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3510B -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3510B
CN103673510B CN201310182234.8A CN201310182234A CN103673510B CN 103673510 B CN103673510 B CN 103673510B CN 201310182234 A CN201310182234 A CN 201310182234A CN 103673510 B CN103673510 B CN 103673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raw material
brown coal
drying
material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22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3510A (zh
Inventor
吴道洪
史丰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822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3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3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3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3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3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所述褐煤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褐煤放入原料塔内;S2、将所述原料塔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内以使所述原料塔内的压力降低,其中所述干燥塔对所述气体进行干燥处理;S3、将步骤S2中干燥处理后的气体重新通入所述原料塔内;以及S4、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得到干燥的褐煤。根据本发明的褐煤干燥方法,通过将原料塔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内,可将原料塔内的压力降低,从而褐煤中的水分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快速蒸发,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提高干燥速率,同时,避免了褐煤因局部高温引起自燃或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整个系统在较低的压力下运行,降低了气流通过原料塔时产生的扬尘。

Description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褐煤属于煤化程度较低的煤种,其储量占到我国目前煤炭总查明储量的13%以上。褐煤的特点是水分高、孔隙度大,挥发分高、热值低。我国褐煤一般含全水大约20-50%,而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褐煤含水可达70%以上。大量开采水分高的褐煤直接用于燃烧,不仅锅炉燃烧不稳定,而且效率低。由于水分蒸发的过程会带走大量热能,使得燃烧排烟热损失大,发电热效率低。此外,高水分含量使得褐煤只能在当地使用,不可能长距离运输,极大地限制了煤炭的开采规模。因此,开发先进的富含水褐煤干燥技术,对于褐煤的深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褐煤是一种多孔物质,微孔发达,其中水分大多是毛细孔内的内在水或以有机氧通过氢键结合的结合水状态存在,水分的移除较为困难。对于蒸发干燥过程来说,关键问题之一是能耗高。据测算,需要消耗可达25%处理煤的能量来蒸发水分,因此其获得单位能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
传统的褐煤干燥技术,一种技术是以烟道气作为干燥介质,与褐煤直接接触,使煤中水分蒸发干燥。另一种技术是以低压饱和蒸汽作为加热介质(HermanH.Browncoal[M].SECV,Melbourne,1952),采用间接干燥原理(煤在管内流动,蒸汽通过管壁传热)去除褐煤中的水分。
对于第一种技术,由于褐煤挥发分高,着火温度低,容易产生过热现象,使煤质变差,控制得不好,还会发生自燃或爆炸。为防止爆炸所采取的较低热风温度的方法,则存在干燥强度低、速度慢,不适合工业生产要求等问题。
对于第二种技术,虽然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然而,此技术依然是通过蒸发将水分脱除,因此能耗较高,尾气排放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低温条件下高效去除褐煤中的水分的褐煤干燥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褐煤干燥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褐煤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褐煤放入原料塔内;S2、将所述原料塔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内以使所述原料塔内的压力降低,其中所述干燥塔对所述气体进行干燥处理;S3、将步骤S2中干燥处理后的气体重新通入所述原料塔内;以及S4、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得到干燥的褐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方法,通过将原料塔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内,可将原料塔内的压力降低,从而褐煤中的水分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快速蒸发,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提高干燥速率,同时,由于干燥温度低,避免了褐煤因局部高温引起自燃或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整个系统在较低的压力下运行,降低了气流通过原料塔时产生的扬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褐煤干燥方法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2中将所述原料塔内的气体抽至所述干燥塔内通过真空泵实现。由此,通过设置真空泵,可降低原料塔内的压力,使褐煤中的水分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脱出。
可选地,所述真空泵控制所述原料塔内的压力为0.001~0.08MP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燥塔内放置有干燥剂,所述步骤S4之前,还包括:S31、对所述干燥塔内的所述干燥剂进行干燥再生。由此,通过设置干燥剂,可有效去除从原料塔中通入的气体中的水分。
可选地,所述干燥塔为一个,所述步骤S31在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之间。
或者可选地,所述干燥塔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干燥塔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3的过程中,另一个所述干燥塔执行所述步骤S31。由此,有效地提高了褐煤的干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塔上分别设有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其中所述进气通路用于通入高温干燥气体,所述排气通路用于排出带走所述干燥剂水分并与所述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由此,可实现干燥剂再生,且高温干燥气体与干燥剂换热后,使得干燥剂具有一定的温度,然后该干燥剂与原料塔中带有水汽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得将要进入原料塔中的气体具有一定温度,从而可作为褐煤升温的热量来源。
可选地,所述高温干燥气体为温度在110℃~300℃的空气或氮气。
可选地,所述干燥剂为分子筛、硅胶、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或无水硫酸钙。
具体地,所述原料塔和所述干燥塔分别通过进气管路和所述出气管路相通,其中所述进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顶部,所述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原料塔内的褐煤的温度为50~150℃。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系统,包括:原料塔,所述原料塔内限定出容纳空间以盛放褐煤,所述原料塔上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至少一个干燥塔,至少一个所述干燥塔分别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与所述原料塔相通,所述干燥塔内放置干燥剂;以及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在所述进气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系统,通过设置真空泵,可将原料塔内的压力降低,从而褐煤中的水分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快速蒸发,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提高干燥速率,且由于干燥温度低,避免了褐煤因局部高温引起自燃或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在褐煤干燥过程中,褐煤与干燥剂没有直接接触,且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褐煤粒度变化小,从而增大了干燥剂的可选择范围。另外,该系统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干燥塔上分别设有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其中所述进气通路用于通入高温干燥气体,所述排气通路用于排出带走所述干燥剂水分并与所述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由此,可实现干燥剂再生,且高温干燥气体与干燥剂换热后,使得干燥剂具有一定的温度,然后该干燥剂与原料塔中带有水汽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得将要进入原料塔中的气体具有一定温度,从而可作为褐煤升温的热量来源。
可选地,所述高温干燥气体为温度在110℃~300℃的空气或氮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顶部,所述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塔的顶部设有除尘器。由此,通过设置除尘器,可有效去除原料塔内的灰尘,有利于真空泵的稳定运行。
可选地,所述干燥塔为两个。由此,可有效提高褐煤的干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真空泵控制所述原料塔内的压力为0.001~0.08MPa。
可选地,所述原料塔内的褐煤的温度为50~150℃。
可选地,所述干燥剂为分子筛、硅胶、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或无水硫酸钙。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褐煤干燥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方法,该褐煤干燥方法可用于干燥褐煤。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褐煤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褐煤放入原料塔1内;
S2、将原料塔1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2内以使原料塔内的压力降低,其中干燥塔2对气体进行干燥处理;
S3、将步骤S2中干燥处理后的气体重新通入原料塔1内;以及
S4、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得到干燥的褐煤。
也就是说,首先将褐煤放入原料塔1中,降低原料塔1内的压力,在低压下,液态水变为水蒸汽的驱动力增大,蒸发所需的温度降低,使得原料塔1内褐煤中的水分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脱出,然后携带水汽的气体从原料塔1进入到干燥塔2中,干燥塔2对该气体进行干燥处理以得到较为干燥的气体,干燥后的气体重新通入原料塔1内,进行下一个循环,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得到干燥的褐煤。可选地,在将干燥处理后的气体重新通入原料塔1内的过程中,原料塔1内的褐煤的温度可为50~15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低温气流对褐煤进行加热,或直接对褐煤进行低温加热以使褐煤中的水分脱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方法,通过将原料塔1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2内,可将原料塔1内的压力降低,从而褐煤中的水分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快速蒸发,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提高干燥速率,同时,由于干燥温度低,避免了褐煤因局部高温引起自燃或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整个系统在较低的压力下运行,降低了气流通过原料塔1时产生的扬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将原料塔1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2内通过真空泵3实现。通过设置真空泵3,可降低原料塔1内的压力,在低压下,液态水变为水蒸汽的驱动力增大,蒸发所需的温度降低,使褐煤中的水分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脱出。可选地,真空泵3控制原料塔1内的压力为0.001~0.08MPa。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干燥塔2内放置有干燥剂,步骤S4之前,还包括:S31、对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进行干燥再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干燥再生”可以理解为去除干燥剂中的水分,使干燥剂恢复吸水的功能。可选地,干燥塔2内可装满干燥剂,干燥剂可为分子筛、硅胶、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钙或其它具有吸水能力的物质。由此,通过设置干燥剂,可有效去除从原料塔1中通入的气体中的水分。
具体地,干燥塔2为一个,步骤S31在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换言之,当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每吸收一次褐煤中的水分后,就对干燥剂进行一次干燥再生。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还可多次吸收褐煤中的水分直至接近饱和状态后,再对干燥剂进行干燥再生,从而可提高干燥剂的利用率以及褐煤的干燥速率。
可选地,干燥塔2为两个,其中一个干燥塔2依次执行步骤S2和步骤S3的过程中,另一个干燥塔2执行步骤S31。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干燥塔2与原料塔1进行气体交换时,可对另一个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进行再生操作,从而可提高褐煤的干燥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干燥塔2上分别设有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其中进气通路23用于通入高温干燥气体,排气通路24用于排出带走干燥剂水分并与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示例中,进气通路23可设在干燥塔2的底部,排气通路24可设在干燥塔2的顶部,且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分别与干燥塔2相连通。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进气通路23可设在干燥塔2的顶部且排气通路24可设在干燥塔2的底部,或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分别设在干燥塔2的其它部位。进气通路23与干燥塔2相连通,用于向干燥塔2内通入高温干燥气体,该高温干燥气体可与干燥剂进行热交换以使干燥剂具有一定的温度,从而使得进入干燥塔2内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温度,该气体中所具有的热量可作为褐煤升温的热量来源之一,从原料塔1中通入的携带大量水汽的气体与干燥剂接触时放出的热量也可作为褐煤升温的热量来源之一,当对原料塔1中的褐煤进行干燥处理时,从干燥塔2进入原料塔1中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利用具有一定温度的气流对褐煤进行加热,从而将褐煤中的水分带出,另外,干燥剂经过多次利用会逐渐接近饱和状态,通入高温干燥气体可带走干燥剂中的水分,从而使得干燥剂再生,排气通路24与干燥塔2相连通,用于排出带走干燥剂中的水分且与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
可选地,高温干燥气体为温度在110℃~300℃的高温干燥空气或高温干燥氮气。当高温干燥气体为空气时,可直接排空,当高温干燥气体为氮气时,可循环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需要理解的是,高温干燥气体还可以是其它气体,而不限于空气或氮气。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高温干燥气体还可以为温度在110℃~300℃的烟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温干燥气体的温度可以根据干燥剂的种类而定,“烟气”可以理解为烟道气,该烟道气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具体地,原料塔1和干燥塔2分别通过进气管路21和出气管路22相通,其中进气管路21的两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顶部,出气管路22的两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底部。如图2所示,进气管路21的一端连接在干燥塔2的顶部,其另一端连接在原料塔1的顶部,以使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顶部连通,出气管路22的一端连接在干燥塔2的底部,其另一端连接在原料塔1的底部,以使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底部连通。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气管路21的两端还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底部,出气管路22的两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顶部。需要理解的是,进气管路21和出气管路2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顶部和底部,还可设置在相应的干燥塔2或原料塔1的其它部位。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系统100,包括:原料塔1、至少一个干燥塔2以及真空泵3。原料塔1内限定出容纳空间11以盛放褐煤,原料塔1上具有进料口12和出料口13。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原料塔1内限定出用于盛放褐煤的容纳空间11,该容纳空间11也是褐煤进行干燥的场所,原料塔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12用于向容纳空间11内装入待干燥的褐煤,原料塔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13用于排出干燥后的褐煤。
干燥塔2内放置干燥剂。也就是说,干燥塔2内限定出用于盛放干燥剂的盛放空间,可选地,干燥塔2内可装满干燥剂,可选地,干燥剂可为分子筛、硅胶、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或无水硫酸钙。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干燥剂还可为其它具有吸水能力的物质。
至少一个干燥塔2分别通过进气管路21和出气管路22与原料塔1相通,真空泵3设在进气管路21上。也就是说,干燥塔2和原料塔1通过进气管路21和出气管路22相连通,真空泵3设在进气管路21上。需要理解的是,干燥塔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系统100,通过设置真空泵3,可将原料塔1内的压力降低,从而褐煤中的水分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快速蒸发,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提高干燥速率,且由于干燥温度低,避免了褐煤因局部高温引起自燃或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在褐煤干燥过程中,褐煤与干燥剂没有直接接触,且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褐煤粒度变化小,从而增大了干燥剂的可选择范围。另外,该系统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干燥塔2上分别设有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其中进气通路23用于通入高温干燥气体,排气通路24用于排出带走干燥剂水分并与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如图2所示。由此,可实现干燥剂再生,且高温干燥气体与干燥剂换热后,使得干燥剂具有一定的温度,然后该干燥剂与原料塔1中带有水汽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得将要进入原料塔1中的气体具有一定温度,从而可作为褐煤升温的热量来源。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干燥塔2上还可不设有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当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达到饱和状态时,可取出干燥塔2内的处于饱和状态的干燥剂,向干燥塔2内放入新的干燥剂。
可选地,高温干燥气体为高温干燥空气或高温干燥氮气。当高温干燥气体为空气时,可直接排空,当高温干燥气体为氮气时,可循环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需要理解的是,高温干燥气体还可以是其它气体,而不限于空气或氮气。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高温干燥气体还可以为温度在110℃~300℃的烟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温干燥气体的温度可以根据干燥剂的种类而定,“烟气”可以理解为烟道气,该烟道气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当对原料塔1中的褐煤进行干燥处理时,可仅打开进气管路21,启动进气管路21上的真空泵3,则原料塔1中的气体会逐渐流入干燥塔2中,控制原料塔1中的压力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待原料塔1达到工艺要求的真空度后,由于原料塔1内的压力降低,从而褐煤中的水分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脱出,关闭真空泵3,关闭进气管路21,逐步打开出气管路22,使得干燥塔2内的气体自动缓慢地注入原料塔1内,通过气流与褐煤直接接触,用以褐煤升温,并将褐煤中脱出的水分带走,待干燥塔2与原料塔1之间达到压力平衡时,关闭出气管路22,至此完成一个原料塔1和干燥塔2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从而褐煤经过一次干燥。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可对褐煤进行进一步干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气管路21的两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顶部,出气管路22的两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底部。如图2所示,进气管路21的一端连接在干燥塔2的顶部,其另一端连接在原料塔1的顶部,以使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顶部连通,出气管路22的一端连接在干燥塔2的底部,其另一端连接在原料塔1的底部,以使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底部连通。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气管路21的两端还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底部,出气管路22的两端分别设在干燥塔2和原料塔1的顶部(图未示出)。需要理解的是,进气管路21和出气管路2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顶部和底部,还可设置在相应的干燥塔2或原料塔1的其它部位。
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真空泵3和干燥塔2之间的进气管路21上设有第一阀门211,出气管路22上设有第二阀门221。由此,当打开第一阀门211、关闭第二阀门221、启动真空泵3时,原料塔1中的气体逐渐流入干燥塔2中,使得原料塔1内的压力降低,从而褐煤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干燥,防止了过热以及自燃或爆炸等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上分别设有第三阀门231和241。由此,当对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进行高温干燥处理时,可分别打开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上的第三阀门231和241,高温干燥气体通过进气通路23进入干燥塔2内以与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并带走干燥剂中的水分,然后与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并带走干燥剂中的水分的气体通过排气通路24排出干燥塔2外,使得干燥剂再生,从而干燥剂可以多次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成本。需要理解的是,干燥剂的再生温度可以根据干燥剂的种类而定。
进一步地,原料塔1的顶部设有除尘器4,可选地,该除尘器4为布袋除尘器4。由此,通过设置除尘器4,可有效去除原料塔1内的灰尘,有利于真空泵3的稳定运行。
如图2所示,干燥塔2为两个。由此,可有效提高褐煤的干燥效率。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原料塔1中通过进料口12装入褐煤,在两个干燥塔2中分别装入干燥剂(如分子筛),打开其中一个干燥塔2上的第一阀门211,其余阀门全关。启动真空泵3,则原料塔1中气体逐渐流入该干燥塔2,控制原料塔1中的压力为0.001-0.08MPa,待原料塔1达到工艺要求的真空度后,关闭真空泵3,关闭第一阀门211。逐步打开该干燥塔2上的第二阀门221,使该干燥塔2内的气体自动缓慢注入原料塔1,待该干燥塔2与原料塔1之间达到压力平衡时,关闭第二阀门221。至此完成一个原料塔1与其中一个干燥塔2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打开另一个干燥塔2上的第一阀门211,启动真空泵3,则原料塔1中气体逐渐流入该干燥塔2,同样控制原料塔1中的压力为0.001-0.08MPa,待原料塔1达到工艺要求的真空度后,关闭真空泵3,关闭该干燥塔2上的第一阀门211。逐步打开该干燥塔2上的第二阀门221,使该干燥塔2内的气体自动缓慢注入原料塔1,待该干燥塔2与原料塔1之间达到压力平衡时,关闭第二阀门221。至此完成一个原料塔1与该干燥塔2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进行原料塔1与其中一个干燥塔2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另一个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再生操作,具体方式为:分别打开该干燥塔2的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上的第三阀门231和241,在进气通路23上的进气口充入高温干燥气体,将干燥剂干燥再生。干燥剂干燥完毕后,停止供气,并关闭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上的第三阀门231和241。
同样的,在进行原料塔1与干燥塔2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干燥塔2内的干燥剂再生操作,具体方式为:打开该干燥塔2的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上的第三阀门231和241,在该干燥塔2的进气通路23上的进气口充入高温干燥气体。干燥剂干燥完毕后,停止供气,并关闭进气通路23和排气通路24上的第三阀门231和241。
可选地,真空泵3控制原料塔1内的压力为0.001~0.08MPa。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示例中,当设有两个干燥塔2时,打开其中一个干燥塔2的与原料塔1连通的进气管路21上的第一阀门211,其余阀门全部关闭,启动真空泵3,则原料塔1中的气体逐渐流入干燥塔2,原料塔1内的压力会逐渐降低,可控制原料塔1内的压力为0.001~0.08MPa,此时褐煤中的水分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脱出。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启动真空泵3,还可控制原料塔1内的压力为其它数值。
可选地,原料塔1内的褐煤的温度为50~150℃。干燥剂再生时,要求干燥剂处于较高的温度状态,因此,干燥剂本身起到了一定的蓄热作用,另外,水汽与干燥剂接触时,也会释放出一部分热量,这两部分热量一起,经由干燥塔2和原料塔1之间的气体流动过程而传递给褐煤以提供褐煤干燥所需的热量,并且通过控制出气管路22上第二阀门221的大小以调整气流进入原料塔1内速度的大小,由此可控制原料塔1内褐煤的温度为50~150℃,从而防止了褐煤受局部高温而发生自燃甚至爆炸的现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褐煤放入原料塔内;
S2、将所述原料塔内的气体抽至干燥塔内以使所述原料塔内的压力降低,其中所述干燥塔对所述气体进行干燥处理;
S3、将步骤S2中干燥处理后的气体重新通入所述原料塔内;以及
S4、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得到干燥的褐煤,
其中所述干燥塔上分别设有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其中所述进气通路用于通入高温干燥气体,所述排气通路用于排出带走干燥剂水分并与所述干燥剂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所述高温干燥气体为温度在110℃~300℃的空气或氮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所述原料塔内的气体抽至所述干燥塔内通过真空泵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控制所述原料塔内的压力为0.001~0.08MP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内放置有干燥剂,所述步骤S4之前,还包括:
S31、对所述干燥塔内的所述干燥剂进行干燥再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为一个,所述步骤S31在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干燥塔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3的过程中,另一个所述干燥塔执行所述步骤S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原料塔内的褐煤的温度为50~15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剂为分子筛、硅胶、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或无水硫酸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塔和所述干燥塔分别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相通,其中所述进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顶部,所述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底部。
10.一种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褐煤干燥方法干燥褐煤的褐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料塔,所述原料塔内限定出容纳空间以盛放褐煤,所述原料塔上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至少一个干燥塔,至少一个所述干燥塔分别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与所述原料塔相通,所述干燥塔内放置干燥剂;以及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在所述进气管路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褐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顶部,所述出气管路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塔和所述原料塔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褐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塔的顶部设有除尘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褐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为两个。
CN201310182234.8A 2013-05-14 2013-05-16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Active CN103673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2234.8A CN103673510B (zh) 2013-05-14 2013-05-16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6126 2013-05-14
CN201310176126.X 2013-05-14
CN201310176126X 2013-05-14
CN201310182234.8A CN103673510B (zh) 2013-05-14 2013-05-16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3510A CN103673510A (zh) 2014-03-26
CN103673510B true CN103673510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26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2234.8A Active CN103673510B (zh) 2013-05-14 2013-05-16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CN20132026887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89582U (zh) 2013-05-14 2013-05-16 褐煤干燥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6887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89582U (zh) 2013-05-14 2013-05-16 褐煤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673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3510B (zh) * 2013-05-14 2016-06-22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CN110106006A (zh) * 2019-04-04 2019-08-09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细粒煤非热力脱水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393A (zh) * 1998-12-04 2000-06-14 胡培光 谷物真空干燥贮藏系列设施
EP1650515A1 (en) * 2004-10-21 2006-04-26 S.B. Plastic Machinery S.r.l. Vacuum dryer for granular plastic materials
CN102625899A (zh) * 2009-08-21 2012-08-01 双子贸易开放式股份公司 干燥多毛细孔大量材料的方法和工艺
CN102893112A (zh) * 2010-03-03 2013-01-23 威特曼塑料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干燥散装物料的装置
CN203489582U (zh) * 2013-05-14 2014-03-19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褐煤干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9126U (zh) * 2009-07-31 2010-05-05 潍坊沃尔特化学有限公司 真空干燥箱过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393A (zh) * 1998-12-04 2000-06-14 胡培光 谷物真空干燥贮藏系列设施
EP1650515A1 (en) * 2004-10-21 2006-04-26 S.B. Plastic Machinery S.r.l. Vacuum dryer for granular plastic materials
CN102625899A (zh) * 2009-08-21 2012-08-01 双子贸易开放式股份公司 干燥多毛细孔大量材料的方法和工艺
CN102893112A (zh) * 2010-03-03 2013-01-23 威特曼塑料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干燥散装物料的装置
CN203489582U (zh) * 2013-05-14 2014-03-19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褐煤干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9582U (zh) 2014-03-19
CN103673510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0278A (zh) 油气回收方法
CN1912499A (zh) 开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技术
CN103644677A (zh) 基于节流闪蒸并实现再生能量自平衡的溶液再生装置
CN103090642B (zh) 颗粒状物料的回热式固定床干燥工艺及装置
CN105807028A (zh) 采用高温蒸汽加热煤体解吸瓦斯的试验装置
CN103673510B (zh) 褐煤干燥方法和褐煤干燥系统
CN204865443U (zh) 尾气处理装置
CN101518707B (zh) 一种瓦斯气的吸附除湿方法及其装置
CN207405057U (zh) 脱水污泥热解处置系统
CN202756905U (zh) 二氧化碳储罐蒸发气体回收装置
CN108386827A (zh) 一种利用废热的蒸汽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218255A (zh) 干燥机与干燥机的干燥再生方法
CN203284374U (zh) 一种液化烃的精脱水集成装置
CN203899427U (zh) 连续式氢气干燥装置
CN207610363U (zh) 一种尾气余热的回收装置
CN206638014U (zh) 一种褐煤干燥提质发电系统
CN201983513U (zh) 一种低温补气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205536545U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锅炉
CN103265985B (zh) 一种降低低浓瓦斯湿度的装置和除湿方法
CN205062014U (zh) 天然气脱水系统
CN203704445U (zh) 一种基于闪蒸的溶液再生装置
CN210993631U (zh) 一种烟气脱水及消白烟系统
CN204678065U (zh) 一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系统的脱水再生冷却系统
CN203483880U (zh) 一种新型节能的液氨蒸发系统
CN103175412A (zh) 一种烧结机大烟道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0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Machi Town cow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Machi Town cow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9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