成数据为“T1构成数据”“F1构成数据”。如否,即步骤S103中选择的被摄体信息关联了多个类型的构成数据,并且并未事先设置规定的确定类型,则进入步骤S105。 
步骤S105,控制部10使显示部4显示各构成数据的身份信息由使用者再次进行选择。所述身份信息,如代表其对应的构成数据的身份标识有关的文件名、编号、缩略图等,例如显示构成数据对应的缩略图,供使用者选择,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 
步骤S106,当使用者进行了选择,则进入步骤S107。 
步骤S107,参考图像指定部选择用于获得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而后,从闪存9中读取T1、F1构成数据,包括相互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传送到临时存储部6。 
上述的实施方式,参考图像指定部指定的构成数据,可以是默认的构成数据;或者基于所选择的被摄体选择信息对应的被摄体信息关联的构成数据;或者,根据规定确定类型,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多个类型的构成数据,来确定其中符合规定确定类型的构成数据;或者,由使用者选择构成数据的身份信息,来指定构成数据。 
此外,当存储介质中的构成数据未有以表4的形式与其关联的被摄体信息的形式,则上述步骤中省略步骤S102,S103,构成了按照构成数据的身份信息来选择构成数据的实施方式。 
参考图19来说明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的设置处理。 
步骤S201,控制部10判断是否有规定的位置规则,如果有,则跳到步骤S2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202。 
步骤S202,显示如图9所示的设置菜单,及相应的提示,要求使用者设置位置规则。当完成后,将位置设置规则记录在闪存9中,作为后续的默认配置。 
步骤S203,设置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 
本实施例中,根据预先设置的位置规则,即主对象的类型为“基准1”,按照自适应区域Z1的居中位置进行自适应来计算T1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而后根据F1与T1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来确定F1在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即,以T1的缩放基点(如中心点)作为F1的缩放基点,对F1以相同于T1的缩放率进行缩放来获得F1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以上的位置设置方式,使用者可以不需要进行人工操作,来输入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在拍摄时,由热像诊断切换装置13根据规定的位置规则来自动设置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在确保被摄体热像的尺寸和位置规范的同时,使操作简单。不限于此,控制部10也可基于使用者通过操作部录入的位置和尺寸来确定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和尺寸。 
参考图20来说明分析区域的确定处理。 
步骤S301,判断是否有分析区域的构成数据的规定确定类型;如有,则跳到步骤S303,控制部10根据规定确定类型来确定分析区域。如否,则进入步骤S302。 
步骤S302,设置分析区域 
如图9所示的设置菜单,和相应的提示,或还显示点、线、面的设置栏,要求使用者设置和选择分析区域的构成数据的类型。 
步骤S303,确定分析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者事先设置了分析区域的构成数据的规定的确定类型为“辅助1”,则将“F1构成数据”确定为用于获得分析区域,根据该构成数据,及该构成数据与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的规定位置关系,来确定参考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 
参考图21来说明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的确定处理(A03)。 
步骤S401,判断是否有规定的分析模式和诊断模式;如有,则跳到步骤S403,控制部10将规定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予以确定;如无,则进入步骤S402。 
步骤S402,控制使如图13或15所示的设置菜单,要求使用者进行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等的设置。当设置了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后,将所设置的存储在临时存储部6中,此外,也可将新设置的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与被摄体信息关联保存在闪存9中。例如存储在表4中。作为后续使用。此外,也可将热像装置13中预先存储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例如最低、最高、平均及相应的阀值等)等,进行选择。 
步骤S40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者事先选择了F1构成数据对应的分析模式1和诊断规则1,将该分析模式1和诊断规则1予以确定。 
采用分析区域F1关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避免使用者现场设置的麻烦,并且,当关联了多个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时,可以进行多种复杂的计算。此外,与分析区域所对应的分析模式和和诊断规则也可以没有关联存储的情况,如可以是根据预定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如分析区域中区域单元全部最高、最低、平均等来获得;此外,还可以是响应使用者的设置操作而设置的;分析区域所对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可以是与分析区域预先关联存储的、热像装置13中预定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使用者设置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等这些情况。此外,也可以同时配置多个类型的分析区域及对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 
参考图22来说明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的设置处理。 
步骤S501,控制部10判断是否有规定的位置规则,则跳到步骤S5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502。 
步骤S502,显示如图9所示的设置菜单,要求使用者设置分析区域的位置规则。当完成后,将该类型的分析区域的位置确定规则记录在闪存9中,作为后续的默认配置。 
步骤S503,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像和分析区域的位置设置规则,在参照模式中,主对象的类型为基准1,主对象按照自适应区域Z1的居中位置,自适应来计算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而后根据分析区域F1与T1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来确定分析区域F1在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和尺寸。在切换状态下,则主对象的类型为辅助1,主对象按照自适应区域Z1的居中位置,自适应来计算位于红外热像中的规定位置和规定尺寸,而后根据分析区域F1与T1之间的规定位置关系,来确定T1在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和尺寸。 
此外,主对象还可以是参考图像、分析区域之外的构成数据来获得,即分析区域和参考图像均根据主对象来设置各自的位置参数。 
以上的位置确定方式,使用者可以不需要每次进行人工操作来直接输入分析区域的位置和尺寸参数,在拍摄时,根据规定的位置规则来自动设置参考图像和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在确保被摄体热像的尺寸和位置规范的同时,使操作简单。不限于此,控制部10也可基于使用者通过操作部录入的位置和尺寸来确定参考图像和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和尺寸。 
此外,关于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的指定(步骤A02)、参考图像的位置设置(步骤A03)、分析区域确定(步骤A04)、分析区域的位置设置(步骤A06)、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步骤A05)等的相关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步骤次序来描述,但根据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先后顺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次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一种分析区域F1及其对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但不限与此,可以同时设置多个分析区域和各自对应的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则显示部可以显示多个不同的诊断构成所获得的多个诊断结果;或可按照操作部的切换,则显示部根据切换操作,可以依此显示多个不同的诊断配置所获得的多个诊断结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始终进行分析,在接收到使用者的操作指示时,显示分析和诊断结果;但也可配置为,在按下分析键时,才进行分析和诊断的处理;或者分析和诊断结果的显示也可始终进行显示(例如使用者按下模式键25、分析键26的情况);或者,也可仅显示诊断结果,而不显示分析结果。 
此外,如图1703所示,也可调整参考图像的位置去匹配红外热像中的被摄体热像IR1,所述参考图像位置设置部,响应使用者的调整操作来改变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尺寸、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之一,所述,分析区域位置设置部,根据参考图像的位置、尺寸、旋转角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的相同变化,以保持与参考图像的规定位置关系不变,并且,热像分析部,对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诊断部用于根据热像分析部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实施例1中介绍了多种对参考图像的构成数据、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的确定实施方式、位置设置实施方式、合成参数的设置实施方式、切换的设置实施方式,并可由使用者对这些处理进行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即在热像诊断切换装置13出厂时,即配置好了上述多种设置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组合,例如出厂时已配置好了参考图像的确定方式、参考图像的位置规则、合成参数、分析区域的确定方式、分析模式及诊断规则的确定方式,在使用中,根据存储介质中的构成数据,自动根据出厂配置进行参考图像、分析区域等的确定的实施方式。或者,出厂时已配置好了部分项目,由使用者进行其他部分的配置。在此,上述优点是作为一系列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操作被执行的,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如上所述,实施例1中,在红外热像中显示体现了被摄体预定形态特征的参考图像,以该参考图像作为拍摄被摄体热像的视觉参照,并通过该参考图像、分析区域和按照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诊断规则对被摄体热像进行分析和诊断,获得分析和诊断结果。并且,使用者易于判断参考图像与被摄体热像视觉匹配的状态,这时,进行诊断,确保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对诊断结果进行诊断和观察,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拍摄速度提高,降低了诊断的难度,操作简单。由此,使普通使用者也能达到良好的拍摄技能水平。 
实施例2 
下面来详细介绍实施例2的控制流程。实施例2为具有与实施例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13,闪存9中存储了不同于实施例1的分析控制程序,响应使用者的诊断指示,将冻结显示和保持热像数据;并且,还存储的如图4所示的存储内容。与实施例1的操作不同,使用者的操作是:通过按下操作部11的模式键25进入参照模式,当需要诊断时,按下分析键26进行分析和诊断处理,查看分析诊断结果;并且,与实施例1不同,使用者还配置了具有关于分析区域、分析模式、诊断规则的多种切换配置(未图示)。 
参考图23来说明控制流程。 
步骤B01,控制部10持续监视使用者是否选择了参照模式。 
在待机拍摄状态,控制部10实施其控制,持续监视用户是否选择了参照分析模式。使用者通过按下操作部11的模式键25或菜单选择参照模式,进入步骤B02。 
步骤B02,控制部10进行构成数据的指定处理。详细见图18中的步骤S101-S107。 
步骤B03,控制部10进行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和尺寸的设置处理,或还有旋转角度。详细见图19中的步骤S201-S203。 
步骤B04,接着,将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传送到临时存储部6; 
步骤B05,将所指定的构成数据按照位置设置部所设置的所述规定尺寸获得的参考图像,按照所述规定位置,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这时,如图1703所示。 
步骤B06,判断使用者是否进行了按下了分析键26,如无,则回到步骤B04-B05,即显示参考图像与拍摄获得的红外热像连续合成的图像。当使用者通过调整热像诊断切换装置13的光学部件和被摄体1之间的拍摄距离、角度、成像位置,使得到的如图17中(显示界面1703)被摄体热像IR1与轮廓图像T1在视觉上处于重合匹配状态。这时,使用者按下分析键26,进入下一步。 
步骤B07,响应该操作,将步骤B04获得的热像数据保持在临时存储部6的规定区域;或还将步骤B05获得合成图像、或红外热像保持在临时存储部6的规定区域,将合成图像(或该红外热像)冻结显示。 
步骤B08,控制部10进行分析区域的确定处理。详细见图20中的步骤S301-S303。 
步骤B09,控制部10进行分析区域对应的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的确定处理。详细见图21中的步骤S401-S403。 
步骤B10,控制部10进行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的设置处理。详细见图22中的步骤S501-S503。 
步骤B11,分析处理;即基于上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保持在临时存储部6的规定区域的热像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获得分析和诊断结果。即图像处理部2对分析区域F1(S01、S02)所决定的热像数据(S01、S02中的热像数据),转换为温度值的处理,并根据分析区域F1所关联的分析模式信息1获得的分析模式进行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分析结果数据如区域单元S01、S02的最高温度,以及S01、S02之间的温差等分析结果存放到临时存储部6的规定区域, 
步骤B12,诊断处理;而后诊断部对该分析结果数据与阀值进行比较,获得诊断结果。 
步骤B13,通知诊断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将分析诊断结果J17显示在显示部3,如显示界面1704所示。使用者根据分析诊断结果便于作出判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显示,例如作为提供给其他装置的分析诊断结果数据从通讯I/F5输出。或者仅通知诊断结果。 
步骤B14,判断使用者是否进行了切换操作,如进行了,则回到步骤B08,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无,则进入下一步,优选的,显示部显示所切换的分析区域、分析模式等的标识栏,以便于使用者切换时得到提示。其中,如有其他的诊断配置,则可以进行选择或切换,如切换了分析区域等,则回到步骤B08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切换了分析模式和诊断规则中的其中之一,则回到步骤B09等进行相应的处理。 
步骤B15,判断是否释放了分析键22?如释放,则进入步骤B14,如未释放,则回到步骤B12,继续显示分析诊断结果。 
步骤B16,判断是否退出参照模式,如未退出,则回到步骤B04,如退出,则退出参照模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不同,使用者在参考图像和红外热像视觉匹配的状态下,冻结显示红外热像或合成图像,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显示,确保了分析的正确性。上述过程便于红外拍摄中的分析诊断,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拍摄速度提高,降低了诊断的难度,操作简单。此外,也可以进行分析区域或分析模式等的切换。 
实施例3 
虽然本发明在实施例1中用于具有拍摄功能的热像装置13,但对于本发明而言拍摄获得热像数据的功能不是必不可少的,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从外部接收和处理热像传输数据的热像处理装置等。所述热像传输数据,例如可以是热像数据,可以是热像数据生成的红外热像,可以是压缩后的热像数据,可以是压缩红外热像的数据等。实施例4以热像处理装置100作为热像诊断切换装置的实例。 
参考图24为热像处理装置100和热像拍摄装置101连接构成的热像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热像处理装置100具有通信接口1、辅助存储部2、显示部3、RAM4、硬盘5、操作部6通过总线与上述部件连接并进行整体控制的CPU7。作为热像处理装置100,可以例举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与热像拍摄装置配套使用的显示装置等作为例子。热像处理装置100,基于CPU7的控制,通过通信接口1接收与热像处理装置100连接的热像拍摄装置101输出的热像传输数据。 
通信接口1,用于连续接收热像拍摄装置101输出的热像传输数据;其中,包括接收通过中继装置来发送的(由热像拍摄装置101输出的热像传输数据通过中继装置来发送的)热像传输数据;同时,还可作为对热像拍摄装置101进行控制的通信接口。在此,通信接口1包括热像处理装置100上的各种有线或无线通信接口,如网络接口、USB接口、1394接口、视频接口等。 
辅助存储部2,例如CD-ROM、存储卡等存储介质及相关的接口。 
显示部3如液晶显示器,显示部3还可以是与热像处理装置100连接的其他显示器,而热像处理装置100自身的电气结构中可以没有显示器。 
RAM4作为对通信接口1接收的热像传输数据进行临时存储的缓冲存储器,同时,作为CPU7的工作存储器起作用,暂时存储由CPU7进行处理的数据。 
硬盘5中存储有用于控制的程序,以及控制中使用的各种数据。 
从热像装置13中除去拍摄部1以外的结构与热像处理装置100大致相同,显然通过获取热像传输数据,同样适用上述实施例。因此省略了实施方式的说明。 
其中,CPU7还执行了图像处理部的功能,用于对接收的热像传输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而获得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规定的处理如修正、插值、伪彩、合成、压缩、解压等,进行转换为适合于显示用、记录用等数据的处理。其中,CPU7根据热像传输数据的不同格式,一种实施方式,例如,当接收的热像传输数据为压缩的热像数据,规定的处理如CPU7对获取部接收的热像传输数据进行解压并进行相应的规定处理;一种实施方式,对压缩热像数据(热像传输数据)解压后相应的规定处理如伪彩处理,来获得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此外,规定的处理还如在解压后的热像传输数据进行校正、插值等规定的各种处理。另一种实施方式,例如, 当接收的热像传输数据本身已是压缩的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则解压来获得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又一种实施方式,例如,当通信接口1接收的是模拟的红外热像时,控制将经相关AD转换电路AD转换后获得数字的红外热像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临时存储部6。 
热像拍摄装置101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热像拍摄装置,其用于对被摄体进行拍摄,并输出热像传输数据。见图15中热像拍摄装置101的电气框图,由通信接口10、拍摄部20、闪存30、图像处理部40、RAM50、CPU60等构成。其中,CPU60控制了热像拍摄装置101的整体的动作,闪存30中存储了控制程序以及各部分控制中使用的各种数据。拍摄部20包括未图示的光学部件、驱动部件、热像传感器、信号预处理电路,用于拍摄获得热像数据。该热像数据暂时存储在RAM50中,而后经图像处理部40(如DSP)经过规定处理(如压缩处理等)后获得热像传输数据,经通信接口10输出。根据设计和使用目的的不同,例如,热像拍摄装置101输出的热像数据可以是规定处理后的热像数据,也可以是热像的图像数据(热像数据生成的热像的图像数据),热像数据或热像的图像数据经规定格式压缩后的数据等之一或多种,统称热像传输数据。在此,热像拍摄装置101用于拍摄并输出的热像传输数据,其作用类似热像装置13中的拍摄部1。 
图25为热像处理装置100和热像拍摄装置101连接构成的热像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的示意图。 
热像拍摄装置101采用云台等架设在检测车辆,经由专用电缆等通信线、或有线和无线的方式构成的局域网等方式与热像处理装置100进行连接。使用者通过热像处理装置100进行观看和监测被摄体热像。热像拍摄装置101,与热像处理装置100连接构成实施方式中的信息记录系统,用于对被摄体进行拍摄获得热像数据,并输出热像传输数据。 
此外,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或可编程的FPGA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部分或全部部件的处理和控制功能。 
此外,实施例中以电力行业的被摄体应用作为场景例举,也适用在红外检测的各行业广泛运用。 
上述所描述的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例举说明不对发明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定,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说明书后可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其他的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包括:
拍摄部,用于拍摄获得热像数据;
显示控制部,用于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参考图像与连续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动态的红外热像;所述显示控制部具有:指定单元,用于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指定与的参考图像有关的构成数据;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规定位置规则来设置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规定的显示参数,将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
热像诊断部,用于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所述热像分析部具有:分析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分析区域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分析单元,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诊断单元,用于根据热像分析部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切换控制部,用于发出切换指示;
所述显示控制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构成数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显示参数至少之一的切换的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切换后的参考图像及红外热像,或红外热像;和/或,所述热像诊断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分析区域、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至少之一的切换,对拍摄部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部,用于使用者进行切换规则的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图像体现了被摄体的形态特征。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信息显示控制部,用于控制使显示部显示规定数量的被摄体选择信息;
被摄体信息选择部,根据使用者选择的被摄体选择信息来选择对应的被摄体信息;
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所选择的被摄体信息,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该被摄体信息关联的构成数据,进行基准图像与红外热像的共同显示的控制,及所述热像诊断部根据该被摄体信息关联的构成数据、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进行诊断的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冻结控制部,用于响应预定的操作,将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保持在存储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使显示部显示冻结的红外热像,或冻结的红外热像和参考图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像诊断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使对保持在存储介质中的热像数据进行诊断。
8.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部,用于获取热像传输数据;
显示控制部,用于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参考图像与连续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动态的红外热像;所述显示控制部具有:指定单元,用于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指定与的参考图像有关的构成数据;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规定位置规则来设置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规定的显示参数,将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
热像诊断部,用于对获取部获取的热像传输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分析结果,所述热像分析部具有:分析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分析区域位置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分析单元,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获取部获取的热像传输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诊断单元,用于根据热像分析部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切换控制部,用于发出切换指示;
所述显示控制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构成数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显示参数至少之一的切换的控制,使显示部显示切换后的参考图像及红外热像,或红外热像;和/或,所述热像诊断部,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分析区域、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至少之一的切换,对获取部获取的热像传输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9.热像诊断切换方法,包括:
拍摄步骤,用于拍摄获得热像数据;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控制显示参考图像与连续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动态的红外热像;所述显示控制步骤具有:指定步骤,用于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指定与的参考图像有关的构成数据;位置设置步骤,用于规定位置规则来设置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根据规定的显示参数,将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
热像诊断步骤,用于对拍摄步骤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所述热像分析步骤具有:分析区域确定步骤,用于确定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分析区域位置设置步骤,用于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分析步骤,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拍摄步骤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诊断步骤,用于根据热像分析步骤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切换控制步骤,用于发出切换指示;
所述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构成数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显示参数至少之一的切换的控制,使显示步骤显示切换后的参考图像及红外热像,或红外热像;和/或,所述热像诊断步骤,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分析区域、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至少之一的切换,对拍摄步骤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10.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步骤,用于获取热像传输数据;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控制使显示步骤显示参考图像与连续拍摄获得的热像数据生成的动态的红外热像;所述显示控制步骤具有:指定步骤,用于基于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构成数据,指定与的参考图像有关的构成数据;位置设置步骤,用于规定位置规则来设置基于所指定的构成数据获得的参考图像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根据规定的显示参数,将参考图像与红外热像共同显示;
热像诊断步骤,用于对获取步骤获取的热像传输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分析结果,所述热像分析步骤具有:分析区域确定步骤,用于确定与基准图像对应的分析区域;分析区域位置设置步骤,用于设置分析区域位于红外热像中的位置参数;分析步骤,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分析区域,按照规定的分析模式,对获取步骤获取的热像传输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诊断步骤,用于根据热像分析步骤获得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诊断规则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切换控制步骤,用于发出切换指示;
所述显示控制步骤,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构成数据、参考图像的位置参数、显示参数至少之一的切换的控制,使显示步骤显示切换后的参考图像及红外热像,或红外热像;和/或,所述热像诊断步骤,用于响应切换指示,按照预定的切换规则,进行分析区域、分析区域的位置参数、分析模式、诊断规则至少之一的切换,对获取步骤获取的热像传输数据或规定处理后获得的数据进行诊断,获得诊断结果。
CN201210356265.6A 2012-09-21 2012-09-21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Pending CN103674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6265.6A CN103674275A (zh) 2012-09-21 2012-09-21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6265.6A CN103674275A (zh) 2012-09-21 2012-09-21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4275A true CN103674275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2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6265.6A Pending CN103674275A (zh) 2012-09-21 2012-09-21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42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4514A (zh) * 2018-05-17 2018-07-31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电力检修设备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6960A (zh) * 2003-12-05 2004-11-17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线热成像图像及可见光图像复合视频实时显控装置
US20090175499A1 (en) * 2008-01-03 2009-07-0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objects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identified objects
CN102538980A (zh) * 2012-01-12 2012-07-04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热像装置和热像拍摄方法
CN102564607A (zh) * 2012-01-12 2012-07-11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热像装置和热像规范拍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6960A (zh) * 2003-12-05 2004-11-17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线热成像图像及可见光图像复合视频实时显控装置
US20090175499A1 (en) * 2008-01-03 2009-07-0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objects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identified objects
CN102538980A (zh) * 2012-01-12 2012-07-04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热像装置和热像拍摄方法
CN102564607A (zh) * 2012-01-12 2012-07-11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热像装置和热像规范拍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4514A (zh) * 2018-05-17 2018-07-31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电力检修设备系统
CN108344514B (zh) * 2018-05-17 2024-02-02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电力检修设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4281A (zh) 诊断装置和诊断方法
CN103105234A (zh) 热像装置和热像规范拍摄方法
CN103063314B (zh) 热像装置和热像拍摄方法
CN103090976B (zh) 热像显示装置、热像显示系统和热像显示方法
CN103776539A (zh)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CN103674274A (zh) 热像记录控制装置和热像记录控制方法
CN103674272A (zh) 热像分析控制装置和热像分析控制方法
CN103674269A (zh) 热像测量装置和热像测量方法
CN103674275A (zh) 热像诊断切换装置和热像诊断切换方法
CN103674256A (zh) 热像分析切换装置和热像分析切换方法
CN103674258A (zh) 热像诊断控制装置和热像诊断控制方法
CN103674254A (zh) 热像显示切换装置和热像显示切换方法
CN103776541A (zh) 测量模式选择装置和测量模式选择方法
CN103674253A (zh) 热像显示控制装置和热像显示控制方法
CN103674257A (zh) 热像分析处理装置和热像分析处理方法
CN103674280A (zh) 热像显控装置和热像显控方法
CN103674268A (zh) 红外显示变换装置和红外显示变换方法
CN103674278A (zh) 红外显示控制装置和红外显示控制方法
CN103674271A (zh) 热像控制装置和热像控制方法
CN103674255A (zh) 热像处理装置和热像处理方法
CN103674267A (zh) 红外显控装置和红外显控方法
CN104655638A (zh) 分析对比装置和分析对比方法
CN103674279A (zh) 热像测量模式选择装置和热像测量模式选择方法
CN103428437A (zh) 热像摄影装置和热像摄影方法
CN104422526A (zh) 热像分析装置和热像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Yuhang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311113 Qixian Village Building 1 Liangzhu Street Bridge

Applicant after: Mission Infrared Electro-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Binjiang District 310051 shore road 1180, room 1 No. 2 factory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five floor corridor Room 501

Applicant before: Mission Infrared Electro-optics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