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5773A -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5773A
CN103615773A CN201310310871.9A CN201310310871A CN103615773A CN 103615773 A CN103615773 A CN 103615773A CN 201310310871 A CN201310310871 A CN 201310310871A CN 103615773 A CN103615773 A CN 103615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zer
air
dehumidifying
heater
regeneration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08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5773B (zh
Inventor
叶立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chen Tia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叶立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叶立英 filed Critical 叶立英
Priority to CN2013103108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15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15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5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5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5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将需要处理的空气分成两股,第一股空气先通过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对除湿剂进行再生,然后经过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被除湿,再经过第二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被进一步除湿,得到第一股处理空气;第二股空气先通过第二除湿剂到装置的再生侧对除湿剂进行再生,然后经过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被除湿,再经过第一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被进一步除湿,得到第二股处理空气;应用本发明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既能利用低温再生除湿剂装置的优点,将空气处理到较低的湿度,同时又不破坏传统空调箱的结构,并保留其简单,阻力小,气流均匀,适宜处理大风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如低温再生除湿转轮等或膜式液体除湿装置,如发明:“基于膜的液体除湿方法及装置”中的膜式液体除湿装置,可利用干燥的空调房间回风或新风回风混合风,加热或不经加热经过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对除湿剂进行再生,经过再生的风再经过冷冻除湿被除湿,经过冷冻除湿的风,再经过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被进一步除湿,上述空气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该处理过程与单纯的冷冻除湿相比可以得到更低湿度的空气如图2所示。上述空气处理过程,一股空气通过一个低温再生除湿剂装置完成除湿和再生,导致空气走回头路,转180度弯,这样导致空气阻力增大,气流分布不均匀,设备体积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传统的空调箱的风流走向一般是沿空调处理箱的各功能段顺序通过,这样可尽量减少空调处理箱的复杂程度,有效利用空间,同时也适宜于大风量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将需要处理的空气分成两股,第一股空气先通过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对除湿剂进行再生,然后经过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被除湿,再经过第二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被进一步除湿,得到第一股处理空气;第二股空气先通过第二除湿剂到装置的再生侧对除湿剂进行再生,然后经过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被除湿,再经过第一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被进一步除湿,得到第二股处理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股空气的流量是相等的,其初始状态也是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湿剂装置为固体除湿转轮或膜式液体除湿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处理空气为回风,或新风混合风,或回风与经过全热交换的新风的混合风,或经过全热交换的新风。 
进一步地,所述的处理空气在进入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前先被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湿剂装置分成多级,级与级之间的再生侧有加热装置,级与级之间的除湿侧有冷却装置。 
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所述装置由第一除湿剂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外壳和中间隔板等组成,外壳和隔板构成二个通道,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和第二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依次位于第一通道内,第一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和第二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依次位于第二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的上游还装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上游还装有第二加热装置。 
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所述装置由第一除湿剂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第三除湿剂装置、第四除湿剂装置、第一冷冻除湿装置、第二冷冻除湿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一级间加热装置、第二级间加热装置、第一级间冷却装置、第二级间冷却装置、外壳和隔板等组成,外壳与隔板构成二个通道,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加热装置、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一级间加热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一冷冻除湿装置、第四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一级间冷却装置和第三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依次位于第一通道内;第一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二级间冷却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二冷冻除湿装置、第四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二级间加热装置、第三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和第二加热装置依次位于第二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湿剂装置为固体除湿转轮或膜式液体除湿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本发明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与装置,一股空气依次通过两个,而不是一个低温再生除湿剂装置完成除湿和再生,既能利用低温再生除湿剂装置的优点,将空气处理到较低的湿度,同时又不破坏传统空调箱的结构,并保留其简单,阻力小,气流均匀,适宜处理大风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含低温再生除湿剂装置的处理系统原理图; 
图2为与图1对应的焓湿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带空气预热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含有多级除湿剂剂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 
如图1所示,处理空气MA,如回风RA与新风FA的混合风,经过除湿剂装置100的再生侧110变为空气2,再经过冷冻除湿换热装置200变为空气3,最后经过除湿剂装置100的除湿侧120变为空气SA。上述空气处理过程,一股空气通过一个低温再生除湿剂装置完成除湿和再生,导致空气走回头路,转180度弯,这样导致空气阻力增大,气流分布不均匀,设备体积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图2为图1对应的空气处理焓湿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图,可以达到与图2中所表示同样的空气处理过程,但无需空气走回头路(转180度弯)。 
如图3所示,需要处理的空气分成相等流量的两股,其初始状态也是相同。当然两股空气的流量也可以不相等,其初始状态也可以不相同。 
第一股空气MA1先通过第一除湿剂装置10的再生侧11对除湿剂进行再生变为空气2,然后经过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20被除湿变为空气3,再经过第二除湿剂装置30的除湿侧32被进一步除湿变为空气SA1,得到第一股处理空气,第二股空气MA2先通过第二除湿剂到装置30的再生侧31对除湿剂进行再生变为空气2,然后经过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40被除湿变为空气3,再经过第一除湿剂装置10的除湿侧12被进一步除湿变为空气SA2,得到第二股处理空气。 
图3中的装置由第一除湿剂装置10、第二除湿剂装置30、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20、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40、外壳50和中间隔板60等组成,外壳50和隔板60构成二个通道,即第一通道70和第二通道80,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11、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20和第二除湿剂装置30的除湿侧32依次位于第一通道70内,第一除湿剂装置10的除湿侧12、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40和第二除湿剂装置30的再生侧31依次位于第二通道80内。 
第一除湿剂装置10和第二除湿剂装置30可以为固体除湿转轮或膜式液体除湿装置。 
图3中的处理空气为可回风,或新风混合风,或回风与经过全热交换的新风的混合风,或经过全热交换的新风。 
处理空气在进入第一除湿剂装置10和第二除湿剂装置30的再生侧前也可以先被加热提高再生能力,但加热到的温度不宜太高,一般不超过40℃。同时应尽量使用低品位热,如制冷系统冷凝热等。 
图4所示的情况即为有加热的情况,即采用第一加热装置90对第一股空气MA1加热,第二加热装置100对第二股空气MA2加热,其余与图3相同。 
图5中,将除湿剂装置分级,且在级间有加热和冷却装置,图5中分为两级,当然也可以大于两级。 
图5中,装置由第一除湿剂装置10A、第二除湿剂装置10B、第三除湿剂装置30A、第四除湿剂装置30B、第一冷冻除湿装置20、第二冷冻除湿装置40、第一加热装置90、第二加热装置100、第一级间加热装置91、第二级间加热装置101、第一级间冷却装置21、第二级间冷却装置41、外壳50和隔板60等组成,外壳50与隔板60构成二个通道,即第一通道70和第二通道80;第一加热装置90、第一除湿剂装置10A的再生侧11A、第一级间加热装置91、第二除湿剂装置10B的再生侧11B、第一冷冻除湿装置20、第四除湿剂装置30B的除湿侧32B、第一级间冷却装置21和第三除湿剂装置30A的除湿侧32A依次位于第一通道70内;第一除湿剂装置10A的除湿侧12A、第二级间冷却装置41、第二除湿剂装置10B的除湿侧12B、第二冷冻除湿装置40、第四除湿剂装置30B的再生侧31B、第二级间加热装置101、第三除湿剂装置30A的再生侧31A和第二加热装置100依次位于第二通道80内。 
第一股空气MA1依次通过第一加热装置90、第一除湿剂装置10A的再生侧11A、第一级间加热装置91、第二除湿剂装置10B的再生侧11B、第一冷冻除湿装置20、第四除湿剂装置30B的除湿侧32B、第一级间冷却装置21和第三除湿剂装置30A的除湿侧32A变为空气SA1,得到第一股处理空气。 
第二股空气MA2依次通过第二加热装置100、第三除湿剂装置30A的再生侧31A、第二级间加热装置101、第四除湿剂装置30B的再生侧31B、第二冷冻除湿装置40、第二除湿剂装置10B的除湿侧12B、第二级间冷却装置41、第一除湿剂装置10A的除湿侧12A变为空气SA2,得到第二股处理空气。 

Claims (10)

1.一种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需要处理的空气分成两股,第一股空气先通过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对除湿剂进行再生,然后经过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被除湿,再经过第二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被进一步除湿,得到第一股处理空气;第二股空气先通过第二除湿剂到装置的再生侧对除湿剂进行再生,然后经过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被除湿,再经过第一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被进一步除湿,得到第二股处理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股空气的流量是相等的,其初始状态也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剂装置为固体除湿转轮或膜式液体除湿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处理空气为回风,或新风混合风,或回风与经过全热交换的新风的混合风,或经过全热交换的新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空气在进入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前先被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剂装置分成多级,级与级之间的再生侧有加热装置,级与级之间的除湿侧有冷却装置。
7.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第一除湿剂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外壳和中间隔板等组成,外壳和隔板构成二个通道,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一冷冻除湿换热器和第二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依次位于第一通道内,第一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二冷冻除湿换热器和第二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依次位于第二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的上游还装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上游还装有第二加热装置。
9.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第一除湿剂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第三除湿剂装置、第四除湿剂装置、第一冷冻除湿装置、第二冷冻除湿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一级间加热装置、第二级间加热装置、第一级间冷却装置、第二级间冷却装置、外壳和隔板等组成,外壳与隔板构成二个通道,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加热装置、第一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一级间加热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一冷冻除湿装置、第四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一级间冷却装置和第三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依次位于第一通道内;第一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二级间冷却装置、第二除湿剂装置的除湿侧、第二冷冻除湿装置、第四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第二级间加热装置、第三除湿剂装置的再生侧和第二加热装置依次位于第二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剂装置为固体除湿转轮或膜式液体除湿装置。
CN201310310871.9A 2013-07-21 2013-07-21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装置 Active CN103615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0871.9A CN103615773B (zh) 2013-07-21 2013-07-21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0871.9A CN103615773B (zh) 2013-07-21 2013-07-21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5773A true CN103615773A (zh) 2014-03-05
CN103615773B CN103615773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166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0871.9A Active CN103615773B (zh) 2013-07-21 2013-07-21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157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0356A (zh) * 2014-04-30 2014-08-20 叶立英 使气体装置内气流交替反向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3289Y (zh) * 2002-05-17 2003-05-28 无锡沙漠除湿设备厂 自循环式转轮除湿机
JP200824927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Osaka Gas Co Ltd 冷房空調システム
JP2010091130A (ja) * 2008-10-03 2010-04-22 Shinko Kogyo Co Ltd 超低露点温度の乾燥空気を供給するデシカント空調機
CN102538088A (zh) * 2010-11-29 2012-07-04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除湿空调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JP2012163283A (ja) * 2011-02-08 2012-08-30 Chofu Seisakusho Co Ltd デシカント式換気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3289Y (zh) * 2002-05-17 2003-05-28 无锡沙漠除湿设备厂 自循环式转轮除湿机
JP200824927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Osaka Gas Co Ltd 冷房空調システム
JP2010091130A (ja) * 2008-10-03 2010-04-22 Shinko Kogyo Co Ltd 超低露点温度の乾燥空気を供給するデシカント空調機
CN102538088A (zh) * 2010-11-29 2012-07-04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除湿空调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JP2012163283A (ja) * 2011-02-08 2012-08-30 Chofu Seisakusho Co Ltd デシカント式換気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0356A (zh) * 2014-04-30 2014-08-20 叶立英 使气体装置内气流交替反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90356B (zh) * 2014-04-30 2016-02-24 叶立英 使气体装置内气流交替反向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5773B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ürdoğ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novel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JP2009275955A (ja) デシカント空調装置
JP2011512507A (ja) エネルギー回収強化型冷却機再生乾燥剤冷媒除湿装置
CN103292392B (zh) 一种带有辅助排热的多级转轮除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636994U (zh) 一种组合式除湿机
CN204254786U (zh) 低露点转轮除湿机
CN104676782B (zh) 一种多级叉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CN104870907B (zh) 除湿系统
CN107036192A (zh) 一种高效负压膜除湿器和高效除湿系统
JP2010091130A (ja) 超低露点温度の乾燥空気を供給するデシカント空調機
CN100559109C (zh) 液-固混合式除湿器和除湿方法
CN103090484A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490052A (zh) 一种超低露点除湿机组
CN103411271A (zh) 空调除湿机组及除湿方法
Das et al. Simulation of potential standalone liquid desiccant cooling cycles
CN201637009U (zh) 一种低能耗组合式除湿机
CN103140273B (zh) 除湿器和除湿方法
CN203605372U (zh) 一种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装置
CN203797834U (zh) 双转轮除湿机
CN203642340U (zh) 一种氯化锂除湿装置
CN103615773B (zh) 利用低温再生的除湿剂装置处理空气的装置
CN104697084A (zh) 一种逆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CN205145936U (zh) 一种高效的膜除湿器
CN204268614U (zh) 无菌粉分装机层流罩除湿装置
CN102767872A (zh) 余热回收利用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16

Address after: 450000 Zhengzhou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Zone, Zhengzhou District, Henan Province, No. 58 Second Avenue (No. 2 Building of Xinghua Industrial Park), 2nd floor, No. 205

Patentee after: Huachen Tia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aoshan District 311212 North Street star garden 10 room 604

Patentee before: Ye Liying