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1417A - 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1417A
CN103631417A CN201210304615.4A CN201210304615A CN103631417A CN 103631417 A CN103631417 A CN 103631417A CN 201210304615 A CN201210304615 A CN 201210304615A CN 103631417 A CN103631417 A CN 103631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carbon nanotube
neighboring area
condu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46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和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046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31417A/zh
Priority to TW101131459A priority patent/TWI464646B/zh
Priority to US13/972,948 priority patent/US2014005415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63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1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01H13/807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contact sites, e.g. superimposed 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5/00Nanotechnology for interacting, sensing or actuating, e.g. quantum dots as markers in protein assays or molecular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902Specified use of nanostructure
    • Y10S977/932Specified use of nano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
    • Y10S977/953Detector using nanostructure
    • Y10S977/956Of mechanical propert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触摸屏可以满足人们对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Description

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特别涉及一种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由于耐用性较好,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然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导电性与其内部的碳纳米管的长度相关,通常地,碳纳米管的长度越长,其构成的碳纳米管导电层沿该长度方向的导电性就越差,这一特性极大限制了碳纳米管导电层的沿其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长度。另外,受碳纳米管晶元大小的限制,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在垂直碳纳米管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也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也就是说,目前,碳纳米管导电层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因而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也难于制作大尺寸触摸屏幕,故,现有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难于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较大尺寸的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成的触摸屏。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触摸屏将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同该基底的同一表面上,使得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能够共同形成一较大尺寸的触摸屏,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触摸屏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五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       10、20、30、40、50
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 11、21、31、51
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 12、22、32、52
基底        15、25
第一触摸区域    110、310
第二触摸区域    120、320
第一导电线路    111、311、411、511
第二导电线路    121、321、421、521
第一电极      112、312、512
第一传输线     113、313、513
第二电极      114、314、414、514
第三电极      122、322、522
第二传输线     123、323、523
第四电极      124、324、424、524
第一周边区域    181、381、581
第二周边区域    182、382、582
第三周边区域    183、383、583
第四周边区域    184、384、584
第五周边区域    185、385
第六周边区域    186、386
间隔区域      170、370
驱动电路模组    16
第一软性电路板   161、361、461、561
碳纳米管      101
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 23
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 24
第三触摸区域    230
第四触摸区域    240
第三导电线路    231
第四导电线路    241
第五电极      232
第三传输线     233
第六电极      234
第七电极      242
第四传输线     243
第八电极      244
第七周边区域    287
第八周边区域    288
第九周边区域    289
第十周边区域    280
另一间隔区域    272
第二软性电路板   262
第一侧边      318、518
触摸区域      502
第二侧边      528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10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该触摸屏10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基底15、第一导电线路111、第二导电线路121及驱动电路模组16。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相邻设置于该基底15的第一表面(未标示)上。该第一导电线路111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该第二导电线路121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
该驱动电路模组16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161,该第一软性电路板161连接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21,进而该第一软性电路板161经由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21向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提供电信号。可以理解,该驱动电路模组16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该第一软性电路板161的印刷电路板或驱动芯片。
该基底15可以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可以粘结于该基底15的第一表面上。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并列设置于该基底15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之间具有预定间隔。进一步地,图1中所示的两个双向箭头分别代表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可以看出,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请参阅图2,图2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可以包括多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的碳纳米管101,且每一碳纳米管101与相邻的碳纳米管101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
该触摸屏10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110、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120、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之间且对应该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170、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170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181、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170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182、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170与该第一周边区域181之间的第三周边区域183、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170与该第二周边区域182之间的第四周边区域184、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外围且与该第三周边区域183相对设置的第五周边区域185、及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外围且与该第四周边区域184相对设置的第六周边区域186。
其中,该第一及第二触摸区域120均为矩形,且上下端相互平齐。该间隔区域170为矩形条状区域,且该间隔区域170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至第六周边区域181至186也均为矩形条状区域,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周边区域181及182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三至第六周边区域183至186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平行。
该第一至第六周边区域181至186首尾相连,从而构成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及该间隔区域170的外围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1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121设置于该间隔区域170与该外围区域。具体来说,该第一导电线路111设置于该间隔区域170、该第一周边区域181及第三周边区域183,该第二导电线路121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82、该第四周边区域184及该第六周边区域186。
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111包括第一电极112、第一传输线113及第二电极114,该第一电极112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该第二电极114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16,该第一传输线113连接于该第一电极112与该第二电极114之间,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111的多个第一电极112设置于该间隔区域170及该第一周边区域181,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111的多个第二电极114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183。优选地,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181的第一电极112为多个,设置于该间隔区域170的第一电极112也为多个,且该第一周边区域181的第一电极112与该间隔区域170的第一电极112对称。
该第二导电线路121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121包括第三电极122、第二传输线123及第四电极124,该第三电极122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该第四电极124用于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16,该第二传输线123连接于该第三电极122与该第四电极124之间,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121的多个第三电极122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184及该第六周边区域186,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121的多个第四电极124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184。优选地,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184的第三电极122为多个,设置于该第六周边区域186的第三电极122也为多个,且该第四周边区域184的第三电极122与该第六周边区域186的第三电极122对称。
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三周边区域183与该第四周边区域184位于该触摸屏10的同一侧,该驱动电路模组16的第一软性电路板161连接位于该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184的第二电极114及第四电极124。优选地,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21电连接同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61,即该第二电极114及第四电极124连接同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61。但是,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该驱动电路模组16至少包括两个第一软性电路板161,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21各自连接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61,即该第二电极114及第四电极124各自连接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61。
通常地,该第一导电线路1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121的材料可以均为导电银浆。然而,优选地,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位于该间隔区域170部分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锌或氧化铟锡),即,位于该间隔区域170的第一导电线路111的第一电极112及/或该第一传输线113的材料至少为透明导电材料。
该触摸屏10中,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可以各自定义该触摸屏10的触摸感测结构,即,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的触摸驱动及感测可以相互独立,如:通过侦测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电压变化来获知施加到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触摸动作的位置,及通过侦测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电压变化来获知施加到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触摸动作的位置。
具体地,该触摸屏10工作时,可以向一第一电极112依序施加触摸扫描线号,并侦测得到其他第一电极112的电压变化,用来计算获取施加到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触摸动作的位置信息。同理,可以向一第三电极122依序施加触摸扫描线号,并侦测得到其他第三电极122的电压变化,用来计算获取施加到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触摸动作的位置信息。因此,此处就不再具体介绍该触摸屏10的工作原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触摸屏10将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同该基底15的同一表面上,使得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能够共同形成一较大尺寸的触摸屏10,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另外,由于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使得该第一电极112及该第三电极122的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错开,即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之间的间隔区域170可以只设置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对应的部分第一导电线路111,进而该间隔区域170的宽度可以较小,可使该触摸屏10的第一触摸区域110及第二触摸区域120之间的无效区域较小,更方便该触摸屏10的整体使用。
此外,当位于该间隔区域170的第一导电线路111的第一电极112及/或该第一传输线113的材料至少为透明导电材料时,该间隔区域170可以使得光线通过,进而当该触摸屏10设置于显示装置上方时,该间隔区域170不会影响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使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完整、效果较好。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触摸屏20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摸屏20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屏10的主要区别在于:该触摸屏20还包括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与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间隔设置的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24、电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的第三导电线路231、电连接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24的第四导电线路241、及电连接该第三导电线路231及第四导电线路241的第二软性电路板262。
具体地,该四个碳纳米管导电层21、22、23及24呈矩阵设置于该基底上,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与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对角设置,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24与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2对角设置,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24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该触摸屏20还定义有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覆盖的第三触摸区域230、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24覆盖的第四触摸区域240、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230与该第四触摸区域240之间的另一间隔区域272、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230外围且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相对的第七周边区域287、位于该第四触摸区域240外围且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相对的第八周边区域288、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230外围且与该第六周边区域286相对的第九周边区域289及位于该第四触摸区域240外围且与该第五周边区域285相对的第十周边区域280。另外,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210外围的第五周边区域285位于该第一与该第四触摸区域210及240之间,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220外围的第六周边区域286位于该第二及第三触摸区域220及230之间。
其中,该第三及第四触摸区域230及240均为矩形,且上下端相互平齐。该另一间隔区域272为矩形条状区域,且该另一间隔区域272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七至第十周边区域287至280也均为矩形条状区域,其中,该第七及第八周边区域287及288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九及第十周边区域289及280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2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平行。
该第三导电线路231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该第七周边区域287及该第九周边区域289,该第四导电线路241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285、该第八周边区域288及该第十周边区域280。
具体地,该第三及第四导电线路241均为多条。每一第三导电线路231包括第五电极232、第三传输线233及第六电极234。该第五电极232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该第六电极234用于连接该第二软性电路板262,该第三传输线233连接于该第五电极232与该第六电极234之间。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231的多个第五电极232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及该第七周边区域287,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231的多个第六电极234设置于该第九周边区域289。每一第四导电线路241包括第七电极242、第四传输线243及第八电极244。该第七电极242连接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24,该第八电极244用于连接该第二软性电路板262,该第四传输线243连接于该第七电极242与该第八电极244之间。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241的多个第七电极242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285及该第十周边区域280,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241的多个第八电极244设置于该第十周边区域280。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该第七周边区域287的第五电极232为多个,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的第五电极232也为多个,且该第七周边区域287的第五电极232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的第五电极232对称。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285的第七电极242为多个,设置于该第十周边区域280的第七电极242也为多个,且该第五周边区域285的第七电极242与该第十周边区域280的第七电极242对称。
从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中,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231的多个第六电极234与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241的多个第八电极244电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的同一第二软性电路板262。当然,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该触摸屏2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软性电路板262,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231的多个第六电极234与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241的多个第八电极244可以各自连接一第二软性电路板262。
另外,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该第三导电线路231及该第四导电线路241的材料可以均为导电银浆。然而,优选地,该第一导电线路位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部分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锌或氧化铟锡),即,位于该另一间隔区域272的第三导电线路231的第五电极232及/或该第三传输线233的材料至少为透明导电材料。
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该触摸屏20包括四个并列设置于该基底上的碳纳米管导电层,使得该触摸屏20的尺寸较大,更能满足人们对大尺寸触摸屏幕的追求。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触摸屏30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屏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屏10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32与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3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相对地,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32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线路321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导电线路121的位置不同。
下面具体介绍该触摸屏30的具体结构:首先,定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3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32相邻的侧边为第一侧边318,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侧边318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3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进一步地,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3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32之间具有预定间隔,该触摸屏30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31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310、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32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320、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310与该第二触摸区域320之间且对应该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370、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31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370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381、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32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370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382、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310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370与该第一周边区域381之间的第三周边区域383、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320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370与该第二周边区域382之间的第四周边区域384、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310外围且与该第三周边区域383相对设置的第五周边区域385、及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320外围且与该第四周边区域384相对设置的第六周边区域386。
该第一至第六周边区域381至386首尾相连,从而构成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310、该第二触摸区域320及该间隔区域370的外围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3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321设置于该间隔区域370与该外围区域。具体来说,该第一导电线路311设置于该间隔区域370、该第一周边区域381及第三周边区域383,该第二导电线路321设置于该间隔区域370、该第二周边区域382及该第四周边区域384。
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导电线路311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311包括第一电极312、第一传输线313及第二电极314,该第一电极312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31,该第二电极314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一传输线313连接于该第一电极312与该第二电极314之间。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311的多个第一电极312设置于该间隔区域370及该第一周边区域381,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311的多个第二电极314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383。该第二导电线路321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321包括第三电极322、第二传输线323及第四电极324。该第三电极322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32,该第四电极324用于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二传输线323连接于该第三电极322与该第四电极324之间。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321的多个第三电极322设置于该间隔区域370及该第二周边区域382,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321的多个第四电极324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384。
进一步来讲,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381的第一电极312为多个,设置于该间隔区域370的第一电极312也为多个,且该第一周边区域381的第一电极312与该间隔区域370的第一电极312对称,设置于该间隔区域370的第三电极322为多个,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382的第三电极322也为多个,且该间隔区域370的第三电极322与该第二周边区域382的第三电极322对称。
另外,该第三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导电线路3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321的材料也可以均为导电银浆。然而,优选地,该第一导电线路3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321位于该间隔区域370部分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锌或氧化铟锡),即,位于该间隔区域370的第一导电线路311的第一电极312及/或该第一传输线313的材料至少为透明导电材料,以及位于该间隔区域370的第二导电线路321的第三电极322及/或该第二传输线323的材料至少为透明导电材料。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驱动电路模组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361,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311的多个第二电极314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321的多个第四电极324电连接同一第一软性电路板361,并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3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32可以采用同一个驱动芯片驱动。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触摸屏40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第四实施方式的触摸屏4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屏30的主要区别在于:驱动电路模组包括两个第一软性电路板461,多条第一导电线路411的多个第二电极414连接一第一软性电路板461,多条第二导电线路421的多个第四电极424电连接连接另一第一软性电路板461。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触摸屏50第五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第五实施方式的触摸屏5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屏30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与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上下放置,定义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的邻近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一侧的第一侧边518,该第一侧边518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该触摸屏50的触摸区域502及外围区域的位置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来说,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的碳纳米管沿朝相同方向延伸并拼接成一整个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可以采用并列相接的方式,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的第一侧边518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的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相邻的第二侧边528叠合且相接。当然,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之间也可以具有一定距离,如该第一侧边518与该第二侧边528可以相互平行,且该第一侧边518与该第二侧边528之间也可以具有一预定间隔,该预定间隔的宽度优选小于2毫米。又或者,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边缘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的边缘交叠相接,该交叠区域的宽度也优选小于2毫米。
该触摸屏50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所覆盖的触摸区域502、及位于该触摸区域502周边的外围区域(未标示)。进一步地,该外围区域包括位于该触摸区域502的第一侧的第一周边区域581、位于该触摸区域502的第二侧的第二周边区域582及位于该触摸区域502的第三侧的第三周边区域583、及位于该触摸区域502的第四侧的第四周边区域584。该第一周边区域581与该第二周边区域582相对,该第三周边区域583与该第一周边区域581及该第二周边区域582均相邻,且该第三周边区域583与该第四周边区域584相对。
该第一导电线路5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521设置于该外围区域。具体地,该第一导电线路5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521设置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周边区域583。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的延伸方向是自该第一侧延伸至该第二侧。进一步来讲,该第一导电线路5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521均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511包括第一电极512、第一传输线513及第二电极514。每一第二导电线路521包括第三电极522、第二传输线523及第四电极524。该第一电极512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51,该第三电极522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52,该第二电极514及该第四电极524用于连接第一软性电路板,该第一传输线513连接于该第一电极512与该第二电极514之间。该第二传输线523连接于该第三电极522与该第四电极524之间,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511的多个第一电极512及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521的多个第三电极522均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581及该第二周边区域582,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511的多个第二电极514及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521的多个第四电极524均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583。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581的第一电极512及第三电极522均为多个,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582的第一电极512及第三电极522也为多个,且该第一周边区域581的多个第一电极512与该第二周边区域582的多个第一电极512对称,该第一周边区域581的多个第三电极522与该第二周边区域582的多个第三电极522对称。

Claims (32)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具有预定间隔,该触摸屏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区域之间且对应该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及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及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的外围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间隔区域与该外围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外围区域包括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与该第一周边区域之间的第三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与该第二周边区域之间的第四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五周边区域、及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四周边区域相对设置的第六周边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设置于该间隔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及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该第四周边区域及该第六周边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电极、第一传输线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电极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一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该间隔区域及该第一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一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对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线路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包括第三电极、第二传输线及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四电极用于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二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四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三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及该第六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第六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四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与该第六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对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周边区域与该第四周边区域位于该触摸屏的同一侧,该驱动电路模组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电连接同一第一软性电路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电连接各连接一第一软性电路板。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包括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间隔设置的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电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三导电线路及电连接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四导电线路,该四个碳纳米管导电层呈矩阵设置于该基底上,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对角设置,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对角设置,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定义有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三触摸区域、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四触摸区域、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与该第四触摸区域之间的另一间隔区域、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另一间隔区域相对的第七周边区域、位于该第四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另一间隔区域相对的第八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六周边区域相对的第九周边区域及位于该第四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五周边区域相对的第十周边区域,该第五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与该第四触摸区域之间,该第六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及第三触摸区域之间,该第三导电线路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该第七周边区域及该第九周边区域,该第四导电线路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该第八周边区域及该第十周边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及第四导电线路均为多条,每一第三导电线路包括第五电极、第三传输线及第六电极,该第五电极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六电极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三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五电极与该第六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五电极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及该第七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六电极设置于该第九周边区域,每一第四导电线路包括第七电极、第四传输线及第八电极,该第七电极连接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八电极用于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四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七电极与该第八电极之间,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七电极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及该第十周边区域,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八电极设置于该第十周边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七周边区域的第五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的第五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七周边区域的第五电极与该另一间隔区域的第五电极对称,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的第七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第十周边区域的第七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五周边区域的第七电极与该第十周边区域的第七电极对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六电极与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八电极电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的同一第二软性电路板。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六电极与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八电极各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的一第二软性电路板。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包括设置于邻近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一侧的第一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具有预定间隔,该触摸屏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区域之间且对应该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及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及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的外围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间隔区域与该外围区域。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外围区域包括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与该第一周边区域之间的第三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与该第二周边区域之间的第四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五周边区域、及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四周边区域相对设置的第六周边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设置于该间隔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及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间隔区域、该第二周边区域及该第四周边区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电极、第一传输线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电极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一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该间隔区域及该第一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二导电线路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包括第三电极、第二传输线及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四电极用于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二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四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三电极设置于该间隔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一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对称,设置于该间隔区域的第三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也为多个,且该间隔区域的第三电极与该第二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对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周边区域与该第四周边区域位于该触摸屏的同一侧,该驱动电路模组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电连接同一第一软性电路板。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电连接各连接一第一软性电路板。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包括设置于邻近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一侧的第一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拼接成一整个碳纳米管导电层,该触摸屏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所覆盖的触摸区域、及位于该触摸区域周边的外围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外围区域。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外围区域包括位于该触摸区域的第一侧的第一周边区域、位于该触摸区域的第二侧的第二周边区域及位于该触摸区域的第三侧的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周边区域相对,该第三周边区域与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均相邻,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延伸方向是自该第一侧延伸至该第二侧。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均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电极、第一传输线及第二电极,每一第二导电线路包括第三电极、第二传输线及第四电极,该第一电极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三电极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电极及该第四电极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一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该第二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四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及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三电极均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及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均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及第三电极均为多个,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及第三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一周边区域的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二周边区域的多个第一电极对称,该第一周边区域的多个第三电极与该第二周边区域的多个第三电极对称。
32.如权利要求3、21或3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位于该间隔区域的该第一导电线路或该第二导电线路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CN201210304615.4A 2012-08-24 2012-08-24 触摸屏 Pending CN103631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4615.4A CN103631417A (zh) 2012-08-24 2012-08-24 触摸屏
TW101131459A TWI464646B (zh) 2012-08-24 2012-08-30 觸摸屏
US13/972,948 US20140054150A1 (en) 2012-08-24 2013-08-22 Carbon nanotube touch panel having at least two carbon nanotube film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4615.4A CN103631417A (zh) 2012-08-24 2012-08-24 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1417A true CN103631417A (zh) 2014-03-12

Family

ID=5014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4615.4A Pending CN103631417A (zh) 2012-08-24 2012-08-24 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54150A1 (zh)
CN (1) CN103631417A (zh)
TW (1) TWI4646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9299A (zh) * 2018-08-22 2018-11-16 智卓(深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599A (zh) * 2003-03-20 2004-09-2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27438A (zh) * 2008-04-23 2011-04-20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触摸坐标消歧的多触摸检测板
US20110234530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Woon Chun Kim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0560B (zh) * 2007-12-27 2012-01-25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458601B (zh) * 2007-12-14 2012-03-14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943964A (zh) * 2009-07-08 2011-01-1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US20110193786A1 (en) * 2010-02-08 2011-08-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Touchscreen display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include separate carbon nanotube layer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and force, respectively
KR101109382B1 (ko) * 2010-04-12 2012-0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599A (zh) * 2003-03-20 2004-09-2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27438A (zh) * 2008-04-23 2011-04-20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触摸坐标消歧的多触摸检测板
US20110234530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Woon Chun Kim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9299A (zh) * 2018-08-22 2018-11-16 智卓(深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54150A1 (en) 2014-02-27
TW201409306A (zh) 2014-03-01
TWI464646B (zh) 2014-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6820B2 (en) Display device
US9864457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KR101563796B1 (ko) 연성 회로 라우팅
CN204808295U (zh) 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4635983B (zh) 触摸开关
US8704796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09344B (zh) 显示装置
CN101833404B (zh) 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
US20140218645A1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panel,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including same, an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CN20519375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02055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631413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576368A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615544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3631418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449581A (zh) 坐标输入装置及带坐标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3186297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469009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CN203502929U (zh) 触控面板
CN103631414A (zh) 触摸屏
CN206236045U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156128A (zh)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3631417A (zh) 触摸屏
CN10620114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3176631A (zh) 触摸基板、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