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8721A - 旋转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8721A
CN103648721A CN201280030120.5A CN201280030120A CN103648721A CN 103648721 A CN103648721 A CN 103648721A CN 201280030120 A CN201280030120 A CN 201280030120A CN 103648721 A CN103648721 A CN 103648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flying wheel
output gear
latch
revolv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01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茂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ONGWOO M-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ONGWOO M-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ONGWOO M-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ONGWOO M-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48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8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旋转力传递装置,基本包括:惯性轮(100),其与驱动马达(11)啮合旋转的输出齿轮(22)连接,接受驱动马达(11)的旋转力传递并旋转;主轴(200),其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前面中心;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其从所述主轴(200)的一侧,与主轴(200)的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长;插销(300),其插入于贯通所述惯性轮(100)的前面与后面的引导孔(110);回位弹簧(320),其插入所述引导孔(110),向后方弹性支撑所述插销(300);以及平衡配重块(400),其以能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后面,支撑所述插销(300)的后端部,因所述惯性轮(10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转动,向前方推动所述插销(300),使所述插销(300)与所述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啮合。

Description

旋转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驱动马达的旋转力的诸如冲击扳手的电动工具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利用离心力与摩擦力有效传递旋转力的同时,使作业时传递的振动和冲击实现最小化。
背景技术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在先技术,如图1所示的注册实用新型(实用0237307,电子螺丝驱动工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马达未启动或低速旋转时,由于弹簧(8)的作用,杠杆(17)被推向附图上的右侧,通过杠杆(17)和凸轮(18)连接的升降棒(16)下降,从翼片(20)的凹槽(23)脱离。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主轴(7)与惯性轮(5)结合得能够自由转动,因此,即使惯性轮(5)旋转,主轴(7)也不旋转。如果马达的旋转速度达到既定速度以上,则加装于惯性轮(5)的驱动子(10)的离心力超过弹簧(8)的弹力,驱动子(10)在向外侧移动的同时,拉动杠杆(17),在凸轮(18)的作用下,升降棒(16)上升,升降棒(16)的上端部与翼片(20)的凹槽(23)啮合并打击,使主轴(7)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很大的阻力,马达的旋转速度变慢后,驱动子(10)受到的离心力不够充分,在弹簧(8)的作用下,驱动子(10)和杠杆(17)恢复原来位置,同时,在凸轮(18)的作用下,升降棒(16)下降,从凹槽(23)脱离,主轴(7)停止旋转。如果马达的旋转速度再次达到规定速度,则反复所述过程,产生螺栓或螺母的加装/拆除所需的扭矩。
这种以往的利用离心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由于驱动子(10)、杠杆(17)、凸轮(18)及升降棒(16)之间的间隙,在启动初始过程中,马达的旋转力无法立即传递到主轴(7),升降棒(16)上升后,碰到翼片(20)的凹槽(23)并下降,反复在驱动子(10)、杠杆(17)、凸轮(18)的作用下再次上升的过程(又称“抖振现象”),存在旋转力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且,驱动子(10)、杠杆(17)、凸轮(18)及升降棒(16)利用复杂的关节结构连接,不仅制作成本上升,还存在产品耐久性低下的问题。
另外,未具体提出另外的冲击缓冲装置,还存在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冲击和振动直接传递到作业者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种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如下。
第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电动工具旋转力传递装置,能够有效传递驱动马达的旋转力。
第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电动工具旋转力传递装置,能够使结构单纯化,降低制作成本,提高耐久性及可靠性。
第三,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电动工具旋转力传递装置,能够使作业时发生的冲击和振动实现最小化,提高作业性。
为达成这一技术课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技术构成如下。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惯性轮(100),其与驱动马达(11)啮合旋转的输出齿轮(22)连接,接受驱动马达(11)的旋转力传递并旋转;主轴(200),其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前面中心;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其从所述主轴(200)的一侧,与主轴(200)的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长;插销(300),其插入于贯通所述惯性轮(100)的前面与后面的引导孔(110);回位弹簧(320),其插入所述引导孔(110),向后方弹性支撑所述插销(300);以及平衡配重块(400),其以能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后面,支撑所述插销(300)的后端部,因所述惯性轮(10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转动,向前方推动所述插销(300),使所述插销(300)与所述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啮合。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离心力方式离合器动力传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显示了平衡配重块(400)的具体实施例。
图4图示了惯性轮(100)中具备的缓冲帽结合槽(120)的剖面结构。
图5图示了本发明的剖面结构,图示了平衡配重块(400)的前方配重部(420)与后方配重部(410)以沿相互相反方向以相同形态凸出的情形。
图6图示了本发明的剖面结构,不同于图5,显示了平衡配重块(400)的剖面使用“L”字形的非对称形状的情形。
图7是图6使用的平衡配重块(400)的立体图。
图8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是缓冲帽(500)以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替代的情形。
图9图示了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的构成。
图10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是缓冲帽(500)以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替代的情形。
图11图示了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的结构。
<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0441379700000031
Figure BDA000044137970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惯性轮(100)与驱动马达(11)啮合旋转的输出齿轮(22)连接,接受驱动马达(11)的旋转力传递并旋转。
在惯性轮(100)的前面中心,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主轴(200),插销(300)插入于贯通惯性轮(100)的前面与后面的引导孔(110)。
在这种主轴(200)与惯性轮(100)之间,如图2所示,具备有轴承(230),使得能够更柔和地旋转,在这种轴承(230)之间,如图2所示,在轴承(230)之间还可以具备有能够缓冲冲击的圆形板弹簧(220)。这种圆形板弹簧(220)吸收前后方向振动,减少抖振现象。
回位弹簧(320)与插销(300)一起插入引导孔(110),发挥向后方弹性支撑插销(300)的作用。
在主轴(200)的一侧,具备有与主轴(200)的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长的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在动力传递偏心体(210)中,如图2所示,具备有与插销(300)啮合的凹陷槽(211)。
平衡配重块(400)以能向前后方向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惯性轮(100)的后面,支撑插销(300)的后端部。
这种平衡配重块(400)因惯性轮(10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转动,向前方推动插销(300),发挥使插销(300)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啮合的作用。
平衡配重块(400)如图2或3所示,中央部被打通,整体呈“□”或“○”形态,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也可以呈“∩”形态。平衡配重块(400)借助于随着惯性轮(10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进行转动,发挥把插销(300)推向前方的作用,如图2或图3所示,以构成平衡配重块(400)转动轴的平衡销(430)为中心,在支撑插销(300)的后端部的一侧具备有向后方凸出的后方配重部(410),在另一侧具备有向前方凸出的前方配重部(420)。如上所述,通过具备后方配重部(410)和前方配重部(420),构成重心的平衡配重块(400)的中心线形成倾斜,离心力进行作用后,这一中心线向与旋转轴方向构成直角的方向转动,平衡配重块(400)的一侧把插销(300)的后端部推向前方。这种后方配重部(410)和前方配重部(420)既可以如图3或图5所示,前方配重部(420)和后方配重部(410)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只是呈向相互相反方向凸出的形态,也可以如图6或图7所示,以相互完全不同的形态凸出。
如上所述,当把插销(300)推向前方的力超过回位弹簧(320)的弹力时,插销(300)凸出到前方,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主轴(200)与惯性轮(100)一起旋转。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较大阻力施加于主轴(200),则主轴(200)与惯性轮(100)的旋转速度一同减小,作用于平衡配重块(400)的离心力减小,如果无法克服回位弹簧(320)的弹力,则插销(300)借助于回位弹簧(320)的弹力而恢复原来位置,主轴(200)停止旋转。
即,插销(300)的前后方移动根据离心力与回位弹簧(320)的弹力大小决定,根据情况,具备如下张力调节装置,更精密地控制插销(300)的移动时间点。
弹簧孔(130)如图2所示,在惯性轮(100)的侧面贯通,以便与引导孔(110)连通,在弹簧孔(130)一部分区域形成有螺纹。
钢珠(140)插入弹簧孔(130),接触插销(300)的外周面,沿着插销(300)的外周面周围,如图2所示,具备有第1钢珠容纳槽(310),在插销(300)向后方推出的位置,钢珠(140)呈啮合于第1钢珠容纳槽(310)的状态。
张力弹簧(150)插入弹簧孔(130),张力弹簧(150)的一侧端部弹性支撑钢珠,使钢珠(140)贴紧插销(300)的外周面。
张力调节销(160)结合于弹簧孔(130)具备的螺纹,支撑张力弹簧(150)的另一侧端部。因此,根据张力调节销(160)的位置,张力弹簧(150)的压缩程度各异,结果,钢珠(140)贴紧插销(300)的外周面的强度各异。
当具备这种张力调节装置时,借助于惯性轮(100)的旋转,在作用于平衡配重块(400)的离心力比回位弹簧(320)的弹力与钢珠(140)的贴紧力之和大时,插销(300)向前方凸出,能够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并传递旋转力。
即,通过紧固或放松张力调节销(160),能够适宜地调节旋转力向主轴(200)传递的时间点。
如图2一同所示,在插销(300)中也可以一同追加具备有第1钢珠容纳槽(310)和第2钢珠容纳槽(315)。
在这种情况下,在插销(300)向后方推出的位置,钢珠(140)处于啮合于第1钢珠容纳槽(310)的状态,在离心力作用下,插销(300)被推出到前方后(插销(300)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并传递旋转力的状态),钢珠(140)啮合于第2钢珠容纳槽(315)。
即,第1钢珠容纳槽(310)容纳钢珠(140),在既定大小以下的离心力进行作用的情况下,使插销(300)被握紧,不被推向前方,在既定大小以上的离心力进行作用后,瞬间推向前方,第2钢珠容纳槽(320)则相反,借助于回位弹簧(320),当插销(300)后退到原来位置时,在离心力为既定大小以上的情况下,使插销(300)被握紧,不会恢复到后方,在离心力降低到既定大小以下后,瞬间后退到后方,插销(300)迅速的瞬间移动会防止抖振现象。
缓冲帽(500)如图2所示,整体上呈圆柱形状,在缓冲帽(500)的后方部端面,具备有与输出齿轮(22)的旋转轴结合的输出齿轮结合槽(510)。
即,缓冲帽(500)以与输出齿轮(22)的旋转轴端部的方形剖面形状对应的形态具备切开槽部,与输出齿轮(22)结合,通过输出齿轮(22)接受驱动马达(11)的旋转力传递并一同旋转。
在输出齿轮(22)与驱动马达(11)之间,如图2所示,可以具备包括以适当传动比减速的多个齿轮的减速齿轮部。
在缓冲帽(500)上,具备贯通相互相向的外周面的弹簧容纳孔(520)。这种弹簧容纳孔(520)可以只具备一个,更优选可以如图2所示配备2个,隔开既定间隔,相互形成直角。
当然,根据情况,也可以保持既定角度地配备2个以上。
在这种各个弹簧容纳孔(520),加装有缓冲帽弹簧(530)及摩擦垫(540)。
缓冲帽弹簧(530)加装于弹簧容纳孔(520),选择具有适当弹力的合理规格的盘簧形态的弹簧即可。
摩擦垫(540)如图2所示,结合有加装于弹簧容纳孔(520)的缓冲帽弹簧(530)。这种摩擦垫(540)在缓冲帽(500)插入于惯性轮(100)的缓冲帽结合槽(120)的状态下,因缓冲帽弹簧(530)的弹力而贴紧缓冲帽结合槽(120)的内周面,发挥把缓冲帽(500)的旋转力传递给惯性轮(100)的作用。
摩擦垫(540)可以由多种材质制作,与以诸如聚氨酯橡胶者制作相比,更优选以工程塑料制作。
所谓工程塑料,不同于现有的塑料,是指不仅强度、弹性好,而且抗冲击、磨损、热、寒冷、药品、疲劳性强,电气绝缘性出色的塑料,是高分子结构的高功能树脂,广泛用作工业材料或结构材料,工程塑料的多种性能或特征虽然因其化学结构而异,但大致分为聚酰胺(polyamide)、聚酯(polyeste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PPO)等5种。以往的塑料是分子量为数十至数百左右的分子量较小的物质,与之相比,这些物质的共同点是分子量为数十万至数百万的高分子物质,因而作为结构材料而言,可以获得适当的强度、弹性、硬度、拉伸、密度、成型度。
在形成有弹簧容纳孔(520)的缓冲帽(500)的外周面上,优选与摩擦垫(540)对应的形状加工成既定深度,使得结合于缓冲帽弹簧(530)两侧端部的摩擦垫(540)不脱离,而是稳定地容纳。
惯性轮(100)如图4所示,在后方部端面具备有供缓冲帽(500)的前方部插入的缓冲帽结合槽(120)。
缓冲帽(200)结合的缓冲帽结合槽(120)的特征在于,并非单纯的圆形,而是如图4所示,四角形的棱角部分进行曲面处理,为直线面(121)与曲面(122)反复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直线面(121)与曲面(122)反复的情况下,从缓冲帽(500)的中心至曲面(122)的距离,远于至直线面(121)的距离,如果摩擦垫(240)组装得贴紧曲面(312),那么,只要不发生外力作用,就保持这种状态。
这种结构的本发明如下运转。
例如,当结合螺栓时,驱动马达(11)旋转后,这种旋转力通过输出齿轮(22)的旋转轴传递到缓冲帽(500),在螺栓结合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垫(540)的摩擦作用,缓冲帽(500)的旋转力大部分传递给惯性轮(100),惯性轮(100)进行旋转。借助于随着惯性轮(10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平衡配重块(400)转动,同时插销(300)被推向前方,插销(300)的前端部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主轴(200)也进行旋转,完成螺栓的结合。在接近螺栓结合完成的时间点,或因其它理由螺栓结合负载增加后,这种负载通过主轴(200)的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和插销(300)传递到惯性轮(100),在缓冲帽(500)旋转的过程中,作用于惯性轮(300)的这种外部负载如果大于摩擦垫(540)的摩擦力与缓冲帽弹簧(530)的弹力,则缓冲帽弹簧(530)被压缩,与此同时,曾位于缓冲帽结合槽(120)的曲面(122)的摩擦垫(540)越过直线面(121),置于下一个曲面(122),并对惯性轮(100)施加打击,这种打击力作为结合螺栓所需的力进行作用。这一打击过程是在超过直线面(121)时曾被压缩的缓冲帽弹簧(530)再次拉伸的同时实现的打击,施加于作业者的冲击有相当部分衰减,作业者能够更便利地执行螺栓结合作业。
在具备平衡配重块(400)和插销(300)的情况下,独立于这种缓冲帽(500)的运转之外,根据与惯性轮(100)的旋转速度成比例地发生的离心力大小,惯性轮(100)的旋转力传递给主轴(200)或被切断。
即,外部负载增加,摩擦垫(540)越过直线面(121)和曲面(122),与此同时,惯性轮(100)的旋转速度减小或停止,作用于平衡配重块(400)的离心力减小,同时由于回位弹簧(320)的作用,动力传递偏心体(210)与插销(300)被从啮合状态解除,外部负载不再通过主轴(200)传递给惯性轮(100)。如上所述,如果负载不再作用于惯性轮(100),则缓冲帽(500)的旋转力大部分通过摩擦垫(540)传递到惯性轮(100),惯性轮(100)与缓冲帽(500)一起再次旋转并产生离心力,平衡配重块(400)转动,把插销(300)推向前方,插销(300)的前端部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的同时,打击动力传递偏心体(210),施加螺栓结合作业所需的力。
也就是说,由于缓冲帽(500)与插销(300)的联动作用,在高效施加螺栓结合或松开作业所需的打击力的同时,使传递给作业者的振动或冲击有效衰减。
在图8及图9中,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是缓冲帽(500)以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替代的情形。
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安装于惯性轮(100)与输出齿轮(22)之间,发挥把输出齿轮(22)的旋转力传递给惯性轮(100)的作用,并执行对通过惯性轮(100)传递的外部冲击进行吸收的功能。
这种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如图9所示,由旋转板(610)、冲击缓冲橡胶垫(620)以及冲击吸收鼓(630)构成。
旋转板(610)在后面具备有输出齿轮结合槽(611),与输出齿轮(22)啮合旋转。即,输出齿轮轴(33)形成外周面一侧切断的端面形状,输出齿轮结合槽(611)也形成与此对应的端面形状,因此,输出齿轮轴(33)插入输出齿轮结合槽(611)后不进行空转,输出齿轮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旋转板(610)。
冲击缓冲橡胶垫(620)安装于冲击吸收鼓(630)的橡胶垫容纳部(631)内部,如果啮合于在旋转板(610)的前面凸出的旋转力结合凸起(612)进行旋转,则因离心力而向外侧张开。冲击缓冲橡胶垫(620)由3块构成,安装于橡胶垫容纳部(631)内部,随着旋转板(610)的旋转而一同旋转,如果旋转速度增加,则离心力与之成比例地增加,冲击缓冲橡胶垫(620)在渐渐张开的同时,贴紧于橡胶垫容纳部(631)的内侧面。借助于这种贴紧力,旋转板(610)的旋转力传递给冲击吸收鼓(630)。传递给冲击吸收鼓(630)的旋转力如图8所示,通过在冲击吸收鼓(630)的前面凸出的第1惯性轮结合凸起(632)传递给惯性轮(100)。
图8及图9所示实施例的情形,其运转原理也大部分相同。
例如,结合螺栓时,驱动马达(11)旋转后,这种旋转力通过输出齿轮(22)的输出齿轮轴(33)传递给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在螺栓结合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冲击缓冲橡胶垫(620)与冲击吸收鼓(630)的橡胶垫容纳部(631)内侧面之间的摩擦作用,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的旋转力大部分传递给惯性轮(100),惯性轮(100)进行旋转。由于惯性轮(100)的旋转而产生的平衡配重块(400)及插销(300)的作用与图2至图5中记载的实施例相同,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在螺栓的结合过程中,螺栓结合负载增加后,这种外部负载传递给惯性轮(100),外部负载的大小大于冲击缓冲橡胶垫(620)与橡胶垫容纳部(631)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冲击吸收鼓(630)与旋转板(610)之间发生滑动,与此同时,缓和施加给作业者的冲击。而且,这种滑动发生后,惯性轮(100)的旋转速度急剧减小,动力传递偏心体(210)与插销(300)的啮合状态被解除,外部的负载不再通过主轴(200)传递给惯性轮(100)。如上所述,如果负载不再作用于惯性轮(100),则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的旋转力大部分传递给惯性轮(100),惯性轮(100)再次旋转并产生离心力,平衡配重块(400)转动,把插销(300)推向前方,插销(300)的前端部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的同时,打击动力传递偏心体(210),施加螺栓结合作业所需的力。
在图10及图11中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是缓冲帽(500)以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替代的情形。
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安装于惯性轮(100)与输出齿轮(22)之间,执行把输出齿轮(22)的旋转力传递给惯性轮(100)的作用,并执行对通过惯性轮(100)传递的外部冲击进行吸收的功能,这种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由缓冲弹簧(710)、打击吸收体(720)、缓冲橡胶(740)、推力轴承(750)、固定用帽(760)及结合螺栓(730)构成。
缓冲弹簧(710)插入向输出齿轮(22)的前面长长地凸出的输出齿轮轴(33),在打击吸收体(720)的内部,在被压缩的同时,弹性支撑打击吸收体(720)及输出齿轮(22),把输出齿轮(22)的旋转力传递给打击吸收体(720)。
在打击吸收体(720)的后面,具备容纳缓冲弹簧(710)的弹簧容纳部(721),在打击吸收体(720)的前面,具备(安装)有结合于惯性轮(100)的第2惯性轮结合凸起(722)。
缓冲橡胶(740)插入输出齿轮轴(33),配置于缓冲弹簧(710)与输出齿轮(22)之间。
推力轴承(750)插入输出齿轮轴(33),配置于打击吸收体(720)内侧面与缓冲弹簧(710)之间。
固定用帽(760)置于在打击吸收体(720)的前面配备的槽,位于结合螺栓(730)与打击吸收体(720)之间。
结合螺栓(730)结合于穿过打击吸收体(720)内部的输出齿轮轴(33)的前端面,结合打击吸收体(720)与输出齿轮(22)。
就图10及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形而言,其运转原理大部分相同。
例如,在结合螺栓时,驱动马达(11)旋转后,这种旋转力通过输出齿轮(22)的输出齿轮轴(33)传递给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在螺栓结合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由于缓冲弹簧(710)的弹力而产生的摩擦作用,输出齿轮(22)的旋转力大部分传递给惯性轮(100),惯性轮(100)进行旋转。由于惯性轮(100)的旋转而产生的平衡配重块(400)及插销(300)的作用与图2至图5中记载的实施例相同,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在螺栓的结合过程中,螺栓结合负载增加后,这种外部负载传递给惯性轮(100),外部负载的大小大于在打击吸收体(720)内部压缩地安装的缓冲弹簧(710)的弹性所产生的摩擦力后,在打击吸收体(720)与输出齿轮(22)之间发生滑动,与此同时,缓和施加给作业者的冲击。而且,这种滑动发生后,惯性轮(100)的旋转速度急剧减小,动力传递偏心体(210)与插销(300)的啮合状态被解除,外部的负载不再通过主轴(200)传递给惯性轮(100)。如上所述,如果负载不再作用于惯性轮(100),则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的旋转力大部分传递给惯性轮(100),惯性轮(100)再次旋转并产生离心力,平衡配重块(400)转动,把插销(300)推向前方,插销(300)的前端部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的同时,打击动力传递偏心体(210),施加螺栓结合作业所需的力。
如上所述,参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必须只限定于这种实施例,在不变更本发明技术要旨的范围内,即使进行多种设计变更、添加或删除公知技术、单纯的数据限定等,依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工业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构成的技术效果如下。
第一,能够有效地传递驱动马达的旋转力。
也就是说,在平衡配重块(400)与插销(300)之间几乎无间隙或使间隙实现最小化,借助于离心力,如果平衡配重块(400)转动,则插销(300)立即被推向前方,并啮合于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凹陷槽(211),向主轴(200)传递旋转力,旋转力有效传递,能够防止抖振现象。
第二,能够简化结构,降低制作成本,提高耐久性及可靠性。
就以往技术而言,压迫板(8)与拉动板(3)以复杂的关节结构结合,不仅制作成本上升,而且存在产品的耐久性低下的问题,但就本发明而言,采用只以平衡配重块(400)的转动便能够把插销(300)推向前方的单纯结构,不仅节省制作成本,而且能够提高耐久性及可靠性。
第三,能够使作业时发生的冲击与振动实现最小化,提高作业性。
也就是说,具备有缓冲帽(500),能够吸收作业时产生的冲击与振动,同时有效传递旋转力,提高作业效率。

Claims (11)

1.一种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惯性轮(100),其与驱动马达(11)啮合旋转的输出齿轮(22)连接,接受驱动马达(11)的旋转力传递并旋转;
主轴(200),其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前面中心;
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其从所述主轴(200)的一侧,与主轴(200)的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长;
插销(300),其插入于贯通所述惯性轮(100)的前面与后面的引导孔(110);
回位弹簧(320),其插入所述引导孔(110),向后方弹性支撑所述插销(300);以及
平衡配重块(400),其以能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后面,支撑所述插销(300)的后端部,因所述惯性轮(10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转动,向前方推动所述插销(300),使所述插销(300)与所述动力传递偏心体(210)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配重块(400)的中央部被打通,整体呈“□”、“○”或“∩”形态,以构成所述平衡配重块(400)的转动轴的平衡销(430)为中心,在支撑所述插销(300)的后端部的一侧具备向后方凸出的后方配重部(410),在另一侧具备向前方凸出的前方配重部(4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缓冲帽(500),其插入在所述惯性轮(100)的后面形成的缓冲帽结合槽(120),整体上呈圆柱形状,在后方部端面具备与输出齿轮(22)的旋转轴结合的输出齿轮结合槽(510),与输出齿轮(22)一同旋转;
所述缓冲帽(500)包括:
弹簧容纳孔(520),其贯通相互相向的外周面;
缓冲帽弹簧(530),其加装于所述弹簧容纳孔(520);以及
摩擦垫(540),其结合于所述缓冲帽弹簧(530)的两侧端部,在所述缓冲帽(500)插入所述惯性轮(100)的缓冲帽结合槽(120)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缓冲帽弹簧(530)的弹力,贴紧缓冲帽结合槽(120)的内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缓冲帽(500)上分别具备2个所述弹簧容纳孔(520),各个弹簧容纳孔(520)隔开既定间隔,相互构成直角,在各个弹簧容纳孔(520)中,加装有所述缓冲帽弹簧(530)及所述摩擦垫(54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惯性轮(100)的缓冲帽结合槽(120)的剖面为四角形棱角部分进行曲面处理、直线面(121)与曲面(122)反复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插销(300)的外周面周围具备有第1钢珠容纳槽(310);
还包括:
弹簧孔(130),其在所述惯性轮(100)的侧面贯通,以便与所述引导孔(110)连通,在一部分区域具备有螺纹;
钢珠(140),其插入所述弹簧孔(130),接触所述插销(300)的外周面;
张力弹簧(150),其插入所述弹簧孔(130),一侧端部弹性支撑所述钢珠;以及
张力调节销(160),其结合于所述弹簧孔(130)具备的螺纹,支撑所述张力弹簧(150)的另一侧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插销(300)的外周面周围,隔开既定距离地具备有第1钢珠容纳槽(310)及第2钢珠容纳槽(315);
还包括:
弹簧孔(130),其在所述惯性轮(100)的侧面贯通,以便与所述引导孔(110)连通,在一部分区域具备有螺纹;
钢珠(140),其插入所述弹簧孔(130),接触所述插销(300)的外周面;
张力弹簧(150),其插入所述弹簧孔(130),一侧端部弹性支撑所述钢珠;以及
张力调节销(160),其结合于所述弹簧孔(130)具备的螺纹,支撑所述张力弹簧(150)的另一侧端部;
在所述插销(300)向后方推出的位置,所述钢珠(140)处于啮合于所述第1钢珠容纳槽(310)的状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插销(300)出到前方的同时,所述插销(300)啮合于所述动力传递偏心体(210)的所述凹陷槽(211)后,所述钢珠(140)啮合于所述第2钢珠容纳槽(31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230),其插入在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前面中心的所述主轴(200)部位;以及
圆形板弹簧(220),其与所述轴承(230)一起插入所述主轴(200),吸收前后方向振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其安装于所述惯性轮(100)与所述输出齿轮(22)之间,在把所述输出齿轮(22)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惯性轮(100)的同时,吸收通过所述惯性轮(100)传递的外部冲击;
所述橡胶垫型冲击吸收部(600)包括:
旋转板(610),其后面具备有输出齿轮结合槽(611),与所述输出齿轮(22)啮合旋转;
冲击缓冲橡胶垫(620),其啮合于在所述旋转板(610)的前面凸出的旋转力结合凸起(612)进行旋转;以及
冲击吸收鼓(630),其在后面具备有容纳所述冲击缓冲橡胶垫(620)的橡胶垫容纳部(631),在前面凸出有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第1惯性轮结合凸起(632);
与所述旋转板(610)啮合旋转的所述冲击缓冲橡胶垫(620),因离心力而向外侧张开,贴紧所述冲击吸收鼓(630)的橡胶垫容纳部(631)内侧面,所述旋转板(610)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冲击吸收鼓(6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其安装于所述惯性轮(100)与所述输出齿轮(22)之间,在把所述输出齿轮(22)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惯性轮(100)的同时,吸收通过所述惯性轮(100)传递的外部冲击;
所述弹簧型冲击吸收部(700)包括:
缓冲弹簧(710),其插入向所述输出齿轮(22)的前面长长地凸出的输出齿轮轴(33);
打击吸收体(720),其在后面具备有容纳所述缓冲弹簧(710)的弹簧容纳部(721),在前面具备有结合于所述惯性轮(100)的第2惯性轮结合凸起(722);以及
结合螺栓(730),其结合于穿过所述打击吸收体(720)内部的所述输出齿轮轴(33)的前端面,结合所述打击吸收体(720)与所述输出齿轮(22);
所述缓冲弹簧(710)在插入所述输出齿轮轴(33)的状态下,在打击吸收体(720)内部压缩,并同时弹性支撑所述打击吸收体(720)及所述输出齿轮(22),使得所述输出齿轮(22)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打击吸收体(7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橡胶(740),其插入所述输出齿轮轴(33),配置于缓冲弹簧(710)与所述输出齿轮(22)之间;
推力轴承(750),其插入所述输出齿轮轴(33),配置于所述打击吸收体(720)内侧面与所述缓冲弹簧(710)之间;以及
固定用帽(760),其安装于所述打击吸收体(720)的前面与所述结合螺栓(730)之间。
CN201280030120.5A 2011-06-21 2012-06-20 旋转力传递装置 Pending CN1036487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60123 2011-06-21
KR1020110060123A KR101263885B1 (ko) 2011-06-21 2011-06-21 회전력 전달장치
PCT/KR2012/004880 WO2012177050A2 (ko) 2011-06-21 2012-06-20 회전력 전달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8721A true CN103648721A (zh) 2014-03-19

Family

ID=4742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0120.5A Pending CN103648721A (zh) 2011-06-21 2012-06-20 旋转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55535B2 (zh)
KR (1) KR101263885B1 (zh)
CN (1) CN103648721A (zh)
WO (1) WO2012177050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3192A (zh) * 2020-09-05 2021-01-15 缙云县赵氏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扳手
CN113165153A (zh) * 2018-12-21 2021-07-23 喜利得股份公司 便携式动力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24231A1 (en) 2012-11-06 2014-05-0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for a power tool
US10432045B2 (en) 2012-11-06 2019-10-0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for a power tool
US10099780B2 (en) * 2013-10-07 2018-10-16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ctuator
KR101524182B1 (ko) * 2014-04-04 2015-06-01 (주)중우엠텍 클러치가 구비된 회전력 전달장치
WO2020172180A1 (en) * 2019-02-18 2020-08-2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CN210781295U (zh) * 2019-10-24 2020-06-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箱及终端设备
CN112255738B (zh) * 2020-11-13 2022-02-25 营口利达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
FR3130668B1 (fr) * 2021-12-21 2024-02-02 Renault Georges Ets Dispositif de vissage discontinu à moyen d’amortissement
CN114851139B (zh) * 2022-04-28 2024-06-21 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7696U (zh) * 1989-08-11 1991-04-11
JPH0349316U (zh) * 1989-09-19 1991-05-14
JP3037696U (ja) * 1996-04-15 1997-05-20 大橋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JP3049316U (ja) * 1997-08-08 1998-06-09 瑞瑜 陳 電動スパナ
JP3067508U (ja) * 1999-09-17 2000-04-07 郁晉工業有限公司 クラッチ式電動工具
DE102004036587A1 (de) * 2004-07-28 2006-03-23 Robert Bosch Gmbh 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eine 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Werkzeughalter sowie Werkzeughalter
JP2007050486A (ja) * 2005-08-18 2007-03-01 Daiwa House Ind Co Ltd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用の締付けトルク管理機構及び同トルク管理アダプ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7939A (en) 1989-11-20 1990-08-14 Wonder Hung Structure of motorized screw bolt driving tool
EP0873823B1 (en) * 1997-04-21 2000-11-22 Mu-Young Yoon Motorized screw driving tool
US6178853B1 (en) * 1999-09-17 2001-01-30 You Jin Industrial Co., Ltd. Actua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 power wrench
US6491112B1 (en) * 1999-11-19 2002-12-10 Donguen Electronics Co., Ltd. Driving tool for fastening fasteners
WO2007029985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Dongeun Electronics Co., Ltd. Centrifugal electric impact wrenc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7696U (zh) * 1989-08-11 1991-04-11
JPH0349316U (zh) * 1989-09-19 1991-05-14
JP3037696U (ja) * 1996-04-15 1997-05-20 大橋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JP3049316U (ja) * 1997-08-08 1998-06-09 瑞瑜 陳 電動スパナ
JP3067508U (ja) * 1999-09-17 2000-04-07 郁晉工業有限公司 クラッチ式電動工具
DE102004036587A1 (de) * 2004-07-28 2006-03-23 Robert Bosch Gmbh 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eine 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Werkzeughalter sowie Werkzeughalter
JP2007050486A (ja) * 2005-08-18 2007-03-01 Daiwa House Ind Co Ltd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用の締付けトルク管理機構及び同トルク管理アダプター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5153A (zh) * 2018-12-21 2021-07-23 喜利得股份公司 便携式动力工具
CN113165153B (zh) * 2018-12-21 2024-05-24 喜利得股份公司 便携式动力工具
CN112223192A (zh) * 2020-09-05 2021-01-15 缙云县赵氏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扳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40407A (ko) 2012-12-31
WO2012177050A2 (ko) 2012-12-27
WO2012177050A3 (ko) 2013-04-04
US20150034350A1 (en) 2015-02-05
US9555535B2 (en) 2017-01-31
KR101263885B1 (ko) 2013-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8721A (zh) 旋转力传递装置
CN107207032B (zh) 具有发生碰撞时具备可调释放功能的纵向止挡件的转向柱
CN102756352B (zh) 手持式工具设备
EP1961655B1 (en) Propeller for boat
EP2544862B1 (en) Power tool having a spindle lock
CN201561068U (zh) 联轴器总成
CN102803775A (zh) 动力传递机构
CN102877678A (zh) 一种遥控车位锁
CN103128715A (zh) 具有鼓状工具更换库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0360826C (zh) 自动离合可逆转棘轮装置
JP3718575B2 (ja) 非対称な衝撃吸収性を備えるプロペラ駆動スリーブ
CN101467507B (zh) 园林工具制动装置
KR101181660B1 (ko) 충격완충 커플링
CN105807585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10000741A (zh) 一种单旋钮多功能无刷锂电锤钻
CN101856733A (zh) 冲击钻
CN103338825A (zh) 掷球装置
CN105370095A (zh) 把手机构
WO2008137575A1 (en) Bump resistant pin tumbler lock
CN201095885Y (zh) 车位锁的防撞装置
CN202850556U (zh) 一种遥控车位锁
CN104153310A (zh) 一种道闸机芯
CN101749347B (zh) 缓冲制动器
CN201258613Y (zh) 一种弹子锁头
CN202728464U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